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聚焦于躯体的重复行为障碍诊疗规范版.docx

    • 资源ID:13417050       资源大小:20.51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聚焦于躯体的重复行为障碍诊疗规范版.docx

    1、聚焦于躯体的重复行为障碍诊疗规范版聚焦于躯体的重复行为障碍诊疗规范(2020版)聚焦于躯体的重复行为障碍可特征性地表现为针对皮肤及其附属器的反复和习惯性动作(例如拔毛、抠皮),通常患者伴有减少或停止相关行为尝试,但通常不成功,且这种行为会导致皮肤后遗症(例如脱发、皮肤损伤、唇部擦伤)。这些行为可以在分散的时间内短暂发作或是以频率更低但持续时间更久的方式发作。该类障碍主要包括拔毛癖和抠皮障碍。一、拔毛癖(一)概述拔毛癖(Trichotillomania)是一种致残性精神疾病,其典型症状为反复拔除自己或他人的毛发,常因此导致斑秃或脱发。患者常感到焦虑和痛苦,并干扰其正常的社会功能。拔毛癖通常起病于

    2、儿童晚期或成年早期,国外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在大学生中,拔毛癖的终生患病率为 0.6%,时点患病率为 0.5%4%;在普通人群中,拔毛癖会对 1%3%的人口造成影响。在成人拔毛癖患者中,女性更为多见,与男性的比例约 4:1;而在儿童期,男女性发病率基本相当。目前我国的患病率尚缺乏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二)病理、病因及发病机制1.遗传因素家系研究提示拔毛癖具有家族遗传性,拔毛癖患者一级亲属的终生患病率可达 5%。基因敲除的动物模型提示,HoxB8、SAPAP3 及SliTrk5 与模拟拔毛行为相关,且 SAPAP3 罕见基因突变与人类拔毛癖相关,但拔毛癖的致病基因或易感基因尚需深入研究。2.神

    3、经生化因素拔毛癖还与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及相应受体功能改变有关,包括 5-羟色胺、多巴胺、谷氨酸等,女性激素水平改变也可能与拔毛行为相关。3.心理因素心理学对拔毛癖存在如下解释及假说,即是应对环境压力的自我抚慰行为,减轻紧张的习惯行为,模仿父母,对潜意识冲突或糟糕的人际关系的象征性表达,个体对情绪控制的失调,以及童年期创伤性和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三)临床特征与评估1.临床特征(1)拔毛行为可发生于身体任何生长毛发的部位。但是,最常见的部位是头皮、眉毛和眼睑。男性拔毛区域集中于腹部、背部及胡子所在部位,女性则以拔头发居多。也有部分患者可能会泛化到沙发、地毯、毛绒玩具和宠物的毛发。(2)拔毛行为

    4、通常具有包括情绪的调节和唤起、减少紧张、增加快感等一系列作用,这些都会加强拔毛行为。但是,在拔毛之后, 许多个体也报告了各种负面的情绪,例如失控感或羞耻感。拔毛癖的个体对其拔毛行为的认识程度不同,但也有些患者并未在拔毛过程中出现明显的情绪变化。(3)拔毛行为的严重度和持续性是经常变动的,症状很轻时并不明显引起注意,也无痛苦。症状严重时,可以导致个体斑秃或脱发, 部分患者会吸吮/咀嚼甚至吞下拔除的毛发,严重者甚至出现威胁生命的胃肠道症状。当拔毛行为已经影响到外观时,患者会试图通过戴假发、帽子或者借助化妆品等进行掩饰,也会因此回避日常的工作和社交活动。(4)拔毛行为存在三种亚型:早发型:指 8 岁

    5、之前起病的儿童,症状相对较轻,大多会随年龄增加而消失,但仍有一小部分患者的症状可延续至成年期。无意识型:常在沉思或做另外的事情时出现,比如在看电视、阅读、上课或打电话期间,大约有 3/4 的患者表现为无意识的拔毛行为。有意识型:占据个体的注意力,并且与内心的冲动、紧张、拔毛的念头有关,常借助工具(比如镜子,镊子)完成拔毛行为,大约有1/4 的患者表现为有意识的拔毛行为。但在临床患者中,两种模式常共同存在,仅有少于 0.01%的患者存在一种拔毛的模式。2.临床评估(1)评估原则对疑似拔毛癖的患者,应进行全面的皮肤评估。拔毛癖评估的目的包括确立诊断,针对拔毛情况的功能分析,以及评估基线时症状的严重

