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九年级知识与能力训练化学答案.docx

    • 资源ID:13354904       资源大小:24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九年级知识与能力训练化学答案.docx

    1、九年级知识与能力训练化学答案九年级知识与能力训练化学答案【篇一:化学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九年级上】九年级上册 化学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堂练习 1.b 2.a 3.c 4.d 5.b 6.d 7.d; a; b; b; e; c课后练习 8.; ; ; 9.(1)无; 紫红; 无 (2)大 (3)大10.; ; ; ;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 课堂练习 1.b 2.c 3.d 4.d 5.a6.(1) (2)7.(1); 空气中有二氧化碳气体 (2)水蒸气 (3); ; 二氧化碳没有可燃性 8.白; 固; 小于; 划出痕迹; 较软 课题

    2、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 课堂练习 1.b 2.d 3.c 4.d 5.c课后练习 6.空气中有水蒸气 7.氧气; 二氧化碳8.; ; ;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1)课堂练习 1(1)用手接触药品; 把鼻孔直接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 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12ml;盖满试管底部 (3)放回原瓶;随意丢弃;拿出实验室;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2a:铁架台 b:酒精灯 c:量筒 d:滴管 e:烧杯 f:集气瓶 g:滴瓶 3(1)量筒 (2)集气瓶 (3)铁架台 (4)药匙 (5)胶头滴管 (6)试管 (7)玻璃棒 (8)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 课后练习 4.b 5.c 6.d 7.d

    3、8.d 9.; ;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2) 课堂练习 1d; c; a; b; e; f 2.b 3.c 4.c 5.b 6.b 7.c 课后练习 8.d 9.d 10.d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3) 课堂练习 1.a 2.c 3.a 4.d 5.d 6.c 7.d 课后练习 8.c 9.a 10.c 11.d 12.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课堂练习 1.c 2.b 3.d 4.b 5.d 6.气体; 粉尘; 粉尘 7.b 8.c 9.拉瓦锡; 氮气; 氧气 10.(1)冒出大量的白烟,放热; 红磷+氧气(3)氮气; 不支持 (4)b 课后练习 11.b 12.d 1

    4、3.c14.; ; ; 五氧化二磷 (2)1/515.深圳;矿物燃料的燃烧,汽车尾气的排放; 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减少车辆的使用 16.(1)2; 甲中气球先变小后变大 (2)方案二; 环保,五氧化二磷不会溢出,不会污染空气; 方案二的实验始终在密闭装置中进行,能保持瓶内气体在反应前不发生改变(或方案一在实验过程中打开了瓶塞,瓶中的气体成分在反应前发生了改变); 装置漏气、未降温至室温就将止水夹打开、红磷过少(三点任写一条即可) 课题2 氧气 课堂练习 1.d 2.c 3.c 4.都是化合反应 都是与氧气的反应 反应条件都是点燃 反应都放出大量的热 都是气体与固体反应? 5.d 6.d 7.d

    5、 8.a 9.(1)f (2)b (3)c; 红磷+氧气g 课后练习 10.c 11.d 12.a 13.d 14.d 15.c 16.(1)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2)铁+氧气 镁+氧气碳+氧气 四氧化三铁; 硫+氧气氧化镁; 红磷+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五氧化二磷; 五氧化二磷; 化合 (4)a (5) 18.(1)二氧化碳的猜想更合理,因为氧气会使食品中某些成分氧化,氧气有利于某些微生物生长,二氧化碳则相反,可防止食品氧化,抑制微生物生长 (2)用注射器抽取袋内气体通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则猜想正确;反 之,则不正确 课题3 制取氧气(1) 课堂练习 1.b 2.d

    6、3.c 4.b 5.d 6.b 课后练习7.(1)试管口未向下倾斜,导管伸入试管太长,试管口没有棉花(2)a酒精灯; b试管; c集气瓶; d水槽 (3) (4)先停止加热了,水倒流入试管,引起炸裂 (5)向上排空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复燃即证 (6)白光; 出现白色浑浊 8.b 9.(1)酒精灯;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 灭酒精灯 (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能够支持燃烧 课题3 制取氧气(2) 课堂练习 1.d 2.c 3.b 4.b 5.d 6.(1)高锰酸钾 (2)过氧化氢 (3)d; d; 集气瓶内留少许水; 正放 课后练习 7.d 8.c 9

