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站桩 武术之精华.docx

    • 资源ID:13562139       资源大小:35.73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站桩 武术之精华.docx

    1、站桩 武术之精华站桩武术之精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门派众多,套路和内容非常丰富。然而真正称得上精华的东西却是至简至易,普通平常而又深奥莫测,变化多端的站桩。从古到今,凡是武学上有所建树,有所造诣的武林泰斗,功夫巨匠,技击大师莫不出自于站桩。少林,武当,峨嵋各派拳法的修炼对站桩也极其重视,必须首先要练好蹲马、站桩。拳家有云:“未习打,先站桩”,“无腰无马不成功夫”。中国近代拳学改革家,拳学理论家,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曾对站桩有过高度的评价:“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乃是生生不已之动”。这些都说明了站桩在武功修炼过程中极其重要。站桩是我国武术传统的基本功,犹如万丈高楼之地基,无基则无

    2、以成高楼。从德虔先生编著的少林武僧志一书中记载,从北魏至今的180多位著名武僧习武的特长和武功造诣来看,没有哪一位不是由站桩而成就的。少林寺千佛殿地面上有四排共四十八个陷坑,直径半米,深20厘米左右,据说这是历代僧徒站桩踩出来的脚窝。 站桩是武术中最独特的修炼方法。它是以静站的方法养练气息,增强力量,锻炼周身气血的活畅,达到强身、健身、养身、防身的目的。站桩的桩字取义于“桩”,它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是说像“树桩”那样静止稳定不动,在不动中修炼内脏气息的调动,锻炼劲力的增长,即所谓“静中求动”;另一方面则是说通过桩功的锻炼,气息调动了,劲力增长了,下盘能够像桩那样稳固不动。因而少林拳术秘诀里说“马

    3、步(站桩)熟练纯习,则气贯丹田,强若不倒之翁”。所以不论什么拳种几乎都得“练功先站桩”。 梁宝贵先生著的少林寺内外功真传一书中:“站桩为诸拳之基,为使打下最难的功夫基础和铁打铜铸的身子,必须坚持日日练,月月练,年年练,持之以恒,勿求速效,由微而著,以此为学拳入门之捷径。”而且还说:“练此(站桩)之法,从不能投机取巧或一站而起,必须以憨厚傻直,悟性不假之精神去练习,以咬钉嚼铁,意志苦坚,硬如铁打的汉子去锻炼。究其成功之时,虽足二寸在悬崖,而站立其上也能坚实咬定,推挽不坠,振摇不动,异常惊人。而后所学的一切拳法,打法,击法等等,均可疾速收到惊人罕见之效也。”可见“成功的根是苦的,而果子是甜的。”

    4、站桩不仅是习武者走向武术圣殿的云梯,修炼精深功夫的捷径,也是功效卓著的医疗方法。站桩疗法的最大特点就是无副作用,不论室内室外,摆好姿势,站立不动,犹如树桩,自然呼吸,全身保持“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的状态,从而达到“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此其道生”的境地。站桩的时间愈长,疗效愈显著,究其原因,是由于站桩疗法能使中枢神经系统迅速、深沉、广泛地抑制下来,使身体各组织系统增强抵抗力,使身体机能得到调节、增强和提高,达到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功效。 目前,中国武术运动的练习只注重于套路运动和搏击运动的表面形式,练套路的只追求表面动作的美感,练散手的只追求结果的胜负,至于下盘的稳

