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如何成为中国象棋高手.docx

    • 资源ID:13127205       资源大小:34.13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如何成为中国象棋高手.docx

    1、如何成为中国象棋高手如何成为中国象棋高手 如何成为中国象棋高手 黄少龙大师著 第一章气质母亲生前常常对我说:你三四岁时,一个人摆弄棋子,可以玩上半天。这件事给母亲留下深刻的印象。当时家里有一副象棋子,我并不认识车、马、炮这些字,更不会下棋,只不过把棋子当成积木玩具,摆出各种形状的建筑物而已。谁也没想到,经历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再来回顾此事,竟感觉正是它使我与象棋结下不解之缘。据说两千多年前有个围棋高手叫做弈秋,他同时教两个小孩子下棋,其中一个孩子专心听讲,后来有所成就,另一个孩子总是望着窗外,心想会有一只可爱的鸟儿飞过,结果棋艺没有进步。这个故事含意深刻,许多象棋培训班教练在选才时,首先观察孩子

    2、的注意力品质,因为它是记忆力、分析力的基础。如果精神不集中,就记不住棋谱,更谈不到对棋局的分析理解了。有人说,下棋是动脑子的,只有头脑智商特别高的人才会成为象棋大师,这话只说对一半。的确,智商低的人肯定难以成为象棋大师,但普通智商略高一点的人,如果具备较强的非智力因素,即虚心、勤奋、毅力,对棋艺的实践与钻研持之以恒,应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象棋大师的。特级大师杨官璘的棋艺生涯正好说明这一点,当棋迷们向他请教成功秘诀时,他总是说:“我不聪明,靠的是笨功夫。”决定棋手成才的,除了智力因素外,还有非智力因素,其中气质对棋手的成功率影响较大。心理学把人的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与抑郁质四种类

    3、型,但纯属单一类型的人是极少的,绝大多数人都以某一种类型为主又兼其他类型的混合型。胆汁质的人精力旺盛,态度直率,激动暴躁,行动敏捷但欠精确,兴奋时热情埋头工作,失望时情绪顿时沮丧。下棋时勇于进攻,大刀阔斧,敢拼敢杀,喜欢弃子人局,但决策时往往不顾防御,所以在一场大比赛中,胜局虽多而败局难免,总成绩往往不够理想,成绩起伏较大。多血质的人机智灵活,善于交际,很易适应新的环境,工作能力强。但办事重兴趣,不够耐心,注意力不够持久。下棋时应变力强,战术机动灵活,看法精巧动人,但在互缠局势中缺乏耐心,有时分散精力而出漏着。粘液质的人处事冷静,自制力较强,工作上专心致志埋头苦干,有恒心有耐力,有条理有规律。

    4、但对新鲜事物反应慢而不灵活,有惰性。下棋时稳健细腻,思维严密,三思而后行,擅长下残棋作持久战。但顾虑较多,冲击力不足,在一场大比赛中输棋较少而和棋较多,虽然也会影响总成绩,但成绩总是较为稳定。抑郁质的人沉静、含蓄,细心谨慎,但孤僻多愁,优柔寡断。下棋时谨小慎微,缺乏进取精神,对胜负患得患失。从象棋运动的特点来看,棋手应能承受较长时间紧张比赛的高强度脑力负担,沉着镇定地对待局势的起落,灵活机动地应付棋局的千变万化,巧妙应变各种难题。所以棋手的气质以粘液质、多血质等类型较理想,胆汁质次之,而抑郁质则不合适。气质反映棋手的个性心理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在长期的棋艺实践与训练中,也会使人的气质、棋艺

    5、风格有所改善。盼望成为象棋大师的棋友,可以测定自己的智商与气质,找到努力的方向,下定决心进行锻炼,是有可能成功的。 第二章启蒙 我7岁那年,叔父来到我们家同住,并带来我的堂兄。晚上空闲时,叔父和堂兄摆开棋盘对弈起来,下得很有趣味,这对我来说是一件新鲜事儿,常常在旁观看,很快就学会了象棋的走法。叔父名叫黄国钟,是把我领进象棋世界的第一个启蒙老师。他早年就读北京大学,毕业后返回祖居广州市,担任中学教员及教务主任。因癖好象棋,30年代常去被称为“象棋少林寺”的翩翩茶室,找职业棋手请教对弈,几年间棋艺大进,与号称四大天王之一的冯敬如仅差一先棋,曾获旧广州市府职员象棋赛冠军,是一位业余象棋高手。我跟叔父

