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docx

    • 资源ID:13403416       资源大小:27.64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docx

    1、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教学目标:1、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掌握乘数是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法则。2、 掌握乘法的验算方法。3、 能熟记乘法的运算定律,并能使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实行简便计算。4、 在练习中训练观察数据,抄题后复核,边计算边检验的良好作业习惯,且要求学生书写工整规范。5、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准确的计算水平,认真的观察水平,仔细的分析水平和灵活解题的水平。1、三位数的乘法(1) 乘数是整百数的口算教学内容教材P1-2例1、例2教学目标1、 理解乘数是整百数的乘法算理,掌握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比较熟练的实行计算。2、 理解在乘法里,被乘数和乘数都叫做积的因数。

    2、3、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水平。教学过程(一) 复习准备口算:153 517 1005 1340315 175 1002 205先口算以上各题,并说出算理。(二) 教学新知1、 教学例1。(1) 演示操作: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在银幕上出示一排圆片,指出一排是100个,然后再出示一排,问:几个一百?同理。(2) 教师板书:100 =500,然后要求学生接着看。如何列式?教师板书:5100=500(3) 5100=500,你是怎么想的?2、 教学例2。(1) 出示例2:13400。引导学生与例1比较,怎么列式?(2) 集体总结方法。(3) 口算练一连第2题。3、 教学概念“因数”。(1)口算 1009

    3、 60050 20041 9100 50600 41200独立完成,校对后比较区别。(2)理解概念。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概念,并板书: 1009=900 9100=900 因数 因数 积(三) 巩固练习与深化1、 巩固对因数的理解。练一连第4题学生列式计算,反馈讲评。2、 巩固算理、算法。练一连第3题,说说各组的积有什么区别?3、 应用规律,深化算理。投影出示:根据13 14=182 直接写出下列得数。13014 130140 130014学生读题后指名口答。(四) 小结复习书本“练一连”之前的内容,然后回答: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过程怎样?积有什么规律?(五) 作业作业本1乘数是三位数的笔算教学内容

    4、教材P2-4例3例4教学目标1、 掌握乘数是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准确的实行笔算,学会验算。2、 结合应用题教学,对学生实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一) 复习铺垫1、 口算训练。(独立完成后校对)215 24100 13400 254002150 24300 14300 1258002、 复习旧知。列竖式计算21432 并说出题目特征,及计算法则。(二) 教学新知1、 总结法则。(1) 出示例3:214132(2) 比较:铺垫2与例3 的区别?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3) 学生尝试完成,请好、中、差三位学生板演。(4) 对照板演,讨论各部分意义。(5) 试一试:接着把下面各题做完。先说出两个分

    5、步积的意义,再把余下的部分做完。快的学会补充:326148。并要求学生演示后思考计算法则。(6) 总结法则。2、 自学例4,一家商店卖出黑白电视机265台,每台473元,一共收进多少元?(1) 读题:说数量关系,并列出算式,然后完成书本中未完成的内容。(2) 反馈讲评。问:乘法是怎样验算的?3、 “练一连”第1题独立完成,要求验算完成后反馈讲评。4、 小结质疑。这节课中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问题?*(三) 巩固练习1、 计算练习。319142 527269 254473计算并验算。眼球独立完成,快的补充:418163 603348 365612完成后讲评。2、 应用题练习。“练一练”第3题(1

    6、) 集体独立完成。(2) 反馈讲评。(四) 总结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有什么联系?(五) 作业作业本2(3)乘数是三位数乘法的练习教学内容教材P4练习一教学目标1、 进一步掌握乘数是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学会准确实行计算。2、 结合计算,培养学生计算时认真仔细的习惯。3、 结合应用题,实行热爱劳动的教育。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二) 分层训练1、 口算练习“练一练”第1题。口算口答后说一说每组题目的口算方法。2、 笔算训练(1)第2题下面一排:387229 629396 3154141学生独立完成,并自批。完成后反馈讲评,校对板演后说一说计算法则。(2)练习一 第4题

    7、判断改错。(3) 计算并验算。246147 368225 435382(4) 先说一说乘法的验算方法,然后独立完成,完成后讲评。3、 文字题训练。“练习一”第5题(1) 讨论列式。每题列出两个式子。(2) 集体计算(3) 反馈讲评。4、 应用5、 “练一练”第6题(1) 读题审题。(2) 说出思路。(3) 根据思路列出算式:544123或54(4123)(4) 计算解答与反馈。(三) 总结反思通过以上练习,哪些地方要注意?(四) 作业作业本3(4)乘数中间有0的简便计算教学内容教材P5例5。教学目标:1、 理解、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简便算法,学会准确的实行计算,2、 通过学习例5及训练,能提升学