    5、实有力,周身四肢内劲的厚实与否则不予考虑,造成下盘无劲,心浮气躁,飘忽不定。且听听王芗斋先生的肺腑之言:“诚以一般拳家,多因注重形式与方法,而演成各种烦冗,畸形怪状之拳套,更因讲求蛮力之增进而操各项激烈运动,其神经、肢体、气管、筋肉,已受其摧残而致颓废,焉能望其完成拳道之使命乎?”字字珠玑,切中肯綮,不得不令人深思。不练站桩,难以达到腿脚稳固,自然有力,行拳走势,气不上浮,拳不紊乱之境界。少林拳谱曰:“拳把若不知炼气,纵有仙着不足恃”。这说明没有站桩的炼意炼气,拳打得再好,再出色,再到家,再成功,也是微不足道,不足以恃,永远是关在门外的门外汉和半面俏的拳家。大成拳的“七妙法门”非常重视站桩的练

    6、习,王芗斋先生说过:“欲知拳真髓,首由站桩起。从不动中求速动,从无力中求有力,从拙笨中求灵巧,从平常中求非常。” 中华武术的继承与发展是以“取其精华,剔其糟粕”为原则,那么集强身、健身、养身、防身于一体的站桩算不算是武术的精华?回答是肯定的,并且是精华中的精髓,应该发扬光大,而不应该像糟粕一样被剔除。目前能将站桩功法纳入中国武术教学内容的有多少学校?每天练习套路和散手的运动员练习站桩的又有多少人?诚然,站桩是苦差使,也可说是自找苦吃,然而这种苦中有乐,苦尽甘来的滋味是一般人难以享受得到的。不经过艰苦的努力和刻苦的磨练,不经过循序渐进,长年累月的积累,想一蹴而就,甚至一步登天,达到武术的顶峰是不

    7、可能的。这也许正是目前中国武术难以发展和进步的症结所在。 可能有人要说:“站桩确实是好功法,然而它需要的时间太长了。精雕细琢,十年磨一剑的传统练功方法,已经不适合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狭隘观点。优秀的传统武术练功方法只要有利于中国武术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国民精神的发扬,又怎能以时间的长短来衡量它的价值呢?只要十年能磨出一支宝剑,又何惜十年功夫。 中华武术要继承千百年来一直被人推崇的站桩功法,要将站桩功法作为中华武术的一个精华部分予以普及和推广,走有中国武术特色的发展之路,使目前困惑的中华武术少走弯路,循序渐进,参透精髓,直达武学理论和技术的最高境界,造福

    8、于世界,造福于未来。体悟习拳一得 王芗斋先生一生致力于拳术的研究与推广,培养了一批大成拳精英。他晚年撰写的习拳一得,是对其拳学经验的总结,可谓拳法拳理之精髓,所以非常值得习拳者体悟。他指出:习拳主要目的首先是卫生,其次为寻理趣,再次是自卫。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的经历不同,生活环境上的差异,总要或多或少地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从而造成生理上的变异,引起疾病。如果你有一个健全的心理环境,一个健康的体魄,则能承受或化解一系列心理或生理上所遭遇的压力,免除了疾患的产生。对于有些病患,现代的医学手段很快可使之消除,但对于有些疾病,医疗的方法可能只是暂时地控制症状,却难以根除。如何才能做到防患于未

    9、然或有效的祛病,对每一个人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对此,王芗斋先生在习拳一得中做了精辟的阐述,他指出:“习拳能使医治无效的慢性疾病患者很快地恢复健康,使失去劳动力者能够恢复劳动能力,这才是真正的拳学。” 在众多拳种中,大成拳极具养生价值。大成拳的基础功法是站桩。站桩是一种形体无位置变化的内在运动,这种运动要求全身各系统平均发展。这就是为什么站桩时全身肌肉虽已疲劳,但心脏搏动与呼吸运动并不失常态,即脉搏加快而呼吸并无困难的原因,而且能感到呼吸更加轻松舒畅。“站桩不限年龄,不限性别,更没有任何招式与套路。所以在这种运动中,脑神经不过度兴奋,又不紧张,因此,可以说它是运动中的休息,休息中的运动。” 对

