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山东省各地市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散文.docx

    • 资源ID:13127568       资源大小:46.09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山东省各地市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散文.docx

    1、山东省各地市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散文山东省各地市2016届高三3月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散文菏泽市2013级一模六(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涛声陆原在眼前摇曳的一望无际的绿色,是棉田的青春,婀娜娇媚,朝气勃发。饱满的激情在田野上张扬,这是江南浓烈的春之景!然而,这里不是烟雨迷蒙的江南,而是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北沿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七月的阳光,在没有白云的过滤下,恣意而为,热浪汹涌,极尽夏日的威力,仿佛要证明它的无穷能量。在太阳底下,无形的光线有如万千枚银针一齐刺在身上,焦灼的疼痛感从皮肤底下冒出来,使我极想躲到树荫下,以逃避阳

    2、光的暴晒。都说新疆夏季的阳光火辣辣 的,紫外线特别强,这次我真的领教了。难怪我看到台州援建第一师阿拉尔市指挥长蔡文富和副指挥长林杰,都是满脸紫黑。来援疆前,他们是江南典型的白嫩脸 色,没想到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脸竟晒得这么黑,可见他们没少在援疆工地和援建的农业园区上跑。我站在棉田里,站在火烈烈的太阳下,心想,任何一种植物都经不起这样烈日的烤灼?但眼前绿色的棉花在无声地回答着它们的可能。嫩绿的棉秆,挺拔纵横向上伸展,连枝秆上毛茸茸的细管也笔挺不萎。一片片硕大的碧绿棉叶如掌托举,万千片棉 叶便像万千只奋举的手掌,让人感受到它们奋发的劲力、不屈的争取精神。这不禁使我心生感慨:棉花也是大自然里的一种生

    3、命,生命的力量是无穷的!辽阔的棉田,有红花和嫩黄色的花在绿叶下探头探脑,也有的在枝头上迎风摇动,给棉田带来无限诗意。经八团连队职工介绍,我才知道棉田里那些粉红、大红、紫红色的花,都是从嫩黄色的花朵蜕变而成。清纯的黄花无所顾忌地开放,如天真烂漫的孩童,惹人喜 爱。当黄花经风经雨后,便成为娇艳的粉红色,展开的花瓣聚合而起,如青春少女,显得羞羞答答,仿佛知道世间荣辱美丑。粉红色的花朵逐渐变成大红色,然后再 变成深红色,于是凋谢于天地。棉花朵的色变,有如枫叶,待到叶红如丹,美丽的辉煌便是生命的顶峰。这像人生,大红大紫后,便走向沉寂,走向消亡。虽然,棉花朵的生命凋谢了,但它孕育了新的生命。每一朵深红色的

    4、花朵都留下了一颗绿色的棉铃,棉铃在时光里生长万千根银丝,这是棉花朵美丽的希望。风过处,棉田绿浪起伏。连队职工兴奋地介绍说:“再过十多天,整个棉田便会黄花盖顶,今年棉花丰收,已没有悬念了!”在兴奋之余,可他们又担忧今年的棉花价格继续走低。但在台州市援疆副指挥长王若嘉的眼里,看到团场棉花丰收的前景,没有担忧,只有喜悦。他不仅是为兵团职工能有棉花好收成而高兴,更是为台州产业援疆的正确决策而高兴。台州援疆指挥部副指挥长林杰,是我的老乡和朋友,每一次我从老家给他打电话,他都忙着。我想象不出援疆工作有这么忙?这一次我到阿拉尔,才见证了他的忙碌。我在新疆的这些天,他想坐下来陪我聊聊天的时间都没有。前几天,林

