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介休市城乡总体规划文本.docx

    • 资源ID:13244407       资源大小:101.34KB        全文页数:1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介休市城乡总体规划文本.docx

    1、介休市城乡总体规划文本介休市城乡总体规划(2014-2030) 文本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规划目的为指导介休市城市建设和发展,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介休市城乡总体规划(2014-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第二条 规划编制背景1、新的法律法规的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5第146号令)、城市用地分类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2012)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强调了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公共利益,让更多的民众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2、2、上位规划的变化山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太原都市圈规划(2011-2030)、孝汾平介灵城市组群规划2014-2030、晋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等上位规划的变化,确定了介休的区域次中心地位,需要介休进行经济产业转型,增强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区域交通与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3、重大项目的建设大西高铁介休站、青云超轻直升机产业园区、机械装备制造园区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实施建设,需要介休统筹考虑其对城市用地、交通系统等的影响,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协调生产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提升居民生活质量。4、重大事件的影响山西经济综改试验区试点、荣获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称

    3、号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体现了介休的发展优势,预示介休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区域全面协调发展。(2)充分利用介休市丰富的自然资源、经济基础、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介休经济可持续发展。(3)尊重历史,充分认识到介休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及其现实意义,严格保护文物,保持城市布局和建筑风格与古城的协调。(4)尊重介休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历史文化格局,延续和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乡景观风貌,同时打造有特色的城市形象。(5)立足于城市的长远发展,树立超前规划意识,强调近期城市建设的合理性和可操

    4、作性。认真研究城市建设的时序,着重近期、远期结合,合理控制城市用地规模,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为城市的远景发展留有余地。第三条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5第146号令)(3)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4)山西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年)(5)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讨论稿)(6)山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7)山西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2008-2012)(8)太原都市圈规划(2011-2030)(9)晋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10)介

    5、休市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11)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第四条 规划重点(1)加强区域协调研究 (2)注重城乡统筹,体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3)优化城市布局,协调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与城市发展的关系(4)保护城市历史环境,激活历史场景 (5)建设城市特色景观,改善环境第五条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4-2030年,其中:近期:20142020年; 远期:20202030年; 远景:2030年以后。第六条 城市规划区范围本次规划按地域范围分为市域、城市规划区、城区三个层次。 (1)市域市域指介休市行政辖区面积743.7 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本次规划城市规划区范围北起平遥与介休行政

    6、边界,南至连接京昆高速至孝义的新建高速,东到京昆高速,西至介休与孝义行政边界。主要包括城区、义安、三佳和张兰的城镇产业发展带,总面积240平方公里。(3)城区范围东至龙凤河,南至大运高速及孝汾介高速环线(规划),西面和北面至汾河。总面积为 42 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为 面积35.7 平方公里。 第七条 强制性内容文本中黑体字加下划线条文为本规划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乡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乡总体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章 市域城乡发展定位与目标第一节 市域城乡发展定位第八条 区域定位大太原都市区南部区域中心城市,

    7、孝汾平介灵城市群中的交通枢纽。第九条 功能定位(1)晋中南部地区核心经济增长极;(2)生产性服务中心和区域物流中心;(3)区域高新技术人才教育中心。第十条 城市形象特色定位新旧共济、和谐宜居、面向未来的生态型历史文化城市。在以煤炭产业为主导的发展背景之下,逐渐发展旅游、生产性服务等第三产业;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构建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同时介休市内拥有山西晋商文化为主题的旅游资源,用历史文化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在未来形成产业凝聚力。第十一条 产业定位以煤炭产业为支柱产业、以高效农业为基础产业、以文化旅游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精密机械制造业为未来发展战略产业的多层次

    8、产业定位。第二节 市域城乡发展战略第十二条 总体战略目标结合自身实际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通过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利用交通带动作用,注重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促进现代化进程和历史文脉的融合,将介休建设成为一个高效繁荣、新旧共济、和谐宜居的历史文化城市。 第十三条 经济发展目标预测到202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70亿元,人均6万元左右,年均增长10%。2020年后保持8%以上的增长。预测到2030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70亿元,人均11万元左右,年均增长8%到2020年,三次产业的构成由目前的27325转变为26038,煤焦钢产业在二产中的比