    6、学棋是在40年代中后期,叔父懂得教育学,善言谈讲解,他教我下棋是采用实践式、启发式,循序渐进。叔父最初让我秃老帅,即把他方棋子拿去双马双相双仕,如图局面。他执红方先走车一平四,然后再走车四进八,有平二或平八压死马的威胁,另外又开出车九平六,同样施展攻击。 在我的心目中,叔父是一个棋王,他的棋法神出鬼没,难以抵挡。经过多盘失败之后,我有一次突然发现,只要把两只边卒冲过河兑兵,露出两个边车,左右夹击沉底叫将,即可使对方防不胜防。从此我开始取胜,叔父说我通过了让子棋的第一关。第二关是让双马,即从红方棋子中拿掉双马,由红方先行。如图,由于红中兵缺乏马的保护,故让子规则有“铁兵”的约定,即黑方吃中兵时必

    7、须叫将,否则不能吃。当然,如果核让方棋艺较差,也可约定“泥兵”,此时中兵随便吃。如果说我当时让秃老帅关还比较容易的话,那么通过让双马关就困难得多了。叔父看过古谱,又是攻击型棋手,车炮运行神速,杀着锋利。我常常在开局吃亏,子力被封锁、牵制,进入中局时丢一子,虽然仍多一子,但实力差距较大,仍难免败北。我经历多败、互有胜负、多胜三个阶段,大体花费一年多时间,由此学会了双车双炮的各种典型攻法、杀势。当时在小学念书,平时与同学对弈时也让其双马,如法炮制,把让子局法复习运用,加深理解,从而锻炼了基本功。儿童开始学棋,必经历一个启蒙阶段。关于学棋启蒙年龄多大合适,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俗话说,自古棋王出少年

    8、,象棋大师都是在儿童时期被发现、培养出来的。由于在幼年启蒙,又往往与家庭亲人的培养相关。谢侠逊是浙江省平阳县人,此地处东海之滨,气候温和物产丰富。自宋、明代以来,象棋比较普及,有“象棋乡”之称。谢侠逊的曾祖父和祖父都世代务农,而且也都是象棋爱好者,他父亲更是一个象棋迷,有空闲就找人下棋。谢侠逊在呀呀学语时,就以玩象棋子为习,稍大到四五岁时,从旁观看父亲下棋,慢慢懂得了弈法,六岁时在儿童中已显得棋艺超群。杨官璘出生在广东省东莞县凤岗村,该村穷人多,别的娱乐玩不起,十人倒有九人喜爱象棋。饭前饭后,人们总爱在街头巷尾一蹲,分成几堆,兴致勃勃地摆盘对弈。杨官璘的爷爷是棋迷,常常抱着幼小的扬官璘到棋摊观

    9、战,技痒了就下场杀几盘。杨官璘在旁看多了,四岁的孩子不知不觉学会了下棋。六岁时己懂得一些谱法,在儿童中难找对手。杨官璘的父亲也是棋迷,棋艺水平比爷爷强多了,但肩负着全家生活重担,也没有时间教他下棋。杨官璘主要靠自学成才的,他战胜全村的儿童对手后,便与大人对弈,下完每盘棋回家总要下苦功解拆,找到吃亏的那步棋才罢休。经过几年苦练,到十岁时已把全村老辈棋迷都杀败了,成为乡下棋王。胡荣华生长在一个上海工人的家庭,第一个象棋启蒙老师是他的父亲。每天晚上,父亲总是把胡荣华和他姐姐叫到桌前,教他们下棋。此时胡荣华大约8岁,懂得走步后,便在学校里跟同学下棋,很快就战胜了学校的小对手,于是便找大人下棋。在胡荣华

