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部编人教版《桃花源记》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13348485       资源大小:21.05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部编人教版《桃花源记》教学设计.docx

    1、部编人教版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9、桃花源记教学设计:谯城区十河中心中学 刘兵舰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复述课文内容。2、抓住文章的线索,理清结构层次。3、联系作者背景,说说你对“世外桃源”这一理想的社会的看法。教学重难点:1、抓住文章的线索,理清结构层次。2、联系作者背景,说说你对“世外桃源”这一理想的社会的看法。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掌握作家、作品。2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复述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知道“世外桃源”这个成语的意思吗?世外桃源晋陶渊明在中描写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安居乐业的好地方。后用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美好地方。二、预习展示1、

    2、你了解作者吗?陶渊明,东晋诗人。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曾做过小官,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散文以桃花源记、辞赋以归去来辞最有名,有陶渊明集。因在家门口栽有五棵柳树,所以人们又称他为“五柳先生”。2、你了解时代背景吗?陶渊明所生活的东晋末年,政治非常黑暗,封建剥削压迫十分残酷,加上连年内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作者本人因厌恶官场,毅然选择了躬耕田亩的生活道路。在长期的躬耕生涯中,他逐渐体验了普通农民的欢欣和痛苦, 了解了他们的愿望,形成了独特的生活理想。“桃花源”便是他根据自己的社会理想和农村生活感受而虚构的一个理

    3、想社会。3、题解本文是陶渊明前面的“序”,因为语言清新自然,状物亲切逼真,想象奇特新颖,被人们当作一篇独立的文章来读,以“记”为题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佳作。兵连祸结的晋、宋期间(公元421年),其时作者57岁,已隐退农村达十多年,对广大农民的苦难深有感受。文中描绘了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理想社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民的愿望,同时对于当时的社会也是一种否定。三、听读课文阅读要求:注意标注出重点字词的读音;豁然 (hu) 俨然(yn) 阡陌 (qin m) 怡然(y) 垂髫 (tio) 便要还家(yo) 诣太守(y) 刘子骥(j )四、疏通文意(一)积累文言词语.1

    4、重点词语(1)落英缤纷 落花(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3)屋舍俨然 整齐的样子; (4)阡陌交通 田间小路; (5)鸡犬相闻 听到(6)皆叹惋 惊讶,惊奇(7)停数日,辞去 离开(8)及郡下,诣太守 到(9)欣然规往 计划;打算(10)后遂无问津者 渡口2、通假字(1)便要还家 通邀,邀请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通俱,全部,详尽。3、词类活用(1)渔人甚异之。 对感到惊异 (2)复前行,欲穷其林。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完。4、古今异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味道)新鲜、可口。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的总称。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

    5、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毫无出路的境地。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不管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满,不充分5、同义词都:(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悉如外人 (3)咸来问讯(4)皆出酒食。邀请:(1)便要还家(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沿、顺着 :(1)缘溪行 (2)便扶向路6、一词多义舍:(1)便舍船 ( 丢下,离开 ) (2)屋舍俨然 (房屋 )寻:(1)寻向所志 (找 ) (2)寻病终 (不久)志:(1)处处志之 ( 作标记 ) (2)寻向所志 (标记、记号 )乃:(1)乃大惊 (于是,就 ) (2)乃不知有汉 (竟然 )其:(1)欲穷其林

    6、 (这、那 ) (2)既出,得其船(他的,代渔人的 )为:(1)武陵人捕鱼为业 (作为 ) (2)不足为外人道也 ( 对,向 )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给 )之:(1)忘路之远近 (的,助词 ) (2)渔人甚异之 ( 代词,所看到的景象 ) (3)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7、成语找出本文当中至今仍有生命力的成语,并理解其意思。(1)落英缤纷:落花纷纷缤纷,纷纷(2)豁然开朗:眼前一下子出现开阔敞亮的境界。后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个道理,心境开朗。(3)黄发垂髫:老人小孩。(4)鸡犬相闻:鸡鸣狗叫之声互相听到。(5)怡然自乐:安闲快乐,显得心满意足。(6)无人问津:没有人探求。(7)与世

    7、隔绝:和世俗隔绝。(二)特殊句式:1.判断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2.省略句:(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 )具答之。(村人)便要(渔人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三)重点语句翻译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渔人)捕鱼的人对此感到很诧异。(他)继续向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2.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译文: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在那里)就看见一座山。3.初极狭,才通人。译文: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译文: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一类的东西。

    8、5.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译文: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小孩和老人,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7.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译文: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译文:渔人把自已听到的事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9.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译文:带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10.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1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译文:其余的人又各自请渔人到

    9、他们的家,都拿出酒饭来招待他。12.不足为外人道也。译文: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1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译文:(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原来的路回去,处处做了记号。14.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译文:(渔人)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自己发现桃花源的)这番经历。五、复述课文复述课文的要求:1、交待清楚故事内容,情节完整,重点突出。2、语言要流利、简练。3、声音洪亮、仪态大方,说普通话。六、作业设置:1 、背诵全文。2、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抓住文章的线索,理清结构层次。3联系作者背景,说说你对“世外桃源”这一理想的社会的

    10、看法。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以武陵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2. 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忽逢桃花林发现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寻找桃花源迷失桃花源二、合作研讨(一)忽逢桃花林1、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林的?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2、作者是如何描写桃花林中的自然景色的?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小结:渔人忽逢桃花林的奇丽景色,优美而神秘,为桃花源的美好作铺垫。(二)进入桃花源3、渔人入山后,看到桃花源怎样的优美环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4、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桃源百姓生活和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三

    11、)访问桃花源5.在与桃花源人的交往中,哪些语句写出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6.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四)离开桃花源7、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五)寻找桃花源8、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境界。同时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 (五)桃花源的美

    12、好表现在哪里? 景美优美的自然风景人美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生活更美和乐、安定 没有剥削、没有压迫,老有所养,幼有所长、人人安居乐业。三、主题探究 结合背景考虑,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这个美好的世外桃源用意何在? 背景资料:桃花源记大约作于永初二年(公元421年)。作者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1)对黑暗现实的不满。(2)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结: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花源的经过,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花源后再寻桃花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

    13、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四、写作手法:留白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文中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五、课文特点故事曲折回环,层层设疑,引人入胜。一折:“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二折:“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三折:“初极狭,

    14、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四折: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及郡下,诣太守”五折:“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六、比较阅读: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象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七、课外积累:找出有关桃花源的诗歌名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南宋谢枋庆全庵桃花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唐代王维 桃源行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唐代王维 桃源行。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毛泽东教学反思: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人教版《桃花源记》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