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经济史考试重点.docx

    • 资源ID:13495717       资源大小:29.65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经济史考试重点.docx

    1、中国经济史考试重点中国经济史考试重点难点名词解释:1财政: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局部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到达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开展的目的。财政的职能有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及稳定和开展职能。2自然经济:一家一户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严密结合的自给自足个体小农经济:是最典型的自然经济,它把农业和家庭手工业严密结合在一起,男耕女织,以织肋耕,不仅可以满足个体家庭维持生存的最低级,最根本的需要,而且也使之与市场的联络降到最低限度3行商制度:中国政府不直接同外国商人从事贸易活动,使用行商制度,其业务主要是垄断对外贸易,承销外商进口

    2、货物,代购外商所需货物,划定进出口货物的价格,保证交纳外商进出口船钞和货物税,代理政府管束外国商人的行动,传达政府对外商的政令,办理政府与外商的一切交涉事宜4官督商办:是清政府利用私人资本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5废两改元:1932年7月,国民党政府进展的币制改革,废除银两制度,实行银远制度6四行二局:是国家金融体系的核心,四行是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中央银行,两局是邮政储金汇业局和中央信托局7.经济统制政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以所谓“非常时期为由,实行经济统制政策。主要是采取统购统销,专卖,限价等方法8.南三行:在上海杭州等城市出现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浙江兴业银

    3、行,浙江实业银行被称为南三行是实力雄厚的银行资本集团9洋行近代外商在中国从事贸易的代理行号 10平准 中国封建社会运用贵时抛售、贱时收购的方式,以求稳定市场价格的一种经济措施 11资本输出“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开展高级阶段对外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资本输出指资本主义国家为获得高额利润用过剩资本向其他国家投资或贷款12 法币政策:亦称“法币改革,是国民党政府在1935年施行的废止银本位制,实行经币制度的币制改革措施。主要内容有:统一货币发行权,规定法币准备金,实行白银国有,确定法币对外币的汇率,推行新辅币。13经营地主:是旧中国农村经济中带有一定资本主义性质的经营形式,即一些较多土地的地主,用局部

    4、土地雇工经营。它与旧式富农的区别是本人不参加劳动,由管家代为经营,其封建性比旧式富农更严重。是由封建地主经济向资本主义农业经济过渡的一种形式。14官商合办:是清政府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的又一种主要形式,通常由官商双方订立合同,规定各自的权利、义务和利润分配方法,各按认股比例出资。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商人处于对企业管理无权的地位,因此不愿出资认股。这种形式未能盛行。15耕织别离:在西方机器纺织品潮水般涌入中国市场的压力下,使小农经济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别离。在家庭纺纱业被排斥,家庭织布业也因洋布物美价廉而受到打击。洋布需求日益扩大,土布市场不断缩小,最后几乎全被洋布代替,造成中国传统经济中的耕与织的别

    5、离。16纺织别离:西方列强机器纺纱大量涌入中国代替手工纺纱,使农业家庭手工业中纺与织发生别离。织纺业是中国传统小农家庭手工业的重要内容,以织助耕是小农经济的优势所在,但是在西方机器纺纱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后,纺纱与织布过程就别离了。17买办: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的。初期是指那些被外国洋行雇佣的中国代理人,他们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的权力,为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效劳。买办较早地接触到近代工业,并在外国在华企业中“附股搭办,依靠外资生存、开展,后期自行投资办厂。18租佃制: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经济关系中最典型的经济形式,即地主或国家把所占有的土地租让给无地或少地的租佃农民,通过双方订立租佃契约,

    6、确立出租者和承租者二者之间的租佃关系以及双方所承当的责任与义务。承租者据此经营所承租的土地,掌握一定时期内土地的经营权,出租者基于对土地的占有权或所有权,按契约规定的份额占有经营者劳动收获中相当一局部作为报酬。19个体小农经济:是最典型的自然经济,它把农业和家庭手工业严密地结合在一起,男耕女织,以织促耕,不仅可以满足个体家庭维持生存的最低级最根本需要,而且也使之与市场的联络降到最低限度。20地主制经济:是一种以满足自身需要为主要目的的自然经济,它实际上是假设干租佃小农经济的集合体,地主购置和占有土地,其经济目的是为了自身的消费需要。简答题一、试述中国古代资源禀赋与社会消费方式之间的关系。人类社

