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年抚州市南城二中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含答案解析.docx

    • 资源ID:13273900       资源大小:72.32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年抚州市南城二中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含答案解析.docx

    1、学年抚州市南城二中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含答案解析2020-2021学年抚州市南城二中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15.0分)1.下列动物类群与其特征对应正确的是()A. 软体动物在-呼吸器官是肺 B. 节肢动物-身体和附肢都分节C. 腔肠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 D. 环节动物-运动器官是足2.病毒结构简单,有以下部分组成()细胞壁外壳内部的细胞核内部的遗传物质蛋白质外壳。A. B. C. D. 3.农民为了提高大棚农作物的结果率,在棚内放养了一些蜜蜂,这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A. 维持生态平衡 B.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 帮助农作物传播种子 D.

    2、 帮助农作物传粉4.制作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口必须加水密封,密封坛口的目的是()A. 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繁殖B. 阻止尘埃、细菌入坛,防止污染C. 造成缺氧环境,利用乳酸菌的生长和繁殖D. 防止气体对流,利于醋酸菌无氧呼吸5.两栖动物不能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原因是()A. 体温不恒定 B. 肺不发达C. 用皮肤呼吸 D. 生殖发育离不开水6.下列各项属于动物学习行为的是()A. 黑猩猩通过堆叠箱子摘下悬挂在高处的香蕉B. 蜘蛛结网捕捉昆虫C. 狼将捡到的婴儿哺育成“狼孩”D. 鸟类的筑巢、孵卵和育雏7.陆地生活的动物体表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以适应陆地干燥气候,下列哪项结构不具有

    3、这种功能()A. 蚯蚓的刚毛 B. 蛇的鳞片 C. 蝗虫的外骨骼 D. 蜥蜴的细鳞8.将八种生物按某一依据分成两类,结果如表,该分类依据是()类群一乌贼螃蟹蚯蚓蝗虫类群二青蛙蛇海鸥斑马A. 是否胎生 B. 体温是否恒定C. 有无脊柱 D. 生殖方式的不同9.一组在南美旅行的动物学家发现过一种被称为“树懒”的动物。他们除了发现这种动物行动非常缓慢外,还发现这种动物具有下列特点:皮肤上长有毛发、胎生、热血、靠肺呼吸。动物学家根据这些特点把树懒归类为()A. 两栖动物 B. 鱼类 C. 哺乳动物 D. 爬行动物10.下列关于微生物的用途,错误的是()A. 醋酸菌用于酿醋 B. 利用乳酸菌制酸奶C.

    4、酵母菌用于制作泡菜 D. 利用青霉提取青霉素11.下雨之前,经常可以看到蚂蚁大军有组织地迁往高处,这一现象说明蚂蚁具有()A. 取食行为 B. 社会行为 C. 攻击行为 D. 繁殖行为12.在分类单位中,马和牛同目不同科,马和羊同纲不同目,马和驴同科不同属,马和斑马同属不同种,与马亲缘关系最远的是()A. 牛 B. 羊 C. 驴 D. 斑马13.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不包括()A. 骨 B. 关节 C. 神经 D. 肌肉14.在盛有温开水的瓶中加入一大勺糖和一小包酵母菌,摇匀后,将一个挤瘪的小气球套在瓶口处。将瓶子放在25的条件下,一段时间后,瓶口的小气球鼓了起来,对此现象最好的解释是()A. 酵

    5、母菌属于真菌B. 酵母菌分解糖,产生的二氧化碳将气球吹起C. 酵母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 糖为酵母菌提供了营养,产生的氧气将气球吹起15.如图为几种生物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三种生物的繁殖方式一样B. 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C. 属于原核生物,、均可形成菌落D. 它们大多数是利用现存的有机物生活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16.简练概述骨、关节、骨骼肌在运动中的作用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17.为了检测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小明作如下探究:步骤一:取两套装有同一种培养基的培养皿,密封好,标上1号、2号,并进行高温消毒后,置于无菌的环境中。步

    6、骤二:将1号培养皿打开,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再盖上,封好。步骤三:将1号、2号培养皿放在一个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环境中培养,每天观察并做好记录。请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并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一高温消毒的目的是_(2)步骤二相当于细菌培养方法中的哪个步骤:_(3)本实验中,实验组是_,对照组是_实验变量是_(4)实验探究的目的是_(5)实验结果:可观察到1号培养皿_2号培养皿_(6)本探究实验的结论是_四、资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18.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物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由于它的羊绒比金子还贵重,遭到疯狂偷猎,从1986年平均每平方公里35头锐减到90年代平均每平方公里

