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艺术的意义论文.docx

    • 资源ID:13478650       资源大小:25.05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艺术的意义论文.docx

    1、艺术的意义论文艺术的意义环境艺术设计张梦琳内容摘要: 试图探讨艺术的意义问题,首先要从否定“艺术是什么”这 一传统的形而上学的提问方式开始;在中止这一提问的前提下,才能追问 艺术之所以存在的意义;这种追问必须要建基于人的艺术活动之上,进而 才能对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活动等传统的问题进行探讨,最后从人的 心灵出发,将艺术的意义问题归结到对心灵的思考。关键词:艺术意义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活动谈到艺术,我们毫不犹豫地可以说出一系列艺术作品,同时我们可以 举出无数的艺术家。但是,当我们真正追问是什么使他们(它们)成为艺 术家和艺术作品的问题,艺术的内在本质究竟是什么时,我们又变得茫然 起来。艺术是什么

    2、?对于此,前人已经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回答,而且接着 他们的思考,我们仍可以继续回答下去。在前人已经提出的所有解释中, 任何一种解释都不是没有道理,但是任何一种解释也并不是有道理,我们 即使将所有的解释加在一起也还无法说明什么是艺术。“艺术是什么?”这一艺术定义问题本身作为一个传统的形而上学的 命题,与“美”的定义等问题一道,在西方现当代美学尤其是英美分析哲 学美学中成为一个主要的问题,并且已被认为是一个没有实体的自我循环 的假命题而多被诟病。此前从狄尔泰已经开始对艺术的本体问题不作追 寻,他的探讨退出了本体问题而讨论艺术的意义。他认为艺术在上下文中 才有意义;艺术在特定的历史中才有意义;艺术在人

    3、们的兴趣(关注)中 才有意义,因此不存在没有前提(先决条件)的艺术。分析哲学的先驱乔 治E 摩尔认为,“美”不是一个自然客体,故不能采用像自然科学下定 义的方式来加以界定,而只能采用直觉来把握;早期维特根斯坦也认为美 属于不可言说的东西,对不可言说的东西,人们只能保持沉默。著名分析 哲学家艾耶尔则断定,由于美学的命题基本上没有实指,所以都是“妄命 题”。因此,美国美学家莫里斯韦兹和肯尼克,都根本否定给艺术下定 义的做法,宣称艺术是不可定义的。所以,在这些理论来看,艺术什么也 不是,什么都不是的就是艺术,艺术的本体在它的宾词后没有成立的可能 性。但是这种没有可能的可能性,恰恰是我们思考的起点。对

    4、艺术的本质 问题的追问的不可置否性,在现代艺术中显示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它显示 着并不具有实体的艺术,也就是这种无有的存在,如何在人的心灵中变现 为实体的艺术活动、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很显然,面对“什么是艺术”这 类问题,我们并不是要放弃对艺术的追问,而是要改变这种本质主义的追 问方式,必须首先思考艺术之为艺术的心灵特质,放在对人的艺术活动的 考察上,使我们的思考直接从“什么是艺术”的问题前的问题开始。通过 艺术活动的分析,进而从艺术作品、艺术家、艺术接受等所有的艺术活动 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艺术与心灵的关系中去寻求艺术的意义。一、 艺术和艺术作品探讨艺术问题,通常我们首先从分析艺术作品入手。根据经

    5、验,我们 很容易判断出艺术品与非艺术品,我们在聆听音乐、欣赏绘画、阅读小说、 观看舞蹈等艺术活动中,不假思索地认为它们都是艺术品,而且我们会有 意识地去评判它们的艺术水平的高低。但问题也就随之产生了,我们凭什 么说它是艺术品或是非艺术品,如果作为艺术品,它们的水平高下是如何 确定的,我们判断的基准在于什么,也就是说,艺术作品是什么?这个问 题的内在含义也就是,在我们所面对的众多物品面前,如何判断哪个是艺 术品,艺术品符合什么条件才能被称为艺术品,我们怎样确定艺术品的水 准的高低。显然,我们通常的判断是建立在对作为艺术品的基本构成的涵 义的理解上,这种判断在我们当下的话语系统中是有效的,比如在特