    10、于站桩的内在作用,王芗斋先生分析说:“站桩虽然只是站立不动,实则由于其四肢关节的角度变化,促使筋肉纤维开始不停止的牵拉运动。它完全在于求得身体内部的肌肉纤维收缩运动。而非四肢外形之屈伸活动与位置移动。要知中国拳学的精髓是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由此可知,站桩时肢体要维持某一特定的外形姿势,这样身体的相关肌群才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收缩运动,骨骼亦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组成骨与肌的组织与细胞必定产生生生不已之运动,并可因此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使身体进行质的转化。” 由于站桩是特殊运动,不少人对它缺乏了解,为此,王芗斋先生告诫道:“若主观地认为以很简单的姿势站住一动不动,

    11、如何能长力气?如何能练好身体?这是没有认识这种运动的特殊性。” 习大成拳能很好地修炼身心,陶冶性灵,当身体健康强壮后,则可进行自卫练习。王芗斋先生说:“要想增长力量,站桩功时不可用力,一用力反而没有增长力量的希望。要求身手敏捷,动作迅速,站桩时以不动为好,若觉得枯燥无味或烦累难支,也不妨稍事动作,可是要知道,动时要有动乎不得不止,止乎不得不动之意。亦即只许有动之因,不许有动之果。意思就是精神意念要深切,不要形式上做出来。形式上一做出来就所谓有形则力散,无形则神聚,破体而力散,所以愈慢愈好。 站桩运动,“松极就紧,紧极就松,松紧紧松勿过;实极就虚,虚极就平,要实虚虚实得中平。横竖撑抱互为根,打顾

    12、钻闪同时用。”试力,是把体内劲力向空间延伸的过程,“力由试而得知,更由知而始能得其所以用”。运力,就是发力、用力之范畴。“大成拳有形无形之种种假借力量,若非逐渐地搜求钻研,深造力近,未易有得,而一经入手便感平凡无奇,非常容易。”因此,试力是最困难、最重要的功法内容。在试力初期,可通过某些形体动作加以体认,到一定程度后,则应顺应于内力趋势而加以感知与强化。大成拳发力,有外整与内整之分,外整发力,短期即可见效,把人放出;而内整发力,则需较长时间方可为之。内整发力具有高强度的穿透性与重击性,学者应在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的体会。发力的关键,是要看自己本身发出的力量是不是前后、左右、上下平衡均整,螺旋错综之

    13、动和无往不浪之力;是不是轻松准确,慢中寓快;是不是潜能发动的不期而然,莫知至而至。 技击是大成拳较高层次的练习,它可通过推手、单操手、模拟训练及实作等形式逐步加以训练。王芗斋先生说:“学技击不是一般人士所想象的这手这么用,那手那么使,所谓技击既不那样复杂,但也不是如此简单。”由此可见,在技击中欲求这招克那招,这式如何用,那式如何用,简直是意想所为。在技击状态下,双方可能会随时处于千变万化之中,它毕竟不是影视中随意安排的打斗模式。 从形式上而言,技击并不是越复杂越好,而是追求简捷、实用。欲使这些实用的形式在格斗中得以真正的发挥,必须要经过反复的磨炼。首先,要把选定的致用方法练得精熟与顺手;其次,

    14、与拳友进行模拟对练;最后,临阵切磋。只有千锤百炼,才能培养出自己的实战临敌感及交手应变感,才能使自己的力量与战术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王芗斋先生还指出,“欲求技击,应首重修养。所谓修养必须由信条及四容八要方面做起。信条:尊长护幼,信义仁爱,智勇深厚,果决坚忍。四容:头直,目正,神庄,声静。八要:静、敬、虚、切、恭、慎、意、和。”果能如此,才真正具有一个武者的素质,才有望达到至高武学境界。 纵观习拳一得,我们可明了习拳有益于生命。而站桩形式即可产生养生效果,又可具有拳道中的力量与精神素质,然后将此升华为技击。但愿我们后学者能勤于学习与实践,在拳学的道路上学有所求,求有所得。道法

