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要点.docx

    • 资源ID:13398776       资源大小:65.23KB        全文页数:5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要点.docx

    1、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要点2016年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要点 一 马说韩愈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辱(r)于奴隶人之手,骈(pin)死于槽(co)枥(l)之间,不以千里称(chng)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或尽粟(s)一石(dn)。食(s)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不饱,力不足,才(ci)美不外见(xin),且欲(y)与(y)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c)之不以其道,食(s)之不能尽其材(ci),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w)(h)!其真无马邪(y)?其真不知马也。译文:世

    2、上先有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所以即使有了名马,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不因为日行千里而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来喂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特长也就显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驱使它却不能按照正确的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愿。唉!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一、文学常识。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

    3、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策之不以其道:驱使;按照;方法 2、执策而临之。握;鞭子;到(它)跟前 3、其真无马邪:难道,表反问语气 4、其真不知马也:表推测语气,恐怕。5、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6、食之不能尽其材:食同饲,喂养;通“才”指才能。 7、是马也:这样。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尚且;等同,一样 。 9、才美不外见:通“现”显现,表露。10、故虽有名马:即使 。 鸣之:音节助词,无意义11、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日行千里。 或尽粟一石:有时三、理解性背诵。1、本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把人才比作千里马,把愚妄的统治者

    4、比作食马者,“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反映了古代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也表达作者渴望被赏识,被重用的心理。2、开头点明千里马与伯乐的依赖关系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3、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直接原因)描绘了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根本原因)指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4、食马者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并扬言天下无马,生动地揭露了统治者的 愚妄无知。5、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四、阅读理解。1当今社会怎样做才能多出人才、人尽其才

    5、?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2、文中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伯乐和千里马二者中,你认为哪个更重要?结合现实说说你的理由?3、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答:要有千里马的才能;要有展示的机会;要有识别人才,欣赏人才的伯乐。4、本文借千里马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三国演义中能称得上是千里马的是哪两匹马,其最终主人分别是谁?( 赤兔马主人是关羽,的卢马主人是刘备)5、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我要毛遂自荐,展示自己的才能。或我要努力完善自己,做得更好。或我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6、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举历史和现实生

    6、活的例子谈谈你的看法。答: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不知还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再如,如果没有那些群策群力的科学家,我们不知能否破解DNA的奥秘。7、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 答: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8、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

    7、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9、对对联。 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 下联:有志可成万里驹10、读完本文后,你认为伯乐应具备怎样的才能?请联系你自己的读书实际,列举一位大家熟悉的伯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事迹。答:伯乐必须具备知人善用的才能,任人唯贤,要善于发现并重用人才。如:齐桓公发现并重用管仲,使齐国强盛起来。11、古往今来,许多怀才不遇者用自己由衷的笔调,抒写出自己心中的愤慨并流传为千古名句。请你写出你熟悉的两句,并标明作者和出处。如: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 咏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1

    8、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示例: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我要努力完善自己,做得更好。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二陋室铭刘禹锡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tio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要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屋子简陋了)。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9、与我谈笑的都是学识渊博的大儒,往来的没有浅薄的庸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珍藏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我的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一、文学常识:刘禹锡,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陋室铭选自全唐文。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多用韵。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二、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出名。灵: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灵异。 2、斯是陋室:斯:这。 3、惟吾德馨:德馨:品德高尚。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了芳馨。4、无丝竹之乱耳:丝竹:

    10、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使动用法,使乱。5、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劳,使动用法,使劳累。6、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何:什么。“何陋”作宾语,前置。7、调素琴:弹奏 ,不加装饰的琴 鸿儒:大儒,博学的人。三、重点译句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劳累。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译: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译: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4、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苔藓

    11、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四、理解背诵: 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或点明全文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室主人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人物不俗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用典故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

    12、深,有龙则灵。五、问题讨论。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何陋之有。它的前一句:君子居之,出自论语 子罕。言外之意是:自己就是君子,品德高尚,安贫乐道,所居陋室也就不陋了。用它结尾作用: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开头“惟吾德馨”相呼应,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高尚情操。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4、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含文体标志的题目如:马说,五柳先生传,西游记5、作者是“谈笑有鸿儒,往来

