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数学 21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教案9 新人教A版选修22.docx

    • 资源ID:13567326       资源大小:31.09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数学 21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教案9 新人教A版选修22.docx

    1、高中数学 21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教案9 新人教A版选修222019-2020年高中数学 2.1.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教案9 新人教A版选修2-2教学目标: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和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体会并认识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体会并认识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归纳推理(一)什么是归纳推理归纳推理的前提是一些关于个别事物或现象的命题,而结论则是关于该类事物或现象的普遍性命题。归纳推理的结论所断定的知识范围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知识范围,

    2、因此,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性的,而是或然性的。也就是说,其前提真而结论假是可能的,所以,归纳推理乃是一种或然性推理。拿任何一种草药来说吧,人们为什么会发现它能治好某种疾病呢?原来,这是经过我们先人无数次经验(成功的或失败的)的积累的。由于某一种草无意中治好了某一种病,第二次,第三次,都治好了这一种病,于是人们就把这几次经验积累起来,做出结论说,“这种草能治好某一种病。”这样,一次次个别经验的认识就上升到对这种草能治某一种病的一般性认识了。这里就有着归纳推理的运用。(二)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区别和联系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主要区别是:首先,从思维运动过程的方向来看,演绎推理是从一

    3、般性的知识的前提推出一个特殊性的知识的结论,即从一般过渡到特殊;而归纳推理则是从一些特殊性的知识的前提推出一个一般性的知识的结论,即从特殊过渡到一般。其实,从前提与结论联系的性质来看,演绎推理的结论不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其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即其前提真而结论假是不可能的。一个演绎推理只要前提真实并且推理形式正确,那么,其结论就必然真实。而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除外)的结论却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其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的,而只具有或然性,即其前提真而结论假是有可能的。也就是说,即使其前提都真也并不能保证结论是必然真实的。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虽有上述区别,但它们在人们的认识过程

    4、中是紧密的联系着的,两者互相依赖、互为补充,比如说,演绎推理的一般性知识的大前提必须借助于归纳推理从具体的经验中概括出来,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没有归纳推理也就没有演绎推理。当然,归纳推理也离不开演绎推理。比如,归纳活动的目的、任务和方向是归纳过程本身所不能解决和提供的,这只有借助于理论思维,依靠人们先前积累的一般性理论知识的指导,而这本身就是一种演绎活动。而且,单靠归纳推理是不能证明必然性的,因此,在归纳推理的过程中,人们常常需要应用演绎推理对某些归纳的前提或者结论加以论证。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没有演绎推理也就不可能有归纳推理。(三)观察与实验归纳推理是一种由特殊性知识的前提得出一般

    5、性知识的结论的推理。当然,人们在进行归纳推理的时候,总是先要搜集到一定的事实材料,有了个别性的、特殊性的知识作为前提,然后才能进行归纳推理。而搜集事实材料则必须运用经验的认识方法,主要是观察和实验的方法。1观察人们在对象或现象的自然状态下,有目的地通过感官去研究对象或现象,这就叫做观察。为了使观察获得的材料比较可靠和比较准确,还应注意两个问题:(1)必须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切忌主观的随意性和片面性。(2)尽可能地借助于有关的仪器设备来进行,以克服感觉器官认识的局限性。2实验人们在控制对象或现象的条件下有目的地通过感官去认识对象或现象,就叫做实验。具体而言,实验是人们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科

    6、学方法、设备,人为地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的条件,排除干扰因素,突出主要因素,在相对的纯粹状态下研究自然现象的认识活动。例如,要研究某一植物在某种条件下对具有一定酸碱度的土壤的适应情况,人们可以在实验室中,人为地控制大自然对植物生态的影响,只就酸碱度这一特定的因素进行考察。实验是自然科学研究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它和观察比较起来有以下优点:(1)实验可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使被研究的对象或现象在极其纯粹的状态下再现出来,并借助于人工的隔离条件,使其依照一定的顺序,不断地重复出现。这就便于人们观察某种对象或现象的发生过程以及对象或现象间的因果关系。例如,我们看见铁球与鸡毛从塔顶上同时往下落,在空气中它们

    7、下落的速度是不一样的。这与空气有关还是无关?这是由于空气的阻力作用还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呢?在自然状态下,由于许许多多的对象或现象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我们是不能弄清楚这些问题的。为此,我们可以做“自由落体”的实验:把铁球和鸡毛都放在抽掉空气的圆筒形的透明容器中,看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的速度是否一样。这样,就容易发现铁球与鸡毛在空气中下落的速度不一样与空气阻力作用的关系。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人为地抽掉了空气这个因素,排除偶然因素的干扰,“纯化”了被研究的现象。(2)可以把容易消失的自然现象或在自然条件下不易出现的自然现象,人为地引发出来,并使之重复出现,以便于人们进行观察。例如,天空中的闪电,

