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指导 第21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案 人教版.docx

    • 资源ID:13336497       资源大小:131.67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指导 第21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案 人教版.docx

    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指导 第21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案 人教版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指导 第21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案 人教版【课标要求】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备考指要】1掌握建国初期,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恢复发展经济的措施和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2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中共八大是一次成功的探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左”倾错误的进一步发展,“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劫难。3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和教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应该吸取历史教训,加快和改善宏观调控,实现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自主学习

    2、】考点1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国民经济的恢复(1)背景:新中国成立时,国民经济全面崩溃。(2)完成:_年,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3)作用:为国家开展_创造了必要的条件。2“一五”计划建设(1)背景:我国是一个落后的_,重工业无从发展。(2)任务:优先发展_,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_、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4)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_。3三大改造(1)内容:对农业、手工业、_进行改造。(2)基本途径和方式:广大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者

    3、加入_;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3)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_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考点2 探索与失误1成功探索(1)中共八大:1956年;北京。内容:正确分析了国内_: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的从落后的_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意义:分析正确、成功探索、未能坚持。(2)“八字方针”背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内容:_、_、_、_。意义:从1962年起,经济逐

    4、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到_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2探索失误(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内容:_,力争上游,_地建设社会主义。评价:全国掀起“_”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片面要求大办_、大办农业。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_。(3)影响:为背景及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_,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考点3 国民经济的劫难1原因:1966年,中国爆发了“_”,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_2表现(1)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规章制度被废除。(

    5、2)工人、干部停产“_”。3调整(1)_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1973年出现复苏局面。(2)_全面整顿,1975年国民经济呈现回升状态。【重难突破】一、正确认识我国的“一五”计划1必要性(1)新中国成立之初,现代工业不仅基础十分薄弱,而且门类残缺不全。毛泽东曾经这样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2)“一五”初期,抗美援朝战争尚未结束。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反共势力之所以敢于发动和扩大侵略朝鲜北方的战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认为中国累年战争,元气大伤,小视新中国的力量。(3)大力发展自己

    6、的重工业,以增强自己的国防力量。(4)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2编制:早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1952年初,我国就开始了“一五”计划的编制工作。在苏联政府的大力帮助下,历时四载,五易其稿,直至1955年7月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才审议并正式通过。此时,“一五”计划已经实施了大部分。3特点(1)一方面,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2)把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同时进行。4成就:“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本确立。计划所规定的各项建设任务,主要依靠我国人民的力量,加上当时苏联等国家的大力援助,到1957年底胜利完成,使我国建立

    7、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5问题(1)是农业生产跟不上工业生产的步伐,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农业的发展。(2)1956年出现全局性的冒进,基本建设投资总额14735亿元,比上年增长70%,高于1953、1954两年的投资额,造成国家财政紧张。(3)社会主义改造过急过快,为以后相当长时期留下了“后遗症”。【迁移应用】1关于“一五”计划的表述,正确的有( )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是其基本内容之一 迅速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其基本的任务之一 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A B C D2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仅有两种典型发展战略模式,即“一五”建设模式和“大跃进”模

    8、式。前者的实质是( ) A照搬苏联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 B经济战略是全面跃进C注重市场机制 D坚持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二、19571976年我国经济建设的失误原因和经验教训1失误原因(1)历史传统的影响。受封建专制主义遗毒的影响,致使民主法制观念淡薄。(2)急于求成心里。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以后,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热情很高,迫切希望尽快改变落后面貌。(3)中央领导人的错误估计。对当时的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错误的认为阶级斗争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4)国际环境的影响。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尖锐对立,容易产生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心理。2经验教训(1)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

    9、是的思想路线,科学判断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反对“左”倾冒进,实行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3)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4)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反对个人崇拜和专断。【迁移应用】3右图中的现象破坏了社会和谐,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严重挫折,导致社会不和谐,主要是由于( ) 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浪费不少资源C实行平均主义,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D生产关系的变革脱离了生产力的状况三、准确理解三大改造1社会主义改造的对象: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2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途径和方式(1)

    10、鼓励农民组织起来,通过成立合作社,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途径,采取“赎买”政策,采用公私合营的方式,将私营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地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3实质:是一场生产关系的变革,是将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从而使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建立起来,促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三大改造的社会影响:到1956年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由此而使我国的历史发生了重大转变,即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也最终确立起来。【迁移应用】4根据下表分析,19531957年,我国土地所有制和经营方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11、是( ) 年代大致范围所有制土地经营1949年以前地主土地所有制租佃个体经营19501952农民土地所有制自耕农个体经营19531954农民土地所有制个体经营,集体互助19531954农民土地股份制初级社,集体经营19551957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高级社,集体经营A土地改革 B对农业进行改造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发生严重自然灾害四、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一个创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政策。2两个优点:优先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和改造(变革生产关系)并举。3三项成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初步奠定;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单一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4四项举措:

    12、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迁移应用】5下列两幅反映同一历史时期社会现象的图片,其共同主题是( )陕西省关中产棉区妇女互助组在摘棉花庆祝公私合营A联产承包激发生产积极性 B人民庆祝实施股份制C三大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 D城乡居民掀起“大跃进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事件特征影响教训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多快好省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1)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2)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3)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盲目求快(4)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

    13、坏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遭到严重挫伤十年“文革”以阶级斗争为纲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迁移应用】61958年,中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主要教训是( )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经济建设一定要快速发展C社会主义阶段要实行按劳分配 D经济指导方针要符合经济规律7中国曾流行过这样一句口号“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该口号反映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条件下( )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涨 先进的社会制度创造了无穷的社会生产力 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盲动急躁的情绪 中国人民具有卓越的创造力A B C D【典例剖析】1右图是一份地方报刊的号外,它