    15、术 道、法、术是武学中三个不同层次的内容,习武者倘若能够对这些概念和相互间的关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将会使得其所学和将要学的武学知识条分缕析,纲举目张,并且有意识地将其有限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最有效率的训练中。 一、释名1.道。道者,事物之一般规律也。它是存在于事物内部的本质特征,也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本源和基本线索。本文中所谈的“道”,并非“由武入道”中了脱生死之“道”,而是相对来讲更狭义、更低层次的“道”,即武术本身的运动规律,更确切地说是在技击范畴内的“道”。 从内家拳的角度来看,所谓“道”就是发力。是否会发力是鉴别一个内家拳手是否入门的基本标准,不能将人发出的拳手,即使套路打得再好,也不算入门

    16、。反之,学会了发力,套路是否能连贯地打下来却不是绝对必要的。当然,不同水平的拳手发力技术是有很大差别的,但是至少应该掌握一般的中线发力。人们常说“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讲的便是内行人伸手一接触便马上作出听力、化力、发力的反应,在这一瞬间,高低胜负已经分出。 2.法。法者,系统的操作方式也,它在层次上低于“道”。法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在“道”的指导下达到目的的方法,如技击手法、步法、身法等;二是领悟和掌握“道”过程中的阶梯各种训练方法。 3.术。术者,具体之应用技巧也。它较之“法”又低一个层次。例如踢、打、摔、拿的各种招法,临敌作战时的一些经验等均属于“术”的范畴。 二、体用 在武术中无论将

    17、“道”(即发力)的地位提高到怎样的位置也不过分,因为格斗的本质便是力学运动。当你学会了发放整力,你就如同装上了一个高能电池,随时为你提供重创对手的必要条件。用中国学术界传统的“体用”说法,“道”是武术之“体”,无“体”之“用”实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非明了发力之道,且孜孜以求者,更无异于缘木求鱼,何日方得真经。 “法”为“道”之用。浑厚的内力要通过手法、身法、步法等表现出来,此外,要想使内力上身同样需要通过各种训练之法来实现。法有上、中、下三等之差别,以适宜于上、中、下三等根器之传授。不会发力的内家拳教师是没有得“道”,自己会发力却没有确切的步骤以教导学生者是不得训练之“法”,而不得训练之法

    18、的本源在于未能深刻悟“道”,仅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法”为术之体,“术”为法之用,术为“法”之精华,术为“道”之大成。研习武道者都渴望达到高级境界,从而一览众山小,但是愈是水平高者,对手也愈强,正所谓“高处不胜寒”。双方都会发力,便要看发力之巧妙,大家皆能走掌,更须分十指之灵动,而这些均属于“术”的范畴。有些拳家说“太极拳只讲力不讲招”,恐未尽得太极之妙,仅属一家之言。“术”有高低、邪正、巧拙、利害之不同,应择时、择地、择人、择社会环境而酌情传授。否则,轻者无法奏效,重者,害人害己害社会。 三、合三为一 一位理想的武术家需要道、法、术皆精,一个完善的武术流派应当道、法、术悉备。初学者在学

    19、武的过程中,应当紧盯发力之“道”,而教师则应勤究训练之“法”,当此二者皆已上身之后,方可酌情习练有关之“术”。否则,任何抄近取巧之人终难成大器。矛盾桩肌松力棚训练法 肌松力棚是大成拳矛盾桩桩法训练后产生的动感效应。笔者师从于李照山先生后,方得以领略其要旨。现将矛盾桩肌松力棚训练法简介如下: 站桩时要做到周身肌肉放松,尤其是肩部、两臂,但要松而不懈。在松的前提下才能产生强大的 劲。如何才能做到松呢?此时应心态舒静、周身松沉,而又感到身前如有一壮汉,意念中无论该壮汉如何推、拉、砸、挑我胳膊,均不为之所动,此为大成拳“推之不动、拉之不开、砸之不落、挑之不起”的意念锻炼方法,久而久之,似有“重木砸之亦

