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届八年级科学竞赛试题卷C卷.docx

    • 资源ID:13532652       资源大小:418.59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届八年级科学竞赛试题卷C卷.docx

    1、届八年级科学竞赛试题卷C卷2020届八年级科学竞赛试题卷C卷一、 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2017衢州)今年2月3日(正月初七),柯城区九华乡举行了隆重的祭祀立春活动。下列有关这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月相是上弦月B .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C . 地球运行到图中和之间D . 太阳的东升西落是由地球公转造成的2. (2分)农业上用生长素类似物2、4-D进行麦田除草的原理是A . 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促进双子叶植物杂草衰老B . 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抑制双子叶植物杂草生长C . 低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抑制双子叶植物杂草生长D . 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促进小麦生长和发育3. (

    2、2分)根据CaCl2、Ca(ClO)2、X、KClO3、HClO4的排列特点,X物质应是( )A . Cl2B . HClC . HClOD . HClO24. (2分)将 50g 98%的浓硫酸全部溶于水配制成 10%的稀硫酸,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 )gA . 400B . 440C . 450D . 5005. (2分)植物体的生长发育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如图表示细胞发生一系列变化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过程表示细胞的生长B . 过程表示细胞的分裂C . 过程表示细胞的分化D . 过程表示染色体减半6. (2分)如图所示,从科学角度看,足球比赛中守门员的作用主要是( )

    3、A . 改变足球的运动状态B . 改变足球的重力C . 利用足球的惯性D . 改变足球的形状7. (2分)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通过更换目镜、物镜和调节细准焦螺旋后,在视野内分别观察到了下列图象其中视野最亮的是( )A . B . C . D . 8. (2分)用纯净的木炭粉末还原氧化铜时,可发生反应:C+2CuO 2Cu+CO2,C+CuO Cu+CO。现用1.2克木炭粉末还原10克氧化铜,反应物刚好反应完全,则生成的气体产物是( ) A . CO2B . COC . CO和CO2D . Cu和CO9. (2分)现代社会倡导文明出行,某班同学对十字路口人行横道的红、绿交通信号灯进行了观

    4、察,画出了如图所示的控制人行横道红、绿灯的电路图,你认为可行的是( )A . B . C . D . 10. (2分)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当水沸腾时,烧杯内气泡上升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变大B . 烧杯口有大量的“白气”不断冒出,这些“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滴C . 水的沸点为98,此时烧杯内水面上方的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D . 水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11. (2分)如果因水域环境遭到破坏而导致一种稀有鱼灭绝,给人类造成的损失在于 ( )A .

    5、这种鱼将在很久以后才会再进化出来B . 整个生态系统将失去平衡C . 渔业产量将受到损失D . 人类将永远损失一种动物资源12. (2分)在一定温度下,向盛有氯化钠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加入氯化钠固体后,则( ) A . 固体质量不变B . 固体质量减少C . 氯化钠溶解度增大D . 溶质质量分数增大13. (2分)(2014杭州)如图所示,密度为、厚度为d、边长为L的均匀正方形薄板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其右端与桌子边缘相平。板与桌面间的光滑程度不变,现用水平力向右推薄板使其运动,在推薄板的过程中薄板对桌面的压力F、压强p和摩擦力f的变化情况是( )A . p、F、f均不变B . p大小由dg增大为dg

    6、,F不变、f变大C . F大小由L2dg减小为L2dg,p不变、f变小D . p大小由dg增大为dg,F、f不变14. (2分)有一辆汽车在第1秒内前进了4米,以后的3秒内前进了12米,则这辆汽车的运动是( )A . 匀速直线运动B . 变速直线运动C . 曲线运动D .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15. (2分)在汽车交通事故中对乘员造成伤害的往往是“二次碰撞”(汽车碰撞后发生的乘客跟车身的碰撞)引起。与传统的安全带相比,安全气囊对乘员的头和胸的保护作用效果更好,在紧急情况下,装于前排乘员前方的安全气囊能急速膨胀,以避免人与仪表板、挡风玻璃相撞。为保证气囊有良好的保护性能,设计中应考虑:( )气囊膨

    7、胀的初期,内部压强要超过某个数值;尽可能快地使气囊膨胀展开;气囊与乘客的接触面积的大小;要有排气机构,当压力超出某值时可以排气,减小压力A . 只需考虑B . 只需考虑C . 只需考虑D . 都应考虑二、 填空题 (共7题;共15分)16. (2分)(2013宁波)2013年2月15日,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遭遇陨石雨“袭击”,它是由于流星体在穿越大气层时摩擦燃烧,并发生爆炸而引起的。(1)当天是农历正月初六,月相接近_(填“上弦月”或“下弦月”)。(2)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流星体内能的增加是通过_方式实现的。17. (2分)(2017台州)硫酸铵【化学式为(NH4)2SO4】

    8、是一种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的氮肥。(1)硫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2)施肥浓度过高,会造成烧苗现象。小柯通过实验发现,质量分数为2%的硫酸铵溶液不会导致植物烧苗。他用50克30%的硫酸铵溶液配制2%的硫酸铵溶液,需要加水_毫升。18. (2分)霉菌有_和_两种,它们顶端的细丝分别为扫帚状和放射状 19. (2分)下图为玉米种子的纵切图。一粒玉米属于一个_(填“果实”或“种子”),图中结构a由_发育而来。 20. (1分)一定体积的水完全结成冰后,原来的水与冰的体积之比是_。(冰的密度是0.9103千克/米3) 21. (2分)某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到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像如图454所示,则_

