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数学教案近似数与有效数字七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

    • 资源ID:13483240       资源大小:24.79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数学教案近似数与有效数字七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

    1、数学教案近似数与有效数字七年级数学教案模板数学教案近似数与有效数字_七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教学设计示例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意义2给一个近似数,能说出它精确到哪一痊,它有几个有效数字3使学生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是在实践中产生的(二)能力训练点通过说出一个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培养学生把握关键字词,准确理解概念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通过近似数的学习,向学生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四)美育渗透点由于实际生活中有时要把结果搞得准确是办不到的或没有必要,所以近似数应运而生,近似数和准确数给人以美的享受二、学法引导1教学方法:从实际问题出发,启发

    2、引导,充分体现学生为主全,注重学生参与意识2学生学法,从身边找出应用近似数,准确数的例子近似数概念巩固练习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理解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2难点:正确把握一个近似数的精确度及它的有效数字的个数3疑点: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个数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自制胶片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者提出生活中应用准确数和近似数的例子,学生讨论回答,学生自己找出类似的例子,教者提出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概念,教者提出近似数的有关问题,学生讨论解决七、教学步骤(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师:有10千克苹果,平均分给3个人,应该怎样分?生:平均每人千克

    3、师:给你一架天平,你能准确地称出每人所得苹果的千克数吗?生:不能师:哪怎么分生:取近似值师:板书课题2.12近似数与有效数字【教法说明】通过提出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研究近似数是必须的,是自然的,从而提高学生近似数的积极性(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师出示投影1下列实际问题中出现的数,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1)初一(1)有55名同学(2)地球的半径约为6370千米(3)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有31个省级行政单位(4)小明的身高接近1.6米学生活动:回答上述问题后,自己找出生活中应用准确数和近似数的例子师: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许多时候只能用近似数你知道为什么吗?启发学生得出两方面原因:1搞得完

    4、全准确有时是办不到的,2往往也没有必要搞得完全准确以开始提出的问题为例,揭示近似数的有关概念板书:1精确度2有效数字: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数精确到哪一位,这时,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例如:3.3 有二个有效数字3.33 有三个有效数字讨论:近似数0.038有几个有效数字,0.03080呢?【教法说明】通过讨论学生明确近似数的有效数字需注意的两点:一是从左边第一个不是零的数起;二是从左边第一个不是零的数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的数字,教者在有效数字概念对应的文字底下画上波浪线,标上、例1(出示投影2)下列由四舍五入

    5、吸到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哪几个有效数字?(1)43.8(2).03086(3)2.4万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者板书对于近似数2.4万学生又能认为是精确到十分位,这时可组织学生讨论近似数与5.4和近似数5.4万中的两个4的数位有什么不同,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教法说明】对于疑点问题,通过启发讨论,适时点拨,远比教者直接告诉正确答案,理解深刻得多巩固练习见课本122页练习2、3页例2(出示投影3)下列由四舍五入得来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几个有效数字?(1)21.80(2)2.60万(3)学生活动,教者不给任何提示,请三位同学板演(基础较差些的做第一小题,基础较好的做第二、三小题)其余学

    6、在练习本上完成,请一优秀学生讲评同桌同学互相检查评定【教法说明】通过本例的教学,学生能进一步把握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概念,通过分层板演,学生点评,能提高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三)尝试反馈,巩固练习(出示投影4)一、填空1某校有25个班,光的速度约力每秒30万千米,一星期有7天,某人身高约1.65米,远些数据中,准确数为_,近似数为_2近似数0.1080精确到_位,有_个有效数字,分别是_二、下列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哪几个有效数字:1 32.02 1.5万3 学生活动:学生抢答:【教法说明】抢答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四)归纳小结师生共同小结(1)有效数字的意义

    7、及两个注意点;(2)带单位的近似数(为2.3万)和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求法八、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各题中的效,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1)小明到书店买了10本书(2)中国人口约有13亿(3)一次数学测验中,有5人得了100分(4)小华体重约54千克2填空题(1)3.14精确到_位,有_有效数字(2)0.0102精确到_位,有效数字是_(3)精确到_位,有效数字是_3选择题(1)下列近似数中,精确到千位的是( )A1.3万B21.010C1018D15.28(2)有效数字的个数是( )A从右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算起B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算起C从小数点后的第一个数字

