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安徽安徽高中化学竞赛无机化学第四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docx

    • 资源ID:13268734       资源大小:65.88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安徽安徽高中化学竞赛无机化学第四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docx

    1、安徽安徽高中化学竞赛无机化学第四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第四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4. 1. 01 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质: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从电子枪中射出的一个电子|,打击到屏上|,无法预测其击中的位置|。这时体现出的只是它的粒子性|。时间长了|,从电子枪中射出的电子多了|,屏幕上显出明暗相间的有规律的环纹|。这是大量的单个电子的粒子性的统计结果|。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微观粒子|,不能同时测准其位置和动量|。微观粒子的运动遵循该原理|。虽然不能同时测准单个电子的位置和速度|,但是电子在哪个区域内出现的机会多|,在哪个区域内出现的机会少|,却有一定的规律|。例如电子衍射图中的明纹就是电子

    2、出现机会多的区域|,而暗纹则是电子出现机会少的区域|。所以说电子的运动具有统计性的规律|。4. 1. 02 波函数:要研究电子出现的空间区域|,则要去寻找一个函数|,用该函数的图象与这个空间区域建立联系|。这种函数就是微观粒子运动的波函数|,经常用希腊字母 y 表示|。4. 1. 03 薛定谔方程:1926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Schdinger)提出一个偏微分方程 薛定谔方程|,波函数 y 就是通过解薛定谔方程得到的|。在解方程过程中|,需要引入三个参数 n|,l 和 m|。且只有当 n|,l 和 m 的取值满足某些要求时|,解得的波函数 y 才是合理的解|。最终得到的波函数是一系列三

    3、变量、三参数的函数 = R(r)Q(q)F(j) 由薛定谔方程解出来的描述电子运动状态的波函数|,在结构化学上称为原子轨道|。但它与经典的轨道意义不同|,是一种轨道函数|,有时称轨函|。解出每一个原子轨道|,都同时解得一个特定的能量 E 与之相对应|。对于氢原子来说式中 n 是参数|,eV 是能量单位|。 4. 2. 01 主量子数 n:n 称为主量子数|,其取值仅为 1|,2|,3|,4|, |,等正整数|。光谱学上依次用 K|,L|,M|, N 表示|。主量子数 n 的的大小|,表示核外电子离核的远近|,或者电子所在的电子层数|。n = 1 表示第一层(K 层)|,离核最近|。n 越大离核

    4、越远|。单电子体系|,电子的能量 E 由主量子数 n 决定式中E 为电子能量|,Z 为原子序数|,eV 为电子伏特|,是能量单位|,1 eV = 1.602 1019 J|。4. 2. 02 角量子数 l:l 称为角量子数|,其取值受主量子数 n 的限制|。对于确定的主量子数 n|,角量子数 l 可以为 0|,1|,2|,3|,4 (n 1)|,共 n 个值|。光谱学上依次用 s|,p|,d|,f|,g 表示|。 角量子数 l 的大小决定原子轨道的形状|,例如l = 0 表示 s 轨道|,球形|,l = 1 表示 p 轨道|,哑铃形|,l = 2 表示 d 轨道|,花瓣形|,l = 3 表示

    5、f 轨道|,其形状更为复杂|。同层中(即 n 相同)不同形状的轨道称为亚层|,也叫分层|。就是说核外第 4 层有 4 个亚层或分层|。电子绕核运动时|,不仅具有能量|,而且具有角动量|。角动量 M 的模 |M| 的大小|,由角量子数 l 决定 在多电子原子中|,n 相同|,l 不同的原子轨道|,角量子数 l 越大的|,其能量 E 越大|。4. 2. 03 推算主量子数 n 为定值的原子轨道数目|,并分别用 3 个量子数 n|,l|,m 对每个轨道加以描述:见简明无机化学2版例4.1|。4. 2. 04 磁量子数m:m 称为磁量子数|,其取值受角量子数 l 的影响|。对于确定的 l|,m 可取0

