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完整word版专题九人教版化学九年级教材课本实验总结材料.docx

    • 资源ID:13112066       资源大小:558.60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完整word版专题九人教版化学九年级教材课本实验总结材料.docx

    1、完整word版专题九人教版化学九年级教材课本实验总结材料人教版化学九年级教材课本实验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活动与探究】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水除外)(1)蜡烛浮在水面上 (2)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3)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变黑碳化; (4)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无色小液滴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5)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结论:蜡烛通常为白色微黄的固体,密度比水 , 溶于水 蜡烛发出黄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

    2、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 。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生成了 ,其中含有 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 ,该气体能使 变 ,说明蜡烛中含有 元素。 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活动与探究】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现象:1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 的含量高) 2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 的含量高) 3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 的含量高)小结:与吸入空气

    3、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只是含量多少不同)基本操作插图送入粉末状固体 操作要点 送入块状或颗粒状固体 操作要点 液体的倾倒操作要点:取下瓶塞 着放,标签 缓慢倒,用完盖紧原处放。液体的量取读数时,应将量筒放置 ,并使视线与 处保持水平。应根据量取液体体积的多少,选用大小适当的量筒。滴管的使用胶头滴管用于 少量液体,使用时_,不要把滴管放在_或_;不要_放或_放,用过后应立即 再去吸取其它药品。滴瓶 用于盛放液体药品,滴瓶上的滴管与滴瓶配套使用,_ _冲洗。酒精灯的使用 加热方法【实验1-10】现象: 原理:(1)CuSO4+2Na

    4、OH = Na2SO4+Cu(OH)2 (2)Cu(OH)2CuO + H2O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实验2-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可燃物要求:足量易燃烧且产物是固体:选择 (2)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3)操作步骤:在集气瓶内 ,并做上记号。用弹簧夹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 并把 。等 后,打开弹簧夹。(4)现象:有大量 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 体积(5)结论:空气是 ; O2约占 ,可支持燃烧; N2约占 ,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6)探究: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能否用铁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

    5、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红磷熄灭后瓶内 残余的氧气(填“有”或“无”)。(7)空气的组成测定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课题2 氧气 1.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有助燃性。可供呼吸用,是常用的氧化剂。【实验2-2】(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的木条复燃)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 + O2 CO2 现象:发出 ,放出 ,生成 【实验2-3】硫燃烧, S + O2 SO2 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 ,放出热量,产生有 无色气体;在氧气里燃烧发出明亮的 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磷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发出黄光,放出热量,产生 。【实验5-2】镁在空气中燃烧

    6、 2Mg + O2 2MgO 现象:发出 光,放出热量,生成 【实验2-4】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操作:把光亮的细铁丝 ,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 ,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现象: 。此实验必须先在集气瓶里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一层细沙,防止 上述实验可以看出,可燃物在氧气中比在空气里燃烧 ,原因是 课题3 制取氧气【实验2-5】实验目的 现象 解释 【实验2-6】实验目的 【活动与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检查气密性的方法 木炭的燃烧 夹取木炭的仪器为 ,在酒精灯上加热到 ,由瓶口 ,倒入澄清石灰水, ,观察到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课题1水的组成电解水的实验实验装置:实验现象电极上产生的现象气体的

    7、检验气体检验现象结论与电源相连的两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的气体少用一带火星的木条置于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口木条复燃该气体是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产生的气体多用一燃着的木条置于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口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该气体是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注: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在做这个实验时应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电解水的电源为直流电。V正:V负 = 1 :2注:氢气的量少时,在检验时往往看不到淡蓝色火焰,而能听到爆鸣声m正:m负 = 8 :1实验结论()、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化学方程式 ()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水是

    8、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本实验还可证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课题2 分子和原子【实验3-2】现象 说明 【活动与探究】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1、取少量滴有酚酞试液的水置于试管中,滴入浓氨水,溶液 ,说明 。2、现象: 原因 课题3 水的净化【实验3-3】实验目的:硬水和软水的区分向水中加肥皂水,泡沫很少的水是 水,有大量泡沫出现的水是 水。加热或长久放置后有水垢产生的水是 水。【实验3-4】实验目的:制取蒸馏水装置:简易装置所需仪器 、 、 、 、 等。加入几粒沸石(或_)以防止 。收集到的蒸馏水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活动与探

    9、究】探究目标: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没有变化。方案一 装置:锥形瓶底部铺有细沙,作用 。玻璃管上端系牢一个小气球,作用 。现象: 。方案二 现象 。结论: 。【实验5-1】现象: 解释 【实验5-2】现象 解释 讨论:如果把镁条燃烧的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比镁条的质量 ,为什么?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实验6-1】实验目的 现象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1)稳定性(常温下) (2)可燃性 C + O2 点燃 CO2 2C + O2 点燃 2CO【实验6-2】木炭高温下还原氧化铜实验目的 。装置:酒精灯(加网罩的作用 ,也可以用酒精喷灯)。试管口 操作:把刚烘干的

    10、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 ,小心地铺放进试管,并将试管 。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加热。然后先 ,待 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现象: 固体变为 固体, 同时放出能使 的无色气体分析:氧化铜失去氧发生 反应,木炭把氧化铜_为铜,具有 性,可用于 工业 。化学方程式为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实验6-3】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 (带火星或燃着)的木条 (靠近或伸入)集气瓶口,若 则 。【实验6-4】操作:将二氧化碳_倒入烧杯中。现象: 结论: 【实验6-5】目的: 操作:向一个收集满 的质地较软的 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 ,观察现象。 现象 : 分析: 【实验6-6】探究目

