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docx

    • 资源ID:1333585       资源大小:39.82K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docx

    1、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视频监控技术标准书第一章概述与总体技术要求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视频监控系统主要设备的技术要求、系统级联方式、监控图像传输、显示、存储及应用,以及系统测试、验收和维护管理的相关规则。1.1.1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报警与监控系统。以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为目的,综合运用安全防范、通信、电脑网络、系统集成等技术,构建具有信息采集、传输、控制、显示、存储与处理等功能的能够实现不同设备及系统间互联、互通、互控的监控综合系统。利用该系统,可对需要防范和监控的目标实施有效的视频监控、报警处置,并可为城市应急体系建设提供相应的信息平台。 2监控设备。用于监控的信息采集、编码、处理、存储、传输、

    2、安全控制等设备。 3监控资源。监控设备和各类监控系统提供的图像、声音、报警信号和业务数据等资源信息,主要分为社会监控资源和公安监控资源。社会监控资源,指社会各企事业、个人主导建设的监控资源。公安监控资源,指公安机关主导建设的监控资源。 4监控平台。对联网系统内的资源进行集成和处理,对设备和网络进行管理,提供相关业务服务的平台。用户通过调用监控平台的服务来进行监控管理、业务处理。 5监控中心。对各类报警与监控资源进行集中监控管理和指挥调度的场所。 6用户。是资源使用者,通过共享平台的接口访问,来使用共享平台提供的资源和服务,进行监控管理和业务处理。主要包括用户终端和应用系统。 7视频专网。专用于

    3、承载监控系统信息的传输和交换,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网络,并且与其他网络物理隔离。 8流媒体。能以一定策略控制、可连续传输、以稳定的码流速率输出、可连续实施播放的数字视频、音频数据流。 9卡口监控系统。利用光电、电脑、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远程数据通信等技术对经过卡口的车辆图像和车辆信息进行全天候实时采集、识别、记录、比对、监测的系统,利用该系统可完成布/撤控、报警、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 10卡口前端车辆图像捕获率。卡口前端摄像机记录的有效车辆数与实际通过卡口的车辆数的百分比。 11号牌捕获率。号牌被自动识别的车辆数与号牌信息有效的车辆总数的百分比。 12SIP协议。由IETF组织制定的多方多媒体

    4、通信的框架协议。它是一个基于文本的应用层控制协议,独立于底层传输协议,用于建立、修改和终止IP网上的双方或多方多媒体会话。 13SIP设备。支持通信协议SIP的监控资源和设备,主要有网络摄像机、编码器、报警、出入口控制与存储设备等。 14SIP网关。负责在SIP网络和非SIP网络之间协议转换,以实现网络之间的信息交互。用于不同标准的监控系统之间对接的协议转换。 15边界接入平台。保证与监控平台不在同一安全域内的监控资源接入监控平台的安全性,不在同一个安全域内的资源的系统不能直接接入和进行访问,需要通过边界接入平台才能进行IP方式的接入。 16高清视频。由美国影视工程师协会确定的高清标准格式,指

    5、经过视频编码后的图像分辨率到达1080P以上含的数字视频,即分辨率不小于19201080像素的监控图像。 17高清摄像机。指摄像机图像分辨率到达1080P以上,本标准未指明的均为1080P以上的高清摄像机。 18网络摄像机。网络摄像机是拥有独立的IP地址和嵌入式的操作系统从而实现网络监控的智能化产品,它可以通过LAN,或者是无线网络适配器直接连接到网络上。 1.1.2 符号及缩略语 720P 分辨率为1280720逐行扫描的视频图像 1080I分辨率为19201080隔行扫描的视频图像 1080P分辨率为19201080逐行扫描的视频图像 ANRAutomatic Network Restor

    6、e自动网络恢复 CIFCommon Intermediate Format标准化图像格式 DVRDigital Video Recorder数字视频录像机通称为硬盘录像机 DVSDigital Video Server数字视频服务器又称为数字视频编码器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 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 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互联网工程任务组 IPCIP Camera网络摄像机 IP -SANIP-Storage Area NetworkIP存储区域网 NA

    7、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附网存储 NGNNext-Generation Network下一代网络 NVR Network Video Recorder网络视频录像机 PGISPolic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警用地理信息系统 PTZPan/Tilt/Zoom云台全方位上下、左右移动及镜头变焦控制 QCIFQuarter Common Intermediate Format四分之一标准化图像格式 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磁盘阵列 RTCPReal Time Transfer C

