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微格试讲教案.docx

    • 资源ID:13492840       资源大小:71.87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微格试讲教案.docx

    1、微格试讲教案 地理教案姓 名:吴秋萍专 业:地理科学班 级:1 1 0 1 班指导教师:梁俊红博士内 容: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课程标准:“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的主要内容包括让学生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对降水的影响,并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规律,为以后“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和“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两部分内容做好基础铺垫。为了能让学生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教师需要通过引导学生发现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原因,进而使学生发现气压带、

    2、风带的分布规律,以免死记硬背。学生已经掌握热力环流与风的相关内容,而本节内容以此为基础,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并不能是单纯的教师讲授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推理探究式的学习过程。再加上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强,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当尽可能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对相关知识进行演示,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结合“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这两部分内容,在教师指 导下,知道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2)在知道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的基础上,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 会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3)了解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4)掌握并能说出气压带、风带的移

    3、动规律。2、过程与方法(1)教师通过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热力环流及近地面和高空的风向。(2)在回顾热力环流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多媒体(Flash)课件演示,引导学生推理出理想状态(地球不自转)下,地球的大气环流状况,并发现赤道低气压带和极低高气压带的形成。(3)在回顾近地面和高空的风向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多媒体(Flash)课件演示,引导学生发现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形成以及信风带、中纬西风带和副极低低气压带的形成。(4)在学生不断发现各个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这一过程中,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发现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状况。在教师设计的巩固反馈中,学生掌握并学会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全球分布示意图。(5)结合大气

    4、气温与水汽容量的关系,通过多媒体(Flash)课件演示,学生自主发现不同气压带、风带控制的地区,其降水情况的差异。(6)学生观察多媒体(Flash)课件,自主发现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产生的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规律;并通过对地中海沿岸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成因的探究,加深对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规律的理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探究、推理式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进而为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规律。2、教学难点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原因及其分布示意图的绘制;气压带、风带对降

    5、水的影响四、教学方法提问法、探究发现法、演示法五、学法设计探究推理法、观察法六、教学手段与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三圈环流Flash演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演示、气温变化对水汽凝结、降水影响的Flash演示、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Flash演示等。每位学生两张地球简图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多媒体课件演示复习导入1、请学生边描述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边演示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的Flash动画。2、请学生说明风的形成原因,以及近地面和高空的风向与等压线的几何关系。演示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动画演示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示意(北半球)理想状态(地球不自转)下的全球大气环

    6、流师:假设地球不自转,且地面平坦、均匀,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只是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与大气热力环流相似,那么地球的大气运动状况如何?在地球简图上绘制地球大气运动状况,并描述其形成过程。生:在地球简图上绘制地球上大气的运动状况。描述地球大气运动的形成过程。师:演示赤道与极低间的闭合环流示意。师:由于地球表面冷热不均,在两极附近形成了高压带,而在赤道附近形成了低压带,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即由高纬指向低纬且垂直于纬线。师:由此,在地球近地面和高空的风向如何?生:近地面,北半球吹北风,南半球吹南风;高空,北半球吹南风,南半球吹北风。展示课题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出示地球简图演示赤道与

    7、极低间的闭合环流三圈环流的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形成低纬环流师:但是实际情况,地球是在不停地自转的,因此产生了地转偏向力。请同学来描述地转偏向力在南北半球的偏转方向。生: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师:在北半球近地面,风的受力情况如何?生:在北半球近地面,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师:风向与纬线的关系怎样?生:风向与纬线斜交。师:那么,在北半球的高空,风的受力情况和风向又如何呢?生:在北半球的高空,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高空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风向逐渐与纬线趋于平行。师:很好,在北半球高空,风向本应由赤道指向北极,但是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逐渐与30N纬线趋于平

    8、行,导致气流不再向北流动。师:气流不再向北流动会导致什么现象?生:气流在30N纬线上空聚集,并在重力的影响下气流下沉。师:30N纬线上空的气流下沉,会导致近地面空气聚集,密度加大,那么在近地面形成怎样的气压带?生:在30N纬线附近近地面形成高压带。师:由此可见,这个高压带的形成原因与北极附近高压带的形成原因相同吗?如有不同,说明理由。生:北极附近形成高压是因为北极终年寒冷,空气冷缩下沉,形成高压带;而在30N纬线附近近地面的高压带,是由于空气在上空堆积下沉形成的。师:也就是说,北极附近高压带的形成是由于热力原因;而30N纬线附近高压带是由于地转偏向力造成的动力原因形成的。师:空气的下沉运动与流

    9、水的下落运动相同,当空气下沉到地面就会自然分散,导致30N纬线附近近地面的气流一支向北流动,一支向南流动。师:向南流动的气流与赤道附近的上升气流相衔接,与赤道至30N纬线附近近地面和高空的气流组成低纬环流。展示北半球近地面,风的受力情况和风向与等压线几何关系图(Flash动画)展示北半球高空,风的受力情况和风向与等压线几何关系图演示北半球赤道与极低间的闭合环流演示北半球高空气流在30N纬线堆积示意演示北半球高空气流堆积下沉示意(Flash动画)演示北半球30N纬线附近近地面形成高压示意(Flash动画)演示北半球30N纬线附近近地面气流状况示意(Flash动画)突出演示北半球低纬环流(Flas