    8、生的抽象概括 水平。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1、口算训练。42100 34300 10520 704204035 4920 204+60 734+763、 竖式计算并验算:206358学生独立完成:(二) 教学新知1、 教学例1。教师巡视,以上两种不同演算方法分别叫学生扮演。学生完成后,观察比较演算方法区别。方法择优2、 课本试一试独立完成后学生互批。3、 阅读课本例5,画出关键句。(三) 巩固练习1、 模仿练习。“练一练”第2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反馈讲评。2、 判断改错,巩固简算法则。“练一练”第3题。(1) 小组讨论找出错误。(2) 集体讨论,说明原因。(3) 订正错误3、 速度训练

    9、 “练一练”第2题要求学生3分钟之内完成,然后反馈讨论。4、 应用。“练一练”第4题(1) 读题、审题。(2) 说说解题思路(3) 列式解答(4) 反馈讲评(四) 总结今天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你是怎么学的?(五) 作业作业本4(5)乘数是三位数乘法的练习教学内容教材P6练习二教学目标1、 进一步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简便算法,会准确就实行简便计算。2、 能更准确的计算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3、 进一步培养学生检查验算的习惯。教学过程:(一) 口算训练练习二第1题再补充:74+5 59+8 66+7 27+5 2540 2450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2分钟后校对答案,讲评错处。(二) 揭示课题,明

    10、确目标 请学生列举出前几节课中不同类型的乘数是三位数乘法的算式,教师分一般与乘数中间有0这两类板书,例如: 324625 135427 603204 312505 分层训练1、 专项训练(1)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练习二”第2题。学生3分钟之内独立完成,前三题为必做题。说明算理。专项训练(2)一般的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268134 449253 382279 集体计算,指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完成后同桌互批,再集体反馈讲评。2、 综合训练(1)列竖式计算学生列举的4道计算题,比一比谁做得既对又快。完成后反馈讲评。综合训练(2)文字题训练。课本第4题,独立完成后反馈讲评。综合训练(3)应用题。课

    11、本第5题学生独立审题解答完成后,重点讨论不同的竖式计算?强调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和被乘数相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3、 思维训练。4、 思考题 (见教材P6)(三) 小结这节课我们练习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哪些方面有了提升?(四) 作业作业本5(6)因数末尾是0的数的简便计算教学内容教材P6、7例6教学目标:1、 理解、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学会准确的实行简算。2、 通过例6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正迁移水平。教学过程:(一) 复习铺垫1、 口算5070 60900 700300 2440 72300 4502002、 列竖式,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38040 260050

    12、先讨论怎样摆竖式计算才算是简便计算,然后计算。完成后,反馈讲评,划出积末尾添上的0,问添0的个数有什么规律?(二) 教学新知1、 教学例6(1) 出示例6,引导学生观察:例6与准备题(2)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引出课题: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2) 学生尝试完成。(3) 反馈讲评。2、 试一试:2400 3500 (1)独立完成。 3000 800 (2)反馈讲评3、 模仿练习。“练一练”第1题(1) 独立完成(2) 反馈讲评4、 小结:到现在为止,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在简算时要注意什么?(三) 巩固练习1、 比较练习392140 2600370 60300280392+140 2600+370

    13、 60300280(1) 观察审题。这6道题目能够分成几类?每类题目的计算法则有什么不同?(2) 学生独立完成。抽三位学生各板演一组题目,如发现学生两种法则用错,即时纠正,并挑选几个典型错误板演到黑板上。(3) 反馈讲评。数位对齐;0不要忘2、 巩固与发展210150 1080400 420700 1300504405600 3800420 5604000 600390(1)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纠错。(2) 反馈讲评,重点讲解1300504的对位与600390交换因数位置后摆竖式计算。(3) 小结。在简算中根据实际灵活使用法则。3、 应用题:“练一练”第3题。(1) 审题,说一说解题思路。

    14、(2) 例外、列式解答(四) 总结今天学的知识与以前学的哪一类知识是同一类的,要与哪类知识相区别?还要注意什么?(五) 作业:作业本第6页6(7)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的练习教学内容教材P7-8练习三教学目标:1、 进一步提升乘数是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水平。2、 结合应用题教学,对学生实行革命传统教育。教学过程(一) 口算8320 12700 7850 600900 758+12450 11600 0346 20470 75813240 24300 962+0 7581 7581(1) 独立完成。(2) 校对结果。(3) 概括规律。根据758(0,0346,962+0,7581分别概括出各类题目的计算

    15、规律。(二) 引出课题,提出目标前面几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又先后学习了乘数中间有0或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实行学习,把计算本领学得更扎实。板书课题。(三) 笔算训练第一层:简算比较练习出示398204 2080304 1300504(1) 观察后回答以上几题是否能够简算。各根据因数的什么特征?(2) 独立计算。(3) 反馈讲评。重点讨论1300504的竖式摆法,哪种计算更便利?第二层:计算综合练习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308269 180500 345467(1) 独立完成。(2) 反馈讲评。180500的验算,能够采用不变换位置重新、算一遍的方法。

