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版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习题精选.docx

    • 资源ID:13101994       资源大小:1.19M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习题精选.docx

    1、人教版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习题精选人教版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习题精选 第1题【单选题】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答案】:【解析】: 第2题【单选题】“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这段话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西周B、春秋战国C、秦朝D、明朝【答案】:【解析】: 第3题【单选题】法国作家雨果对中国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

    2、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嗅。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据此可得出雨果( )A、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和创造B、认为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明起了保护作用C、认为西方科技更加神奇D、认为中国传统发明缺乏发展成为生产力的土壤【答案】:【解析】: 第4题【单选题】心学的开创者和集大成者分别是( )A、韩愈、李翱B、程颢、程颐C、朱熹、陆九渊D、陆九渊、王阳明【答案】:【解析】: 第5题【单选题】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

    3、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答案】:【解析】: 第6题【单选题】以下有关古代儒家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是A、孟子提出“民贵君轻”思想B、董仲舒吸收了道家的“大一统”思想C、陆九渊反对传统伦理道德D、李贽强调以孔孟权威抨击理学【答案】:【解析】: 第7题【单选题】中国古代某学者在晚年将其学说体系归纳为“四句教”:“无善无恶足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苒知恶是良知,为苒去恶是格物,该学者是( )A、程颐B、朱哀C、陆九渊D、王阳明【答案】:【解析】: 第8题【单选题】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4、,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答案】:【解析】: 第9题【单选题】有专家认为,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谋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尺度。材料中“新见”是指( )A、保留君主制B、君臣分治C、以民为本D、民贵君轻【答案】:【解析】: 第10题【单选题】一个研究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列举

    5、了下列具有代表性的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为天下之大害也,君而已矣。这一历程反映了( )A、仁政思想得到发展、完善B、君主专制逐渐强化C、社会矛盾走向缓和D、思想体系日趋发展并逐步完善【答案】:【解析】: 第11题【单选题】A、西周以诗为考查官员政绩的依据B、孔子整理诗的目的是为“复礼”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答案】:【解析】: 第12题【单选题】主张“明主悄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的思想家是A、荀子B、墨子C、韩非子D、赢政【答案】:【解

    6、析】: 第13题【单选题】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 )A、墨子“兼爱”思想B、孟子“性善论”C、老子“无为”思想D、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答案】:【解析】: 第14题【单选题】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它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由此可见,道家( )A、反对掠夺,拯民疾苦B、追求平等,无为而治C、避世出尘,提倡包容D、遵循规律,和谐处世【答案】:【解析】: 第15题【单选题】汉书艺文志中记载了先秦百家学派的起源:“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

    7、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纵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这段史料A、是关于先秦诸子起源最真实的记载B、证明先秦各学派的创始人都曾经在政府为官C、说明先秦时期的学术文化曾被贵族垄断D、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学术思想完全服务于政治【答案】:【解析】: 第16题【单选题】王阳明与两学生王汝中、省曾坐室中,天气闷热,王阳明叫学生摇扇取凉,省曾连说:“不敢”,怕在老师面前失礼。王阳明开导他:“圣人之学,不是这等细缚苦楚的,不是装作道学模样。”这表明王阳明( )A、主张人格独立B、反对圣人之学C、追求思想自由D、否定师道尊严【答案】:【解析】: 第17题【单选题】雍正帝在大

    8、义觉迷录中说道:“本朝之为满洲,犹中国之有籍贯。舜为东夷之人,文王为西夷之人,曾何损于圣德乎!”材料可以反映( )A、满洲文明源自先秦时的中原B、清初依然存在文化冲突C、儒家仁政思想惠及大江南北D、民族认同成为朝野共识【答案】:【解析】: 第18题【单选题】后汉书的仪礼志中记载,冬至日来临之前夜,京城百官都于夜漏未尽五刻时(约等于现在晨六时)穿黑衣服,迎气于“黑郊”行礼毕,改穿红色袍。这反映出( )A、推崇承天理物、天人合一B、阴阳五行思想的盛行C、先黑后红寓意“以汉代秦”D、上层社会贺冬成风俗【答案】:【解析】: 第19题【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武帝曰:“三代受命,其符安

    9、在?灾异之变,何缘而起?”董仲舒答曰:“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皆积善累德之效也。上下不和,则阴阳缪盭(同“戾”),而妖孽生矣。此灾异所缘而起也。”汉书董仲舒传天下事有大根本,有小根本。正君心是大本。臣闻人主所以制天下之事者,本乎一心,而心之所主又有天理、人欲之异。二者一分,而公私邪正之途判矣。盖天理者,此心之本然,循之则其心公而且正;人欲者,此心之痰疚,循之则其心私而且邪。朱熹材料二欧洲北部各国的世俗统治者多半并不关心宗教改革的理论,而只关心这些理论作为他们控制教会财产和权力的斗争武器的明显价值当他们决定取消教廷的司法权时,他们就必须寻找能够表明整个教会

    10、无权行使这种司法权的证据,这就使他们与路德及路德的教徒们有了共同点。英昆廷斯金纳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董仲舒与朱熹君权观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者的思想源由。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朱熹与路德的思想能被当时的世俗政权接受的共同原因。综合以上材料,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答案】:【解析】: 第20题【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简析三位思想家的主张是如何体现制约君权的。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说明唐、宋中枢权力的分权与制约。【答案】:【解析】: 第21题【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管仲在辅助齐桓公建立霸业时就曾极力