    9、重由目前的95%下降为72%。2020年后构建内需型与外需型经济增长支点;通过发挥产业转型优势,建立经济资本化体系。第十四条 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积极发展社会公共事业,提高城乡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同期全省平均水平。到2020年,全市90%的村基本达到园林化标准;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污水处理率达到98%;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工业用水重复率达到90%,农业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节水灌溉比重达到90%。第十五条 城镇化发展战略目标 近期2020年,市域人口为4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31.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0

    10、%; 远期2030年,市域人口为5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42万人,城镇化水平为84%。第十六条 城市建设战略目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住条件。建成比较完备的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供气和防灾减灾等现代化城镇基础设施体系,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第十七条 目标体系见附表第十八条 战略措施 1、推进工业新型化(1)整合有效资源提升传统产业;(2)延伸传统工业形成优势集群;(3)培育新兴产业实行差异竞争;(4)优化园区布局推进产业集聚;(5)发展循环经济构筑新型工业。2、建设现代服务业(1)打造商贸交易中心;(2)发展生产性服务,服务周边城市。3、促进交通带动作用(1)完善交通网络体

    11、系;(2)构筑区域物流港;(3)拓展电子商务产业;(4)建设青云飞机场项目。4、古城复兴、展“大文化”挖掘历史文化促进文化发展(1)挖掘历史文化,夯实文化基础,重塑古城文明。(2)构建“一体两翼三区多节点”的旅游空间格局。以城区作为旅游主题,以南部的绵山、张壁古堡和东北部的洪山、张兰作为两翼,以介休城区、绵山、张壁古堡三大旅游区作为重点开发建设对象。5、观“名山”赏“秀水”践行生态保护推进城市生态化(1)走绿色之路观名山赏秀水(2)倡导绿色生活建设低碳城市(3)强化集约发展提高节约水平(4)加强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第三章 区域协同规划第十九条 区域协同发展战略 (1)北承南接,西向辐射,形成太

    12、原城市群南北衔接、中西部互动的助推器; (2)三城一体,轴带聚合,形成高效、集约、可持续的城镇化空间格局; (3)分区引导,连片提升,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4)绿色转型,产城互动,建设各具特色的百强县经济群落; (5)统筹布局,共建共享,建设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网络; (6)联防共保,重点修复,建设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家园; (7)文化整合,传承文脉,建设乡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第二十条 城市协同发展与空间布局协调1、总体要求充分利用太原都市圈城镇密集区城镇分布的“环形”格局,以环太原盆地交通基础设施走廊为纽带,以区域生态绿心为内核,以外围山体为生态屏障,加强介休、孝义、汾阳、平遥、

    13、灵石在空间上的对接,逐步形成“Y”形城镇组群。2、与孝义同城化发展加强与孝义在空间、交通、生态等方面的对接,强化产业协作、交通互动、生态共保、资源共享和空间整合。3、与汾阳、平遥、灵石协调错位发展积极融入太原和晋中经济区,在全球产业链中找准定位,高起点谋划未来发展;不断拓展与太原和晋中的信息交流通道,为自身发展创造条件。与太原的政治、经济中心及相关功能对接,使介休成为临近太原和晋中的文化休闲产业基地、现代服务功能的外延区的互动发展区,带动城市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着力建设晋中地区独具特色的山水宜居城市名片,吸引休闲者与投资创业者,积极承接太原和晋中资本、信息与技术转移。介休

    14、在北部汾河沿线应控制工业发展和大规模开发建设,同时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注重水源涵养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为介休、孝义一体化发展预留发展空间。东部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应充分发挥与平遥之间的交通优势,利用平遥旅游方面的优势,形成一体化的旅游线路,促进介休旅游业的发展。4、区域物流园区布局利用介休的交通优势,建立区域性物流中心,更好地为孝汾平介灵城市群服务。第二十一条 区域生态环境保护(1)与孝义、汾阳、平遥共同保护汾河生态绿心,同时连接孝河与龙凤河,打通沿河生态走廊,作为孝汾介一体化的战略储备空间。(2)协调煤炭发电、煤化工、水泥建材等产业的布局,预防区域性污染。特别是严格控制汾河两岸工业污染,严格保

    15、护上位规划确定的生态涵养区。(3)城镇组群区域内形成一套环境监测、治理、应急处置的管理体系,对于检测数据、技术进行共享,对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应相互通报、形成联动机制。结合城镇组群空间型式布局环境保护设施,积极探索区域共用的可能性。重大建设项目应进行区域环境影响评估。第二十二条 市政公用设施布局协调统筹区域资源配置,建设相互协调的供应系统和网络。推动介休电网、燃气网以及供水系统融入区域城镇组群,形成各城镇组团之前的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供应格局。对于部分点状设施如垃圾处理设施,可联合布置,充分利用规模效应的优势。结合城镇空间发展,进行重大市政公用设施选址和重要市政公用走廊的布局,确保合理高效。第二

