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结构调整-20100324ppt(1).ppt

    • 资源ID:13197861       资源大小:1MB        全文页数:7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结构调整-20100324ppt(1).ppt

    1、2023/6/12,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院 李文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结构调整,主要内容,一、我国宏观经济调控重点的战略转移二、当前我国主要的经济结构失衡国民收入结构失衡三、我国国民收入结构失衡的原因探讨四、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政策思考,一、我国宏观经济调控重点的战略转移(一)2009年宏观经济运行回顾经济增长,2009年,在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等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的作用下,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强有力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率下滑的态势得以及时扭转,全年GDP增长8.7%。,一、我国宏观经济调控重点的战略转移(一)2009年宏观经济运行回顾经济增长,6.9,-0.7

    2、,5.9,-5.4,13,9.6,8.7,一、我国宏观经济调控重点的战略转移(一)2009年宏观经济运行回顾经济增长,一、我国宏观经济调控重点的战略转移(一)2009年宏观经济运行回顾经济增长,一、我国宏观经济调控重点的战略转移(一)2009年宏观经济运行回顾经济增长,2009年,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92.3%,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5%,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4.8%。与2007年、2008年相比,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虽有所提高,但是,总需求的扩张主要依赖投资的急剧扩张,后者较大程度上抵消了外部市场需求的萎缩,从而实现了2009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中

    3、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2010年春季预测发布会,8,一、我国宏观经济调控重点的战略转移(一)2009年宏观经济运行回顾经济增长,图1-2 GDP各构成部分的贡献率(支出法),一、我国宏观经济调控重点的战略转移(二)2009年宏观经济运行回顾固定资产投资,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30.1%,比2007年、2008年同期要分别高出4.3和4.4个百分点,创下自1995年以来的同期历史最高水平。从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的投资增速要明显超过2008年同期水平,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则恰恰相反,要远低于2008年同期水平。,一、我国宏观经济调控重点的战略转移(二)2009年宏观经

    4、济运行回顾固定资产投资,一、我国宏观经济调控重点的战略转移(二)2009年宏观经济运行回顾固定资产投资,从投资结构看,制造业投资依然占30.3%;房地产投资占22.2%;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投资占0.36%,教育投资占1.66%,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投资占0.87%,三者合计仅为2.79%,甚至低于2004年的水平从投资主体看,2009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投资增速大幅度提高,其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份额也不断提高,达到44.6%从投资资金来源看,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速和国内贷款增速大幅提高,企业自筹资金投资增速略有提高,利用外资增速依然大幅下滑。2009年58.5%的资金来自企业自筹,

    5、国内贷款占17.2%,国家预算内资金占5.2%,利用外资仅占1.8%。与2007年相比,国家预算内资金和国内贷款投资弥补了利用外资的下滑.,一、我国宏观经济调控重点的战略转移(二)2009年宏观经济运行回顾固定资产投资,2009年的宏观调控依然延续了以往投资驱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以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为主体、以国内信贷扩张替代外资的下滑、投资资金集中于制造业、房地产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此调控经济的模式虽然在短期效应非常明显,但是,为弥补国际市场需求萎缩而扩大投资,不仅扩大了需求,而且将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如果新形成的生产能力不能被国内市场或外部市场所吸收,必然扩大既有的产能过剩。从结构调整角度看,

    6、将进一步加剧既有的国民经济“高投资、低消费”的结构失衡。,一、我国宏观经济调控重点的战略转移(三)2009年宏观经济运行回顾对外贸易,2009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速同比下降13.9%,其中,出口累计增速下降16%;进口累计增速下降11.2%。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进出口环比增速已转为正增长,进口恢复增长的速度超过了出口,全年贸易顺差同比下降了34.2%。从进出口商品构成来看,与2008年相比,我国进口商品中工业制品进口比例大幅提高,2009年为72.8%,同比提高了3.2个百分点。,一、我国宏观经济调控重点的战略转移(三)2009年宏观经济运行回顾对外贸易,-16,-11.2,一、我国宏

    7、观经济调控重点的战略转移(三)2009年宏观经济运行回顾对外贸易,一、我国宏观经济调控重点的战略转移(三)2009年宏观经济运行回顾对外贸易,一、我国宏观经济调控重点的战略转移(四)2009年宏观经济运行回顾居民收入,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8.2%,实际增长8.5%。与2008年比,实际收入增速都有所提高,但是,远远没有达到2007年的水平。此外,城镇居民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依然高于农村居民人均存收入的增长。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继续扩大。,一、我国宏观经济调控重点的战略转移(四)2009年宏观经济运行回顾居