    13、无白丁”,试对作者的这种交友之道作辩证的分析。答:作者讲究择友交往,重视“无友不如己者”的儒家交友之道,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但是作者的这种交友之道,多少反映了他孤芳自赏,清高独傲的思想倾向,这是不足取的。6、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陋室的特点。答:自然环境清幽、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7、古代的高雅之士常在诗文中表现他们对居室环境之美的追求,请举一个这样的例子。答: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三送东阳马生序宋濂明朝余幼时即嗜(sh)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f)之怠(di)。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

    14、人多以书假( ji )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gun),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q)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ch)咄(du),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s)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曳(y)屣(x),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jn)裂而不知。至舍(sh),四支僵劲(jng,多音字)不能动,媵(yng)人持汤沃灌,以衾(qn)拥覆,久而乃和(hu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si),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sh)生皆被(p

    15、)绮(q)绣,戴朱缨(yng)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xi),烨(y)然若神人;余则缊(yn)袍敝(b)衣处(ch)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gng),父母岁有裘葛之遗(wi),无冻馁(ni)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y)余,撰(zhun)长书以为贽

    16、(zh),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hu)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译文:我小时就爱好读书学习。家里贫穷,没办法买到书来看,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借,亲手抄录,计算约定的日子归还。天气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水结成了坚硬的冰,手指冻僵不能弯曲伸直,不敢懈怠抄书。抄录完毕,跑着送过去,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读到各种书籍。已经成年时,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学问渊博的老师、有名望的人可以交往交流。我曾经奔向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

    17、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不曾略微把话说的柔和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站在他身旁陪伴,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表示尊敬而专心);有时会遇到前辈的训斥,脸色更加恭敬,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辩解;等到他高兴时,就再次去请教他。因此我虽然很愚笨,但最终还是有所收获。当我跟随老师求学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大谷中行走。隆冬季节,寒风凛冽,积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却不知道。到了学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女仆用热水(为我)浇洗,用被子(将我)裹起来,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里,主人每天只提供给我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用。与我同住的别

    18、的同学都穿着绣花的丝绸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佩戴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照人的样子像神仙一样;我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心,因为我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我求学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现在这些学生在太学里学习,朝廷天天供给膳食,父母年年送来冬服夏装,(这就)没有挨冻挨饿的忧虑了;坐在高大宽敞的房屋之下读着诗书,这就没有东奔西走的劳累了;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问而不告诉,求知而得不到的了;一切应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这就)不必像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然后才能看到。(要是)他们学业(还)不精通,德行(还)

    19、有不具备的,(那就)不是(他的)天质低下,而是(他的)心不如我专一罢了,难道是别人的过错吗?东阳马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贤能。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辩论,言语温和而态度平和。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的人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我将自己求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一、文学常识、作者。明朝著名文学家宋濂,他与刘基、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文集本文是一篇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内容多

    20、为勉励、称许之辞。 二、重点字词解释。 余幼时即嗜学:特别爱好。 无从致书以观:没有办法。/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致,取得、得到。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借。假也是借的意思。益慕圣贤之道:仰慕 弗之怠:不懈怠,不放松抄写。“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跑;/超过约定的期限。 既加冠:到了成年。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心,忧虑。/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硕,大。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尝,曾经。趋:奔向。先达:学术界的前辈。执经叩问:拿着经书请教。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重。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门人弟子,学生。填,塞。这里的指拥挤。未尝稍降

    21、辞色:略微把话说得柔和一些,把脸色放温和一些。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示尊敬而专心)请教。或遇其叱咄:或,有时。叱咄:训斥,呵责。 礼愈至:周到。不敢出一言以复:这里指辩解。 俟(s)其欣悦:等待。负箧(qi)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穷冬烈风:严冬。足肤皲裂而不知: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 至舍:学舍,学校。四支僵劲不能动:通“肢”,肢体。/僵硬。 媵人持汤沃灌:热水;/浇水洗。以衾拥覆 :用;被子;/蒙盖。 寓逆旅:住在旅店里。逆旅,旅店。主人日再食:每天提供两顿饭。再,两次。食,提供伙食。 同舍生皆被绮绣:通

