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智能化中高档职业装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资源ID:13131661       资源大小:46.66KB        全文页数:3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智能化中高档职业装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1、智能化中高档职业装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智能化中高档职业装生产线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总 论第一节 项目概况一、项目承办单位1、项目名称:智能化中高档职业装生产线技改项目2、项目承办单位:际华三五零二职业装有限公司3、项目负责人:李维民4、企业地址:河北省井陉县微水镇南微新路4号5、电话:0311-82038789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天津市中天建筑设计院2、法人代表:于中昌3、技术负责人:杜兴华4、项目负责人:刘翠婷5、地址:天津南开区长江道白堤路27号6、联系电话:022-27479807第二节 企业概况一、承办企业概况际华三五零二

    2、职业装有限公司是以被服为主的联合生产企业,曾被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发展中心列为“中国服装及其它纤维制品制造业最大企业第一位”。公司专注于服装行业及其相关领域的研发、设计、制造和提供服务,在国内军服、行业制服和西服市场享有盛誉。公司始建于1928年,1955年由天津市迁入河北省井陉县。公司占地面积115万平方米,拥有各种专业生产设备约5600台,年产毛、棉、皮等各种面料服装1000万套(件),先进的意大利起绒机和瑞士热熔胶粘合衬布生产设备-粉点涂层机,每年可生产供应中、高档衬布1000万米。产品不仅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而且还远销亚、欧、美、非等五大洲近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公司拥有优秀的员工

    3、队伍,特别注重专业技术队伍的培养和建设,目前,全厂员工60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00余名,高达15%,其中高级服装设计人员100多名,组建了专业的技术研发中心。同时,在专业制服制作领域,公司具备丰富的经验,多达200人的专业量体套穿队伍在军队、工商、公安、司法、税务行业的换装过程中为用户提供了准确、高效的全程服务。 早在2004年,公司就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公司实施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并将精工细做的传统工艺与现代化科技有机结合,确保产品品质优异,已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公司的“3502”牌制服被评为消费者信得过产品,在业界享有较高美誉。际

    4、华三五零二职业装有限公司以产品品质赢得信誉,享誉市场。公司曾出色完成驻港、驻澳部队和99国庆阅兵服装的制作任务,受到国家领导人的赞誉。公司特别在行业制服的制作领域表现出卓越的能力和优势,被国家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安全部、司法部、民航总局、铁道部、水利部、税务总局批准为指定生产厂家,同时,也是国家工商总局的定点生产厂家,产品行销全国,近两年出色地完成了军队大面积换装任务,受到国家和军委首长的高度评价。公司多年被评为AAA级资信优等企业。近三年企业财务状况见下表:内 容单位2004年2005年2006年销售收入万元48968.9946128.2653913.94销售成本万元427

    5、35.1539824.0246374.41销售费用万元2069.211652.82382.78销售税金万元4.9934.7522.54销售利润万元4159.644616.695134.21年折旧额万元1192.891225.421205.25流动资金占用万元35628.7134572.7625438.70利润总额万元995.761108.811333.19纳税总额万元293.91475.17538.80税后利润 (公司留存)万元995.761108.811333.19公司贯彻“以客户为关注焦点”的生产和服务理念,为客户提供从设计、量体套穿、号型归并、专业制作到着装信息反馈等系列的全程优质服务。

    6、际华三五零二秉承“诚信为本、用户至上”的企业宗旨,用80年的精工不仅锻造了一个知名服装品牌,而且凝聚起了不断创新、民族自强的企业精神。不管过去和未来,际华三五零二将恒久追求“针”情真意、打造精品,矢志不渝的为客户提供物超所值的服务。第二章 项目的必要性第一节 项目提出的背景一、外部环境近几年来,纺织服装业虽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是由于行业规模大,经济主体多元化突出,市场竞争力表现差异较大,无论是在技术、管理、创新还是国际化水平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经济转型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很多,中国纺织服装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还主要处于加工制造环节,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依然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

