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各章节学习重点.docx

    • 资源ID:13191523       资源大小:175.65KB        全文页数:5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各章节学习重点.docx

    1、各章节学习重点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本章介绍的阴阳五行学说,原是中华先辈的宇宙观,同时也是中兽医的重要基础理论。其中阴阳学说是利用事物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来解释事物发生、发展的内在动力及其规律;五行学说是利用取类比象的抽象归纳,最终借五类物质的属性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的相互联系、相互孳生和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关系。二者作为中兽医的基础理论,主要用来作为推理工具,借以说明畜体结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及病证传变规律的,因此了解并掌握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对学好整个中兽医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一节 阴 阳介绍了阴阳的基本概念、相互关系及在兽医学中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阴阳的基本概念和相互关系,要

    2、认真学习,逐步加深理解,力求较好地掌握。1.阴阳学说 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这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就是阴阳,而且阴阳两个方面的内在联系、相互作用和不断运动是事物生长、变化和消亡的根源。中兽医学将它引入,借以作为推理工具,来解释畜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并指导临床辨证和临床用药。 2.阴阳的基本概念 (1)阴阳的含义 阴阳是事物属性的概念,它既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即矛盾的两个方面。然而事物或现象的属阴属阳不是随意而定的,而是根据事物的特性与其对立面比较来划分的。(2)阴阳的属性 凡是具有明显活动的、兴奋的、向外的、向上的、温热的、光亮的、

    3、刚强的、无形的等性质的都属阳的范畴。凡是具有相对静止的、抑制的、向内的、向下的、寒冷的、黑暗的、柔弱的、有形的等性质的都属阴的范畴。例如“天为阳,则地为阴”;“天上属阳,则地下属阴”“水为阴,则火为阳”;在动物体上可以这样认为:“背部为阳,则胸腹部为阴”;“体表为阳,则内脏为阴”。此外,阴阳所代表的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可以再分的,可以转化的,也就是所谓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例如“白天为阳,则黑夜为阴”,而一天中以中午最为温暖明亮,则中午为“阳中之阳”,而早晚的相对寒凉便是“阳中之阴”;同样相对于背部而言,胸腹为阴,但胸在前腹在后,则胸为阴中之阳,腹为阴中之阴也就是这个道理。3.阴阳的相互关系阴

    4、阳的相互关系就是指阴阳变化的基本规律,主要包括阴阳的对立、互根、消长、转化,这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1)阴阳的对立 是指一切事物都存在着互相排斥、互相制约的两个方面。(2)阴阳的互根 是指一切事物都存在着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的性质。(3)阴阳的消长 是指阴阳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在不断地运动着,常表现为“阴消阳长”或“阳消阴长”的变化。这是事物量变的过程。(4)阴阳的转化 是指阴阳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可以认为这是事物质变的过程。4.阴阳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 主要利用阴阳的属性事划分畜体的组织结构;利用阴阳的相互关

    5、系来解释畜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借以作为辨证的推理工具,用于指导临床用药治病。第二节 五 行介绍了五行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其中最重要的是五行的属性、归类及相互关系等内容,要认真学习,在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后面相关章节的内容,逐渐理解和领会五行在中兽医学中应用的具体函义。1.五行学说 是古人将赖以生存的物质归纳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因素,并用这五种因素的属性和运行规律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被借用到中兽医学中,便以五行的属性联系畜体的脏腑组织器官,逐渐形成了运用“相生”、“相克”及“制化”来研究动物与环境、动物体内部的生克制化关系,最终为中兽医学整体观

    6、念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2.五行的基本概念 所谓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类不同属性的物质。行,是“运动、运行”之意,表示这五类属性物质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孳生和相互制约的运行不息的规律。3.五行的属性(1)木有曲直的属性。即凡具有生发、柔和属性的事物均属于木。(2)火有炎上的属性。即凡具有阳热、上炎属性的事物均属于火。(3)土有稼穑的属性。即凡具有滋养、变化属性的事物均属于土。(4)金有从革的属性。即凡具有清肃、坚韧属性的事物均属于金。(5)水有润下的属性。即凡具有寒润、下行属性的事物均属于水。4.五行的归类 根据中兽医临床应用所需,请熟记下列五行归类简表:五行五味五色五季五脏五腑五官五

