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把课堂还给学生谈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角色转换.docx

    • 资源ID:13403179       资源大小:19.09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把课堂还给学生谈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角色转换.docx

    1、把课堂还给学生谈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角色转换把课堂还给学生谈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角色转换我是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有幸听了几节初中美术优质课。课堂上,老师恰如其分的提问,在我看来,学生们一定会踊跃的回答并参与讨论,可事实出乎意料,只有二、三名同学回答了问题,更多时候是老师指名回答或是越俎代疱。绝大多数学生只是洗耳恭听。仔细想想,小学教学中此类现象比较普遍。根据有关调查,以一个60人的班级为例,课堂上能积极参与思考、讨论并回答老师提问的:低年段为7580,中年段为2545,高年段为1120。为什么越到高年级,学生就越不愿回答问题呢?是学生没有答案吗?显然不是。是旧的“一言堂”、“满堂灌”

    2、、保姆式的教学方法,使他们习惯于坐享其成的听权威答案;是教师的绝对权威地位使他们习惯了当“配角”。法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卡也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鼓励。”什么样的师生角色才能把课堂还给学生呢?在课程改革的美术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建议:“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从哪些地方出发,改变教师的唯一主

    3、角现象呢?在亲历课改的过程中,我尝试了以下策略,有效地实现了课堂中师生的角色转换。 一、学生先说话,教师后评价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高人们文化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然而,我们现在的很多欣赏课,老师就是一幅接一幅的从作品的来历讲到作者的奇闻趣事,最后挖掘作品的思想内容。一节课下来口干舌燥,学生却神色漠然。于是许多老师感叹:欣赏课难上啊!有人说:“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老师怎能用教学参考用书上的简略文字代替学生们个性化的体会呢?美术课标也建议:“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其实我们的欣赏课完全可以

    4、让学生先说,老师后说。 案例:外国优秀雕塑作品欣赏九年义务教育湖北版美术教科书第十二册第1课。 教师出示欣赏作品。 师:请同学自由欣赏,可互相聊一聊你对这些作品的感受和想法。 学生自由读画58分钟。 师:同学们聊的很热烈,很开心,下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这些作品。 课件出示话题: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内容?作品给你什么感觉?你喜欢或不喜欢哪几件作品,为什么?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雕成的? 生: 1、我喜欢悄然而至的邱比特这件作品,这件作品是用大理石雕成的,作品中的邱比特是一个天使,他的样子很可爱。 2、我还知道邱比特是小爱神,他手里的箭是爱情之箭。 3、我不喜欢拉霍台普夫妇像,它雕塑的太简单,衣服、头发都

    5、没什么皱纹,颜色也不好看,很土。但他让我感到一种威严和权力。 4、我知道思想者是世界上很有名的一件雕塑,但我不知道他为什么没穿衣服?他在想什么? 师:同学们谈的太精彩了,我还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资料供大家参考。 从这一案例可以看出:学生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感受、有的说见解、有的提问题、有的做补充。他们宛若一群艺术评论家。这不正是欣赏课要达到的目的吗?这种方法胜于在学生毫无感受之前就输入某种概念,防止造成先入为主的不良后果,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得到了转变,变教师唱独角戏为师生共同参与。 二、学生先实践,老师后指导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老师教学生怎样画、怎样做”作为完成中国画、手工课课堂教学任务的唯一

    6、方法。因为这两种课需要学生准备的工具很多,那些工具对于学生来说很新鲜、很好玩。所以,常常是还没等老师示范“怎样画、怎样做”,学生早已叽叽喳喳、兴趣盎然的开始“搬门弄斧”了。这让习惯了“先由教师示范,然后学生照做”教学程序的老师们大为不悦和为难。 教育家指出:“好动;应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利用,教师不能打击、压制。”美术课标建议:“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在中国画和手工课单元,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实践、归纳、总结临摹制作的步骤和方法,互相交流在实践中得出的经验和疑问。然后再由老师对学生没有提到的问题进行补充,对

    7、学生互相不能解答的难点问题给予引导、指点、突破。总的来说,教师示范要做到“该出手时才出手”。 案例:笔墨练习九年义务教育湖北版第七册第九课。 由于是第一次上国画课,一上课,很多同学就已经开始摆弄起了各种工具,在纸上开心地胡乱画起来了。 师:看样子,不需要我的介绍,同学们就已经喜欢上中国画了。好吧,那你们就尽情的画一会儿,并请你们注意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实践58分钟。 师:谁来说说你在画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 1、把笔竖着画的线条很清晰,很有力,把笔放歪了画出的线很粗,颜色还不一样。2、我每次画的颜色都不一样,有的深,有的浅。 3、我知道是因为毛笔里含的水有时多