    8、一闪即逝,不易观察出究竟来。我们在物理实验室里可以采取人工模拟的办法,引发闪电现象的重复出现,以便反复地进行观察。(四)一些整理经验材料的方法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还要对材料进行整理和研究。也就是说,人们还要对经验材料进行思维加工,这就需要运用理论思维的方法,即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等。1比较法比较法是在思维中用以确定对象之间相同点和相异点的逻辑方法。比较法的基本功用是辨同和别异。在进行比较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必须在同一关系下进行比较。比如,一个国家在使用旧货币时期的物价与币制改革后使用新货币时的物价,就不能直接地加以比较。其次,要就对象的实质方面进行比较,不要因某种表现上的相同,而忽略实质

    9、上的差异;也不要因表面上的差异,而忽略实质上的相同。2分析法与综合法分析是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特性和因素而加以认识的逻辑方法;综合是在思维中将已有的关于对象的各个部分、方面、特性和因素的认识联结起来,形成关于对象的统一整体的认识的逻辑方法。分析是综合的基础,而综合则是分析的发展。(五)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1完全归纳推理先看一个实例:当着天文学家对太阳系的大行星运行轨道进行考察的时候,他们发现:水星是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金星是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地球是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火星是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木星是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土星是沿着椭圆

    10、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天王星是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海王星是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冥王星是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而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是太阳系的全部大行星。由此,他们便得出如下结论:所有的太阳系大行星都是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这一结论,就是运用完全归纳推理得出的。可见,完全归纳推理是这样一种归纳推理:根据对某类事物的全部个别对象的考察,发现它们每一个都具有某种性质,因而得出结论说:该类事物都具有某种性质。根据完全归纳推理的这一定义,它的逻辑形式可表示如下(S表示事物,P表示属性),S1PS2PSnP(S1,S2Sn是S类的所有分子)所以,SP从

    11、公式可见,完全归纳推理在前提中考察的是某类事物的全部对象,而不是某一部分对象,因此,其结论所断定的范围并未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所以其结论是根据前提必然得出的,即其前提与结论的联系是必然的。就此而言,完全归纳推理具有演绎的性质。由于完全归纳推理要求对某类事物的全部对象一一列举考察,所以,它的运用是有局限性的。如果某类事物的个别对象是无限的(如天体、原子)或者事实上是无法一一考察穷尽的(如工人,学生),它就不能适用了。这时就只能运用不完全归纳推理了。2不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是这样一种归纳推理:根据对某类事物部分对象的考察,发现它们具有某种性质,因而得出结论说,该类事物都具有某种性质。第一种

    12、情况。主要根据是:所碰到的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都具有某种性质,而没有发现相反的情况。比如:内经针刺篇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患头痛的樵夫上山砍柴,一次不慎碰破足趾,出了一点血,但头部不疼了。当时他没有引起注意。后来头疼复发,又偶然碰破原处,头疼又好了。这次引起了注意,以后头疼时,他就有意刺破该处,都有效应(这个樵夫碰的地方,即现在所称的“大敦穴”)。现在我们要问,为什么这个樵夫以后头疼时就想到要刺破足趾的原处呢?从故事里可见,这是因为他根据自己以往的各次个别经验作出了一个有关碰破足趾能治好头痛的一个一般性结论。在这里,就其所运用的推理形式来说,就是一个不完全的归纳推理。具体过程是这样的:第一次

    13、碰破足趾某处,头痛好了,第二次碰破足趾某处,头痛好了,(没有出现相反的情况,即碰破足趾某处,而头痛不好。)所以,凡碰破足趾某处,头痛都会好,如用公式表示则是:S1PS2PSsPSnP(S1,S2,Ss,Sn是S类部分对象,枚举中未遇相反情况。)所以,SP这种仅仅根据在考察中没有碰到相反情况而进行的不完全归纳推理,我们就称为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或简称枚举归纳推理。第二种情况。不是对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碰到哪个就考察哪个(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就是如此),而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和研究的需要,选择一类事物中较为典型的个别对象加以考察;通过这种对部分对象的考察而作出某种一般性的结论时,也不只是根据没有碰到例外相