    7、体木火土金水酸苦甘辛咸青赤黄白黑春夏长夏秋冬肝心脾肺肾胆小肠胃大肠膀胱目舌口鼻耳筋脉肉皮毛骨 5.五行的相互关系 (1)相生 是指五类属性物质间的孳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其次序是: (2)相克 是指五类属性物质间的相互制约、克制的关系。其次序是: (3)制化 是指相生相克作用的配合,当一类事物受到超乎寻常的克制时,该事物通过化生另一事物而对克制者进行控制、平抑,以解除受制太过的局面。 (4)相乘 是指克制过度,使另一方承受不了,是病态的表现。其次序是: (5)相侮 是指持强凌弱、欺侮的关系,即反克。亦是病态的表现。其次序是: 6.五行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1)在生理方面,根据五行属性把畜体的脏腑组

    8、织进行了归类,并利用五行间的相互关系,说明了脏腑组织生理活动的调节与控制间的关系。(2)在病理方面,利用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说明了疾病发生的机理和传变规律,即母病及子、子病犯母、相乘、相侮等传递路线。(3)在病证防治方面,通过了解和掌握疾病的发生及传变规律而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如“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滋水涵木,益火补土、培土生金、铸金育水”等治法。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 1.阴阳对立 2.阴阳互根 3.阴阳消长 4.阴阳转化 5.五行相生 6.五行相克 7.五行相侮 8.五行制化二、填空题1.凡具有明显活动的 、无形的等性质的都属阳的范畴。2.凡具有相对静止的 、有形的等性质的都属阴的范

    9、畴。3.阴阳的相互关系是 。4.五行中火的属性是 。5.五行中水的属性是 。6.畜体五脏、五腑、五官、五体及五色中属“木”的分别是 。 属“土”的分别是 。7.五行相生的次序是 。8.五行相侮的次序是 。9.五行的相互关系包括 。三、问答题1.什么是阴阳学说,在中兽医学中如何应用?2.什么是五行学说,在中兽医学中如何应用?第二、三章学习重点第二章脏腑本章介绍了脏腑的组成、功能及相互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五脏、六腑的基本功能,要认真学习,加深理解。1.脏腑学说 是研究机体脏腑、组织、经络等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故称脏腑为“脏象”或“藏象”。所谓“藏(脏)”,是指藏于体内的脏器,“

    10、象”,是指脏腑的生理活动及病理变化所反映在外的征象。因此,在学习中绝对不能与现代解剖学中的内脏等同起来认识。2.脏腑的组成 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腑(1)五脏:心、肝、脾、肺、肾(2)六腑: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3)奇恒之腑:不同于一般腑的中空器官,包括脑、髓、骨、脉、胆、胞宫。3.脏腑的功能 脏腑中的五脏、六腑以及奇恒之腑绝对不能等同解剖学中相同名称的器官。脏腑中的脏器往往是许多功能的集合单位,在学习中要牢记心间。其中五脏具有藏精气而不泻的特点;六腑具有传化浊物,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的特点。至于各个脏器的具体功能,下面归纳为简表,学习时,对照简表熟记之,并能重点理解五脏的一些具体功

    11、能。如:心主血脉、心藏神;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脾统血;肺主气,司呼吸,肺主宣降,通调水道;肾藏精,主命之火等具体概念,要结合本章内容,加以理解。 4.脏腑间的相互关系 主要包括脏与脏的关系、脏与腑的关系以及腑与腑的关系。如果较好地掌握了脏、腑的功能,那么无论哪一种关系,都很好理解,因此在学习中只要求了解便可。第三章 气血津液 本章介绍了气血津液的概念、来源、运行方式及功能。其中概念和功能与现代医学有较大差异,要认真学习。1.气的概念 中兽医学中气包括二层意义,一是指体内流动着的富有营养作用的精微物质,称营养之气;二是指脏腑、经络等组织的功能活动,称功能之气。2.气的分类及功能 (1)元气,是禀

