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陈共《财政学》习题.docx

    • 资源ID:13292850       资源大小:31.87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陈共《财政学》习题.docx

    1、陈共财政学习题财政学习题第一章 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1.公共物品主要的提供者是: ( ) A.政府 B.市场 C.企业 D.国有企业2.市场活动中存在未被补偿的损失或应得未得的收益的现象被称作: ( ) A.市场失灵 B.边际效益递减 C.外部效应 D.免费搭车3.下列情况能形成垄断的是: ( ) A.产量增大 B.规模扩大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减和边际成本递增 C.规模扩大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增和边际成本递减 D.规模扩大引起的总收益增加和平均成本的增长4.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或额外收益被称作: ( ) A.市场失灵 B.外部效应 C.免费搭车 D.寻租5.在市场活动中,资源配置处于无

    2、效或低效率的状态被称作: ( )A.市场失灵 B.外部效应 C.免费搭车 D.寻租6.外部效应是指: ( ) A.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动对他人带来的影响 B.厂商活动对他人造成的损失 C.微观主体行为给他人造成的损失未予补偿或给他人带来的收益未得到回报 D.微观主体无偿享有他人的利益7.具有外部效应的产品最集中地表现在 上: ( ) A.竞争性产品 B.垄断性产品 C.私人产品 D.公共产品8.公共物品是指: ( ) A.人人都需要的产品 B.具有社会共同利益的产品 C.具有非盈利性的产品 D.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9.混合物品是指: ( ) A.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各占一半的物品 B.公共物

    3、品和私人物品相混杂的物品 C.同时具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特征的物品D.由私人生产而由政府提供的物品10下列对社会公共需要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公共需要是每个社会成员个人需要的总和 B公共需要由每一社会成员无差别的共同享有C享有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一定代价 D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来源于剩余产品11.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 ( ) A.社会公共需要 B.私人需要 C.混合需要 D.国有企业的需要12.政府干预经济(调节经济)主要是因为: ( ) A.政府拥有政治权力 B.政治权力凌驾于财产权力之上 C.政府是全社会的管理者 D.市场本身存在缺陷13.政府干预经济过程中也有缺陷,导致政府缺陷的

    4、根源是: ( ) A.政治权力凌驾于财产权力之上 B.政治权力对经济权力的支配 C.政治权力的滥用 D.政治权力对财产权力的排斥14.寻租是指: ( ) A.由于让渡财产使用权而收取的租金 B.厂商寻求收益最大化的行为 C.政府因让渡国有资源使用权而获取收益的行为 D.政府职员靠手中的职权获取经济利益的行为1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作用主要是: ( ) A.决定全社会的资源配置 B.指导经济发展方向 C.弥补市场缺陷 D.实现公平分配16.财政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其活动的主体是: ( ) A.政府 B.企业 C.国家机关 D.公共事业单位17.财政是随着( )的产生而产生的: A.人类 B

    5、.社会 C.国家 D.经济活动18.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 ) A.资源配置 B.供求关系 C.公平分配 D.价格19.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是: ( ) A.政府 B.计划 C.市场 D.宏观调控20.资源配置在本质上是解决: ( ) A.经济资源在不同产业合理分布的结构性问题 B.劳动力结构问题 C.经济资源在不同地区合理分布的结构性问题 D.经济效益问题2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 ( ) A.财政收支平衡 B.国际收支平衡 C.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D.充分就业四、判断题1.外部效应是微观厂商活动对他人造成的损害. (错 )2.外部正效应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而外部负效应损

    6、害社会经济发展.( 错 )3.公共产品可以由私人生产但由政府提供. (对 )4.无论消费者是否购买,公共产品带来的好处可为消费者享有. (对 )5.混合产品由于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和排他性,不能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错 )6.私人产品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是市场提供的. ( 错 )7.混合产品可以采取公共提供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混合提供的方式. ( 对 )8.社会公共需要的内容在任何社会都是相同的. (错 )9.政府干预外部效应的手段有行政手段、法律手段、财政手段 (对 )10.公平分配是财政的主要职能. ( 错)五、名词解释1财政2公共物品3混合物品4公共需要5配置资源6稳定经济7外部效应8市场

