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苏教版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创新求变的中唐诗.docx

    • 资源ID:13322853       资源大小:183.50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苏教版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创新求变的中唐诗.docx

    1、苏教版语文唐诗宋词选读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其二)韩 愈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注】此诗作于公元823年早春。当时韩愈已经56岁,任吏部侍郎。这是他一生所做最大的官。虽然时间不长(他57岁就病逝了),但此时心情很好。此前不久,镇州(今河北正定)藩镇叛乱,韩愈奉命前往宣抚,说服叛军,平息了一场叛乱。穆宗皇帝非常高兴,把他从兵部侍郎任上调为吏部侍郎。在文学方面,他早已声名大振。同时在复兴儒学的事业中,他也卓有建树。因此,虽然年近花甲,却不因岁月如流而悲伤,而是兴味盎然地迎接春天。【内容赏析】此诗是写给当时任水部员外郎的诗人张籍的。张籍在

    2、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韩愈约张籍游春,张籍因以事忙年老推辞,韩愈于是作这首诗寄赠。极言早春景色之美,希望触发张籍的游兴。年少逐春,扑蝶戏蕊,枯草拈花,用自己的童心和稚眼直接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妙机趣。而老大逐春就别是一番况味了。官事冗杂,世事沧桑,在充分体尝了人间的坎坷困顿之后,忙里偷闲地游一游春,散一散心,自得其乐。此时此刻,贵在童心未泯,贵在能于常物之中发现其丰富蕴涵。寄李儋元锡常识速览与柳宗元并称的诗人韦应物韦应物(约737约791),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曾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世称韦苏州。与柳宗元并称为“韦柳”。韦应物的诗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山水田园诗,后世将其归入山

    3、水田园诗派。写景优美自然,于平淡之中道出人所不易表达的感受。其山水诗中亦不乏雄豪的气势。韦应物的诗歌创作成就最高的是五言古体诗,其风格冲淡闲远,语言流畅简洁,在当时及对后世均有较大影响。这首七律是韦应物晚年任滁州刺史时的作品。唐德宗建中四年(783)暮春时节,韦应物从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刺史,离开长安,秋天到达滁州任所。李儋、元锡都是韦应物的好友,曾于唐德宗建中四年(783),与韦应物在广陵(今江苏扬州)见面。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寄赠好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对民众疾苦的关怀,抒发了诗人因国乱民穷造成的内心矛盾和苦闷之情。知识梳理第1步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

    4、读该诗,感知内容。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提示】这是一首寄赠诗,也是向友人倾吐政治怀抱和苦闷的诗。首联从叙别始,流露出对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颔联,一个“愁”字,写出自己的烦恼苦闷。颈联,一个“愧”字,吐出内心的愧疚之情。尾联,一个“讯”字,写出对友人到来的盼望之情。第2步悟读诗情画境去年春花招展中分别,今年再见花开而怀友。世事渺茫虚空,未来一切,实在难以预料;春愁黯淡凄凉,独自一人,满腹忧戚,久久不能成眠。花落花开,

    5、人生聚散无常;想念故人,感叹世事多变,不禁黯然神伤。 文本精析1本诗开篇写“花”,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案】抒发了诗人因不能与朋友会面相聚的惆怅和苦闷之情。2如何理解“世事茫茫难自料”中的“世事”?作者为什么感到“难自料”?【答案】因为当时皇帝逃难在外,消息不通,情况不明。在这种形势下,作者只能感慨自己无法料想国家的命运及个人的前途,觉得茫茫一片。3“春愁黯黯独成眠”一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答案】反衬。以情叹景,是伤心人看春色,茫然黯然,情伤而景无光。春景、春色反衬了作者的矛盾和苦闷。4范仲淹评论“邑有流亡愧俸钱”为“仁者之言”,从“愧俸钱”可看出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6、【答案】说明诗人志在有为,不甘窃位苟食俸禄。正因为他有志而无奈,所以多病更促使他想辞官归隐。但因为他忠于职守,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在这种进退两难的矛盾苦闷的处境下,诗人十分需要友情的慰勉。5尾句“西楼望月几回圆”在全诗内容表达和结构上有何作用?【答案】(1)内容上,“西楼望月”写自己登高怀人,盼望友人来访。而“西楼望月几回圆”又说明了自己盼友为时之久、心情之切。友情深挚浑厚,溢于言表。(2)结构上,全诗始于感叹分别,终于盼望团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常识速览“百代文宗”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