    5、杰的妻子利用女儿的暑假,俩人不远万里,兴致勃勃来新疆探亲。她们满怀希望林杰陪她俩在新疆玩一玩,但她们想不到计划一个月的探亲假,只用了六天,便让林杰给画上了句号。林杰跟我说,援疆指挥部工作太忙,实在没时间陪她们,不如让她们早点回去。可以想象,在机场送别的那一刻,林杰一家三口人的心情是何等的复杂,有愧疚、有无奈、有酸楚,也有强颜欢笑的理解。站在棉田里听他无意地聊起这段事儿,我仿佛听到了塔克拉玛干沙漠传来的涛声。这被谓为死亡之海的中国最大沙漠,难忘丝路上清脆的驼铃、黄昏里宁静的梵音、不同种族人们的悠扬歌唱,难忘沙漠变成桑田的美丽现实。像林杰一样,许多援疆干部都把援疆情谊置于亲情之上。这是因为他们自觉

    6、地把援疆工作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和重大的工作职责,他们把援疆的一汪情感浇灌在苍茫的西部边陲上,要让这里的沙漠变成绿洲,再让绿洲成为宜居的富民之地,要让新疆成为团结稳定、繁荣发展的新疆。我聆听着沙漠阵阵涛声,这涛声,是沙漠对绿洲的向往?是沙漠对繁荣城市的向往?是沙漠渴望深埋的矿藏早日服务于建设的向往?我相信沙漠也是有自尊、自强和奉献精神的,它们不愿意这么白白荒芜偌大的国土,它们也希望自己能为新疆美丽着、能让新疆骄傲着。我想,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呼唤,会成为现实的。被全国人民浓浓爱着和深深爱着祖国的新疆,一定会越来越美好。(光明日报2015.10.9)19简析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19(1)题目为沙漠

    7、,第一段却写充满生机如江南一样的春景,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2)这样的美景是援疆人创造的,以此引出下文,衬托了援疆人的感人形象。(2分)20赏析段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4分)20(1)运用了比喻手法。“一片片硕大的碧绿棉叶如掌托举”,以手掌喻棉叶,形象写出了棉叶挺拔的姿态。(2分)(2)写棉叶也是在写人。在艰难的环境中,棉田展现出的奋发不屈的生命力量,也正是建设者的伟大力量。(2分)21.文中为什么要写林杰的妻子、女儿?(4分)21(1)正面衬托了援疆人的形象,赞美了他们的奉献精神和崇高的责任感。(2分)(2)说明边疆建设凝聚了许多人的心血和汗水,无数人、无数家庭为

    8、边疆建设默默无闻地做出奉献。(2分)22题目为“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涛声”,“涛声”在文中有什么含义?(6分)22(1)沙漠里听到涛声,表达了对眼前棉田美景的赞美;(2)包含着对边疆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3)是对历史传承的深情呼唤;(4)是对援疆人奉献精神的歌颂。(答出1点给2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得满分)济南市2013级一模六、(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春秋那棵繁茂的树王剑冰两千五百年前的一个秋天,子产死了。一棵大树的叶子开始下落,像一场庄严的降雪。整个郑国哭成了一团。远远的还有一个人,哭得声泪俱下:“子产,古之遗爱也。”孔子一哭,树叶子就全落了。子产执政郑国政务那么多年,死的时候

    9、,儿子连安葬的费用都拿不出。郑国人自发捐献,男男女女,甚至有的解下身上的首饰。子产的儿子坚决不收,父亲在世时清廉,死后不能为他抹黑。子产病危嘱托儿子,生不占民财,死不占民地。人们踏着厚厚的叶子,把子产葬于高高的陉山,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墓没有使用山上美丽的石头,是人们从洧水边带的卵石砌成。红红黄黄的叶子纷扬着,旋起的风有些冷。一枚叶子在眼前晃,心内有一种晚来的悲伤。登上高高的陉山,那里的树该是好高好高了吧。找寻了许久才看到一块子产呆的地方。四处正在开山采石。子产睡的地方没有苍松翠柏,甚至没有一棵大树。一轮夕阳,苍然于山。子产寂寞了许多年。郑国所在就是现在的新郑,有水有田的好地方,小麦和大枣都很养

