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1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案 人民版选修4.docx

    • 资源ID:13569293       资源大小:29.42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1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案 人民版选修4.docx

    1、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1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案 人民版选修4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1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案 人民版选修4第1讲古代的政治家与东西方的先哲考纲要求1.古代的政治家:(1)秦始皇;(2)唐太宗;(3)康熙帝。2.东西方的先哲:(1)孔子;(2)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考点一古代的政治家一、千秋功过秦始皇1.统一全国公元前221年,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创立皇帝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地方实行郡制。(2)经济上:在全国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奖励耕织,移民垦荒;统一货币和度量衡。(3)军事上:北击匈奴,迁民戍边,修筑万里长城;南征

    2、百越,设立南海、桂林、象郡;征西南夷,设置行政机构管辖。(4)思想文化上:“书同文”,有利于政令推行、经济发展和文化认同;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凝聚和巩固;“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3.评价(1)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结束了长期割据局面,符合人民的愿望。(2)其巩固统一的措施,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3)实行暴政:“焚书坑儒”;严刑酷法;徭役、兵役负担沉重。二、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1.“贞观之治”(1)政治上(2)经济上提倡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徭役赋税。(3)民族政策上实行开明的民族团结政策。击败突厥后,设置机构进行管辖,任用当地

    3、贵族为首领;接受西北各族“天可汗”的尊称,册封少数民族首领;与吐蕃和亲。2.唐太宗的历史作用(1)领导完成统一全国的战争。(2)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3)吸取隋朝败亡的教训,虚心纳谏,重视用贤,克制个人奢欲,实行开明的君主专制。(4)提倡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徭役赋税。三、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煕1.康煕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1)巩固统一国家(2)维护国家主权2.对康熙帝的评价(1)功绩:康熙帝缔造和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的子孙雍正、乾隆继承其基业,共同创造了“康乾盛世”局面。(2)局限:康熙帝处在巨变的时代却拒绝重大的变革,其一生的功业只是人为

    4、地延长了已经衰亡的封建社会,使和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开,出现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全面落后于西方的局面,使失去了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一个很好时机,为在19世纪遭受西方侵略埋下了祸根。规律总结评价古代政治家功过的一般方法为结合政治家的活动一分为二地评价。一般从以下角度进行归纳评价:是否完成国家统一,推动历史发展;是否调整政治措施,保持社会安定;是否调整经济措施,重视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经济发展;是否采取措施,促进文化繁荣;是否采取措施,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的融合与团结;是否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1.秦始皇的功过评价(1)功国家统一:结束诸侯割据,统一全国,开创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

    5、纪元;政治:开创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促进了经济发展;文化:统一文字,促进文化交流;民族融合:通过统一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2)过暴政:严刑酷法、大兴土木,徭役、兵役繁重;焚书坑儒,摧残文化。2.“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要原因(1)政治方面:惟才是用;虚怀纳谏;用人扬长避短(房谋杜断)。(2)经济方面:休养生息,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存百姓”。(3)法律方面:唐律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的原则。(4)文化方面: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提高进士科地位。(5)民族关系方面:“战而后和”,对不同的民族地区采取不同的统治措施,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3.康熙帝亲政时面

    6、临的困难及其应对措施4.秦始皇、唐太宗、康煕帝对历史发展的共同影响(1)政治上:都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中央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在地方上推行郡制;修筑长城,北击匈奴。统一车轨,修筑驰道,有利于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唐太宗东征西讨,统一全国,奠定了唐朝基业,他吸取隋亡教训、虚心纳谏、重用贤才、心存百姓,奠定了“贞观之治”的局面。采取了灵活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利于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发展。康熙帝为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战争。(2)经济上:都采取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有利于各地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有利于农

    7、业的发展。唐太宗提倡节俭,注意发展农业生产,轻徭薄赋,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康熙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派人治理黄河水患,六次南巡,视察河工;改革赋制,减免赋税、厉行节俭等措施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3)民族关系上:都对边疆少数民族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秦始皇对北方的匈奴族一方面进行军事战争,一方面修筑长城,防止匈奴南下侵扰。对南方的越族地区采取军事措施,统一岭南后,实行郡制进行管辖。唐太宗对突厥采取了军事战争和安抚册封的策略;对吐蕃采取“和亲”政策;对东北和西南则采取册封政策以稳定和巩固边疆地区。康熙帝对叛乱的蒙古族噶尔丹采取军事征服的政策;对西南藏族地区进行册封。(4)文化上: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8、并对文化发展带来了不同的影响。秦始皇统一文字的措施有利于文化的发展,但“焚书坑儒”的文化专制政策又不利于文化的自由发展。唐太宗延续隋朝的科举制,有利于重视人才风气的形成。康熙帝重视文教,选用文士,组织编成康熙字典,以宽宏的心态对待西方,接受西方传教士带来的西学等都有利于文化发展,但出现的“文字狱”现象又阻碍了文化的发展。讲史料史料一秦始皇作为历史上统一的第一人,他的千秋功过历代都有评说。当朝有人称赞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不及。”晋朝有人指责他“无道”“视杀人如狗彘”。明朝思想家李贽则说:“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裂,掀翻一个世界,是

