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13327620       资源大小:33.26KB        全文页数:3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

    1、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35篇一 : 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35 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 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

    2、测量方法。 5、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乐趣和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免费资源下载 课件|视频|试卷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体积的意义。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 的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课时安排:17课时 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2页例1、例2、 “练一练”,第4页练习一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

    3、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立体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立体图形的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 教具准备: 长方体模型、框架,课件、长方体形状的纸盒,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平面图形。 今天我们学习立体图形。 像墨水瓶、罐头盒、魔方玩具、牙膏盒、排球、肥皂盒、台灯罩,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里面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探究新知: 1、说说

    4、你见过的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2、出示例1: 拿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 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从不同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指导学生观察学具,直观地回答上面的问题。 得出: 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长方体有多少条棱?量出每条棱的长度,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指导学生观察、测量。 得出: 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学生在小组里观察交流,指名回答。 师:因为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画长方体。教师板演画法。 3、请学生对照着长方

    5、体说说长方体的特征。 4、出示用细木条做棱,用橡皮泥粘成的长方体框架,观察一下: 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 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通过观察得出: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零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4组。 引导学生总结出上面的两个问题,并回答。 5、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说说长方体的特征有哪些,量出它的长、宽、高。 6、出示例2 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 学生自主观察思考,并在小组里交流。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呢? 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汇报。 7、选择一个正方体实物,量出它的棱长。 三、巩

    6、固练习 1、做“练一练” 明确操作要求:同桌2人一组,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先指出它的面、棱和顶点,并量出它的长、宽和高;再选择一个正方体实物,指出它的面、棱和顶点,并量出它的棱长。 2、做练习一第2题 观察这两个图形,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3、做练习一第3题。 4、做练习一第4题 先让学生判断出摆出的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互相指一下长、宽、高的位置,再说说分别是多少厘米。 引导:数一数,各由多少个小正方体摆成?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页例3、“试一试”和“练一练”,第4页练习一第59题。

    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能在展开图中找到长方体、正方体相对的面,能判断一些平面图形折叠后能否围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 判断一些平面图形折叠后能否围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教学准备: 长、正方体模型、课件、长、正方体形状的纸盒,教材第117页上的展开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谁能对着模型再来介绍一下? 指名说说,全班交流补充。 二、探究新知 除了同学们说的这些,长方体和正方体还有什么特征呢,

    8、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进行学习。 出示正方体纸盒: 你能够沿着这个正方体的棱把这个正方体纸盒剪开吗? 要求:剪的时候要沿着沿着棱剪,冰且各个面要互相联在一起。 学生尝试操作。 小组里交流。 这个长方体纸盒你也能够沿着棱把它剪开吗? 学生独立操作。 看看长方体的展开图,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观察交流。 追问:你能从展开图中找到3组相对的面吗? 完成练一练第1题 标注完后引导学生具体说说思考的过程。 完成练一练第2题 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再动手操作进行验证。 让学生把从第117页剪下来的图形折一折,验证自己的想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6题 学生小组交流,独立操作验证。 追

    9、问:为什么第二行中间一个图形不是长方体的展开图? 让学生把从第119页剪下来的图形折一折,验证自己的想法。 2、完成练习一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指名说说自己连线的思考过程。 3、完成“动手做” 启发学生思考:要围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需要几张硬纸片,这几张硬纸片的形状的大小有什么联系? 让学会僧通过操作逐步掌握其中的规律。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认为今天学习的内容什么是重点? 五、作业篇二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我爱你啊,中国教学资料桂林山水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有着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多有洞

    10、,洞幽景奇;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于是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而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誉。 杭州西湖杭州西湖,是一处以秀丽清雅的湖光山色与璀璨丰蕴的文物古迹和文化艺术交融一体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她以秀丽的西湖为中心,三面云山,中涵碧水,面积60平方公里,90多处各具特色的公园、风景点中,有著名的“西湖十景”其春夏秋冬各有景色,晴雨风雪各有情致。阳春三月,莺飞草长,苏白两堤,桃柳夹岸。两边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夏日里接天莲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后疏影横斜的红梅,更有那烟柳笼纱中的莺啼,细雨迷蒙中的楼台。 西湖龙井茶素以“色绿、香郁

