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公共安全管理》课程考核要求.docx

    • 资源ID:13543011       资源大小:28.33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公共安全管理》课程考核要求.docx

    1、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公共安全管理课程考核要求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公共安全管理课程学习指导书胡 杨 编 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本课程运用公共安全管理和公共危机管理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系统介绍了公共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公共安全及其管理的现状与趋势。本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安全管理概述、西方公共安全管理的发展阶段、中国公共安全的现状与趋势、自然灾害及其管理、事故灾难及其管理、公共卫生事件及其管理、社会安全事件及其管理等内容。课程学习进度与指导章节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学习指导第一章公共安全管理的概念与分类 3学时以课件学习为主重点理解公共安全及其管理的的基本概念第二章公共安全管理的基本框架5学

    2、时以课件学习为主重点理解公共安全事件的发展周期、公共安全预警管理、决策管理、沟通管理、恢复管理的基本内涵与方法第三章西方公共安全管理的发展过程2课件学习为主,重点了解西方公共安全管理的发展阶段,重点了解美国公共安全管理的模式第四章中国公共安全管理的现状3课件学习为主,重点了解中国公共安全管理的现状第五章自然灾害及其管理4课件学习为主,重点了解中国自然灾害的类型及其影响,了解中国自然灾害管理的体制第六章事故灾害及其管理4课件学习为主,重点了解中国事故灾害的类型以及煤矿事故灾害的状况第七章公共卫生事件及其管理4课件学习为主,重点了解中国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群体不明原因疾病和重大疫情的内容。第八章社

    3、会安全事件及其管理4课件学习为主,重点了解中国群体性事件的原因,以及恐怖主义的威胁。第一章公共安全管理的概念和分类一、章节学习目标与要求1、理解公共安全、公共安全管理的内涵以及政府在公共安全管理中的责任和职能,理解公共危机、突发事件的内涵。 2、掌握公共安全事件的分类以及分类标准,掌握公共安全管理的手段。二、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公共安全管理的概念和分类。难点:公共安全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政府公共安全管理的责任。三、章节练习1、名词解释:(1)公共安全公共安全事件是危及到大多数(非全体人民,也非个人)的生命、健康、财产,并可能引起以一系列的公共性问题,进而导致价值系统崩溃、社会秩序紊乱的事件

    4、。(2)公共危机是指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严重危及到公众的生命、健康、财产,导致社会价值紊乱的事件。(3)公共安全管理是政府或公共组织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对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公共安全事件进行管理的活动。2、简单题(1)简述公共安全事件的分类及其内容。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事故灾害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

    5、件。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群体性突发事件、刑事犯罪案件等。(2)简述公共安全管理的主体、客体和手段。管理主体:政府或者公共部门,非政府组织或公民也有参加安全事件的责任。管理客体:公共安全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管理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等,必要时可以使用军队、警察等暴力手段。第二章公共安全管理的基本框架一、章节学习目标与要求3、理解公共安全管理的发展周期及其对公共安全安全管理基本理论的框架的意义,理解公共安全预警管理、决策与反应管理、沟通管理、恢复管理的内涵及其作用。 4、掌握公共安全事件的发展周期及其阶段性

    6、,掌握公共安全管理四个不同环节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二、本章重点、难点重点:公共安全事件的发展周期及其管理。难点:公共安全管理不同环节的理论与方法。三、章节练习3、名词解释(1)公共安全预警管理,就是在公共安全事件管理过程中,将收集的一切警告信息和事先确定的预警阈值,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并加以综合分析,通过信息处理系统, 及时、准确上报, 并且接收决策部门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早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 达到及早控制危机事件或防止危机事件扩散的目的。它体现了预测和报警两者的结合。(2)公共安全沟通管理。所谓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和信息的交换,是将信息由一个人传达给另一个人,逐渐广泛传播的过程。沟通管理(C

    7、ommunication Management)著名组织管理学家巴纳德认为,沟通管理“是把一个组织中的成员联系在一起,以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公共安全沟通管理是指公共安全管理部门以沟通为手段,以解决公共安全事件为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化解和规避危及公共安全的活动与过程。(3)公共安全恢复管理英国内政部在公共安全危机恢复指南中指出:恢复是 在危机发生后的社区复原和重建过程。美国国土安全部在国家反应框架中认为,在恢复的范畴内,就是采取行动使社区、个体、国家回到正常状态。 新西兰民防和应急管理部的研究认为,恢复是短期和中长期对社区整体有效再造的各种努力和过程的协调。总的来看,公共安全恢复管理就是以人为中