    7、仅存0.2头。近年来,藏羚羊的数量虽有所增加,然而偷猎者的枪声仍然不时作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资料中反应了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是。(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人们把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建立,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3)当我们发现身边有乱捕滥杀行为时,我们应该()A去和他们争辩,制止他们这样做B事不关己,高高挂起C将这些人抓住,送公安局惩处D告知有关部门,及时制止和惩处- 答案与解析 -1.答案:B解析:解:A、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有外套膜,贝壳退化,用鳃呼吸。故错误。 B、节肢动物,身体由体节构成,触角和足均分节,有外骨骼,故正确

    8、。 C、腔肠动物的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故错误。 D、环节动物的身体由许多环状体节构成,刚毛辅助运动,无专门的运动器官。故错误。 故选:B。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我们要对其进行分类,思考解答。熟练掌握动物各类群的主要特征,即可正确解答。2.答案:B解析:解: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并在寄主细胞内进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就会变成结晶体。因此病毒的结构简单,其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内部的遗传物质。 故选: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病毒

    9、的结构特点。3.答案:D解析:解:A、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

    10、统的物质循环。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在棚内放养了一些蜜蜂,蜜蜂不但可以采蜜,在采蜜的同时把身体粘附的花粉带到了另一朵花的柱头上,为花粉传播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蜜蜂的传粉,能大幅度的增加产量。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应从维护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角

    11、度出发,按照生态系统发展的规律办事。各种动物在自然界中各自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4.答案:C解析:解:A、主要的目的是造成缺氧环境,利用乳酸菌的生长、繁殖和发酵,不是抑制作用。A错误。 B、可以防止尘埃、细菌入坛,但主要的目的是创造无氧环境,B错误错误。 C、乳酸菌是厌氧菌,加水密封的目的是成缺氧环境,利用乳酸菌的生长、繁殖和发酵,C正确。 D、制作泡菜要用到乳酸菌,不是醋酸菌,D错误。 故选:C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意义,如制作泡菜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具有特殊的风味,乳酸

    12、菌是厌氧菌,分解有机物是不需要氧气的,因此泡菜坛要加盖并用一圈水来封口,以避免外界空气的进入,否则如果有空气进入,就会抑制乳酸菌的活动,影响泡菜的质量。分析解答。关键点:乳酸菌是厌氧菌,在无氧时才能产生乳酸。5.答案:D解析:解:两栖动物经过抱对,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体外受精,幼体生活在水中,由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的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这是两栖动物不能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根本原因。 故选:D。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两栖动

    13、物是体外受精,变态发育。6.答案:A解析:解:黑猩猩通过堆叠箱子摘下悬挂在高处的香蕉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而蜘蛛结网捕捉昆虫、狼将捡到的婴儿哺育成“狼孩”、鸟类的筑巢、孵卵和育雏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故选:A。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7.答案:A解析:解:陆生动物指在陆地生活的动物。其中几乎都是呼吸空气的动物,地下动物中,有些是靠呼

    14、吸孔隙水中的溶解氧而生存的微小动物,亦属陆生动物。为了适应陆地生活,而呼吸空气、防止体内水分蒸发、身体的支撑和运动、保护卵等等有关的结构都很发达。为了适应陆地干燥的气候,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蝗虫等昆虫的外骨骼;蛇、蜥蜴等爬行动物的细鳞且有角质层。而蚯蚓的刚毛是用来辅助运动的。 故选:A。本题考查陆生动物及其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陆生动物是在陆地上繁衍生活的动物的总称。注意总结陆生动物与干旱环境相适应的特点。8.答案:C解析:解: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如表格中的类群二:眼镜蛇、青蛙、麻雀。 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如类群一:乌贼、螃蟹、蚯蚓、蝗虫。

    15、故选:C根据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据此答题。做这题的关键是掌握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是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9.答案:C解析:解答:A、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皮肤裸露,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卵生,变温动物,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B、鱼类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被覆鳞片,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卵生,变温动物,用鳃呼吸。 C、哺乳动物的特征是:体表被毛,体腔有膈,胎生哺乳,体温恒定,用肺呼吸。 D、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被覆鳞片,体内受精,卵生,变温动物,用肺呼吸。 综上所述:A、B、D、选项不符合题意,只有C选项符合题

    16、意。 故选:C。本题考查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相关知识有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对哺乳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的掌握情况。难度中等。10.答案:C解析:解:A、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A正确; B、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B正确; C、利用酵母菌制作馒头或面包和酿酒,制泡菜要用到乳酸菌,C错误; D、利用青霉可以提取出青霉素,D正确; 故选:C。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制酱要用到曲霉,制味精要用到棒状杆菌,利用青霉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注意掌握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平时注意

    17、积累相关的例子。11.答案:B解析:解:“下雨之前,经常可以看到蚂蚁大军有组织地迁往高处”,体现了蚂蚁有明确的分工,因此这一现象说明蚂蚁具有社会行为。 故选:B。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社会行为的特征。12.答案:B解析:解: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所属的等级越小,动物的亲缘关系越近,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四种动物中与马亲缘关系最远的是羊,因为与羊同纲,纲在科、属、

