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全国百强校湖南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1317803       资源大小:167.86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全国百强校湖南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

    1、6北齐书记载了当时一种铸造法:“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铤(熟铁),数宿则成刚(钢)”,用此法铸造出的兵器坚韧锋利。这种技术被称为A灌钢法B镶嵌工艺C炒钢技术D高炉炼铁7下列对我国古代丝织业发展情况表述正确的是A甲骨文中有“蚕”说明丝织业最早出现于商朝B北宋时期我国的丝绸外销最远不可能到达非洲C我国历史上的丝绸外销数量激增应开始于西汉D明清时期苏州和扬州已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8宋朝出现清明上河图这一不朽之作,其根本原因是A画家的风格和技巧的成熟B当时的绘画题材广泛C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D人民对风俗画的需要9唐代诗人张籍凉州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q),应驮白练到安西。

    2、”这首诗反映了A唐朝陆上丝绸之路的商业繁荣B唐朝时安西地区丝织业的发达C白银成为唐时普遍流通的货币D唐朝长安城商业贸易蓬勃发展10春秋时期,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人转变的根本因素是A各国税制的改革B私田的出现C铁器牛耕的推广D战争的影响11据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彼得珀杜研究,在18世纪60年代,抵达广州的外国商船平均每年只有20艘,到19世纪40年代增长到300艘;在1760年至1840年期间,抵达广州的外国人的数量,从两三千人增加到三四万人。发生上述变化主要是因为A徽商和晋商对外贸易扩展B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C工业革命后对市场的需求D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12长沙市各行业概况调查一文载:“长沙苏广

    3、业,初营业范围甚广,所经营者多是江苏、广东、上海之各种土产。嗣以五口通商,洋货输入,西洋货竞占于该业市场矣。故该业店铺之称呼,初为苏广杂货铺,嗣称为广货铺,复曰洋货铺。”由材料可以得出A西方商业经营观念影响广泛 B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C中国的商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D我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13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达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是因为A沿用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B局限于引进技术而不变革制度C外国资本的挤压D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14由表可知,1895-1913年,中国商办企业时间商办企业外资企业设厂数资本(千元)资本占比18721894年5346879.6%1032

    4、800057.3%18951913年4639081041%13610315346%A与外资企业实现了同步增长 B在外资逼迫下举步维艰C发展依赖于优越的国际环境 D规模远远小于外资企业15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的保护之下;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旗,船尾悬挂清政府的龙旗。这种现象实际上说明了民族企业A生存发展艰难B得到外国支持C爱国精神强烈D生产开始形成16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D苏联

    5、无端撤回专家17从前“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到1980年凤阳产粮5.02亿公斤;1981年产粮6.07亿公斤;1982年产粮7.15亿公斤。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行了对外开放的伟大战略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18在下图中,哥伦布船队的航行路线是ABCD19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主要是因为A美洲的发现B商业贸易范围空前扩大C各地文明开始汇合交融D殖民扩张的开始20本杰明基恩说:“他(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

    6、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此话的真实意思是: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A新旧大陆的联系B新旧社会的转型C世界市场的形成D不同文化的汇合211441年,安陶贡萨尔维斯率领一支葡萄牙探险队,在布朗角沿海劫掠了10名非洲黑人,带回里斯本出售,是为黑奴贸易的开始。1803年丹麦废除了奴隶贸易,其他国家竞相效仿。1867年,最后一艘贩奴船横渡大西洋,抵达古巴。以上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的完成B掠夺方式的变化C世界霸主的更迭D人文主义的影响22关于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原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对外扩张的主要手段是进行资本输出实行海盗式劫掠且得到政府的支持在18世纪上半叶成

    7、为最大的殖民帝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海上霸权的确立ABCD23根据下列表格(单位:万亿元)中的内容,推测其要认定的年份可能是年份世界贸易总值英国(含殖民地)法国德国美国?37491.8(140)454234A1765年B1850年C1914年D1970年2417世纪中期,英荷三次战争的根本原因是A英国颁布航海条例B英国完成工业革命C英国海军力量处于世界第一的地位D殖民利益的冲突2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标志是A新大陆的发现B第一次工业革命C早期殖民扩张D第二次工业革命二、材料分析题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

    8、、治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材料二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

    9、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材料三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四大城市繁荣与发展的主要原因。(2)材料二中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经营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据材料分析他的论据是什么?除此以外,你认为明清时期阻碍工商业发展的因素还有哪些?(3)材料三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某种前所未有的变动,这种变动具体是指什么?有何客