    10、放学回家的路上有一个棋摊,他每天经过都要停下来观战,学到大人下棋的一些招法。摊主见胡荣华学棋很专心,有一次让他跟大人下一盘试试,不料10岁的胡荣华竟然赢了,就接着再下,并且换了几个对手,结果大出人们意料之外,胡荣华竟多胜了12盘。胡荣华家有个邻居,是一名业余棋手,经常和他下棋,开始让车马炮。随着胡荣华棋艺的提高,就陆续降为让车马、让单车、让双马、让单马,直至让先、分先,大约经历两年多的时间,可见进步之快。从上述中国象棋巨星的童年经历来看,象棋启蒙年龄在4至7岁较为合适。如在4岁以前学棋,属婴儿期,很难接受象棋的知识,如在7岁以后学棋,也是可以的,但需要智商高一些,棋艺进步快一些,以赶上同龄儿童

    11、的棋力。当然,理论只反映一般规律。对于个别儿童,也会有超前表现。根据上述说明,盼望自己子女成为象棋大师的家长,可选择孩子在适当年龄进行象棋启蒙教育。关于早慧棋手的优越性,国际象棋专家们曾对此作过研究,认为早年学棋,有助于直觉思维的形成和发展,而棋手直觉认知能力与出现疏漏的次数存在一定的关系。有人对本世纪40名高手的1500盘对局进行统计,发现10岁以下学棋的高手较之晚起步的高手,错误率要少一半。另外,儿童练习战术组合着法有助于对战术的掌握,这对每个棋手都是非常重要的。统计资料表明,早学棋的高手首次达到特级大师的实际年龄比晚学棋的棋手小几岁,即早学棋早出成绩。另外的事实表明,棋手较早学棋者,达到

    12、成功后保持的“成绩黄金期”越长,推迟了“衰退期”的来临,在棋艺生涯中有可能出更多的好成绩。 第三章入迷我通过叔父让双马关之后,不久叔父让单马也感到困难,就很少同我下棋了。我开始找成年人下平手棋。11岁那年,我在棋盘上已能战胜一些邻居、亲友以及所认识的成年人,这件事大大提高了我对棋艺的自信心。如果说,11岁以前只是把象棋作为可有可无的游戏,而自此以后就截然不同了,象棋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12岁那年,我离开广州去香港读书,也就在棋艺上离开了叔父的指导,往棋界独自闯荡。香港是传统上棋风较盛的地方,早在30年代初,华东的七省棋王周德裕以及林弈仙南下,与广东四大天王之中的李庆全、冯敬如对抗,轰

    13、动一时的东南大战就是在香港举行的。作为棋迷的我,哪里有棋下,就往哪里去。在我上学那所学校附近有一个老头摆残局,约有六七盘江湖棋局,许多人围着看,我每天放学后都要在那里蹲上半个多钟头,看别人攻擂,自己在旁猜着,这样能锻炼算度能力,也学会许多残棋技巧。其中有一盘棋给我印象很深,如图,红先行。表面看来似乎很容易取胜,这个棋局与象棋谱大全中的“晴天霹雳”局相仿,子力位置稍有改动,但不影响着法。当时我不知道这些排局大多载于古谱,看到摆棋老头无论执红方、黑方都能赢棋,有一种神秘感。有一天棋摊无人攻擂,在旁的同学怂恿我跟老头商量下全盘平手棋,老头见我是个孩子,也就答应让我长先。不料激战3盘,结果我2胜1和,

    14、实在出人意外。至此我才明白,老头赢的残局,只是因为熟读棋谱罢了。当时我在香江中学读书,有许多同学喜欢下象棋,课余之暇飞车跃马,棋乐无穷。我每天都要跟同学下几盘棋,其中比较入迷的要算陈文兴同学了,连星期天他都要约我去厮杀半天才过瘾。不久学校举办象棋比赛,我获全校冠军。后来我离开香港,没想到三十多年后老同学又重逢了,那是后话。在香港期间,我靠自学钻研、观摩表演、外出对弈,积累了许多开局、残局知识,锻炼了一定功力,为后来棋艺起飞奠定坚实的基础。入迷是象棋大师在少年时代必经的阶段,通常在12岁至15岁期间,思想单纯,注意力集中投入到棋艺上,不入迷是难以成为象棋大师的。特级师王嘉良念小学时就对象棋入了迷

