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知识点发展心理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 资源ID:1316493       资源大小:41.5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知识点发展心理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1、4早在20世纪初,霍尔就对老年心理进行了研究,并著有衰老:人的后半生(1922年)。七、1横断研究:是在短的相同的时间段内,同时考查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以了解随年龄增长被试组间的心理变化。2其优点在于:可以同时研究较大样本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大量资料可以使研究工作降低成本,节省时间和人力。3其缺点在于:难于得出个体心理连续变化过程难以了解心理变化中各事件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中出现的组间差异可能有不属于心理发展的因素。八、1纵向研究:也叫追踪研究,是在较长时间的时间系列内对被试个体或同一被试组群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考查,以了解心理随时间进程而发生的连续变化。便于了

    2、解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变化进程便于揭示量变、质变现象了解心理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和比较迅速的变化时期比较容易发现心理发展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样本少而且在追踪过程容易流失样本由于时间较长,会因环境变迁而出现某些新的变量;同一测量方法反复应用会导致重复效应成本较高,耗费人力和时间。4横断研究与纵向研究相结合的交叉设计,是对两者的取长补短。九、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单因素论:遗传决定论,(高尔顿)环境决定论,(华生)。2.二因素论:主张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心理的发展,但把两者视为相互孤立存在的因素。3.相互作用论: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遗传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制约关系;

    3、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受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十、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要点: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2.皮亚杰的心理发展建构说:心理发展是认知结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认知结构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对外界事物作出反应的组织方式。认知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概念。3.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是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4.心理发展阶段说:他把儿童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

    4、(0-2岁;大约在9-12个月,获得客体永久性)前运算阶段(2-6、7岁;泛灵论自我中心思维不可逆未掌握守恒)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获得守恒,思维具有可逆性,可进行逻辑运算)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岁;能解决抽象问题,认识活动达到抽象逻辑思维水平)。5.儿童道德认知发展三阶段:阶段年龄特征前道德判断阶段45岁不能判断,没有道德观念,只看行为结果他律道德判断阶段(道德实在论)58、9岁判断受自身以外标准支配,重结果不看动机自律道德判断阶段(道德相对论)8、9岁以后判断受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支配。十一、艾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所形成的良好人格品质:主要发展任务人

    5、格特征婴儿前期02岁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希望品质婴儿后期24岁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意志品质幼儿期4 7岁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目标品质童年期712岁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能力品质青少年期1218岁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诚实品质成年早期1825岁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爱的品质成年中期2550岁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关心品质成年后期50岁以后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感智慧、贤明品质十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新行为主义的代表性理论,三元交互决定论:在人的心理机能中,人的内部因素、行为和环境影响三者之间互为决定因素。观察学习:个人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强化结果,习得某些新的反应,或矫正已有的某些

    6、行为反应特征,而在这一过程中观察者并未对示范反应做出实际的外部操作。十三、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人的道德判断随军年龄发展而发展,大致可分为3种水平,6个阶段:三种水平六个定向阶段表现特征前习俗水平服从和惩罚的道德阶段对成人或规则采取服从态度,避免受到惩罚。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阶段比较行为和个人的关系,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图和需要。自我中心,认为符合自己需要的行为就是正确的。习俗好孩子的阶段认识到必须尊重他人的看法和想法。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阶段强调对法律和权威的服从后习俗社会契约阶段认识到法律不是死板的,可以通过共同协商和民主程序来改变。普遍道德原则阶段认为除了法律外,还有诸如生命的价值、全人

    7、类的正义、个人的尊严等道德原则。第二节婴儿期(0-3岁)的心理发展一、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性:1.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2.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3.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头尾原则近远原则大小原则二、1.习惯化范式,又称习惯化与去习惯化。习惯化是指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去习惯化是指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不同刺激,反应又会增强。习惯化和去习惯化整个过程合称为习惯化范式。2.优先注视范式也称刺激偏爱程序,这种研究方法以注视时间为指标。三、1.吉布森等通过视崖装置的实验发现,6个月的婴儿就已经具有深度知觉。2.婴儿期是个体感知觉发展的最