    10、人。周围的齐、晋、秦、楚谁不觊觎?诸侯争霸,使郑国兵连祸结。而国内争权夺利,相互倾轧,陷入可怕的困境。多年的停滞和衰败后,子产应运而生,支撑危局。那时候,百姓开发的耕地,总是被人仗着权势掠走,子产先从整顿田制入手。多占者没收,不足者补足,确定各家的土地所有权。而后改革军赋制度,增加税收,充实军饷,增强国力。接着将一系列法令刻铸于钟鼎,开创公布成文法的先例。改革没有一帆风顺的,子产为政,也有人骂,唱着词编排他。子产只当是落了一身秋风,落多了就抖抖身子。子产主张国政宽厚仁慈,恩威并施。既以法治国,又施善于民。子产还重视教育,尊重人才。对于晋、楚强权外交,子产毫不惧让,维护郑国利益和独立的尊严。有这

    11、样的一位国理,且执政了二十六年,可见百姓和国家得到了多么大的实惠。子产就是一棵蓊郁的大树,让人感到了他的阴凉。我想沿着一枚叶子的纹路走到子产的内心去,苍远的岁月,他只活了六十来岁。我觉得他活得很充实,他不需要看谁的脸色,端正了一颗良心,什么都不怕。子产是受郑国的上卿子皮推荐执掌国政的。子产应该感恩呢,子产感恩的方式就是好好工作,克已奉公。子皮找子产来了,他想让儿子尹何当个邑卿什么的,子产热情地接待了,但很认真地认为,尹何还年轻,缺乏经验,恐怕难以胜任。答应了就等于毁了国家利益,也毁了尹何。看到这里,我有些为子产担心,按现在的话说是不识时务。这时我们该感慨子皮了,子皮听了反而感动了,认为是子产开

    12、导了自己,心内忏悔不说,还从这件事看到了子产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就放心地让子产执掌全国政务。这件事好让人一阵思索,那个时代,不仅遇到了子产,也可以说还遇到了子皮。子产曾在溱洧河边走,那时的水比现在的还大还清。后来的人就在溱洧河边修了祠堂,纪念这位人们爱戴的圣贤。圣贤不是我说的,古人就说“郑国的子产是不出世的圣贤”。岁月流逝,子产祠建了毁,毁了建,一直持续了多少朝代,溱洧河水总有那祠堂的倒影。子产祠现在也看不到了,真想到祠中上一炷香啊。在溱洧河边,只能咏诵那些诗篇了,一代代写的诗篇何其多。诗人一定记住了子产的话:“苟利社稷,死生以之。”那是影响中国的十三句名言之一,是后世众多名臣的座右铭。王安

    13、石改革时就说过类似的话。林则徐则有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以前对子产了解得不够,自然也是宣传得不够,但古人可都知道,且崇敬无比。孔子先前这样评价子产:“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还有人说:“子产之德过于管仲,即使是诸葛亮,也不过是以管仲、乐毅自况,不敢比拟子产。”更有将子产奉为“春秋第一人”者,这可是至高赞誉了。子产又字子美,这让我想起另一个叫子美的人,他或许也是因为崇尚子产而起的名字吧。仰天看一棵树,就看到了子产那个清癯的形象,他有点像杜甫,一点也不高大魁梧,倒有些善和忧怅。但这样让人感到真切,也感到亲切。子产没有传下多少文字。子产不需要文字的托举了,他本

    14、身就是一篇最好的文章。(选自春秋那棵繁茂的树,有删改)19简析前三个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19(4分) (1)写明子产死去和死去的时间,交代了郑人和孔子对子产的哀悼。(1分) (2)为下文叙写子产的政绩和对子产的怀念做铺垫。(1分) (3)领起下文以树为抒情载体的叙写和议论,使文章在主题的表达上更加形象生动。(1分) (4)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1分)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20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4分)(1)一轮夕阳,苍然于山。子产寂寞了许多年。(2分)(2)子产只当是落了一身秋风,落多了就抖抖身子。(2分)20(4分)(1)衬托。以子产墓前夕阳西下时的冷

