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企业的研究开发与技术创新分析.docx

    • 资源ID:13471594       资源大小:20.95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企业的研究开发与技术创新分析.docx

    1、中国企业的研究开发与技术创新分析中国企业的研究开发与技术创新分析牛志强(1968-),男,中国企业联合会跨国经营研究所副研究员、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企业跨国经营、服务营销管理等。摘要:创新特别是企业创新,是企业快速、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企业创新不仅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对于整个国家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同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已取得可喜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研发与创新的现状,总结出了影响企业研发和创新水平提高的问题,并结合企业的现状提出了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水平的建议。关键词:中国企业 研究与开发 技术创新 对策

    2、建议A study on the research & development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s in Chinese enterprisesNiu ZhiqiangAbstract:Innovations,especially those in enterprises,are crucial drives for enterprises rapi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y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not only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ent

    3、erprises,but also to the technical advance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as a whole.Chinese enterprises have made great achievement in innovations since the countrys reform and opening up,but there is still big room for improvemen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ese

    4、arch & development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s in Chinese enterprises,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improvement of research & development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s in the enterprises,and goes on the suggestions for possible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Keywords:Chinese enterpri

    5、ses Research & development Technical innovation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中图分类号】F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_)07-0046-0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特别是企业创新,是企业快速、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单元,也是企业创新的最终实现者。企业创新不仅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对于整个国家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同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已取得可喜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1.中国

    6、企业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的现状根据美国科学杂志(20_年12月)一篇题为“中国的科学在进步”的社论,中国是世界上科学研发投入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截至20_年,中国在全球“国家研发资金”排名中已升至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20_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达3000亿元人民币,占GDP的1.4%。然而,对于研发投入的增长,我们需要客观冷静地分析,特别是相比庞大的经济基数,单看规模和排名并不能真实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和水平,更重要的是进行投入强度、学科结构、产出效率方面的分析比较。我国对科技的投入其实还很不够。要建设创新型国家,还需要国家和社会倾注更多的精力和资源。1.1 中国企业的研发投入。长期以来,

    7、我们习惯更多地关注科研机构和大学,但近百年世界产业发展的历史表明,真正起作用的技术几乎都来自企业。比如,通讯领域的贝尔实验室,汽车领域中的福特公司,飞机领域的波音和空客,化工领域中的杜邦和拜耳,机床领域中的西门子,计算机领域的IBM、英特尔、微软等,不断的技术创新使得这些公司保持了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也得到了高额的市场回报。国家统计局的一份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投入的研发资金用于新产品开发的只有24%,用于基础研究的费用不到10%。而且,对于新产品的研发也更注重于短期项目,而对长期性的、有市场前瞻性的基础研究则很不够。在研发投入总量中,我国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已占据70%以上份额,这已经接

    8、近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说明以我国企业作为研发主体的地位在不断加强。但具体分析,内资企业创新能力与国外企业差距仍然很大。另外,相当多的企业用于技术引进的经费支出远大于用于消化吸收费用支出,平均比例达到6.51,而二战后日本的这一数据是17。另据科技部发布的20_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指出,国有企业仍然存在建设缓慢、投入强度不足、开发能力弱的问题。在快速提升的企业研发投入中,外资企业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20_年,外商投资企业研发投入达到298.7亿元,占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的18.3%。由于跨国公司一般有着很强的专利保护意识,同时相当一部分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研发成果只以“半成品”的状态返回到

    9、母公司,最终的专利和技术成果体现在境外,这样一来,外商研发投入的加大与中国短期内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就没有太直接的关系。1.2 中国企业的研发团队。研发人力资源总量与增长速度位居国际前列。20_中国统计年鉴资料显示,20_年我国研发人员总量为150.2万人年,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20_20_年期间,我国的研发人员增长了45.1%,研发科学家工程师总量由81.0万人年增加到了122.4万人年,增幅达到了51.1%。随着高等学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长,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的增长呈现逐年加速的态势。我国企业科学家工程师占全国总量的比重逐年增大,而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的科学家工程师在人员总量增加的同时,