    14、反的情况,而是分析和发现所考察过的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何以具有某种性质的客观原因和内在必然性。建立在这种对事物进行科学分析基础上的不完全归纳推理,我们就称之为科学归纳推理。两种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根据是完全不同的,因而它们所得出结论的性质也是不同的。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所依据的仅仅是没有发现相反的情况,而这一点对于作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来说,是必要的,但并不是充分的。因为,没有碰到相反的情况,并不能排除这个相反情况存在的可能性。而只要有相反情况的存在,无论暂时碰到与否,其一般性结论就必然是错的。科学归纳推理则不同,它所根据的是对事物何以存在某种性质的必然原因进行科学的分析,因而它的结构是比较可靠的。(六)

    15、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排除归纳法是求因果联系的一个常用方法,其基本思路是:考察被研究现象出现的一些场合,在它的先行现象或恒常伴随的现象中去寻找它的可能的原因,然后有选择地安排某些事例或实验,根据因果关系的上述特点,排除一些不相干的现象或假设,最后得到比较可靠的结论。为了检查的某种因果关系是否为真,最可靠的实验方法是改变原因后,看结果是否不同,即进行对比实验,对比实验的关键是让实验对象的其他方面的条件相同。又比如,有时两组数据之间的数据因果并不一定有原理因果,可能两组数据都是由其它某一种数据决定的,这就是所谓表面因果与事实因果不符。、现象间的因果联系客观世界是一个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其中各个对

    16、象或各个现象是互相密切联系着,互相依赖着,互相制约着的。因果联系是指原因和结果之间的联系。如果一个现象的出现必然引起另一个现象的出现,那么,这两个现象之间就有着因果联系。引起另一现象出现的现象叫原因,被引起的现象叫结果。因果联系是世界万物之间普遍联系的一个方面,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把握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以便掌握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因果关系的主要特点有:一是普遍必然性,指任何现象都有其因,也有其果,且同因必同果,但同果却不一定同因;二是共存性,指原因和结果总是共同变化的;三是先后性,即所谓的先因后果,但先后关系并不等于因果关系;四是复杂多样性,指因果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固然有“一因一果

    17、”,但更多的时候是“多因一果”。原因和结果在时间上是先后相继的,原因总在结果之前,而结果总是在原因之后。因此,我们在探求因果联系时,只能从先行的情况中去找原因,从后行的情况中去找结果。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两个现象在时间上的先后相继并非都存在着因果联系。例如,白昼和黑夜,在时间上虽是先后相继的,但它们之间并不具有因果联系,它们都是由于地球自转和绕太阳旋转所引起的结果。因此,在探求因果联系时,如果只是根据两个现象在时间上是先后相继的,就作出它们之间具有因果联系的结论,那么,这就犯了“以先后为因果”的逻辑错误。因果联系是完全确定的。在同样的条件下,同样的原因必然产生同样的结果。例如,在通常的大气压力的

    18、条件下,把纯水加热取摄氏一XX,它就必然会产生气化的结果。因果联系是复杂的多样的。一个现象的产生,可以是一个原因引起的,也可以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例如,日光、二氧化碳和水是使植物叶子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因,而这三者则是植物的叶子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不可缺少的条件,这种原因叫做复合原因。忽视原因的多样性,在实践上会导致有害的后果。例如,一块地里的农作物生长不好的原因,可以是水分不足,也可以是肥料太少,也可以是病虫害等等。如果我们忽略了原因的多样性,只注意一种原因,比如,只注意施肥料,那就可能会导致减产的后果。因此,人们在探求因果联系时,特别应当注意复杂现象的构成原因或结果。、探求现象间因果联系的方法1.

    19、求同法(或称契合法)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同志身体很好,很结实。原因是什么呢?他们的情况各不相同,有的是教师,有的是学生,有的是工人;有的原来体质较好,有的原来体质较差;他们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学习条件也各不相同。但发现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情况,他们都持之以恒地锻炼身体。由此,我们可以作出结论,持之以恒地锻炼身体是他们身体好的原因,至少是身体好的部分原因。这里就有着求同法的应用。可见,求同法是这样一种方法,当我们发现某一现象出现在几种不同的场合,而在这些场合里,只有一个条件是相同的(其他条件均不相同),这样,我们就可以推断说,这个相同条件就是各个场合出现的那个共同现象的原因。可以用这样一个公式来表示