    8、ontrol Protocol实时传送控制协议 RTPReal Time Transfer Protocol实时传送协议 RTSPReal Time Streaming Protocol实时流媒体传输协议 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初始协议 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专用网络 各类监控系统与视频信息综合应用平台的关系 全省监控系统的总体结构,是将视频信息综合应用平台作为核心,各类监控系统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技术手段,将各类监控资源汇聚到视频信息综合应用平台中。 全省视频信息综合应用平台的架构为多级纵向级联组网架构,各类监控

    9、系统设备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接入省级平台或市级平台。视频监控专网和公安信息网组成横向的两个传输与应用网络。省公安厅、设区市公安局、县区公安局分局和派出所的监控中心组成纵向的多级监控结构。监控系统不处于公安信息网中的,联网建设时必须考虑公安信息网的安全接入问题。 各类监控系统建设内容要求 监控系统建设内容包括五个方面:前端报警监控点建设、监控平台建设、存储系统建设、传输网络建设及图像接入建设。 第二章前端监控点技术要求2.1 布点设计 杆体摄像机立杆原则采取独立立杆。立杆采用专用镀锌管,下底部的管径350mm,上部管径150mm,管壁厚度6mm。立杆时做灌筑基础,基础深度800mm。立杆高度6米

    10、8米也可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总体不能低于上述标准,高度不包括避雷系统,电杆可承受40米/秒的风速。使用年限达50年。具有一定的承载力、安全性和便于对电杆上设备的维护。基本式样如下 室外摄像机离地高度不少于米,室内摄像机离地高度不少于米,设备箱离地高度不少于米。前端设备具备接地防雷装置,防雷接地电阻4。机箱中应能放置光端机、电源等设备,机箱具备防风、防雨、防破坏等功能。机箱应设置门磁开关、振动探测器等,防止非法开启箱门。采取底部进线,出入线口,加防水密封圈。机箱和立杆统一接地接地电阻4。杆体的设计基准不少于50年。杆体所用钢材,宜采用 Q235普通碳素结构钢、20号优质碳素结构钢或Q345低合金结

    11、构钢,其质量必须符合GB/T700-2006.防腐质量应符合GB/T9790-1988,焊接质量应符合GB/T1591-1994和GB/T985-2008的相关要求,喷涂质量应符合GB/T6739-2006。杆体装好摄像机后在6级风时不晃动,摄像机的输出图像不抖动。杆体必须加装避雷针和避雷设备,有较粗金属线接地,地线埋深为米。立杆、基础设计立杆是前端监控点的物理支柱,室外环境的恶劣加上各种不可预测的天气情况,要求室外立杆一定要具有良好的牢固度,因此立杆由变径钢管制成。1、监控杆基本要求1杆体的设计基准期应为50年。2视频监控系统前端建设的抗震设防烈度应按7度设计。3杆体所承受的风荷载计算方法应

    12、按建筑结构荷载标准GB 50009-2001的相关规定执行。视频监控系统前端监控杆基本设计风压应按50年一遇的风压考虑。4杆体所用的钢材,宜采用Q235普通碳素结构钢、20号优质碳素结构钢或Q345低合金结构钢,其质量应分别符合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T1591-1994的相关要求。5前端设备安装紧固螺栓宜采用C级螺栓,性能等级为级及以上。6地脚锚栓宜采用Q235钢或Q345钢。7杆体焊接应符合以下要求:1主杆应一次性焊接成型,中间不得出现杆驳接底板、横臂除外,杆形流畅美观,采用自动氩气保护焊接成型或自动埋弧焊接成形,焊缝均匀,焊缝宽度约为46mm

    13、,融透深度不小于3/4板厚,焊接外表光滑,无堆焊、无气孔、无咬边,无影响强度的裂纹、夹渣、焊瘤、毛刺、漏焊、烧穿及褶皱现象,底板法兰盘与主杆间采用上下两条焊缝的焊接方式,焊缝均匀饱满。2角焊缝连接时构件端部的焊缝宜采用围焊,所有围焊的转角处必须连续施焊,焊条宜采用E43。3焊接质量应符合焊接质量保证钢熔化焊接头的要求和缺陷分级 GB/T15911994及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条缝破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 GB/T 985-2008的相关要求。8杆体防腐处理应符合以下要求:1防腐质量应符合金属覆盖层及其他有关覆盖层维氏和努氏显微硬度试验GB/T9790-1988、钢铁热浸铝工艺及质量检验GB/