    8、重要的时期,也是感知觉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更是对儿童感知能力发展的干预和训练的最宝贵时期。四、6-12个月婴儿的记忆保持时期继续延长,出现“认生”现象。五、1.按皮亚杰的理论,婴儿期的思维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其典型特征是直觉行动思维。直觉行动思维,是指思维活动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2.婴儿直觉行动思维具有如下主要特点:直观性和行动性间接性和概括性缺乏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思维的狭隘性思维与语言开始联系,开始出现形象性特点。六、1.婴儿的笑是与人交往,吸引成人照料的基本手段。笑有其一定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自发性微笑(0-5周,反射性,不是社会性的)无选择的社

    9、会性微笑(5周-4个月,不区分熟人与陌生人,已属社会性的)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4个月以后,对熟人笑多,真正属社会性的)。2.婴儿的恐惧是一种消极的情绪,这种情绪体验会引起儿童的紧张感,造成逃避和退缩。经常有恐惧感,会导致儿童形成怯懦的人格特征。婴儿的恐惧可分为:本能的恐惧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怕生(也称陌生人焦虑)预测性恐惧。3.婴儿的气质类型: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4.鲍尔比等将婴儿依恋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特殊情感联结阶段5.艾斯活斯将婴儿对母亲的依恋表现分为: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6.婴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两阶段:主体我的发展(5-15个月;12

    10、-15个月,主体我得以明确的发展,能将自己与他人分开)客体我的发展(15-24个月;18-24个月,具有明确的客体我认识,用适当人称代词如我、你称呼自发他人,这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第三节幼儿期(3-6岁)一、1.游戏是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2.儿童游戏的特点:1岁以内的婴儿游戏是成人婴儿游戏,2岁婴儿实物游戏,婴儿末期以模仿性游戏为主幼儿游戏是象征性游戏童年儿童游戏特点是规则性游戏。3.游戏的社会性发展: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4.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是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儿童参与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通过游戏实现自我价值,体现创造性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增强

    11、体质。二、1.幼儿语法结构的发展:从简单句发展到复合句从陈述句发展到多种形式的句子从无修饰句发展到修饰句从词数少的短句到词数多的长句。2.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从对话语向独白语发展从情境语向连贯语发展。3.幼儿记忆特点的发展趋势: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容易运用机械记忆以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4.幼儿能运用的记忆策略有:视觉复述策略特征定位策略复述策略。5.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思维的抽象概括性得到初步发展。6.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研究者将儿童自我控制活动区分为4种类型:运动抑制情绪抑制认知活动抑制延迟满足(学会等待)。7.第一反抗期:大约在幼儿3、4岁时出现。对父母的反抗行为的

    12、表现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第四节童年期(7-12岁)一、1.童年期的年龄范围大约是7-12岁,属小学阶段。童年期儿童的生活从以游戏为主导转为以学习为主导,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学校教学系统地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学会学习。2.成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7 2个信息单位。儿童的记忆容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小学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3.童年期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意义记忆在记忆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4.元记忆是关于记忆过程的知识或认知活动。5.记忆监控是指主体在记忆活动过程中,将自己的记忆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自学地对其

    13、进行积极地监视、监控和调节。6.童年期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10岁左右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瓣转折期(这个转折年龄在10左右,即小学四年级)。7.童年期儿童新的思维结构的形成:掌握守恒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关系认知逻辑推理规则的掌握(类别体系化序列化)8.亲子关系的发展父母对儿童控制力量三阶段模式:第一阶段,父母控制(6岁以前);第二阶段,共同控制(6-12岁);第三阶段,儿童控制(12岁以上)。9.儿童欺负发生的原因:“竞争假设”理论认为,儿童的欺负行为是在学校参与竞争和追求成绩的结果,是对在学校受到挫折和失败的一种反应。“外部特异性”假设理