    7、矛盾。纺织服装业运行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研发能力和研发资金投入的不足阻碍了纺织服装业产品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自主品牌和营销网络建设滞后,国内高档纺织品服装市场大多被国际知名品牌和二线品牌所占据。纺织品服装出口是以贴牌加工为主,自主品牌产品的比重很低,尤其是还没有知名国际品牌,缺乏对出口营销渠道的控制力。培育自主品牌和掌控营销渠道,成为纺织服装业迈进高端供应链和提高纺织品附加值的关键。当前,中国纺织工业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随着产业政策的调整和全行业结构的优化,中国正从一个传统的纺织大国转变为一个纺织强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

    8、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纺织产品的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企业能否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并占有一席之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是否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地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是否能够针对市场的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面对国内外市场的严峻形势,企业要想在艰难的处境中谋生存、求发展,唯有依靠技术进步,不断地进行技术改造,以品种、质量、品牌优势,迎接国内外的市场挑战。品种与质量要具有强烈的市场观念和竞争能力,竞争的焦点则在于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水平,树立起自己的被市场认可的过硬品牌。企业的技术改造必须围绕开发新品种、提高质量、挖掘内部潜力、节能降耗、减人增效、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工艺装备,进行配套改造,提高企业的装备水平,增强

    9、企业的应变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目前,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纺织服装的设计、加工中心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使这些纺织服装企业改造成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企业的机遇和速度加快,为中国服装业的发展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二、内部环境1、为迎接建国60周年国庆拟在2009年前完成部队整体换装生产任务。际华三五零二职业装有限公司作为军服和职业装的主要生产企业,曾多次独家肩负国家军委首长、驻港、驻澳部队及两团一队军服生产的重要任务。为满足此次换装(07式军服冬装和羊绒大衣等)的生产要求,更好展现我军威武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以际华三五零二职业装有限公司为中心,打造际华轻工集团国内最强最大军服及职业装供

    10、应商的地位,公司拟改造两条智能化中高档职业装生产线。2、际华三五零二职业装有限公司作为以被服为主业的老军工企业,四十多年来虽然进行过几次较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但受传统生产模式的束缚,现有的生产工艺和装备水平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被服生产的新形势。随着军服、行业服装的改革,对产品的加工工艺要求日趋提高,作为以职业装为主要生产任务的服装龙头企业,尤其是被确定为军需研究所试制基地后,如何将研发成果尽快转化为公司生产力,如何将研制的新产品尽快投入生产,如何将公司的新工艺尽快在规模生产中推行,是该公司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重要体现。3、随着军服、行业服由功能性向追求塑造职

    11、业形象的发展,服装的外在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整烫工艺已被立体整烫取代,采用先进立体熨烫工艺方法,提高产品外观已势在必行。4、得益于这几年中国经济的持续向好,我国服装市场得到快速发展,公司承揽的社会订单增多,但现有生产能力无法满足新的服装市场的订单需求,这为公司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巨大障碍。第二节 项目的必要性际华三五零二职业装有限公司智能化中高档职业装生产线技改项目,将彻底解决影响公司发展的瓶颈问题,将对公司的战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本项目建造两条适应多品种、最优配置的服装生产示范线,在服装生产示范线制作流程中融合现代服装精工、精心、精细和精确的生产工艺,把先进CAD/CAM设计、裁

    12、剪、制作技术和先进熨烫工艺方法运用到生产中,提高产品外观和立体效果,以增加产品科技含量。智能化职业装生产线可以达到以下四种功能:(1)以生产线形成示范作用,拉动整个公司服装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以此促进公司的服装产业的升级。(2)增加公司生产能力,以满足目前公司订单较多的需求。(3)将公司研制的新产品以最快速度投入到示范生产线上试生产,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4)将公司研制的新工艺尽快在示范生产线上推行,以加快新工艺规模化生产推行的进程。2、针对裁剪和整烫包装能力偏弱的问题,本项目拟引进Gerber自动裁床四台、小批量自动裁床四台,全自动立体主烫生产线两条和其它先进的辅助熨烫设备,增强

    13、公司服装生产裁剪和整烫包装能力。项目完成后,通过公司CAD/CAM辅助设计、裁剪系统信息化平台,在公司生产中,全面实现自动化排版和改版,减少公司生产中漏版制作环节,以实现公司快速反应能力和公司个性化服装服饰的发展需求。通过迈埤全自动立体主烫生产线的引进,公司不但可以增加服装整烫生产能力,而且可以改变传统的整烫工艺,使公司产品的外观品质得到提高,以增加产品附加值,从而使公司生产的军服、行业制服适应时代职业形象发展要求,在激烈的职业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第三章 项目的可行性第一节 项目概况本项目为际华三五零二职业装有限公司充分利用自身技术资源优势,在企业现有的生产厂房和公用配套设施基础上,围绕

