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版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总复习资料.docx

    • 资源ID:13308083       资源大小:430.83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总复习资料.docx

    1、人教版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P2、3):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求1.5的3倍是多少或求3个1.5的和是多少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小数乘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若积的末尾有0可以去掉。 2.小数乘小数(P4、5)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计算小数乘法,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

    2、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需要添0补位;末尾有0的要把0去掉。 注意:(1)计算结果发现小数末尾有0的,要先点小数点,再把0去掉。顺序不可调换。(2)积的小数位数等于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3.小数乘法中积的大小规律(1)(P8):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原来的数。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P10) 四舍五入法; 进一法;去尾法 。注意:(1)保留a位小数,就看第a+1位,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值。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看十分位上的数;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

    3、,看百分位上的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看千分位上的数;(2)按实际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积的近似值。(3)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5.积的扩大缩小规律:1)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外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a倍,积也扩大(或缩小)a倍。2)在乘法里,一个因数扩大a 倍,另外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b倍,积就扩大(或缩小)ab倍。3)在乘法里,一个因数缩小a 倍,另外一个因数缩小b倍,积就缩小ab倍。4)在乘法里,如果一个因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另外一个因数缩小10倍.100倍.1000倍,那么积的扩大或缩小就

    4、看a和b的大小,哪个大就顺从哪个。6.积不变规律:在乘法里,一个因数扩大a 倍,另外一个因数缩小a倍,积不变。7.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规律:把一个小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把一个小数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8.数小数点的方法:1.数数字2.数间隔9. 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和整数相同,都是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法和除法,再算加法和减法;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的。10. 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

    5、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应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 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 【(a-b)c=ac-bc】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 名称内容字母表达 加法运算律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它们的和不变,这

    6、叫做加法结合律。(a+b)+c=a+(b+c)减法运算律减法的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后两个数的和。abc=a(bc)乘法的运算律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a+b)c=ac + bc乘法分配律对减法的分配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减。(ab)c=acbc

    7、乘法分配律的拓展多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些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a+b+c)m=am + bm +cm除法运算律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后两个数的积。abca(bc)第二单元 对称.平移与旋转一、概念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 )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 )图形,那条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 )。2.对称轴通常用( )线表示。3.正方形有( )条对称轴,圆有( )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 )条对称轴。4.物体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现象叫( )。5.平移过程中,物体的( )改变了,( )和( )都没有改变。6

    8、.物体绕一个定点或一条轴按某个方向转动的现象叫( ),这个定点称为( ),转动的角称为( )。7.物体在旋转过程中,( )和( )都变了,( )和( )没有改变。8.和表针旋转方向一致的旋转叫做( )旋转,反之叫做( )旋转。二、下面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1)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 )现象。(2)升国旗时,国旗的升降运动是( )现象。(3)妈妈用拖布擦地,是( )现象。(4)自行车的车轮转了一圈又一圈是( )现象。(5)钟摆的摆动是( )现象。三.根据下图填空。号三角形绕A点按_时针方向旋转了_度。号梯形绕B点按_时针方向旋转了_度。号三角形绕C点按_时

    9、针方向旋转了_度。号平行四边行绕D点按_时针方向旋转了_度。 四.画一画。(画图题一定要用尺子和铅笔完成)1请按照给出的对称轴画出第一个图形的对称图形。 2把号图形绕A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 3把号图形绕A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 4.下面是镜子中看到的时间,请在右图中画出现实的时间。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P24):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进行计算,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

    10、数部分不够除(个位不够商1),就在商的个位商“0”补位。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位仍有余数,要在余数后边添“0”继续除。 3.(P30)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即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再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注意:移动小数点时,以除数的小数位数为准。简单的说:(1)一看:看清除数有几位小数(2)二移: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当被除数位数不足时,用“0”补足。(3)三算:按照小数除整数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4.(P34)在实际应用中,

    11、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求商的近似值,计算时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求积的近似值:计算出整个积的值后再取近似值。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注意:保留商的近似值,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就随着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 被除数与商的大小关系:一个数(0除外)除以大于1的数,商比被除数小;一个数

    12、(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0除外),商比被除数大。或者说:被除数不变,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 6.(P34) 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和循环小数:小数可以分为无限小数和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无限小数。循环小数的定义: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7.循环小数必须满足的条件:(1)必须是无限小数。(2)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如6.3232的循环节是32. 8

    13、. (P37)循环节的定义: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如5.33循环节是“3”。 7.14545的循环节是“45”。9. 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写循环小数时,可以只写一个循环节。如果循环节只有一位时,在它的上方点一个圆点;如果循环节超过一位时,就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方分别点一个圆点。如:5.33=5.3,读作五点三,三的循环;7.14545=7.145 ,读作七点一四五,四五的循环;9.123123=9.123 ,读作九点一二三,一二三的循环。 10.循环小数与无限小数的关系:循环小数一定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不一定是循环小数。

    14、11.竖式中的小数点和数位的对齐方式:在加法和减法中,必须小数点对齐;在乘法中,要末位对齐,在除法中,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第四单元 简易方程 1.关于乘号: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2. aa可以写作aa或,读作a的平方。2a表示a+a 3.等式与方程:等式的含义:用等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3+6=9方程的意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作方程。x+3=9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也就是说等式包含方程,。4.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对的

    15、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例如:x=3是15-x=12的解。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解方程是一个过程。) 5.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 解方程的依据:(1)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等式的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不作除数),等式仍然成立。 6.加、减、乘、除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0个数量关系式):(1)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3)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4