    11、、味甘、形美”四绝著称,驰名中外,是名茶中的珍品。西湖龙井茶生产历史悠久,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就记载天竺、灵隐二寺产茶。龙井茶是以泉名冠茶名,龙井村上有龙井泉,一年四季取水不干。 景德镇瓷器江西景德镇所产的瓷器。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之称,品种齐全,曾达三干多种品名。精品瓷器数不胜数,如清新优雅,气韵生动,足与水墨画并驾齐驱的永乐、宣德青花;鲜红莹亮,色若朝霞,灿如霁日的宣德霁红;薄如纸、莹如玉、吹之欲飞的永乐薄胎甜白;还有黄、绿、紫相间成趣的素三彩等等,如百花齐放,万紫千红,尽态极妍。 布达拉宫在中国西藏拉萨的红山之巅,公元641年松赞干布迎娶唐朝文成公主后,造了布达拉宫,距

    12、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布达拉意为观音慈航以普救众生。海拔3700多米,占地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东西长360米,南北宽270米,主楼13层,高117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当年所建的布达拉宫高9层,共有999间宫室,加山上修行室共1000间,堂皇壮丽。现在的布达拉宫是十七世纪以来重新修建的。现在,布达拉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吐鲁番位于新疆省,是丝绸之路上的美丽明珠。天山下的吐鲁番,风光美丽,吐鲁番的葡萄,名驰中外!吐鲁番多民族聚居,约有30个民族在这里共同生活。人数最多的民族是维吾尔族。/article/ 哈密哈密市是哈密瓜的故乡,

    13、以盛产哈密瓜闻名于世。哈密市位于新疆东部,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哈密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现居住有汉、维吾尔、哈萨克、回、蒙古等28个民族,其中以维吾尔为主 草原中国草原广泛分布于东北的西部、内蒙古、西北荒漠地区的山地和青藏高原一带,蜿蜒万里,十分广阔。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12个省区,牲畜主要有牛、马、绵羊,聚居着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 戈壁滩戈壁滩是沙漠边缘的一种地貌形态。主要由砾石和较粗沙粒组成。其主要特征是渗透性极好,地表缺水,植物稀少,仅生长一些红柳、骆驼刺等耐旱植物,而且经常刮风。 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发现我国在西周时期就有了编

    14、钟。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代的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是至今为止所发现的成套编钟中最引人注目前一套,这套编钟之大,足以占满一个现代音乐厅的整个舞台。可见,远在2400多年以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和铸造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它比欧洲键盘乐器的出现要早将近2000年。 帕米尔高原中亚东南部、中国的西端,地跨塔吉克斯坦、中国和阿富汗。“帕米尔”是塔吉克语“世界屋脊”之意,高原海拔4000米7700米。与青藏高原同称世界“屋脊”。 茅台酒历史贵州茅台酒独产于中国的贵州省遵义县仁怀镇,茅台酒是世界三大名酒之一,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茅台酒,被尊为“国酒”。他具有色清透明、醇香馥郁、入口柔绵、清冽甘爽、回香持久

    15、的特点。多次获奖,远销世界各地,被誉为世界名酒、“祖国之光”。先后十四次荣获国际金奖畅销世界各地。 丝绸的生产历史悠久,丝绸品种繁多。早在先秦时期,长江上游的川渝、中游的两湖和下游的江南就已是我国蚕桑丝绸生产比较集中的地区我国素有”东方丝国”的美称。 篇三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一、单元名称:显微镜下的世界二、单元教学目标:1、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2、能利用各种感官直接观察自然事物并能语言和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3、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病毒也是生命中的一类。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4、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

    16、,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5、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关注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三、教学重、难点:1、会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并用图画和语言描述。2、对病菌有初步的了解,认识一些种类,知道它们的正、反两方面。四、课时安排:1、水滴里的生物1课时2、做酸奶1课时3、馒头发霉了1课时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1课时一、课题:水滴里的生物二、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显微镜进行细致的观察,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2、认识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的生物。*3、知道细菌、霉、病毒等不同种类的微生物。4、体验探索微观世界的快乐。三、教学准备:水样和显微镜四、教学过程:1、

    17、取水样观察水样,引出显微镜的观察活动。观察水,还能看到水中有些什么吗?用显微镜我们会有更多的发现。2、用显微镜寻找并观察水滴中的微生物。认识显微镜的各个部分了解起功能。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3、认识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的种类及分布。通过阅读课文资料,了解微生物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现的。借助资料,知道学生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及分布。认识细菌、霉、病毒等都是微生物。观察牙缝和木质菜板上的微生物。激发学生探究微生物的兴趣。你观测到了什么?它是什么样的?它是否在运动?4、巩固学习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你对微生物有什么了解了?一、课题:2、做酸奶二、教学目标:能够通过收集资料与交流,认识细菌和病毒。能够通