    6、|, 1|, 2|, 3|, |, l 等|,共(2 l + 1)个值|。磁量子数 m 决定原子轨道的空间取向|。m 取值的数目|,与轨道不同空间取向的数目是对应的|。z 2m 的不同取值|,一般不影响能量|,称m 取值相同的原子轨道为能量简并轨道|。磁量子数 m 的取值决定轨道角动量在 z 轴上的分量 Mz|。 Mz 可以由如下公式求得Mz = m 由轨道角动量在 z 轴上的分量 Mz|,进一步可以知道角动量的矢量方向与 z 轴的夹角|。4. 2. 05 自旋磁量子数 ms:电子自旋角动量沿外磁场方向上的分量|,用 Msz 表示|,且有如下关系式Msz = ms 式中 ms 为自旋磁量子数|

    7、。ms 的取值只有两个|,即 ms = |,所以电子的自旋方式只有两种|,通常用 和 表示|。概率和概率密度:概率是指电子在空间某一区域中出现次数的多少|。显然概率的大小与该区域的体积有关|,也与在该区域中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概率有关|。概率密度就是指电子在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4. 2. 06 电子云图:假想对核外一个电子每个瞬间的运动状态|,进行摄影|。并将这样千百万张照片重叠|,则得到一种统计效果图|,形象地称之为电子云图|。图中黑点密集的地方|,概率密度大;黑点稀疏的地方|,概率密度小|,可以认为电子云图是概率密度 | y |2 的形象化说明|。4. 2. 07 径向概率密度分布图和

    8、径向概率分布图:径向概率密度分布图和电子云图中黑点的疏密一致|。径向概率分布应体现随着 r 的变化|,在单位厚度的球壳中|,电子出现的概率的变化规律|。核外电子的径向概率分布图如下: 4. 2. 08 玻尔半径:1s 在 r = ao 处概率最大|,这是电子按层分布的第一层|。ao = 53 pm|,ao4. 2. 09 概率峰的数目和节面的数目:概率峰的数目等于 (nl);节面的数目等于(nl1)|,其中 n2|。4. 2. 10 波函数的角度分布图:根据波函数的解析式|,经计算得到与q和j相对应的 Y(q|,j )的数据|,可以做出各种波函数的角度分布图如下|。4. 2. 11 波函数的概

    9、率密度的角度分布图:各种波函数的概率密度的角度分布图|,其形状分别与对应波函数的角度分布图相似|。但概率密度图没有+-符号|,或者说均为正值|。4. 3. 01 能级分裂:从径向概率分布图可以看出|,3s|,3p和3d等3条轨道的最大概率峰离核远近相似|,但是3p 比 3d 在近核处多一个小的概率峰|,3s 比 3p 在近核处又多一个小的概率峰|。于是同样受到内层电子的屏蔽时|,3s比3p|,3p比3d均小些|,这相当于3s比3p|,3p比3d离核近些|。所以有E3s E3p E3d|,即多电子体系中发生了能级分裂|。4. 3. 02 能级交错:下图比较了3d和4s的径向概率分布情况|。最大概

    10、率峰当然是4s离核较远|,但是它在近核处比3d多3个小的概率峰|,相当于钻穿到离核较近的内层|。结果导致在某些情况下主量子数n较大的4s的能量低于n较小的3d|。即多电子体系中发生了能级交错|。4. 3. 03 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美国著名结构化学家鲍林提出了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所有的原子轨道|,共分成七个能级组|,各能级组的能量高低次序及能级组中各能级的能量高低次序|,见下图第一组有1个能级1s;第二组有2个能级2s|,2p;第三组有2个能级3s|,3p;第四组有3个能级4s|,3d|,4p;第五组有3个能级5s|,4d|,5p;第六组有4个能级6s|,4f|,5d

    11、|,6p;第七组有4个能级7s|,5f|,6d|,7p|。其中除第一能级组只有一个 1s 能级外|,其余各能级组中能级由低到高依次为ns|,(n2)f|,(n1)d|,np 组内能级间能量差小|,能级组间能量差大|。图中每个 代表一个原子轨道|。p 轨道三重简并|,d 轨道五重简并|,f 轨道七重简并|。4. 3. 04 核外电子排布的原则:电子排布遵循3条原则|,最基本的一条是能量最低原理|,即电子先填充能量低的轨道|,后填充能量高的轨道|,尽可能保持体系的能量最低|。其次是保利(Pauli)不相容原理|,即同一原子中没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或者说同一原子中没有四个量子数完全对应相同的