    20、不为所动,我若动手,则即刻致敌于死地”之意,此即肌松力棚的功感效应。 初练矛盾桩者,很难做到肌松力棚,多数人的体验是:如果做到了放松,则肢体呈松弛无力状态,毫无 劲可言;如果真正让其做到推、拉、砸、挑不为所动,则两肩两臂势必呈现僵化紧硬状态,毫无松柔及棉里裹铁之功感。对此,学者不必灰心,只要能静下心来坚持练功,一定能达到“肌松力棚”的内劲功感。 获得“肌松力棚”的功效后,不论是放人、推手还是实作,都将威力巨大。由于松得开,在力量的应用方面,可克服蛮力、拙力,能表现自然力的灵活性及单操手的多变性。可使技击动作快如闪电、变化莫测,在极短时间内作出各种实战技法,令敌顾此失彼,充分体现了大成拳“不讲招

    21、而处处是招”之精奥。又由于在松的前提下不失 劲,故可增加力量的整体感、浑厚感,以及击打对方的穿透感、重力感。若用于放人,则触之即跌;若用于推手,则如戏孩童,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若用于实作,则击之即伤即亡。 需要注意的是,进行“肌松力棚”的意感锻炼时,在一次练功中,并不是由始至终都采用被动的推、拉、砸、挑的诱导,而需间断地加以应用,即用此意感诱导一会儿后,再采用随意型意感诱导,使情绪有一个休整过程,然后再进行 劲诱导。要尽量做到若即若离、似有似无。 只要按照正确的矛盾桩架与原则要求进行训练,即能获得“肌松力棚”的内劲,使之在技击中达到动微触牵的技击良能。王培生练功要诀详解 一九九五年元月十七日,

    22、印诚大师王培生把练功要诀口传诸弟子。 诀曰:精足气壮神莫测, 上领下随中关提。 内外三合来参助, 三田合一身安宜。 这首歌诀,言简意赅,凝集了王先生六十多年的练功经验。为全面正确地理解这首练功歌诀,本人不揣浅陋,对这首歌诀试析如下: 第一句“精足气壮神莫测”。是修炼的总纲,既是修炼者追求的目标,又是检验练功成败的尺度。 传统武术修炼的目标是达到“形神兼备,天人合一”。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这精、气、神是人的生命的主要表现形态。“精”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源于肾,后天之精源于脾,二者均藏于肾,总称为精。精不断化为气( ),流遍全身,气又转化为神,从而人体充满活

    23、力。精足则气壮,气壮则神旺,不仅身体强壮,而且意识清楚、思维敏捷。精、气、神三者相互转化,“气”是“精”与“神”的枢纽。武谚云:“内炼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即源于此。 前辈武师总结经验指出,练功要臻于化境,必须经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几步功夫,从而达到精力充沛无疾病,气遍全身似水流,精满气壮而神足。古人把这个内在的东西称之为 ,静之为性,动之为意,妙用则为神。练功达到“炼神还虚”的地步,就会形神具杳、与道合真。“炼拳至无拳无意之境,乃与太虚同体,故用之奥妙不可测”。(刘奇兰语)“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句武谚抓住了修炼最关键的问题内功修炼。此要诀的第一句是检验练功者真练还是假练、操练

    24、的方法对头还是不对头,取得的成果是大是小,只要用“精、气、神”的标准对照,便一目了然。吾辈后学当细心体悟。 第二句“上领下随中关提”。是讲如何保持练功的正确身法,从而有利于开通任、督、冲三脉,有益身体健康和技击之道。 中华传统气功理论认为,人体经络有手足十二正经,十五络脉,七经八脉,三百五十多个穴位。人体前面正中线上有上、中、下三丹田,后背上、中、下三关口,从头顶百会穴到躯干底的会阴穴冲脉居其中,前有任脉连三田,后有督脉连三关。任、督、冲三脉纵贯躯干,其形势有如八卦中的乾()卦之形。人体中任脉为诸阴脉之海。督脉为诸阳脉之海,冲脉为阴阳诸脉之海。打通任、督、冲三脉,全身所有经脉皆通,在内调和气血

