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新心学做一个平凡真实有良知的自我.docx

    • 资源ID:13169226       资源大小:28.01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心学做一个平凡真实有良知的自我.docx

    1、新心学做一个平凡真实有良知的自我新心学平凡的哲学:做一个平凡、真实、有良知的自我长沙景芳苑白沙月著序第一章、圣人学说一、儒家理论二、佛教大乘菩萨观第二章、平凡哲学一、从儒家、佛教中吸取营养二、王阳明的“致良知”“知易行难”“知行合一”三、平凡哲学的理念:做一个平凡、真实、有良知的自我四、平凡哲学的目的:完善自我,活好每一天第三章、平凡哲学的主要内容一、“五以”原则(新五行论)1、以良知为道:土 2、以空静无为为心:木3、以谋略为术:火 4、以辩证为法:水5、以进取为势,以乐观为怀:金二、“四不”原则1、不乱性 2、不赌博3、不抽烟 4、不酗酒三、家庭原则四、孝顺观五、爱情观六、朋友观七、金钱观

    2、八、事业观九、行者论十、资源论十一、心魔观十二、进取观十三、善恶论十四、无主宰论和命运后定论十五、因果论和轮回论十六、儒佛学说和社会契约论的区别十七、成功模式十八、企业与个人的“五行理论”十九、最基本的个人修为附一:“空邪”“顺正”“生善”三段循环论附二:顺天而行附三:心要附四:阳明心学悟要附五:新心学核心“五以四合三界两径一因果”序 人刚生下来的时候简单得就象一张白纸,纯净得就象一汪清泉。随着年龄的增长,这张白纸上渐渐的出现了一些线条和颜色,有些是无意的,有些是有意的,最开始无意居多,渐渐的有意占了主导地位。有些人不知道该在这张纸上画些什么,那些线条和颜色混乱不堪,连他自己都不知道那些是什么

    3、东西。有的人画出了英雄,有的人画出了小人,有的人画出了天使,有的人画出了魔鬼,有的人画出了天使和魔鬼的混血儿两面人。也许每个人都想过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但是复杂的社会、变幻的际遇很容易让人迷失自我,只有少数人能清醒的认识到自己想要做什么样的人,并一直坚持了下来。虽然其中也经历过迷茫和动摇,但自省这盏明灯一直照耀着他们,让他们能在迷雾中看清自己的目标。从清纯的校园步入复杂的社会,人的思想观念会受到猛烈的冲击。你会发现以往的理想主义完全不能融入社会生活,你会迷茫、困惑、彷徨、不知所措。你会发生激烈的思想斗争,你会思想混乱、萎靡不振,你会考虑是做一个特立独行的人,还是做一个随波逐

    4、流的人,或者做一个逃避世事的人。当你看到太多没有道德原则的人发财致富,功成名就,你是否还会坚持你传统的道德理想,当你一事无成、贫穷落魄的时候,你是否想过也要象他们一样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你是否会愤然抛下论语、孟子、道德经,而去钻研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和君王论,你是否会去片面的理解甚至歪曲先哲的理论而为我所用。现代社会是个经济的社会,追求成功,追求财富。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传统的安贫乐道的思想只是农业社会的陈迹,已经不值得效仿。但是为了金钱、名利而生活,忽略了情感的需求,忽略了亲情、友谊以及基本的道义,却丧失了生活的真谛,让你变成一具行尸走肉,行走在金钱和名利之中,让你变成皮影戏

    5、里的傀儡而不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这个社会是个浮躁的社会,因为缺乏适合这个社会的思想体系的指导。以往的圣贤学说,包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理论和“大慈大悲,普救众生”的佛教大乘佛法都离我们太过遥远。因为我们大多数只是平凡的人,不是圣人,更不是神,没有能力去治国、平天下,也没有能力救苦救难,普度世人。正因为如此,在残酷的社会现实下,我们会放弃那些过于高远的道德追求,反而会去追求那些低级、庸俗的东西。我们会去嘲笑孔子的天真,因为他终其一生也不过是教书育人而已,从来没有实现过自己的政治理想。我们会去嘲笑老子的懒惰、不思进取、逃避竞争,因为他最终只是骑着一头青牛,去了遥远的地方,我们会去