    8、算起D从小数点前的第一个数字算起九、布置作业课本第124页A组 l十、板书设计教学内容:5.1从问题到方程(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方程是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一种手段。2、初步掌握从现实生活问题到列出方程一般途径。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和团结协作的意志品质。教学重点:初步掌握从现实生活问题到列出方程的一般途径。教学难点:正确找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一、复习提问。请一位同学上黑板写出一至两个方程,让学生感知方程概念。二、新授内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问题:图51,(图上标明:砝码质量,1kg和5kg,两个相同小球的质量为xkg)2、师:观察这个图形,你可以

    9、列出方程吗?3、师:你列出方程的依据是什么?(即等量关系)(二)大胆推测,积极探索1、师:从上述问题的解决可以看出,方程是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一种手段,那么用方程解决的生活问题一般途径是什么呢?2、观察问题一的解决过程,学生分小组讨论的同时教师画出思维线路图:实际生活问题 列出方程针对讨论后的结论:教师点评,从实际问题中要设出未知数、列出代数、找出等量关系等。(三)提出新问题验证猜想。1、出示问题(书P140)2、带学生认真审题。3、师:谁能把这个问题数学化(即出未知数,用代数式表示有关量,找出等量关系等)。4、为了能更容易地找出等量关系,我们可以作如下猜想:胜场数负场数得分数假设一102假设二

    10、84本题讨论x(归纳等量关系:得分数=胜场得分+负场分分,学生列出方程从而解决问题)三、总结经验,形成成果师:从问题中,我们探讨是用方程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一般途径,在问题中我们运用这信途径顺利列出了方程,请一位同学再把你的得出的这个结论再说明一下。四、交流验证学生讨论解决P141试一试五、练习巩固P141练一练1、2六、作业布置P143 1、2、3教学建议1、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平行线的性质: (2)重点、难点分析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平行线的性质教材上明确给出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推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证明过程而且直接运用了“”、“”的推理形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学习推理的环境,对

    11、逻辑推理能力是一个渗透因此,这一节课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比较重要学生对推理证明的过程,开始可能只是模仿,但在逐渐地接触过程中,能最终理解证明的步骤和方法,并能完成有两步推理证明的填空本节内容的难点是理解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并能在推理中正确地应用它们由于学生还没学习过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组成,不知道判定和性质的本质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用的时候容易出错在教学中,可让学生通过应用和讨论体会到,如果已知角的关系,推出两直线平行,就是平行线的判定;反之,如果由两直线平行,得出角的关系,就是平行线的性质2、教法建议由上面的重点、难点分析可知,这节课也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应用要有一定的综合性,推理能力

    12、也有较大的提高知识多,也有了一些难度但考虑到学生刚接触几何,进度不可过快,尽量多创造一些学习、应用定理、公理的机会,帮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1)讲授新课首先,提出本节课的研究问题:如果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吗?探究实验活动还是从画平行线开始,得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后,再推导证明出其它的两个性质教师可以用“”、“”的推理证明形式板书证明过程,学生在理解推理证明的过程中,欣赏到数学的严谨的美(2)综合应用理解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区别,并能在推理过程中正确地应用它们成为了教学难点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两步推理的证明题,让学生填充理由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13、结合题目的已知和结论,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判定和性质的区别,只有自己构造起的知识,才能真正地被灵活应用(3)适当总结几何的学习,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好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总结如何学好几何注意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间的相互转化对简单的题目,能做到想得明白,写得清楚,书写逐渐规范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初步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有关计算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观察猜想证明”的科学探索方法,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向学生渗透讨论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教学重点:

    14、平行线性质的研究和发现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方法:开放式教学过程():一、复习1.请同学们先复习一下前面所学过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说出它们的已知和结论分别是什么?2、把这三句话已知和结论颠倒一下,可得到怎样的语句?它们正确吗?3、是不是原本正确的话,颠倒一下前后顺序,得到新的一句话,是否一定正确?试举例说明。如、“若a=b,则a2=b2”是正确的,但“若a2=b2,则a=b”是错误的。又如“对顶角相等”是正确的。但“相等的角是对顶角”则是错误的。因此,原本正确的话将它倒过来说后,它不一定正确,此时它的正确与否要通过证明。二、新课1、我们先看刚

