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专题训练4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

    • 资源ID:13228835       资源大小:35.17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专题训练4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

    1、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专题训练4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专题训练【4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 姓名:_ 分数:_1.阅读下文(15分)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注】张弘范:元军将领张世杰:崖山战

    2、役中的宋军将领。【小题1】原文横线上应填入的一句是。(1分)【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1)与俱入山崖 () (2)使为书招张世杰()(3)其末二句云()【小题3】文中划线句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你)如果能改变情感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B(你)如果能够改变心意用奉宋的心态事奉我们皇上C(你)只能改变情感用对待宋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的皇上D(你)只能改变心意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小题4】“不拜”表明文天祥的 精神。文中最能体现其忠贞品德的句子是 (4分)【小题5】文天祥固然是英雄,张弘范也颇有君子之风。因为张弘范是一个的人,理由是(4分)【答案】【小题1】留取丹心照

    3、汗青。【小题2】(1) 一起 (2)写 (3)说【小题3】B【小题4】威武不能屈“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小题5】豁达大度(或“深明大义”)。理由;“弘范遂以客礼见之”或“弘范笑而置之”(或“弘范义之”等)【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根据知识记忆直接作答即可,此诗源自文天祥过零丁洋。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小题2】试题分析: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3】试题分析:比如各句译点的不

    4、同,考查语境,从其后“将不失为宰相也”来判断,对方是劝降,先排除CD两项,再根据“以”为“用”来判断,答案正确是B。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4】试题分析:阅读短文即可知是文天祥说的最后一句话。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小题5】试题分析:抓住文中对人物的描写的内容比如“弘范遂以客礼见”理解其君子之风。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晋太和中,广陵人杨生畜一狗,甚爱怜之,行止与俱。后生饮醉,行大泽草中,眠,不能动。时方冬月燎原,风势极盛。犬乃周章号唤,生醉不觉。前有一水坑,狗便走往水中,还,以身洒生左右草上。如此数

    5、次,周旋跬步,草皆沾湿,火至免焚。生醒,方见之。尔后生因暗行,堕于空井中。狗呻吟彻晓。有人经过,怪此狗向井号,往视,见生。生曰:“君可出我,当有厚报。”人曰:“以此狗与我,便当相出。”生曰:“此狗曾活我,不得相与,余即无惜。”人曰:“若尔,便不相出。”狗乃引颈视井生知其意乃许焉。乃语路人云:“以狗相与。”即而出之,系之而去。却后五日,狗夜走还。(选自搜神后记)【注】周章:急得团团转。跬步:半步。【小题1】下列划线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狗便走往水中录毕,走送之B君可出我。远出海门C乃语路人云此中人语云D火至免焚数至八层【小题2】下列划线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以身洒

    6、生左右草上计日以还B生醒,方见之 物外之趣C系之而去结友而别D 堕于空井中所欲有甚于生者【小题3】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1)用“/”断句,只划两处。狗 乃 引 颈 视 井 生 知 其 意 乃 许 焉(2)用现代汉语翻译。甚爱怜之,行止与俱【小题4】根据选文回答。(4分)(1)从哪些事情可以看出这是一只神奇的狗?请概括回答。(2)文中哪一处细节突出地表现了杨生对狗的“甚爱怜之”?(用原句回答)【答案】【小题1】 (3分)B【小题2】 (2分)C【小题3】(2分)(1)狗乃引颈视井/生知其意/乃许焉 (2)(杨生)非常喜爱它,(常)和狗一起出行。【小题4】(4分)(1) 巧救杨生免于火灾为救杨

    7、生跟随路人回家从路人家逃离回到杨生身边 (2)生曰:“此狗曾活我,不得相与,余即无惜。”(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试题分析:A项中两个“走”都是“跑”的意思,B项两个“出”一为“使出来”一为“出现”,C项中两个“语”都是“说”的意思,D项中两具“至”都是“到”的意思。考点:古文一词多义点评:本题有难,学生思考判断的字词比较多,容易混淆。学习古文时,要对一词多义的字词作归纳记忆,积累都越多,才能熟能生巧。【小题2】试题分析:A项中“以”一为介词“用”,一为连词不译;B项中“之”一为代词“它”一为助词“的”;C项两个“而”都

    8、是当连词,表示顺连,D项两个“于”一为“在、到”一为“比”。考点:古文一词多义点评:本题不难,几个词是常见字词,比较容易判断。古文字词一词多义是很多的,变化比较复杂,要掌握一词多义,必须在学习里仔细了解字词在不同语言中的用法,归纳特点,加强记忆。【小题3】试题分析:划分朗读节奏,先将句子翻译好,分清几个层次,在层次间划开即可。翻译句子时先把字词含义弄清,再组成句子。考点:节奏划分,文言翻译。点评:本题有难度,课外古文,学生不熟悉。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朗读,朗读就要注意句子的停顿,学习时要多听教师的范读,听取老师对朗读停顿方法的指导。做此类题,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意思来判断朗读停顿,也是一种办