    15、,别看他上课时安静地坐在位于上,脑子里却默念着车马饱,口袋里整天装着象棋子。有一次上语文课,老师发现王嘉良的坐位空着,就去他家里询问,其父亲一听他逃学,就往街上到处找,终于在一所破庙里找到了王嘉良,他正在跟小伙伴们下棋呢。其父怒火中烧,正要举手打他一个耳光,但举起的手又放下了,因为自己也是一个棋迷啊,是能够理解儿子的,只是喊一声:“再逃学我就打断你的腿。”拉着王嘉良回家了。特级大师李义庭自幼随父学棋,10岁时已成为居院胡同里的小棋王,于是外出到游乐场的棋摊下棋,那里有数不清的棋摊,简直把他迷住了。由于家中生活困难,爸爸只给他两三毛钱,带在身上舍不得花:在棋摊下一天棋,中午饿了,随便吃一点自带的

    16、干粮就凑合算午餐。去游乐场半年时间,李义庭几乎把每个棋摊的板凳坐遍了,他很少输棋,却练出一身攻杀本领。入迷是成为象棋大师的必经阶段,但在众多的少年棋迷中却只有极少数人有可能成为象棋大师,这是什么缘故呢?除了客观原因外,恐怕是多数人迷不得法,即未能遵循正确有效的练棋途径。第一,要把实战与拆棋结合起来。虽然,对局实战是练棋最主要的实践活动,但只下棋还不够,还需复盘拆棋,找到得失胜负关键,提高局面判断力,丰富临场经验。拆棋能把实战中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论上来分析,并指导以后的实战。第二,要把钻研与观摩结合起来。练棋要靠个人钻研,但有局限性,应该多观摩名手比赛。每步棋都要开动脑筋,替双方猜想最优着法、将

    17、自己的设想与高手实际着法对照,从中可以学到名手的先进棋术。各位名手都有自己的一套看家本领,观摩他们的棋艺,就可以博览众家之长,使自己棋艺全面发展。第三,要重视布局研究。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布局好坏往往影响到全盘棋发展的优劣,这就要多看开局谱和名手对局选集,分析其中的变化,同时要阅读象棋理论书籍和象棋刊物,掌握开局原理提高象棋的理论水平。可把名手对局中的开局阶段分类汇编,比较各局的变例及演变结果,找到得失的关键。在一段时间内,也可以在实战时集中采用某种布局,以体验其中变化。第四,锻炼棋艺基本功。少儿时代练残棋很有好处,从中学会七个兵种的运用,学会各种典型的攻杀技巧,提高算度能力,掌握

    18、例胜例和定式。但残棋侧重局部与战术,同时还要在全盘棋的实战中,锻炼对棋势的全局观念,增强局面直觉,这也是一项基本功。第五,要有循序渐进的训练计划。少儿时期的棋力略低,与高手对弈时可以请教指导棋,即让子、让先棋,这样逐步取胜上升,一步一个脚印,棋艺根底扎实。 第四章 磨 练我14岁那年离开香港返回广州读书,叔父一见面就要摆棋试试我的功力。两年未见,他估计不能再让双马,便提出让单马,但很快就被我杀败。接着改让先,经过一番较量也是我胜。叔父不禁大惊,连呼想不到,他认为我的棋已有一定功底应该向业余高手挑战。广州是华南棋坛的发源地,棋风鼎盛,历代名手辈出。本世纪初,广州棋人主要聚集在城隍庙、海橦寺,高手

    19、有胡须林(旧译)、喃呢苏、卢权等,不久有李贵、冯敬如等崛起。20年代,广州西关有一间朗朗茶室,被称为象棋少林寺,涌现出黄松轩、卢辉、李庆全等高手,与冯敬如一起被称为“四大天王”,其中为首的黄松轩,擅长当头炮,是一位攻击型棋手。30年代七省棋王周德裕南下港、穗时,与黄松轩对弈十多局,实力相当,棋逢对手,据载黄松轩多胜一局。与“四大天王”齐名的,还有“粤东三凤”,即黄松轩、钟珍、曾展鸿,其中黄松轩身兼两个雅号,曾展鸿为商人,是业余高手,另钟珍的作风特异,是不图名而以诡谧制胜的人物,平日比较沉默,好沉思钻研棋艺,着法灵活多变。抗日战争胜利的40年代后期,广州棋坛又恢复活跃起来,祥珍茶楼、同志棋坛等均