    11、推行鼓励人口增加的政策,下令“丈夫二十而室,妇人十五而嫁”(国语齐语)驱使青年男女早婚早育。墨家的创始人墨翟是最早详细论述人口问题的思想家。他主张,缺少人口耕种的土地,只是一种得不到收获的“虚地”,要生产出足够的衣食必须用“力”(劳动),而“力”来自劳动人口,所以贤明的统治者应当使国家富、人口多,“人民寡则从事乎众之”(墨子节葬下)摘编自中国古代人口思想材料二:中国的人口经济关系己经发生重大变化。经济新常态同时伴随着“新矛盾”“新问题”和“潜在风险”,其中一个还没有引起足够关注的问题是来自人口方面的变化,包括劳动力短缺和老化、持续低生育率和快速老龄化。人力短缺问题已经逐渐上升为主导性的新人口问

    12、题。如果说“生产力压迫人口”的问题已经解决,那么“人口压迫生产力”的问题将日渐突出。中国目前面临的是“低生育率人口问题”,低生育率趋势不仅将长期化,而且将内卷化,卷入“低生育老龄化”的恶性循环之中。提出全面鼓励二孩应该成为紧迫的国家选择。穆光宗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人口政策选择材料三:在过去的两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中,美国一直保持着较快的人口增长速度,出现过3次人口增长的高潮:第一次人口增长高潮出现在18世纪末至1859年以前。第二次人口增长高潮出现在南北战争后的1862年至1915年。第三次人口增长高潮出现在1946年至1965年间。过去两个多世纪以来,美国始终保持着较快的人口增长速度,从美国建国

    13、到其人口增长到1亿用了139年的时间,而从1亿增长到2亿则只用了52年,从2亿增长到3亿更是只用了短短的39年,这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是独一无二的。人口的持续增长给美国带来了诸多利益,但与此同时,它也给美国社会带来了一些负面效果或不确定因素显而易见,在亨廷顿等美国的政治精英们看来,外来移民尤其是欧洲以外的第三世界国家移民的大量涌入,会严重威胁到美国传统的白人基督教文明,重塑美国的政治和文化,严重侵蚀美国的立国之本由西方文明所界定的民族认同以及美国信条原则所界定的政治原则,从而“导致小阿瑟施莱辛格所说的美利坚分裂国。”摘编自高英东美国问题研究报告(2011):美国的实力与地位评估请回答:根据材料一,

    1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管仲和墨翟关于人口问题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其产生的负面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认识人口政策的制定。【答案】:【解析】: 第22题【材料分析题】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公元前800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虽然远隔万里,但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德】雅斯贝

    15、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材料二: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三: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核心思想,并指出材料一中所说的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相通的地方”。如何理解“儒家思

    16、想取得胜利”?汉代学者是怎样改造儒家思想的?明末清初时期,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国家蓝图”的主张,对欧洲有何积极影响?【答案】:无【解析】: 第23题【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韩非所崇尚的法治,即所谓“事最适者”,就是适合时代,符合事理、利于君主专制服务,其核心就是通过立法令、行法令,达到“尊公废私”,而所谓“公”,实际上就是帝王。法律为君主所设,其基本原则当然要体现君主利益而废止臣民的私利,实现“利出一孔”的一元化的国家体制。因此,法律对于官员来说就具有绝对的指导意义,这实际上也就是要求臣民的一举

    17、一动必须绝对符合法律的要求。当然,韩非还认识到,真正的法律不只是最大可能地限制人民,让他们不敢说,不敢做,而且应该“禁其心”,从内心惧怕法律,不敢违法。马娟浅析韩非子的“法”材料二:在中国近代的进步思想家中,梁启超以热情地宣传和鼓吹西方的法治主义而名噪一时。他在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借鉴西方资产阶级法治思想,以“宪法为依据,国会为基础,司法独立为根本”构筑成其理想中的“法治大厦”。梁启超指出,要实行法治,首先必须制定一部完善的宪法以为法治前提,否则法治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末。梁启超认为,民权是立宪的基础,立宪又可以保障民权。唯有兴民权,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梁启超不仅

    18、是司法独立思想的积极倡导者,而且是司法独立原则的积极实践者。他认为,司法独立是立宪国的第一条件。因此,他不仅对内进行改良,改革封建司法体制,严格培养法律人才,普及法制观念,争取司法独立于立法、行政之外,而且对外要求废除帝国主义各国领事在我国领土内的裁判权,争取我国在国际上的司法独立。总而言之,司法独立是梁启超进行司法改革所关注的重点和焦点。据范忠信认识法学家梁启超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韩非子法治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非子和梁启超法治思想的不同之处,分析梁启超法治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答案】:【解析】: 第24题【材料分析题】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影响深

    19、远,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因循守旧。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历,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女子,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

    20、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的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与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适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并分析“理学成为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的原因。比较材料二、三,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派与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对儒家思想的认识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新文化运动时期对儒学思想这一态度的原因。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概括宋明到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学地位的变化,并就此简要谈谈你的认识。【答案】:无【解析】: 第25题【材料分析题】概括材料一中董仲舒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代儒法两家地位的变化趋势。根据材料二,指出朱熹“小学”与“大学”的主要区别(不得照抄原文)和其理学修养论的核心命题。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明理学兴起的思想文化背景。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上述思想家共同的思想内涵。有人认为明清之际的思想活跃局面“是中国版的启蒙运动”,也有人认为它只是“儒学思想的新发展”,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习题精选.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