    9、法。一般来说,被陈述的主体(主语)和陈述的内容(谓语)之间要划分,如果句子很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要划分。【小题4】试题分析:文中写到狗两次用巧妙的办法救了主人的命。别人要求以狗为交换救杨生杨生不答应,在此情节中找到杨生说的话。考点:理解文意,概括要点。点评:本题不难,但要细心阅读。在阅读时,要根据所提问的问题,找到与问题有关联性的信息,有现成的句子就摘录,没有就自己概括。3.王武恭公德用善抚士,虽里儿巷妇,外至夷狄,皆知其名氏。御史中丞孔道辅等,因事以为言,乃罢枢密,出镇。又贬官,知随州。士皆为之惧,公举止言色如平时,唯不接宾客而已。久之,道辅卒,客有谓公曰:“此害公者也。”愀然曰:“孔公以

    10、职言事,岂害我者?可惜朝廷一直臣!”于是,言者终身以为愧,而士大夫服公为有量。【注释】 王德用,北宋名将,谥武恭。以为言:意思是弹劾王德用。枢密:宋朝中央政府高官。出镇:出朝廷,镇守外地。【小题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2分)(1)王武恭公德用善抚士()(2)久之,道辅卒()【小题2】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A孔道辅在工作的时候谈论其他事情,难道妨碍我了吗?B孔道辅在自己的职位上说职责内的事,怎么是害我呢?C孔道辅在自己的官职上说相关事情,莫非他是想害我?D孔道辅在安排职务的时候说到其他事情,难道要害我?【小题3】王德用被贬之后的表现是_。(用原文语句回答) (2分)【小题4

    11、】本文主要表现了王武恭公_的品质。(2分)【答案】【小题1】(1)善于,擅长(1分)(2)死,去世(1分)【小题2】B【小题3】(公)举止言色如平时,唯不接宾客而已。【小题4】不计较个人得失 (或:有度量)(1分)忠心为国(1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1)“善”根据语境是“善于”的意思,不能理解为“好”的意思;(2)“卒”根据语境是“去世”的意思,不能理解为“名词”或“终于”的意思。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字词的理解的理解能力。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

    12、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在理解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此句时,注意“以是因为的意思,言是说的意思,岂是怎么的意思”。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点评: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初中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小题3】试题分析:王德用被贬之后的表现根据“又贬官,知随州。士皆为之惧,公举止言色如平时,唯不接宾客而已”这

    13、几句话来概括即可。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点评:概括文章的内容,首先要了解文章的大意,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如本道题,根据贬官后的文字描写来概括即可。【小题4】试题分析:根据“客有谓公曰:“此害公者也。”愀然曰:“孔公以职言事,岂害我者?可惜朝廷一直臣”这句话分析出“王德用”是一个“有度量”的人。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点评:分析人物形象,根据文中对其具体描写来分析即可。有“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也有对其进行细节描写,还有运用侧面描写,总之,多角度的分析人物,人物的形象才会饱满。4.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

    14、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叶奕绳尝言强记之法:“某(我)性甚钝。每读一书,遇所喜即札录之,录讫朗诵十余遍,粘之壁间,每日必十余段,少也六七段。掩卷闲步,即就壁间观所粘录,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精熟,一字不遗。壁既满,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

    15、笥中。俟再读有所录,补粘其处。随收随补,岁无旷日。一年之内,约得三千段。数年之后,腹笥渐满。每见务为泛滥者,略得影响而止,稍经时日,便成枵腹,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注释:叶奕绳:清代文人。 笥(s):装书、纸的器具 影响:指印象。枵(xio)腹:空腹,这里指没有学问。【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2分)走送之_ 务期精熟_【小题2】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2分)A手自笔录即札录之B既加冠壁既满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日三五次以为常【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家贫,无从致书以观。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小题4】甲文告诉我们要想学业有成必须、。(3分)【小题5】乙文中叶

    16、奕绳的读书方法可以概括为、。(2分)【答案】【小题1】跑 一定。【小题1】C【小题1】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 不如我学习精要而实际有收获。【小题1】刻苦 博览群书 虚心求教。【小题1】摘录法 诵读法 粘贴法【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小题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小题1】C中:因为/认为【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翻译句子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能通过增补、替换、调整等手段来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17、【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中心主题理解和表达。学生能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求考生在分析归纳原文有关内容的基础上,以推理的方式,分析和概括在某一叙述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的主张和看法。能结合文章做具体分析,意思表述合理即可。【小题1】这是文言文中内容理解考点。学生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学会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内容。此处能概括出“摘录法 诵读法 粘贴法”三中读书方法即可。5.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12分)赵襄王学御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王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