    15、清苍茫来衬托子产被后人淡忘的感慨。 (2)比喻。把子产执政改革中有人对他的谩骂和编排比作秋风,把子产写作那棵繁茂的大树,“抖抖身子”写出了子产对谩骂和编排的毫不在意。 (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21请结合全文,从人品、德行的角度概括子产“本身就是一篇最好的文章”的原因。(4分)21(4分)(1)爱民重民,为政清廉。(2)不畏时难,支撑危局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3)克己奉公,严于律己,严格约束后人。(4)知道感恩,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冲突时能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诋毁的豁达胸襟。(每点1分,任意4点即可;共4分)22王剑冰说自己的这篇散文在“温润”的同时,还需要些“凌厉”。请结合本文从主题

    16、、语言、技巧等三个方面任选两个方面,谈一谈你对“温润”和“凌厉”的认识。(6分)22(6分) (1)主题方面的理解。“温润”主要指本文情感的抒发委婉含蓄,怨而不怒,哀而不伤。(1分)因为本文主题更多的是正向赞美和歌颂,表达了对子产的沉痛悼念,对子产执政智慧、清廉品行、爱民措施和爱国情怀的崇敬。(1分,意思对即可。) “凌厉”主要指本文情感抒发上批判的意味不重,导致启发性、深刻性不强。(1分)比如文章在表达对现代人遗忘了子产和子产身上所体现出的美好品德的慨叹、对现代人毁坏自然和传统文化景观的悲 痛时,情感没有针砭时弊的强烈释放,并且文章对子产价值的内涵和时代意义也没有进行详细的解说和深刻的阐释。

    17、(1分,意思对即可。) (2)语言运用上遣词造句富有匠心,文章叙述处简洁,抒情处典雅,描写处细腻;(温润,1分)但是规范有余创 新不足,少了一点文字本身的奇崛和张力(凌厉,1分)。(3)文章象征、比喻的艺术手法运用娴熟,深刻精警;(温润,1分)但是缺少了一些实验性的探索,难以给人新颖的阅读体验。(凌厉,1分)注:主题方面4分,语言和艺术手法方面各2分;学生答出任意两点即可。也可以这样批阅:温润,3分;凌厉,3分;意思即可。济宁市2013级一模六、(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万里长城一红柳梁衡中国北方最明显的地理标志就是长城。从山海关到嘉峪关,逶迤连绵穿行在崇山峻岭之上,将秦汉到明

    18、清的文化符号一一镌刻在苍茫的大地上。夕阳西下,一抹红霞为烽火台、戍楼勾勒出金色的轮廓。这时,你遥望天边的归雁,听北风掠过衰草黄沙,心头不由会泛起一种历史的苍凉。可是谁也没有注意到万里长城由东向西进入陕北府谷犁辕山境内后,轻轻地拐了一个弯。这气势浩大,如大河奔流般的长城,怎么说拐就拐了呢。现在能给出的解释,只是为了一座寺和一棵树一棵红柳树。那天,我沿着长城一线走到犁辕山头,一抬眼就被这棵红柳惊呆了。心中暗叫:好一个树神。红柳是生长在沙漠或贫瘠土地上一种灌木。极耐干旱、风沙、盐碱。因为生在严酷的环境下。大部分枝条只有筷子粗细,披散着身子,匍匐在烈日黄沙中。为减少水分的流失,它的叶子极小,如不注意你

    19、都看不到它的叶片。这红柳自己活得艰苦却不忘舍身济世。它的枝叶煮水可治小儿麻疹,它的枝条鲜红艳丽,韧性极好,是农民编筐、编篱笆墙的好材料,但它最大的用途是防风固沙。红柳与沙棘、柠条、骆驼刺等,都是黄土地上矮小无名的植物,最不求闻达,耐得寂寞,许多人都叫不出它的名字。但是眼前的这棵红柳却长成了一株高大的乔木,挺立在一座古寺旁,深红的树干,道劲的老枝,浑身鼓着拳头大的筋结,像是铁水或者岩浆冷却后的凝聚。我知道这是烈日、严霜、风沙、干旱九蒸九晒,千难万磨的结果。而在这些筋结旁又生出一簇簇柔嫩的新枝,开满紫色的小花,劲如钢丝,灿若朝霞。它高大的身躯摇曳着,覆盖着这座乡间的古寺,一幅古典的风景画。而奇怪的