    7、失灵六.简答题1公共需要有哪些特征2市场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3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市场为什么是失效的?4政府干预市场的手段有哪些具体表现5政府干预失败的原因主要是什么6财政如何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七.论述题1怎样从市场与政府的相互关系来理解财政对经济的干预 2.财政的职能表现为哪几方面财政采取哪些政策手段来实现其职能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二、单项选择题1.所谓“搭便车”现象是指: ( )A.个体行为给他人带来的损害 B.个体或单位无偿享有公共利益C.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利益最大化 D.凭借权力获得好处2.纯公共物品只能由什么来提供: ( )A.市场 B.政府 C.企业 D.社会组织3.对混合物品

    8、,较好的提供方式是: ( )A.政府生产,政府无偿提供 B.私人生产,政府购买回来后无偿向社会提供C.私人生产,私人有偿提供 D.一部分政府无偿提供,一部分市场有偿提供4.国有国营的经营模式适用于哪类国有企业(或单位): ( )A.提供公共物品的国有企业 B.垄断性国有企业C.大中型国有企业 D.小型国有企业5.我国现阶段公平分配是指: ( )A.按劳分配 B.按资分配 C.按权力分配 D.按对社会的贡献分配6.实现社会公平(个人或家庭收入公平),主要借助的财政措施是: ( )A.税收 B.国债 C.财政投资 D.转移支付制度7*.一定社会资源在财政部门和民间部门合理配置的最低条件是: ( )

    9、A.财政部门资源使用的边际效率应大于该资源用于民间部门的边际效率B.财政部门资源使用的边际效率应等于该资源用于民间部门的边际效率C.财政部门资源使用的边际效率应小于该资源用于民间部门的边际效率D.财政部门资源使用的平均成本应等于民间部门使用该资源的平均成本8.财政支出的核心问题是: ( )A.提高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益 B.实现社会公平分配C.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 D.提高经济增长速度9.衡量财政支出进行资源配置的效率高低时,其标准是: ( )A.社会净效益最大化 B.征税成本最小化C.财政投资的具体项目效益最大化 D.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最小化10.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衡量财政支出效益时,

    10、其主要适用的对象为:( )A.政府的经济类投资项目 B.政治军事项目C.文化教育项目 D.公共事业项目11.“最低费用选择法”在评价财政支出效益时,主要适用于: ( )A.经济项目 B.政治军事项目 C.公共事业项目 D.基础设施项目12.根据不同时间段的使用量来确定公共劳务收费标准的定价方法是: ( )A.平均成本定价法 B.边际成本定价法C.二部定价法 D.负荷定价法三、名词解释1搭便车2要素分配3规模收入分配4政府采购制度5最低费用选择法6二部定价法7负荷定价法四、简答题1为什么说纯公共物品必须由政府而不是由市场提供2如何看待公平与效率的内在统一性及矛盾性五、论述题1公共物品(包括混合物

    11、品)的生产方式及提供方式有哪些组合2什么是政府采购制度其对提高财政支出效益有何意义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二、单选题1.扩大再生产是指: ( )A.将M中的一部分用于投资 B.将M中的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VC.将M中一部分用于社会消费 D.将M中的一部分用于弥补生产资料的消耗2.从社会产品的使用过程看,财政的重置投资是指: ( ) A.满足社会消费后,剩余部分的社会产品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投资 B.剩余产品(M)中的一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投资 C.剩余产品中用于非生产性的固定资产投资 D.由C转化而来的用于弥补生产资料消耗的简单再生产的投资3.财政支出发生时,同时伴随着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类支出称