    16、十三条 区域综合交通协调1、太原都市圈层面建设内通外联、功能完备、高效低耗、多式联动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多式联运、多层次的区域骨干交通网。2、孝汾介区域交通层面重点强化三市之间和城镇衔接地带的道路网络对接。其中,介休市位于的“孝汾介交通枢纽区”,是太原都市圈内两大交通枢纽区之一(另一个是太原枢纽区)。它依托介休和孝义,加强“公路-公路”、“公路-铁路”联运能力,致力于成为太原都市圈南部的区域性交通服务中心。3、铁路方面(1)普通铁路货运铁路对现有的同蒲线(运城-石家庄)和介柳线进行扩能改造,增强介休和孝义的货运联系。新建介休-武乡-左权货运铁路,经过介休市南部的物流园区和介休市原有的货

    17、运站,提升介休的货运枢纽职能。客运铁路规划将在原有北广场的基础上修建南广场,以联系介休各乡镇以及周边县市的公共交通辅助,便于旅客中转,使介休火车站成为服务周边地区的客运枢纽。(2)高速铁路大西客运专线介休站已经于2014年7月建成,在介休市三佳乡,位于中心城市东面。大西客运专线也是太原-新机场-平遥-介休-灵石-霍州城际铁路,结合另一条太原-清徐-文水-汾阳-吕梁城际铁路,形成太原盆地城际铁路环线,加强孝汾介城市群的一体化进程。大同至西安客运专线位于南北向城镇体系发展主轴带,自北向南贯穿山西省主要经济据点。高铁线在介休设站,应同步加强高铁与公路、高速路、铁路的联系,吸引大量人流,增加发车频次,

    18、将介休站建设成太原都市圈的客运枢纽。该专线的建设对完善介休市的客、货运运输能力及经济发展旅游产业将产生重大影响。(3)城际铁路太原都市圈内规划建设太原-清徐-文水-汾阳-吕梁城际铁路、太原-新机场-平遥-介休-灵石-霍州城际铁路,和孝汾介城际铁路联络线,形成太原盆地城际铁路环线。4、公路方面太原都市圈内规划孝汾介南外环,沿汾阳三泉-孝义高阳-孝义市区-介休义棠-介休市区新建高速,是太离高速和大运高速的连接线。孝汾介南外环有利于介休市西部地区的发展,加强了孝汾介城市群的联系,也将太原都市圈两条重要的交通经济发展轴联系,使得介休市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汾邢高速连接汾阳、介休和平遥,与汾介高速(介休-

    19、孝义-汾阳),大运高速公路(介休-平遥),G108国道(灵石-介休-平遥),省道S243、S223、S221结合,形成孝汾平介灵的公路交通网络。5、航空运输方面青云通用航空产业基地可顺利连接108国道、和汾高速、京昆高速及南通莆铁路介休站和大西高铁介休站,对外交通联系十分便利,可以满足该基地大量的货运和客运要求。6、区域公交规划大西客运专线和南同蒲铁路构成连接平遥、介休和灵石的区域性一级公共交通走廊。连接介休、孝义、汾阳、平遥的城际铁路形成区域性二级公共交通走廊。介休高铁站至孝义、介休至灵石、介休至平遥以及多条介休城区至孝义城区的快速公交走廊形成区域性三级公共交通走廊。7、区域性绿道结合区域性

    20、生态网络建设,沿汾河、孝河和龙凤河建设区域性绿道。建设介休至灵石、介休至平遥的区域性绿道干线,形成沿河沿路的双放射形区域绿道系统。8、区域物流基地以介休铁路枢纽站、孝义经济开发区、义安循环经济工业区等为依托,打造太原都市圈的现代物流产业聚集区,发展大宗工业物资、农副产品、生活消费品等区域性综合物流。第二十四条 推进工业新型化(1)发展循环经济,提升传统产业(2)优化园区布局,形成优势集群(3)培育新兴产业实行差异竞争第二十五条 建设现代服务业(1)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2)发展会议会展业第二十六条 促进交通带动作用(1)完善区域性交通网络体系(2)构筑区域物流港(3)推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第二