    6、定的 时限或氛围中,可是一旦超出这个范围,问题可能会变得复杂起来。究其 实,我们对艺术品和非艺术品的追问,回到根本上也就是对艺术问题的追 问。因为我们在划分艺术品和非艺术品时,我们已经存有了艺术的观念在 指导着我们这样做,不管这种观念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地支配着我们。这 就是说,我们对艺术品本身的追问,也就隐含着对艺术问题的追问。 所以, 探讨何为艺术作品的问题,实际上也就成了艺术探讨的奠基性问题。但这 一探究从一开始就显得困难重重,问题遍布。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开始的艺术“模仿说”是雄霸西方千年的艺术 理论,模仿说被作为经典的艺术理论在东西方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实际 上这一理论是直接以艺术作品

    7、为逻辑起点来探讨艺术的。柏拉图认为,世 界的本质是理念,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作为艺术的艺术品又是 对现实世界的模仿,这种模仿也就是不真实的、虚幻的。另一位哲人亚里 士多德则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因而也就肯定了模仿它的艺术的真实 性。后来古罗马美学家贺拉斯也继承了艺术模仿说,直到 17 世纪,古典 主义艺术家们还提出了“艺术模仿自然”的原则,以再现现实为宗旨的现 实主义文艺可以说是模仿说的最高发展阶段。虽然,随着西方现代艺术的 崛起,在各种全新观念的冲击下,这一理论遭受严重的挑战而变得如此不 堪,但在我国当代的一些僵化和陈旧的艺术理论中还有极大的市场,以一 种变形了的“反映论”艺术观的

    8、面目出现。这一理论探讨的是艺术的本质 问题,但实际上却是从艺术作品的问题开始的,分析了艺术作品和自然、 理念、事物的关系。模仿说把艺术与现实世界联系在一起,把艺术看成是 再现和认识世界的一种特殊的方式,从艺术作品产生的源泉来把握艺术本 质。然而,其根本问题在于,一方面它把艺术局限于“模仿”世界的认识 论范围;另一方面,它忽视了艺术创造的主体性。根本的问题也就在于把 对艺术的探讨以艺术作品为逻辑起点,这样自然就把艺术的问题置换为艺 术作品的问题。显然,严格地讲,艺术和艺术作品是有差别的,这样一来 问题就变得含混了起来。因此,从艺术作品作为逻辑出发点来探讨艺术的本质的主要问题就在 于,这种探讨首先

    9、就预设了艺术是一种现实的存在,认为艺术品是一种区 别于自然、理念等的存在物,然后去探讨它和世界的特殊的联系。但在这 其中有两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其一也就是我们在前面提到的,在艺术之所 以成立的预设中也就包含着艺术之为艺术的本质主义假定,反过来正因为 有了这种预设和前提,艺术作品才得以成立和显现。显而易见,这自然就 导致了对艺术的真实意义问题的掩盖,其所探讨的出发点即逻辑起点是艺 术作品而不是艺术,但我们可以进一步追问,这些艺术作品存在的逻辑前提又是什么?艺术作品是怎样从世界中剥离出来的?我们怎样认定这些 悲剧、史诗、雕塑等就是艺术作品而不是其他?这样,艺术的意义的真正 问题就掩盖在本质主义的预设

    10、之中了,艺术的问题就变为艺术作品的问 题。其二,既然艺术作品是艺术的现实存在物,它是对世界的模仿,它所 体现的是艺术作品和世界的关系,那么,在这种关系中,艺术家作为这种 活动的直接介入者,他的意义又何在呢?艺术家在这种模仿世界或理念的 活动中,不介入自己的任何理解而机械、本真地模仿自然或再现理念,这 几乎是不可能的。反过来,恰恰是艺术家的活动,使得本真从遮蔽中绽出, 使得艺术作品充满了生气,这样,艺术家的活动正是决定艺术作品水准高 低的主导因素。所以,单方面地从艺术作品出发来探求艺术问题,显然就 掩盖和遮蔽了艺术的最基准的问题。也就是艺术的意义的真实问题。艺术模仿说以艺术作品与世界的关系为其探