    14、说明当时的社会( ) A注重科学,实事求是 B忽视工业,片面发展C思想解放,决策民主 D急于求成,左倾浮夸【剖析】从图中的文字和数字可以看出,它反映的是1958年大跃进的有关内容,而“大跃进”的重要特点就是急于求成、浮夸成风,因此D项正确。【答案】D2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一五”计划完成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施 中共八大召开 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提出A B C D【剖析】发生于1957年,发生于1961年,是在1956年,是在1958年。【答案】D3右图是一幅于1958年所绘画的农民壁画。画中的文字 是“稻子玉米搭彩门,悟空说是南天门,社员高坐哈哈笑,这是俺社幸

    15、福门”。壁画体现了( ) A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 B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C“左”倾错误发展严重泛滥 D科技发展的巨大成果【剖析】题目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大跃进运动。【答案】C4毛泽东在建国初期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中国工业基础落后 经济建设要以重工业为主 我国将大量进口汽车、飞机、坦克和拖拉机 我国的轻工业和农业发达A B C D【剖析】考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材料可知,中国的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看不出要进口重工业产品。【答案】A5“脚踏黄河水倒

    16、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新民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 A延安大生产运动 B农业合作化高潮 C“大跃进”运动 D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剖析】由“赶上英国不发愁”可知这首新民歌反映的就是“赶英超美”的浮夸风,本质是“左”倾冒险错误,正确答案是C项。【答案】C【巩固演练】11958年,红旗杂志转引毛泽东的话说:“我们的方针,应该有秩序的把工、农、学、商、兵组成为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这反映出当时党和政府( ) A要变革生产关系,尽快实现“一五”计划的指标B要加强民族凝聚力,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C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D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

    17、,片面改革生产关系2下表为 1962 年我国国民经济状况表,对此表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工农业比重严重失调 B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完成 C困难局面得到遏制,国民经济开始回升 D.工农业生产平衡发展 曾有一首童谣:“三大万岁是乱稅,人民公社只一岁。”(“三大万岁”是:“总路线万岁,大跃进万岁,人民公社万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童谣所反映的事件发生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B人民公社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人民群众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存在不满情绪D“三大万岁”是“左”倾错误的根源4阅读下列中国五十年代的统计表(单位:亿元) 1952年1956年1957年工业总产值3

    18、43.3703.6783.9农业总产值483.9583.9604.0工农业总产值827.21286.51387.9对上表数据信息判断不正确的是( )A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B当时工业发展比农业发展快 C一五计划成就突出 D中国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5阅读以下国民经济统计表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在总产值中的比例1957年43.3%31.2%25.5%1960年21.8%26.1%52.1%增长率-22.8%47%223%对以上统计表理解正确的是( ) A我国已经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B工农业生产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C国民经济建设出现了严重的比例失调 D我国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6下列各项,为

    19、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的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的是( ) A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C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 D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7春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春联内容的演化也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下列春联中,反映建国后50年代后期社会状况的是( )A斧头开辟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 B抗战胜利一元复始;和平建国万象更新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8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农村生产关系中出现了不适应

    20、生产力发展的环节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919561966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 ) A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稳定发展C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10下图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一五”计划时期的一幅宣传画。根据画面信息所得出的结论有( )图画反映了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突出特点 图画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的生产生活状况 图画表明当时中国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 图画反映出当时中国工业化的环保意识淡薄A B C D112004年12

    21、月22日,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又开放一批珍贵档案,展示了许多珍藏的老照片,见证了老上海的历史。同日,解放日报刊登了其中两张照片。在照片下有注明:“这两张存放于上海档案馆的照片,记录了往昔那不堪回首的岁月。”1958年10月28日张家宅妇女“大炼钢铁”1958年12月14日 宝山县红旗公社开始实行“吃饭不要钱”(1)这两张照片反映的是哪个年代的历史?依据是什么?(2)文中为什么说那是“不堪回首的岁月”?请以相关史实说明。(3)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给我们什么经验教训?【高考真题】1(xx天津卷)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单位:吨标准煤/万元 图中“单位GDP能耗”出

    22、现最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 )A实行“二五”计划 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建立人民公社 D开展大跃进运动2(xx上海卷)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此( ) A推行了土地改革 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实施了“一五”计划 D发动了“大跃进”3(xx江苏卷)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对下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 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货款 D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参考答案:【自主学习】考

    23、点1 11952 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2农业国 重工业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初步基础 3资本主义工商业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考点2 1主要矛盾 农业国 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 1965 2鼓足干劲 多快好省 大跃进 工业 公共食堂 历史发展阶段考点3 1文化大革命 经济领域2闹革命3周恩来 邓小平【迁移应用】1D 2A 3A 4B 5C 6D 7C【巩固演练】1D 2C 3D 4D 5C 6A 7C 8A 9A 10D11(1)年代:1958年(或1958年之后)。依据: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会后,以全民大炼钢铁运动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

    24、化运动的迅速席卷全国。(2)原因: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左”倾错误,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撕毁合同,中国的国民经济在1959年到1961年发生严重的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受重大损失。(3)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方针;制定经济政策,一定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发展经济一定要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既要注意反右,又要注意防“左”。【高考真题】1【解析】D 本题考查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分析理解“单位GDP能耗”即可解答。2【解析】C 此题考察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内容。题干的材料在课文小字中出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体现为一五计划。3【解析】D “上海市装订生产合作社”说明是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也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故正确答案为D。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指导 第21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案 人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