    22、“披”,穿着。 戴朱缨宝饰之帽:帽带。腰白玉之环:挂在腰间。 右备容臭:香袋。缊袍敝衣处其间:破旧的衣服。缊,旧絮。敝,破。 烨然若神人:光彩耀眼的样子。 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之心。慕、艳,羡慕。 县官日有禀稍之供:日:天天;县官,朝廷。 禀稍,官家给的粮食。父母岁有裘葛之遗:裘葛,冬夏的衣服。裘,皮衣。葛,夏布,指夏天穿的衣服。遗,给予,赠送。 无冻馁之患矣:馁,饥饿。之,的。 与之论辨:辩论。“辨”通“辩”。 假诸人而后见也:假之于人,向人借书。诸,之于。非天质之卑:天质:天资,人的智力。卑,低下。 流辈甚称其贤:同辈的人。生以乡人子谒余:拜见。 言和而色夷:平和。撰长书以为贽:写一封长信

    23、作为表示敬意的礼物。贽,初见面时为表敬意送的礼物。三、理解背诵。(1)为什么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略无羡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表明第2段观点的句子是: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四、翻译重点文言句子。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译: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借,亲手抄录,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时归还。2、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译:同宿舍的学生都穿着绣花的丝绸衣服,戴着用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戴着佩刀,右

    24、边挂着香袋,光彩照耀就像神仙一样。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译: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4、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译:我站在他的身边,提出疑问,询问道理。5、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译:用被子(将全身)蒙盖好,很长时间才暖和过来。6、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译: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心意,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也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知人了。7、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译:我求学时的勤奋与艰苦的情况大概就是这样。8、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译: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究还能有所收获。9、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

    25、先达执经叩问。译: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名人和(自己)交流,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当地学术界的前辈请教。10、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译:他们的学业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德行有不成器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 五、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本文作者写自己年轻时学习上的艰苦情景,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艰苦的学习过程和端正的学习态度。、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表现了什么? 勤奋学习的谦虚求学的态度。、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的内容 叙述了作者奔走求学之苦。、作者在写自己的清苦生活时,为什么要写同舍生奢华的生

    26、活? 通过对比更足以突出作者不慕富贵,专心学习的思想品质。、围绕“嗜学”二字写了哪两件事? 借书之苦;求教之难。、“卒获有所闻”这里的“闻”指什么?得到知识,明白道理。、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 不畏艰苦,刻苦勤奋的求学精神和坚守信约,谦虚有礼的美好品质。、与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说说现代中学生有怎样的苦乐观?吃穿无忧,国家、学校、家长、老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广泛,信息灵通等。 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六、课外积累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东周时代,苏秦读书欲睡锥刺骨。西汉,孙敬昼夜苦读,以绳系头悬屋梁(悬梁刺股)。西汉,匡衡

    27、勤学无烛凿壁偷光读书。晋朝,车胤(yn)囊萤读书。晋,孙康家贫,映雪读书(囊萤映雪)。(古人苦学的做法不必要后人效仿,但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要从他们的事迹中获取勤奋学习,立志上进的动力。)七、思考。(1)从几方面概括作者求学时的客观条件?答:路途:遥远艰难。衣着:破旧不能御寒。饮食:每日两顿,毫无滋味。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表现在那些方面?有书可读,有师可问,无奔走之劳,无冻馁之患。(2)“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这句话有何表达效果?答:用反衬的手法,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

    28、虔诚和恭敬的态度。突出了他求师的艰难。(3)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答: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习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能学得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条件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学习成功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艰”专心致志,这是宋濂起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4)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答: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5)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答:不畏艰苦,刻苦勤奋的求学精神和坚守信约,谦虚有礼的美好品质。(6)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

    29、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答:我的感悟: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 (7)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 答:我的看法:(1)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2)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子。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四桃花源记 陶渊明东晋晋太元中,武陵(ling)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30、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y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n)陌(m)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su)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云:“不足为(w

    31、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yun)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sui)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一个武陵人以捕鱼为生。(有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前行,忘记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其它的树,花草遍地鲜艳美丽,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渔人)又向前划去,想划完这片林子。 桃林在溪水源头就到头了,便出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里面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跳下船,从洞口进入。起初洞口极其狭窄,仅容一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洞口)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了。有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屋,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的东西。田间小路互相通达,(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在村落间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的服饰和外面的人全都一样,老人和小孩,乐在其中。 (桃花源


    注意事项

    本文(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要点.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