    6、程度。评估拔毛的严重程度应包括:拔毛频率、病程、拔毛数量及拔毛部位的个数,且在实际应用中,还应评估拔毛冲动的频率、强度及对其抵抗的程度。评估拔毛的情绪和功能影响则包括拔毛造成的躯体损伤(如毛发缺失程度),对日常生活的干扰程度,以及与拔毛相关的痛苦程度。(2)评估工具马萨诸塞州总医院拔毛量表( The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Hairpulling Scale, MGH-HPS)是目前唯一广泛使用的拔毛癖自评量表,共 7 个计分条目,评估近 1 周的拔毛情况,每题均为04 分,分数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四)诊断及鉴别诊断1.诊断要点拔毛癖的诊断要点包括:反复

    7、拔除毛发;尝试停止或减少拔毛不成功;由于拔毛行为导致明显脱发;症状引起明显的痛苦, 或者导致个体、家庭、社交、教育、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2.鉴别诊断应注意与正常拔毛现象或皮炎与其他皮肤病、物质滥用、刻板行为及精神分裂症引起的拔毛行为进行鉴别。(五)治疗原则与方法拔毛癖的治疗原则包括:学龄前儿童的拔毛行为多为短期,无需特殊处理,定期随访;全面定期评估疾病进展、安全风险、治疗效应、不良反应及依从性;全面的医学评估及诊疗,同时治疗如因吞下毛发所致胃肠道不适等躯体症状。1.药物治疗(1)抗抑郁药由于拔毛癖属于强迫谱系障碍,因此 SSRI 及SNRI 类药物常用于治疗拔毛癖。但荟萃分析显示,仅

    8、氯米帕明有效,且其作用会随时间而逐渐降低,且效果相对较小,因此一般并不作为推荐的治疗手段。(2)N-乙酰半胱氨酸(NAC)NAC 是一种半胱氨酸衍生物,可用于抗氧化、抗炎及调节神经递质。研究显示NAC 1200 mg/d 连续使用 3 个月可改善拔毛行为,是目前最有希望的治疗选择,且其副作用较轻,通常为水肿和胀气。(3)多巴胺能药物奥氮平、喹硫平及阿立哌唑均对多巴胺受体有亲和力,已有研究显示这些药物均能改善拔毛行为,且有小样本研究显示,SSRI 类药物与能阻断 DA 的抗精神病药联用治疗拔毛癖似乎更为有效,但仍需进一步研究。(4)抗惊厥药及心境稳定剂抗惊厥药(托吡酯、拉莫三嗪及奥卡西平)及心境

    9、稳定剂锂盐均被认为可能是治疗拔毛癖的有效药物。部分研究报道,给予锂盐或拉莫三嗪后女性拔毛行为有所减少。在一项病例报告中,奥卡西平成功治疗拔毛癖合并暴食症患者。一项开放研究提示托吡酯可改善拔毛行为。但均需对这些药物做进一步研究。2.心理治疗治疗拔毛癖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治疗、习惯逆转疗法、接纳承诺疗法、辩证行为疗法等。(六)疾病管理患有拔毛癖的个体会由于病耻感,觉得只是“坏习惯”或觉得无法治愈而拒绝或延迟就医。因此,建议面向公众和基层全科医生进行拔毛癖的宣传教育,提高人群对强迫症及其表现的知晓率,增加就诊率,促进对该疾病的正确认识、理解和接纳。虽然拔毛癖的治疗应答率较高,但仅有少数患者

    10、能获得拔毛冲动的完全消除。研究显示,50%67%治疗应答的患者在随访节点出现复发。治疗应答初期症状严重程度低,治疗结束时的拔毛欲望控制良好。求治动机强、治疗依从性好等均与治疗获益的维持持久有关,治疗结束后拔毛欲望的控制情况是疗效维持的显著预测因素。二、抠皮障碍(一)概述抠皮障碍excoriation (skin picking) disorder,ED也被称为皮肤搔抓障碍或抓痕障碍,其临床表现为反复搔抓、抠皮肤而造成皮损,患者因此感到痛苦,并试图停止搔抓。抠皮障碍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通常起病于青春期。在临床与非临床样本中,其患病率为 1.4%5.4%。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抠皮障碍在女性中有较高

    11、的患病率。(二)病理、病因及发病机制1.遗传因素目前研究发现,抠皮障碍可能具有家族遗传性,患者的一级亲属同病率为 28.3%43%。动物实验则表明,SAPAP3 基因缺陷可能与谷氨酸传递异常有关,引起反复皮肤搔抓、拔毛及病理性咬指甲症。除此以外,Slitrk5 基因敲除小鼠及HOXB8 基因敲除小鼠也被发现存在过度的理毛和搔抓行为,造成皮肤的破损。2.神经解剖神经影像学研究显示,抠皮障碍患者前额叶-纹状体环路存在异常,无法良好地整合信息、调整动机、控制行为。3.环境因素压力及创伤均可能与抠皮障碍的发生有关。缺乏刺激、过度无聊的环境可诱发搔抓行为的产生,而严苛的活动限制可加速病程的进展。童年遭受