    20、是棋人聚集之处,卢辉、袁天成等执棋坛牛耳。而到50年代初,新中国成立,棋坛更为旺盛,此时又涌现出顶尖棋手杨官璘、陈松顺。他们二人代表华南赴上海与华东队对抗,以优异战绩取胜,从而名声大噪。在广州,杨官璘主要在富泉茶楼应众,陈松顺则在大华酒家横坛设擂。另外,陈松顺还与潘炮在岭南文物官设棋艺茶座,潘炮又在汉民公园作盲棋表演。正是在这样一个时期,我从香港返回广州,客观环境对我磨练棋艺十分有利。那时汉民公园有一个象棋擂台很持别,由职业棋手潘炮闭目应众。潘炮在30年代已成名,但属二流棋手,他有自知之明,懂得难与“四大天王”等高手抗衡,于是别出心裁,苦练闭目棋,在床上蚊帐顶贴一张棋盘,临睡前全神贯注棋盘,想

    21、象棋谱的局法。久而久之,便练成闭目棋特技,在棋坛独树一帜。这种表演对于一般棋迷观众是颇有吸引力的。潘炮在闭目应众时,规定他执红方先行,而他又是攻击型棋手,一般低水平棋迷是难以抗衡的,所以设擂胜率很高,颇有名声。我决定去试一试身手,便报名攻擂,那里用竹棚搭起一个高于地面的擂台。我由于第一次在台上面对观众,未免有点紧张。开局用屏风马的坚固阵式顶住潘炮的当头炮攻势后,他久攻不下露出破绽,我中局形势逐渐好转,心情才平静下来,结果我胜,得到一副象棋的奖品。事后潘炮询问我的年龄,知是14岁,颇给予好评,遂成为棋友。15岁那年,我来到富泉茶楼,当时杨官璘经常在这里下棋,我们首次相遇,杨官璘名气很大,曾获香港

    22、象棋冠军,又连年出征上海,战绩辉煌,早称“混世魔王”,有专斩小妖之意。我要求让二先,杨官璘自然应允。第一局我摆中炮跳马进攻,他用顺炮应战,我因有二先之利,始终掌握大先手,他无法扭转劣势而败下阵来。再弈第二局,又是我胜。于是杨官璘说,让不起二先了,以后我再与杨官璘对局,他只让先。大凡象棋大师,多在少年时初露头角,向象棋高手挑战得到磨练,逐步走向成熟、特级大师李义庭在16岁时,武汉已难找对手,号称小神童,便来到上海这个全国象棋活动中心,想找高手下棋。由于李义庭还是个少年,开始只能在各茶馆、区文化宫参加一些表演赛,跟二流棋手较量,渐渐胜多负少,得到了磨练。一个多月后,即1954年9月初,李义庭来到大

    23、新公司游乐场棋坛攻杨官璘的擂台,当时杨官璘在上海设擂五个月,迎战全国各地高手及攻擂棋手,共弈八百多盘棋,少见负局,因此对李义庭这个孩子有点轻敌。但人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第一局李义庭先胜杨官璘。第二局杨官璘先行,李义庭守得坚固,经过兑于简化局面,和望较浓。但杨官璘输了首局,总想捞回来,求胜心切连走软着,反而逐渐陷入被动,结果又是败下阵来。李义庭连胜杨官璘两局,成为棋坛的特大新闻。这对于李义庭以后增强信心,勇攀棋艺高峰,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少年向高手挑战,除了必备的棋底外,关键是敢于战斗的棋胆,即不怕高手,充满信心,勇于拼搏,这是少年棋手应有的心理品质。开始时会多输棋,但不能气馁,迎着困难继续