    7、.c 10.c 11.(1)高锰酸钾(2)氯酸钾 二氧化锰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分解反应 氯化钾+氧气;分解反应 水+氧气;分解反应 (3)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1) 课堂练习 1.b 2.b 3.d 4.b 5.c 6.c 7.c课后练习 8.a9.(1)水不能使酚酞变红,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2)酚酞试液变红色; a中浓氨水的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到b中来了 (3)没有必要,因为在实验1和实验2中已经做过类似的实验 10.(1)分子不断运动 (2)分子间有间隔,在水分子作用下蔗糖的分子不断运动,彼此进入对方的间隔当中,使液体体积减小 课题1

    8、分子和原子(2) 课堂练习 1.d 2.c 3.c 4.d 5.c 6.c 7.(1)液体逐渐变红;分子在不断运动 (2)液面低于刻度线;分子之间有间隔课后练习 8.d 9.d 10.(1)a; bc (2)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11.(1)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2)一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或汞由汞原子构成) 课题2 原子的结构(1) 课堂练习 1.a 2.a 3.b 4.a 5.d 6.d 7.b 课后练习 8.a 9.22; 2210.(1)16; 7; 氟原子 (2)10; 氖原子 课题2 原子的结构(2) 课堂练习 1.a 2.d 3.c 4.b 5.a

    9、6.质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 7.b 课后练习 8.c 9.c 10.b 11.b 12.d 13.b 14.c 课题2 原子的结构(3) 课堂练习 1.b 2.b 3.b 4.d 5.b6.143; 92课后练习 8.a 9.(1)分子、原子、离子 (2)原子 (3)阳离子、原子核、质子 (4)阴离子、电子(5)分子、原子、中子 (6)电子 (7)质子、中子 (8)质子、电子 10. 11.(1)氢原子 (2)mg(5)2 (6)12 2+ (3) (4) 课题3 元素(1) 课堂练习 1.a.al b.ca c.zn d.na e.fe f.si g.he h.o i.h (1)a b c

    10、d e (2)h i (3)a; h【篇二:2016修订版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 (最新)】txt参考答案 (2016)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1课时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堂练习】 1. c 2.b 3.a 4.c 5.c 6.b 7.d8.,。 【课后练习】 9. ; ; ; 10. ; ; ; ; 第2课时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 【课堂练习】 1.b 2.c 3.d 4.d 5.a6.(1) (2)【课后练习】 7.(1)小强 (2)水蒸气 (3)小明;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 (4)物理 8.白; 固; 小于; 划出痕迹; 较软 第3课

    11、时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 【课堂练习】1.c 2.d 3.c 4.d 5.c【课后练习】 6.b 7.空气中有水蒸气8.; ; ; 第4课时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1) 【课堂练习】 1d 2a:铁架台 b:酒精灯 c:量筒 d:胶头滴管 e:烧杯 f:集气瓶 g:滴瓶 3(1)量筒 (2)集气瓶 (3)铁架台 (4)药匙 (5)胶头滴管 (6)试管 (7)玻璃棒(8)试管夹 (9)烧杯 【课后练习】 4.b 5.c 6.c 7.c 8.d 9.; ; 第5课时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2) 【课堂练习】 1d; c; a; b; e; f 2.b 3.a 4.c 5.

    12、c 6.b 7.c 【课后练习】 8.d 9.d 10.d 第6课时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3) 【课堂练习】 1.a 2.c 3.a 4.d 5.d 6.c 7.d 【课后练习】 8.c 9.a 10.b 11.d 12.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7课时 课题1 空气 【课堂练习】 1.c 2.a 3.b 4.a 5.d 6.b7.(1)冒出大量的白烟,放热;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1/5 (3)氮气; 不支持 8.c 【课后练习】 9.b 10.a 11.c 12. (1)21%; 氮气; 0.03% (2)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或空气属于混合物); (3)氧气;二氧化