    14、论认为,儿童之所以受欺负是由于其自身具有一些外部异常特征。依恋理论则认为儿童早期形成的不安全依恋是欺负产生的主要原因。第五节青春期(11、12-15、16岁)的心理发展一、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1.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2.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3.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4.成就感与挫折石感的交替。二、青春期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的具体表现:1.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体征;2.深切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3.十分关心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特征。三、青春期情绪变化特点:1.不能自我控制的情绪波动;2.青春期躁动(一个突出的困扰)。四、第二反抗期主要表现形式及

    15、成因:1.形式:硬抵抗;软抵抗;反抗的迁移。2.成因:集中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五、青春期人际关系的发展:1.同伴关系(男女同学间先疏远、后接近的行为模式);2.与父母的关系;3.与教师的关系。六、1.从出生到青年初期,人的智力一直在发展,到25岁左右达到顶峰。2.卡特尔把智力的构成区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大类。流体智力是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的,不怎么受教育与文化的影响。晶体智力是指导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在青年期以前两种智力都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在成人阶段,流体智力呈缓慢下降的趋势;而晶体智力则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并随经验和知识积累而呈上升趋势)。3.帕瑞对青年期的思维

    16、进行了研究,发现青年期的思维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二元论阶段相对性阶段约定性阶段。七、1.人生观是人们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2.个体人生观的发展过程是在青春期萌芽,到高中阶段迅速发展,大学阶段达到形成的高峰并逐渐走向成熟期。3.影响青年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因素有三个方面:受个体成熟因素的制约(思维发展达到抽象水平,辩证逻辑思维开始发展并逐步提高;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并与自我同一性确立的过程相互制约;社会性需要和社会化达到趋于成熟的水平);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个人因素。4.青春期社会关系的变化:与家庭成员的关系朋友关系恋爱婚姻关系。第七节中年期的心理发展一、更年期是指

    17、个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过程中生理变化和心理状态明显改变的时期。约在50岁左右。是人生进入衰老过程的起点,同时又可称为“第二个青春期”。二、1.在中年期,视觉和听觉处理信息的过程都随年龄增加而呈递减的趋势。2.中年期的记忆力不能笼统地说下降了,而是表现出了记忆侧重点或结构的改变。中年人在记忆加工过程中,不重视简单的细节,更关注有关事物本质的结论性的信息。3.自然科学和数学领域的创造力在青年期达到高峰,而人文科学领域的创造高峰是在中年期甚至老年期。三、1.中年期的人格变得较为成熟,具体表现为:内省日趋明显性别角色日趋整合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为人处事日趋圆通。2.中年人的职业发展表现:工作满意度达到一

    18、生中的最高峰工作绩效(对于依靠体力和反应速度的工作,开始下降;对于依靠认知技能的工作,一直保持在很高的水平。)第八节老年期的心理发展一、老年丧失期观:老年期是一生获得的丧失时期。这里指的是:身心健康、经济基础、社会角色和生活价值的丧失。二、1.毕生发展观2.影响心理发展的三种主要因素:成熟(年龄阶段)社会历史文化非规范事件。3.个体心理发展变化的总趋势是:儿童期发展迅速,中年期有所减速但较为平稳,老年期走向衰退。三、1.老年期感知觉的退行性变化明显:感觉阈限升高,即感受性下降。2.老年期记忆力下降表现为:记忆广度、机械识记、再认和回忆等到的减退或下降。3.一种观点认为:记忆加工过程的速度变慢是老年期记忆力下降的根本原因。另一种观点认为:工作记忆容量变小是老年期记忆力下降的根本原因。4.老年人比青年人表现出了更多的智慧。5.老年期人格的变化:不安全感孤独感适应性差拘泥刻板性,速度减退趋于保守回忆往事7


    注意事项

    本文(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知识点发展心理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