    12、的性骚扰或强奸可能是年轻女性发生抠皮障碍的预测因素之一。(三)临床特征与评估1.临床特征(1)抠皮障碍可在任何年龄起病,1216 岁为高发年龄段,常以诸如痤疮、粉刺在内的皮肤病变作为诱因。搔抓行为一般只发生在独自一人或只有家人在场的环境下。(2)抠皮障碍的核心症状为反复的搔抓皮肤造成皮损,常见部位包括面部、手臂及手,搔抓部位原本可能有丘疹或老茧等皮肤病变处,可能是以前搔抓所致结痂处,也可以是正常皮肤。抠皮障碍通常会存在围绕皮肤的仪式行为,例如用手指搓揉已经抠下的皮肤,或将皮肤放在口中摆弄,或吃下皮肤或皮痂。这些行为通常在一天中间断发作,以夜间为重,有时甚至在睡眠时也会发生。(3)抠皮行为通常具

    13、有包括情绪的调节和唤起、减少紧张、增加快感等一系列作用,这些都会加强抠皮行为。但是,在抠皮之后, 许多个体均报告了各种负面的情绪,例如失控感或羞耻感。抠皮障碍的个体对其抠皮行为的认识程度不同。(4)患者常试图通过化妆或衣物遮蔽受损严重的部位,反复的搔抓可能继发皮肤破损、感染等严重的躯体疾病,可能需要抗生素, 甚至手术治疗。(5)抠皮障碍存在两种亚型:有意识型:通常涉及身体的特定区域,有针对性,且为应对负性情绪(例如神奇或焦虑)或躯体感觉而产生搔抓行为。无意识型:常发生在与抠皮行为无关的其他活动中。2.临床评估(1)评估原则:对疑似抠皮障碍的患者应进行全面的皮肤评估;在临床访谈中,需要评估个体目

    14、前抠皮的临床表现以及相关的损害和痛苦;了解患者既往的治疗情况,包括既往和当前的药物治疗(名称、剂量、依从性、疗效及副作用)和心理治疗(持续时间、依从性、选择的方法及疗效);对于初次评估时症状严重的患者(如有瘢痕或感染),应在精神治疗前或治疗中同时进行躯体治疗;评估合并症,最常见的合并症为强迫症及其相关障碍、进食障碍、抑郁障碍及焦虑障碍。(2)评估工具:搔抓影响量表(Skin Picking Impact Scale, SPIS)是一个评估搔抓行为对社会功能和情绪影响的自评量表,共 10 个计分项目, 为 05 分六级评分。(四)诊断及鉴别诊断1.诊断要点抠皮障碍的诊断要点如下:反复抠除皮肤;尝

    15、试停止或减少抠皮不成功;因抠皮行为造成明显的皮肤损伤;症状引起明显的痛苦,或者导致个体、家庭、社交、教育、职业或其它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2.鉴别诊断应与正常抠皮行为、精神病性障碍、其他强迫及相关障碍、神经发育障碍(如Prader-Willi 综合征、Tourette 综合征)、做作性障碍、非自杀性自伤、继发于躯体疾病等疾病所致的抠皮行为相鉴别。(五)治疗原则与方法抠皮障碍的治疗原则包括:全面定期评估疾病进展、安全风险、治疗效应、不良反应及依从性;多学科联合制订治疗方案,同时治疗皮肤破损、感染等躯体症状。1.药物治疗SSRI 类药物:为治疗强迫症的一线药物,临床上也经常被用于抠皮障碍的治疗,但其

    16、疗效仍有待进一步研究(SSRI 治疗抠皮障碍的剂量参照强迫症部分)。2.心理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治疗、习惯逆转疗法、接纳承诺疗法等。(六)疾病管理抠皮障碍的严重程度可从轻微到严重,亚临床病例可能不需要干预,而当满足抠皮障碍诊断标准时则应给予相应治疗。抠皮障碍患者会由于病耻感、觉得只是“坏习惯”或觉得无法治愈而拒绝或延迟就医,因此建议面向公众和基层全科医生进行抠皮障碍的宣传教育,提高人群对强迫症及其表现的知晓率,提高就诊率,促进对该疾病的正确认识、理解和接纳。目前尚缺乏有关抠皮障碍的长期自然随访研究。横断面研究显示,与其他强迫及相关障碍类似,未经治疗的抠皮障碍也具有慢性迁延性病程,其严重程度随时间而波动,时好时坏。


    注意事项

    本文(聚焦于躯体的重复行为障碍诊疗规范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