    11、讨的主要问题,这在很大 程度上限制了艺术的这种无限多样的自由创造性,因为它一味地强调艺术 和现实世界的完全的符合。但事实情况是,艺术就是艺术,它和现实就是 不一样的,绘画中的颜色在现实中我们可能根本见不到,小说总归是一种 编造的故事,但它们却又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人,使人神情激荡,思绪飞扬 为什么又会如此呢?显而易见,用艺术作品和现实之间的这种生硬的关系 来说明这些问题,已显得极为力不从心了。这样,就使得我们不得不又向 前迈进一步,把探索的目光聚焦于艺术作品的现实来源,也就是艺术的制 作者,即艺术家。二、艺术和艺术家艺术家,通常认为,就是艺术的制作者。艺术首先是艺术家制作出 来的物品,自然地,是艺

    12、术家使艺术成为艺术,没有艺术家,艺术似乎是 不可能的,艺术家以及他的艺术制作活动是艺术的主导因素。逻辑地看, 艺术活动首先是艺术家的制作活动,艺术作品也是艺术家的制作活动的最 后结果。随着西方近代理性主义的高扬,人的价值,个性自由,人的主体性等 问题得到了普遍的关注,浪漫主义艺术潮流也随之勃兴,艺术强调艺术家 个性的自由张扬和展现,自由、创造、天才等概念成了这种潮流的主导性 范畴,艺术家成为艺术的主导因素。与之相应的是艺术“表现说”对传统 的“模仿说”的反叛。 18、 19 世纪的浪漫主义思潮,标榜“自我表现” 冲破了“模仿说”的罗网, “表现说”于是兴起。表现说批评模仿机械复 制,强调艺术必

    13、须以表现主体情感为主。康德最早提出“天才”论,强调 艺术是天才的创造和表现,提出天才是和模仿精神是完全对立的观点。在 康德的先验哲学中,主体性问题被强调到了极致,人是目的的问题是康德 哲学的基本出发点,这样,他就是从艺术家的活动出发,肯定了天才和创 造在艺术制作中的巨大意义,他认为天才是一种天赋的能力,这种天赋因 素是艺术的决定因素,这样艺术家在艺术制作中的作用被康德充分地加以 肯定了。德国浪漫派画家德拉克洛瓦认为,人即使练习作画,感情的表达 也应该放在第一位。德国直觉主义哲学家柏格森认为,诗意是表现心灵状 态的。意大利表现主义美学家克罗齐更是干脆宣称艺术即直觉,即抒情的 表现。表现说把艺术本

    14、质同艺术家主体情感的表现联系起来,突出了艺术 的审美特性。中国的言志说、心生说和缘情说大致上是与表现说相类似的 观点。较之模仿说,表现说不是从艺术作品而是从艺术家作为逻辑起点来 探讨艺术的意义问题,更明确地来说,就是把艺术家的情感作为艺术的核 心和关键性问题。但同样可以看出,在这种以艺术家以及艺术家的情感为 主导的艺术问题的探讨中,照样包含着对艺术更为极端的本质主义化的倾 向。首先,艺术活动是以艺术家为主体的活动,我们绝对不否认艺术家对 艺术制作活动的意义,正因为艺术家的存在以及艺术家的制作活动的水准 的高低,就自然决定了艺术作品的产生和水准的高低,否则那些非凡、伟 大的艺术作品是不会产生的。