    18、过做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知道细菌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知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增进健康生活和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三、教学准备:鲜牛奶、白糖、温度计、保温杯。四、教学过程:1、指导学生动手做酸奶。讲解酸奶制作的方法,注意要点:温度,时间,高温消毒三者都要顾及。加热后冷却到3037度保温8小时左右。2、认识细菌正反两方面的作用,解释牛奶为什么回变成酸奶。牛奶为什么回变成酸奶,引发学生开展讨论。介绍细菌和酸奶的有关知识。启发学生说一些有益细菌和有害细菌。3、介绍病毒及其引起的常见的传染疾病,看书认识常见病毒。4、知道预防传染并的主要措施和方法。疾病传播的方法

    19、有哪些?通过皮肤传染,通过接触物体传染,通过空气传播,通过动物传播讨论预防疾病的方法,如:流感、非典、爱滋病5、巩固学习提问:细菌对人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怎样看待细菌的益和弊。一、课题:3、馒头发霉了二、教学目标:用显微镜观察物体上的霉,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物体发霉的基本条件。*了解霉菌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的方法。三、教学准备:发霉的馒头、显微镜。四、教学过程:1、认识和观察馒头或其他物体上的霉及其形态。学生用眼去观察馒头上的霉,观察没是什么样子。引导学生回忆以前见过的霉。知道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霉的形态。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话好图,并对颜色进行描述。2、了解没的功与过让学生

    20、了解人类对霉的利用,然后指出没给人类和动物带来的危害。描述抗生素的诞生情况。3、探究合适霉生长的环境条件。根据生活中物体发霉的事例,推测物体在什么条件下会发霉。交代实验的方法,每个小组选择不同的的条件进行对比实验。4、了解防止事物发霉和物体发霉的办法几依据。夏天食物最容易发霉,大人们一般怎么做防止事物的发霉。指导学生认识真空包装防止事物发霉。指导学生认识太阳晒防止物品发霉。指导学生认识利用干燥剂方式食品的发霉。5、巩固学习:电冰箱能保鲜食物,是什么原因?物体在什么环境下容易发霉。一、课题: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二、教学目标: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结构。*知道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生物体大

    21、多由细胞构成。*了解细胞是有生命的,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三、教学准备:洋葱、显微镜。四、教学过程:1、引入搭建生命体的话题。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是什么?激发学生探究学生观察洋葱皮和人体表皮的兴趣。2、利用不同工具组逐次观察,比较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结构。指导学生探究学生观察洋葱皮和人体表皮。认识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比较洋葱皮和人体表皮结构的的异同,它们都是有一块块“积木”构成,但积木的形状、大小不相同。3、认识细胞,知道生命体大多由细胞构成以及细胞是有生命的。介绍细胞的发现。生命体大多由细胞构成以及细胞是有生命的。构成生命体的细胞

    22、形状、大小不相同,有不同的功能。介绍白细胞的功能。4、巩固: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是什么?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什么?生物体大多由细胞构成。单元名称:我们的地球教学内容:1-5课教学目标: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地球的表面和内部构造。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了解地球表面在不断变化,了解火山、地震的现象。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改变的作用。学生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能做简单的科学模型。会阅读书刊极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的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地球的表面和内部构造。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了解地球表面在不断变化

    23、,了解火山、地震的现象。2、学生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能做简单的科学模型。单元课时安排:每课一教时共5教时。课题:1地球的形状教学目标: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能够收集有关的地球的资料,提出一些关于地球形状的一些问题。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认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2、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教学准备:收集有关人类探究地球的历史资料。教学过程:一、介绍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科学史,建立科学的地球概念

    24、。提问:“人类是怎样认识地球的形状的呢?”激发学生的兴趣。1、介绍古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介绍古代印度人和古代中国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了解那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一种没有依据的“猜想”,是对地球不科学的解释。张衡和亚里士多德对地球的认识越来越接近科学。说明人们不断用来修正猜想和探究。2、介绍当人们看到船身逐渐消失在海平面下的事实以后,对地球形状又有了新的认识和猜想。可以让同学们做一做“进港的帆船”的模拟实验。有介绍麦哲伦为了证明地球是球形而进行环球航行的故事。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宇航员在空中亲眼看到地球是什么样子了。介绍前苏联,美国和中国的航天事业。二、巩固练习1、古代、近代、现代人