    14、拓展企业产品的生产及加工深度,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进行的技术改造,形成符合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满足职业装高档化要求的智能化高档服装的生产线。项目总投资为4793.40万元人民币(含外汇454.90万美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643.40万元,建设期为两年。项目实施后,可形成年生产高档制服或西装27.72万套的生产能力。实现年平均销售收入12474.00万元,年平均利润总额1274.78万元一、建设规模本项目引进部分技术含量高的新型工艺设备及辅助设备,形成两条以高档制服或西装为重点产品的生产线,年生产高档制服或西装27.72万套的生产能力。二、产品方案依据国内外市场发展趋势及市场预测,结

    15、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际华三五零二职业装有限公司拟开发生产高档制服或西装。本项目产品方案如下:高档制服或西装 27.72万套/年三、原料来源依据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本项目产品所需要的主要原料是涤棉隐条细布、毛涤混纺贡丝锦、防静电涤丝绸及辅料等。际华三五零二职业装有限公司多年来已形成完善的原材料供应网络,所需原料由公司在市场择优选购。进货渠道畅通,货源有保证。本项目产品的辅助原材料是水、电、汽等,水、电、汽资源可由厂内原有设施供应,其它材料可由市场择优选购。本项目实施后,将形成以高档制服或西装为重点产品的生产线。其相应的原材料用量如下: 涤棉隐条细布 14.45万米/年毛涤混纺贡丝锦 75.80万米

    16、/年防静电涤丝绸 32.02万米/年四、产品销售方向际华三五零二职业装有限公司作为军服生产、试制基地,又肩负着中央军委首长及驻港、驻澳部队服装的生产。因此,公司一贯坚持军品生产第一的营销策略,本项目的建设,志在巩固和发展国内行业服市场、努力拓宽国际行业服及军服加工渠道,从而形成军品、行业服及外贸加工市场“三足鼎立”之势。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服装消费档次也在提升,际华三五零二职业装有限公司引进国际先进的服装生产线,生产高档次、高附加值的产品,以满足国内外高档服装市场的需求。第二节 政策可行性一、可行性研究的依据1、国家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要求的服装行业要积极推广使用先进服装设

    17、备,到“十一五”末行业国际先进水平设备比重要达到50%,劳动生产率提高到70000元/人.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40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鼓励类第十七项第9条“采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高档服装生产”;3、际华轻工集团有限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4、际华三五零二职业装有限公司智能化中高档职业装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项目简介;5、际华三五零二职业装有限公司的总体规划;6、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规定;二、国家宏观政策我国纺织服装业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也日益突出,面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以及国际纺织品贸易体制的新变化,全面落

    18、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纺织服装业“十一五”发展的迫切任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实现工业化的必然选择,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十一五”期间纺织服装业发展的主线。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是优化结构、提高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需要,也是建立和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纺织服装业的要求,更是实现纺织服装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十一五”期间,我国服装行业发展的重点任务是加大、加快服装自主品牌建设,吸纳国际化设计人才,提高产品设计能力;加强产品设计和市场推广;积极寻找国际市场突破口,利用国际化营销手段,提高自有品牌出口比重,力争到2010年

    19、形成若干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积极推广使用先进服装设备,到“十一五”末行业国际先进水平设备比重要达到50%,劳动生产率提高到70000元/人年。综上所述,纺织服装业的发展趋势是跟踪国际前沿技术,加速实施结构调整,加快技术进步。因此,加速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争创国内国际知名品牌,增强产品竞争力将成为今后服装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第三节 市场可行性一、发展趋势我国纺织服装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大形势下,未来十年,仍将呈现强劲的发展趋势。从发达国家的发展轨迹看,其工业化初期均将纺织服装业作为先导型产业,在提供就业、出口创汇等方面带动了经济增长。但当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如对美国、日