    11、标 设计原理 ()()()()现象分析小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跟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水中生成碳酸 CO2 H2 O H2 CO3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加热又变为紫色(2)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CO2,用烧碱溶液除去CO2)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CO2 Ca(OH)2 CaCO3 H2 O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或: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跟氢氧化钠反应:CO2 2NaOH Na2 CO3 H2 O(无明显现象)(3)与碳反应 C + CO2 高温 2CO(4)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

    12、实验7-1】实验目的 现象 分析: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 ;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 ;本来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通入氧气后燃烧说明 。结论: 【实验7-2】目的 现象 分析 【实验7-3】目的 现象 分析 说明 课题2 燃料和热量【实验7-4】目的 操作:先 ,再点燃。在火焰上 ,过一会观察。盖上玻璃片后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 , ,再观察。现象:发出 火焰,放出 ,烧杯内壁 ;石灰水 。结论 【实验7-5】目的 现象 结论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实验8-1】目的 现象 结论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活动与探究】探究目的 现象 结论 【活动与探究】

    13、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操作:铝丝要先用 ,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现象:铝丝 ,溶液 。结论: 化学方程式 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操作:把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观察。现象:铜丝表面 溶液 结论: 化学方程式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工业炼铁的原理 加热仪器为 ,石灰水的作用是 现象: 固体变为 固体, 同时放出能使 的气体。分析:氧化铁粉末为_色,变成的_色粉末是_。特别注意尾气的处理:一氧化碳有剧毒,会使空气受污染,必须把未反应的CO燃烧转变成无污染的CO2 【活动与探究】探究目标 设计原理实验准备:铁钉要 蒸馏水要 用品:植物油、棉花和干燥剂氯化钙要点:试管乙中的植

    14、物油的作用 试管丙中干燥剂的作用 连续观察约一周。结论: 第九单元 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实验9-1】蔗糖溶解现象 分析:蔗糖分子在 作用下, ,形成稳定的混合物 。【实验9-2】高锰酸钾和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目的: 操作:在 试管中各加入 水,分别加入 碘或高锰酸钾; 两支试管各加入2-3mL汽油,再分别加入1-2粒碘或高锰酸钾。 ,观察。现象: 【实验9-3】水和乙醇能互溶吗?目的: 操作:红墨水的作用 现象: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结论: 【实验9-4】水和油的小实验目的: 设计思路: 操作:在2支试管中 水和 植物油,观察液体 。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入 洗涤剂。振荡前要 。静置几分

    15、钟,再观察。倒掉液体后,用水冲洗试管。现象: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用水冲洗后,试管内壁比较干净的是 。分析:洗涤剂有 作用课题2 溶解度【活动与探究】探究目标 1、最多能溶解多少氯化钠操作加入5g氯化钠,搅拌再加5g氯化钠,搅拌再加10mL水,搅拌现象结论2、最多能溶解多少硝酸钾操作:烧杯不能直接加热,应 现象:不再溶解后,加热剩余固体 。再加入 ,冷却后,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验9-5】目的: 试管编号溶液颜色比较溶剂质量/g溶质质量/g溶液质量/g溶质质量分数123【实验9-6】溶质质量/g水质量/g溶质的质量分数10902080【实验9-7】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操作步骤:

    16、装瓶,贴标签(标签中应包括 和 )。注意事项: (填步骤名称,下同)根据要求计算所需要的 质量、 质量 用 取所需物质的质量 用 量取所需物质的 将有关溶质和溶剂倒入 ,用 搅拌,使溶质完全溶解。第十单元 酸和碱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实验10-1】实验目的: 现象:紫色石蕊溶液在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中变 色,在食醋和盐酸中变 色。无色酚酞溶液在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中变 色,在食醋和盐酸中为 色。结论: 【实验10-2】实验目的:学习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操作:闻气味的方法 现象:浓盐酸是 的液体,打开瓶盖后 。浓硫酸是 液体,打开瓶盖后 。【实验10-3】浓硫酸的腐蚀性现象: 【实验10-5】目

    17、的: 现象: 解释: 稀释浓硫酸的操作: 【活动与探究】酸的化学性质操作: 加紫色石蕊溶液加无色酚酞溶液稀盐酸稀硫酸现象:现象:生锈的铁钉与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反应 ,长时间浸泡后, 。【实验10-6】目的:学习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现象:氢氧化钠是 固体,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 ,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用手触摸 ,感觉 。【实验10-7】蒸发皿中放一小块生石灰,加少量水,观察到 ,说明 ,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10-8】溶液导电性试验结论: 解释: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实验10-9】操作:所用仪器 、 、 。稀盐酸是 滴加,同时用玻璃棒 。现象: 说明: 第十一单元 盐

    18、 化肥【活动与探究】粗盐提纯目的: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如泥沙)步骤:(1)溶解:仪器 、 ,玻璃棒作用 。(2)过滤:仪器 、 、 、 ,用品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滤纸紧贴漏斗壁,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液面低于滤纸边缘,烧杯口靠玻璃棒,玻璃棒末端靠三层滤纸一边,漏斗下端管口靠烧杯内壁。如滤液仍浑浊,应 。(3)蒸发:仪器 、 、 、 ,玻璃棒作用 ,待 ,停止加热。利用 蒸干。【实验11-1】目的:验证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和盐酸的反应操作:加入盐酸后,需 试管口。现象: 化学方程式 【实验11-2】验证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溶液的反应现象: 解释: 【活动与探究】化肥的简易鉴别现象:硫酸铵和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可以闻到 。易溶于水的化肥是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实验12-1】目的:验证塑料的热塑性现象:加热后 ,冷却固化后再加热, 。说明:


    注意事项

    本文(完整word版专题九人教版化学九年级教材课本实验总结材料.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