    6、嘲笑菩萨的慈悲,因为不管哪个年代,都少不了恶人横行、好人遭罪。你只所以会有这些想法,是因为你心灵空虚,没有适合现代社会的思想体系作为指导,一旦对那些高远的理想失去信心,便会随波逐流、入于庸俗。我自认为自己从小就是一个一心向善的人,是个真诚、宽厚、仁慈的人,也是一个有着远大理想的人。在学生时代我就喜欢读儒家的书籍,注重自己的修养,但是步入社会以后,我迷茫了,不仅是事业上的迷茫,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迷茫。我觉得那些圣贤的思想捆住了我的手脚,使我处处被动。别人的成功让我一度想放弃自己的修身养性,去随波逐流,象别人一样去生活。没有思想作指导的人就象墙头草,很容易被风吹过来吹过去,思想的缺位让我一度非常迷

    7、茫和痛苦,不知道该如何作选择。虽然迷茫,但我一直没有放弃过自省,一直在思考自己想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我努力去学习哲学,了解儒家理论、佛教理论和西方的哲学,希望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当我在余姚了解到王阳明的“致良知”“知易行难”“知行合一”的学说时,有一种顿悟的感觉。我不要做圣人,圣人的时代离现实太遥远,在普通人身上,圣人理论的“知”和“行”难以统一起来。我也不要做俗人,那样的话,生命就太没有意义了,白白来世上一遭,岂不可惜。我要做一个平凡的、真实的、有良知的、进取的和乐观的人。本书的内容只是我在“致良知”“知行合一”上面的一些感悟,当然与王阳明所说的又大不一样,因为每个时代,

    8、情况是大大变化了的,我只是想靠这些思想的指导活出一个真实的、有价值的自我。第一章 圣人学说一、儒家理论儒家哲学是一种积极入世的哲学,经过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王阳明等旷世大儒的不断探索,形成了一个高深庞大的体系。虽然各个时代儒家思想并不相同,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却是其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儒家哲学是一种理想和务实相结合的哲学,既有精神层面的高远理想,也有操作层面的务实规范,它是一种渐进的哲学,从修身到齐家,从齐家到治国,从治国到平天下,步步修炼,步步提高,并且在不同的阶段对儒士的要求也不同,进可以“兼济天下”,退可以“独善其身”,为修学者提供了一套可行的进学、进德、进功之法。儒

    9、家哲学是与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相一致的,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但是如果剥离当时的环境,对儒家学说以现代的眼光来解读,很多东西也是很有道理的。比如说“色者,发于情,止于礼”、“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在封建礼教这种背景下,这种言论是扼杀人性的,牺牲了人的情感需求。但在现代社会,以现代眼光来解读,却体现出一种尊重和责任,一种担当(特别是夫妻之间的尊重和责任,因为现代社会异性之间可以自由的交往,没有太多的强力限制,主要靠自己来约束自己,把握分寸)。儒家学说就其根本来讲是一种圣人哲学,其最终目的是要成为圣贤,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向圣贤靠拢。儒家的很多思想都带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并且有的

    10、还很偏激、很极端。比如“二十四孝”的故事,里面就有太多的愚昧的地方,鲁迅先生曾经就非常痛心、非常严厉的批评过。忠孝仁义礼智信,如果中间没有了“智”,就变成了“愚忠、愚孝、愚仁、愚义、愚礼、愚信”,这种“愚”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产物,是统治阶级愚民政策的产物,这些思想是与现代平等、自由、民主的观念相违背的,是应该丢进垃圾筒的。儒家理论博大精深,古人讲得太多,现代人也解读得太多,我不想也没有这种修为去详作介绍,只是就自己的理解大概的说一下,为自己的理论做个引子。毕竟儒家里面的很多东西还是很有用的,是自己非常赞同的。二、佛教大乘菩萨观佛教学说与儒家学说一样历史久远、内容博大,充满了高深的智慧。佛教有大乘

    11、和小乘之分,大乘佛教修的是菩萨行,要求修习者自觉而觉他,自度而度他,带着悲悯救世之心,将自己和一切众生一起从愚痴中解脱出来,从苦恼中救度出来,即“大慈大悲,普救众生”。这种学说无疑是典型的圣人学说,甚至超越了“圣人”而达到了“神”的境界。要想彻底了解佛教,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象唐三藏那样熟知“三藏”的人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因此研修佛法绝不是普通大众可以随便挂在嘴巴上说的,佛的境界离普通大众太远了,并且佛教讲究一个“空”字,也许你皓首穷经,到头来只得了一个“空”字而已,就算做到了六根清净、万般无惧,也只与草木金石无异。第二章 平凡哲学一、从儒家、佛教中吸取营养儒家和佛教历史悠久、典籍繁多,要想彻