    16、第三层:四则混合运算训练7408+3250204 526(420+14)4789(1) 审题,口算计算顺序。(2) 递等式计算,教师巡视。(3) 反馈讲评。第四层:应用题练习工艺美术厂有223个工人,每个工人每天能够组装110件工艺品。照这样计算,15天能够组装多少件?(1) 独立审题。(2) 独立解答,教师巡视。做得快的同学同时思考课本第6题:(3) 反馈讲评。A、 必做题列式并说出思路。方法:11015223 11022315B、 选做题先集体读题审题,然后请学生说出解题思路,教师画图辅助分析:在师生分析的基础上再独立列式(不计算)第五层:思维训练思考题。见教材第8页(四) 总结反思在练习

    17、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错误?如何补救?(五) 作业作业本7(8)估算教学内容教材P8-9教学目标1、 理解、掌握乘数是三位数的估算方法。初步学会估算,并能应用估算判断积是否错误。2、 培养学生应用估算等手段实行计算检查的习惯。教学过程(一) 复习准备1、 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下面各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值。214 487 95 495由学生逐题口答结果与思路:如214200。看省略部分的最高位是1,由四舍五入法舍去,不向前进“1”。这里重点讨论95与495两题取的近似数。2、 估算:19631的积大约是多少?并说一说估算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口答板书:1963120030=600(二) 教学新知

    18、1、 教学例7:出示421298=95458。问:如果不计算,你能说明这个积一定错了吗?四人小组讨论后,指名说明判断方法:方法1:摆竖式计算。方法2:估算。讨论哪些能用估算发现错误,哪些不能?2、 估算练习课本“试一试”请学生按要求写出中间过程并完成。教师巡回指导,完成后校对。(三) 巩固与应用1、 巩固估算“练一练”第1题。独立完成,要求写出中间过程。教师巡回指导,完成后校对。快的同学思考估算的结果与精确结果比,是偏大还是偏小?2、 应用估算改错。“练一练”第2题。估算各题,看积的最高位是否有错,并指出错误原因。由学生独立思考,指出错误,绝大部分学生指出后,四人小组相互说一说,接着同桌互说,

    19、最后订正题目。3、 发展练习 估算:152294大约是多少?要求学生估算出结果,然后比较出大小,发现学生误差很大后,请学生找原因,修正估算方法。4、 应用题练习“练一练”第3题,请学生当堂完成,并校对。(四) 总结学了什么?能够用来干什么?(五) 作业作业本8 2、乘法的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教学内容:教材P11例1教学目标:1、 理解掌握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会使用这个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2、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水平。教学过程:(一) 口算30400 6900 4807040030 9006 70480分组口算出结果,然后观察比较,每一组有什么特征?(二) 教学新知1、 例题教学(1)

    20、 感知定律。23( )32 1150( )5011 30200( )20030观察上面三组题的特征,填上左右两个两个积的大小关系,然后计算出结果实行验验证,完成后校对结果。请学生也用等号连接,然后,教师板书。(2) 总结定律:观察以上各组等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会总结后看书填空,并尝试用字母a、b表示这组关系。(3) 巩固定律:“练一练”第1题,练完后校对。2、 使用定律。(1) 计算,并比较一下哪一种方法简便,为什么?17 234 234 17学生计算后四人小组讨论,接着指名回答。然后教师板书“17234”。这个算式能够选择上面的哪种竖式实行计算?依据的什么?最后教师总结:使用乘法交换律使

    21、一些计算简便?(2) 应用。课本“试一试”提问:怎样摆竖式计算简便,为什么?学会回答后计算。(三) 巩固练习1、 简便方法计算练习“练一练”第2题。学生摆竖式计算,教师巡回纠错,完成后校对讲评。2、 比较练习。“练一练”第3题。先口答,上面三题分别怎样摆竖式计算简便?教师总结。(四)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它用文字和字母表示分别的怎么样的?在什么情况下能够使用乘法交换律使运算简便?(五) 作业作业本9(2)乘法结合律教学内容:教材P11-13例2、3教学目标:1、 理解、掌握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2、 学会使用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实行简便计算。教学过程:(一) 定律教学1、 感知乘法

    22、结合律。出示:求3、25和4的积。学生审题后口答算式,并互相补充,得到左边部分。3254 3(254)3425 3(425)2543 25(43)2534 25(34)4253 4(253)4325 4(325) 接着问:这几题都是从左往右计算,那么能够先算后面的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吗?结果会相等吗?第一题示范列出,余下的题目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四人小组分工计算验证,看结果是否相等。最后总结:你发现了什么?(三个数相乘,能够从左往右计算,也能够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数相乘。)2、 验证与巩固(1) 验证教学例2,学生读题后根据题意列式计算。完成后校对思路、式子与答案,把结果连成等式:(310