    21、十七条 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促进文化发展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打造“慈孝之源”,推动介休特色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把慈孝文化发扬光大。构建“一体两翼三区多节点”的旅游空间格局。以介休城区作为旅游主题,以南部的绵山、张壁古堡和东北部的洪山、张兰作为两翼,以介休城区、绵山、张壁古堡三大旅游区作为重点开发建设对象;积极开发秦柏、张兰古玩市场、洪山古窑、汾河湿地森林公园、文风塔、天峻山等旅游节点。以中国清明寒食文化节为载体,打造绵山、张壁古堡、明清历史街区、张兰古镇、天峻山旅游景区五张“文化旅游名片”。第二十八条 践行生态保护,推进城市生态化(1)走绿色之路,观名山赏秀水(2)倡导绿色生活,建设低碳城市(3)

    22、强化集约发展,提高节约水平(4)加强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第四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 市域空间结构布局第二十九条 市域空间结构规划新的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为“一区、两轴、四片、T形带”格局。一区:规划区,包括介休城区、义安镇、义棠镇、张兰镇及三佳镇在内的五个城镇,区内功能互相补充。其中,重点发展介休城区和义安镇,促进联系,统一规划,协调管理,实施区域基础设施的共享,增强城市内聚力和对外辐射力,真正成为交通枢纽城市、新型工业城市,充分发挥介休在孝汾介经济圈的优势作用。 两轴:一条是以大运高速、南同蒲铁路及108国道以及高铁线路为依托的南北向城镇体系发展主轴带,这条发展带同时也成为介休市的

    23、重要的经济走廊带,贯穿三个经济发展片区;另一条是以介休长治及介休孝义一级公路为依托的东西向城镇体系发展次轴带。两者表现为城镇体系对外联系的通道型轴带,是城镇体系发展的主要依托。四片:指城镇体系未来发展的四大片区,即生态涵养片区、规划区、农业发展片区、旅游发展片区。T形带:指汾河、龙凤河两侧的滨河生态保护带。第二节 市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第三十条 人口与城镇化水平近期2020年,市域人口为4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31.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0%;远期2030年,市域人口为5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42万人,城镇化水平为84%。第三十一条 人口引导与分布(1)积极引导人口的合理分布,通过协调布局中心区

    24、的产业和人口,引导人口向城区聚集。2030年,规划区内总人口为41万人。城区人口规划约32万人,其余总人口约9万人。(2)引导城镇人口向城区集中,协调发展各乡镇尤其是重点镇城镇化水平,协调城区和各乡镇的产业布局及其对就业、居住的影响。充分运用经济和行政等多种手段对城镇人口的增长与分布实行有效的引导和调控。第三十二条 人口结构与素质(1)适应介休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趋势,在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条件下满足不同年龄人口尤其是老年人的生活需求。重点关注进入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城市问题和服务需求,在公共服务设施保障和交通方式引导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2)积极引导就业产业构成,在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

    25、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协调处理职工转型或专业过程。提高全市人口素质,吸引外来人才迁入,从而加快第三产业的兴起。第三节 市域城镇体系布局与村庄迁并第三十三条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城镇等级结构采取四级规划,分别是中心城区为介休城区,中心镇为义安镇,重点镇为义棠镇、张兰镇,一般镇为绵山镇、洪山镇、连福镇、龙凤镇和三佳镇。第三十四条 城镇职能结构规划将市域一城八镇分为四种职能:综合型、工矿型、商贸型、旅游型。介休主城区定为综合型城镇,义安镇、义棠镇、连福镇定为工矿型城镇,张兰镇、三佳镇定为商贸型城镇,绵山镇、洪山镇、龙凤镇定为旅游型城镇。第三十五条 城镇空间结构新的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为带状发展的“一区、

    26、两轴、四片、T形带”格局。一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包括介休城区、义安镇、义棠镇、张兰镇及三佳镇在内的五个城镇,区内功能互相补充。其中,重点发展介休城区和义安镇,促进联系,统一规划,协调管理,实施区域基础设施的共享,增强城市内聚力和对外辐射力,真正成为交通枢纽城市、新型工业城市,充分发挥介休在介孝汾经济圈的优势作用。两轴:一条是以大运高速、南同蒲铁路及108国道以及高铁线路为依托的南北向城镇体系发展主轴带,这条发展带同时也成为介休市的重要的经济走廊带,贯穿三个经济发展片区;另一条是以介休长治及介休孝义一级公路为依托的东西向城镇体系发展次轴带。两者表现为城镇体系对外联系的通道型轴带,是城镇体系发展的