    15、才得到的第一句话“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先在请同学们画两条平行线,然后画几条直线和平行线相交,用量角器测量一下,它们产生的几组同位角是否相等?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此时,两直线是否平行是未知的,要我们通过同位角是否相等来判定,即是用来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的,故我们称之为“两直线平行的判定公理”。而这句话,是“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已知“平行”从而得到“同位角相等”,因为平行是作为已知条件,因此,我们把这句话称为“平行线的性质公理”,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现在我们来用这个性质公理,来证明另两句话的正确性

    16、。想想看,“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这句话有哪些已知条件,由哪些图形组成?已知:如图,直线ab求证:(1)14;(2)12180证明:ab(已知)1=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34(对顶角相等)14(2)ab(已知)1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23180(邻补角的定义)12180思考:如何用(1)来证明(2)?例1、如图,是梯形有上底的一部分,已经量得1115,D100,梯形另外两个角各是多少度?解:梯形上下底互相平行A与B互补,D与C互补B18011565C18010080答: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是65,80练习:P79 1、2、3小结:平行性质与判定的区别作业:P87 9、10教学

    17、设计示例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直线的概念2掌握直线的表示方法,直线的公理和相交直线的概念3使学生熟悉简单的几何语句,并能画出正确的图形表示几何语句(二)能力训练点通过一些几何语句(如:某点在直线上,即直线“经过”这点;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有且只有”的双重含义,即存在性和惟一性)的教学,训练学生准确地使用几何语言,并能画出正确的几何图形学生通过“说”与“画”的尝试实践,体验领悟到“言”与“图”的辩证统一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作风、严密的思考方法及逻辑思维能力,这也是学习好数学必备的基本素质(三)德育渗透点通过直线公理的讲解,举出实例说明它的应用使学生体验到从实践到理论,

    18、在理论指导下再进行实践的认识过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形成其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方法,激励学生要勤于动脑、敢于实践(四)美育渗透点通过对模型的观察,使学生体会物体的对称美,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画直线体会直线美,逐步培养学生的几何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学法引导1教师教法:引导学生发现知识,并尝试指导与阅读相结合2学生学法:自主式学习方法(学生自己阅读书本知识,总结学习成果)和小组讨论式学习方法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直线的表示方法,直线的公理及相交线(二)难点两直线相交为什么只有一个交点的理解,直线公理的理解(三)疑点两直线相交为什么只有一个交点?(四)解决办法通过实验法解决直线公理

    19、的理解;通过逆向思维解决两直线相交为什么只有一个交点的疑点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软盘)、三角板、木条、铁钉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七、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通过知识点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直线及其性质,通过画图及对几何语言的认识培养学生图形结合的数学思维方式(二)整体感知以情境教学为主,教师引导和指导,学生积极参与,逐步领悟,教师概括总结和学生自我学习评价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充分体现以学为主的原则(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出课题问题:投影仪显示本章开始的正十二面体的模型,学生观察这一复杂图形中有哪些是我们认识的简单图形?(学生会很快找出线段和角)演示

    20、:投影从正十二面体的模型中分离出某一部分,即线段、角 引出课题:要掌握比较复杂的图形知识,需要从较简单的图形学起本章我们就学习最简单的图形知识,即线段和角的知识,也就是我们从复杂图形中分离出来的两个图形在这个基础上,以后我们再学习相交线、三角形、四边形等等【板书】第一章 线段 角 一、直线 射线 线段 1.1直线探究新知1直线的概念师:对于直线,我们并不陌生,小学就已经认识了它,你能否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几种日常生活中“直线”形象的例子吗?【教法说明】学生有小学的基础,会很快说出一些实际例子,如:黑板边缘、书本边缘、拉直的线、笔直的公路等等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充

    21、分发挥他们的想像力演示:学生发言的同时,教师利用电脑显示一些实例,如:黑板、书本、笔直公路等等然后变换抽象成一直线师:我们在代数中,常用一条特殊的直线,你知道吗?(学生会回想起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师小结: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几何中的“直线”是向两方无限延伸的,我们可以用直尺画直线,但画出的只是直线的一部分2直线的表示方法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第四自然段,总结直线的表示方法【教法说明】对于直线的表示方法很简单,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学生也会理解但记忆不一定深,这种采取让学生自己阅读的方法,一是培养学生看书的习惯;二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爱看书且会看书自己学到的

