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八上复习题.docx

    • 资源ID:13324924       资源大小:90.39KB        全文页数:5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八上复习题.docx

    1、八上复习题21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

    2、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一、 文学常识1.陶渊明,名 ,字 ,号 ,后人敬称他“ ”。 (朝代)著名诗人。2.本文选自 ,是 的序文。二、重点词解释缘溪行 落英缤纷 欲穷其林 仿佛若有光 . 才通人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便扶向路 . 皆叹惋 咸来问讯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后遂无问津者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欣然规往 未果 二、 通假字便要还家 通 ,意思是 三、 词类

    3、活用1.渔人甚异之(异: )2.见渔人,乃大惊(大: )四、 古今异义1. 阡陌交通 古义: 今义: 2.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 3.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 今义: 4. 芳草鲜美 古义: 今义: 5. 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 今义: 6. 诣太守,说如此 古义: 今义: 7. 遂与外人间隔 古义: 今义: 五、 一词多义1.武陵人捕鱼为业 (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便舍船( )屋舍俨然( )3.寻向所志( )寻病终( )4.复前行,欲穷其林(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不忍穷究其事( )5.黄发垂髫( )边境之臣处,则边垂不丧( )名垂于后世( )四郊未宁静,垂

    4、老不得安( )6.欲穷其林( )既出,得其船(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六、 特殊句式省略句1.(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省略 )2.( )见渔人,乃大惊 (省略 )3. 问( )所从来 (省略 )4. 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省略 )5. 林尽( )水源(省略 )判断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七、 在重点句翻译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4.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5.林尽水源,便得一山。6.土地平旷,屋舍俨然。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8.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9.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10.

    5、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1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12.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八、 理解性默写1.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句子是: 2.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 4.桃花源人来此“绝境”的原因是: 5.桃花源记中与陆游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 ,意思是 另外还有两个出自本文的成语分别 、 。6.本文以 为线索,按照发现、访问、离开、再寻桃源的顺序来结构文章。九、问答题1. 桃花源的环境美表现在哪里?人情美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 2.韩愈说“桃源之说诚荒唐”,那么陶渊明为什么要“荒唐”地虚构出这

    6、样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模式? 3.在陆游诗中哪两句也算恰到好处地体现了“林尽水源”、“仿佛若有光”、“初极狭”、“豁然开朗”这样一波三折的意境? 4.文章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桃花源是一个神秘而不可能存在的地方? 5.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请谈谈理由。 6.渔人出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样评价? 8.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9.作者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可是作者描绘出了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请写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1

    7、0.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三句话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十、拓展延伸 11.作者描述的桃花源和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和谐社会”的构想有什么区别吗?请简要分析。下列诗文名句所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本文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A.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陆游游山西村)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12.自从晋代文学家、诗人陶潜写了一篇传诵千古的文章桃花源记以来,人们就不断地按照书中所描绘的情景去寻找各自心目中的理想国度“世外桃源”。不过,今

    8、人寻找桃花源的目的显然不同古人,你能揣度他们寻找“桃源”的目的吗? 人们羡慕的不是那种与世隔绝的小农经济的生活,而是自然的风光、人性的纯朴、思想的自由、精神的愉悦。13.作者描述的桃花源和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和谐社会”的构想有什么区别吗?请简要分析。 22 短文两篇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一、文学常识 1、文章的作者是唐朝诗人 。在诗坛上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对他推崇备至,誉他为“诗豪”。现存诗800余首。

    9、又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参与者,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二、语音 馨( ) 鸿儒( ) 调( )素琴 案牍( ) 三、古今异义词 1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 今义: 2往来无白丁 古义: 今义: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古义: 今义: 四、词类活用 1有仙则名( 名: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乱、劳: ) 3有龙则灵 (灵: ) 五、一词多义 1 无案牍之劳形 (主谓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何陋之有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吴广素爱人,十卒多为用者 ( )3山不在高,有仙

    10、则名 ( )能者在职 (动词,居于,处于)六、重点词语解释 1谈笑有鸿儒 鸿: 2无案牍这劳形 案牍: 形: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馨: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 5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 6斯是陋室 斯: 7往来无白丁 白丁: 8阅金经 金经: 9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 丝: 竹: 七、特殊句式 1倒装句 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有何陋 2判断句 斯是陋室八、朗读节奏山 不 在 高,有 仙 则 名 苔 痕 上 阶 绿,草 色 入 帘 青南 阳 诸 葛 庐,西 蜀 子 云 亭无 丝 竹 之 乱耳,无 案 牍 之 劳 形。九、理解性默写 1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2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

    11、: 3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4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5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6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 7与“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 8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 其作用是: 9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 10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11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12陋室铭开头在表述内容上与陋室形成类比的句子是: 13陋室铭从自然环境清幽、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三个方面描写陋室。全文采用了 的写法。借“陋室”

    12、表明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十、重点语句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孔子云:“何陋之有。” 3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十二、开放性试题 1“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功颂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人们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请你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则有关学习方面的“座右铭”。 (*示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作批注是学习古诗文的一种好方法。请仿照(1)句的批注,任选一角度为(2)句在括号内作批注。(1)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以名人高雅居士衬托自己居室的高雅) (2)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水陆

    13、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文学常识1周敦颐,字 , (朝代)著名哲学家,宋代理学的创始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 ”。他一生为人清廉刚正,傲岸不阿,时人赞为“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故死后谥号“元公”。2说,古代一种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