    20、是,这庙门上还挂着一块牌子:长城保护站。站长姓刘。我问保护站怎么会设在这里?他说:这是佛缘。说是保护站,其实是几个志愿者自发成立的团体。老刘当过兵,他总说军队是长城,退下来后就回到了长城脚下。看着这些残破的戍楼土墙,心里说不清是什么味道,就想保护长城。他每次走到这里,就在这棵红柳树下歇歇脚,四周少林无树,就只有这一点绿色。放眼望去,茫茫高原,沟壑纵横,万里长城奔来眼底。他稍一闭眼,就听到马嘶镝鸣,隐隐杀声。可再一睁眼,只有残破的城墙和这株与他相依为命的红柳。一开始为了巡视方便,他就借住在寺里。后来身边慢慢聚集了五六个志愿者,就挂起了牌子。保护站已成立五六年,慢慢地与寺庙成为一体。连僧带俗共十来

    21、个人,同一个院子,同一个伙房,同一本经济账。志愿者多为居士,所许的大愿便是护城修城;僧人都爱树,禅修的方式就是栽树护树。早晚寺庙里做功课时,志愿者也到佛堂里听一会儿诵经之声,静一静心;而功课之余,僧人们也会到寺下的坡上种地、浇树、巡察长城。不管是保护站还是寺上都没有专门经费。他们自食其力,自筹经费维持生活并做善事。几年来老刘他们在这儿打了一眼井,栽了三百亩的树,为站里盖了几间房。他还率领他的“僧俗大军”走遍沿长城的村子,收回了一万多块散落在民间的长城砖,在文物局指导下修复了一个长城古戍楼。正说着,人们回来了,几个僧人穿着青布僧袍,志愿者中有农妇、老人、学生,还有临时加入的游客,手里都拿着锄头、

    22、镰刀、修树剪子,一个孩子快乐地举着一个大南瓜。大山深处,长城脚下,黄土高原上的一所小寺庙里聚集着这样一群奇怪的人,过着这样有趣的生活。山外的世界,正城市拥堵、食品污染、种族战争等等,这里却静如桃源,如在秦汉。只有长城、古寺、志愿者和一棵红柳。采访完我要下山,老刘送我到寺门口。香客走了,志愿者晚上回城去住,归鸟在寺庙上空盘旋着。晚风掠过大殿屋脊的琉璃瓦。吹出轻轻的哨音,夕阳又给长城染上一圈金色的轮廓。我问老刘:“这么多年,你一个人守着长城,守着寺庙,是不是有点孤寂?”他回头看了一眼红柳,说:“有柳将军陪伴,不孤单,胆子也壮。”这时夕阳已经给红柳树镀上一层厚重的古铜色,一树紫花更加鲜艳。19文章开

    23、头对长城的描写有何作用?(4分)19.由面及点,由长城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对红柳的摧写。(1分)写出了长城的气势浩大、雄壮苍凉,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歌颂和赞美,为犁辕山上这株红柳提供了一个宏阔的背景。(3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20文中的红柳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20生长环境严酷,极耐干旱、风沙、盐碱;历经千难万磨,坚韧顽强;舍身济世,用途广泛;不求闻达,耐得寂寞。(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21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4分)(1)他稍一闭眼,就听到马嘶镝鸣,隐隐杀声。可再一睁眼,只有残破的城墙和这株与他相依为命的红柳。(2)晚风掠过大殿屋脊的琉璃瓦,吹出轻轻的哨音,夕阳又给