    20、它: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1) A、B、C a(2) A、D、E a(3) A、F、G a 所以,A是a的原因(或结果)下面再举两个求同法的例子:例:在十九世纪,人们还不知道为什么某些人的甲状腺会肿大,后来人们对甲状腺肿大盛行的地区进行调查和比较时发现,这些地区的人口、气候、风俗等状况各不相同,然而有一个共同情况,即土壤和水流中缺碘,居民的食物和饮水也缺碘,由此作出结论:缺碘是引起甲状腺肿大的原因。例:某人晚上看了两小时书,喝了几杯浓茶,结果失眠了;第二天他同样看书,抽了许多烟,也失眠了;第三天他也看了两小时书,喝了大量咖啡,也失眠了。看来晚上看书容易引起失眠。应用求同法所得到的认识(即

    21、找出的原因)并不都是正确的。因为在各种不同场合里存在的共同条件可能不止一个,而作为真正原因的某一共同条件可能正好被忽视了。因此,通过求同法所得到的认识,应当通过实践或用其他方法去进一步检验。但是,求同法为我们提供了找到现象原因的线索。所以,它作为一种发现现象因果联系的方法,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经常被人们应用着。2.求异法(或称差异法)求异法是这样一种方法:如果某一现象在一种场合下出现,而另场合下不出现,但在这两种场合里,其他条件都相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在某现象出现的场合里有这个条件,而在某现象不出现的那一场合里则没有这个条件),那么,这唯一不同的条件,就是某现象产生的原因。求异法可用下述公

    22、式来表示: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1) A、B、C a(2) -、B、C -所以,A是a的原因(或结果)求异法在科学研究中,特别是科学试验中,是一种被广泛运用的方法。下面举例说明:据报导,在一些国家里,大气污染极为严重,不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树木的成长,如使白杨树提早落叶等等。有一个国家的研究人员曾在环境暴露室中的两间实验室里做过下面的一个实验:将大气中被污染的空气放入一间实验室里,而在另一间的入气孔上装上活性碳过滤器等清除污染物的装置,使送入的空气变为洁净的空气。两间实验室中的土壤、水分、湿度、日照时间等与植物生长有关的其他条件完全相同。在两间实验室里,分别栽上

    23、同样的白杨十五株。四个月之后,在空气洁净的实验室里,十五株白扬新长出的茎平均高二米九五,而在污染室中,新茎的平均高度只有二米零九;叶数前者平均为七十一片,后者仅为二十六片。而且,前者在九月上旬叶子还在继续生长,而后者在八月初即开始落叶。这清楚表明:白杨树提早落叶的原因是大气污染。我们可以在种植同一作物的同一块田上,一部分用某种肥料,一部分不用。因此,就可以清楚地通过作物的不同增产结果来判明施放这种肥料后的显著效果。3.求同求异并用法求同求异并用法是这样一种方法,考察两组事例,一组是由被研究现象出现的若干场合组成的,称之为正事例组;一组是由被研究现象不出现的若干场合组成的,称之为负事例组。如果在

    24、正事例组的各场合中只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并且它在负事例组的各场合中又都不存在,那么,这个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下面是求同求异并用法的一个例子:很久以来,人们发现有些鸟能远航万里而不迷失方向。原因是什么呢?人们对此曾作过不少的猜测,但都没有得到证实。近年来,科学工作者发现每当天晴能见到太阳时,这些鸟都能确定其飞行的正确方向;反之,每当天阴见不到太阳时,它们就迷失方向。由此,科学工作者作出结论说,有些鸟能远航万里而不迷失方向的原因是利用太阳来定向的。4.共变法共变法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个现象发生变化,另一个现象就随之发生变化,那么,前一现象就是后一现象的原因或部分原因。比如,气温上

    25、升了,放置在器皿中的水银体积就膨胀了;气温下降了,水银体积就缩小了。根据气温与水银体积的共变关系,我们就可推断说,气温的升降是水银体积膨胀或收缩的原因。共变法可用下述公式来表示: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1) A1、B、C、D a1(2) A2、B、C、D a2(3) A3、B、C、D a3 所以,A是a的原因(或结果)下例也是共变法的应用:地区磁场发生磁暴的周期性经常与太阳黑子的周期一致。随着太阳黑子数目的增加,磁 暴的强度增大。当太阳黑子的数目减少时,磁暴的强度降低。所以科学家推测,太阳黑子的出现可能是磁暴的原因。在50年代,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9,60年代为11,70年代为6,80年代不

    26、到4。随着森林覆盖率的逐年减少,植被大量破坏,削弱了土地对雨水的拦蓄作用,一下暴雨,水卷泥沙滚滚而下,使洪涝灾害逐年严重。可见,森林资源的破坏,是酿成洪灾的原因。以下哪项使用的方法与上文最类似?A、敲锣有声,吹箫有声,说话有声。这些发声现象都伴有物体上空气的振动,因而可以断定物体上空气的振动是发声的原因。B、把一群鸡分为两组,一组喂精白米,鸡得一种病,脚无力,不能行走,症状与人的脚气病相似。另一组用带壳稻米喂,鸡不得这种病。由此推测带壳稻米中某些精白米中所没有的东西是造成脚气病的原因。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东西就是维生素B1。C、意大利的雷地反复进行一个实验,在4个大口瓶里,放进肉和鱼,然后盖上