    12、受于先天,由先天之精化生,藏于肾,又称原气。具有激发和推动脏腑组织器官发挥功能的作用,是维持机体正常生长发育的原动力。(2)宗气,是肺吸入之清气与脾运化之水谷精微相结合,积于胸中之气。具有推动肺脏呼吸和贯心脉助心行气血的作用。(3)营气,是宗气中具有营养作用的部分,行于脉中。具有化生血液,促进血液运行和营养周身的作用。(4)卫气,是宗气中具有防卫作用的慓悍部分,行于脉外,具有温煦脏腑、腠理、皮毛和开阖汗孔的功能,亦具有保卫体表,抗御外邪的功能。3.血的概念 血是在脉管中流动的具有营养作用的红色液体。主要来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气和肾藏之精气。在气的推动下,循经脉运行周身,以维持各组织器官的正常

    13、功能。4津液的概念 津液是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其中清而稀者为津,浊而稠者为液。具有滋润、濡养的作用,即滋润充养组织、组成血液、填补精髓和滑利关节等。5.气血津液的关系 气推动血液运行,血运载气布散,两者密不可分,故有“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之说。津液与血都来源于水谷,在机体活动中互相渗透、互相转化。因此,无论在生理活动中,还是病理变化中,三者都相互联系,互为牵制,故学习中必须加以注意。 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脏象 2.奇恒之腑 3.心主血脉 4.肝主疏泄5.脾主运化 6.肺主宣降 7.命门之火 8.宗气二、填空题 1.脏腑学说主要包括 等内容。2.五脏 。3.六腑 。4.心的主要功能有

    14、。5.肺的主要功能有 。6.肝的主要功能有 。7.脾的主要功能有 。8.肾的主要功能有 。9.胆的主要功能有 。10.膀胱的主要功能有 。三、问答题 1.怎样理解中兽医的五脏和解剖学中的“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2.中兽医之气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功能?3.怎样理解肺的“通调水道”作用。第七章学 习 重 点本章介绍了辨证即中兽医分析疾病和认识疾病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及卫气营血辨证。其中,八纲辨证和脏腑辨证作了重点介绍,是中兽医临床治疗的必备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第一节 八纲辨证本节介绍了八纲辨证的基本内容及方法,由于八纲辨证是辨证的总纲,因此

    15、必须认真仔细地学习,联系临床实践掌握各种基本证型的辨证纲要,才能为下面的辨证打下基础。1.八纲辨证 就是将四诊所获的材料(病证资料),根据畜体正气的盈亏、病邪的性质及其盛衰,疾病所在部位深浅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最后用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具有普遍性的证候加以归纳的整个过程。 2.表里辨证 是辨别疾病的病位及病位深浅的两个纲领。通常认为,病邪侵犯肌表而病位浅者属表;病在脏腑而病位深者属里。在辨析过程,主要是依据基本临床症状及舌苔、脉象、畜体功能障碍程度等加以区别。 (1)表证 是六淫之邪从皮毛、口鼻侵入畜体而引起的外感病初起阶段的病变和证候。其特点是发病急、病程短、病位浅。主要证候

    16、是发热恶寒(或恶风)、舌苔薄白、脉浮为主,可兼有头身疼痛,鼻塞咳嗽等。治宜汗法。常见证型有:表寒证、表热证、表虚证、表实证。表寒证 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无汗,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治宜辛温解表,方如麻黄汤。表热证 发热重,微恶风寒,耳鼻俱温。微汗,口渴,脉浮数,治宜辛凉解表,方如桑菊饮。表虚证 以汗出(自汗)恶风,脉浮缓为主要特征。治宜益气解表,方如玉屏风散。表实证 以无汗,头痛身疼,肌肉发僵,脉浮紧为主要特征。治宜发汗解肌。方如发汗散。(2)里证 是病变部位深在内部(脏腑、气血、骨髓等)的一类证候,它是与表证相对而言的。其特点是范围广,证候复杂,病程较长,不恶风寒,舌苔有较大变化,具体

    17、内容在脏腑辨证中有详细叙述。将常见里证经进一步归纳,可分为里寒、里热、里虚、里实。里寒 畏寒肢冷,口色苍白、口不渴,喜热饮;或腹痛便溏,小便清长,脉沉迟,苔白。治宜温里散寒,方如理中汤。里热 壮热口渴,口色潮红,喜冷饮,烦燥,小便黄赤,或腹痛,大便秘结或泻下秽浊,苔黄,舌红绛,脉沉数。治宜清热泻火解表。方如黄连解毒汤。里虚 倦怠气短,食少便溏,眩晕,心悸,苔淡白,舌胖嫩,脉沉微弱,治宜补虚,方如八珍汤。里实 腹胀拒按,便秘痞满,神昏、苔老黄,脉沉实。治宜攻下,方如承气汤。3.寒热辨证 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是脏腑阴阳偏盛偏衰的具体表现。一般来说,寒证是感受寒邪或机体的机能活动衰退所表现的证