    9、圣是魔,未可轻议。”导读从秦朝人对秦始皇的称赞中,我们能够得出的表面信息:秦始皇统一,推行郡制,颁布统一的秦律,为历史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深层信息: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下,皇帝具有绝对的最高权威,人们只能对其歌功颂德,而不能对他的过失进行评价。晋朝人和当朝人对秦始皇的评价都有偏颇之处,晋朝人只看到了秦始皇的暴政,而当朝人只强调了秦始皇的功绩。史料二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导读史料表明唐太宗轻徭薄赋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唐朝的封建统治。史料三康熙晚年在总结自己施政感受时说:“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体群臣,子庶民。保邦于未安,制乱于

    10、未乱。夙夜孜孜,寝寐不遑。宽严相济,经权互用,以图国家久远长计而已。”章梫康熙政要导读关于史料中康熙帝的自我评价是否客观合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看法一:合理。康熙帝一生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促进了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是“康乾盛世”的开创者,是古代社会晚期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看法二:不合理。康熙帝作为封建统治者,其政策措施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对内加强专制,对外轻视西方,未能紧跟世界潮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华文明发展的进程。练史料史料一(2012福建高考)雍正五年(1727)台湾知府沈起元条陈台湾事宜称:“漳泉内地无籍之民,无田可耕,无工可佣,无食可

    11、觅。一到台地,上之可以致富,下之可以温饱。”据统计,台湾归统时约有人口20万左右,到嘉庆中期,总人口已达200万之众。陈锋等经济通史史料二1684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下辖台湾、凤山、诸罗三。从康熙到嘉庆年间,先后担任府儒学教授的36人、训导23人,台湾儒学教谕36人、训导25人,儒学教谕34人、训导11人,全部都是福建人。陈孔立台湾历史纲要探究:(1)史料一中的“台湾归统”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指出史料二所述康熙帝在台湾设一府三的政治意图。(2)据上述史料,评述康熙帝统一台湾对加强闽台经济、文化联系的积极作用。答案(1)背景:镇压地方分裂割据势力,统一已成历史趋势;殖民势力的入侵,威胁

    12、清王朝的统治。意图:加强对台湾的管辖。(2)作用:经济上,大量移民进入台湾,缓解了福建沿海人口和生活压力,促进了台湾经济开发;文化上,输送福建教育人才,促进台湾文化教育发展。考点二东西方的先哲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1.生平:春秋时期鲁国人,少年立志学习礼乐,献身文教,昙花一现的从政生涯。2.基本思想(1)“礼”:即周礼尊尊:卑贱者对尊贵者的尊崇,其中最重要的是尊君。亲亲:就是对亲人的爱,其中强调子对父母的孝顺,弟对兄长的恭敬。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提倡周礼的贵贱有序。“正名”:就是用周礼去规范人的行为。(2)“仁”:仁者,爱人仁爱应有差别,首先是亲人,其次是朋友,而后才是其他人。行

    13、“忠恕”之道,即人要尽己为人。(3)礼与仁结合孔子认为,只有礼与仁相结合的社会,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4)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3.历史贡献(1)教育上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出现“学在民间”的局面。(2)政治上“举贤人”以施行仁政,提出理想贤人的标准“内圣外王”。(3)思想上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础,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二、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1.主要思想(1)哲学思想理念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反映。(2)政治思想对现实政治不满,设计理想国。(3)强调法治。(4)创立雅典学园,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

    14、展和培养人才。2.评价:其财产公有、普及教育的主张被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接受,影响深远。三、探求真知的亚里士多德1.主要思想(1)自然观(2)政治观(3)伦理观:中庸之道。2.影响(1)其哲学思想成为中世纪天主教神学的重要理论来源。(2)其自然观在中世纪乃至近代都备受推崇。(3)对正义与民主的讨论仍然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4)其名言“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影响深远。1.孔子思想的内在联系2.孔子与柏拉图思想的不同(1)社会背景:孔子处在奴隶制崩溃、礼崩乐坏的社会转型期;柏拉图则生活在希腊奴隶制发展时期。(2)思想内容: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仁”“礼”和中庸思想为核心;柏拉图则是理念论和理想