    12、底了解两大哲学的思想,为己所用,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甚至穷其一生也只能观其大概,不能做到件件了然于心,可见将儒家、佛教思想作为指导思想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是很费工夫的,甚至可能茫然无绪、无处着手。普通大众虽然难以全面了解和精确把握儒家、佛教的思想,却可以从局部着手,一点一点的去吸取有利于自己思想的养分。总的来说,儒家、佛教都有一个共同点,便是扬善止恶。儒家的善体现在“忠、孝、仁、义、礼、信、诚、恕、敬”等诸多方面,这些善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在封建社会,它们是服务于等级制度的,服务于专制主义的,而在现代社会,它们是植根于公平、公正、民主、自由、尊重个性的人文环境之中的,因此我们

    13、理解这些“善”,就不能按照从前典籍中的注解去理解。比如,“忠”由忠君变成了忠于国家、民族,忠于职守和责任;“义”由君臣之义、江湖义气变成了社会公义、亲人情义和朋友情义,体现为一种出于良知的价值观和责任;“孝”也由绝对以长辈为尊、绝对服从长辈的“愚孝”变成一种建立在平等互爱基础上的尊重和责任。佛教的善体现在“慈悲”上面,“慈”是指同情人之喜乐,“悲”是指同情人之悲苦,即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体会对方的感受。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就不会去做伤人利己的事,而会去做利人利己的事,至少是利己不伤人的事。这与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西方的“己所欲,施于人”是大抵相同的。儒家和佛教既强调通过鼓舞每个

    14、个体修心向善来达到整个社会的善,整个社会的和谐,又具有救济众生、教化天下的志向,即达到儒家的“大同世界”和佛教的“极乐世界”。因此,从这“善”这个角度来讲,儒家和佛教是殊途同归的。二、王阳明的“致良知”、“知易行难”和“知行合一” 少林禅宗主张“顿悟”,我对王阳明学说的理解也是建立在顿悟这种方式上的。王阳明的学说主要体现在传习录里面,内容比较丰富。我很早就听说过传习录,也听说过王阳明,但那时候只知道传习录是儒家的一部重要典籍,王阳明是一个有名的大儒,仅此而已。真正关注王阳明是2013年到浙江做业务的时候,因为业务区域在宁波,便有幸到了王阳明的家乡余姚,在新华书店里见到了介绍王阳明及其学术的书籍

    15、。因为想了解余姚,来为业务服务,便想了解一下余姚的名人王阳明以及他的学术,这样与当地客户交流时也可以多些谈资。抱着这个目的,我大致翻看了书中的简介部分,当“致良知”“知行合一”这些词语映入眼帘时,我立刻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认为这些词语讲到了我心里一直在想却没有弄清头绪的东西。我没有再深入下去仔细的翻阅传习录,但我觉得有了“致良知”“知易行难”“知行合一”这三个词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我对这三个词的理解可能与王阳明原来的意思有些不同,那没有什么,“尽信书不如无书”,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对自己有益,只要这些理解对自己的思想有帮助就可以了。“致良知”,以我的理解,就是做人要讲良心,要有起码的善念,不能违

    16、背良心做伤天害理的事,与人相处要讲求“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有感恩之心。“致良知”以今天的话讲也可以说是“以人为本”,讲求“人道主义”,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不作恶”。“致良知”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良知”,即有良心,也就是心里要有善念,知道什么是善的,可以做,什么是恶的,不可以做。另一个方面就是“致”,就是要做到有良心。知道是一回事,做到是另一回事,心里有善念是一回事,去做善事是另一回事。世界上有很多诱惑,也有很多苦难,在诱惑和苦难面前,人容易迷失自我,做出违背本心的事情来。因此,抵御诱惑、做到良知是很重要的事。这也就是下面所说的“知易行难”、“知行合一”。人一辈子都在学习,

