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三化学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docx

    • 资源ID:13496750       资源大小:1.07MB        全文页数:8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三化学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docx

    1、高三化学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1 教材实验01 粗盐的提纯(必修 1,P5-P7). 202 粗盐中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必修 1,P6) . 203 检验蒸馏前后自来水中的氯离子(必修 1,P8) . 304 碘水的萃取与分液(必修 1,P9) . 305 电解水(必修 1,P13). 406 配制 100 mL 1.00 mol/L NaCl 溶液(必修 1,P16). 507 胶体的性质和制取(必修 1,P26-P27). 508 离子反应(必修 1,P31-P33). 609 钠与氧气的反应(必修 1,P47-P48). 710 铝与氧气的反应(必修 1

    2、,P48) . 711 钠与水的反应(必修 1,P49-P50). 812 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必修 1,P50-P51). 813 铝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必修 1,P51) . 914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必修 1,P55) . 915 碳酸钠、碳酸氢钠溶解性的探究(必修 1,P56) . 1016 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对比实验(必修 1,P56) . 1017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对比实验(必修 1,P56) .1118 焰色反应(必修 1,P57) .1119 氢氧化铝的制备(必修 1,P58) . 1220 氢氧化铝的两性(必修 1,P58) . 1221 铁的氢氧

    3、化物的制备(必修 1,P60) . 1322 三价铁离子的检验(必修 1,P61) . 1423 三价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转化(必修 1,P61) . 1424 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必修 1,P62) . 1425 硅酸的制备(必修 1,P76-P77). 1526 硅酸钠的耐热性试验(必修 1,P77) . 1527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必修 1,P82-P83). 1628 氯气与氢气的反应(必修 1,P83) . 1629 氯气的漂白实验(必修 1,P84) . 1730 氯离子的检验(必修 1,P85-P86). 1731 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探究(必修 1,P90) . 1832*二氧化

    4、硫的实验室制法与性质实验(必修 1,P90) . 1833 二氧化氮被水吸收的实验(必修 1,P92) . 1934 氨气的喷泉实验(必修 1,P97) . 2035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必修 1,P99) . 2036 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必修 1,P101) . 2137 浓硫酸与铜的反应(必修 1,P101) . 21 实验名称 01 粗盐的提纯(必修 1,P5-P7)实验装置实验原理先通过溶解、过滤等操作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再依次用 BaCl 溶液、NaOH 溶液、Na CO322溶液、稀盐酸除去可溶性杂质,最后蒸发得达纯净的 NaCl。粗盐、水、BaCl 溶液、NaOH 溶液、

    5、Na CO 溶液、稀盐酸;漏斗、烧杯、铁架台、滤纸、蒸发皿、223实验用品酒精灯、玻璃棒、量筒、托盘天平、坩埚钳、石棉网。溶解:称取约 4 g 粗盐加到盛有约 12 mL 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至粗盐不再溶解为止。过滤: 将烧杯中的液体沿玻璃棒倒入漏斗中, 漏斗中的液面不能超过滤纸的边缘。若滤液浑浊,再过滤一次。实验步骤除可溶性杂质:向滤液中依次加入过量的 BaCl 溶液、NaOH 溶液、Na CO 溶液,用玻璃棒搅223拌使之充分反应,然后过滤。最后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至没有气泡冒出为止。蒸发:将上步所得溶液倒入蒸发皿中,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待出现较多固体时

    6、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固体食盐逐渐溶解而减少,食盐水略显浑浊。实验现象 不溶物留在滤纸上,液体渗过滤纸,沿漏斗颈流入另一个烧杯中。水分蒸发,逐渐析出固体。在进行过滤操作时应注意的问题:a.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b.二低: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边缘;液体的液面略低于滤纸的边缘;c.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尖嘴应靠到玻璃棒上;玻璃棒的底端应轻靠到漏斗三层滤纸一侧;漏斗颈的末端应靠到烧杯的内壁上。在进行蒸发操作时应注意的问题:a.在加热蒸发过程中,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由于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b.加热到蒸发皿中剩余少量液体时(出现较多晶体时)应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c.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