    14、T 36011-1989和热喷涂金属件外表预处理通则GB/T11373-1989的相关要求。2构件热镀锌之前必须进行酸洗除锈处理。3镀件厚度小于5mm时,镀锌厚度不小于65m;镀件厚度大于或等于5mm时,镀锌厚度不小于80m;镀锌厚度偏差应小于10m,外表无发黑、粗糙、流痕、锌粒、锌渣现象。4外外表宜采用室外耐候性纯聚酯粉末,经高压静电喷涂,塑层平均厚度在70m以上。杆体外表颜色一致、光滑、无微粒、无桔皮现象。5喷涂质量应符合涂层附着力的测定法拉开法GB/T52102006和涂膜硬度铅笔测定法GB/T6739-2006的相关要求。9杆体外形设计应采用简洁、流畅的线条,做到美观大方,具有现代感;

    15、杆体颜色应与现场环境相协调,一般采用浅灰色。10杆上配电门设计应合理,杆的地线穿孔大小应合适,且在穿孔处需要有额外的加固措施。 2、监控杆选型要求1应根据监控要求及现场实际环境,选择适当规格的监控杆。2同一个广场、同一条道路或者同一个区域应安装同一类型杆体。特殊情况下应按监视的范围及防止摄像机被遮挡的原则选用合适杆体。3在广场、十字路口、人口密集区等监控范围较大的场所宜采用6m或8m高的杆。横臂的长度宜大于80cm,以减少死角范围。4人行道宜采用或4m高的杆。5利用原有灯杆包括其它可利用的的杆安装前端设备应符合以下要求:1原有灯杆应基本符合.1要求。2一般情况下不宜选择水泥灯杆安装前端设备。3

    16、不得采用安装在突出路面混凝土块上的灯杆。4金属灯杆基础牢固度、承重、防风以及抗震等各方面能到达相同规格的指标要求时,经合理改造,可用来安装摄像机和设备箱等前端监控设备。5杆体基础必须无松动,杆体本身必须无锈蚀,灯杆底部管径必须不小于250mm,壁厚必须不小于4mm。6施工前必须选择有代表性的杆体进行检测计算。7应少伸横臂或尽量采用短臂,设备箱宜就低放置或置于地面;如需要在灯杆上开孔引线,口径应小于50mm,并应作好后续焊接工作。6挂墙安装横杆时,横杆长度宜为,及。3、监控杆安装要求1监控杆一般采用天然基础,基础应落在坚实土层上,要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00kPa。持力层以下如有软弱土层或地

    17、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宜采用基础底人工施打松木桩。施打松木桩后夯实底土再做基础,基础开挖后应回填不少于200mm厚的砂石,要求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到达设计要求。2监控杆地脚锚栓采用不小于40mmx4mm镀锌扁钢互焊连通,并引出与接地体焊接。3基坑回填土应分层压实,分层厚度不大于200mm,压实系数不小于。 4基础混凝土强度应到达C20等级或以上,宜选用HPB235(),HRB335()级钢筋;必须在基础混凝土强度到达100%后才可以安装上部杆件。5主杆与横臂的连接应采用螺栓固定。6杆体上所有预留出线孔的开口上部应做防水倒角。7各线缆出线口要保证光滑,以防线缆刮伤;线缆安装后应用胶垫封闭,

    18、防止进水。8各突槽线孔未使用时应加盖盖板,上下两端用螺栓固定。9不便立杆的场所,可考虑挂墙安装,但以下位置不宜挂墙安装:1不稳固,年久失修的墙壁上。2装饰用外墙、栏杆等非承重墙上。3作为临时设施的围墙上。4可能会影响市容市貌的位置。5其他不宜挂墙的特殊位置。按照前端监控设备的使用场景,可将前端监控点分为四大类。前端监控点建设要求需要根据实际监控项目情况套用以下分类的要求执行: 1城际出入口监控; 2道路监控; 3特定室外场所监控; 4特定室内场所监控。 2.1.1 城际出入口监控 1点位设计 城际出入口监控的应用场景包含了城市出入口、县区城区出入口、收费站及省、市、县级治安卡口。 2设备选型

    19、采用抓拍摄像机及卡口主机,可由感应线圈或雷达信号或视频侦测触发,前端卡口系统可实现车速检测、车牌识别、车身颜色识别、车辆类型识别等车辆信息的提取,主要设备参数要求详见附录A中A .2道路监控相关设备。 3安装施工要求 1立杆在6级风力时不晃动,保障摄像机的输出图像不抖动。 2传输设备应安装在全封闭金属机箱内,机箱配置出线口、密封圈、锁及安装支架,符合IP65以上防护等级要求。 3线缆铺设一般为开沟埋地铺设,特殊地段可架空。埋地铺设线缆时,沟深,并采用相应的防护套管;架空铺设线缆时,需立杆,并采用加强钢丝、安装支架 和接线座等。 4采用就近接入220V交流电或其他供电方式,并采取可靠的防雷接地措