    7、。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他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为“韩柳”。他和柳宗元携手共同倡导古文运动。他们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韩愈时代的诗坛,已开始突破了历代诗人的狭小天地。韩愈更是别开生面,创建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韩愈因上书论佛骨表,力谏宪宗勿“迎佛骨入大内”,触怒了宪宗,几乎被定为死罪,经裴度、崔群等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潮州距当时的京师有八千里之遥,是个荒蛮边远之地,路途的困顿是可想而知的。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行。韩愈此时悲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下

    8、了这首名篇。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抒发了韩愈因横遭贬谪而产生的悲愤之情以及联想到前程凶多吉少的感伤。凸显出作者刚正不阿的品格。知识梳理第1步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一封/朝奏/九重/,夕贬/潮州/路/八。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提示】该诗有杜甫诗“沉郁顿挫”之风。首联直写被贬原因,语中无怨悔之意。颔联申述忠而获罪的愤慨。颈联即景抒情,情悲且壮。尾联交代后事,沉痛,凄楚难言。第2步悟读诗情画境高山流水,大气磅礴;英雄失路,豪

    9、情不减。悲情发乎胸襟,壮志凌于云端!一封奏折,何其殷勤;满腔忠诚,何其恳切;妙笔生花,何其动人!实指望“圣明”回心转意,不料想天子怒不可遏。虽说“残喘”之年,不足挂齿,“衰朽”之躯,无须顾惜,然而弊政不除,心何以安?“圣明”蒙蔽,臣何以忠?忠心反被君心弃,从此谁敢再谏君?天高“九重”,如“云横秦岭”;路远“八千”,偏“雪拥蓝关”。大祸临头,祸及全家;远行凭马,马却踟蹰!唉,有什么办法呢?王命在身,身不由己!侄孙韩湘远道而来,应该是心知而肚明。瘴江的水可能是断魂水,乃叔祖的忠骨可能要长埋于瘴江之畔了。文本精析1首联中“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人

    10、命运的急剧变化,其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这两句透露出作者对忠谏而遭贬的愤怨,也含蓄地表明了他刚直不阿、坚持真理的倔强性格。2诗歌的三、四两句表现了韩愈怎样的性格?【答案】作者在此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老而弥坚,表现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3纪昀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的评价是“语极凄切,却不衰飒”,请结合全诗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答案】“朝奏”“夕贬”“路八千”“衰朽”“残年”“家何在”“马不前”“好收吾骨瘴江边”,都是极为凄切的,但诗人的感情基调并不衰飒。原因是诗中融入了诗人慷慨激昂、刚正不阿的情感。同时在写景抒情上,“云横”“雪拥”,境界

    11、雄浑,气势磅礴,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所以读起来并不觉得衰飒。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常识速览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贞元九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顺宗时,王叔文执政,他任礼部员外郎,锐意推行政治改革。不久,王叔文失败,他也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在南方共生活十四年,死于柳州。柳宗元的诗,数量较多的是抒写个人抑郁的心情和离乡去国的悲哀。在柳诗中成为特有的新颖题材的是对西南地带少数民族生活进行多方面描绘的作品。其中洋溢着非常浓厚的地方情调和气氛。至于刻画自然景物的小诗,如江雪渔翁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12、著有柳河东集四十五卷。唐顺宗时,柳宗元与刘禹锡等八人因参加永贞政治改革活动失败,被贬为远州司马。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由于阻挠势力较大,又分别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任刺史。这首七律是柳宗元初到柳州时登上柳州城楼,触景生情而写的。柳宗元借形象化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受到迫害的痛恨和悲愤,对国事的无限忧虑;表现了自己永不妥协的斗争精神,也表现了对共同遭贬的友人的深切怀念。知识梳理第1步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城上/高楼/接/大,海天/愁思/正/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岭