    15、但是,我们把问题拓展开来看,如果说,艺 术家的制作的结果是艺术作品,推而广之,就是艺术。那么,是什么使得 艺术家的制作得以成立?也就是说成为艺术作品,成为艺术,是他赋予的 他的制作品的风格,还是情感,还是其他?这些都无法说明这一问题,而 且会使问题再一次陷入到循环论证中而无法自拔。进一步的问题也就是, 在艺术家的制作活动开始之前或进行中,他是否明确或已意识到他正进行 着艺术活动,是否明确他的制作的结果将是一件艺术品而不是其他,如果 是这样,那他已经就是按照艺术的模式和规则来进行艺术产生,那么,艺 术的创造性又怎样灌注其中,艺术家的主体性又如何体现出来呢?这些问 题又涉及到了艺术的意义问题,这就

    16、促使我们从其他方面而不是从艺术家 出发去探究。显然,从艺术家为逻辑起点来探讨艺术的意义,认为艺术家 就是艺术的立法者,艺术家使艺术作品得以成立的观点,同样使得问题简 单化了。不难发现,艺术创造并非艺术家为遵守规则而遵守规则,实际上 只是为了某种艺术创造才去遵守这样或那样的规则,艺术家不是遵循了某 些规则而成就了艺术。因此,需要有另一种线索来研究艺术家是如何赋予艺术品的艺术性或者艺术质量以及艺术规则的艺术质量其次,艺术是一种以情感为主的活动,情感的激荡构成了艺术活动的 基本意义。但是,如果仅仅承认只有艺术家具备情感的表现能力,只有艺 术家的天才能力才能超越事物的表面,捕捉到那最为动人的情感,那么

    17、, 问题是这种情感能表现出来吗?即使能够表现,我们又如何体验到这种表 现呢?这里问题还是不少。正如我们前面已否定的,艺术本来什么也不是, 我们不要试图给艺术负载什么文化、情感等的因素在其中,但情感表现主 义却把模仿说中的再现自然或理念暗换为表现情感,这种情感中心主义, 实际上没有什么大的突破,反而以一种模糊的情感来惑乱视听,使艺术被 一种不知所云的神秘主义面纱所笼罩,或是成为肤浅的弗洛伊德主义者的 某种阴暗、病态心理的暗示,把崇高的艺术变成了类似原始巫术一样的神 神道道的东西。本来情感使艺术充满活力,但情感表现主义所要求的情感 的意味和表现,实际上是对情感的一种贬低和严重的曲解。从艺术家出发探

    18、讨艺术的基本思路是,因为存在艺术家,艺术才成为 可能,不管来自于理念还是自然,还是表现历史、情感等,它的一个基本 的前提是艺术就是艺术家的制作。其中关键的问题是,就是艺术家以及他 们的这些有意识地向自然或理念模仿或是表现情感的活动,艺术才赖以成 立,艺术品才从自然中分离出来。这样,艺术家成了艺术制作的主体,相 应地,艺术家之外的与之对立的自然、理念或情感则成了艺术的源泉和来 源,是为客体。这是一种表面化的探求和本质主义的预设,因为根据这一 观点,我们自然可以推出,在艺术之前,已经存在着所谓的艺术之为艺术 的实体,不管它是在自然或是理念、历史、甚至情感之中,只不过是艺术 家把它抽取出来而已,艺术

    19、家在这里扮演的是一个抽取的角色。这样,自 然而然就形成了两个对立的因素:艺术的本体和艺术的诸现象,即艺术作 为艺术的本质和艺术家、作品等,艺术之为艺术的东西自然地隐藏在事物 背后,艺术家将它开掘出来,艺术家就成了艺术的代言人。以艺术家为逻辑起点出发对艺术的意义的追问,使得艺术的意义探寻 问题向本质主义更深地推进了一步,沿着这一思路下去,艺术欣赏或艺术 接受就成了二次开掘的工作,作为艺术接受者的活动就是猜谜式的或是破 译密码式的工作,我们面对艺术,就要愁眉难展、费尽心力地再次去找寻 艺术家植入到艺术作品中的这种意义,但是,是否存在这种永恒的意义 呢?这种寻找意义的活动是否构成了艺术活动呢?这种寻