    10、观进步性?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继昌隆缫丝厂的蒸汽锅炉机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示意图(1)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2)从材料二所给的图示中,你能获取哪些有效信息?(3)根据所学知识,列出两个民国初期民族工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和著名的实业家。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维多利亚时期(1837-1901年)是英国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社会迅速发展转型,一举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出身高贵、温文尔雅、衣食无忧、教养良好等绅士理念逐渐弱化,边沁和穆勒提出的功利主义伦理道德观成为信条,形成所谓“维多利亚主义”道德风尚。据李增、龙瑞翠英国“黄金时代”道德风尚之流

    11、变材料二 由于英国煤的蕴藏量非常丰富,建立工厂十分方便。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囟,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明清江南工业发展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其重工业畸轻而轻工业畸重,从而形成一种“超轻结构”。规模庞大的轻工业加上规模同样庞大(甚至更为庞大)的农业,生活资料的生产占了社会生产的绝大比重,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资料生产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十分微小。李伯重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1)分析材料一英国出现“黄金时代”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的含义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3)根据

    12、材料二,指出中国与英国经济发展不同特点的成因。参考答案1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原始农业采用“刀耕火种”方式。在距今七八千年前,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春秋时期,铁器农具、牛耕出现,战国时期推广,此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因此中国古代农业的方式演变趋势是刀耕火种、石器锄耕再到铁犁牛耕。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2B【分析】略根据“强必富,不强必贫;故不敢怠倦”并结合所学可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提升,其原因主要在于战国时期土地制度发生变化,对农民的剥削方式改变,故选B。材料没有体现土地兼并,排除A,当时奴隶制度已经趋向瓦解,CD不

    13、符合题意,排除。3B依据材料可知,这体现了我国古代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的“男耕女织”的经济模式,结合所学可知,这种经济模式的基本特点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经济力量十分脆弱,容易受到天灾人祸的影响。因此A、C、D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小农经济下生产的产品是供农民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剩余部分才投放市场。因此B选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B选项。4C依据材料“内容涉及整地、用地、改土、耕作、保墒、除草、通风、生长、健壮、高产等方面”可知,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的特征。精耕细作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

    14、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古代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趋势;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比较得出生产经验的进步;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表明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历史悠久。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5B此题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了学生对我国古代棉纺织业发展的相关知识的掌握。通过材料可知“这些变化”指的是从宋代起棉花日益成为重要的纺织原料且到明代最终超过了麻。A项的表述与从宋到明的事实不符;从宋朝到明朝,我国的棉纺织技术不断进步,例如元朝的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导致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因此造成“这些”

    15、变化的前提条件是棉纺织技术的进步,故B正确;棉纺织业的发展推动了从宋到明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促使棉花成为经济作物,因此C、D两项是材料中的变化所导致的结果而非条件,因此C、D错误。【考点定位】我国古代棉纺织业的发展。6A依据材料可知,这指的是南北朝时期的灌钢法,即将生铁和熟铁合炼成钢,增强了铁器的韧性,克服了易脆的缺陷,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灌钢法,不是镶嵌工艺;C选项错误,我国炒钢技术发明于汉朝;D选项错误,我国高炉炼铁发明于汉代。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7C结合所学可知,甲骨文中有“蚕”只能说明商朝有丝织业,不能说明丝织业最早出现于商朝,A选项错误;北宋时期我国的丝绸通过海上丝

    16、绸之路远销到非洲,B选项错误;西汉时期陆上丝绸之路的出现使丝绸外销数量剧增,C选项正确;明清时期我国最著名的纺织业中心是苏州和杭州,D选项错误。8C结合所学可知,文学艺术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宋代初年,我国的农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开封、杭州等地成为商业都市。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和都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队伍和力量也逐渐壮大。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真实地反映了市民的生活情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北宋年间的汴京极盛,城内四河流贯,陆路四达,为全国水陆交通中心,商业发达居全国之首。汴京城中有许多热闹的街市,街市开设有各种店铺,甚

    17、至出现了夜市。所以宋朝出现清明上河图这一不朽之作的根本原因是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是当时绘画的表现,不是原因;B、D选项是清明上河图产生的次要因素,不是根本原因。9A依据材料“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可知,无数铃声在说商队庞大,遥过碛在说走过茫茫沙漠,白练在说丝绸,安西在说今新疆。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得出这反映的是唐朝陆上丝绸之路的商业繁荣,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向安西地区贩运丝绸,不能说明安西地区丝织业发达;C选项错误,白银成为中国普遍流通的货币是在明清时期;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唐朝通过丝绸之路长途贩运的繁荣,并未体现长安城的商业发展情况。10

    18、C依据材料“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可知,这反映的是生产关系的变革,而生产关系的变革是由生产力发展引起和决定的,铁犁牛耕的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随着土地私有现象的日益普遍,各诸侯国为刺激生产积极性,先后进行税制改革,各国税制改革是土地由国有向私有转变的结果而不是原因;B选项错误,铁器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生产力使大量私田被开垦出来,私田的出现是生产力提高的结果,并不是促使土地由国有向私有转变的根本因素;D选项错误,频繁的争霸战争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不是促使土地由国有向私有转变的根本因素。11B结合所学可知,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允许广州一口通商,因此广州成为