    8、民收入,一、我国宏观经济调控重点的战略转移(六)2009年宏观经济运行回顾财政与货币,2009年财政收入累计增速为11.7%,同比下降了7.3个百分点,但是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却分别高出2007年和2008年0.47和0.02个百分点。从财政收入构成看,非税收入的增速要远远大于税收收入。2009年1-11月份,税收收入同比增长了7.1%,非税收收入却同比增长了27%。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继续上升,尤其是非税收收入的大幅度增长,不仅进一步强化了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失衡,而且压缩了居民扩大消费的空间。,一、我国宏观经济调控重点的战略转移(七)2009年宏观经济运行回顾总结与评价,2009年外部市场

    9、的急剧萎缩,迫使政府通过投资的急剧扩大来稳定经济增长。在实现保增长目标的同时却恶化了既有结构矛盾。1.以国有企业为投资主体、通过国有银行创造信贷扩张、资金集中投入制造业、房地产及基础设施领域的反危机政策进一步加剧了经济“高投资、低消费”的不平衡结构。,一、我国宏观经济调控重点的战略转移(七)2009年宏观经济运行回顾总结与评价,2.虽然财政支出大幅上升,但是支出中属民生保障支出的份额并没有大幅提高;同时,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距不断扩大,从根本上抑制了居民消费需求的快速扩张。,一、我国宏观经济调控重点的战略转移(七)2009年宏观经济运行回顾总结与评价,3.投资的扩张在短期内虽然可以

    10、扩张总需求,遏制增长率下滑,但长期却会转换为生产能力的扩张。如果世界市场的复苏是缓慢的,国内居民消费需求又无法快速扩张,那么,总量和结构的产能过剩将抑制未来经济的持续增长。,23,一、我国宏观经济调控重点的战略转移(八)转变发展方式与结构调整迫在眉睫,当国际金融危机所导致的总需求萎缩为积极的财政与货币政策缓解之后,我国经济固有的结构性问题再次凸显出来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逐步改善,我国经济增长能否逐步扭转“出口拉动、投资驱动”的原有增长模式、使经济增长的驱动力转移至国内居民的消费扩张?,一、我国宏观经济调控重点的战略转移(八)转变发展方式与结构调整迫在眉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的必要性:从短期看

    11、,中国经济要继续像2009年那样依靠大规模投资拉动增长,或者像2005-2008年那样依靠出口拉动增长也不可能,在投资刺激和出口回归正常后,中国经济必须寻求新的增长驱动力。从长期看,一个国家尤其是大国经济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继续长期依靠外需拉动经济是不现实的。以国内需求尤其是居民消费为增长主要驱动力,既关系到今后我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更关系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终极发展目标的实现。,一、我国宏观经济调控重点的战略转移(八)转变发展方式与结构调整迫在眉睫,日本人均实际GDP增长率与投资消费比例,一、我国宏观经济调控重点的战略转移(八)转变发展方式与结构调整迫在眉睫,韩国人均实际GDP

    12、增长率与投资消费比例,一、我国宏观经济调控重点的战略转移(八)转变发展方式与结构调整迫在眉睫,二、当前我国主要的经济结构失衡国民收入结构失衡,诸种国民经济结构失衡中,国民收入支出结构失衡是基础性的结构失衡。“两高一低”(高投资、高净出口、低消费)是国民收入支出结构失衡的主要特性。,二、当前我国主要的经济结构失衡国民收入结构失衡,两高一低”总需求结构日益突出,二、当前我国主要的经济结构失衡国民收入结构失衡,2000年到2008年,在按支出法核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最终消费率下降了13.7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了1.7个百分点。同期资本形成率提高了8.2个百分点,净出口比重提高了5.5个百分点。,二

    13、、当前我国主要的经济结构失衡国民收入结构失衡,2007年,我国净出口占GDP的比重高达8.9%,这意味着我国国民当年实际使用的GDP仅为全年生产的GDP的90%多一点,近10%的GDP本国无法消费,以净出口的形式贷给了其他国家。最终消费率下降主要是居民消费下降导致的。2008年,政府消费占GDP的比例为13.3%,比2000年下降2.6个百分点,但是,在最终消费中,政府消费所占的比例却在上升。1998年最终消费中居民消费与政府消费之比为3.17:1,2008年下降到2.66:1。而同年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为35.3%,却比2000年下降了11.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农村居民消费占GDP比重降