    17、都在受教育,虽然“知”有深有浅,但生活中最基本的“知”,最基本的为人处世的规则,是每个人都很容易理解的。如果每个人知道了就能做到,那么每个人都可以达到一个接近圣贤的高度。但事实上,知道的事情,很多都做不到,面对诱惑,人会去做自己原本不愿意去做的事,面对苦难,人会放弃自己原本坚持的原则,放弃原本追求的理想。既然知易行难,那我们该怎么面对呢?是彻底放弃,还是撞倒南墙,是不去知,不作为,还是盲目行,乱作为。面对这个问题,一个解决之道就是“知行合一”。“知行合一”也有两个方面,一是在目标设定上知行合一。不设定根本做不到的目标,只设定通过努力可以做到的目标,实事求是,不好高骛远。通过“行”来设定“知”,

    18、通过“知”来指导“行”,当然做不到的“知”,不代表你无需去了解,只代表你无需拿它来指导你当下的行为(人是发展的,你现在做不到,不代表你以后也做不到),人知道得多并不是坏事,但做到得多才更有意义。第二个方面是在行为上的知行合一。当你设定好了符合“行”的“知”以后,你就要开发你最大的潜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克服种种困难和诱惑,去践行这个“知”。也就是说当你目标设定以后,就要努力去达成这个目标,这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执行力。三、平凡哲学的理念:做一个平凡、真实、有良知的自我 平凡是相对于伟大而言的,平凡不是平庸,不是要你消沉堕落,碌碌无为,不思进取,不是让你毫无目标,苟活人世。平凡只是让你设定一个符合自

    19、己的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让你真实的去生活、去追求,而不是好高骛远,生活在幻想之中。平凡让你重视现在,过好现在的每一天,而不是盲目的幻想未来,在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中苦苦挣扎,以至于最后愤世嫉俗、怨天尤人。在此个世界上,能够做到“伟大”的人确实少之又少,并且那些伟大的人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做到伟大的,他们一开始都是平凡的人,他们有的甚至于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变得伟大,他们只是在现实的生活中,在形势的逼迫下,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一步步走向伟大的。象毛泽东,最开始只想做一个教书匠,象林肯,最开始只想做一个律师,是生活把他们打造成了伟人。因此,平凡哲学就是:做好你现在该做的,也许某一天你也会变得伟大,

    20、如果不能变得伟大,至少你会活得真实。也可以这么说:努力耕耘你的田地,如果有一天你犁出了宝石,你会变成富人,如果没有犁出宝石,你至少可以获得很好的收成。真实是相对于虚伪而言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活得很虚伪。比如,超过自己的能力去盲目攀比,盲目消费,或者设定过于高远的目标,每天生活在对未来的幻想中,而忽略了现在应该活当下的每一天,让每一天都过得有价值,而不是把所有价值都累积在未来的某一天。或者只是追求虚假的荣耀(地位、面子、社交圈),而忽略了生活中真实、美好、亲切、温馨的一面,只是追求外在的东西,而忽略了真实的内容。真实的目的是让你过好当下的每一天,让每一天都过得有价值,过得开心,让你真正把握对你

    21、来讲很重要的东西,而不是当你失去它们时才懂得去珍惜。真实是让你把你的目标和价值分解成很多细小的部分,让它们融入每一天的生活和工作,只要你过好每一天,完成每一个细小的部分,终将有一天,你把这些细小部分连接起来,会形成一个光彩夺目的光环。有良知是很重要的,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如果违背良知做事情,重则违法犯罪,成为囚徒,轻则伤人损德,为人不齿。人类社会是由千千万万个个体组成的社会,如果人人不讲良知,为所欲为,只做对自己有利的事,结果只可能造成整个社会的仇视和争斗。按照这种逻辑发展下去,根据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最后只可能会是只剩下一个人,而一个人可想而知是多么的孤独和痛苦,最后也难以生存。那将是一个多么

    22、残酷、痛苦的结局。如果人人讲良知,考虑自己的时候也考虑别人,为自己谋利的时候也考虑别人的利益,遵守共同的社会规范,每个人考虑社会的利益,社会也考虑每个人的利益,那么这个社会将会是和谐的,每个人将是可以共存的,这就是利己利人的结局。仇恨只会招至更多的仇恨,友好可以带来更多的友好。良知符合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这就是为什么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原因。一个人不管他有多么强大,也不可能与所有人为敌。人类没有坚牙利爪,只所以能从动物界脱颖而出,一步步生存下来,发展下来,成为可以影响自然,掌握其它生物生存的万物之灵,首先靠的是团结,其次才是智慧,当然团结本身也是一种智慧。关于良知的作用,有一则关于天堂与地狱的故

