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docx

    • 资源ID:1324390       资源大小:158.89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docx

    1、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寺家庄镇中学 冯荣芬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寺家庄镇中学 冯荣芬教学内容本节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的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理念,并通过“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探究,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

    2、多样化”的特点。 2.学情分析由于初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注重科学实验,课前要设计好实验,预测出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做好实验、观察实验的关键部分,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物理规律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阶段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多动手做实验、课后多设计小实验,多观察周围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a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汽化现象及汽化的两种方式,知道汽化要吸热,知道什么是液化现象,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b了解沸腾现象和蒸发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c认识蒸发可以致冷,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2)

    3、过程与方法 a观察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b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c能比较沸腾和蒸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主动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 难点:观察现象和收集数据,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教具与学具 演示器材:水槽,塑料袋,酒精,凉水、热水 学生器材: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烧杯、硬纸板、大试管、秒表、火柴、水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

    4、情境引出课题引入新课1.教师手上蘸些酒精,然后在黑板上写字,让学生观察,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2.学生上台演示实验:向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排尽透明塑料袋的空气后封口,放入热水中,观察现象。然后把塑料袋从热水中取出再放入冷水中,请同学们观察塑料袋的变化,闻一闻、看一看塑料口袋内有什么?并猜想这可能是什么原因。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为什么塑料袋在热水中鼓起,而在冷水中却变瘪了? 归纳总结:物质的液态和气态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并强调气态的“气”和汽化的“汽”的不同。学生观察并回答:黑板上的“湿”字马上不见了,说明液态的酒精变成

    5、气态跑掉了。 酒精在热水中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大大增加而使塑料袋鼓起;在冷水中,酒精由气态变为液态,体积大大缩小,而使塑料袋变瘪了。创设情境探究水沸腾时 温度的特点汽化两种方式的引入PPT上给出两幅图片,一杯水敞开口,过一段时间水面将有什么变化?同样一杯水用电烧开,一段时间后水面有没有变化?它们降低的快慢一样吗?从而引出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根据日常现象,知道水面会下降,而且知道用电烧水时水面下降的快些。比较得知蒸发是缓慢的汽化过程,沸腾是剧烈的汽化过程。提出问题学生做出猜想和假设水沸腾的现象大家都见过,但是是否观察过水沸腾的全过程?水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时需要什么条件?水沸腾后如果

    6、继续加热温度会不会变化?水里的气泡大小变化吗?提醒学生要细心观察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气泡由下往上的气泡的大小(1)有气泡产生,会冒白气。(2)水沸腾要吸热。(3)有的学生会说会变化,有的说不会。从生活实际出发,上升为科学探究,培养学生要勤于观察的意识学生既然对生活中的现象有不同看法,那就提醒学生注意在实验过程中观察现象设计实验方案并组装好器材要求:(1)按照桌上给的器材,每一小组请一位动手能力较好的同学按课本实验图组装好仪器,(2)提问石棉网的作用,强调酒精灯的使用(注意学科的渗透),(3)怎么样减少用烧杯加热水所用的时间(4)指导同学列出实验表格和记录的方法(5)请一位好动的同学读温度计示数并提

    7、醒每一分钟记录一次,90摄氏度后30S记录一次。(6)正确引导学生点酒精灯的方法同学们小组分工组装好实验器材让学生展开讨论,归纳出有效措施:加盖子、选取温度适当高一些的水来加热、水量适中。关于石棉网、烧杯和酒精灯的使用和注意事项,我已在讲熔化和凝固是普及了基础知识,让学生自己用探究学习的方式去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小组合作探究实验1.引导同学观察水沸腾过程的现象(引导学生注意沸腾前和沸腾时气泡的多少、大小、位置的变化)及整个过程中水温的变化并及时记录数据2.设想在沸腾的时候拿掉酒精灯是否会继续沸腾,再次加上酒精灯,水会重新沸腾吗?用实验加以验证。老师用大试管也做了烧水实验来探究拿去酒精灯以后观察

    8、水是否继续沸腾。教师解释,凡是出现的现象肯定存在合理性。大家知道水沸腾需要吸热,用烧杯加热的同学看到水过一会儿才停止沸腾,是因为虽然酒精灯不能继续提供热,但是石棉网和烧杯底的温度如果比水的沸点高,水还可以继续从它们上面吸热,水不会立即停止沸腾。拿掉酒精灯,试管的水不能继续吸热,就立即停止了沸腾学生分工合作共同探究,分析,归纳。拿掉酒精灯后有的说水会继续沸腾,有的说,水不会继续沸腾。学生可以先分析原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用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1整理仪器,将烧好的水保温并提醒同学正确灭酒精灯的方法。教师和同学一起根据表格作

    9、出“温度时间”图像。汇报交流:请各小组组织学生对实验结论进行交流总结水沸腾的特点(1)水中的气泡上升,变大,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气泡内的气体就是水变成的水蒸气。这说明水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水沸腾时温度不变,说明水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 (3)曲线的上升阶段表示水沸腾前的过程,此时水的温度不断升高。曲线的水平阶段表示水沸腾正在沸腾的过程,此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4)沸腾时,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保持不变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引导同学讨论从图像中得出结论,即沸腾的特点,沸点的概念,沸腾的条件。 交流评估沸水的温度不是100,