    19、了当时中国的外贸中心,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清政府当时严格限制民间对外贸易;C选项错误,工业革命后对市场的需求不是此时期广州贸易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D选项错误,南京条约签订于184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2D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长沙最初经营各地土产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外国商品大量涌入洋货占据了长沙市场店铺也改称洋货铺。这说明中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列强的猛烈冲击。A、B、C项没有反映。因此选D。 点睛:材料选择题一般采用直选法。就本题而言,西方商业经营观念、自然经济和商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均没有体现,故排除ABC。13B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只是企图靠

    20、单纯引进西方先进科技而使国家富强起来,这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沿用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是不变革制度的体现;C选项错误,没有达到这一目的的主要原因是内部原因,不是外国资本的挤压;D选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外关系趋于缓和,存在较为稳定的“和平环境”。14D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外资资本总量比民族资本大很多,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民族资本也有所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所示时期,国际环境并不稳定,故C项错误。从表格看出,民族资本无论在设厂数量和资本总额上都不如外资企业,故D项正确。15A依据材料可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所以表面上依附于外

    21、国力量,这实际上说明民族企业生存发展艰难,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并未得到外国的支持;C选项错误,这种现象不能体现民族企业爱国精神强烈;D选项错误,这种现象不能说明民族企业生产开始形成。16C依据材料可知,图中B点到C点的时间是1957-1960年,呈现下降的趋势,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期“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迅速发展,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的错误,严重泛滥开来。导致农业生产的下降,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此时期新中国制定了经济建设的计划;B选项错误,自然灾害是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D选项错误,苏联无端撤回专家主要对工

    22、业发展造成了影响,与农业生产下降无关。17A依据材料“到1980年凤阳产粮5.02亿公斤;”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粮食产量增加的原因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发生于1953-1956年三大改造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这主要是对内改革的结果,不是对外开放的影响;D选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18A依据图示结合所学可知,航线是从西班牙出发横跨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这是哥伦布船队的航行路线,A选项正确;航线是从西班牙出发向西完成环球航行,这是麦哲伦船队的航行路线,B选项错误;航线是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

    23、角到达印度,这是达伽马船队的航行路线,C选项错误;航线是从葡萄牙出发到达好望角,这是迪亚士船队的航行路线,D选项错误。19C1500年前后是新航路开辟的时期.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地孤立的状态,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各地文明开始汇合交融,故选A;AB是具体表现,D是手段,排除。20B依据材料可知,这反映的是旧社会的衰落,新社会的兴起,表明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新旧社会的转型,因此B选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新旧社会的转型,不是促进了新旧大陆的联系,世界市场的形成和不同文化的汇合。21A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完成,即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已经完成,因此,三角贸易失去其存在的

    24、意义。即工业革命的完成促使了三角贸易结束。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掠夺方式的变化也是工业革命的影响;C选项错误,奴隶贸易的结束与世界霸主的更迭无关;D选项错误,奴隶贸易兴盛时人文主义已经存在,不是奴隶贸易结束的原因。22C结合所学可知,对外资本输出是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经济侵略的主要形式,项不符合题意;实行海盗式劫掠而且得到政府的极力支持,是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原因,项符合题意;英国在18世纪后半期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项不符合题意;经济实力的增强,海上霸权的确立,是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原因,项符合题意。因此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23B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第

    25、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最强的殖民帝国,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被美国和德国超过,下降到世界第三位。所以该年份应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1765年工业革命尚未展开,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并未占据绝对优势,同时此时期美国尚未建立;C选项错误,1914年时美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大国,英国下降为第三位,与材料信息不符;D选项错误,1970年美国仍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与材料信息不符。24D结合所学可知,17世纪中期,英荷三次战争的根本原因是殖民利益的冲突,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航海条例的颁布是引发英荷战争的直接原因,不是根本原因;B选项错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26、是在19世纪中期;C选项错误,英国海军力量的强弱不是英荷之间爆发战争的原因。25D结合所学可知,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新大陆的发现标志着世界市场开始形成;B选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标志着世界市场初步形成;C选项错误,早期殖民扩张是世界市场的拓展,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26(1)原因:手工业、商业的发达;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地处交通要冲。(2)论据:商人经商积累的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和用于子女科举入仕,使得商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因素:封建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封建地租剥削重,农民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商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儒家思想、科举入仕的影响。(3)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或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1)依据材料“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治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可从手工业及商业的发达、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地处交通要冲等方面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四大城市繁荣与发展的主要原因。(2)依据材料“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


    注意事项

    本文(全国百强校湖南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