    24、长城染上一圈金色的轮廓。21(1)运用想象、拟人和对比手法表现了长城昔日的辉煌与今日的残破,表达了老刘的无奈与失落。(2分,意思对即可)(2)从声音和色彩上着笔,以声村静,描写了人去鸟归后寺庙的宁静,烘托出入们淡然、充实、平静、安宁的内心世界。(2分。意思对即可)22综合全篇,探究本文以“万里长城一红柳”为题的用意。(6分)22用“万里长城一红柳”构成组织全文内容的线索。文章从对事物外在形态的描写到对人物内在精神的揭示,都是围绕红柳展开的。用“万里长城一红柳”具体显示文章中的典型环境。红柳生长在严酷的环境中,这里也正是志愿者们工作生活的地方。用“万里长城一红柳”象征老刘等志愿者的形象。文中由物

    25、及人,以物喻人,红柳与人的形象在文中是合二为一的。用“万里长城一红柳”形象化地揭示文章的主旨。文章赞扬了志愿者们顽强坚韧、默默奉献、甘于寂寞的精神,长城红柳是这种精神的生动体现。(每点2分,任意答出其中3点即可,如有其他角度也可酌情得分。)泰安市2013级一模六、(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赤壁怀古怀东坡陈世旭跋涉过千山万水,在一个叫“黄州”的地方久久停留。只为向一位我极其崇拜的诗人顶礼,是他将一段绚烂的文学史凝固成赤色的坚岩。黄州古城,赤鼻矾头,林木葳蕤,亭阁楼榭半隐在绿丛。一山陡峭,站立着昔时的汉川门。褐色石阶沿坚岩蜿蜒,石阶磨出了凹陷,记录着岁月。条石护栏下面,苏东坡热爱的

    26、翠竹挺拔直上,微风轻拂的竹叶簌然。上八卦桥,经锁春台,绕楼花园,过蜂腰桥,问鹤亭下,荷花池回环曲折,莲叶间传出平平仄仄的清韵。登高一览,远山似眉黛,原野一碧万顷。是谁问:君见否,苏子泛舟作赋、酹江邀月?相隔了一千年的沧桑,浩瀚大江的岸际线已随波涛滚滚的历史远去。永远留下的 是诗人的歌吟和歌吟中的诗人的灵魂,以及后世人们的无尽浩叹,一腔怅惘。九百三十四年前那个晦暗的春天,被贬谪的诗人蹒跚走出落满乌鸦的御史台。整 整四年又四月,团练副使躬耕于黄州荒芜的坡地,中国最伟大诗人的行列有了“东坡居 士”。“神祗编织不幸,以便人类的后代歌唱。”(荷马史诗)一场乌台诗案,让总是不合时宜的诗人因言获罪,曾经锦衣

    27、玉食的荣华轰然坍塌。诗人瞬间由仕宦而成流人;由繁华京都到偏僻小城;由高第府宅到小寺寄居,“与僧人蔬食”,到“自筑雪堂”,又“筑建南堂”,方“得其所居”。但历史的悖论决定了:落寞者成圣。乱石穿空,正直遭受强暴;惊涛拍岸,论证谁是风流人物。庙堂是滋生阴谋的牢笼,山野才有五谷丰登的沃土。真正的天才不会耿耿于冤屈、戚戚于困境。固然是朝廷放逐了诗人,又何尝不是诗人放逐了朝廷。遗世独立,凭虚御风,去追逐流水行云。江上明月,山间清风,诗人回归于清纯和空灵。或竹笠草屐,与渔樵杂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一掬苦汗,使一泓清流落英缤纷;或一蓑烟雨,放浪山水,“终日无事,啸咏而已”,倚杖听江声,夜饮醒复醉。一杯酒