    18、候;热证是感受热邪或机体的阴液亏损所反映的证候。常见的寒热证型有:实寒证、虚寒证、实热证、虚热证。实寒证 形寒、四肢厥冷,耳鼻寒凉,肠鸣腹痛起卧,脉沉迟,口色青白,滑利、苔白。治宜温散寒邪。虚寒证 多见于慢性或消耗性疾病中,形寒怕冷,耳鼻四肢俱凉,精神倦怠,卧多立少,慢草少食,肠鸣泄泻,下痢清谷,小便清长,苔白舌肿,脉迟细,治宜温阳扶正。实热证 外感风热、暑热、燥热、疫疠或风寒、风湿入里化热,症见壮热、烦渴、耳鼻温热、呼吸急迫,腹胀,疼痛、拒按,大便干燥,尿赤黄,口红、舌干、苔黄、脉象洪数。治宜清热泻实。虚热证 瘦弱家畜长期患病或疫病或虫病的后期。症见精神倦怠、耳耷头低,潮热、盗汗、口燥烦热(

    19、低热不退)粪干、尿少而黄、口色淡红、少苔、脉细数。治宜养阴清热。4.虚实辨证 是用来辨别病畜体正气的强弱和病邪盛衰的两个纲领。一般而言,虚证是指正气虚弱不足的证候;实证则是指邪气亢盛有余的证候。(1)虚证 其形成原因有先天不足和后天失养,主要证候为毛焦体瘦、耳耷头低,精神萎靡,身倦无力,口色苍白,或见卧多立少,劳役时易汗,粪稀薄、尿频数,脉细弱等,治宜外法。常见的有气虚、阳虚、血虚、阴虚。气虚证 是全身或某一脏腑机能减退而出现的证候,以精神不振,倦怠无力,多汗自汗,脉虚大无力为特征。治宜补气,方如四君子汤。血虚证 是血液亏损,不能濡养机体的证候,以毛焦体瘦,精神沉郁,口色淡白,爪甲不荣、脉细为

    20、特征。治宜补血,方如四物汤。阳虚证 阳虚则外寒,为虚寒证。阴虚证 阴虚则内热,为虚热证。(2)实证 其形成原是邪正交争,机体处于亢奋状态。由于证型复杂,很难归纳较为一致的证候。常见的有气滞、血瘀。气滞 以胀满为特征。治宜祛邪理气。血瘀 以局部肿胀、疼痛,刺痛拒按为特征。治宜活血散瘀。5.阴阳辨证 是辨别疾病性质的总纲,也是八纲辨证的总纲。因为凡是虚弱的、抑制的、静的、功能低下的、代谢减退的、无热畏寒的证候,都属阴证,因此,阴证可包括寒证、虚证和里证。相反凡是急性的、亢盛的、动的、强实的、代谢旺盛的、进行性的、兴奋的证候,都属阳证,因此,阳证可包括热证、实证和表证。阴证和阳证的基本证候请参照本章

    21、第一节中附表6-1,认真学习。第二节 脏腑辨证本节介绍了脏腑辨证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包括心与小肠辨证、肝与胆辨证、脾与胃的辨证、肺与大肠辨证、肾与膀胱辨证及两脏同病的证候辨证。由于脏腑辨证是辨别具体脏腑的具体病证的一种手段,是临床辨病治疗最直接的手段之一,所以必须理论联系实践,认真学习,反复体会,最终掌握各种常见病的基本辨析方法和特点。1.脏腑辨证 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对疾病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究病机、判断病变部位、性质、正邪盛衰状况的一种辨证方法。由于病证是脏腑机能失常的反映,因此根据脏腑的不同生理及病理变化来推断病证,便是脏腑辨证的理论根据。在辨证的过程中必须从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