    13、碳;水蒸气 13.(1)2; 甲中气球先变小后变大 (2)2; 环保,五氧化二磷不会逸出,不会污染空气; 方案,2的实验始终在密闭装置中进行,能保持瓶内气体在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或方案1在实验过程中打开了瓶塞,瓶中的气体成分在反应前发生了改变); 装置漏气,未降温至室温就将止水夹打开,红磷(白磷)过少(三点任写一条即可) 第8课时 课题2 氧气 【课堂练习】 1.d 2.d 3.a 4.c 5.a 6.d 7.b 8.d 9.d【课后练习】 10.d 11.d 12.d 13.a 14.c 15.c 16.d 17.(1)氧气水蒸气 (2)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硫+氧气 镁+氧气氧化镁; 红磷

    14、+氧气 五氧化二磷; 碳+氧气 二氧化碳 18.(1)二氧化碳的猜想更合理,因为氧气会使食品中某些成分氧化,氧气有利于某些微生物生长,二氧化碳则相反,可防止食品氧化,抑制微生物生长 (2)用注射器抽取袋内气体通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气体为二氧化碳的猜想正确;反之,则不正确。 第9课时 课题3 制取氧气(1) 【课堂练习】 1.c 2.d 3.c 4.c 5.d 6.b 【课后练习】 7.(1)试管口未向下倾斜,导管伸入试管太长,试管口没有棉花(2)a酒精灯; b试管; c集气瓶; d水槽 (3) (4)先停止加热了,水倒流入试管,引起炸裂 (5)向上排空气; 将带火星的

    15、木条放在瓶口,木条复燃即证 (6)白光; 出现白色浑浊 8.c 9.(1)酒精灯;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能够支持燃烧 第10课时 课题3 制取氧气(2) 【课堂练习】 1.d 2.c 3.b 4.b 5.b 6.(1)ac或ad;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2)连续均匀冒出 (3)试管炸裂;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复燃则已满; (4)把导管插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课后练习】 7.d 8.c 9.c11.(1) 过氧化氢水+氧气,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b;a;d或f(2)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

    16、秘 第11课时 课题1 分子和原子(1) 【课堂练习】 1.a 2.a 3.c 4.a 5.d 6.b 7.c 【课后练习】 8.c9.c 10.a 11.(1)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2)烧杯b中的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运动到烧杯b中后,形成氨水,使酚酞变红 (3)没有必要,因为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红,在实验一中已经可以证明了。 第12课时 课题1 分子和原子(2) 【课堂练习】 1.a 2.d 3.a 4.c 5.d 6.c 7.c 8.cabd 9.(1)原子 硅 分子 二氧化碳(氢气、氯气等) (2)分子 分子 汞原子 原子 原子 原子 分子 分子

    17、 10. 图1 2 能 水 氢分子 11.b 12.d 【课后练习】 13.d 14.d 15.d 16.(1)a; bc (2)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17.(1)原子种类和数目都不同 (2)都含有氧原子 (3)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第13课时 课题2 原子的结构(1) 【课堂练习】 1.a 2.a 3.d 4.a 5.a 6.d 7.d 8.c 9.a【课后练习】 10.a 11. d 12.(1)16; 7; 碳原子、硅原子 (2)10; 氖原子 第14课时 课题2 原子的结构(2) 【课堂练习】 1.c 2. b 3. a 4. 5.c6.a 7.c 【课后练习】 8.d

    18、9.b 10.c 11.b 12.d 13.b 14.c 15.b 第15课时 课题2 原子的结构(3) 【课堂练习】 1. d 2.b 3.a 4. b 5.c 6.a 7.d【课后练习】 9.d 10.d 11.d 12.(1)电子 (2)阳离子、原子核、质子 (3)阴离子、电子(4)分子、原子、中子 (5)质子、中子 (6)质子、中子 (7)质子、电子 (8)分子、原子、离子 (9)原子 第16课时 课题3 元素(1) 【课堂练习】 1.a.al b.ca c.zn d.na e.fe f.si g.he h.o i.h (1)a b c d e (2)h i(3)a; h 2.(1)p