    15、国。(3)治国主张:孔子是“贤人治国”;柏拉图则是“哲学王”治国。(4)道德标准:孔子从个人道德出发,提出“中庸”,要人们贯彻“忠恕”之道。柏拉图在治理国家上主张实现一种和谐,即社会秩序安定祥和,人际关系密切。3.亚里士多德与孔子的对比领域亚里士多德孔子思想哲学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精神世界不可分割敬鬼神而远之政治革命的原因在于不平等、法治优于人治以礼治国,为政以德,反对苛政,人治伦理中庸之道中庸理论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别具一格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启发式教学社会环境奴隶制城邦民主体制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影响成为西方思想文化的重要奠基人创立的儒学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影响亚洲乃至世界讲史料史料一

    16、日本“实业之父”涩泽荣一说:企业家必须一手拿论语,一手拿算盘。通过论语来提高商人的道德,放手追求“阳光下的利益”。伏尔泰的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以此滋长启蒙精神营养。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诺贝尔奖获得者: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导读上述史料反映了孔子思想对世界产生的影响主要有:传入韩国、日本成为其传统文化组成部分;传入西方被欧洲启蒙思想家借鉴启发;当今世界仍有很多学者推崇儒学。史料二不过在他(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中,也还有些积极的因素:他第一个指出教育的伟大政治意义,提出公共的学前教育思想及其内容,确定

    17、了心理构成的基本部分,规定了在当时看来广泛的学科范围主张女子应与男子受完全平等的教育为后世借鉴。导读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中注重教育的政治性、重视学前教育、学习内容丰富、男女平等教育。史料三在今天,我们任何人都承认,法律是最优良的统治者,法律能做出最适当的判决法治应该包括两重含义:已经订立的法律受到普遍的服从,大家所服从的法律本身是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导读史料表明亚里士多德对政体发生革命和内讧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提出法治优于人治的思想。练史料(2012浙江高考,节选)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阅读史料,回答问题。史料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

    18、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探究: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答案孔子:仁、礼、中庸;老子:道、无为、小国寡民。苏格拉底: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命题研析考向聚焦考向一东西方先哲的思想典题1(2014浙江高考)如何看待物质需求,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有的甚至提出“去人欲”,也有的针锋相对:“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下列人物

    19、中,明确表达上述主张的有()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朱熹李贽A. B.C. D.答案D解析亚里士多德在哲学方面提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不知自己过失是最大的病痛”;朱熹提出了在“天理”与“人欲”发生冲突时应该“存天理,灭人欲”;李贽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是对正统理学的挑战;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强调知识、美德作为个人存在价值的重要内涵,故排除含的选项。考向二比较东西方思想家的政治主张及成因典题2(2012江苏高考)孔子和柏拉图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分别称为“仁礼社会”和“理想国”;关于理想社会的秩序及其个体品德,他们的观点惊人相似。阅读

    20、下列材料:材料一古代圣贤孔子和著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 (美)肯沃尔夫大历史视野材料二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请回答:(1)据材料一,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礼”和“仁”在构建“仁礼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作用,并列举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

    21、的品德。(2)按照材料二的思路,概括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并以具体社会背景加以说明。答案(1)共同性:社会的和谐;个体的美德。礼的作用:明晰等级;仁的作用:缓和矛盾。品德:智慧;勇敢;自制(节制)。(2)原因:社会关系冲突;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雅典民主政治弊病显现。解析第(1)问社会秩序的共性可从材料中的“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概括出是和谐社会,个体品德的共性从“具有美德的人”概括出是个人美德,礼的作用从强调等级秩序方面回答,仁的作用从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回答,柏拉图理想国各等级的品德包括勇敢、智慧等。第(2)问从当时的社会关系分析两人观念相似的原因,社会背景可以结合两人所处的时代

    22、背景的特点分析。考向三比较古代政治人物的贡献典题3(2011天津高考)秦始皇和康熙帝都是古代有作为的君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为秦始皇二十六年诏版(拓本),文字如下: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材料二16731681年,年轻的康熙帝指挥了一场平叛战争。他后来多次谈起战争前后自己的变化,说:“前者凡事视之以为易;自逆贼变乱之后,觉事多难处,每遇事必慎重图维,详细商榷而后定。”摘编自张岂之历史材料三政事不论大小,全由皇帝一人裁决。秦始皇规定一天看章奏(竹简)一百二十斤(秦一斤合今半市斤),不看完不休息。范文澜通史材料四朕

