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黑龙江吉林省两省六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docx

    • 资源ID:135280       资源大小:397.77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黑龙江吉林省两省六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docx

    1、黑龙江吉林省两省六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根据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 此区域具有的特征有() 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明确的边界 明确的区域特征 一定的政治地位 A B C D2. 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各自具有的特征是() A相对一致性和差异性 B绝对一致性和相对一致性 C差异性和整体性 D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答案】1、C 2、A【解析】试题分析:1、读图,图示为某河流的流域范围,根据区域的概念和特征判断,区域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对。图示河流流域有明确的边界,对。有明确

    2、的区域特征,对。自然区域,没有政治地位,错。C对,A、B、D错。2、区域内部特征是具有相对一致性,区域之间具有的特征是差异性,A对。没有绝对一致性,一致是相对的,差异是绝对的,B、C、D错。考点:区域概念、特征。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但两地气候具有明显的差异,并对农业生产产生显著影响。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 两地气候差异显著的原因是()A.气压带和风带 B.纬度位置和地形 C.距海远近 D.沿岸洋流性质4. 由于降水量不同,两地农业生产有显著差异,表现为()A.长江三角洲一年两熟,松嫩平原一年一熟B.长江三角洲商品率低,松嫩平原商品率高C.长江三角洲机械化水平低,松嫩平原机

    3、械化水平高D.长江三角洲以水田为主,松嫩平原以旱地为主【答案】3、B4、D考点:区域间气候差异的原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5. 科技人员开发一种随身携带的伴行包,以便家人及时找到迷路的老人,下图反映了寻找老人的过程。图中伴行包和服务商分别采用的技术是()AGPS和RS BRS和GPS CGPS和GIS DRS和GIS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伴行包是通过GPS确定老人位置,将位置信息发送给家人后,家人借助GIS确定找寻线路。所以采用的是GPS和GIS技术,C对。RS主要功能是遥感,不能定位、搜寻,A、B、D错。考点: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功能及应用。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 读图,

    4、回答下列各题。6. 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7. 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人口增长 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过度砍伐 大约 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过度放牧 大约 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过度开垦 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 【答案】6、B 7、A考点:读图能力,荒漠化严重区分布位置,主要人为原因。8. 有关热带雨林生态脆弱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枯枝落叶使雨林中土壤一般很肥沃B.植物生长的速度很慢C.雨林植被一旦被毁,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地表植物很容易恢复D.地上植被成为雨林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而这又

    5、是最易遭受人类破坏的部分【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雨林生态的脆弱性表现为土壤贫瘠,养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而地上植被最易遭受人类破坏,且破坏后很难恢复,D对。雨林区土壤贫瘠,A错。植物生长速度快,B错。地表植物恢复快,不是脆弱性表现,C错。考点:雨林生态脆弱性特点。红碱淖位于陕西省神木县西北,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栖息地和陕北最重要的产鱼基地,素有“大漠明珠”之称。近年来,红碱淖的水位以每年2030厘米的速度下降,湖水 pH值由7.47.8上升到9.09.42,这远远超出了鱼类生存的极限。下图为红碱淖区域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9红碱淖水位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6、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上游建拦水坝,使入湖径流减少过度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 湖区生态环境恶化,pH值上升工业生产如采矿、洗矿等,排放废水,使水质下降湖区周边林地被砍伐,涵养水源能力下降A B C. D10、保护红碱淖是当务之急,关于保护红碱淖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利于调节气候 利于涵养水源、净化水质 利于调节河流径流量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利于吸烟滞尘、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A B C D【答案】9、A10、D【解析】试题分析:9、根据材料可知,近年来红碱淖的水位下降较快,有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河流水下渗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对。有人类不合理活动的影响,如上游建坝拦水,使入湖径流减少,对

    7、。开挖机井,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对。污水排放会 污染水质,但对水位变化影响不明显,、错。湖泊周围为沙漠地区,缺少林地植被,错。A对,B、C、D错。10、保护红碱淖湿地,对调节湖区气候、保护湖区的生物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河流径流量,是植树造林的生态功效,、错。吸烟滞尘、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是城市绿化带的生态功效,错。D对,A、B、C错。考点:湖泊水位下降的原因,保护湿地的意义。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1. 图中有关能源输送的说法,正确的有()左图为输电右图为输煤左图为输煤右图为输电A. B. C. D.12. 图中砖厂的设置是()为减少资源的运

    8、输压力 为了对“三废”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污染物、废弃物资源化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A. B. C. D.【答案】11、B12、C【解析】试题分析:11、砖厂应利用发电厂的废渣为原料,左图砖厂靠近城市,应为输煤到城市,错,对。右图砖厂靠近煤矿,应为输电到城市,错,对。12、砖厂利用发电厂的废渣为原料,实现了污染物、废弃物资源化,对。对“三废”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了“三废”污染,对。减少资源运输压力不是主要原因,错。没有提高综合 利用率,错。C对,A、B、D错。考点:读图能力,工业布局区位因素。下图为“M河流域河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3. 计划开发河流的水能,修