    24、磨练,就有可能迅速提高,这是象棋大师在成长过程中必须闯过的心理关。如果见了高手就胆怯,输了棋就灰心,那样即使棋力与象棋大师相距不远,而会望而长叹,不得其门而入。 第五章拜师50年代初,广州棋坛双峰插云,陈松顺与杨官璘双双齐名。陈松顺原籍广东省台山县人,少年时棋才出众,被钟珍赏识,并收在门下精心授以棋艺。陈松顺艺成技高,40年代踏上江湖棋涯,他千里走单骑,逢人让双马,远征广西、贵州、云南等省无敌手。以后返粤赴香港与高手较量,战绩颇佳,新中国成立前回广州。1952年间,陈松顺坐镇大华酒家棋坛设擂应众。我常去观看,觉得他的着法高超,不时有怪妙惊人之着,很是敬佩。当时一般的攻擂者,半个多小时就被打下阵

    25、来,每晚都要输几个人,鲜有能和者,更谈不到取胜了。12月26日的晚上,棋坛开场时,尚未见有人报名攻擂,叔父鼓励我大胆上阵。当时并未料到,这局棋竟成了我拜师于陈松顺的入门考试,对我后来的棋艺生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双方着法严谨,均无疏漏之处,兑兵卒后势均力敌,双方愿和。弈罢,陈松顺对我在失先的局势下扳平表示赞许,而观众则认为一个14岁的中学生竟与棋王打成平手感到兴奋,议论纷纷!叔父立即走上擂台,请陈松顺以后对我多加指点,陈松顺当场表示同意。从此,我每星期天利用课余时间找陈松顺老师学棋。陈老师教棋采用实践式、启发式、讨论式。他是职业棋手,每天在茶楼里对棋友下指导棋。我在旁观摩,只见他让单车、让双马、

    26、让五先的棋,走起来神出鬼没,我学到许多运子技巧与攻杀手段。当空闲时,陈老师便对我下指导棋。陈老师在晚上主持棋坛茶座,经常安排我作公共表演,给我提供了与职业高手对抗的机会。赛后陈老师帮我复盘拆棋,他总是强调要注重分析棋局形势,不单纯看子力多少,更要看子力位置及其作用。他认为下棋的战略思想务求进取,寻求变化。并提出练残棋的重要性,加强基本功。在陈老师指导下,我的棋艺突飞猛进,在1956年参加广州市中学生象棋比赛,以全胜成绩获得冠军。同年参加全市象棋赛进入甲组,对职业棋手朱德源、陈洪钧以及青年名手陈柏祥、卢锦钧,我均以1胜l和居上风,取得循环赛最高积分。但在总决赛时走一步大漏着,败于韩松坚而退居第3

    27、名。关于成才是否必须拜师的问题,要看具体条件。俗谓名师出高徒,是因为你找到名师来拜,同时自己刻苦努力才成为高徒,这是比较理想的情况。如无名师指点,棋艺提高会慢些。但同样在名师指导下,不同的人也会因各种原因未能成为高徒的,这就说明本人努力及有关良好环境也十分重要。王嘉良12岁时,是在街头遇师的。有一次,王嘉良来到街头一个棋摊,摆的是双马残局。他经过一番思索,认定找到攻杀答案,便主动攻擂,结果真胜了。摊主另摆一个车兵残局,不料王嘉良又胜了。摊主苦笑道:“这位小兄弟帮碗饭吧。”王嘉良杀兴正浓,怎肯罢手,要求摊主再摆局对弈。正在此时,只听背后有人说:“小伙子,到此为止吧。”王嘉良回头望去,得知是自己慕

    28、名已久的哈尔滨棋王金启槃时,不禁肃然起敬。于是离开棋摊来到金启槃的家,通过测试,王嘉良施拜师礼。从此,金老师把自己的棋艺心得尽心向王嘉良传授,并送给他许多棋谱阅读,使王嘉良的棋艺突飞猛进。事实上,也有许多小棋手找不到名师来拜,怎么办呢?也可以把你崇拜的-些象棋高于作为广义的名师。即虚心地学习他们的棋艺对局、作品。胡荣华回忆他的棋艺成长过程时,提到窦国柱、徐大庆、何顺安、徐天利、屠景明、朱剑秋等棋坛老师的帮助。他的棋功全面,与广采各家之长有关。杨官璘是自学成才的,但也曾向曾展鸿、卢辉、陈松顺请教过。因此,希望成为象棋大师的少年棋手,如果你未能拜到名师的话,也不要灰心,记住一句格言:“三人行,必有