    27、盖或蒙上纱布,苍蝇进不去,一个蛆都没有。另4个大口瓶里,放进同样的肉和鱼,敞开瓶口,苍蝇飞进去产卵,腐烂的肉和鱼很快生满了蛆。可见,苍蝇产卵是鱼肉腐烂生蛆的原因。D、在有空气的玻璃罩内通电击铃,随着抽出空气量的变化,铃声越来越小,若把空气全抽出,则完全听不到铃声。可见,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D因为D和题干都使用求因果联系的共变法。 5.剩余法所谓剩余法指的是:如果某一复合现象是由另一复合原因所引起的,那么,把其中确认有因果联系的部分减去,则剩下的部分也必然有因果联系。自然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个例子:1846年前,一些天文学家在观察天王星的运行轨道时,发现它的运行轨道和按照已知行星

    28、的引力计算出来的它应运行的轨道不同发生了几个方面的偏离。经过观察分析,知道其他几方面的偏离是由已知的其他几颗行星的引力所引起的,而另一方面的偏离则原因不明。这时天文学家就考虑到:既然天王星运行轨道的各种偏离是由相关行星的引力所引起的,现在又知其中的几方面偏离是由另几颗行星的引力所引起的,那么,剩下的一处偏离必然是由另一个未知的行星的引力所引起的。后来有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并据此推算出了这个未知行星的位置。1846年按照这个推算的位置进行观察,果然发现了一颗新的行星海王星。在这个过程中就有剩余法的明显运用。就这个例子来说,复合现象指天王星运行轨道的各处偏离(设为甲、乙、丙、丁四处偏离),复合原因指

    29、各行星对天王星的引力(设为A、B、C、D四颗行星),通过观察,已经知道偏离甲由行星A所引起,偏离乙由行星B所引起,偏离丙由行星C所引起。那么剩下的部分,即偏离丁必为未知行星D所引起。剩余法可用下述公式来表示:已知复合现象F(A、B、C)是被研究现象K(a、b、c)的原因已知,B是b的原因C是c的原因所以,A是a的原因(或部分原因)剩余法也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逻辑方法。比如:居里夫人对镭的发现就是运用这一方法的又一典型例子。居里夫人在对沥青铀矿的实验研究中,发现它所放出的射线比纯铀放出的强得多,纯铀不足以说明这种复杂现象,还有一个剩余部分,这剩余部分必然还有另外的原因(这原因必然存在于沥青铀矿

    30、中)。据此,她再反复研究,后来果然发现在沥青铀矿中还有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镭。对求因果联系的方法现再举一例说明,请认真体会:有人作过一个十分有趣的统计:过去几百年间流传至今的466幅圣母玛利亚的画像中,有373幅里的耶苏是在左边吸吮圣母的乳汁的,这一数字大约是全部被统计画幅的80%左右。艺术是生活的概括,如果你稍微注意的话,就会发现,大多数母亲喂奶时,也是把婴儿抱在自己的左边。据心理学家统计,80%的母亲都是把婴儿抱在左边的。为什么会这样?为此,有个心理学家做了以下的两个实验:一个实验是让一些婴儿间断地听每分钟72次心跳录音。结果发现,这些婴儿在不听录音时啼哭时间是60%,而在听录音时,就比较安

    31、静,啼哭的时间降至38%。另一个实验是任选四组婴儿,每组人数相同,把他们放在声音环境不同的房间里。第一个房间保持寂静;第二个房间放催眠曲;第三个房间放模拟的心跳声;第四个房间放真实的心跳声的录音。用这样的方法,试验一下哪一个房间的婴儿最先入睡。结果是第四个房间的婴儿,只用了其他房间中婴儿入睡所需时间的一半,就进入梦乡。然后依次是第三个房间、第二个房间、第一个房间里的婴儿先后入睡。这个实验不但证明心跳声是一种有很强镇静作用的外界刺激,而且表明模拟的心跳声的效果不如真的心跳声的效果。分析:在这两个实验中,心理学家所作的第一个实验运用的是求同法,第二个实验运用的共变法。通过实验证明听到母亲的心跳声对婴儿有某种抚慰的作用。2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据科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数学 21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教案9 新人教A版选修22.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