    9、建大坝的最理想位置是()A.a处 B.b处 C.c处 D.d处14. 该流域最易发生洪水危害的河段是()A.a处 B.b处 C.c处 D.d处15. 在M河流域植树造林,植被主要的生态功能是()A.防风固沙 B.调节气候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美化环境【答案】13、C 1 4、D 15、C【解析】试题分析:13、读剖面图图可知,c处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适合修建大坝,C对。其它地点落差较小,水能资源较少,不是最理想位置,A、B、D错。14、图中,d处位于河流下游,地势平坦,水流缓慢,最易发生洪水危害,D对。a、b位于漂流上游,水量小,不易发生洪水灾害,A、B错。c处落差磊,水流急,不易积

    10、水,排水快,没有洪水灾害 ,C错。15、M河流域位于河流支流的上游,植树造林有利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C对。防风固沙是干旱区防风林主要功能,A错。调节气候不是河流上游林地主要功能,B错。美化环境是城市绿地主要功能,D错。考点:河流开发条件,洪水灾害位置,森林的主要功能。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6. 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甲乙丙;降水:甲乙甲,乙甲,根据降水量曲线,降水是甲丙,乙丙,A错。周围三面山地环绕,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B错。一般河流每年有两次汛期,有的存在凌汛现象,C对。河流径流量主要随夏季风影响而变化,D错。17、东北地区纬度较高,作物只能一年一熟,热量不足是农业发

    11、展的限制性因素,B对。昼夜温差大是作物高产的原因,A错。平原面积广,粮食商品率高,C错。水土流失是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D错。考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等值线判读,区域农业生产特点及原因。18. 下图代表东北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的是()【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东北平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加强粮食生产是重要的发展方向,农产品产值应当逐年提高。利用丰富的农畜产品发展农畜产品加工,延长产业链,是其发展重点,应是上升趋势。A对,B、C、D错。考点:区域农业发展方向、特点。读某年中国工业化结构性指标与国际通用标准的比较图。回答下列各题。19. A、B、C表示工业化的三个指标,其中A表示农

    12、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B、C是()B表示农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比重 C表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B表示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 C表示工业人口占城镇人口的比重A B C D20. 我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与国际通用标准还存在的差距是()农业就业人数比重远高于国际标准 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比重的一半城镇人口所占比重远低于国际标准 工业人口占城镇人口的比重约为国际标准的一半A B C D【答案】19、A 20、C【解析】试题分析:19、B指标国际通用标准是小于20,而我国是50,根据我国国情特点,工业产值低于20,不可能是工业化的指标,应表示的是农业就业人口占就业总人口的比重,对,

    13、错。C指标从数值可知是表示城市化水平,对,错。20、结合图中指标的差异,主要表现是农业就业人口占就业总人口的比重,我国远高于国际水平,对。不能体现工业产值比重,错。城镇人口所占比重远低于国际标准,对。不能体现工业人口所占比重,错。考点:读图能力,工业化结构性指标,我国工业化、城市化与国际平均水平的差异。 “皖电东送”工程西起安徽淮南,经皖南、浙北、江苏到达上海,全长656千米。该工程大量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凭借精确的定位,为勘察设计、施工及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来源,为电力系统信息化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回答下列各题。21. “皖电东送”线路经过地区为()A暖温带,湿润区 B亚热带,湿润区C暖温带,半

    14、湿润区 D亚热带,半湿润区22. 安徽省建设能源产业基地,实施“皖电东送”工程的有利区位条件有()安徽省煤炭资源丰富 临近长江三角洲,消费市场广大浙北段位于山地,施工难度大 水能资源充沛A B C D【答案】21、B 22、A【解析】试题分析:21、读图,“皖电东送”线路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为湿润地区,B对。A、C、D错。22、安徽省丰富的煤炭资源和长三角广大的消费市场是实施该工程的有利条件。安徽省建设能源产业基地,实施“皖电东送”工程输送的是火电,有利区位条件有安徽省煤炭资源丰富,对。临近长江三角洲,消费市场广大,对。浙北段位于山地,施工难度大,不是有

    15、利条件,错。位于东部丘陵平原区,水能资源较少,错。A对。B、C、D错。考点:我国温度带、干湿地区划分,输电工程建设的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不少中小型加工制造业企业受用工荒、电荒、油荒、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目前生存困难,面临倒闭或需要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3. 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业企业的区位选择大多符合()A模式1 B模式2 C模式3 D模式424. 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业企业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最主要的原因是()A国家中部崛起的需要 B地理区位相同C寻求更好的区位条件 D当地基础设施完善25. 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众多的加工型企业而言,目前最需要采

    16、取的措施是()A缩小生产规模,加大资金投入 B开展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C降低劳动力报酬,节省成本支出 D申请破产保护,谋求东山再起【答案】23、B 24、C 25、B【解析】试题分析:23、读图,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业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产业为主,结合图例,模式2劳动力所占比重最大,B对。A、C、D错。24、从本质上讲,企业生产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当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变化使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就会进行产业转移以寻求最优区位,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C对。其它不是最主要原因,A、B、D错。25、根据材料中提到的问题,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众多的加工型企业而言,目前最需要采取的措施是开展