    20、求意义的意义 又是什么?解释学艺术理论便试图从艺术接受方面来完成这样的工作。三、艺术和艺术接受当从艺术作品和艺术家出发对艺术的探讨充满问题时,大家不约而同 地把目光聚焦于以往的理论中关注甚少或根本没有关注的艺术接受问题 上来。艺术接受包括艺术接受者及其接受活动, 是对艺术作品的一种体验、 感悟和评价;在这种接受活动中,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现实的存在的感受和 思考,我们可能会和艺术作品一起构成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世界,获得一 种情感上的体悟和评价。显然,这不单纯是个体当下的评价、接受的行为, 同时也是在文化和文明的作用下产生的行为。因为这种接受、评价、体验 的行为的复杂多样性和易变性,就使得这一过程变

    21、得更加扑朔迷离而难以 把握,所以,因其无序性和随机性的特点,以往的研究多不予关注。但它 确实是艺术活动中十分重要的组成因素,而且是艺术活动的直接发生者。20 世纪以来的解释学艺术理论便试图以此为出发点来读解艺术、艺术作 品。解释学艺术理论把艺术接受作为艺术活动的主体,其基本观点在于强 调从艺术接受者出发的对“文本”阐释和读解的多样性,肯定了艺术接受 中“前结构”和接受中的误读和解释的合法性,由此达到对传统的艺术理 论所认为的艺术的中心意义的消解。解释学艺术理论从艺术接受出发探讨 艺术,是针对传统的艺术表现论而言的,这一理论首先要询问的是艺术中 究竟有没有这种恒定不变的意义中心,作为艺术接受活动

    22、的实质究竟是不 是对这种恒定的中心意义的寻找。在这一前提下,他们认为,在艺术接受 活动中,这种“前结构” ,也即“历史视阈”是影响接受的基本因素,它 构成一种“合法的偏见” ,所以,对于接受来说,不存在所谓的与文本符 合或发现中心意义的问题,而是由文本和接受构成了另一个世界,在这一 世界中,文本向接受者敞开,接受者也向文本敞开;故而,艺术接受中对 艺术的理解,不是要指向那意义,进入艺术之中,绝对占有艺术所构成的 世界,而是将自己是“非现实化” ,将自己“暴露”给文本;在艺术接受 中,是力图和自我构筑的“他者”不断地对话,形成一个不同的世界和新 的视野。所以,解释学艺术理论强调艺术接受对艺术的意

    23、义,不但主张艺 术接受者对艺术意义的占有,而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占有对接受者自己 的创造和激发。这样,传统的艺术的永恒、普遍的中心意义消解了,艺术 不再是反映现实或表现情感的东西,它没有普遍的标准,永恒的意义,一 切都在解释和对话中不断地展现, 不断地开启着新的世界。 在这一理论中, 他们提出“读者中心主义”的口号,力图解构艺术作品、艺术家的在艺术 中的意义,这样,艺术作品的范围大大扩展,艺术家的创造不再对作品具 有决定意义,甚至作者彻底地从接受视野中消失了。但解释学艺术理论的局限也是显而易见的,果真像他们所描述的,任 何文本,在认识视界中是真理,而在审美视界中是艺术,全由接受者的读 解来决定

    24、,那么,艺术的意义的规定性几乎等于零。这样,艺术创造、艺 术家甚至纯粹的艺术作品都会从人们的视阈中消失,我们可能面对的一切 都会成为艺术的世界,我们的一切活动都可能会成为艺术化的活动,在我 们随意性的指称中,艺术就诞生了,那么,艺术还有什么意义和规定性而 言呢?所以,这又不得不迫使我们把问题引向纵深。从艺术接受出发来探讨艺术的意义,对艺术的本质和中心意义的消 解,强调艺术接受的意义,从而强调艺术阐释的多元化和不确定性,这是 现代哲学对传统形而上学的反叛在艺术理论中的体现。这样,在艺术接受 的误读和敞开中,“我”和“艺术”构筑着世界,艺术活动成了艺术的意 义探究的核心,艺术经验和审美经验则是艺术