    7、钳取下,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或引起蒸发皿破裂。如果实验说明 一定要立即放在实验台上,则要放在石棉网上。加试剂的先后顺序:为使杂质离子完全除去,要加入过量的试剂。后续试剂要能够将前面所加过量的试剂除去,由此可知 Na CO 溶液要在 BaCl 溶液之后加入,通常加入试剂有 3 种顺序。232沉淀的洗涤:a.洗涤沉淀的原因:过滤完毕,过滤器中的固体表面总是残留部分母液。b.洗涤沉淀的方法:沿玻璃棒向过滤器中注入少量蒸馏水,使水刚好浸没沉淀,让水自然流下,重复 23次,直到固体表面洗涤干净为止。c.沉淀是否洗涤干净,检验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相关试剂后观察现象。实验名称 02

    8、 粗盐中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必修 1,P6)实验原理 Na SO BaCl =BaSO 2NaCl2424实验用品 粗食盐、水、盐酸、BaCl2 溶液;烧杯、试管、胶头滴管。取少量粗食盐于小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过滤取滤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盐酸酸化,再加实验步骤几滴 BaCl2 溶液。观察现象。实验现象 加盐酸无明显变化,加 BaCl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实验结论 粗盐中含有 SO 。24 SO42的检验方法:向未知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排除 Ag 、CO23、SO32的干扰);若出现沉淀,实验说明 则应过滤,保留滤液,滤出沉淀;向滤液中或未出现白色沉淀的溶液中加入 BaCl2 溶液,观察是否

    9、有白色沉淀生成,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可证明未知液含 SO 。24实验名称 03 检验蒸馏前后自来水中的氯离子(必修 1,P8)实验装置Cl 的检验原理:Ag+Cl =AgCl。实验原理 蒸馏是利用液态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通过加热到一定温度使沸点低的组分先汽化,再冷凝,从而与沸点高的物质分离开来。利用蒸馏可以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自来水、AgNO3 溶液、稀硝酸;试管、胶头滴管、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圆底烧瓶、沸石(或实验用品碎瓷片)、冷凝管、尾接管(或牛角管)、锥形瓶。自来水中氯离子的检验: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滴入几滴稀硝酸和几滴 AgNO3 溶液。蒸馏,制蒸馏水:在 1

    10、00mL 烧瓶中加入约 1/3 体积的自来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按图连接好装置,向冷凝管中通入冷却水。加热烧瓶,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用锥形瓶收集实验步骤约 10mL 液体,停止加热。检验蒸馏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取少量蒸馏出的液体加入试管中,然后滴入几滴稀硝酸和几滴AgNO3 溶液。(得到的液体中还含有 Cl吗?)加 AgNO3 溶液后有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实验现象 加热,烧瓶中水温升高至 100后沸腾。在锥形瓶中收集到蒸馏水。加 AgNO3 溶液和稀硝酸,蒸馏水中无沉淀。实验结论 自来水中含有 Cl,蒸馏水中没有 Cl 。加入碎瓷片(或沸石)是为了防止蒸馏烧瓶内液体

    11、暴沸。冷凝水水流方向与蒸汽流方向相反,采用逆流下进上出;实验前先通入冷凝水再加热,实验结实验说明 束后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冷凝水。制取蒸馏水时可以不使用温度计,因为水的沸点是 100 ,加热至沸腾即可,可以不通过温度计控制。实验名称 04 碘水的萃取与分液(必修 1,P9)实验装置 萃取: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实验原理 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加入的溶剂称为萃取剂。分液:把萃取后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实验用品 碘的饱和水溶液、四氯化碳;量筒、分液漏斗、铁架台。用量筒量取 10mL 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注入 4mL 四

    12、氯化碳,盖好玻璃塞。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振荡后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实验步骤 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打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沿烧杯壁流下,待下层液体流尽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实验现象 分液漏斗中液体分层,上层为浅黄色(水层),下层为紫红色(四氯化碳层)。分液漏斗检漏方法:在分液漏斗中注入少量的水,塞上瓶塞,倒置看是否漏水,若不漏水,放正后把瓶塞旋转 180,再倒置看是否漏水。萃取剂必须具备的三

    13、点性质:a.萃取剂和原溶剂互不相溶;b.萃取剂和溶质不发生反应;c.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它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实验说明分液操作的注意事项:a.振荡时,要不时旋开活塞放气,以防止分液漏斗内压强过大造成危险。b.分液时,分液漏斗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以防液滴飞溅。c.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下层液体时,要注意待下层液体恰好流出时及时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注意不能让上层液体流出,上层液体应从上口倒出。实验名称 05 电解水(必修 1,P13)实验装置电解实验原理2H O=2H +O 222实验用品 水;水槽、试管、直流电源、导线。约是多少?根据图示电解水原理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时间试管内的气体体积的变