    17、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B对。缩小生产规模,加大资金投入,利润下降,A错。降低劳动力报酬,不符合实际,C错。申请破产保护,谋求东山再起,经济会衰退,D错。考点:区域产业模式,产业转移的原因,企业发展的措施。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50分)26(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塔里木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石油化工基地,也是新疆的特色果品生产基地。“漫卷风沙埋河道,欲哭无泪哀胡杨”是塔里木河下游断流、干涸多年的真实写照。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的做法是:上游,实施老灌区节水防渗改造,并在源流上建若干个山区水库;中游,修建堤防,以减少每年因决口而浪费的上亿立方米的河水;下游,

    18、跨流域调水。(1)简述塔里木河流域开发治理的自然地理条件。(6分)(2)塔里木河流域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有哪些?(6分)(3)简述塔里木河流域综合开发治理的具体措施。(6分)【答案】(1)深居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有利于发展特色果品农业;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6分)(2)水资源稀缺,由此引发了河流断流、林木死亡、土地沙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6分,任意答三点)(3)实施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上游实施老灌区节水防渗改造,修建水库;中游修建提防,减少水资源浪费;下游跨流域调水。(6分,每点2分)【解析】试题分析:(1)塔里木河流域位于我国内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光

    19、照充足,有利于瓜果农业的发展。附近有丰富的矿产资源。(2) 根据区域位置及环境特征,分析主要生态问题。由于该流域深居内陆,降水较少,河流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水资源短缺,易导致河流断流,以及林木死亡、土地沙化,进而导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3) 塔里木河今后发展的重点应是加强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配,积极地开源、节流,针对不同河段,采取措施,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考点:流域开发治理的条件,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治理措施。27. (14分)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试根据图中信息,从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的角度分析水稻种植选择图中的地而没有选择三地的原因。(8分)(2)简要分析图中沼泽形成的自然条件。(

    20、6分)【答案】(1)地为山地,适宜发展林业;地为平原,降水量在400500毫米之间,较丰富,可以作为耕地,发展种植业;地降水量小于400毫米,宜发展畜牧业;地为沼泽,在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起重要作用,不宜作为耕地。(8分,每点2分)(2)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纬度高,气温较低,降水较多,蒸发弱;地下有冻土层存在,地表水不易下渗。(6分,每点2分)【解析】试题分析:(1) 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即不同地形区的土地,应发展不同的农业类型。一般山地宜发展林业,如图中的地。降水较多的平原宜发展耕作业,地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再加上雨热同期的气候,可以发展水稻种植。地降水较少,地形是平原,

    21、可以发展畜牧业。是有良好生态效益的湿地,不宜开垦为耕地。(2 ) 沼泽一般形成在地势低平、水分不能通过径流、蒸发、下渗等各种途径散失的地方。具体分析某地沼泽的形成因素,可以从地形、地势、气温与蒸发的关系、水下渗弱、冻土等方面回答。考点:土地利用类型差异及原因,沼泽形成条件。28. (18分)读“我国部分能源生产与消费地区分布、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我国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分布特点是 。(2分)(2)填下表:(6分)代号能源输送方式主要目的地AB(3)D、E能源基地的建设,对我国东部能源消费地区大气环境质量起到的影响是_ _ _ _ 。(2分)(4)我国目前建设的若干石油

    22、储备基地布局特点是,这样分布的原因是_ _。(4分)(5)为减轻我国石油供应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我们可采取的措施有_ _ _ _ 。(4分)【答案】(1)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分布很不平衡(或能源生产和输出主要在中西部地区,能源消费主要在东部沿海地区)(2分)(2)如下表所示:(6分,每空1分)代号 能源 输送方式 主要目的 地A 天然气 管道 长江三角洲地区B 水电 超高压输电 京津唐地区(3)可以减少矿物(或化石)燃料的使用,改善城市大气质量(2分)(4)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1分)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消耗量大,运输便利,利于就近供应(3分)(5)加紧勘探,开发国内新油田;调整能源结构,开

    23、发国内其他能源;加强技术改造,提高石油利用率;发展节能技术,提倡节约用油(4分)【解析】试题分析:(1)我国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分布特点是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分布很不平衡。能源生产和输出主要在中西部地区,能源消费主要在东部沿海地区。(2)图中A位于塔里木盆地,能源输往长江三角洲地区,为天然气.B位于黄河上游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水电大量输往京津唐地区。(3) D、E均为水电基地,水电是清洁能源,可以减少矿物(或化石)燃料的使用。对我国东部能源消费地区大气环境质量起到的影响是可减轻大气污染,,改善城市大气质量。(4)我国目前建设的若干石油储备基地布局特点是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原因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消耗量大,运输便利,利于就近供应。(5)为减轻我国石油供应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我们可采取的措施有减轻石油供应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可从“开源”“节流”两方面分析。开源主要是加紧勘探,开发国内新油田。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国内其他能源。节流主要是加强技术改造,提高石油利用率。发展节能技术,提倡节约用油。考点:我国能源生产、消费分布特点,能源基地建设的影响,我国石油储备基地布局特点及原因,稳定石油供应的措施。


    注意事项

    本文(黑龙江吉林省两省六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