    12、两个电子|。于是每个原子轨道中只能容纳两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还有洪特(Hunt)规则|,即电子在能量简并的轨道中|,尽量以相同自旋方式成单排布|。简并的各轨道保持一致|,则体系的能量低|。例如轨道全空、轨道全充满和半充满等几种情况对称性高|,体系稳定|。尤其是对于简并度高的 d轨道和f 轨道更为显著|。4. 3. 05 核外电子的排布:核外电子的排布见简明无机化学2版XXX页及书后彩页元素周期表|。在前88号元素中电子结构式需要特殊记忆的元素有 13 种|,它们的原子序数为24|,29;41|,42|,44|,45|,46|,47;57|,58|,64;78|,79|。4. 3. 06 元

    13、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1869年由俄国人门捷列夫提出来的|,目前最通用的是由瑞士人维尔纳首先倡导的长式周期表|。见简明无机化学2版图4.10及书后彩页元素周期表|。4. 3. 07 元素的周期:周期的划分与能级组的划分完全一致|,每个能级组都独自对应一个周期|。周期中元素的种类数目|,等于所对应的能级组中所有能级各原子轨道可以容纳的电子的数目|。所有的原子轨道|,共分成7个能级组|,所以共有7个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所处的最高的能级组数|,就是元素所在的周期数|。4. 3. 08 元素的区和族:元素周期表从左向右共分18列|,根据元素的性质可以将周期表划分成五个区:s 区元素包括 IA 族

    14、|,IIA族|,即第 1|,2 两列元素|。其价层电子为 ns1 2|,它们属于活泼金属|。p 区元素包括 IIIA 族|,IVA 族|,VA 族|,VIA 族|,VIIA 族|,0 族(VIIIA 族)|,即第 13 18 列共 6 列元素|。其价层电子为 ns2 np1 6|。p 区的右上方为非金属元素|,左下方为金属元素|。价层电子一般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发生变化的电子|。4. 3. 09 元素族数:s 区和 p 区元素的族数|,等于价层电子中 s 电子数与 p 电子数之和|。若和数为 8|,则为 0 族元素|,也称为 VIII A 族|。d 区元素包括 III B 族|,IV B 族|,

    15、V B 族|,VI B 族|,VII B 族和VIII 族|,即第 3 10 列共 8 列元素|。其价层电子为(n1)d1 10 ns0 2|。d 区元素称为过渡元素|,其(n1)d 中的电子由不充满向充满过渡|。第四、五、六周期的过渡元素分别称为第一|,第二|,第三过渡系列元素|。第三过渡系列元素在 La 之后|。d 区元素的族数|,等于价层电子中(n1)d 的电子数与 ns 的电子数之和|。若和数大于或等于 8|,则为 VIII 族元素|。 ds 区元素包括 I B 族|,II B 族|,即第 11|,12 两列元素|。其价层电子为(n1)d10 ns1 2|。ds 区元素的族数|,等于价

    16、层电子中 ns 的电子数|。也可以将 ds 区元素和 d 区均定义为过渡金属|,本教材即采取这种处理方法|。f 区元素包括镧系和锕系元素|。f 区元素的价层电子为(n2)f 0 14(n1)d0 2 ns2|。f 区元素称为内过渡元素|,其(n2)f 中的电子由不充满向充满过渡|。有时认为 f 区元素属于 III B 族|。4. 3. 10 科顿轨道能级图:对于不同的元素|,其原子轨道的能级高低次序不同|,见下面的科顿能级图:n 相同|,l 不同的轨道|,能量 E 下降幅度不同|,于是产生能级分裂|。l 大的轨道下降幅度小|,能量高|。所以有 Ens Enp End E3d;15 20 号元素