    7、会的经济活动总是建立在对一定的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上,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经济活动的历史就是不断开发、利用资源的历史。尤其在技术条件低下的古代社会里,自然资源禀赋影响着国家的经济规模、构造及性质。资源禀赋包括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两局部。1.土地资源的特点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土壤特征各异,植物品种繁多。表如今农业消费上,可以为其提供种类繁多的土特产品。这是中国土地资源的优势所在。但是以农耕经济为主体的中国在土地资源上并没有优势。原因在于:1中国古代农业可资利用的土地面积小,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2中国尽管土壤种类繁多,但具有良好蓄水性和可耕性的土地较少。3农业消费亲密相关的气候条件差

    8、,自然灾害频发。2.矿产资源的特点我国国土广袤,自然条件复杂多样,自然资源蕴含丰富,属矿产资源富庶国。由于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的总量大、种类多。但是我国矿产资源也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富矿少,贫矿多。二是单一矿少。另外矿产资源分布不平衡,矿产资源利用不充分,“风水说观念对矿产资源开采也产生了不良影响。二、试述影响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形成的主要因素。小农经济由小农的消费与生活组成。消费即是指小农的主业和主要副业粮食和纺织原料及其成品消费,生活那么是小农经济所赖以生存的更多的必要条件。影响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形成的主要因素主要有:1、小农家庭的人口规模及其贫困 汉代以后,小农经济根本被认为是五口之家而且家庭

    9、普遍贫困。2、农业“低投入产出的形成 为了维持小农经济的最起码的生存条件小农除了在生活上尽量减少开支,也必须在农业消费投入上尽量减少开支。3、农业的高剥削率 虽然赋税制度经历了户调制、租用调制、两税法、一条鞭、地丁制等形态的演化,但其中却包含着赋税绝对值的增长。4、农桑之外的小农生活依赖 小农的产出不仅指粮食产出还应当包括各项农副产品的产出,如种桑、饲养畜禽、果菜水果。中国古代小农生存状况在日益窘迫之下,不得不更多的依赖于副业。5、国家针对小农副业所做的制度安排 赋税和地租剥削的加重,必然使小农经济越来越多的依赖于副业。而为了稳定财政收入,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会以大规模的制度安排来促进小农农副业

    10、的恢复和稳定。 三、分析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根本特征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2精耕细作的农业消费形式日益完善,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4封闭性和落后性,5抵御天灾人祸的脆弱性,6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当者,7土地买卖频繁四、如何对待中国传统社会“精耕细作的农业消费方式?中国传统社会的农业以个体小农经济精耕细作为特色,是一种劳动力高度密集型的集约农业。这种集约农业最显著的两大优势是单位面积产量与耕地复种指数都很高。1.我国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黄河流域也逐步从原始农业过渡到传统农业。从那时起,我国农业逐步形成精耕细作的传统,并在以后两千多年的开展中历经了以下几个阶段: 1夏、商、西周、春

    11、秋精耕细作的萌芽期,以黄河流域“沟洫农业为其主要标志。 2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精耕细作技术的成型期,主要标志是北方旱地精耕细作体系的形成和成熟。3 隋、唐、宋、辽、金、元精耕细作的扩展期,主要标志是南方水田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形成和成熟。4明清精耕细作深化开展期,主要特点是适应人口激增、人地矛盾突出的情况,土地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到达了一个新的程度。2.中国传统农业持久的生命力和宏大优势就在于精耕细作的消费方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中国传统农业经济获得了超常规的开展,其成就主要表如今1中国传统农业在其开展过程中驯化了大量的野生动植物,培育了数以万计的优良品种,从而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栽培植物的重要发源地和