    29、我帅焉。” 第六章考验据说古人学习武艺,登高山拜师,深造学成之后便下山闯江湖经受考验了。1956年9月,我离开广州,考入天津南开大学之后,虽然不时仍得到陈松顺老师的指导,但终究要靠自己钻研棋艺,接受新环境的考验。天津是华北棋坛的重要基地,30年代棋风就很盛,当时涌现出高手田玉书,他是山东武城人,生于天津。1936年夺得天津市冠军,棋艺风格绵密细腻又灵活善变,曾战胜北京名将那健庭、张德魁,因而一度称雄华北,可惜在30岁左右英年早逝。我50年代中期来到天津时,老前辈庞霭庭担任市棋协主席,象棋活动相当活跃,内外赛事不断。我在大学一、二年级期间,下棋较多,庞霭庭、钱梦吾主持棋坛,经常约我去人民公园体育

    30、场、第一工人文化官、基督教青年会、市体育馆以及其他场馆,参加各种象棋比赛及公开表演,使我的棋艺得到锻炼与提高。当时津门棋坛名将众多,首推马国梁,还有马宽、王家元、薛占金等。马国梁是攻击型棋手,30年代末期对东北棋杰胡震洲,以1胜1和占上风,50年代杨官璘访问天津时,马国梁曾胜杨1局,但他去上海攻打杨官璘擂台时,输棋甚多。那时候我与马国梁共对弈4局,我2和2负。到70年代初再对弈,虽然我胜局甚多,但马国梁已年过半百,且身体欠佳。现介绍1956年11月28日之局,马国梁先胜黄少龙。马宽是职业棋手,棋艺风格稳健细腻。他常赴上海与各地名手会战,故在全国棋坛有一定名气。我与他共对弈4局,我1胜3和。王家

    31、元与马国梁、马宽三人并驾齐名,号称天津二马一王。王家元左手善画,以卖扇为业,对棋艺研究有素。我与王家元共弈8局,我5胜2和l负。薛占金当时是青年棋手,曾代表天津市参赛。从1956年至1958年间,我与薛占金在正式比赛及表演赛中共弈8局,结果我3胜5和。那时我经常应邀与天津市一、二流棋手作公开表演,结识众棋友切磋棋艺,获益良多。由于面对许多陌生棋路的对手,得到了锻炼,丰富了经验,学习了北派棋手的风格,棋艺又进一步提高。 第七章 锋 芒我在天津棋坛得到锻炼考验,需要进一步与外地更高手过招。1959年夏天,沈阳孟立国来津表演。他是东北青年棋手,当年获全国赛第8名,棋艺风格以攻杀见长,擅破象入局,有“

    32、杀象能手”之誉。7月5日,他对我在市体育馆公开对弈两局。1958年全国象棋赛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分区预赛,华北、东北联合赛区设在天津,我担任大会裁判员,有机会结识外地棋手。在大会休息期间,天津棋坛老前辈钱梦吾建议,请王嘉良让我长先作私人赛,先后共弈两局,当时参加大会的许多棋手都在旁观看,结果我两局皆胜。现介绍11月13日在市体育馆下的第二局,黄少龙先胜王嘉良。1959年,王嘉良再次来津,跟我在市体育馆公开表演分先两局。第-局我获胜,第二局没下完,封棋时王嘉良残棋略优,后来没有续完。现介绍第一局,王嘉良先负黄少龙。以上对局,适值我20岁左右,处在棋手最富于战斗力的年龄段,下强手棋较多,棋力提高也较快。象棋大师通常都经历一个锋芒显露的时期,约在18至25岁之间。因为人在青年时期精力充沛,最富于创造


    注意事项

    本文(如何成为中国象棋高手.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