    25、中主要强调的因素,对艺术 的意义的探讨就直接指向了人的心灵的意义的探讨。在这里,艺术不再是 模仿现实或理念等事物,或不再是情感的不断表现,艺术没有这个必要, 艺术的意义变成了一种行动,一种构筑着“别样”世界的活动,艺术的意 义在于将自己“暴露”在世界中,世界向自己的一种展开和敞亮,正是在 这种沉沦和上升中,艺术的意义开启了。所以,解释学艺术理论引人注目 的地方就在于将艺术的意义的探讨最终指向了艺术活动,指向了人的心 灵。四、艺术和艺术活动从前面的分析我们看出,不论是模仿说还是表现说,不管是从艺术作 品还是从艺术家出发来探讨艺术,都包含有一个不可克服的问题,都企图 从让艺术来负载一些什么东西在里

    26、边,不论是作品中对世界的反映,或是 艺术家感情的宣泄,都试图把理念或情感的内质强加给艺术,这是一种本 质主义对艺术的否定,它在给艺术赋予一定的本质的时候,恰恰就将艺术 彻底背离了。所以,我们认为,对艺术的意义的阐释的最大的问题是极端 的知识化。人的任何活动都有相应的知识,归纳性的、解释性的或是反思 性的等等,艺术作为人的一种活动,也被限制在知识的规范中了,这在很 大程度上应该归咎于美学理论。作为艺术的规范性理论,美学理论已严重 地背离了艺术,由于它过分的和极端的知识化倾向,使艺术被淹没在空洞 的理论中。而要试图探讨艺术的意义,除了摆脱这种空洞理论的束缚外, 最主要的还在于溯本逐源,从艺术活动的

    27、本初谈起。而解释学艺术理论的 努力则扭转了这个方向,它更重视艺术是一种活动,在这种阐释的行动中, 艺术和接受对自我和世界的意义的构筑和开启。因此,我们强调,艺术什 么也不表现,什么也不反映,什么也没有,什么也没有的就是艺术!所以, 对艺术的意义的探讨,从艺术作品、艺术家或是艺术接受出发,最终都要 归结到对人的艺术活动的探讨中去。艺术活动的根本所在就是构筑另一个世界的活动。我们之所以提出艺 术什么也没有,什么也没有的就是艺术的极端的观点,并不是彻底的虚无 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遁词,而是要彻底否定所谓的艺术批评和美学理论对艺 术是什么的概念化和知识化的思考,艺术开启的本来是一个非凡别样而不 同平常的世

    28、界,而我们的理论总是试图将它纳入到我们正常的世界中来思 考,这就从根本上将艺术背离了。所以,我们所要否定的就是对艺术是什 么的提问。因此,问题最后会变为艺术可能的意义,艺术能够给予什么的 追问,而这种追问只能再回到艺术活动中去探究,因为艺术活动是艺术的 基本的和原初的起点。如果我们以艺术活动作为艺术的意义问题的起点,那么我们又如何来 描述艺术活动呢?人的活动纷繁复杂,究竟那些属于艺术活动?面对这些 问题,我们又会变得困惑。但是,我们先验地认为人就是一个活动的主体 的话,那么艺术活动也就是人的所有活动中的一种,这种活动的特殊性在 于,它是一种再造另一世界的活动,它是一种心灵构筑意义的活动。首先,