    12、为: ( ) A.购买支出 B.转移支出 C.生产性支出 D.非生产性支出4.能够较准确真实地反映财政活动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 ) A.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B.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 C.财政收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D.中央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5.在一般情况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趋势表现为:( )A.不断扩大 B.日渐萎缩 C.基本不变 D.无规则波动6.从经济发展不同阶段说明财政支出有增长趋势的理论是由谁提出的: ( )A.瓦格纳 B.皮科克 C.马斯格雷夫 D.拉弗四、判断题1.从社会资金的最终使用去向看,C的价值全部用于补偿性支出,V的价值全部用于消费

    13、性支出,M的价值全部用于积累性支出. (错 )2.购买性支出侧重于执行资源配置职能,转移性支出侧重于执行收入分配职能.( 对 )3.转移性支出使政府资金无偿地转移,参与收入分配,说明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主要作用. ( 错)4.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府应逐渐减少其活动范围,因此财政支出规模呈不断下降趋势. (错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说明:随着经济发展,财政支出规模呈下降趋势是一个基本规律. 错( )6.在正常情况下,随着经济发展,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对 )五、名词解释1财政重置投资2经济建设费3购买支出4转移支出六、简答题1比较购买支出与转

    14、移支出对经济活动的不同作用2为什么说财政支出规模有不断增长的趋势3为什么说用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来衡量财政活动的规模,比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更符合实际情况七、论述题1影响财政支出规模增减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2.改革开放以来,从政府职能及支出性质两方面考察,我国财政支出结构有什么变化并分析其原因.第四章 购买性支出二、单项选择题1.财政支出中,能够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并由全体公民共同享受的支出是:( )A.社会消费支出 B.投资性支出 C.救济支出 D.财政补贴2.能够保证国家政治职能得以实现的财政支出是: ( )A.社会消费支出 B.投资性支出 C.救济支出 D.财政补贴3.行政管理费和国防

    15、费作为无偿性的财政支出,属于: ( )A.社会消费支出 B.投资性支出 C.社会保障支出 D.转移性支出4.文教科卫事业费支出属于: ( )积累支出 消费支出 补偿支出 D.投资支出5.教育需求是: ( )A.私人需求 B.团体需求 C.纯公共需求 D.准公共需求6。带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 A.投资 B.消费 C.生产 D.流通7.每增加一元投资所导致的收入的增长倍数被称作: ( ) A.资本边际收益递增 B.边际消费倾向递增 C.流动性偏好上升 D.乘数作用8.加速原理是指: ( ) A.投资变化所引起的收入变化 B.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投资变化 C.政府投资对经济的带动作用 D

    16、.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带动作用9.将基础设施视为公共物品,其原因在于: ( )A.它主要是政府进行投资的 B.社会发展离不了它C.它为社会发展提供共同条件 D.它需要的投资额很大10我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政府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呈现:( ) A.上升趋势 B.下降趋势 C.不变 D.与GDP增长相一致11.财政投融资属于: ( ) A.商业性投融资 B.风险性投融资 C.政策性投融资 D.财政资金有偿使用12.财政投融资主要用于: ( ) A.高科技产业 B.基础产业 C.农业 D.增加银行资本金14.从供求关系看,农产品供求的特殊性表现为: ( )A价格波动大 B.与工业品

    17、存在剪刀差C.供给稳定而需求波动大 D.需求稳定但供给波动大四、判断题1.在财政支出的安排上,应首先保证投资性支出,再安排社会消费性支出. (错 )2.社会消费和投资支出的最大区别是:消费支出是无偿的,而投资性支出是有偿的. (错 )3行政,国防支出是非生产性支出,其使用过程是对社会财富的消耗,应尽量减少.( 对)4.文教卫生支出用于满足共同需要,属于“公共物品”,个人享用无需付费. (错 )5.接受教育所得到的利益完全是内在化和私人化的(即不存在外部效应),因此,教育是私人需要,教育费用应该完全由受教育者自己负担. (错 )6.投资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表现为:投资首先是刺激需求,投资过程完成后又