    27、主要依托。四片:指城镇体系未来发展的四大片区,即生态涵养片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农业发展片区、旅游发展片区。T形带:指汾河、龙凤河两侧的滨河生态保护带第三十六条 城乡建设用地控制2020年,介休市城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8km2以内,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14m2以内。2030年,介休市城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36km2以内,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12m2以内。2020年,市域内各镇区总建设用地规模9.17km2,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22m2以内;远期2030年建设用地10.68km2,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19m2以内。第三十七条 重要城镇控制规划对义安镇、张兰镇、绵山镇、义棠镇、三佳镇的发展定位进

    28、行明确控制。义安镇:山西省新型能源工业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区,介休市域副中心、介休市重要的产业功能区和城区高度一体化空间扩张区域;张兰镇:国内知名的古玩交易中心,省内的商贸重镇和特色文化旅游名镇;绵山镇:全国知名的文化、生态旅游区,介休市以装备制造业、商贸物流业为主的重要产业功能区; 义棠镇:太原城镇密集区的南部门户,介休市煤炭、建材产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 三佳镇:介休市域内联系主城区与义安镇的纽带,依托大西高铁发展的商贸城镇。第三十八条 中心村规划介休市域村庄等级体系规划分为中心村、基层村两级。根据市域城乡统筹和集约发展的要求,基于村庄发展潜力评价,规划设置中心村22个,基层村43个。第三

    29、十九条 新农村建设引导(1)贯彻新农村建设标准,提高村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改善农村生活条件。(2)完善各镇中心村-基层村体系,按等级合理配套基础设施,确保城区与各镇镇区、镇区与中心村之间的交通联系。(3)对于一些生存环境恶劣的村庄或规模小、交通条件差、布局分散的村庄进行撤并。(4)充分发挥工业、城市发展吸纳农村人口和农村劳动力的功能,让更多的农民在第二、第三产业稳定就业。(5)协调整合现有产业,合并相同性质的产业,建设循环种植基地,形成产业组群,充分发挥生产、生态等多方面功能。在汾河以北地区发展高效农业,在山坡地区发展特色农牧业。第四节 市域产业选择与布局第四十条 产业发展定位及目标

    30、介休将保持发达的民营经济与工业基础优势,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利用文化历史资源,形成以先进制造业、文化旅游业、现代物流业与生产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门类结构。第四十一条 产业布局 形成“四片两区一带”的市域产业空间布局。1、四片汾河以北区域,形成介休市北部高效农业片区。以义安镇为主,义棠镇为辅,结合义棠、三佳及张兰、连福和绵山镇的西北部,形成特色农牧片区。以龙凤镇、洪山镇、连福镇为核心形成介休市中部经济片区,重点发展以种植业、养殖业与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第一产业。以绵山风景旅游区为主形成介休市南部旅游经济片区,这一片区应注重生态保护与环境建设。2、两区介休市城区依托古城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业,利用北部新区

    31、建设构建现代服务业格局,利用铁路优势在城区西南部建设市域物流仓储基地,在城区范围内置换出污染工业、布局无污染工业,形成市域商贸、旅游、物流仓储中心,建设太原经济圈南部区域服务中心。将义安循环经济园区建设成为介休市工业中心,利用传统优势发展焦炭业、煤化工工业、钢铁业、发电业及碳素业,同时进一步延伸煤炭加工链条,发展循环经济。3、一带以城区作为旅游中心,以南部的绵山、张壁古堡和东北部的洪山、张兰作为两翼形成市域旅游发展带,重点建设介休城区、绵山、张壁古堡三大旅游区,开发秦柏、张兰古玩市场、洪山古窑、汾河湿地森林公园、文风塔、天峻山等旅游节点。第四十二条 产业空间布局引导1、城区内大力发展机械装备园区和物流仓储园区,作为介休市的经济新增长点。2、城区外结合三个重点发展镇,合理规划各乡镇产业用地。(1)义安镇应充分利用发达的交通资源,重点发展循环型产业体系,发展焦化工业、冶金工业、能源工业、新型材料工业。并利用第二产业的发达带动发展现代农业、社会服务体系。


    注意事项

    本文(介休市城乡总体规划文本.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