    13、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提示】本诗是以哀景写哀情。尤其是哀苦、忧怀之情,写得凄婉动人。第2步悟读诗情画境这萧瑟的秋风、凄寂的气氛,更令人思念友人;追忆往事,更叫人愁思难解。怎么办呢?“别离有相思,瑶瑟与金樽。”然而,此时此地,此情此景,非比寻常,酒也不能消愁,歌也无法忘忧。愁思和孤独之感犹如满天的乌云一样,遮天盖地而来。如何才能见到阳光,见到挚友,诉衷肠,诉思念?然而“物是人非事事休”,独登高楼,不见人,唯有愁!文本精析1作者在首联中说“愁思正茫茫”,联系全诗看,作者为何这样?【答案】作者因自己被贬荒

    14、蛮之地,感慨仕途风波险恶而愁绪满怀,因友人望而不见而生牵挂思念之情。2有人说诗的颔联赋中有比,你是如何理解的?【答案】作者以风雨喻谗人之嚣张,借“芙蓉”“薜荔”在暴风雨中的遭遇,暗比自己仕途风波险恶。赋中有比,不着痕迹。3中间两联的景物描写在诗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颔联写风雨楼前的_景,是实写。颈联写山重水曲的_景,是虚写。有实写有虚写,起到了景中寓情的作用,抒发了作者遭受打击且不能与朋友互通音信而产生的无限愁思,与首联“_”一词相照应。【答案】近远愁思4“愁思”贯穿全诗,试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答案】首联登高望远,引出愁思;颔联见到芙蓉、薜荔横遭摧残,引起身世之感,又添愁思;颈联远望友人,岭

    15、树重遮,江流阻断,使人愁肠百结;尾联音书断绝,各滞一方,备感寂寞,愁思更深。“愁思”贯穿全诗。西塞山怀古常识速览“诗豪”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晚年有“诗豪”之称。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进士,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重要人物之一。王叔文改革失败后,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最后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刘禹锡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穷僻荒远的贬所度过,所以抒写内心的苦闷、哀怨,表现身处逆境而不肯降心辱志的执着精神,成了他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他的诗歌以律诗和绝句见长,诗风颇具独特性,语言干净明快,著有刘梦得文集。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的革新活动被贬朗州(今湖南省常德

    16、市)司马。十年后,被朝廷“以恩召还”,回到长安。这年春天,他去京郊玄都观观赏桃花,写下了玄都观桃花:“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以桃花隐喻暂时得势的奸佞小人。这样的诗自然有人不满,他又因“语涉讥刺”而再度遭贬,一去就是十二年。十二年后,诗人再游玄都观,写下了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依然如故,不改初衷,痛快淋漓地抒发了自己不怕打击、坚持斗争的倔强意志。“前度刘郎今又来”的不懈的斗争精神,一直为后人敬佩。一些大臣听到刘禹锡写的新诗,认为他又在发牢骚,挺不高兴,便在皇帝面前说了他不少坏话。过了三年,皇帝又

    17、把他派到外地当刺史去了。唐穆宗长庆四年(824),诗人刘禹锡从夔州调任和州刺史,途经西塞山,感于时事,写下了这首诗。这是一首怀古诗。诗人追怀西晋东吴的史实,抒发感慨,借古喻今,提醒唐朝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知识梳理第1步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王濬/楼船/下/益,金陵/王气/黯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提示】这首怀古诗前两联叙史,后两联感论。一个“伤”字,道出对往事的伤心,尾联虽说言“伤”,但“伤今”讽喻之意很明显,全

    18、诗感情抒发得含蓄深沉。第2步悟读诗情画境青山无言,见惯了人世的变迁。渐渐地,我们都步入虚空,仿佛置身于滔滔岁月河流,不再拘泥一人一事的得失,不再流连一日一年的情绪。回首处,轻舟已过万重山。人生有限,自然永恒。人身渺小,光阴似箭。这种对比足以让人黯然以至潸然泪下。一世苦心经营,纵然功成名就,到最后还是如同沙砾,散失流逝离去。有什么可以永生不忘?有什么可以至死铭记?高山流水,知音难求;天涯海角,独自飘摇。落日的余晖下,怅然独立的人,渐渐融入隐隐青山、迢迢碧水中文本精析1你认为“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中用得最传神的是哪两个字?请简要分析。【答案】“下”和“收”。“下”为“东下、攻下”的意思