    25、,平衡阴阳,对于炼气化神到炼神还虚至关重要。 那么,究竟怎样练功才有利于开通三脉呢?武学典籍中已涉及到这个问题。如太极拳对身法的要求:“中正安舒”、“含胸拔背”、“顶头悬”等等,太极拳谱宋谱特别指出“三要猴(喉)头永不抛,问尽天下众英豪”。可见身法在武术技击中的重要地位。十三势歌诀云:“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歌诀指出了“尾闾中正”是正确身法的核心,但没有讲动作的程序与火候,这正是古人“传药不传火”的特点。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了拳谱,依然是身在五里云中,不知如何行动。 此练功要诀,对于正确身法的形成,既指出了动作的部位,又有动作的程序。上、中、下三关的动作次序分明。“上领”指上关玉枕微

    26、微向前领(不是头用力上顶)两眼自然向前平视,这就保持了下颏微收,喉头不外露的姿态。“下随”指上关一领,下关尾闾自然相随。即尾骨向前微微一送,而成为松腰、收腹、溜臀,造成尾闾中正的态势。“中关提”指上、下关协调之后,中关夹脊微微上提,感到大椎骨与贴身衣服相接触即是。这就是王培生讲授太极拳时所说的“沾衣贴领”。这个动作分为三步完成,从而做到“顶头悬”“气贴背”。这样空胸实腹,气沉丹田,保证重心系于腰间,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这种身法有利于开通任、督、冲三脉。 第三句“内外三合来参助。”讲的是练功时有了好的身法,还要做到内外三合才能达到“形神兼备”。武术在外形上要求手足躯干动作协调一致,这叫外三合。所

    27、谓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外三合是由人体交叉神经决定的:上下肢左右交叉相合,左手与右脚合,左肘与右膝合,左肩与右胯合,反之亦然。有外三合还要进一步做到蓄之于内的神、意、气、劲的内三合。即:神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劲)合。外三合与内三合和称六合。做好六合,全身各部动作协调一致自然地成为一体,而达到心动形随的境界。 王培生认为,协调人体手足躯体动作的六合,与人体六球的运转密切相关。六球是指人体的双眼、双肾、双睾丸(女为双乳)。六球分为三对横列于体内,其阵势如八卦中的坤卦()之形。眼为心之苗,是神的代表;肾为人的先天之本,是藏精之所,又生髓主骨;睾丸(女为双乳)为内分泌的重要器官,

    28、又是真气运行大周天的必经之路。所以六球的运转对于健身与技击都有重要的意义。 王培生在他的三才门乾坤戊己功中说“坤属老阴体内长,六球运转动无常”。这是武学著作中第一次提出“六球运转”的概念。王培生的贡献,就在于明确指出了内外三合与六球运动的关系。这就是:手与足合转眼球,练功时以心行意。眼视目标,手追眼,脚追手,眼到、手到、脚到。用眼球转动协调四肢运动。久练之,不仅手足灵活,而且有很强的健脑功能。肘与膝合转双肾,通过肘膝运动强健肾脏,肾强则精足骨坚,耳聪眼亮,又可消除腰痛腿酸等多种顽症。肩与胯合转睾丸(女转双乳)以调整内分泌,能治疗很多疾病而且有提高性机能的作用。笔者在练太极拳时体悟到,单鞭、云手