    14、幅超过了城镇居民消费占GDP比重降幅。其中城镇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例,2007年为26.4%,比2000年下降了4.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例仅为9.1%,比2000年下降了6.2个百分点。,二、当前我国主要的经济结构失衡国民收入结构失衡,根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生产/收入/价格国际比较研究中心”编制的购买力平价GDP国际比较数据,2007年,世界196个国家按消费率从高到低排列,中国位于第166位。2007年中国人均实际GDP为8510.6美元(购买力平价,2005年价格),接近巴西的人均实际GDP水平(9644美元)。当年巴西消费率为64%,而中国只有36.51%。我国居民消费

    15、率在同期世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中是比较低的。,中日韩及台湾地区消费率比较,二、当前我国主要的经济结构失衡国民收入结构失衡,中日韩及台湾地区居民消费占GDP比例,二、当前我国主要的经济结构失衡国民收入结构失衡,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不仅低而且在短期内迅速下降。我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例,20世纪80年代平均为51%,90年代下降为45.6%,2001-2008年期间下降速度明显加快,7年之间就下降了11个百分点。到2008年,仅剩下35.3%;同期,储蓄率大幅上升了10.4个百分点。,二、当前我国主要的经济结构失衡国民收入结构失衡,1993-2007年居民消费率、储蓄率变化趋势,二、当前

    16、我国主要的经济结构失衡国民收入结构失衡,居民消费率迅速下降,一方面源于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不断下降。另一方面,源于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不断下降。,二、当前我国主要的经济结构失衡国民收入结构失衡,1992-2007年居民收入占比变化趋势,二、当前我国主要的经济结构失衡国民收入结构失衡,1993-2007年劳动者报酬占比变化趋势,二、当前我国主要的经济结构失衡国民收入结构失衡,国企和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改革减少了七千万工作岗位,使居民的工资收入和福利在短期内迅速下降,国企和城镇集体企业员工(百万),国企及城镇集体企业职工下岗,二、当前我国主要的经济结构失衡国民收入结构失衡,居民财富积累

    17、速度缓慢,财产性收入占比极低。2008年财产性收入占比城镇和农村家庭分别为2.27%和2.21%。财产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占比过小,也抑制了居民消费扩张。房价过高使居民无力积累盈利性资产是导致财产性收入不能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住房商品化,居民住房贷款大幅度上升,不断增加的贷款利息支出大幅度地降低了居民财产性收入。由于居民的消费支出行为一方面受其劳动收入的影响,另一方面还通过财富效应受其财富积累水平的影响。,二、当前我国主要的经济结构失衡国民收入结构失衡,二、当前我国主要的经济结构失衡国民收入结构失衡,1996-2007年税收收入弹性变化趋势,二、当前我国主要的经济结构失衡国民收入结构失

    18、衡,狭义及广义宏观税负变化趋势(1996-2007),二、当前我国主要的经济结构失衡国民收入结构失衡,居民社保缴款与给付值(1996-2007),二、当前我国主要的经济结构失衡国民收入结构失衡,一年期存、贷款利率(%)(1992-2008),二、当前我国主要的经济结构失衡国民收入结构失衡,90年代末开始采取维持银行存贷款利率差的方式对国有银行加以保护,迫使存户补贴银行,从而导致居民财产收入比重的下降。,银行存贷款利率差(%)(1992-2008),二、当前我国主要的经济结构失衡国民收入结构失衡,居民对可支配收入减少的初始反应是减少储蓄。但是,这种行为在2001年后开始转变。居民储蓄率从2001

    19、年的27%上升到2007年的38%,居民储蓄率变化趋势(%)(1992-2006),二、当前我国主要的经济结构结构失衡国民收入结构失衡,可支配总收入的分配(%)(1992-2007),二、当前我国主要的经济结构失衡国民收入结构失衡,居民各项收入占GDP的比重(%)(1992-2007),二、当前我国主要的经济结构失衡国民收入结构失衡,经过十多年的调整,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下降了0.22。也就是说,和15年前比较,居民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00元,消费减少22元。,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趋势(1992-2007),二、当前我国主要的经济结构失衡国民收入结构失衡,居民消费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二、当前我国主要

    20、的经济结构失衡国民收入结构失衡,对资金流量表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如果让2007年保持1997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2007年的居民消费会增加5万亿元之多!其中,35%来自可支配收入的变化,65%来自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三、我国国民收入结构失衡的原因探讨,积极鼓励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导致粗放经济增长方式迟迟未能转轨是国民收入支出结构失衡的生产性原因,国民收入分配向资本收益和政府倾斜是加剧国民收入支出结构失衡的分配性原因。,三、我国国民收入结构失衡的原因探讨,粗放型经济增长是一种主要依靠增加劳动与土地、自然资源投入,较少增加资本与技术投入的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型经济增长是一种通过较多增