    8、心、以人的生存环境为重点,积极开展社会、经济、生态等环境的复原和重建过程。4、简单题1、简述公共安全事件的发展周期及其特征。前兆(潜在危机)阶段: 危机发生前各种危机先兆出现的阶段.当这些先兆处理得好,危机往往得到避免.否则,危机就会进入下一个阶段。紧急阶段: 关键性的事件已经发生,事件演变迅速,出人意料。持久阶段:事件得到控制,但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危机解决阶段:事件得到完全解决。2、公共安全决策管理的三个约束条件。信息约束:信息有限(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及时;信息不准确),人力约束:管理者自身素质和专业技术都严重匮乏,技术约束:事件发生后,一般的专业技术设备往往也告失灵,特别需要一些高精尖的技

    9、术及设备。第三章西方公共安全管理的发展过程一、章节学习目标与要求1、理解西方公共安全管理模式及其特征,理解西方公共安全管理发展的背景,理解西方公共安全管理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2、掌握西方公共安全发展的基本阶段,掌握民房对公共安全管理发展的作用及其局限。二、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西方公共安全管理的发展过程。难点:西方公共安全管理及其启示。三、章节练习 简答题(1)西方公共安全管理的发展阶段及其内容。前公共安全管理时期,性质是非传统安全,管理内容,非人为的,非自然灾害,部分的法律责任公共安全。民防阶段。民防(civil defendence)是指保护平民对抗危险,帮助其从敌对行动或灾难的即时影

    10、响中恢复,并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保护平民对付敌对行动或灾难的影响,援助平民从敌对行动uhuo灾难的影响中恢复,为平民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现代西方公共安全管理模式,管理主体包括政府、非政府组织、志愿组织等,管理客体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恐怖主义等全部涉及大多数利益的公共事件,管理手段是立法,如美国的1950灾难救济法、2002国土安全法。(2)简述民防对西方公共安全管理的作用和局限。民防(civil defendence)是指保护平民对抗危险,帮助其从敌对行动或灾难的即时影响中恢复,并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积极作用是扩大了安全管理的范围:人民群众的安全,提供了组织、人员和物质基础,唤醒了全社会的

    11、公共安全意识。其局限是管理范畴窄,主要是战争,管理目的不同:是维护稳定,国民士气和战争能力,而且维护稳定非公共福利,不仅仅,管理的深度不同:主要是生命、健康财产,而没有上升到秩序和价值等第四章中国公共安全管理的发展过程一、章节学习目标与要求1、理解SARS在中国公共安全管理中作用,理解中国公共安全管理与西方公共安全管理的区别,理解未来中国公共安全管理的方向。2、掌握中国公共安全管理的发展过程,特别是成就与经验,掌握当前中国公共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二、本章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公共安全管理的成就与挑战。难点:中国公共安全管理的改革对策。三、章节练习论述题(一)SARS以来中国公共安全管理的成就与经

    12、验。1应急预案体系全面建立,预案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龙头,是“一案三制”的起点 。2006年1月,在整合原有公共安全管理资源的基础上,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编制国家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编制地方应急预案。截至2006年3月15日,全国共制定各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24293件。全国应急预案体系已初步形成 2管理体制不断健全,我国应急管理体制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建立。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中央政府坚强领导、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各负其责、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应急管理体制。3运行机制日渐成熟。

    13、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力、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既可以促进应急管理体制的健全和有效运转,也可以弥补体制存在的不足。经过几年的实践努力,我国初步建立了应急监测预警机制、信息沟通机制、应急决策和协调机制、分级负责与响应机制、社会动员机制、应急资源配置与征用机制、奖惩机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城乡社区管理机制、政府与公众联动机制、国际协调机制等应急机制。 4法律体系基本建成。现有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的法律35件、行政法规37件、部门规章55件,有关法规性文件111件。这些法律、法规、规章和法规性文件内容涉及也比较全面,既有综合管理和指导性规定,又有针对地方政府的硬性要求。2007年