    12、食物品种资源最富有的国家。 2中国传统农业在利用土地、保持地力方面创造了当时世界的最高程度。在人多地少的中国人地矛盾比拟突出,因此很早就选择了精耕细作、集约经营的农业消费形式,成为世界上土地利用率较高的国家之一。3中国传统农业开展成就还突出表达在粮食亩产量和投入产出比上升。此外,中国传统农业还总结积累了丰富的消费经历,编著了大量的农书,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农业典籍最丰富的国家。五、分析中国传统社会地权变动趋势。1.土地买卖机制土地可以作为一种商品,在中国传统社会很早就进入交换领域,开场商品化。特别自唐宋始,土地买卖更是合法化,“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那么买,无钱那么卖。 2.土地兼并机制

    13、指各种社会财富不断地产化、土地占有不断集中化 。土地兼并早在秦汉时代就已产生,这种兼并土地的经济活动几千年来始终没有终止。 3.土地离散机制是指通过土地买卖或其他方式,使土地占有规模日趋小型化、分散化的一种趋势土地离散机制是使我国传统社会一直未能出现稳定的大地产的重要原因。六、简述中国古代农业所获得的成就七、略述中国古代租佃制的开展演变八、试析中国古代政府职能对农业的影响九、阐述中国古代手工业开展及其特征开展阶段:自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手工业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开展阶段1、汉代手工业消费技术的记不住要反映在铁器的广泛使用、丝制品的开展与造纸工业的创立三个方面2、宋代手工业的开展主要反映在矿冶业、

    14、雕版印刷工业以及纺织业的规模扩张及印染技术的进步等方面。3、明清时期的手工业的突出开展反映在制瓷、棉纺织等消费领域。开展特征1、 手工部门不断增加,在原始社会,手工业种类很少,后来逐渐增加了冶铜业、冶铁,制糖,棉纺织业等部门2、 手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劳动分工的不断开展,任何一个手工业部门,不管早晚,一旦创立他的消费技术都是在不断进步的,不管采取何种经营方式,其消费单位内部的劳动分工,都是渐趋稠密的。3、 手工业消费规模的扩大与工厂手工业的出现,从手工业的经营方式来说,其开展的一般趋势是由家庭手工业到作坊手工业再到工场手工业4、 官府手工业于民间手工业的同时并存,自从奴隶制国家建立后,就有官府

    15、手工业的存在,在主要的手工业部门,官府都没有作坊,从东汉开场,社会分工有了进一步开展,民间手工业者不断从农村中分化出来,向城市集中,成为独立的手工业者。到明清时期,机关官府收购工业纵向开展,民间手工业不断开展,但二者并存的开展状况始终没有改变。5、 经济中心南移与手工业分布的相应变化,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起初是在北方的,以后逐渐移至南方,随着经济重心的转移,有不少手工业消费部门,手工业制品的主要消费地也从北方逐渐移至南方。十、简述中国古代商业开展的特征中国古代商业开展,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开展表现出不同的特点:1、 与历史上整个经济重心转移相适应,商业中心也逐渐南移,这一过程,三国南朝始见征兆,唐后期

    16、加快开展,到宋代乃告完成。2、 商业活动现主要在城市中进展,后来农村集市贸易逐渐开展,唐时加快,明清时突出,出现了专业性的市集,一直逐渐形成了新兴的市镇。3、 商业开场时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精英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要内容,以后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开展,市场商品种类增加,行业细分,为一般人民所需的农副产品以及城市手工业所消费的大小商品在整个流通界的地位提升。4、 在农村,商品交换开场只是为数不多的,小区域短间隔 ,产销直接见面的余缺调剂,主要商品通过商品远销于农村的只是少数,后来才有较多的种类商品销往农村市场。5、 商业也开场时一般局限于流通领域,到传统社会末期逐渐与消费过程结合,