    29、人的活动的特殊性,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创造“第二自然” 的活动,活动本身是自然向人生成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看到了人和自然 的关系问题,但人的活动不仅仅体现为人和自然之间的活动,人也不仅仅 是使自然向着他自己,他的活动的内涵应该更广阔,马克思这里所说的创 造“第二自然”的观点却为我们提供了思路。由此可见,人的活动具有某 种创造性,这种创造性就体现为人对另一世界的探视的努力,在这种探视 中,他不是还原现存世界,而是力图去开启和敞亮可能的世界,这种可能 的世界只能是艺术世界。不管是艺术制作还是艺术接受活动,都存在着这 样一种可能。所以,不管怎样,艺术活动是一个使我们的世界“陌生化” 的活动,这是一

    30、个极为朴素的事实,但这正是我们思考艺术的真正出发点。 正是在这种制造陌生事物的活动中,我们在不断地超越,超越现存世界有 和无的隔离,在心灵中出现了另一世界,这就是艺术世界。艺术世界是心 灵不断地展示自己的运动,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接受都可以包含在这 个心灵的运动之中。艺术活动的本意就是心灵自我改造的意义,面对一件 非凡的艺术作品,我们感悟到的东西,绝对不是现有的知识告诉我们的, 或是艺术理论告诉我们的应该是什么的东西,而是对我们心灵的改造;艺 术作品也不是一个常规的现实存在的物,它绝对不是知识的对象,而是一 个开启我们的世界面向心灵的物,艺术作品的本意是激荡起我们的感受, 是艺术作品驱使着我

    31、们,而不是我们审视艺术;所以,真正伟大的艺术家 以及他的作品,应该就是不断地刺激着我们的感觉,使我们进入到“我一 艺术”的世界中,使之在思考中感受,在感受中思考,艺术就是着力于激 发塑造新的心情,新的感受方式,是艺术的方式在制造着我们感觉的方式, 而不是我们在不断地规定着艺术的方式。其次,艺术给予我们的意义正是心灵的意义。艺术活动所开启的世界 就是心灵的世界,艺术活动就是心灵再造一个别样的世界的活动,就是心 灵构造意义的活动。不管我们所有的活动多么复杂,其基本意义的追寻要 归结到人的心灵。我们不是指一般心理学意义上的心理的构成,而是哲学 人类学意义上的心灵。梅洛一庞蒂在说明“生命世界”时用了一

    32、个词,叫 做“肉”,它是指生命的感受性,它不是指客观的身体,也不是灵魂认为 的自己的身体,而是身体和灵魂的共同背景,是一种意识和客体分离前的 状态,它指感到的东西和感受者。这一含义和我们所说的心灵的含义十分 接近,这一心灵的意义在艺术活动中得以体现。在艺术活动中,心灵的意 义就是思和诗的遭遇,在这种遭遇中,另一个陌生的世界在生成着。艺术 活动完全具备思想的特征,但不是概念和推理式的理性思考,而是现实化 的思考,音乐、诗的严整的结构体现着感觉的逻辑严密性, 绘画中的色彩、 构图等,也足以显示出它的构思的整齐化一。也就是说,我们所说的思和 诗的遭遇,即是指包含着感受者和感受到的东西的一种状态。这种

    33、状态是 心灵的原初状态,是艺术活动的状态。我们一旦跳出这一状态,用纯粹的 理智去思考、规范时,这就是理性的知识的活动了。所以,在艺术活动中, 我们不能也无法还原出理性的思想来, 那是哲学、伦理学、宗教学的工作, 那种企图揭示艺术的现实意义的做法是对真正的艺术的扼杀。但是,恰恰 是在对我们的感受的改造中,艺术不断地体现了它的意义,不断地展示着 心灵而又超越心灵。因此,艺术活动是心灵意义上的思和诗的活动。所以,艺术的特定的意义就是心灵的不断超越,这种超越是不断地创 新的,是唯一的,没有任何规律性的东西让我们去概括。对于艺术的意义 问题,如果试图有一种完整的回答,我们只能再回到原初的思路上去,即 它作为一种心灵的活动,这时,我们只能探索心灵的意义,而对


    注意事项

    本文(艺术的意义论文.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