    10、那当时的大气压还是不是标准大气压?老师引导学生活动:观察“几种液体的沸点”表。指出液体沸点与大气压有关,像我们用的高压锅,锅内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所以高压锅内水的沸点也高于100。而高原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所以高原上水的沸点低于100。要记住酒精的沸点78、水银的沸点357。思考:为什么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小组内分析讨论测出的水的沸点不是100的原因。可能是本地的气压不是一标准大气压,也可能是实验使用的温度计存在质量问题学生通过比较两种液体的沸点回答问题肯定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给予鼓励。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找出原因学以致用1、用煤气灶煮鸡蛋当锅内水开后,小明让妈妈把火关小点,说这

    11、样也可以把鸡蛋煮熟,和大火用的时间一样的。是继续用大火加热还是改用小火?试用本堂课所学的知识说说你的理由。2、用纸盒烧水,水烧开了,纸盒为什么仍然完好无损?(纸的着火点183,酒精灯外焰温度约400500 学生思考,抢答。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碰撞中激发思维的火花加深沸腾条件的认识 蒸发概念教师提问1湿衣服无论是在温度高的夏天还是在温度低的的秋天,都能变干,这说明什么?2.一碗稀饭在夏天凉凉以后,出现一层皮,大家见过吗?皮底下还有汤吗?大家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这说明了什么?得出蒸发的概念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的在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做游戏找四名学生代表到前面来,每个人手上

    12、都涂一滴酒精,手上有什么感觉?(凉凉的)说明什么?准备四只温度计,每位学生手拿一只温度计,四名学生分成甲乙两组。每一组的两名学生一只温度计上涂有酒精,另一只不涂。乙组的两名学生都手拿硬纸板去扇温度计的玻璃泡。同时开始读数,扇过几下之后,同时结束再次读数,把两次温度计示数汇报给大家,并写到黑板上。酒精蒸发要吸热学生在小学科学中已对蒸发现象进行过定性的研究,我想通过温度计读数强化知识,将所学知识迁移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自主参与热情。小组讨论1.甲组的1、2号温度计示数对比可以说明什么?2.乙组的3、4号温度计示数对比可以说明什么?3.没涂酒精的1、3号温度计示数对比可以说明什么?4.涂了酒精

    13、的2、4号温度计示数对比可以说明什么?观看并思考1.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示数降低2.都用扇子扇,有酒精的示数下降,没涂酒精的示数不变。3.无论是否用扇子扇,并不能改变温度计示数4.用扇子扇使温度计示数下降的更快些营造氛围,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教师启发1.酒精蒸发时要吸热,水蒸发时也吸热,它们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应用?2.怎么让酒精蒸发的更快一些呢? 3.用扇子扇是加快了空气流动,加快了蒸发。那会儿说用湿毛巾放额头上退烧的例子里,用凉毛巾退烧快,还是用热毛巾退烧快呢? 4.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加快液体的蒸发呢?比如我手里的这块湿抹布(团成了团),怎么让它很快变干呢?5.大家总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孩子

    14、发烧时身上涂酒精退烧,用湿毛巾放额头上也可以退烧,往教室里洒水可以降温用扇子扇用热毛巾快热毛巾上的水的温度比较高,也以加快水的蒸发,蒸发吸热,可以使烧退的更快些。把它展开增大液体的表面积也可以加快液体的蒸发。利用常见的日常现象,体会蒸发吸热的作用,得到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物理与生活坎儿井热风干手器医生常将中暑患者,扶到通风的地方,并在病人身上檫酒精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喝开水时,向水面吹气当堂训练通过填空、简答题的形式考查。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理念液化环节一:液化的条件请大家看一段小视频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瓶壁不停的流汗,用布擦后一会儿又有了,用

    15、手指沾一点放嘴里,不甜,不是漏了,那是怎么回事呢?吃冰糕时冒的白气又是怎么回事呢?白气是水蒸气吗?液化的条件是什么?学生讨论,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瓶子液化出现的小水珠。冰糕的白气也是水蒸气液化成的。白气不是水蒸气。需要遇到温度低的环境认为“白气”就是水蒸气,这是生活中常见的错误。科学可以使人们改正错误。环节二:使气体液化的方式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液化。紧接着老师拿出打火机,指着里面的液体说:这也是气体液化后装到里面的,它是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的。日常生活我们家庭中还有一样东西也是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家里用的液化气罐里装的液体是气体液化的。哦,顾名思

    16、义啊!学会反思性学习环节三:液化放热液体汽化要吸热,气体液化要怎么啊?烧水做饭时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大家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气体液化要放热。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了解气体液化。环节四:物理与生活夏天闷热的夜晚,紧闭门窗,开启卧室空调,由于室内温差大,第二天早晨,玻璃窗上常常会出现一层水雾。这层水雾是在室内一侧还是室外一侧?那秋天的早晨玻璃窗上也会出现一层水雾,这层水雾是在室内一侧还是室外一侧?学生讨论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由日常现象上升为理论解释 课堂 小结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老师同学交流,最后教师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点。 学生交

    17、流,梳理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布置作业1.为爸妈烧一次开水,再次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水在沸腾时,舀起一瓢水,观察水是否会继续沸腾。把燃气灶关了阀门,看锅内水是否继续沸腾,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2.为爸妈晾一次衣服,想想如何使衣服尽快干。学以致用板书设计: 第三章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1.汽化和液化概念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 液体的温度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 液体的表面积 2.沸腾 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 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有致冷作用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液体在沸腾时要吸热。 4.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 3.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 (1)降低温度 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2)压缩体积 教学反思:1、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引导探究法的灵活运用。2、本课能根据学情灵活的处理教材中的实验,如“水沸腾” 实验中停止加热后水是否 继续沸腾的改进。3、本节课充分地利用网络中的可用资源。4、但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我们总是把目光聚焦到知识层面,忽略了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注意事项

    本文(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