    14、化。生成的 O 、H 体积比22假设电解了 1.8g 水,根据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计算生成的 O 、H 的质量。根据氧气和氢气的摩22实验步骤 尔质量,计算物质的量,并通过下表进行比较。质量0.2g1.6g物质的量0.1molH 和 O 的物质的量之比2 2H2O22:10.05mol实验现象 两极均有气泡产生,气体体积比约为 2:1。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实验结论在同温同压下,1 mol 的不同气体,其体积相同。 实验名称 06 配制 100 mL 1.00 mol/L NaCl 溶液(必修 1,P16)实验装置实验用品 NaCl 固体、水;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

    15、、100 mL 容量瓶、胶头滴管、试剂瓶。计算:根据 n c V 及 m=Mn 可计算 m(NaCl)5.85g。BB称量:若用托盘天平可准确称取 NaCl 固体 5.9g。溶解:将称好的 NaCl 固体放入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用玻璃棒搅拌,并冷却至室温。转移:将烧杯中的溶液用玻璃棒引流转移到 100 mL 容量瓶中。洗涤: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 23 次,并将洗涤液都注入容量瓶中,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实验步骤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离容量瓶颈刻度线下 12cm 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摇匀: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装瓶。容量瓶的选择与使用注

    16、意: a.常见规格有:100 mL、250 mL、500 mL 及 1000 mL。 b.容量瓶是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专用仪器,选择容量瓶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所配溶液的体积等于或略小于容量瓶的容积。 c.使用容量瓶注意“五不”:不能溶解固体;不能稀释浓溶液;不能加热;不能作反应容器;不能长期贮存溶液。 d.使用前要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检验程序:加水塞瓶塞倒立查漏正立,瓶塞旋转 180倒立查漏。俯视、仰视对结果的影响(如下图):a.仰视刻度线(如图 a):由于操作时以刻度线为基准加水,故加水量增多,导致溶液体积偏大,c 偏小。b.俯视刻度线(如图 b):加水量偏少,溶液体积偏小,故 c 偏

    17、大。实验说明实验名称 07 胶体的性质和制取(必修 1,P26-P27) 实验装置CuSO4 溶液Fe(OH)3 胶体胶体可发生丁达尔效应,即当光束通过胶体时,会产生光亮的通路。实验原理实验用品氢氧化铁胶体制备:FeCl 3H O=Fe(OH) (胶体)3HCl。323蒸馏水、CuSO 溶液、泥水、水、FeCl 饱和溶液;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烧杯、胶头滴管、43激光笔(或手电筒)。取 3 个小烧杯,分别加入 25mL 蒸馏水、25mL CuSO4 溶液和 25mL 泥水。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 56 滴 FeCl3 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观察制得

    18、的 Fe(OH) 胶体,并与 CuSO 溶液和泥水比较。34实验步骤把盛有 CuSO 溶液和 Fe(OH) 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或手电筒)照射烧杯中的43液体,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将 Fe(OH)3 胶体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当光束通过 CuSO 溶液时,无光路现象出现。当光束通过 Fe(OH) 胶体时,可以看到形成一条43实验现象 光亮的通路。将 Fe(OH)3 胶体过滤后溶液仍呈红褐色;将泥水过滤后得到澄清溶液。实验结论 -氢氧化铁胶体制备注意事项:a.自来水含有电解质等,易使胶体聚沉,需用蒸馏水制备。b.FeCl3溶液要求是饱和的,是为了提高转化效率,若浓度过稀,不利于 Fe(OH)3 胶体的形成。c.可稍微加实验说明 热沸腾,但不宜长时间加热,否则胶体会聚沉。d.边滴加 FeCl3 饱和溶液边振荡烧杯,但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否则会使 Fe(OH)3 胶体微粒形成大颗粒沉淀析出。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实验名称 08 离子反应(必修 1,P31-P33)实验装置Na SO +BaCl =BaSO +2NaCl(Ba2SO2=BaSO );242444CuSO +2Na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三化学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