    25、类是怎样探究地球的形状的?2、你知道哪些地球的有关知识。三、布置预习收集各种不同地球表面形态的图片和资料,性同伴介绍。课题:2地球的表面教学目标: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地貌。认识一些典型的地貌。收集各种不同的地貌特点的图片和资料。能够制作地貌模型并交流地貌特点。能够描述家乡地貌的特点。体验动手制作的快乐,并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快乐。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地貌。认识一些典型的地貌。体验动手制作的快乐,并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快乐。教学准备:收集各种不同的地貌特点的图片和资料。教学过程:一、学习新课1、认识多种形态的地貌。让学生通过图片认识带地球的

    26、不同的地貌构成了地球表面的壮丽风光。2、制作地貌模型。通过制作,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不同地貌的特点。3、说明描绘地貌的手段在发展。教材展示了两幅不同科技水平的图片,一幅是从飞机上拍摄的航拍图,还有一幅卫星相片,表面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人类认识地球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前进。而且是向着高精度,精细化前进。4、从整体上去认识地表环境,最后展示给学生看的是世界地图和地形地球仪,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认识地球表面的水陆分布。并引导学生解释“三山六水一分田”的说法,使学生能够概括性地记住地球地貌的总体状况。二、巩固练习你对地球的地貌有了什么样的了解。课题:3地球的内部教学目标:知道地球的内部构造。能够根据一些自然

    27、现象推测地球的内部构造。能够制作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树立科学的自然观。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地球的内部构造。制作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教学准备:地球内部构造的有关资料。准备三个装着水、沙子、小石子的盒子。教学过程:一、学习新课1、进行猜测黑盒子物体的活动。拿出三个装着水、沙子、小石子的盒子,要求不打开黑盒子,通过摇晃等方法获得盒子里的信息,推断黑子里装着什么物质。知道科学家通过想地球内部发出地震波,通过检测地震波发射的来测定地球内部的物质状态。2、展示火山、温泉、地震的图片,了解科学家是怎样掌握地球内部信息的。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科学家不但从地球表象推测地球内部构造,还从地震波的偏转现象给地球内部分层

    28、,有的甚至还有奇思秒想。3、知道学生模仿鸡蛋的结构,制作一个地球的内部构造模型,通过模型来给出对地球内部的解释。重点指导各个橡皮泥圈层该有多厚。先做里面,再做外面。学生展示并讲解自己制作的地球构造模型。二、巩固练习说说地球内部构造。一、课题:4、火山和地震二、教学目标: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力的作用。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几地震的预防措施。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能够收集有关火山与地震的资料。能够模拟火山的喷发和地震的形成。了解张衡及他的贡献,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三、教学重点、难点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力的作用。*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几地震的预防措施。*四、教学准备:收集

    29、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五、教学过程:1、了解火山。知道学生通过图意推想火山形成的原因。了解为研究火山而献身的科学家夫妇,让学生感受到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模拟火山喷发,学生从中获得信息,想象火山喷山时的情景。2、认识地震。想学生讲解地政的成因,观察有关图片,战士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害。然后,指导学生模拟地震的发生,学会判断地震的强弱和震中位置。介绍张衡和他的地动仪以及现代地震检测仪,指出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台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学生探讨地震来临是怎样保护自己的方法。3、巩固火山喷发是有什么现象?地震发生前有什么预兆吗?地震发生时怎样保护自己?一、课题:5、地表的变迁二

    30、、教学目标:知道流水、冰川、风、气温会对地表产生影响。知道人类的有些行为也使得地表发生了变化。知道地表的变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能够根据资料推断某些地方在很久以前的地形。能够对一些显现作出一些大胆的猜想。能够模拟风化对岩石的影响。能够对人类的一些行为作出合理的解释。意识到要用证据支持自己的解释。感叹自然的力量,欣赏自然的美。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三、教学重点、难点知道流水、冰川、风、气温会对地表产生影响。人类的的行为使地表发生变化。能够根据资料推断某些地方在很久以前的地形。*四、教学准备: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五、教学过程:1、出示喜马拉雅山的图片及科学家的考察信息,让学生推测喜马拉雅山很久很久以前的情况。让学生意识到人类人类就是通过这些化石认识地质变化的。让学生阅读资料了解中国在很早以前科学家对地质进行研究。2、研究千姿百态的地表的形成。火山口湖、石林奇观、海岸边的礁石等地貌都是在空气、流水、气温以及地质运动的自然情况下形成的。3、教学石头怎么会变成小石子和沙子的。做模拟实验。知道学生观察、认识风


    注意事项

    本文(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