    21、加资本与技术投入,较少增加劳动与土地、自然资源投入,主要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与土地利用率、自然资源利用率实现扩大再生产的经济增长方式。,三、我国国民收入结构失衡的原因探讨,改革开放初期,开放地区选择引进外资,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导向的增长方式是一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但却是当时当地的合理选择。经济增长,导致要素比价变化,经济增长方式将自然而然地逐步从粗放转向集约。1978年至2008年,中国经济以年均近10%的速度高速增长,人均GDP 30年增长了10倍以上,但是,增长方式的转变却相对缓慢。,三、我国国民收入结构失衡的原因探讨,多年高速增长,没有导致增长方式转变,要素比价结构僵化是最重要的原因。价

    22、格是市场经济首要的信息传递机制、调节资源配置的基本利益杠杆。资源比价不合理,经济主体不可能根据资源的真实社会成本优化资源利用方式。经济增长方式未能及时转型的重要原因是:尽管人均GDP有了巨大提高,但是劳动、土地、自然资源和环境等要素对资本的比价仍然大体维持数十年前经济发展初期阶段的格局。,三、我国国民收入结构失衡的原因探讨,如果增长是真实的,资本、劳动、土地、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相对稀缺程度不可能不发生变化。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发生了变化,但是要素比价关系仍然大体维持不变。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形成并维持了要素比价扭曲?各级地方政府为实现本地经济增长及财政收入最大化而竞争,迫使政府在要素相对稀缺程度发

    23、生了变化的情况下,尽可能地维持所在辖区范围内劳动、土地、自然资源和环境等要素对资本的原有比价关系。以压低本国生产要素价格为代价的引进外资虽然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是成功的,但并非没有成本。,三、我国国民收入结构失衡的原因探讨,要素市场的市场化改革滞后。要素比价人为扭曲,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因此得以长期维持,造成了资源配置效率严重损失,技术进步缓慢,产业结构升级迟滞;收益分配向资本倾斜,资本要素报酬偏高,劳动、土地等要素报酬偏低,本国要素(劳动、土地、银行利息、环境)报酬偏低,国外要素报酬偏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社会各利益群体之间关系日趋紧张;,三、我国国民收入结构失衡的原因探讨,国内居民尤其是劳动者

    24、报酬增长长期低于经济增长率,居民消费不振,难以拉动增长,为了实现高增长,不得不依靠投资驱动、出口拉动,久之,国民收入支出结构失衡,并且不断加剧;经济增长没有带来居民收入的同步增长,日益成为实现政绩及增加财政收入的手段,增长与居民福利改善之间的关系日趋淡化,增长的终极意义日渐难以得到说明,久之,有可能走向其初衷的反面。,三、我国国民收入结构失衡的原因探讨总结,在初次分配领域:(1)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为实现GDP增长率及财政收入增长最大化,不计成本地招商引资,不惜动用行政手段扭曲要素比价,用各种手段直接间接地补贴投资,压低国内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源环境的供给价格,不仅使资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处

    25、于有利地位。,三、我国国民收入结构失衡的原因探讨总结,(2)政府出于引资需要,常常抑制工资水平上升,工会不能充分代表劳工利益,有效行使职能,劳资集体谈判机制缺失,导致劳动与资本力量对比失衡。(3)国有企业通过垄断价格侵占了部分居民收入,扩大了不同部门劳动者的收入差距。,三、我国国民收入结构失衡的原因探讨总结,(4)成本转嫁型的城市化,使农村居民更多地承担了工业化和城市的成本。为筹集地方财源,采取压低农民征地补偿、提高城市商住用地价格的方法,使农民利益受损、居民宏观税负增加,政府收入上升。滚动人口城市化的方式,使农民工成为城市中新的低收入、低社会保障阶层,经济周期波动所导致的收入波动大部分由其承

    26、担,造成了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三、我国国民收入结构失衡的原因探讨总结,在再分配领域,现有的再分配结果是政府大幅度地增加了政府收入占GDP的份额,在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不断下降的同时,继续降低了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同时扩大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三、我国国民收入结构失衡的原因探讨总结,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大幅度上升,三、我国国民收入结构失衡的原因探讨总结,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变化,三、我国国民收入结构失衡的原因探讨总结,再分配进一步降低了居民收入占比,三、我国国民收入结构失衡的原因探讨总结,其次,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进行的分税制改革导致地方政府收益下滑,地方政府低价从农