    19、 (2)mg (3)4s (4)cu (5)nne (6)2个氯原子 3.(1)氢元素,一个氢原子 (2)2个氢原子 (3)5个银原子 (4)氮元素,一个氮原子 4.b 5.d 6.a 7.c 8.a 【课后练习】 9.d 10.a 11.(1)原子 (2)二氧化碳 (3)4; 49 (4)3; ; (5)a 12.(1)53 (2)78 (3)碘元素 13. 结构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不同; 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不同;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变了,变成其他分子;【篇三:知识与能力训练化学九年级下册】=txt参考答案 make in陈zc 第八单元 课题1 金属材料 【课堂

    20、练习】 1.b 2.b 3.(1)银 (2)铝 (3)钨 (4)铬 4.al ag hg w 性质 5.(1)a (2)c (3)b (4)d (5)e 6.d 7.b 8.d 9.b 10.b 【课后练习】 19.(1)cu-zn (2)60% 11.c 12.d 13.b 14.c 15.a 16.a 17.d 18.b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1) 【课堂练习】 1.c 2.c 3.b 4.铜 锌 铁 浅绿色 5.d 6.b 7.d 8.c【课后练习】 9.(1)fe + 2hcl = fecl2 + h2 置换反应 (2)3fe + 2o2 mno2 点燃 fe3o4 化合反应 (3)

    21、2kclo3=2kcl + 3o2 分解反应 (4)zn+ h2so4=znso4 + h2 置换反应 10.c 11.b 12.a 13.d 14.b 15.a 16.(1)b(2)fe 17.(1)fe + h2so4 = feso4 + h2 2h2 + o2 点燃 2h2o 【课堂练习】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2) 1.银白 紫红 蓝 浅绿 fe + cuso4 = feso4 + cu 2.d 3.a 4.a 5.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前面 后面 溶液 6.d 7.b【课后练习】 8.c 9.d 10.d 11.

    22、c 12.a 13.a 14.d 15.d 16. zn + h2so4 = znso4 + h2 在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然后过滤洗涤; fe + cuso4 = feso4 + cu,在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粉,然后过滤洗涤 17.(1)cu-zn (2)0.2 (3)35%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3) 【课堂练习】1. (1)能 zn + h2so4 = znso4 + h2 (2)不能 cu的金属活动性排在h的后面 (3)能 cu + 2agno3 = cu(no3)2 + 2ag (4)不能 氯化银不溶于水 2.c 3.c 4.b 5.d 6.c 7.d 8.b 【课后练习】

    23、9.c 10.b 11. d 12.a 13. (1) 铁丝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变成浅绿色 铜丝 铝丝 铝丝表面先变黑后变成银白色,溶液浅绿色逐渐变无色 (2)先用砂纸打磨铝丝的表面 (3)把铜丝插入到稀盐酸溶液中 (4)铜铁铝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 【课堂练习】 1.al fe fe3o4 fe2o3 2.铁矿石 焦炭 石灰石 在高温下,利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fe2o3 + 3co = 2fe + 3co2) 2al2o3 = 4al + 3o23.d 4.c 5. 255.2t 6. 2976.7t 【课后练习】 7.d 8.a 9.d 10.c 11.a 12.a

    24、 13.b 14. 3fe + 4h23o4 + 4h2 置换反应 15. (1)红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粉末 铁粉 fe2o3 + 2fe + 3co2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2 co2 + ca(oh)2 = caco3+ h2o (2)还原 焦炭 氢气 冶炼金属 (3)处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4)先通入co 排除试管中的空气 停止加热 防止灼热的铁重新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 16. 72 17. 5.6g 高温 高温 通电 通电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2) 【课堂练习】 5.(1)防止金属生锈 (2)回收金属 (3)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 (4)寻找金属的代替品 6. b 7.b

    25、【课后练习】 8.a 9.a 10. b 11.c 12. b 13.(1)刷油漆 (2)镀上一层金属 (3)涂油 (4)表面涂上一层搪瓷 (5)制成不锈钢 (6)镀上一层金属 14.铁锈 上升 铁生锈消耗了氧气导致试管内气压减小 15.(1)混合物 (2)fe2o3 + + 3co2 (3)氧气 水蒸气 (4)表面涂油 高温 第九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1) 【课堂练习】 1.c 2.d 3.d 4.b 5.a 6.b 【课后练习】 7.d 8.b 9.c 10.b 11.c 12.b 13.h2so4 h2o i2 c2h5oh c2h5oh h2o 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14.b 15.(1