    23、)2=3(102)(2) 总结。自学课本第12页(2),先计算,再看每组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完成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然后给书本中的定律填空,齐读后再给出a、b、c三个字母,要求学生概括出定律,(3) 巩固。“练一练”第1题,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数。请学生填空,并口头说出依据,校对时第(3)(4)小题重点讨论:第(3)题比较5(780)、7(580)哪重填法简便?第(4)题(8125)(1416)与其它填法实行比较,说一说哪一种简便,简便在哪里?(二) 简便计算1、 教学例3:25134自学书本例3,思考并回答旁注,然后补充完成。2、 课本“试一试”用简便方法计算。学

    24、生独立完成,然后校对。(三) 巩固练习1、 巩固定律。“练一练”第2题,判断各题是否准确,把错误的改过来。由学生独立判断,然后四人小组讨论,快的组能够订正。最后指名学生做出判断,对的 说明理由,错的指出错误,并订正。总结提问:使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实行简便计算时,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2、 简便计算练习。“练一练”第3题,用简便方法计算。独立完成后校对讲评。(四) 总结今天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五) 作业作业本10(3)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简便计算教学内容教材P14例4教学目标1、 根据算式中数的特征,灵活的使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实行简便计算。2、 培养学生初步逻辑

    25、思维水平。教学过程:(一) 复习准备1、 填空:25( )=100 125( )=10002、 把下面各数改成用其中一个数是上题括号中因数表示的数:36= 12= 16= 32= 28= 24= 44= 第2题中有符合要求的多种填法,要求学生均能填出。(二) 教学新知1、 例题教学。(1) 用25与准备题等号左边的数相乘。学生四人小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寻找特征。(2) 用125与下面哪些相乘,便能够用上面的方法,使计算简便?为什么?由四人小组先组织讨论这个问题,教师巡视,选择典型的做法让学生上台板演,绝大部分完成后讲评。(3) 小结: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学习的简便计算有什么特点?2、 巩固练习(

    26、1)“练一练”第1题,在下面各题的横线上填入适当的数。学生填上合适的数后,校对并说出这样做的理由和最后结果。 (2)“练一练”第2题,用简便方法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纠错。完成后板演、校对、讲评。(3)变式练习 “练一练”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完成后校对。如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后面3题错误严重时,可停下来让学生口答讨论。(4) 应用题 “练一练”第4题。先请学生读题,再根据题意说出解题思路,然后列出综合算式,并选择简便方法实行计算。(三) 总结(四) 作业作业本11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简便计算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P15练习四教学目标1、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

    27、,并能根据数的特征灵活的使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实行计算。2、 通过简便计算的推理过程,提升学会应用公式实行简算的水平。教学过程:(一) 独立口算“练习四”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体实行校对,接着让学生说出各组数的特点:第一组最基本的步骤是52,第二、三组分别是254和1258。看到这些计算结果,你想到了什么?(二) 启迪计算从口算训练引入,揭示课题乘法中的简便计算练习。接着老师提出目标。(三) 分层训练1、 应用乘法结合律为主的简算。教材第3题:用简便方法计算。 4(1950) 25036 402755(816)125 12548 256403先审题,说一说哪几道是同一类型的题目,分别怎样

    28、计算? 讨论后由学生同桌合作,各选择每一组中的一组实行计算,完成后相互批改。2、 使用乘法交换律的简算。 课本第2题,用简便方法计算。 由学生独立完成,比一比哪一组全对的同学多。学生完成后检查并自批。教师巡视纠错,最后校对,评比哪一组全对的人数多。3、 小结反思。通过以上两组乘法中的简便计算,你认为已学的乘法中的简算有哪些特征?依据是什么?回答问题时同学之间互相补充。回答2时学生口答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文字叙述和字母公式。回答后再让学生根据简算特征编几道可简算的题目。4、 综合应用在第三步编题的过程中, 教师再问在连加和连减中我们还学到过怎样的简便计算?让学生举例,并说出依据,如3241271

    29、73,428(128+253),484+347+216+453,教师板书学生的算式,然后学由学生口算出结果并说出依据。独立完成第4题,并补充:计算241350。教师巡回纠错,校对时重点讲评:125325 =125(84)5 =(1258)(45) =100020 =20000补充题学生可能会计算成241350=(2450)13=100013=13000。学生指出错误并订正后,教师讲评计算时一定要注意数据的特征与变化,不能想当然的做。5、 应用题,课本第5题。学生读题后独立完成,教师巡回辅导后进学生,完成快的同学说一说思路,完成后指名学生说一说思路和简算的依据,列式为24520=24(520)=24100=2400或直接列为24(520)。(三


    注意事项

    本文(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