    22、和异常变化入手,再以八纲来进一步分析脏腑的寒热虚实,是掌握脏腑辨证的基本方法。2.心与小肠病辨证 心的生理功能是主血脉、藏神、主汗液,开窍于舌。因此心的病理变化多为血液运行障碍和精神活动异常。心病虚证有心气虚、心阳虚、心血虚、心阴虚;心病实证有心热内盛、心火上炎、痰火扰心、痰迷心窍等。小肠的生理功能是受盛化物,分别清浊,所以小肠的病理变化多为消化障碍和清浊不分。小肠实证有小肠中寒和小肠实热;小肠虚证为小肠虚寒(包括在脾胃虚寒内)。其中心热内盛,心火上炎,小肠中寒及小肠实热的基本证候特点及治法,要结合临床实践,鉴别掌握。3.肝与胆病辨证 肝的生理功能是藏血、主疏泄、主筋、开窍于目等。肝的病理变化

    23、主要反映在肝的疏泄失常、血不归藏、筋脉不利和肝火上炎于目等方面。肝病虚证有肝血虚及血虚生风;实证有肝经实火,热动肝风、肝寒证等。胆的主要功能是贮排胆汁,促进消化。但胆汁排泄是靠肝的疏泄来调控的,故发病时常肝胆同病。常见的有肝胆湿热等。其中,肝血虚、肝火上炎、肝胆湿热的基本证候特点及治法,必须结合临床实践,全面掌握。4.脾与胃病辨证 脾的生理功能有主运化和统血等,脾气主升,喜燥恶湿。脾的病变主要是脾失健运和血失统摄等。脾病虚证有脾气虚、脾不统血、脾阳虚等;实证有湿热困脾等。胃的生理功能是受纳和腐熟水谷,胃气以降为顺,喜润恶燥。胃的病变主要是和降失常和腐熟受纳无权。常见病证有胃阴虚、胃寒、胃热和胃

    24、食滞等。由于脾胃为后天之本,动物的许多疾病与脾胃病证关联,因此,本节所讲述的脾胃病证的基本证候及其辨证要点,都要牢固掌握,这对今后的兽医临床工作大有益处。5.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的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外合皮毛,主肃降,通调水道,开窍于鼻。肺的病变主要反映在呼吸功能异常和水液代谢失调等方面。肺病虚证有肺气虚、肺阴虚;实证有风寒束肺、肺热咳嗽,肺热气喘、肺痈咳喘等。大肠的生理功能是传导糟粕。其病变主要反映在传导失常。常见的证型有大肠湿热和大肠粪结等。由于肺与外界经鼻相通,因此各种外界致病因素都易侵害于肺而造成呼吸系统的实证;又肺主气,故机体的气虚、阴虚亦常与肺相关联,因此本节所讲述的肺部

    25、病证及大肠湿热证必须结合临床实践,掌握其鉴别辨证要点。6.肾与膀胱病辨证 肾的生理功能较多,其中主要的有藏精、主生殖发育、主命门火、主骨、主水、纳气,开窍于耳,司二阴。所以肾的病变主要反映在生殖发育障碍,水液代谢失调和气不摄纳等方面。肾病多为虚证,有肾阴虚、肾阳虚、肾不纳气、肾虚水泛等。膀胱的主要功能是贮藏和排泄尿液,所以膀胱的病变主要反映在排尿异常。常见病证为膀胱湿热。其中肾阴虚、肾阳虚和膀胱湿热是兽医临床中最为常见的病证之一,请结合临床实践,掌握其辨证特点和治法。7.两脏同病的证候辨证 由于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五脏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生理功能上有协同和调制的两面,在病理上亦有传变和影响的关

    26、系。因此,在临床辨证时要加以注意。本节介绍的相关内容,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两脏病辨证,而是给大家指点了相关内容的辨证思路。如心脾两虚,由于心主血脉、脾统血,故两脏易同时见虚等。希望大家在临床工作和学习中一定要牢固树立整体观念,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疾病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把问题解决。 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 1.八纲辨证 2.脏腑辨证 3.阴虚则热 4.阳虚则寒二、填空题 1.中兽医分析疾病和认识疾病的基本方法有 。2.表里辨证是辨别疾病的 和 的两个纲领。3.常见的表证证型有 ;常见的里证证型有 。4.寒热辨证是辨别疾病 的一对纲领,是脏腑 的具体表现。 5.虚实辨证是辨别畜体 和 的两个纲领。6