    20、本、韩国多年来GDP与纺织服装业相关性研究表明,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时,作为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业步入衰退时期,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趋势将持续到2020年。从长远发展看,纺织服装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求之一,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纺织服装业只能以不断的增长来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纺织服装业并非夕阳产业而是永恒的产业。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纺织服装业已经纳入到世界经济的大循环中,参与国际贸易的分工,通过国际竞争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已成为纺织服装业的必由之路。同时,全球经济增长为纺织服装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根据WTO公布的相关统计资料,2000年到2

    21、004年,全球经济以年均3.9%的速度平稳增长,同期纺织品服装贸易额年均增长率为6.5%。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2005年到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保持在4.3%左右。预计未来5年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仍以6.5%左右的速度增长。作为最终消费品行业,我国纺织服装业有着全球最庞大、最完善的产业链条。宏观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纺织服装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在最终消费品领域就转换为对衣着类强大的购买能力。同时高收入群体的增长、中产阶级比重的扩大以及农村市场的存在,使我国纺织品服装消费市场呈现出消费个性化、品牌化、短周期、快速反应的趋势。据统计,200

    22、0年到2005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衣着类消费按照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9%和8.0%。根据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的预期目标,未来5年我国国内人均衣着类纤维消费仍将保持较快增速。未来几年服装行业的发展特点表现为:1、服装产业向深度发展中国服装产业的纵深发展将为我国服装产业格局、竞争力格局变化奠定基础。(1)用先进技术解放劳动力借助于人民币升值换汇的优势,新一轮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之风在服装行业悄然兴起。提高劳动生产率;解决熟练技工紧缺问题;解决制造过程中人为因素产生的质量问题;提高制造水平和管理水平是这次技术改造的主要目的。(2)内陆省份为梯度转移夯实基础 梯度转移

    23、绝不能一蹴而就,大规模转移需要较长的过程。转移的速度取决于内陆地区是否具备承接转移的能力和条件。除了地理位置、交通、土地资源、人力资源、产业链资源等因素外,政策环境、意识观念对转移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成为各个内陆省市吸引产业转移的一大重要手段。内陆地区的服装产业发展迅猛,产业环境和政策环境都在优化。2、国内服装市场面临“洗牌”近年来,随着内需不断扩大,价格指数持续上升,内需切切实实成为了我国服装行业发展的原动力。国内企业成熟壮大、国际名牌蜂拥而入,更多海外品牌对中国市场跃跃欲试,国内中小企业在夹缝中找寻生存之道。未来的中国服装市场新一轮“洗牌”时代已经到来,而“洗牌”的

    24、孪生姐妹“市场细分”也将随行而至。(1)品牌和市场细分时代到来伴随着新一轮国内市场重新“洗牌”而来的品牌和市场细分不仅仅局限于品种、档次、区域的进一步细分,更表现在以产品风格和消费群细分为特点的深度细分。随着国际品牌加入竞争队伍,细分也成为了民族品牌生存发展的客观要求。目前的运动装市场、时尚休闲装市场的竞争态势就已明显体现出“洗牌”和市场细分的迹象。本轮细分不仅仅为品牌生存发展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也为企业的多品牌发展创造了条件。(2)加工商与经销商进一步分化近年来,耐克首创的“轻资产运营”模式在中国服装行业大行其道,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加速了“职业经销商”行业的诞生和成长,从而“品牌营销公司”已

    25、经浮出水面。(3)外销型企业、海外品牌进军国内,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外销型企业进军国内市场的步伐将明显加快。鉴于土地、人力资源成本一再攀升;原料、原材料价格高居不下;人民币升值压力越来越难以消化;外贸加工费日益透明;国际竞争国迅速成长等原因,常规产品的出口越来越无利可图,加上对出口退税下调的顾虑,外贸加工型企业急需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于是纷纷把目标指向国内市场。另外,海外品牌也将成为新进的强有力的竞争者。3、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同等重要国际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是行业、企业的一大新增利润源泉,更是中国产品打开国际市场大门的一把钥匙。国际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为中国籍服装跨国集团的形成创造出无限可能。二、国

    26、际市场需求我国纺织服装业虽然在后配额释放期过后的增长速度会放慢,但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仍将进一步提高。同时竞争将更趋激烈,其主要特点为:1、世界纺织品、服装生产和供应的中心已转移到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过去垄断纺织品服装出口的西方发达国家已成为纺织品服装的主销市场,西欧、北美、日本等纺织品服装进口占世界的70%。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客观上刺激了这些国家进口需求,为我国进一步扩大出口提供了有利条件。2、世界纺织品迅速向成衣化、配套化、时尚化、个性化转变,使服装和制成品将成为贸易的主体,款式花型变化越来越快,流行周期越来越短,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高附加值、高技术性能,特别是功能性和绿色环保已成为