    17、 E4s E3d |。即产生能级交错现象|。科顿的能级图从理论上解释了下面事实:对于19号元素K|,E4s E3d|,填充电子时先填4s轨道;而29号元素Cu|,E3d r 共|。因金属晶体中原子轨道重叠较小|。讨论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时|,经常采用共价半径|。稀有气体具有单原子分子|。在低温高压下|,稀有气体形成晶体|。原子核间距的一半定义为范德华半径|。使用范德华半径讨论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时|,显得比共价半径大|。因为在稀有气体形成的晶体中|,原子间尚未相切|。4. 4. 02 同周期中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同周期从左向右|,在原子序数增加的过程中|,有两个因素在影响原子半径的变化: 核电荷数

    18、 Z 增大|,对电子吸引力增大|,使得原子半径 r 有减小的趋势|。 核外电子数增加|,电子之间排斥力增大|,使得原子半径 r 有增大的趋势|。 这是一对矛盾|,以 为其主要方面|。即同周期中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只有当原子的电子构型为 d5|,d10|,f7|,f14 即半充满和全充满时|,层中电子的对称性较高|,对于核电荷的中和与屏蔽作用强|。这时|,核电荷数 Z 增大因素退居次要位置|。故当原子的电子构型为 d5|,d10|,f7|,f14|,即半充满和全充满时|,因素 电子之间排斥力占主导地位|,原子半径 r 增大|。 4. 4. 03 各周期中原子半径变化的幅度:短周期主族元素|,

    19、电子填加到外层轨道|,对核的正电荷中和作用小|,有效核电荷 Z* 增加得多|。所以 r 减小的幅度大|。长周期过渡元素|,电子填加到次外层轨道|,对核的正电荷中和作用大|,有效核电荷 Z* 增加得少|。所以 r减小的幅度小|。超长周期的内过渡系|,以镧系元素为例|,电子填到内层(n2)f 轨道|,对核的正电荷中和得更多|,有效核电荷 Z* 增加的幅度更小|。所以 r 减小的幅度很小|。4. 4. 04 镧系收缩:将 15 种镧系元素|,原子半径共减小9 pm 这一事实|,称为镧系收缩|。镧系收缩对于镧系元素自身的影响|,是使 15 种镧系元素的半径相似、性质相近、分离困难|。镧系收缩对于镧后元

    20、素的影响|,是使得第二和第三过渡系的同族元素半径相近、性质相近、分离困难|。 4. 4. 05 同族中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同族中|,从上到下|,有两种因素影响原子半径的变化: 核电荷 Z 增加许多|,对电子吸引力增大|,有使 r 减小的趋势; 核外电子增多|,增加一个电子层|,有使 r 增大的趋势|。 在这一对矛盾中|, 起主导作用|。故同族中|,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主族元素的情形就是如此|,比较简单;而副族元素的情况略复杂一些|。第二过渡系元素列比第一过渡系列元素的原子半径 r 增大 10 pm 左右|。原因是增加了一个电子层|。第三过渡系列和第二过渡系列的原子半径 r 相近或相等|

    21、。这是镧系收缩的影响抵消了电子层的增加所造成的结果|。 4. 4. 06 电离能定义:某元素 1 mol 基态气态原子|,失去最高能级的 1 mol电子|,形成 1 mol 气态离子 M+ 所吸收的能量|,称为这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用 I1 表示|。1 mol 气态离子 M+ 继续失去最高能级的 1 mol 电子|,形成 1 mol二价气态离子 M2+ 所吸收的能量|,则为第二电离能|,用 I2 表示|。 用类似的方法定义 I3|,I4|, In |。4. 4. 07 同周期中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同周期中|,从左向右核电荷 Z 增大|,原子半径 r 减小|,核对电子的吸引增强|,所以第一电

    22、离能 I1 增大|。例如第二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基本是从左向右增大|,但是有两处出现反常:Be B 和 N O|。B 硼的电子构型为 He 2s2 2p1|,失去 2p 的一个电子|,达到类似于 Be的 2s2 全充满的稳定结构|。所以其 I1 小|,小于 Be|。 N 氮的电子构型为 He 2s2 2p3|,2p3 为半充满结构|,比较稳定|,不易失去电子|。所以其 I1 明显大|,大于氧 O|。而O 氧的电子构型为 He 2s2 2p4|,失去 2p 的一个电子|,即可达到 2p3 的半充满稳定结构|。所以氧 O 的 I1 较低|,以至于小于氮 N 的第一电离能|。 长周期副族元素的第