    20、施。 2.1.2 道路监控 1点位设计 道路监控的应用场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道路监控。设置在主干道、桥梁、隧道等地区,在每个方向都需要安装高清摄像机,监控图像应覆盖来去两个方向,在重要的十字路口要安装高速球型网络摄像机。 2道路卡口。设置在城市主要道路或高速公路上,安装有专用的抓拍摄像机及卡口主机。 2设备选型 1道路监控所使用的枪型和球型网络摄像机,应具备低照度功能,设备主要参数要求详见附录A中A.1 前端摄像机。 2采用高清抓拍摄像机及卡口主机,由感应线圈或雷达信号或视频侦测触发,前端卡口系统可实现车速检测、车牌识别、车身颜色识别、车辆类型识别等车辆信息的提取,设备主要

    21、参数要求详见附录A中道路监控相关设备。 3固定式摄像机应选用分辨率不小于200万像素的高清摄像机,并可实现恶劣天气下全天候图像抓拍。 3安装施工要求 1安装室外的摄像机应做防雷处理。 2摄像机的云台护罩具有防水防尘功能。 3摄像机的安装高度根据安装区域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高度并考虑将过车与人为破坏因素减到最低。 4选配后备电源,延时时间根据实际需求确定。 2.1.3 特定室外场所监控 1点位设计 特定场所主要包含:各类重点部位、重点场所、城市步行街、风景旅游区、广场、机场、火车站、码头、汽车站、医院、学校等场景的室外监控场所。 2设备选型 1重点场所、车站广场、码头等开阔地区的室外监控应采用一

    22、体化高速球型网络摄像机,实现快速定位与跟踪。 2车站广场、各类场所的重点部位需要设立可进行大变焦的摄像机用于拍摄特写。 3在需要大面积监控时,可以选择一体化高清高速球型网络摄像机做为固定摄像机的补充。 4固定式高清智能摄像机自备缓存实时存储不小于12h,并支持ANR功能。 5设备主要参数要求详见附录中A.1 前端摄像机。 3安装施工要求 1安装室外的摄像机应做防雷处理。 2摄像机的云台护罩具有防水防尘功能。 3摄像机的安装高度根据安装区域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高度并考虑将人为破坏因素减到最低。 4选配后备电源,延时时间根据实际需求确定。 5所有的摄像机采用相对隐蔽的方式安装。 6监控主机组成多个

    23、网络辅控,利用当地网络或重新架设传输网络。 7线缆铺设一般为开沟埋地铺设,特殊地段可架空。埋地铺设线缆时,沟深,并采用相应的防护套管;架空铺设线缆时,需立杆,并采用加强钢丝、安装支架和接线座等。 2.1.4 特定室内场所监控 1点位设计 特定室内场所主要包含:各类楼宇、重点场所、网吧、娱乐场所、机场、地铁站、火车站、汽车站、医院、学校等场景的室内监控场所。 2设备选型 1各种场所的大厅、窗口单位等要求设计和安装高清网络摄像机时做到无盲点,一般采用对角安装方式。 2娱乐场所、网吧等场景通常光线不足,采用带LED红外补光的网络摄像机或采用彩转黑低照度网络摄像机,监控距离20m。 3大厅的光线受外界

    24、的影响比较大,采用一体化宽动态高清网络摄像机。 4各室内场所的走廊、通道采用具有低照度的网络摄像机。 5摄像机自备缓存实时存储不小于12h,并支持ANR功能。 6设备主要参数要求详见附录A中A.1 前端摄像机。 3安装施工要求 1所有的线路采用隐蔽布线。 2摄像机的安装高度根据安装区域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高度并考虑将人为破坏因素减到最低。 3选配后备电源,延时时间根据实际需求确定。 4所有的摄像机采用相对隐蔽的方式安装。 5监控主机组成多个网络辅控,利用当地网络或重新架设传输网络。 6室内所有的布线都要遵守消防要求,采用防火材料。 2.2 监控点建设基本要求 2.2.1 前端视频效果要求 1监

    25、控效果要求 (1)能监控区域内的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机动车要求分辨车型、车牌号码、车内前排人员,非机动车、行人要求辨清人脸和所持载物品,能监控重点单位门外30 m250m2范围的目标,并能对特定目标进行拉近跟踪监控; (2)能监控整条道路的公交车停车站、书报摊、 亭等目标,要求辨清目标范围内的人脸和所持载物品; (3)能够实现监控点与监控中心语音通话; (4)能够实现监控区域的语音广播; (5)能够实现监控区域流量统计、人员聚集自动报警并与摄像机联动; (6)能够实现重点路口的车牌识别报警功能; (7)其他高端应用。 2摄像机配置要求 (1)要求配置足够覆盖整个监控区域的高清摄像机,确保每