    27、.血虚证的主要证候是 ,其治法是 。7.心的虚证常见的证型有 ;实证有 。8.小肠中寒的临床症状有 ,其治法是 。9.肝胆湿热的临床症状是 ,其治法是 。10.脾气虚的基本证型有 ,它们的共同临床症状有 。11.肺病虚证常见的证型有 。其基本临床症状分别是 。12.肾病多为虚证,其常见的证型有 。三、问答题1.何为阴阳辨证?它在八纲辨证中处于什么位置?2.脏腑辨证方法的基础是什么?3.脾虚湿困证和湿热困脾证的证候有何区别?4.膀胱湿热的特点是什么?怎样治疗?5.表证的特点是什么?临床如何区分表寒证、表热证、表虚证、表实证常用中药学习重点中草药总论学习重点本章介绍中草药总论的内容,对了解中草药的

    28、概念、采集、加工及贮藏方法,掌握中草药的性能,明确中草药的配伍、剂型、剂量及用法,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第一节 中药的采集、加工及贮藏本节介绍中药的采集季节、采集方法、加工及贮藏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采集季节与药材质量的关系,要认真学习。重点掌握植物类药材不同入药部位的采集季节、加工干燥方法等。1.采集季节确定的原则 由于各种中草药生长的地区、环境及气候的不同,往往出现不同的药用部分如根、茎、叶、花、果等在生长的各阶段中所含有效成分的量亦各不相同,药性功效随之有别,因此中药采集的原则是:尽量选择药用部位含有效成分最高的季节进行采收,以保证药材的质量。 2.植物类药材的采集时间表 3.加工的关

    29、键是干燥 在不同季节所采集的药材,经过洗刷、修整之后,都必须进行干燥处理,使之成为生药。其中干燥方法是影响生药质量的又一关键技术。各类药材的干燥方法可简单概括如下:4.中药贮藏的基本条件是保持干燥、保持凉爽、注意避光,其尤为重要的条件,仍然是干燥问题,要特别加以重视。第二节 炮 制本节介绍中药炮制的概念、目的和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炮制的目的和各种炮制法的意义,要结合实践重点掌握几种最为常用的炮制工艺,如炒黄、炒焦、炒炭的工艺区别和意义区别。请同学们在自学的过程,结合本节内容掌握下列“中药炮制简括表”所及内容。 第三节 性 能本节介绍了中药的性味和功效之间的关系。重点讲解了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

    30、沉和归经等特性,借此来说明每种药物的性味和功能间内在联系的必然性和规律性。以帮助我们正确地掌握各种药物的功效主治,便于我们学习和理解第九章常用中草药的内容。1.四气五味是中药性能的基础 四气是寒、热、温、凉,又称四性。它是根据药物对畜体所产生的不同作用而概括作出的性质分类。五味是辛、酸、甘、苦、咸,可以通过味觉来辨别,其物质基础是各种中药材所含的有效成分。因此,不同的中药,有不同的性味,其功效亦不同。古人通过长期的临床医疗实践和药物治疗作用表现的观察,总结了许多性味和功效间的关系规律,如四气属性与功效、五味属性与功效、气味二因子与功效的总结性简表,在学习中要加以掌握。(1)四气属性与功效归纳简

    31、表属性四 气功效作用药物举例 阴寒性药 清热、泻火、解毒黄苓、黄连、石膏等 凉性药 调寒热、温补柴胡、桑叶等 温性药 甘草、大枣等防风、独活等干姜、肉桂等 阳 热性药 祛寒、助阳 (2)五味属性与功效归纳简表属性五味作 用药物举例阴酸 收敛、固涩 诃子、五味子等苦 燥湿、泻下 黄连、大黄等咸 软坚、润下 海藻、芒硝等阳辛 发散、行气血 麻黄、陈皮、川芎等甘 补养、调和 大枣、甘草等淡 渗湿、利窍 茯苓、通草等 (3)气味二因子与功效归纳简表 2.升降浮沉既概括了药物作用趋向又联系了药物气味和质地轻重,是对药性功效的进一步归类总结。如味属辛、甘,性属温热的阳性药及药材质地较轻而疏松的药物都具有升浮上行的特性,往往具


    注意事项

    本文(各章节学习重点.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