    28、在胸膛燃烧着另一杯酒,“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心则随风景而去,苍茫不可知;或焚香静坐于寺院,“撷亭下之茶,烹而饮之”,物我相忘,身心皆空,跟和尚聊天,尽兴处,打个喷嚏也是诗。说是“古今往事千帆去,风月秋怀一笛知”,却没有人能真正读懂他的内心。池岸断壁上,睡仙亭有石床石枕,醉卧过泛舟归来的诗人。多情的人早生华发,背倚绝壁,心头过尽千帆。听江涛高一声低一声,荆棘丛生的心,打开千古的怀抱,一如不系之舟。风生水起,宠辱皆忘,任音符的一江春水,沿着文字的阶梯,升华或沉沦。苦难是一种宿命,而永恒不需要证明。那一夜,诗人面对大江长天,

    29、凝神伫立于船头。“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一袭衣髯飘逸,在漫江透明的月色里时隐时现。目光越过壁立的山峰,宽大的衣襟里,藏着如椽之笔。举手若电,寒气凛冽的长剑,从诗歌的战场划过。豪气在刹那间逼近,照亮了语言。莫大的痛苦与盖世的才气,惊呆了历代狷狂之士的眼睛。乌台诗案是政治迫害,却成就了文化奇观。因为歌吟,苏东坡跌入人生的“井底”; 同样因为歌吟,苏东坡攀上时代的巅峰。绝世的才情,让一个蛮荒之地,从此万树繁花,千年烂漫。一首词,两篇赋,让一座城池获得巨大的光荣:“唯楚有才,黄郡实当其半。”(湖 北通志人物志序)贬谪是诗人的不幸,贬谪于黄州却

    30、是诗人的大幸。“黄州山水清远,土风厚善。其民寡求而不争;其士静而文,朴而不陋。虽闾巷小民,知尊爱贤者”不愧为苏东坡人生最重要的驿站。漫步黄州,空气里弥漫着苏东坡的气息,到处是诗人的身影,到处是诗人的足迹, 街道、地名、书院、广场乃至肉、饼、羹,皆冠其名。“苏东坡”,早已植入黄州市井的生活。长江依古城流过,水面浮着雾霭,含了浪漫的品质。月色将至,繁星现出微光。山岚、村庄、树木,对岸的灯火轻笼于空明。柔风在林中徘徊,相伴怀古的幽情。“世界的存在为了一本书。”(法马拉美)赤壁的存在为了苏东坡。(有删改)19文章中有关黄州环境的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19通过描写黄州的自然风物自然引出苏东坡和黄州

    31、的渊源,由物及人,(2分)为下文进一步写对苏东坡的怀念作铺垫。(2分)20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的含意。(4分)(1)固然是朝廷放逐了诗人,又何尝不是诗人放逐了朝廷。(2)贬谪是诗人的不幸,贬谪于黄州却是诗人的大幸。20(1)因乌台诗案朝廷流放了苏东坡,苏东坡因此远离了滋生阴谋的朝廷,回归于清纯和空灵,凸显了其遗世独立的可贵品格。 (2分)(2)贬谪是诗人人生的遭际,而被贬到山水清远、士风厚善的黄州确实是苏东坡最大的幸运,因为他在此收获了丰厚的文学创作成果。(2分)21赏析第段画线的句子的表达技巧和表达效果。(4分)21.画线的语句使用了对偶、 引用、化用等手法,概括写出了苏轼贬谪黄州后的躬耕、宴

    32、饮、郊游、赋诗等生活情景,突如表现了苏轼旷达、率性的文人情怀。行文整散结合,文采斐然,表现力强。(手法2分,效果2分,共4分)22文章的收束句是:“赤壁的存在为了苏东坡。”作者为什么这么说?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22黄州是苏轼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的人生驿站,他在这里度过了四年四个月的流放生活;一首词两篇赋让一个蛮荒之地的赤蹙变的千年烂漫;“苏东坡”植入了黄州市井生活,黄州弥漫着他的气息,刻下了他的烙印;赤壁的壮丽山水、风土人情成就了苏轼的千古文明。(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共6分)威海市2013级一模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姑苏看水张宏一个北方人,初到江南,对水多少有些惧怕。街上的地面是湿漉漉的,屋里的被褥用手一摸


    注意事项

    本文(山东省各地市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散文.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