    27、纺织服装贸易的特点。市场的需求加上科技的高速发展,纺织服装业正逐步转向集约型、资本型和技术密集型。3、纺织品服装贸易竞争加剧,由数量和价格的竞争上升到质量、技术与服务的竞争。我国纺织服装业具有较低的劳动力成本、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可使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在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与此同时,我国市场越来越受到各国纺织服装业的重视。4、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国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我国作为世贸组织缔约国,可享受其他缔约国所得到的最惠国待遇,从而使一些非经济因素所造成的贸易环境恶化的问题得到解决。另外,阻碍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关税壁垒也将逐步减少。有利于我国纺

    28、织服装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原料配置,提高竞争力。5、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贸易保护和贸易摩擦难以避免。2005年配额取消标志着全球纺织品贸易一体化迈开了实质性步伐,一些发达国家出于政治考虑,保护本国不断萎缩的纺织服装业和其经济、政治团体利益,千方百计设置种种障碍阻止纺织品服装贸易自由化进程;同时,纺织服装业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也面临国际纺织品服装市场更加激烈的竞争,纷纷保护本国的纺织品服装市场和产业发展利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服装贸易摩擦和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将不可避免。亚洲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得益于地区内低生产成本的优势。同时,随着经

    29、济全球化和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产业在发达国家逐渐萎缩,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将继续下去;发达国家纺织服装企业的不景气导致当地纺织品、服装业的产量和从业人数持续减少,在发达国家纺织服装企业合并和减少将成为纺织服装产业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2005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实现1175亿美元,比2000年的530亿美元增长了121.6%,年均增长17.2%,占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额的比例从2000年的15%上升到约24%。贸易顺差从392亿美元增长到1004亿美元,年均增速20.7%。从出口产品结构看,纺织品服装出口比重由2000年的30.8%上升到2005的37.4%,产业链整体

    30、竞争能力提升较快;出口服装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明显提高,中高档服装产品占40%-50%;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比重由2000年的55.7%,提高到2005年的69.7%,其中纺织品一般贸易比重达72.4%,服装一般贸易达68.1%,显示出“十五”期间我国纺织服装业产业链自我配套能力在不断增强;从出口地区看,2005年对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出口额比2000年增长了133%,占2005年出口总额的48%,比2000年提高了2.2个百分点。“十五”以来纺织品服装出口累计创造贸易顺差3352亿美元,是全国同期贸易顺差总额的1.6倍,成为我国增加外汇储备的重要行业。2006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值1470.8

    31、5亿美元,同比增长25.14%,占全国外贸出口总值的15.18%。累计完成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951.9亿美元,占全部纺织品服装出口的64.72%,服装出口266.22亿件,同比分别上升28.9%和21.26%。服装出口单价大幅上扬,出口产品结构趋于优化,2006年服装平均出口单价2.94美元,同比上升10.94%。我国服装及衣着附件贸易顺差934.94亿美元,占我国贸易顺差的52.68%。2006年服装行业国际竞争力系数从2005年的95.7%上升到96.5%。2006年我国服装出口区域格局微调,亚洲依然是我国服装最大的出口大洲,出口金额占我国服装总出口的39.97%,美国成为我国服装第一大出

    32、口国,对美出口金额占我国服装总出口的16.95%,同比增加了18.91%。日本和香港地区分别列第二和第三位。2006年我国对美、欧服装出口持续量降价增的趋势。对美国服装出口金额为161.31亿美元,同比增加了18.91%;对欧盟服装出口166.34亿美元,同比增长22.64%,在欧盟25国中我国服装出口最大的国家依次是德国、英国、意大利和法国。三、国内市场需求“十五”时期是我国纺织工业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五年,纺织工业的市场活力得到充分发挥,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为“十一五”纺织工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0年到2005年,我国城市化率已从36%提高到43%,城镇居民人均年衣着类消费从50


    注意事项

    本文(智能化中高档职业装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