    22、知识要比教师直接告诉的记忆深刻得多由学生小结,得出直线的两种表示方法:(1)用直线上的两个大写字母表示如图:记作直线 (2)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图:记作直线 【教法说明】用字母表示图形,小学没有介绍,现在学生初步接触,所以教师这里要补充说明点的表示方法同时指出:以后学习中,常用字母表示几何图形,便于说明与研究3点和直线的位置找一个学生在黑板上画一直线,另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找一点然后,引导全体学生讨论:平面上一条直线和一个点会有几种位置关系呢?师生共同总结:(1) 点在直线上,如图,叙述方法:点 在直线 上,或直线 经过点 (2) 点在直线外,如图,叙述方法:点 在直线 外,或直线 不经过点 【教

    23、法说明】在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中,要注意几何语言的训练点在直线上和点在直线外,各有两种不同的叙述方法,要反复练习,以培养他们几何语言的表达能力4直线的公理实验尝试:用一个铁钉把木条钉在小黑板上,让学生转动木条,并观察现象教师在木条上加上一个钉子,再让学生转动,并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以上实验你认为说明了什么道理?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相互纠正或补充师小结: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同时板书公理内容板书公理: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简言之,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体验证实:教师小结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分别经过一点和两点画直线【教法说明】(1)学生通过实验,对直

    24、线公理有认识,但欲言之而不能,或虽能表达出意思但不严密此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一定要强调几何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向学生们讲清“有且只有”的两层含义第一个“有”说明的是存在性,过两点有直线存在“只有”说明的是惟一性,经过两点的直线不会多,只有一条如果把直线公理说成是:“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就是错误的了(2)公理得出后,让学生再次动手验证,使学生体会到公理的科学性,培养学生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也便于学生对公理的记忆(3)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实验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通过学生间的相互讨论、教师补充等手段,使学生了解直线公理的应用,

    25、如:木匠怎样在木料上画线;植树时怎样能使树坑排列整齐等等【教法说明】通过公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举例,使学生明白科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只有现在好好学习,积累本领,长大后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并体会从实践到理论,再回到实践的认识过程5相交线师:根据直线公理,过两点有几条直线?(学生会答出:有且只有一条)师:反过来,两条不同的直线可能同时经过两个点吗?(学生容易答出:不能)师:两条不同的直线不可能同时过两个点,也就是说,两条不同的直线不能有两个公共点,当然,也不能有更多的公共点因此,我们得出一个新概念;板书如果两条直线有一个交点,我们叫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这两条直线叫相交直

    26、线如图,直线 和直线 相交于点 ,点 是直线 和直线 的交点【教法说明】两直线相交为什么只有一个交点,是本节课的难点从 公理入手提出问题,再反过来考虑,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使学生易于理解,突破难点,问题得以解决反馈练习(出示投影1)1问答题(1)经过一点能否画直线?能画几条?(2)经过两点能否画直线?能画几条?(3)只用直线上的一个点来表示直线是否可以?用直线上的两个点表示直线呢?2读出下列语句,并按照这些语句画图(1)直线 经过点 (2)点 在直线 外(3)经过 点的三条直线(4)直线 与 相交于点 (5)直线 经过 、 、 三点,点 在点 与点 之间(6) 是直线 外一点,过 点有一直线 与直线 相交于点 【教法说明】问答题的目的是进一步理解巩固直线公理,作图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 “言”与“图”的转化能力(四)总结、扩展以提问的形式,归纳出以下知识点:八、布置作业预习下节内容补充:按照下面的图形说出几何语句(1) (2) (3) (4) (5) 附答案补充:(1)直线 过 ( 点在直线 上)(2)点 在直线 外(直线 不过 点)(3)直线 、 相交于点 (4)直线 过 、 、 三点(5)直线 、 、 、都过点 思考题:课本第16页B组的第2题


    注意事项

    本文(数学教案近似数与有效数字七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