    23、事很能说明问题:地狱里的人在就餐时每个人都拿着一双很长的筷子,当他们去夹菜的时候,怎么夹也夹不到自己的嘴里,而天堂里的人,虽然每个人也拿着同样很长的筷子,夹菜的时候,他们夹起菜互相送到对方的嘴里,所以每个人都吃得很好。这就是利人利己与只关心自己的区别,也是有良知和没有良知的区别。四、平凡哲学的目的:完善自我,活好每一天前面说过,平凡不是平庸,而是要做好通过努力可以做到的事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量,做一个最优秀的自己。平凡不要求你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而是要你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人的能力是巨大的,但人的能力也是一步步成长起来的,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磨炼,人的品格是可以塑造得很高大的,但人的品格也

    24、是一点点完善的,也同样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磨炼,要针对人生中各种诱惑和困难做出各种艰难的选择。进退塑造能力,取舍塑造品格。面对困难,如果你选择不断前进(哪怕是蜿蜒前进),那么你的能力就会不断增强,面对诱惑,如果你只取合乎道义的利益,做出合乎道义的选择,那么你的品格就会不断提高。在进退取舍中,只要你坚持做正确的事情,那么你的能力和品格将会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达到这个境界的过程,就是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而自我完善的目的,就是要把握现在,活好每一天,让每一天都过得开心,有价值,没有遗憾。刚才讲过,完善自我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磨炼,学习就是“知”,磨炼就是“行”。“知”是自我完善的开端,因为人生下来就是一张白

    25、纸,人需要不断的从家人、朋友、老师、书籍,甚至反面的敌人那里学习知识、能力和为人处世之道。“行”是自我完善的总结,通过社会的实践,让我们知道哪些“知”是行得通的,哪些“知”是行不通的,哪些“知”是合乎道义的,哪些“知”是违背道义的,因此,可以说“完善自我,活好每一天”的关键就是“知行合一”。现在的年轻人常常觉得自己很空虚,很浮躁,不知道自己每天在做些什么,做的事情有何意义,不知道自己的生活该怎么过。这归根到底是因为他们没有发现自己的价值,不知道自己的生活怎么过才有价值,哪些事情对于自己一生才是真正重要的。什么样的选择决定过什么样的生活,如果你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发现了有价值的事,并为此完善自我,

    26、活好每一天,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生活也是充实的、精彩的、有意义的。第三章 平凡哲学的主要内容一、“五以”原则(新五行论)在社会实践中,面对迷茫和困境,我总结出一套“五以”原则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五以”原则就是指:以良知为道;以空静无为为心;以谋略为术;以辨证为法;以进取为势,以乐观为怀。下面分别加以介绍:1、以良知为道(土:宽厚、仁慈) 有没有良知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关于良知前面已经讲了很多,就不再多说,最根本的就是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有最起码的良心,不伤天害理,不残暴无情。人类文明发展了几千年,从刚开始茹毛饮血的石器时代到现在锦衣玉食的信息时代,科技的发展可以达到以前认为是

    27、神话的境界,物质的丰富程度到了古人无法想象的地步,但是人的内心,人的良知,人的精神文明的发展却是举步维艰。现代人的精神,除了在思想学术上有了较大发展外,品格、性格基本上停留在原始状态,在良知上没有一点点的突破。人类所具有的原始动物野性,甚至超越动物界其它动物的肮脏和残忍,这种野性有如一朵巨大的阴云时时笼罩在人类文明的上空。虽然经过儒家、佛教等等宣扬止恶扬善的思想力量的不懈努力,现代人的精神境界还是和以前一样荒芜,真正改造了的是那些愿意改造、本心向善的少数人。因此,人们不得不说,“天使与魔鬼同在”、“天堂与地狱并存”,魔鬼与地狱永远不会消失。你也许会说,现在有很多人都很善良啊,也有思想啊。是的,