    17、如向小消费者预购、订货、贷款、当包买商等。十一、试述中国古代主要的商业制度及其对其时商业开展的影响1、专卖制度所谓专卖制度指的是某些重要的工商业部门制止私人经营,而由政府垄断,或有政府特许的商人经营。主要有盐、铁、酒、茶等专卖个政策。专卖政策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早期阶段,可能在抑制衰败的奴隶主和豪强权力、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稳固统治政权方面发挥过某种积极作用。但这种垄断经营一般来说对消费者和消费者都是不利的。由于专卖商品的运销为政府和专商独占,无竞争之虞,他们利用特权,在向消费者收购时任意压价,大秤强买。运输到销售区就高价卖。随着社会进步,专卖制度的问题日益严重,普通民众和私营工商业者反对的呼声越来

    18、越高,私煮私铸的现象无法禁绝。总之专卖制度是用一种行政的方法管理经济的行为,很难符合市场经济的原那么。其最终结果是造成消费萎缩,人民的需求不但不能扩大,反而日趋下降,政府的财政收入也相应不断减少。2、均输平准法1均输法 规定吧郡国应缴贡物连同运费所抵充的财政上缴额,按照当地的正常市价,折为一定数量的、当地出产的土特产品,这些产品是商人们一向贩运出境的物品,郡国只要就地交给军输官就行了。军输官像过去的商人那样将这些商品运往需要该种物品的其他地方去销售。这样一来就把贡品商品化了,政府不必再加一文钱就可以从土特产的辗转贸易中获得巨额利润,而民营商业的贩运贸易却局部的被官府取代了。随着均输法的全国推行

    19、,活泼了地区间的各种物资的交流。大大扩大了财政收入,私人批发商的贩运贸易那么受到很大的限制。2平准就是由官府来吞吐物资,评抑物价。当市场上某种商品价格上涨时,政府的平准机构就以较低的价格抛售;反之,假如某种商品的价格过分低廉,就由平准机构收购使物价保持在一个比拟稳定的程度上。平准与均输一是管理市场,一是掌握批发环节,共同对粮食等商品的市场价格起干预作用。十二、试述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古代工商业开展的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是我国中央集权王朝的传统政策。古代社会,商人一直受到压迫,商业在这种政策下曲折开展,同时,这一政策也成为中央集权社会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不能顺利开展的原因之一。十三、中国古代的财政收入制度

    20、,为什么会经历从控制人丁为主到控制地产为主的演变过程?任何时代的国家都是需要依赖财政收入来维持其统治机器的运转,财政收入由财务和劳务构成,在传统农业社会,财务主要来自土地,劳务主要提供这是农民,专制国家为了获得赋税和力设那么加强对土地和农民的控制,由于消费力程度差异和土地制度的差异,古代财政制度大致分为人丁为本和地产为本两个阶段。1、中国古代的早期阶段,消费力程度低下,剩余产品有限且不稳定,国家必然对劳动者人身的直接控制作为获得财政收入的主要方法,便形成了人丁为本的财政收入制度。按人丁征收赋役的财政原那么,反映了专制国家在物质财富尚不丰富的条件下,通过控制劳动者人身来控制社会资源的制度取向。2

    21、、由于唐中期均田制度名存实亡,逃避赋役,地主兼并等原因,不闹农民里考故土,四处流散,没有固定的产籍,严重冲击了赋役征收,租庸调制难以为继,以地产为本获得财政收入的制度开场了,其标志是两税法的施行。以后,宋、元、明、清、时期,以地产为主要的财政收入格局根本保持不变。总之在中国古代早期阶段,消费力程度低下,商品货币经济脆弱,财富剩余有限,以此为根底,为了维护统治着经济与政治,财政制度与社会经济相适应,与政治状况高度关联,财政制度中对劳动者的人身的控制多于对土地的控制,财政收入构造表现为人头税对于土地税,以控制人丁为主,随着农业消费进步和商品货币经济的开展力设和人头税直逐渐被摊入土地,从控制人丁为主