    14、8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2007年11月1日起正式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是我国应急管理领域的一部基本法,该法的制定和实施成为应急管理法治化的标志。(二)简述当前我国公共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公共安全责任界定有待进一步明确,由于公共安全法律体系的不健全和分散的部门管理体制相关联,直接导致了在公共安全事件突发时的责任模糊法律体系尚需进一步健全,是目前还缺少紧急状态法、反恐怖主义法、大规模群体事件处理等相关法律。管理机构权威性有待进一步增强,我国目前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是一种分行业、分部门的分散性管理体系,公共安全管理部门条块分割现象比较严重。管理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信息技术、标

    15、准化技术、决策技术都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五章 自然灾害及其管理一、章节学习目标与要求1、理解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背景和原因,理解自然灾害在现代社会的影响,理解现代自然灾害与传统自然灾害的不同。2、掌握自然灾害的类型,掌握各种自然灾害的现状,掌握我国自然灾害的管理体制。二、本章重点、难点重点:自然灾害的类型和原因难点:自然灾害的管理体制三、章节练习 简述题(1)简述中国自然灾害的损失。1949年到20世纪末,自然灾害给中国的经济损失年均2000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GDP)3%6%,约占财政收入的30%,其中,20世纪50年代平均每年直接经济损失476亿元,60年代为564元,70年代为635亿元

    16、,80年代为760亿元,90年代前半期超过1000亿元。20世纪90年代至今,自然灾害的损失更大,从1998年到2004年,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到2023亿元。1949年到20世纪90年代初的40年间,仅旱、涝、风、冻,每年在造成万余人死亡,而这个数字不包括1960年因灾致死的100余万人,唐山大地震死亡24.2万人,重伤16.4万。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每年因灾死亡2000-3000人左右。(2)简述自然灾害的分类标准及其类型。分类标准:时间:突发性与缓发型,因果关系:原生灾害、次生灾害、复合灾害;成因:气象灾害、海洋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宇宙灾害。气象灾害主要包括:干旱、洪涝、热带气旋、

    17、低温冻害、冰雹等。热带气旋包括热带气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低温冻害包括寒潮、霜冻、大雪、结冰、冷雨;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水质污染、沙漠化;生物灾害包括农作物生物灾害、森林生物灾害等。(3)简述中国自然灾害的管理体制。在坚持“以防为主,防灾、抗灾和救灾相结合”的灾害管理思想前提下,坚持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分级管理的灾害管理体制,中央政府统揽全局、总体指挥,地方各级政府统一领导,各有关职能部门分工协作。强调地方灾害管理主体责任的落实。强调灾害管理过程中的综合协调,注重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民兵预备役部队突击队作用的发挥。(5)简述中国自然灾害管理的未

    18、来趋势。健全灾害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细化并制定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灾害管理程序,明确中央和地方的责任,健全应急响应、协调机制、社会动员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健全灾害管理领域的法规体系,特别是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救灾法,明确政府、社会和受灾群众的权利和义务,规范政府的灾害管理行为,强化对灾害管理工作的监管。提高重大自然灾害的响应能力,进一步健全救灾应急管理,强化灾害管理的装备和能力,提高灾害管理人员的素质。健全灾害的工作机制。开展全民减灾教育,重点通过媒体、学校教育等多种渠道开展防灾减灾普及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灾害意识,增强公众的自救能力。规范灾害救助与恢复工作。第六章 事故灾难及其管理一、章

    19、节学习目标与要求1、理解转型期事故灾害多发频发的原因,理解事故灾害管理体制及其面临的问题。2、掌握事故灾害的类型,掌握各种事故灾害的现状,掌握我国事故灾害的管理体制。二、本章重点、难点重点:事故灾难的类型和成因难点:事故灾害的管理体制三、章节练习名词解释(1)万车死亡率.万车死亡率表示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按机动车拥有量所平均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一种相对指标。简述题(1)简述事故灾害的成因主要有三类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行为过失、操作失误、决策失误、管理失误等原因,客观原因:设施、设备的落后或者故障造成的事故灾难,人为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2)简述当前我国事故灾害的特征。事故总量大、伤亡

    20、总量大,近10年平均每年发生各类事故70万起左右,死亡12万人左右,受伤70万人左右。在各类事故中,道路交通事故平均每年死亡9万多人,约占各类事故总死亡人数的80%;工矿商贸企业事故平均每年死亡1.5万多人,约占13%。重特大事故多。平均每年发生110起。特别重大事故(30人以上)中,煤矿事故起数最多;重大事故(10-29人)中,道路交通、煤矿事故平均各占36%。(3)简述我国事故灾难的法律体系五个层次的法律:宪法:就业提爱建、劳动保护,安全生产法律: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劳动法、矿山安全法、消防法、煤炭法;国务院法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工厂安全卫生规