    18、种中,单位最大,因此与马的关系最远。 故选:B。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掌握生物分类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13.答案:C解析:解:动物的运动方式都是以一定的结构作为基础的,人等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骨和骨连接构成骨骼,有的骨连接是不能活动的,如脑颅骨各骨之间的连接;有的稍微能活动,如椎骨前方椎体间的连接;还有一种是能活动的,即一般所说的关节,如上肢的肩关节、肘关节,下肢的髋关节、膝关节等。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形式。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属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

    19、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能够收缩和舒张,但神经不属于运动系统。 故选:C。此题考查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组成。运动系统由骨骼(骨和骨连接)和肌肉组成,据此答题。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14.答案:B解析:解:如图是发酵现象的实验图,水中加入了一大勺糖和一小包酵母菌,摇匀后,将一个挤瘪的小气球套在瓶口处。进行搅拌,瓶口用气球套住,在实验中,加入的酵母菌会分解水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其中二氧化碳是气体,因此会出现气泡,所以气球会鼓起来。故选:

    20、B。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能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关键点: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能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15.答案:A解析:解:A、病毒是自我复制、细菌是分裂生殖、真菌是孢子生殖,因此三种生物的繁殖方式不一样,错误; B、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正确; C、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均可形成菌落,正确; D、它们大多数是利用现存的有机物生活,正确。 故选:A。(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

    21、量繁殖,因此病毒的繁殖又称为自我复制。 (2)细菌和真菌的区别: 比较内容细菌真菌个体大小单细胞单细胞类型,也有多细胞的类型细胞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只有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营养方式异养异养繁殖方式分裂生殖孢子生殖(3)真核生物遗传物质有核膜包被,原核生物遗传物质没有核膜包被,如细菌和放线菌。 (4)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真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细菌或真菌集团)。 (5)图中细菌病毒、细菌、青霉(真菌)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菌、真菌、病毒的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16.答案: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肌肉起动

    22、力作用解析:本题考查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在运动的过程中骨、关节和骨骼肌所起的作用。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因此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故答案为: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肌肉起动力作用17.答案:杀死培养基和培养皿中原有的细菌和真菌,避免影响实验 接种 1号培养皿 2号培养皿 有无细菌和真菌 空

    23、气里是否有多种细菌和真菌 有菌落出现 无菌落 空气里有多种细菌和真菌解析:解:(1)配制培养基一般在常温下进行,培养皿的表面、培养基中可能混有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如不把它们除去,就不能确定长出的菌落是不是接种的微生物繁殖形成的;因此,在接种前,必须把培养皿、培养基中的微生物全部杀死。高温灭菌的目的就是杀死培养基和培养皿中原有的细菌和真菌,避免影响实验。 (2)将1号培养皿打开,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再盖上,封好。这一过程就是接种。接种后,要将培养皿放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培养,以利于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3)、(4)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24、;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1号培养皿打开,进行接种,2号培养皿没有变化,其他条件相同,因此1号培养皿是实验组,2号培养皿是对照组,其中变量是有无细菌和真菌,实验探究的目的是空气里是否有多种细菌和真菌。 (5)根据生活常识可预测实验结果:可观察到1号培养皿中有菌落出现,2号培养皿无菌落。 (6)通过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说明空气里有多种细菌和真菌。 故答案为:(1)杀死培养基和培养皿中原有的细菌和真菌,避免影响实验; (2)接种; (3)1号培养皿;2号培养皿;有无细菌和真菌; (4)空气里是否有多种细菌和真菌; (5)有菌落出现;无菌落; (6)空气里有多种细菌和真菌。培养细菌真菌的

    25、一般方法: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培养。在探究考查检测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实验设计,包括控制单一变量,设计对照实验。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实验是考查的重点,多以选择题或是探究实验的形式出现,难度较大。18.答案:(1)人类的乱捕滥杀(2)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答全给分) 自然保护区(3)D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原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原因分析,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栖息地被破坏如人类的乱砍滥伐、不合理的垦荒种田、围湖造田、

    26、过度放牧等,偷猎是人为因素对动物的猎取,人口快速增长是破坏或改变野生动物栖息地和过度利用生物资源的最主要的原因。环境污染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尤其是水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危害更大,严重是会使水生生物灭绝。通过分析,资料中反应了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是人类的乱捕滥杀。(2)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才能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的栖息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了生物的栖息环境,即保护了环境中的生物,环境与生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构成生态系统。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自然保护区是人们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加强法制宣传等措施,当我们发现身边有乱捕乱滥杀行为时,需要告知有关部门,及时制止和惩处,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故选D。


    注意事项

    本文(学年抚州市南城二中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含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