    9、(填“A”或“B”)是晶体的熔化图像,其熔化特点是_。22. (4分)如图是小科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_(填“液体”或“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来测量温度的。(2)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为_。(3)A、B两处刻度对应的温度的关系是:A处_B处(填“”)。(4)使用中发现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提高测量精确度的建议_。三、 实验探究题 (共4题;共15分)23. (4分)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f20厘米,如图所示:(1)小明点燃蜡烛后,调整

    10、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_。 (2)在图示中,只需移动光屏到适当位置,可在光屏上成倒立的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这个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_(写出一种即可)。 (3)完成上述实验后,小明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靠近凸透镜的位置放了一副眼镜,原来光屏上清晰的像变模糊,当光屏远离凸透镜到适当位置又可得一清晰的像,则这副眼镜是_(填“近视”或“远视”)眼镜。24. (4分)在制取CO2的实验中,小刚发现选用颗粒大小不同的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时,CO2的产生速度有差异。经思考后,小刚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及记录表。请你完成下列问题:实验序号温 度()大 理 石稀 盐

    11、 酸质量(g)颗 粒体积(ml)质量分数(%)205大205205小205205小2010(1)实验探究的是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反应速度与_的关系。(2)探究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反应速度与稀盐酸质量分数的关系,应选择的实验组是_。(3)如图所示,如要检验该集气瓶是否已收集满CO2 , 你的方法是_。(4)如要判断产生的CO2速度,最后一列需填写收集满一瓶CO2所需要的_。25. (4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时先在集气瓶里加入少量水,做上记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磷熄灭后,发现红磷还有剩余,冷却,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

    12、倒流进集气瓶中,液面上升到图中A位置 (1)从上述实验现象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氮气约为 能够得到该结论主要是运用了氮气的有关性质,请写出其中两点氮气的有关性质:_ (2)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而某同学在做该实验中,A内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 ,试问导致该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有哪些?_、_ 26. (3分)某棉农获知脱落酸可以促进叶片脱落的原理后,采收前在棉田喷施了一定量的脱落酸,试图除去棉花叶片以便于机械采收,但效果不明显。为探究其原因,有人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实验假设:植株中存在的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实验方案:取若干长势相同的、处于生殖生长末期的

    13、棉花植株,均分成甲、乙、丙三组,做如图所示的处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有人认为乙、丙两组不足以验证假设。若要验证假设,必须对丙组进行修改(即丁组),在丁组框图中 1、2 位置进行修改后应分别放置_;(2)将乙组与修改之后的丙组(即丁组)进行比较,若一定时间后,两组叶片脱落数量相比,_,则说明假设成立;(3)脱落酸、生长素等都是植物激素,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广泛,除了上述两种植物激素外,你还知道的植物激素名称有_。(只要写出一种即给分)四、 分析计算题 (共3题;共32分)27. (11分)图1是测量江水超警戒水位的原理图:电源电压为8V,小灯泡L标有“6V 3W”字样(不考虑温度对灯

    14、丝电阻的影响),H是由电流表改装成的水位计(电阻忽略不计),压敏电阻R通过外表涂有绝缘漆的金属支架与电路相连,并放置于警戒水位处。R的阻值与江水超过警戒水位的高度h的关系如图2所示。求:(1)压敏电阻R的阻值随江水超过警戒水位的高度h的增大而_。(2)正常工作时小灯泡的电流为多少安?(3)江水水位高于警戒水位多少米时,灯泡正常工作?此时电源的功率为多大?28. (6分)12 克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生成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1)当加入 73 克 10%稀盐酸时,稀盐酸与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生成的气体的质量是多少?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15、多少?(2)当加入 120 克稀盐酸时,溶液中溶质是_。29. (15分)有一个用超薄超硬度材料制成的圆柱形容器,下端封闭上端开口,底面积S250cm2 , 高度h10cm,如图甲所示:另有一个实心匀质圆柱体物块,密度0.8103kg/m3 , 底面积S1150cm2 , 高度与容器高度相同,如图乙所示。(已知水的密度水1.0103kg/m3 , 且g収10N/kg计算) (1)现将圆柱体物块竖直放置容器内,则物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是多大? (2)再向容器内缓慢注入水,圆柱体物块不会倾斜,当圆柱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刚好为零时,试计算注入水的深度? (3)在第(2)问叙述的情景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是

    16、多大? 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二、 填空题 (共7题;共15分)16-1、17-1、17-2、18-1、19-1、20-1、21-1、22-1、22-2、22-3、22-4、三、 实验探究题 (共4题;共15分)23-1、23-2、23-3、24-1、24-2、24-3、24-4、25-1、25-2、26-1、26-2、26-3、四、 分析计算题 (共3题;共32分)27-1、27-2、27-3、28-1、28-2、29-1、29-2、29-3、


    注意事项

    本文(届八年级科学竞赛试题卷C卷.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