    28、这是事实,但也请记住,这是从古至今人类社会的一种常态,古代社会中同样有大量善良的人,有思想的人,在人性上古人和今人没有太大的区别,这就是为什么直至今日,战争、黑社会、恐怖主义、贪污腐败、暴力色情还那么猖獗的原因,在当今世界,还有太多的邪恶。如果不能做到大部分人有良知,并且控制住那些邪恶,所谓“大同世界”“极乐世界”是不会存在的。2、以空静无为为心(木:自然、平和、恬淡)人们听到“空静无为”四个字,一定会想到佛教的“万法皆空”和道教的“无为而治”。这四个字给人一种空灵玄幻的感觉,就象水中之影、天边之云,看着挺好,却难以捕捉。其实这四个字没有那么复杂、深奥,至少,我所说的“空静无为”很简单。通俗的

    29、说,“空静无为”就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要做到“顺其自然”。以“不争之心”去争取,以“无为之心”去作为,心中虽有目标,却不会成为压在心头的一块沉重的石头或者成为影响心境的暴风骤雨。“空”就是搬走那块石头,只有“空”,才可以装更多的东西,才可以轻装上阵,不会使心灵承受太大的负担,才会留住精纯、去除污浊,“空”是一种新陈代谢,是一种去粗取精,是一种精兵简政。“静”就是要平息那些影响心境的暴风骤雨,只有“静”才可避免心潮起伏,才可以笑对风雨,也才可以坚持正确的立场和见解。不会人云亦云、亦步亦趋,或者成为墙头草,随风倒。俗话说“无欲则刚”,只有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克制或消除那些不正当的欲望

    30、,争取自己正当的利益,才不会铤而走险,败德犯法。“空静无为”其实在社会上已经有了很好的运用。“空杯心态”作为一种谦虚的胸怀,已经成为学习和工作的必备心态。森田疗法以“顺其自然”的思想为手段,为众多精神病人作精神治疗。“静能生定,定能生慧”,“静”是佛、道两家参禅悟道的基本功,气功、瑜伽的练习只有在静的环境和心态下才能有好的效果。3、以谋略为术(火:灵感、智慧)谋略的目的从小的方面讲是为了保护自己,为自己争取正当的利益,从大的方面讲是为了保护自己的集团或组织(包括家庭、企业、社团、民族、国家等),为自己的集团或组织争取正当的利益。谋略本无善恶,就象刀剑本无善恶一样。无谋略不能争取到合理的正当利益

    31、,或者创造双赢的结局,谋略可以是战略、战术、策划、运筹、计谋等相关的内容。中国是一个讲究谋略的国家,很多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甚至文学家的著作中都有很多关于谋略和论述,其中以兵法和史记中的内容最多,要想很好的掌握、运用谋略,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资治通鉴史记二十四史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是应该看的。掌握运用谋略不但要为大的组织效力,还要为自己的利益着想,至少要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历史上有很多善于治国治军,善于打仗的英雄豪杰、忠臣良将,最终却死于阴险狡诈、自私狭隘的小人之手,不能不让人感叹。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只想着国家大事,只为国家出谋划策,将谋略运用于对付国家的敌人,而那些小人却将谋略运用于权利之争,运

    32、用于私斗和内斗。希望真正能运用谋略的人不但能为组织谋福利,还能保护好自己。就象孙武、范蠡、郭子仪、张良一样,而不能陷入韩信、文种、年羹尧那样的境地。4、以辨证为法(水:灵活、变化、适应性)辨证法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根本大法,在战略和战术中都会要经常用到。中国的哲学中充满着辨证法的思想,最典型的就是“阴阳理论”。阴阳理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阴阳两方面构成的,阴阳相反相成,共存于世间万物之中、世间万理之中,当然也就共存于人类本身以及人类社会之中。阴阳不是断然分开的,而是可以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阴消则阳长,阳消则阴长,阴可以变化阳,阳也可以变为阴。阴阳理论另以延伸,可以变为善恶、战和、进退、攻守、分合、破立、虚实、奇正、德法、治乱、恒变等诸多范畴。实践中运用阴阳理论最突出的是兵法,正是有了阴阳理论的指导,兵法才会呈现出灵活多变的特征,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是也。马克思主义的辨证法是辨证法的集大成者,包括有矛盾统一论、普遍


    注意事项

    本文(新心学做一个平凡真实有良知的自我.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