    8、,有时少,画出来的颜色才不一样。 4、我发现宣纸很吸水,但它很容易破,我的画就破了几个洞。 同学们充分交流后,让学生打开书,归纳出用笔和用墨方法的规律。 从这一教学片断可以看出,学生们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和互相交流,轻松解决了中锋和侧锋的用笔方法及墨色变化的规律这两个难点。这样做有以下好处:1、让学生全面了解其他学生是如何处理他也曾经遇到的各种问题,这种方式不仅公开了他们的成功,也公开了他们的失败;2、学生在此过程中掌握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培养了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3、给老师提供了更多的了解学生学情的机会,诊断性地运用他们的意见,学生成了课堂的真正主体,教师是课

    9、堂的主导。 三、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助教” 如今社会,可谓是日新月异。我们这些在上个世纪接受教育的教师,如今要用自己的“一桶水”来装满学生的“一碗水”,是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不对学生“味口”,跟不上学生的步伐了。我国教育先祖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些知识,有些学生确实已经掌握,甚至比我们的想法更新颖、更独道、更优秀,不妨就让学生来当“小老师”,老师当“助教”。 案例:小小食品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湖南版第一册第20课。 在学生充分欣赏、交流各式糕点图片后,学生们制作出了各式各样的糕点。 师:你们的作品让老师大开眼界,老师都不知道你们的小手是怎样制作出这些漂亮的糕点的,哪些“

    10、小糕点师”愿意来教教我和同学们呀?学生纷纷举手。 生: 1、我教大家做一种“蔬菜汉堡包” 2、我教大家做一种“三层生日蛋糕” 3、这一种饼干是我自己想的,叫“七色彩虹”,是这样做的 4、我教大家做麻花和面条 “小老师”边示范边讲解,老师当学生和同学们一起跟“小老师”学做,顺便帮“小老师”做一些准备材料、展示作品、提醒补充之类的助教工作。 在实际操作中,“小老师们”总是争先恐后的把自己的方法教给大家,而且多有经典之作和出乎意料的惊喜。实践经验证明,这样做能充分发展学生的各种才能,让学生体验成功感;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四、学生当“评委”,老师当“嘉宾”

    11、在以往的作业展评和课堂小结中,我们多采用展评优秀作业或概述教学内容的方法。这样的作业展评和课堂小结有诸多弊端:1、它只对极少部分学生进行了片面的评价,大多数学生不能获得发展性评价;2、评价方式单一,权威性过强;3、评价易脱离学生实际,易用成人的尺子去量学生的“长短”;4、强化了评价方式的甄别与选拔功能,打击了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课标中这样阐述:“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我们在作业展评和课堂小结环节

    12、中,可以采用全班集体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等方式。人人当“评委”,评自己的长短,评别人的优劣;自己给别人提建议,别人帮自己出主意。老师则可坐听“百家争鸣”,当好“嘉宾”,在适当时候给学生进行点拨和引导。 案例:会飞的娃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湖南版第一册第12课。 学生各自设计制作了口袋娃娃,在教室外开心地放飞、玩耍之后,进行课堂小结和作品展评。 师:同学们和自己亲手做的娃娃一起游戏,有什么感受? 生: 1、和自己做的娃娃一起玩真开心,很好玩。 2、自己做的娃娃很好玩,又很便宜。 3、我的娃娃飞的很高,我觉得我很棒。 4、老师教我们做了很好玩的玩具,我们要谢谢老师。 师:能和同学们一起学

    13、习,老师也感到特别开心,有谁还有问题需要老师和同学们帮助吗? 生: 1、老师,我的娃娃没有他的娃娃好看。 2、我来帮助他,因为他的口袋是红色的,他又用红色的纸来做娃娃的眼睛、嘴巴,这样就不鲜艳,所以不好看。 3、他应该用蓝色、绿色、黑色来做才好看。 4、老师,今天我学会了用剪刀,可是我粘胶时还是粘不牢。 5、老师,今天我的工具没带齐,我没做出来,下次我一定带齐。 6、我们的口袋很轻,可以飞起来,飞机那么重,为什么也可以飞起来?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孩子们的小结是何等的生动、丰富、全面、自然,达到了以下教学效果:这样的评价方式切合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全体学生参与评价,评价了全体学生;评价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强化了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了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注意事项

    本文(把课堂还给学生谈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角色转换.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