    23、一电离能|,总趋势是随 Z 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较主族元素小些|。原因是副族元素的原子半径减小的幅度较主族元素小|。Zn 的电子构型为 Ar 3d10 4s2|,属于稳定结构|,不易失去电子|,所以 Zn 的 I1 比较大|。 内过渡元素第一电离能增加的幅度更小|,且规律性较差|。4. 4. 08 同族中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同族中自上而下|,有互相矛盾的两种因素影响电离能变化: 核电荷数 Z 增大|,核对电子吸引力增大|。将导致电离能 I1 增大|。 电子层增加|,r 增大|,电子离核远|,核对电子吸引力减小|。将导致电离能 I1 减小|。 这对矛盾中|,以 为主导|。故同族中自上而

    24、下|,元素的电离能减小|。主族元素的电离能|,自上而下递减|,变化规律明显|。副族元素的电离能|,变化规律较复杂|,不明显|。第一过渡系列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与第二过渡系列元素的相近|,这是因为 和 两种因素的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三过渡系列元素的电离能明显大于第二过渡系列|。原因是第二、三过渡系的半径相近|,但第三过渡系列的核电荷数要比第二过渡系列大得多|。4. 4. 09 各级电离能之间的关系:原子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后|,核电荷对核外电子的控制增强|,同时半径 r 减小|,故核对电子引力增大|。因此正离子再失去电子更加不易|。所以对于同一种元素而言电离能逐级加大|。4. 4. 10 电离能与

    25、价态之间的关系:I1 I2 I3 I4 I5 I6Li 520 7298 11815Be 900 1757 14849 21007B 801 2427 3660 25026 32827C 1086 2353 4621 6223 37830 47277N 1402 2856 4578 7475 9445 53266以B元素为例说明问题|。B元素的 I1|,I2 和 I3|,数值较小|,增幅也不大|。各级电离能的倍数关系为 = 3.03|, = 1.51|, = 6.84|。 可见 I4 与前三级电离能相比|,显著增大|。原因是 B 原子的电子构型为 1s2 2s2 2p1|,失去外层的 3 个电

    26、子相对容易|,而失去内层电子要困难得多|。所以|,B(IV)不易形成|,B(III)是常见价态|。同样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Li(I)|,Be(II)|,C(IV)和 N(V)是常见价态|。4. 4. 11 电子亲和能概念:1 mol 某元素的基态气态原子|,得到 1mol 电子|,形成气态阴离子 M 时|,所放出的能量|,称为这种元素的第一电子亲和能|。用 E1表示|。以类似的方式定义 E2|,E3|,E4 等|。 必须注意|,电子亲和能定义是形成阴离子时所放出的能量|。所以电子亲和能E 的符号与电子亲和过程的 DH 的符号相反|。4. 4. 12 第一电子亲和能在周期表中的变化规律:若原子的核

    27、电荷 Z 大|,原子半径 r 小|,核对电子引力大|,结合电子后释放的能量多|,于是电子亲和能 E 的值大|。故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电子亲和能 E 增大|。而同主族从上到下电子亲和能一般是逐渐变小|。 4. 4. 13 F元素电子亲和能的反常:F 元素电子亲和能反常|,因为 F 的原子半径非常小|,电子云密度大|,排斥外来电子|,不易与之结合|,所以电子亲和能 E 反而比较小|。 出于同种原因|,O 元素比同族的 S 元素和 Se 元素的电子亲和能小|。4. 4. 14 电负性:电负性表示一种元素的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鲍林规定氟的电负性约为 4.0|,其他元素与氟相比|,得出相应数据|。电负性经常用希腊字母 c 表示|。同周期中|,从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从左向右|,电负性变大|。同族中|,自上而下|,元素的金属性增强|。电负性变小|。 一般认为 c 2.0 为非金属|。


    注意事项

    本文(安徽安徽高中化学竞赛无机化学第四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