    10、所占的比重逐年减少。20_年我国参与研发活动的科学家工程师总量中,大中型工业企业占44.3%,高等学校占19.4%,研究机构占14.5%。这一分布结构与OECD整体的分布情况基本相似,说明我国科技资源配置正在逐步向企业倾斜,企业研发力量和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1.3 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概况。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高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1.3.1 企业创新的数量及效果。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70%以上的企业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创新活动,企业产品创新率超过了6,这些企业在地域分

    11、布上无明显差异;在行业分布上,虽然多数行业都有不少企业开展创新,但电子工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和化学工业等行业中创新的数量明显高于其他行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蓬勃开展,促进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新产品、新工艺的采用,得高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增加了企业的市场份额。1.3.2 技术创新费用。在我国企业的创新费用中,机器设备购置费所占比例最大,达43.4%,研发经费排第二位,占37.5%。从行业看,化学工业、电子工业和机械工业在研发支出、购买技术和新产品设计试制活动方面的投入较其它行业为高,反映了技术密集行业的特点。此外不同性质企业投入规模有较大差异。股份制企业最高,这可能与此类企业的改制、技术进步

    12、地位提高有关。据对合资企业问卷分析,该类企业研究开发投入规模较低,这与其研究开发和技术供给多在上级国外母公司进行有关。1.3.3 企业获得技术的主动性。据调查,74.7%的我国企业从外部获得技术,其中81.9%的企业是获得技术咨询服务,获得新的生产工艺排在第二位,但其中的1/3是引进国外生产线。值得注意的是,企业获得技术的主动性明显增强。在我国企业与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的技术转移中,由企业主动得出的占到51.8%,由学术界提出的达31.7%。2.中国企业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2.1 技术创新受体制环境的制约。技术创新的体制环境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法律、制度和法规及其执行来有效地保护技术创新

    13、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技术创新的总体进程、维护市场经济运行的公平原则,从而营造一种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的社会环境。我国目前面临的技术创新环境制约因素,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体制性障碍造成的,现有体制尚没有形成技术创新活动的良好制度环境。表现在:2.1.1 政企关系不尽完善。一方面,政府职能转变的滞后和过多的行政干预,使许多企业的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带有浓厚的政府行为色彩,导致企业仍然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创新投资主体;另一方面,政府各机构对技术创新的管理协调不力,在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不足,造成创新项目的选择存在盲目性,甚至出现了新的重复建设和投入的分散化。2.1.2 相关法规和政策体系尚待完

    14、善。我国的专利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执法不严以及其他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技术创新的进程。此外,科技开发贷款制度,将科技开发经费计入成本政策、科技人员奖励政策、减免税政策等因素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方面。2.1.3 现代企业制度尚未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公司治理结构,由于真正意义上的公司治理结构还没有建立或不规范,使企业仍然是产权不清、政企不分。其后果是,一方面,企业难以成为自主型的市场主体,创新的能力和压力不够,企业自主开发的产品少,缺乏竞争力;另一方面,导致企业管理机制的缺位,企业没有成为利益分配的主体。2.2 技术创新的投入不足。2.2.1 企业对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严

    15、重不足。历史表明,无论什么时候,技术创新的规模和水平都以整体投入为基础。按国际惯例,技术开发资金只占销售额1%的企业难以生存,占2.6%的可以维持,占5%以上的才有竞争力。20_20_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用支出平均仅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0.76%,我国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能否在短期内缩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在高新技术方面的有效投入。2.2.2 科技资源匹配结构不合理,科技人力资源的优势难以充分发挥。我国具有丰富的科技人力资源。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经费投入与科技人力投入匹配较差,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劳务成本较低,研发活动长期依赖科技人力资源的低成本来维持。根据OECD统计