    18、可以增加供给。 ( 对)7.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主要采取直接调控;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主要采取间接调控. (对 )8.政府投资的宏观调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弥补非政府部门投资的不足,使两者投资之和与社会所要求的投资总量相吻合;二是纠正非政府部门的偏差. (对)9.私人投资追求盈利最大化,而政府投资完全不求盈利,只有产量最大化才能更好满足公共需要.( 错)10.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最好的方式是无偿拔款. ( 错)11.财政投融资是将财政资金按商业银行规则运作,追求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 对)12.农业的特殊性表现为:农产品的供给相对稳定,而农产品的需求具有波动性.(错

    19、 )五、名词解释1乘数作用2加速作用3基础产业4财政投融资六、简答题1试简要分析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支出对经济产生什么影响.2为什么说投资是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3为什么说教育经费应由政府和享受教育的人们共同分担 4各国政府对基础产业都奉行干预政策,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基础产业的干预有何不同5财政投融资有哪些特征6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七、论述题1分析政府投资与非政府投资的特点有什么不同并说明财政投资的主要范围有哪些2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说明,为什么需要财政对农业进行投资财政投资于农业的重点领域是什么第五章 转移性支出二、单项选择2.最早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是: ( )

    20、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3.计划经济时期内,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与( )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A.就业 B.怃恤 C.福利 D.救济5.西方国家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主要是: ( ) A.个人所得税 B.社会保障税 C.企业所得税 D.公积金6.同社会保障支出相比,财政补贴支出的不同之处在于: ( ) A.财政补贴是无偿的 B.补贴可使领受人收入增加 C.补贴是由政府预算支付 D.补贴与价格变动有直接关系7.财政补贴作为一种调节经济的手段,是因为其能够: ( ) A.增加受补贴者的收入 B.改变相对价格结构 C.完善财政支出的方式 D.解决困难企业的困境11税收支出是指: ( )A.

    21、通过征税所形成的财政收入用于财政支出 B.将税收收入用于特定用途的财政支出C因法定的税收优惠使政府放弃的财政收入 D.在征税过程中形成的成本费用支出12.税收支出的实质是: ( )A.将税收收入用于特定的支出项目 B.特殊的财政补贴C.征税过程发生的费用支出 D.征管不严所形成的税收流失四、判断题1.社会保障制度属于公共劳务,应由政府来提供. ( )2.社会保障支出与财政补贴支出同属转移性支出,由政府无偿提供. ( )3.财政补贴与社会保障支出都具有反周期调节的自动稳定器作用. ( )4.财政补贴的作用侧重于收入分配,而社会保障侧重于调节资源配置结构.( )5.财政补贴总是与相对价格的变动相联

    22、系,而社会保障与价格变动无关. ( )6.财政补贴在校正市场缺陷方面具有特殊的调节功能,越多越好. ( )7.财政补贴是通过调节企业盈利水平来调节供求结构的. ( )8.税收支出是用于特定用途的一项财政支出. ( )9.税收支出的实质是税务机关将多征的税退还给纳税人. ( )五、名词解释1社会保障制度2财政补贴3财政帖息4税前还贷5税收支出六、简答题1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是什么2比较社会保障与财政补贴的同异点.3我国财政补贴制度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4试比较照顾性税收支出与刺激性税收支出有何不同七、论述题1如何进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2.分析财政补贴对经济的调节作用.第六章 财政收入规模

    23、与结构分析二.单项选择1.从形式上看,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是: ( ) A.税收收入 B.利润收入 C.国债收入 D.收费收入2.在一般情况下,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有: ( ) A.不断增长的趋势 B.不断下降的趋势 C.绝对量增长而相对量下降 D.绝对量减少而相对量增长3.能够更准确反映政府财政活动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 )A.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B.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C.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 D.中央财政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4.经济决定财政这一命题反映的是: ( )A.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则财政收入规模越大 B.财政收入随价格的增长而增长C.财政收入规模由不同的分配制度