    14、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3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二、语音甚蕃( ) 淤( )泥 濯( )清涟( )而不妖 亵玩( ) 陶后鲜( )有闻三、古今异义词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古义: 今义: 四、词类活用不蔓不枝(蔓,枝: )香远益清(远: )五、一词多义 香远益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晋陶渊明独爱菊(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耕植不足以自给( )渐而生者,动植是也(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水陆草木之花(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面山而居( )聚室而谋曰( )七、朗读节奏 1水 陆

    15、 草 木 之 花,可 爱 者 甚 蕃 2自 李 唐 来,世 人 盛 爱 牡 丹 3予 独 爱 莲 之 出 淤 泥 而 不 染 4牡丹,花 之 富 贵 者 也八、重点词语解释 1可爱者甚蕃 蕃: 5。濯清涟而不妖 濯: 2香远益清 益: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而:3亭亭净植 植: 7。宜乎众矣 宜: 4陶后鲜有闻 鲜: 8。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九、理解性默写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2全文的中心句是: 3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6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 7与“近

    16、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 8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9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 10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11比喻君子志洁高濂,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的句子是:1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13贪污受贿者常常这样为自己的罪行辩护:“常在河边走,难免不湿鞋。”对此我们可以用周敦颐的一句名言“ ”作为理论依据进行反驳。十、重点语句翻译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7、。 5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6莲,花之君子者也。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十一、课文内容理解 1文中写到了哪三种花,各有什么作用?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莲“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亵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贵品质。 6作者将莲与牡丹作对比有什么用意? 7陶渊明、世人、周敦颐各自喜欢怎样的花?表明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8下面这段话蕴含了君子哪些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8、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9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以爱莲之情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在文中作者从莲的生长环境、形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十四、开放性试题 1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

    19、,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略(提示:针对某一种观点或将两者结合起来谈均可,但必须扣住“人与环境”的关系) 2你喜欢哪种花?请简要说明喜欢的原因。 3作者认为,菊是“花之隐逸者”,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 *同意与否均可,理由要能支撑观点。23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

    20、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蓬,为楫,为炉,为壶

    21、,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1 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中 峨 冠 而 多 髯 者 为 东 坡2本文作者是 。本文选自清朝张潮编辑的 。 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为宫室、器皿、人物 ( ) 罔不因势象形( )( )( )贻( ) 八分有奇( )( ) 高可二黍许( )( ) 清风徐来( )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 如有所语( ) 其两膝相比( ) 绝类弥勒( )矫首昂视( ) 诎右臂支船( ) 珠可历历数也 ( ) 若听茶声然( ) 其船背稍夷 ( ) 勾画了了( ) 曾不盈寸 ( )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22、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1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 中轩敞者为舱,箬蓬覆之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5概括选文第段的内容。 6文中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两句意在说明什么? 7文中描写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相互切磋神情的句子是什么? 8“峨冠而多髯”突出了人物的 特征。9文中表明雕刻核舟者技艺高超,巧夺天工,好像出自于鬼神妖物之手的语句是什么? 10写出两句其它诗词中与船有关的诗句。 11核舟记中高度概括雕刻者构思精巧,技艺高超的语句是: , 。12核舟记中表现佛印特立独行、洒脱不羁的性格的语句是: , 。24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

    23、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本文选自 ,它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2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故 人 不 独 亲 其 亲,不 独 子 其 子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选贤与能( ) 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 )( ) 不独子其子 ( )( ) 矜、寡、孤、独、废疾者( )( )( )( )( )男有分,女有归( )( ) 货恶其弃于地( ) 盗窃乱贼而不作( )(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4、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5文中的“大道”指的是 ,用来说明“大道”内涵的语句是: 。6“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7你对文中的哪句话感受最深?谈谈你的理解。 8大道之行也写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的语句是: , , , 。 9大道之行也中写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的语句是: , 。10大道之行也中写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语句是: , ; , 。11.大同社会良好的社会秩序是怎样的?(原句3句)12.大同社会与世外桃源有什么相同之处?13.怎样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14.“海内生

    25、平”使你联想到课文中的哪个句子?26.三峡自三峡七百里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本文选自 。作者 是 朝 家。划分朗读节奏。自 非 亭 午 夜 分,不 见 曦 月。根据要求写出文中的原句。1 正面描写三峡两岸山势连绵高峻的句子是:侧面烘托山势的句子是:2 描写

    26、三峡夏季水势大、水流凶险的句子是:表现水速快、水流湍急的句子是: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来展现三峡秋季凄凉美的句子是: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略无阙处 自非亭午夜分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素湍绿潭 绝巘多生怪柏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林寒涧肃 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在文中勾画出写景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语言特点。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总体特

    27、点是什么?作者在文中分别写出了三峡在夏天、春冬、晴初霜旦之时怎样的景色特点?本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有什么用意?作者写三峡的水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是先写夏水呢?由文中“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你可以联想起李白的哪一首诗?请把这首诗默写下来。“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猿的叫声给人的感觉历来是哀愁、凄厉的,三峡中哪些语句体现了这一点?27.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山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根据要求写出文中的原句。写出总领全文的句子:文

    28、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文中由静景转入对动景描写的句子是:划分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自 康 乐 以 来,未 复 有 能 与 其 奇 者。解释加点的词语。五色交辉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把下列语句写成现代汉语。1 高山入云,清流见底。2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特点?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句话表现出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态?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

    29、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根据要求写出文中的原句。描写了一幅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语句是:文中“ ”几句寥寥数语,意味隽永,将作者的种种复杂的感情尽藏期间,细腻传神。划分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 念 无 与 为 乐 者 遂 至 承 天 寺 寻 张 怀 民 但 少 闲 人 如 吾 两 人 者 耳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翻译下列语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


    注意事项

    本文(八上复习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