    21、程、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家部委颁发的行政法规,地方人大、政府颁布的法规。(4)简述事故灾难的处理程序。预案准备:制定预案体系,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应急救援队伍与设备的准备,事故上报,应急救援,事故调查与处理。第七章 公共卫生事件及其管理一、章节学习目标与要求1、理解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现状,理解当前公共卫生事件多发频发的背景与原因。2、掌握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掌握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内涵及其现状,掌握我国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体系。二、本章重点、难点重点: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和特点。难点: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体制。三、章节练习(一)名词解释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一定时间内

    22、(通常是指2周内),在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如同一个医疗机构、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3例及以上相同临床表现,经县级及以上医院组织专家会诊,不能诊断或解释病因,有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发生的疾病。公共卫生(public health)是预防疾病、延长寿命、改善身体健康和功能的科学和实践。通过有组织的生活努力,改善卫生环境,控制地区性疾病,教育人民关于个人卫生的重视,组织医护力量对疾病作出早期的诊断和预防,建立一套社会体制,保障社会中的每一名成员享有维持身体健康的生活水准。(二)简答题(1)简述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以及特别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五个情况。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3、应急预案,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四级:级(特别重大)、级(重大)、级(较大)和级(一般)。其中,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 发现肺鼠疫病例,并有扩散趋势; 发现肺炭疽病例,并有扩散趋势; 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涉及包括本市在内的多个省份,并有扩散趋势; 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在本市发生或传入本市,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在本市重新流行; 发生高致病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 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本市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公共卫生安全;卫生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

    24、公共卫生事件。 (2)简述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报告与信息发布制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三)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四)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应当立即向国务院报告。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有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在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

    25、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小时内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小时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第八章 社会安全事件及其管理一、章节学习目标与要求1、理解社会安全事件发生的现状,理解当前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多发频发的背景与原因。2、掌握社会安全事件的类型,掌握恐怖主义的内涵及其现状,掌握我国社会安全事件事件管理体制。二、本章重点、难点重点:社会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难点:社会安全事件的现状与趋势三、章节练习(一

    26、)名词解释恐怖主义(terrorism) 国际社会中某些组织或个人采取绑架、暗杀、爆炸、空中劫持、扣押人质等恐怖手段,企求实现其政治目标或某项具体要求的主张和行动。社会安全事件社会安全事件除一部分是敌对矛盾外,大部分是人民内部矛盾。一旦发生可能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对部分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并有重大社会影响。(二)简述题(1)简述社会安全事件的类型。一般包括重大刑事案件、重特大火灾事件、恐怖袭击事件、涉外突发事件、金融安全事件、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民族宗教突发群体事件、学校安全事件以及其他社会影响严重的突发性社会安全事件。 (2)简述恐怖主义的特征。暴力性政

    27、治性恐惧性宣传性无辜性组织性(三)简述社会安全事件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宪法、刑法;国家安全法(1993):国家安全戒严法:紧急状态(1996)集体游行示威法(1989)、1992实施条例人民警察法(1957、1995)治安管理处罚条例(1994)、治安管理处罚法2006信访条例2005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规定、相关应急管理预案。(四)简述紧急状态的管理内容。严重危及国家的统一、安全或生活公共安全的动乱、暴乱、严重骚乱,人大常务委员会或国务院,发布命令国务院总理,禁止集会、游行、示威、街头演讲,禁止罢工罢市罢课等、交通管制、宵禁、对武器等采取特别管制、临时征用、重点警卫、基本生活必需品特别管制。

    28、考试模拟题(1-2套)一、名词解释(共6个,每个5,共30分) 1、公共安全管理是政府或公共组织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对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公共安全事件进行管理的活动。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一定时间内(通常是指2周内),在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如同一个医疗机构、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3例及以上相同临床表现,经县级及以上医院组织专家会诊,不能诊断或解释病因,有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发生的疾病3、恐怖主义国际社会中某些组织或个人采取绑架、暗杀、爆炸、空中劫持、扣押人质等恐怖手段,企求实现其政治目标或某项具体要求的主张和行动。4社会安全事件社会安全事件除一部分是敌对矛盾外,大部分是人民内部矛盾。一旦发生可能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对部分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并有重大社会影响。


    注意事项

    本文(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公共安全管理》课程考核要求.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