    27、民手中购买土地高价转让给房地产商的行为在增加了地方政府收入的同时,却损害了失地农民的收入,直接抑制了农村消费的扩张。第三,土地招拍挂导致城市住宅用地价格飞涨,政府依靠卖地获得大量收入,城市居民因房价飞涨,承担了巨额隐形税收,抑制了消费能力。,三、我国国民收入结构失衡的原因探讨总结,第四,城乡居民社会福利水平差距悬殊。2008年,城镇家庭的收入来源中转移性收入占23.01%,农村家庭仅占5.92%;城镇家庭的人均转移性支付是农村家庭的十倍,有的年份甚至高达近十五倍。转移支付不平衡是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从1990年到2008年,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用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

    28、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表示)由原来的2.2倍扩大到了3.31倍。,三、我国国民收入结构失衡的原因探讨总结,第五,农村家庭收入中工资性收入比重不断上升,2008年已达到27.66%。工资性收入主要是进城务工收入,农民工是城镇就业各主体中最缺乏制度保障的弱势群体,因此,在自然灾害、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性这些造成农村家庭的收入波动的传统因素之外,又增加了经济周期、工业景气等新的收入不稳定因素。,四、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政策思考,1、必须适度控制经济增长速度。2009年的经济增长实绩是特定政策的产物,在投资调整刺激和出口回归正常后,中国经济可能难以继续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要实现结构调整,就必须适当地

    29、控制经济增长速度,特别是控制投资增长速度,为结构调整创造条件。未来数年,将经济增长预期调整到9%左右,可能更为现实,也更为有利。,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2010年春季预测发布会,71,四、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政策思考,2、国民收入分配的结构失衡是一定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它反映了社会相关阶层或利益群体之间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资本与劳动、不同社会群体在决定国民收入分配上的力量对比失衡。不能不从决定现有社会利益群体相互利益分配关系从而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失衡的体制结构寻求解释,从调整现有体制结构实现各种社会利益群体利益均衡来寻求问题的解决途径。,四、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政策

    30、思考,3、必须坚持推进要素市场改革,通过社会经济体制的创新,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主体之间的力量对比均衡和有效制衡机制,如关于劳动报酬的劳资集体谈判、协商机制,限制地方政府利用低价转让工业用地、向农民低价征地而后高价拍卖商住用地的方式进行转移支付,对资本进行补贴的制度安排等等,纠正要素价格扭曲,用市场手段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四、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政策思考,4、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提高居民收入,不仅是在消费环节扩大居民消费的基础,而且对于在生产环节理顺要素比价、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31、关键是提高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报酬水平。它不仅要求通过制度创新,形成劳动报酬的劳资集体谈判、协商机制,而且必须通过鼓励人力资本积累,提高劳动的边际产出水平来实现,因此,财政应扩大对人力资本积累、知识创新的投入,与此同时,推动结构调整,促进具有较高劳动报酬比重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三、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政策思考,5、在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同时,通过制度创新及政府功能转换,逐步降低居民的边际储蓄倾向。降低居民的边际储蓄倾向,关键在于去除导致居民强制储蓄的体制机制因素,降低居民目前因教育、医疗、养老、失业保障、住房的高成本而产生的高储蓄倾向。当前,尤其是要在制度上规定城市土地批租收入必须按一定比例

    32、补贴城市居民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切实控制以致降低城市住房价格,释放被高房价吞噬的居民消费能力。,三、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政策思考,(4)加大对中低收入居民的转移性支出,尤其是对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支出和农村公共事业及服务支出。改变现有的“重城镇、轻农村”的转移性收入分配模式,逐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加快改善农村民生,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5)在城市化进程中,逐步纠正目前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向农村转嫁工业化、城市化成本的倾向。调整土地政策,考虑被征用土地的实际价值,相应提高农村征地价格。,四、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政策思考,为了使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能够举

    33、家迁入城镇落户,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不仅应当将他们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而且应当尝试通过以责任田指标换社保、以宅基地指标换城镇购房补贴的方式,鼓励农民工及其家属永久性地转为城市居民。一方面切实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人口的消费能力,另一方面实现农村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产出率、农民务农收入。,四、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政策思考,(6)推进政府功能结构转换,以政府功能结构转换推动政府支出结构调整,大幅度地提高公共服务及民生开支的比例。政府支出结构的调整,从根本上说,建立在政府功能结构的转换基础上,没有政府功能结构的转换,政府支出结构的调整势必难以到位,而且难以持久。应当通过推进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能及工作从GDP增长为中心向以提供公共服务和营造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秩序为中心的功能转换实现政府支出的功能性结构转换。,请批评指正,谢谢!,


    注意事项

    本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结构调整-20100324ppt(1).ppt)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