    19、,既符合地理形式,又有“西晋攻下了东吴”的意思;“收”为“收敛”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东吴的望风披靡。益州距金陵千里之遥,而一“下”即“收”,两字对举描绘出一方声势赫赫,一方闻风丧胆的画面。2颔联将晋吴之战的形势从哪些方面做了形象的描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案】(1)从形象上看,一横一竖,一下沉一高扬;(2)从色彩上看,一边是晋军烧毁铁锁的冲天火光,一方是投降的白旗;(3)从气氛上看,晋军得胜趾高气扬,东吴兵败无限凄惨。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在对比中写出了战争双方的强弱,更写出了胜利者那种摧枯拉朽、咄咄逼人,而失败者黯然失色、仓皇逃窜的神态。3试分析“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两句的修辞手

    20、法。【答案】对比、拟人。“枕”是说西塞山依旧挨着长江,生动形象地比拟出“物”的永恒;“山形依旧”同英雄们的“霸业”荡然无存形成对比,鲜明生动地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慨叹。4如何理解本诗中借古喻今的手法?【答案】(1)诗的前四句追述西晋王濬率水师顺江东下,冲破一切阻拦直抵金陵,东吴的“千寻铁锁”不过是枉费心机,最后还是落得“一片降幡出石头”的结局。说明天险、人力都挽救不了腐朽王朝灭亡的命运。(2)五、六两句从东吴的覆亡联想到东晋以来几个小朝廷的覆灭,提醒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3)结尾两句写诗人感慨和对唐朝统治者的婉言规劝。无人过问的故垒在瑟瑟秋风中是如此荒凉冷落,形象地给唐统治者指出历史的见证:

    21、要珍惜如今的统一平安,不要轻易发动战争。作者凭吊古迹、议论往事、借古喻今,给人以启示。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弟妹常识速览“诗魔”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我国古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七十五岁。他认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今存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22、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讽喻诗;一是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白居易小时候学习很用功,后来为了考进士,他学习更加刻苦了,他整天读书、练字,写诗作文,以致读书口舌生疮,握笔的手都磨出了老茧。十六岁那年他来到长安,拿着自己的诗稿向大文豪顾况求教。顾况没看诗稿前问他:“你叫什么?”他答道:“白居易。”“长安柴米这么贵,白居谈何容易!”顾况拿白居易的名字打趣道。他开始翻阅白居易的诗,当看到赋得古原草送别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拍案叫好,并欣喜地对白居易说:“如此诗才,白居长安容易呀!”白居易生活的中唐是一个多难的时代,他因战乱长年离家在外漂泊。德宗贞元十五年春,宣武军

    23、节度使董晋死,其部下叛乱。继之彰义军节度使吴少诚又叛乱,唐朝廷发兵征讨,河南一带沦为战乱的中心,加上旱荒频发,关内饥馑十分严重。就在这一年秋,白居易为宣州刺史所贡,第二年春在长安中进士,旋即东归省亲。这首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这是一首望月抒怀之作。诗人先总写家人离乱之苦,接下来着重写“流离道路”的悲惨情景,最后以五地望月共生“乡心”的想象之词作结。全诗表达了对离乱的不满,抒发了思乡、怀乡的感情。知识梳理第1步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时难/年饥/世业/,弟兄/羁旅/各/西。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共看/

    24、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提示】这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读来如听诗人倾诉自己身受的离乱之苦、相思之恨。语言浅白平实而又意蕴精深,情韵动人。第2步悟读诗情画境在诗仙、诗圣相继作古之际,是你扛起了中唐诗坛的大旗;在牡丹城有着33年生活经历的你,在一个个繁华的场景背后,发现了别人视而不见的“田舍翁”“卖炭翁”“琵琶女”和“长恨歌”中的“恨”;龙门卜居18年。你已不再是“江州司马”,而是“香山居士”。年纪尚轻的你就已写出家信诗望月有感,唱出了社会的动荡、人民的流离失所。千年居易,今犹乐天。文本精析1“时难年饥”揭示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答案】揭示了当时因叛乱造成的民生凋敝、时局动荡的社会现实。2“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请简要分析其妙处。【答案】妙在以“雁”“蓬”为喻,表现手足离散天各一方,犹如分飞千里的孤雁;辞别故乡流离四方,仿佛深秋断根的蓬草。形象而传神地写出诗人饱经战乱、兄弟离散的飘零之苦。3体会“


    注意事项

    本文(苏教版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创新求变的中唐诗.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