    22、演变为控制地产为主。十四、中国古代的国家消费,为什么会出现从实物征调向市场购置的演变?1、在中国古代早期阶段,消费力程度低下,商品货币经济脆弱,财富剩余有限,财政收入实物性收入较多,货币性收入较少,赋役承当者直接把自己的产品和劳务缴纳给国家,产品不经过市场交换,不转化为商品,国家征收实物和劳务后直接用于消费,国家与赋役承当者结成的只是赋役关系。2、随着农业性消费的进步和商品货币经济的开展,财政收入构造上实物性收入逐渐减少,货币性收入逐渐增多,在财政支出环节那么表现为通过市场交换获得国家所需实物和劳务。一方面,国家通过直接税等渠道聚敛货币;另一方面,就国家而言,他对货币形态的收入一般不是直接消费

    23、,而是通过市场向民众购置实物和劳务,于是国家以商品购置者的面目出现,民众那么是商品的提供者。国家与民众在赋役关系之外又结成了交换关系。这种交换关系的存在也推动了国家消费从实物征调向市场购置演变。十五、试从制度需求和供应的角度,分析中国古代货币制度的变迁。1、战国秦汉的金钱并行货币制度秦统一全国后,秦汉以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但黄金一般制作价值尺度,支付工具和储藏手段,并不作为流通手段,因与老百姓消费生活关系最亲密的是铜钱,因此,流通手段专用铜钱。2、魏晋南北朝隋唐的钱帛兼用制度由于商品经济总体程度较低,虽然同前流通,但各种实物充当交换媒介的现象ren非常普遍,各类实物中,绵帛作为交换媒介和价

    24、值尺度的地位最为突出,绢帛充当货币是与商品经济落后情况下的简单交换相适应的。3、宋至明初的钱钞共存制度纸币是在信誉汇兑和“交引等有价证券广泛使用的根底上开展起来的,尚品经济逐渐兴旺,货币状况与商品流通的矛盾尤其锋利,于是出现了纸币,同时铜钱那么为辅币。4、明中期至清的银钱咸通制度随着对外贸易的开展,日本、南美等地的白银大量输入,道明中期以后,白银排斥了纸币,并取代了铜钱而成为主要的流通手段,从未确立了中国古代后期以白银为主,一铜钱为辅的货币制度。清代市场对于货币制度的需求极大,但国家对于货币制度的供应严重落后、清末,各地开场按照外国银元铸造银币,中国的货币制度开场向西方看齐,这在一定程度上适应

    25、了国内商品经济的开展。十六、中国古代的信誉经济开展较早,程度也不低,但为什么没有开展出欧洲那样的金融业?【最好从信誉角度来答,如国家对信誉开展指导,民间信誉开展,各地信誉开展等方面】中国与欧洲金融机构同途而殊归,究其原因是制度环境的问题,其独特特点:1、 中国货币形态多样,货币的职能不能集中于一体1在欧洲等地区,自从金银币出现以后,便逐渐以金银之类的贵金属为主了,中国古代虽然长期以铜钱为主要的流通手段,但铜钱不是唯一的,也不能说铜钱是主币,在铜币之外还有长期存在的其他重要的货币形态,其货币形态是多样的。2货币职能集于一体,货币职能主要有三:交换媒介、价值尺度、贮藏手段。由于货币型态多样,这几种

    26、职能并没有集中于一体。2、货币的铸造和流通具有显著的地域性中国自固疆域辽阔,各地情况千差万别,更重要的是自然经济长期居于主要地位,造成了区域间经济练习松散和封闭,这种经济状况反映在货币形态上,就是地域特性非常显著。地域间的差异影响力信誉关系的开展,业阻碍了全国统一的金融市场的出现。3、 货币制度与政治、财政状况的亲密关联货币是控制国家经济的重要工具和解决财政问题的重要手段,正是由于这一点,古代货币无论是制造、发行、投放等流通过程,还是币制、币值、币种、发行量、流通区域等要件,都尝尝不是按社会经济开展对于货币的客观要求调控,而是依财政、政治需要转移的。十七、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构造是什么?1、耕织结