    23、自临御以来,一切机务必皆躬亲,从不敢稍自暇逸。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钜细,朕必躬自断制。清圣祖实录康熙五十八年(1)指出图片中文字的字体,并根据图片写出材料一中空缺的文字。(2)秦始皇在这一诏书中颁布了什么经济措施?有何意义?(3)依据材料二,说明“平叛战争”所指事件及对康熙帝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4)依据材料三、四,概括秦始皇和康熙帝处理政务的共同点。答案(1)小篆;皇帝。(2)统一度量衡。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3)平定三藩之乱。形成谨慎的执政风格。维护了国家统一。(4)专权;勤政。解析第(1)问,依据

    24、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中文字的字体是小篆,材料中缺的是“皇帝”二字。第(2)问秦始皇采取了统一度量衡的做法,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第(3)问,事件指平定三藩之乱,这使康熙帝养成了谨慎的执政风格,三藩之乱的平定维护了国家统一。第(4)问,依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两位帝王专权与勤政的执政风格。课时训练规范解答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们通常认为太宗之治(626649)是唐代“理想制度”的形成时期,是一个以良好和井井有条的施政著称的经济期。8世纪后期和9世纪初的作者在怀旧时当然把它说成是黄金时代。但事实上太宗在执政时并没有制定新制度,政府的政策也没有大变化。政府的基本结构、行政细节以及政府干预的

    25、限度这一十分重要的问题早在隋代已被建立和解决,只是在唐高祖时稍加修改后又被采用,并体现在624年颁布的一些法典化的法律中。费正清、崔瑞德剑桥史隋唐史材料二唐朝开国之君虽为高祖,然其事业,实在大部分是太宗做的。高祖传位于太宗,遂开出公元627至649的23年间的“贞观之治”。历史上记载他的治绩,至于行千里者不赍(带着之意)粮,断死刑岁仅39人,这固然是粉饰之谈,然其时天下有丰乐之实,则必不诬的了。隋、唐时的制度,如官制、选举、赋税、兵、刑等,亦都能将前代的制度加以整理。吕思勉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两位学者是如何评价唐太宗在“制度”上的作为的?(2)结合所学知识,唐太宗在政治、经济及律法等方面

    26、有什么建树?简要评述明君、盛世与制度的关系。答案(1)评价:前者认为唐代“理想制度”在唐太宗之前已经确立,唐太宗只不过是简单继承,没有新的作为;后者认为唐太宗能继承和有效整理前代各项制度,并加以实施,由此开创出“贞观之治”的繁盛局面。(2)建树:实行三省六部制;完善科举制度;推行均田制;制定唐律。关系:明君是盛世出现的重要原因,明君需在继承和完善前代制度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但明君需要制度的制约,盛世更需要有制度的保证。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灭除,黔首(百姓)康定,利则长久。金石萃编秦峄山刻石材料二唐兴,初未

    27、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 新唐书材料三遣侍郎苏拜至福建,与督抚及琅议善后事。有言宜迁其(台湾)人、弃其地者,施琅疏言:“若弃其地、迁其人此地原为红毛(荷兰人)所有,乘隙复踞,必窃窥内地,蛊惑人心沿海诸省,断难安然无虞。台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并绘图以进。”上召询廷臣,大学士李奏应如琅请。寻苏拜等疏亦用琅议,并设三、府一、巡道一,上命允行。 清史稿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秦始皇的什么主要功绩?(2)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时期在突厥地

    28、区实行怎样的制度?试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做法作简要评价。(3)据材料三指出康熙帝在听取大臣们的建议后,对台湾地区实行的措施及原因。答案(1)结束分裂局面,建立统一国家。(2)设置羁縻府州。这是一种开明的民族团结政策,促成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3)措施:决定在台湾设立统治机构,使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原因:台湾国防地理位置重要,关系到东南沿海的安全与稳定。解析第(1)问,从材料看秦始皇的功绩主要体现在统一国家,结束分裂。第(2)问,唐太宗在突厥地区设置了州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一种开明的民族政策。第(3)问,根据材料即可归纳康熙在台湾决定设置统治机构,原因是台湾国防地位的重要。

    29、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聚集),可资之润。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清施琅靖海纪事材料二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况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材料三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分兵驻守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各宜乐业,人民安生。清

    30、施琅靖海纪事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答案(1)政治:维护国家统一;威慑海外诸国。经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军事:保证沿海诸省安全。(2)措施:设置地方行政机构;驻军;免除税役。作用:人口、耕地增加;贸易繁荣;社会安定。解析第(1)问要求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康煕帝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第(2)问从材料三中选取有效信息,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概括提炼。4.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晁错说:“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定居),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汉书食货志材料二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贞观政要君道依据材料一、二归纳古代明君贤人的治国思想。答案以民为本(关注民生、农本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慎用刑法。5.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1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案 人民版选修4.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