    24、决定 D.财政收入规模由不同的经济体制决定5.经济改革以来(1978-1995年期间),我国财政收入变化表现为:( ) A.财政收入总额增长而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 B.财政收入总额减少而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上升 C.财政收入总额增长,且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增长 D.财政收入总额增长但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保持不变6.在什么情况下,物价上涨才会导致实际财政收入增长: ( )A.物价上涨率高于财政收入增长率 B.物价上涨率低于财政收入增长率C.物价上涨率等于财政收入增长率 D.物价上涨率高于GDP增长率7.从财政收入的所有制构成看,我国财政收入最主要来源于: ( ) A.国有经济

    25、B.集体经济 C.私营、个体经济 D.外资经济四.判断题1.我国财政收入规模下降是指财政收入总额的不断减少. ( )2.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因此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决定因素.( )3.通货膨胀使财政通过对GDP的再分配可得到更多的收入(即通货膨胀税),因而通货膨胀使财政实际收入增加,对财政收入是有利的. ( )4.财政收入的规模主要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与社会制度没有本质联系. ( )5.我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财政收入规模呈下降趋势,说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参与公共产品分配规模减少是普遍规律 . ( )6.经济越发达,政府财政收入规模越大. ( )7.物价上涨率与

    26、财政收入增长率相等时,造成名义财政收入虚增,但实际财政收入并未增加. ( )五.名词解释1财政收入2规费收入3.通货膨胀税六.简答题1简述影响财政收入规模变动的因素有哪些2试从分配制度及政策的变化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方面,说明为什么我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达轨过程中,财政收入规模的下降趋势.3.从财政收入的结构分析增加我国财政收入的途径是什么七.论述题1为什么说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变化起决定作用2.分析价格变动如何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变化.第七章 税收原理二.单选题1.纳税主体为: ( ) A.纳税人 B.负税人 C.国家 D.征税对象2.税收客体是指: ( ) A.纳税人

    27、B.负税人 C.国家 D.征税对象3.能够反映国家征税深度的指标是: ( ) A.纳税人 B.课税对象 C.税目 D.税率4.能够实现税负转嫁的税被称为: ( ) A.直接税 B.间接税 C.中央税 D.地方税5.能够体现税收纵向公平的税率是: ( ) A.比例税率 B.定额税率 C.全额累进税率 D.超额累进税率6.衡量微观税负水平的指标是: ( ) A.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 B.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 C.税率 D.税目7.对下列商品征税后,哪一种商品最容易实现税负转嫁: ( )A.自来水 B.矿泉水 C.水果 D.北京烤鸭8.税收转嫁中的前转是指: ( )A.纳税人将税款转移给供货商 B

    28、.纳税人将税款转移给购买者C.纳税人将税款转移给投资人 D.纳税人将税款转移给本企业员工9.税收的横向公平是指: ( )A.对所有法人和自然人普遍征税 B.凡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同等征税C.凡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征不同的税 D.凡与企业进有横向交易关系的企业都征税10.政府征税使纳税人减少高税商品需求,增加低税商品的购买,被称为: ( )A.挤出效应 B.收入效应 C.支出效应 D.替代效应11.拉弗曲线主要说明的是: ( )A.公平分配 B.最优税率 C.税负转嫁 D.经济波动12.下列不符合税收中性的是: ( )A.国家征税使社会的损失尽量以税款为限 B.国家征税尽可能不带来超额负担C.国家征税要避免对市场的任何影响 D.不使税收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四.判断题1.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取得的收入. ( 对)2.国家无偿征税的税收负担,最终都由纳税人承担. ( 对)3.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国家征税后会使财政收入增加. (错 )4.拉弗曲线说明,提高税率可更多地增加财政收入. ( 错)7.税收中性是指税收对经济过程的不干预. ( 错)8.商品的供给弹性越大,其税款也越容易转嫁. ( 对)1纳税人2负税人3课税对象 4税率5直接税6从价税7税负转嫁8税收归宿9起


    注意事项

    本文(陈共《财政学》习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