    27、合的自然经济在这种经济形态内,作为社会根底的多数农民小消费者,她们的主要生活和消费资料都是在经济单位内得到满足,一个经济单位不是为了交换,而是为了自身的需要进展消费,“农民不但自己消费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声场自己需要的大局部手工业品,详细表现就是“耕与织。另外地主和贵族从农民那里剥削来的地租,也主要是自己享用,很少用于交换,她们的经济生活根本上停留在自然经济的范围以内。2、 开展中的商品经济在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一直占据着主要地位,但商品消费和商品交换很早就出现了,并不断的开展着。因为农民家庭总不能消费他们所需要的全部消费资料和生活资料,由于资源分布和所需消费条件的限制,盐、铁这些生

    28、活和消费的必需品固然不是每个农民家庭所能经一个,就是耕织结合在一些地区也不是普遍的现象。所以,在古代社会中,农民家庭任然需要以自己的局部剩余产品去交换那些自己不能消费的产品,尤其是再消费所需要的消费资料,因此市场交换式自然经济的必要补充,而且势必不可少的一个附属物。3、 长期延续的中国传统经济在中国传统社会,以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为根本特征的农民家庭经济的内在取向就是尽可能少的购置,尽量不与市场发生关系,或将买卖限定在固定的有限的经常不变的范围,着中国风俗和关林也严重的限制了市场的扩大,在中古传统市场的形式下,商品交换不管其怎样开展,并不能改变作为自然经济补充的地位,不能从根本上动摇传统的经济制

    29、度。十八、试论古代中国在世界经济开展中的地位中国古代经济一直处于世界前列,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中国人口很多,一直占世界的20-30%,这么多的人口,创造的财富也是很大的,二是中国人一直比拟勤劳,耕地面积相对广阔,在自然经济中一直名列世界前茅,宋朝时鼓励贸易,航运兴旺,一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50%以上。但是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开展,我国逐渐落后了十九、阐述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及标志。过程:1、 地理大发现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地域上的条件,地理大发现后,西欧新兴的资产阶级在重商主义的驱使下,奔波于世界各大洲之间,并在各地建立了广泛的经济联络,把欧洲原有的区域性市场同亚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的许多国家和地

    30、区的地方性市场联络起来。2、 产业革命直接后果是建立了近代机器大工业体系,机器大工业以其雄厚的物质根底和宏大的消费才能,对开拓世界市场具有势不可挡的推动力。3、 贸易组织的变化各种贸易租住形式的正规化,大型化和专业化,为国际贸易的开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保证。4、 交统统信的变革是世界市场形成的物质根底和重要的推动力,轮船、铁路、电报等近代交统统信工具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卷入到世界市场中去。标志:1、 世界货币的产生19世纪,黄金逐渐演变为单一的世界货币,便利了国际支付和国际结算,是世界市场的机制更加完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相继过渡到金本位制,是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标志。2、

    31、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出现19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出现,标志着世界各国的再消费周期已按着统一的世界市场机制同步进展,反映出世界各国已经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二十、阐述鸦片战争后中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1、外国商品的输入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前,中国对西方列前一直保持着贸易顺差,进口货物的数量增长不大,出口却有明显的增长,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场了贸易赤字,从国外输入的商品,不仅数量大而且种类多。2、 耕织构造的分解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自然经济开场逐步分解的过程,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分解过程进展得非常缓慢,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耕织结合的自然经济始终敌不过输入品的

    32、价格优势,从19世纪60年代以后开场逐步分解。自然经济解体分两步进展,首先是纺织业的别离,即洋纺取代土纺的过程,第二步是耕与织别离,农户的手工织布业被进口洋布彻底挤垮。3、 商品构造的变化商品流通性质的变化:鸦片战争后,由买办和新式进出口商人经营的近代商业所媒介的是西方大工业产品与中国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产品直接按的交换,后来中国自己消费的工业产品也参加进来,而传统社会,交换的本质是农民与农民之间的交换,交换的产品的变化反映了市场性质的变化。外国商品构造的变化:从进口来看,消费资料进口比重远远大于消费资料的比重,而直接消费品的进口又较消费品原料的进口为巨。从出口来看,近代中国出口商品构造变动的总趋势是农产品和矿产品的出口不断增长,而半制成品和制成品的比重趋势下降。二十一、阐述中国与西方国家经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经济史考试重点.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