    29、、下势、搂膝拗步等式子中,六球运转是十分明显的。 练功要诀的二、三两句在技击中的作用更为突出。拳谚:“上下一条线,全凭左右转”,说的就是要有正确的身法。太极师祖陈长兴人称牌位先生,又叫木雕泥塑,都讲的是这个身法。王培生传拳做这个动作的示范,对方进手,沾之即被打。我们按师父讲的要领练功,可做到精神提得起,又气沉丹田,双足及会阴穴吸大地之阴气(师父称之为地磁),顺督脉上升,气贴背行,至上丹田;头顶百会穴及双手劳宫穴吸天空之阳气,沿任脉降至下丹田,阴阳和合进入天人合一之妙境。坚持如此修炼,身内真气充盈环行于躯干之内,用于养生则脏腑之内气血充盈,由内壮而外壮,用于技击则借天地之气壮我神威,静如山岳,动

    30、如江河。防守则稳如泰山,进攻则无坚不摧。以乾卦所代表的前三田、后三关的位移,决定身体之进退;以坤卦所代表的六球运转,控制躯体的升降。按此要诀久练,技艺自会上身,功夫必然长进。 第四句“三田合一身安宜”。是王培生在练功实践中探索总结出来的消除疲劳的秘诀。 所谓三田合一是指上、中、下三丹田成一条直线。关于三丹田的位置各说不一,通常所说上丹田在祖窍水平往里一寸,离脑门垂直往下一寸的交会区,也叫天目或玄关;中丹田叫绛宫,在两乳正中膻中穴下面一点;下丹田在气海穴与关元穴之间。本功法确定的三丹田位置是,上丹田与通常说法相同,但把会阴穴称为下丹田,把通常中、下丹田之间做为中丹田,即肚脐与命门之间的连线上靠脐

    31、一方的3/10处称之为中丹田。这三丹田成一条垂直线,就是冲脉贯通。冲脉一通全身上下的血脉皆通,血脉畅通没有障碍了,疲劳就消除了。 这个功法的程序是:如坐姿,开始先想会阴穴,觉得头顶百会穴有刺痒之感,这时头顶百会前边的脑门就通了,有蠕动感。有了这样的感觉之后,再想肚脐往里、命门往前7/10的位置,三点往一块凑,三点成垂直状态,刹那间仿佛迷糊一下似的,待你一睁眼,就像睡醒一觉,脑子特别清醒,疲劳全部消散。一般前后十五分钟就够了。 关于这个功法的神效,王培生在一九九五年春节期间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自从得了这个功法,再累也不怕了。经常修炼,人的面貌就改变了,神采奕奕,显得特别年轻。” 简言之

    32、,这首练功要诀,第一句为修炼总纲,第二句讲正确的身法,第三句讲操练的要领,第四句是解除疲劳、恢复精力之功法。四句合一即为王培生先生练功大法。王选杰功夫探析站桩、试力、走步三步功 “欲求技击之妙用,须以站桩换劲为根始,所谓使其弱者转为强,拙者化为灵也。”王芗斋老先生在站桩一文中谈到了站桩对技击的作用。 一般未练过内家拳的人,对桩功的认识较粗浅,大都认为站桩能使脚下有根、长力量,但对于各种桩法的内涵却无法深究,对于力从站桩中所得,并能在技击中充分体现其作用的事实,持一种怀疑态度。更有甚者,认为站桩只会越站越呆板,视其道“灵者变拙也”。这些人大概只见到桩功表面的东西,或受其他拳术中低马步桩的影响太深,脑子里的旧观念一下子无法更新。初学站桩的人,虽然对桩法初步有些了解,但对具体的站法或时间的要求却难以把握,加之缺乏明师指教,若再受一些误传误授的说教,极易偏离真正的大成拳道,以致虽浪费时间不少,但难得其法要,站来站去,见效甚微。有些误导人脱离实际的歪门邪道,如“开天目发光”、“内气外放”、“隔空击物”等伪科学的“特异功能”,只会使学习者落得气泄银空,令人痛心矣!


    注意事项

    本文(站桩 武术之精华.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