    10、h动画)副极低低气压带的形成高纬环流中纬环流极锋的形成各气压带的分布规律风带的分布规律学生绘图发现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气压带、风带的降水情况,及其原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规律课堂小结师:观察动画,你发现了什么现象?生:30N纬线附近近地面向北流动的气流与北极附近向南流动的气流相遇,气流抬升。师:它们在60N相遇,空气被迫抬升,使近地面的空气变少,那么在60N近地面附近形成什么气压带?生:形成低压带。师:这个低压带的形成原因与赤道附近的低气压带相同吗?说明理由。生:不同,赤道附近的低气压带是由于,接收到的太阳光热多,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而形成;而60N纬线附近的低压带是两股气流相遇,空气被迫抬

    11、升造成的。师:也就是说,赤道附近的低气压带是由于热力原因形成的,而这个低气压带是由于动力原因形成的。师:在60N附近,由于空气上升,高空空气堆积,形成高压区,因此,在其上空气流一支向北流动与北极的下沉气流衔接,另一支向南流动与30N附近的下沉气流衔接,分别形成高纬环流和中纬环流。师:在60N近地面有两支气流相遇,这两支气流的流动方向如何?物理性质是否相同?生:一支由低纬向高纬流动,气温较高,另一支,由高纬向低纬流动,气温较低,这两支气流的物理性质不同。师:由于这两支气流物理性质不同,从而形成一个交界面,我们称之为极锋。师: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大气运动模式关于赤道对称分布。由此,我们会发现在全球有几

    12、个高压带?又有几个低压带?生:观察,说明有四个高压带和三个低压带。师:低压带分别位于哪几条纬线附近?生:低压带位于赤道附近和南北纬60附近。师:在赤道附近的低压带,我们称之为赤道低气压带。师:在南北纬60本应为比较冷的高压,但是由于两支气流相遇空气被迫抬升,在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带,我们称之为副极低低气压带。师:在地球上高气压带又都分布在什么位置?生:极低附近和南北纬30附近的近地面。师:在极低附近的高气压带,我们称之为极低高气压带。而南北纬30附近近地面的高压并不是热力原因形成的,因此我们称之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师:现在已经明确了全球气压带的分布情况,下面请同学将各气压带之间的风向画在图中。提示考

    13、虑风的受力情况。生:在地球简图上绘制气压带的分布,并补充气压带之间的风带。师:挑选学生的绘制成果(要找有些问题的图)展示,并由绘图学生本人和其他学生进行点评;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小结,提示注意在绘制风向时要注意风的受力包括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师:读课本图2-1-11“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标注各气压带的名称。师:从你们所画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中你发现,共有几个气压带和风带?它们的分布具有怎样的规律?生:全球共有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它们关于赤道低气压带对称分布。师:在初中阶段,同学们已经熟知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而且气温越低空气中的水汽越容易达到饱和,凝结形成降水。根据这两

    14、个提示,来推测各气压带的降水情况如何?生:讨论得出结论,高压带气流下沉,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降水少;低压带,气流上升,气温降低,水汽不断接近饱和,容易凝结,降水多。师:那么风带的降水情况呢?提示,风带是气流的水平运动,仍然要考虑空气的温度情况。生:讨论得出结论,由高纬度吹向低纬度的风带,由于气流温度逐渐变高,空气中的水汽不易凝结,降水少;由低纬度吹响高纬度的风带,由于气流温度逐渐降低,水汽不断接近饱和,易于凝结,降水较多。师:小结师:同学们了解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那么这种分布是一成不变的吗?生:观察,发现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师:从动画中,同学们发现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具有

    15、怎样的规律?生: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方向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一致。师:讨论北半球夏季和冬季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并说明理由。生:讨论得出结论,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所以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所以气压带、风带也向南移动。师:小结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规律。教师带领学生,回顾这一节课的学习内容突出演示30N纬线附近近地面向北流动的气流与北极高气压带向南流的气流(Flash动画)突出演示北半球的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Flash动画) 突出显示极锋展示全球大气环流示意展示气压带分布图(每个气压带只显示高压带和低压带)点击上图,突出显示“赤道低气压带”点击上图

    16、,突出显示“副极低低气压带”点击上图,突出显示“副热带高气压带”展示学生绘图成果演示各风带风向的绘制过程和各风带的正确风向展示图2-1-11“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演示空气变冷,水汽逐渐饱和,凝结降水的过程(Flash动画)展示知识结构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降水状况演示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Flash动画)教师带领学生,回顾这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九、板书设计大气环流与气压带的形成1、三圈环流的形成2、大气环流分布:关于赤道低气压带对称分布3、气压带、风带与降水4、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十、课堂反馈绘制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十一、活动与探究结合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规律和气压带、风

    17、带对降水的影响,探索地中海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气候特征是怎样形成的,并以Flash动画的形式加以解释。十二、课后反思(一)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尤其是Flash动画演示将本节内容的知识难点,比如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更直观的呈现给学生,加深学生对其的理解,以便易于探究发现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避免了死记硬背,而且将知识难点容易化。(二)教法与学法设计本节课主要采用了探究发现法和演示法两种教学方法,以期学生能够在教师提问引导、提示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中获得启发,自主发现三圈环流的形成原因、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以及气压带风带的季

    18、节性移动规律。从而达到学生自主学习、深刻理解知识的目的,完成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法设计上来看,为了让学生能够牢固的掌握并能够深刻的理解本节知识,教师对学法的设计是探究推理法和观察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对某个问题进行思考、推理,并得出结论,从而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例如,风带的分布,教师并没有直接给出风带的名称和分布位置,而是提示学生考虑风的受力情况,绘制风带,再让学生对照全球大气环流分布图填充风带的名称,从而使学生自主完成,记忆深刻,并获得成就感。而对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规律,学生很难想象,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演示其移动规律,给学生以直观的感性认识,再加以课后的探究活动(探讨地中海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用Flash动画演示并解释),让学生深刻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规律。


    注意事项

    本文(微格试讲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