    16、)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7. 检验方程把算出来的方程解代入原方程(等号左边),如果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式子成立,说明是原方程的解,是正确的,反之,方程的解是错误。8.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 = =方程右边 所以,X=是方程的解。 9.用方程解答应用题: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用x表示。 (2)分析,找出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例如:梨树比苹果树的3倍少15棵,可以表示成“苹果树的棵树315梨树的棵数”,也可以表示成“梨树的棵数十15苹果树的棵数3”。 (3)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4)解方程(5)检验方程,写出答案。10.重点类型分析:(1)

    17、和倍应用题:题中告诉我们两个数的和以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让我们求这两个数个是多少。这种题称和倍问题。 数量关系式: 较小数倍数=较大数 算术法:和(倍数+1)=较小数 例如:两人共有32本书,哥哥的书是妹妹的3倍,两人各有多少本书? 解:设妹妹有x本,那么哥哥有3x本。 3x+x=32 4x=32 4x4=324 x=8 3x=38=24 检验:方程左边=38+8 =24+8 =32 =方程右边 所以:x=8是方程的解 答:妹妹有8本书,哥哥有24本书。 (2)差倍应用题:题中告诉我们两个数的差与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问题称为差倍问题。 差(倍数-1)=较小数 较小数倍

    18、数=较大数 或(较小数+差)=较大数 例如:同学们植的杨树棵树是柳树的4倍,柳树棵树比杨树少75棵,杨树.柳树各植多少棵? 解:设杨树植4x棵,柳树植x棵。 4x-x=75 (4-1)x=75 3x=75 3x3=753 x=25 4x=425=100或(75+25=100) 检验:方程左边=425-25 =100-25 =75 =方程右边 所以:x=25是方程的解 答:植杨树100棵,植柳树25棵。附:数量关系式(常用)1.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2.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4.总

    19、数量总份数=平均数5.大数小数=倍数 大数小数=相差数6.速度和时间=路程 (甲速+乙速)时间=路程第五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一、 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1. 长方形:长方形:周长=(长+宽)2 字母公式:C=(a+b)2 面积=长宽 字母公式:S=ab 【长=周长2宽; 宽=周长2长】补充:(1)长方形的长宽长方形周长的一半 ,即:长+宽=周长2 (2)当长方形的周长不变时,长与宽长度相差的越大,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越小; 长与宽长度相差的越小,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越大。(3)当长方形的面积不变时,长与宽长度相差的越大,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就越长;长与宽长度相差的越小,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就越短。2.

    20、 正方形: 正方形:周长=边长4 字母公式:C=4a 面积=边长边长 字母公式:S=a23.平行四边形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字母公式: S=ah 4.三角形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字母公式: S=ah2 【底=面积2高 ; 高=面积2底】注: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被高垂直的一边就是相应的底边。计算时,一定是这条边的高乘这条对应的边。5.梯形公式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公式: S=(a+b)h2 【上底=面积2高下底, 下底=面积2高上底, 高=面积2(上底+下底)】 6. 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面积的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剪拼、平移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平

    21、移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7.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平移。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 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2倍,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所以

    22、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8.注意:求三角形的面积和梯形的面积不要忘记“2” 9.一个平行四边形能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0.一个平行四边形能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不同的梯形有可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1. 一个梯形能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有两种分法)12.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但形状未必相同。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即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反之,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2倍。13.长方

    23、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14.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分割法、添补法。15.常用单位之间的进率(1)长度单位: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2)面积单位: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3)重量单位: 1吨=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4)时间单位:1世纪=100年 、

    24、1年=12月、1小时=60分 1分=60秒 1小时=3600秒大月(31天)有7个月份: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个月份:4、6、9、11月平年2月有28天, 闰年2月有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一年有四个季度:第一季度:1、2、3月 第二季度:4、5、6月 第三季度:7、8、9月 第四季度:10、11、12月(5)单位转换 高级转化成低级:高级单位的数进率=低级单位的数 低级转化成高级:低级单位的数进率=高级单位的数: 第六单元 因数与倍数研究范围:1.只在自然数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 。 2.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一般不讨论0。一、基本概念:1.像0

    25、、1、2、3、4、5、6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2.像-3、-2、-1、0、1、2、3这样的数是整数。3.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 4.倍数和因数: 举例如4520,20是4和5的倍数,4和5是20的因数,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二、因数与倍数的特点:1.找倍数:从1倍开始有序的找。 2.一个数倍数的特点: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没有最大的倍数。 3.找因数:找一个数的因数,一对一对有序的找较好。 4.一个数因数的特点: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最小的因数是1; 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三、2、3、5的倍数的特征:1. 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2、

    26、4、6、8的数是2的倍数。 2. 奇数与偶数: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按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来分,自然数可以分成两类:奇数和偶数 3.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4. 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5.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的数。 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6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2、4、6、8,并且各个数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 7.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1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或5,并且各个数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 8.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30的

    27、倍数)的特征: 个位是0的数; 各个数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 9的倍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9的倍数,这个数就是9的倍数 四、质数与合数1.质数: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质数(素数)。最小的质数是2,是唯一的质数中的偶数。 100以内的质数(共25个): 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100以内的质数歌谣:二、三、五、七、一十一, 一三、一九、一十七; 二三、二九、三十七, 三一、四一、四十七; 四三、五三、五十九、 六一、七一、六十七; 七三、八三、八十九、

    28、再加七九、九十七;25个质数不能少,百以内质数心中记。2.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他因数,这个数叫合数。 1只有一个因数,所以,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 3.如果a和b都是c的倍数,那么ab和ab一定也是c的倍数如果a是c的倍数,那么a乘以一个数(0除外)后的积也是c的倍数4.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 偶数奇数=奇数 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 无论多少个偶数相加都是偶数偶数个奇数相加是偶数 奇数个奇数相加是奇数5.因数2612,2和6是12的因数。倍数2612,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3的倍数的特征: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偶数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奇数自然数中,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质数(或素数)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合数。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总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