    26、个方向以及双向道路都在监视范围内,并能通过对高清摄像机的操控缩放监控到每辆车和每个人,不留死角。通过摄像机整体观察,高速球机重点跟踪监控。 (2)大型广场、党政机关门前要配置一定数量的高清高速球机,支持1080P以上全实时高清视频录像; (3)要求高速球型网络摄像机控制运转速度和变焦速度快,能在无人操作时自动按照设定的时间计划表进行扫描、巡航; (4)全天候白天、黑夜监控功能。 报警要求 前端报警需要支持联动核查,联动核查是指当前端监控点发出报警信息时,联动展示附近监控设备的图像,核查警情真伪,及时采集警情现场信息。在前端报警时所在区域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应进行报警的联动核查。 2.2.3 性能指

    27、标 2.2.3.1 视频信息采集 1视频信息采集设备接口应与传输系统的接口匹配 前端设备的输出端口传输能力应满足联网系统对前端信息的数据流量和总量的相应要求,传输协议符合联网系统有关标准的规定。数字接口应满足联网系统对前端信息的响应时间和动态带宽要求,宜以流媒体的方式传输;模拟接口应满足联网系统对前端信息传输带宽和输出信号幅度、信噪比等的要求。 2时延和信号时基抖动 本地设备的时延受限于输出端口的带宽,满足系统时延的整体要求。数字视频输出的采集设备的缓存能力应保证数字视频信息实时数据流的流畅性,保证现场信息的及时传输,满足联网系统对于时延和信号抖动的整体要求。 3图像质量 系统最终显示图像主观

    28、评价应到达四级含以上图像质量等级,对于电磁环境特别恶劣的现场,图像质量不应低于三级。图像质量评价标准参见GA/T 669.62008 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 技术标准 第6部分:视音频显示、存储、播放技术要求。 4存储时间 前端视频在不联网条件下,在NVR等录像设备中存储时间不小于72h。摄像机内自备存储卡的,缓存实时存储不小于12h。 2.2.3.2 音频信息采集 1音频信息采集设备主要是拾音器或音频,其频响范围和动态响应范围满足联网系统的使用要求,其输出应有良好的保真性。模拟音频信号的带宽不低于4kHz,推荐为12kHz。 2音频探测器的安装位置选择 1语音使用时,防止过度振动、迎风和高噪声

    29、的环境。 2现场实时音频探测时,宜安装在避风的位置,且探测空间相应区域与使用要求一致。 3遇在高噪声条件下工作时,音频探测器应有适当保护措施。 2.2.3.3 卡口图像信息采集 卡口监控系统的车辆图像捕获率、号牌捕获率、号牌识别准确率等指标应符合GA/T 497-2009标准要求,存储时间不少于7d。 2.2.3.4 采集设备状态和控制信息 1采集设备状态信息以开关量和/或适当协议向联网系统实时提供。 2采集设备对其控制信息的即时响应能力宜不大于;从直接链接前端采集设备的控制端发出操作云台镜头的控制指令,到现场视频信息传送到控制端,并显示控制指令有效执行的时延,宜不大于。 2.2.3.5 其他

    30、性能要求 1前端设备信息延迟时间 前端设备与信号直接接入的共享平台相应设备间端到端的信息时延应不大于2s,前端设备与用户终端设备间端到端的信息时延不大于4s。 2视频报警联动响应时间 报警触发后,在本监控中心内触发并启动视频显示和记录所需的直接联动响应时间不大于4s,报警图像的预录时间不少于10s。 3车辆信息布控响应时间 从发出布控指令到布控信息被实际加入比对监测并反馈布控成功信息的时间不大于4s。 4车辆信息监测响应时间 从布控的车辆经过卡口前端车辆监测点到共享平台卡口中心发出报警信息的时间不大于8s。 5车辆捕获率卡口前端 能准确捕获中线行驶车辆,车辆图像捕获率为所记录的有效车辆数与实际通过车辆数的百分比99%。 有效车辆数是指车辆图像中包含特征图像和全景图像要求的车辆数。 6车辆测速误差卡口前端 1车速100km/h时,道路实测误差应不超过-6km/h0km/h; 2车速100km/h时,道路实测误差应不超过机动车速度的-6%0%。 7车牌识别卡口前端 1白天车辆号牌识别率98%,号牌识别准确率90%; 2夜间车辆


    注意事项

    本文(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