    18、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子期,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注释】王子期:战国时期驾车能手,即王良。安:安稳。调:协调。诱道:引导。此处之“道”,同“导”,不作道路解。【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4分)(1)三易马而三后()(2)而后可以进速致远()【小题2】对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技术已全教给你了,你在运用这些技术时错了。B我已经尽力了,你好好驾驭这三匹马就能超过我。C技术已全教给你了,你好好驾驭这三匹马就能超过我。D我已经尽力了,但你在运用这些技术过分了。【小题3】赵襄王“三易马而三后”的根本原因是。(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小题4】读

    19、了文章后,我们应努力戒除赵襄王身上所暴露的的缺点。(3分)【答案】【小题1】(4分) (1)交换(2)到达【小题1】(3分)A【小题1】(2分)先后心皆在于子期【小题1】(3分)急于求成(或:急功近利、不以平常心对待比赛)【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能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如:“尽、过”等词语理解要正确。【小题1】学生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学会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内容。【小题1】

    20、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6.比较阅读下边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10分)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

    21、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小题1】解释下列

    22、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2分)(1)肉食者鄙:()(2)战于长勺:()【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故克之三里之城B何以战以天下之所顺C大王加惠弗敢加也D小信未孚必以信【小题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小题4】甲文记载了庄公与曹刿的对话,最终庄公在曹刿的启发下认识到要想打胜仗只能依靠“,。”的做法。这种做法所体现的思想恰好与乙文中强调的战争三要素之一“”思想是一致的。(2分)【小题5】两篇文章都不约而同的体现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请写一句能体现这一思想的诗文。(2分)【答案】【小题1】鄙:目光短浅;(1分)于:

    23、 在。(1分)【小题1】B(2分)【小题1】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2分)【小题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分)人和(1分)【小题1】示例:民犹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2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小题1】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小题1】B中二者都是“凭借”。【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小题1】学生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学会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内容。【小题1】能结合观点进行积累,合理即可。7.文言文阅读。秦王坚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

    24、为御史中丞。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之弟也,酗酒,豪横,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猛下车收德,奏未及报,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与邓羌同志,疾恶纠案,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者二十馀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选自资治通鉴第22卷)【注释】秦王坚:指前秦世祖符坚。河东:郡名。邓羌:人名。御史中丞:官职名。下文的“侍中”“中书令”“ 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均指官职名。王猛:人名。太后:符坚的伯母。豪横:恃强横暴。收:拘捕。报:答复。同志:志趣相同。纠案:举发其罪,考问其实。刑免:判

    25、罪免官。【小题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秦 王 坚 自 河 东 还【小题2】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1)为 ()(2)患( ) (3)市( )【小题3】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小题4】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王猛严惩强德的原因。【小题5】王猛严惩违法官员取得了什么成效?请用原文回答。【小题6】读了选文,你对王猛有何评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答案】【小题1】秦 王 坚 / 自 河 东 还【小题1】做、担任 祸害 集市【小题1】我到现在才知道天下有法律了!(答到大意即可)【小题1】强德恃强横暴,抢夺别人的财物,掳掠他人的子女,成为百姓的祸害。【小题1】朝廷震栗,奸猾屏气,

    26、路不拾遗。【小题1】嫉恶如仇,执法如山,雷厉风行等。【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句子的朗读停顿一般坚持结构与意思原则即可。【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来分析王猛严惩强德的原因即可。(2分,只要符合题意,语句通顺即可)【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文章王猛严惩违法官

    27、员的描写来分析即可。(2分,答到一处给1分,答到两处即给满分)【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评价要扣住人物性格特点等,只要符合题意,语句通顺即可。8.文言文阅读。(10分)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选自刘蓉养晦

    28、堂文集)【注释】刘蓉,清代文学家。养晦堂:刘蓉书斋名。浸淫:渐渐扩展。蹶然:猛然。窒:阻碍。【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辄起绕室以旋(来回踱步)B每履之,足苦踬焉(绊倒、跌倒)C父来室中,顾而笑曰(回头看)D足之履平地(鞋子)【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小题3】用斜线(/)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后 蓉 复 履 其 地 蹶 然 以 惊 如 土 忽 隆 起 者【小题4】作者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回答。(3分)【答案】【小题1】D【小题1】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还能治理国家么?【小题1】后蓉复履其地 /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小题1】习性难改,做学问最重要的是慎重地对待开头。(一个人学习时,初始阶段的习惯非常重要。)从“培养良好习惯”角度讲即可。【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


    注意事项

    本文(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专题训练4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