    26、)食盐 水 (2)36 100 (3)9 25 课题1 溶液的形成(2) 【课堂练习】 1.b 2.b 3.b 4.d 5.b 【课后练习】 6.a 7.d 8.b 9.c 10.d 11.d 12.(1)caco3 (2)cuso4 (3)naoh (4)nacl (5)nh4no3 13. 不溶解 溶解 不溶解 溶解 (1)不同 不同 (2)汽油可以使衣服上的油渍溶解进而清除油渍 (3)不同,汽油是溶解油污,洗涤剂是乳化油污。 课题2 溶解度(1) 【课堂练习】 1.d 2.b 3.c 4.d 5.(1)试管底部有多余的晶体,所以,图甲试管中的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2)不正确,试管底

    27、部没有固体,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刚好饱和的溶液 (3)再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看是否溶解,若溶解则原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反之则为饱和溶液 【课后练习】 6.d 7.d 8.饱和 不饱和 不饱和 不饱和 饱和 饱和 不饱和 9.不变 不变 不变 不变 增加 增加 ?减少 减少 减少 增加 不变 增加 不变 增加 增加 不变 减小 减小 10.c 11.d 12.b 13.cd 课题2 溶解度(2) 【课堂练习】 1.(1)一定 饱和 100g g (2)10 110 0.011 0.01 (3)越强 2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31.6g硝酸钾 (4)增大 硝酸钾 影响不大 氯化钠 减少 氢

    28、氧化钙 2.d 3.b 4.d 5.d 6.降温 加压【课后练习】7.c 8.b 9.c 10.a 11.b 12.c 13.d 14.b 15.d 18.(1)s甲 s乙 (2)10 (3)加水(升温) (4)甲 乙(5)冷却甲的热饱和溶液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1) 【课堂练习】 1.a 2.d 3. 4.5 495.5 【课后练习】 5.d 6.(1)96g4% (2)108g 7.4% (3)20g 10% (4)282g 18g (6)70g 49g 7. 7.542.5 8.b 9.a 10.d 11.a 12.b 13.d 14.(1)2.5 50ml 凹液面最低处 (2)减少

    29、氯化钠质量 (3)烧杯 璃棒搅拌,加快氯化钠溶解 (5)偏小 15.(1)h2o (2)饱和 24.0% 16.(1)a、b c d (2)a=bc d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2) 【课后练习】 6.d 7.c 8.b 9. (1)55.5ml100ml (2)b 10(1)18.2% (2)20% (3)18.2% 11. (1)12.5g (2)50g 12.(1)1g (2)17.5% (3)25.8% 13. (1)80g (2)9.8g (3)8.3% 第十单元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1) 【课堂练习】 1. hcl h2so4 naoh ca(oh)22. d 3.万寿菊 5)3

    30、00g 60g 4)溶解:用玻(4.填写下表中溶液的颜色: 5. 红色 蓝色 不变色 不变色 变红不变色 6. a 7. c【课后练习】 8.c 9.c 10.a 11.c 12.d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2) 【课堂练习】 1.氯化氢气体 无 刺激性 白雾 挥发 无 吸水 脱水 2.d 3.b 4.b 5. 浓硫酸 烧杯内壁 水 搅拌 热量 6.a 7.d 8. c 【课后练习】 9.d 10.d 11.a 12.b 13.c 14.co2 hcl 浓h2so4 15.(1) o2、co2 方程式略 (2)浓硫酸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3) 【课堂练习】 1.c 2.c 3.b 4.c 5.c 6.c 8. fe + h2so4= feso4 + h2 fe2o3 + 6hcl=2fecl3 + 3h2o cuo + h2so4= cuso4 + h2o9.d 10. c 11.方法二 节约能源,安全13.(2)cuo和c的混合物 (3)能 (4)稀hcl(或稀h2so4) (5)无明显变化 固体全溶解,溶液变蓝 14.b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4)


    注意事项

    本文(九年级知识与能力训练化学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