    16、数据,20_年按照国际统一的汇率口径计算,美国研发人员人均经费为14.47万美元,瑞士达到20.16万美元;相比之下,20_年我国科技研发费用总支出为3003.1亿元人民币,从事科研活动人员413.2万人,人均科研费用支出为72679.1元人民币,按20_年平均汇率17.81计算,约合9350.9美元。从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的情况分析,研发人员与经费的匹配基本都在人均10万美元以上。由于我国科技经费投入强度不足,大量的科技人力资源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许多有经验的高水平科技人才离开原工作单位向收益更高的领域和机构谋求职业,还有不少高层次人才流向国外。尽管伴随着GDP的高速增长,中国政府持续增加研发

    17、经费,但研究人员和教授们仍然得不到充足的研究经费。2.3 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能力弱。技术创新能否成为一个国家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点,关键在于技术成果产业化。我国目前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弱,高技术产业化程度低,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的转化率不足2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尽管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30%左右,但与世界发达国家70%左右的水平相比,差距十分明显。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形成有效的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对企业而言,中介服务体系的支持和帮助不可或缺。2.4 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与创新投入不平衡。大多数企业只重视把技术引进来,掌握技术的

    18、基本情况,达到提高国产化率即可,忽视了对技术详细的消化、吸收及进一步创新、开发,导致不少项目的低水平重复引进。即使对技术进行改造,也是起点很低,未能形成与工艺、技术、装备、试验加工、测试同步配套的整体改造。3.提高我国企业研发和技术创新的策略建议3.1 加强企业研发与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要转变投资方向,建立以企业为投资主体的多渠道技术创新投融资机构与体系。企业可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宏观指导下,根据市场变化和市场竞争格局,自主地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目标的创新项目。企业要逐步加大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由于技术创新项目具有规模性、科研长周期和收益不确定性,所以要引入风险投资机制,风险资本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助推

    19、器,企业通过战略联盟,形成创新“双赢”。政府应完善证券市场,加大监管力度。政府要加大引进外资的力度,同时要支持企业在港、澳、台地区及海外融资和招商引资。3.2 重视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首先,在企业内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创新氛围。搞好企业现有人才的开发和利用,加强培训力度,不断扩充科技人员的研究领域,改善其知识结构,使之成为既有技术专长,又有市场眼光的创新型人才。其次,加大急需人才的引进力度。尤其要针对关键技术人才、技术创新管理人才和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引进。最后,强化激励机制,在制度上形成“事业留人”环境。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企业实行产权多样化、知识产业化,通过技术入股

    20、、管理入股、员工持股和股票期权、创业股等多种分配、奖励形式以及建立相应的制度,实行技术发明人、企业管理者及企业职工的持股、股票期权、优先认股权等方法,使技术与管理转化为资本或股权。创造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形成人才引进、评价、鼓励和留人机制,使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更加科学、有效、持续发展。3.3 扩大创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名牌效应。对新产品的开发,要注意开发的产品是否高质量,竞争力强,有市场和有效益。大型科技先导型企业应努力拥有自己的专利、技术诀窍和科研成果,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特别在技术与信息、经济的结合上,做到技术创新快捷、有效。在技术创新扩散中要使创新技术商品化、产业化与国际化

    21、,最终使企业的技术核心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升。3.4 推进组织管理的创新和“产学研”一体化。企业要鼓励创新思想的迸发,使研究与开发、生产和市场营销中诸要素完善地组织、协调、平衡,达到整体上的优化配置;政府要为企业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发挥技术创新与经济创新的宏观战略引领、调控、资源配置、整合作用,大力推进集成创新和合作创新,对优强企业要给予必要的扶持,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和技术扩散的扩散源。要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必须明确科研机构、企业、中介组织和政府之间的合理分工和有机联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确立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高企业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克服科研机构分散、低水平重复、缺乏相互合作的现象,促进科技、教育、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加强“产学研”结合,充分、积极利用高等院校成为高新技术的孵化器的作用,有效促进科研成果和科技发明的产业化和商业化。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企业的研究开发与技术创新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