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经络腧穴学试题及答案五.docx

    • 资源ID:13092301       资源大小:32.98KB        全文页数:3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经络腧穴学试题及答案五.docx

    1、经络腧穴学试题及答案五经络腧穴学试题及答案绪言一、单项选择1、被称为针经的中医典籍为:A、素问 B、灵枢 C、难经 D、针灸甲乙经 E、针灸逢源答:B2、“阿是穴”和“指寸法”的创始人是:A、刘渡舟 B、杨继洲 C、孙思邈 D、内经 E、滑伯仁答:C3、针灸大成是哪个朝代哪位医家所著()A、唐代 孙思邈 B、北宋 王惟一 C、晋代 皇甫谧 D、明代 杨继洲 E、元代 渭伯仁答:D4、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A、王叔和 B、孙思邈 、皇甫谧 D、王惟一 E、滑伯仁答:C5、最早铸造针灸模型的朝代是()A、汉代 B、晋代 C、唐代 D、宋代 E、明代 答:D6、针灸铜人的设计者是()A、孙思邈B、杨继

    2、洲C、王执中D、王惟一E、滑伯仁答:D二、多项选择1、反映经络学说早期面貌的著作是()A、素问 B、灵枢 C、足臂十一脉灸经 D、脉经 E、阴阳十一脉灸经答:C、 E三、填空题1、以外科闻名于世的华佗亦精于针灸,创立了著名的( )穴。答:华佗夹脊穴2、北宋时期的2具( )作为针灸教学的和( )之用。答:铜人模型,考试3、在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中,有两种古代经脉文献,为()()。答:足臂十一脉灸经 阴阳十一脉灸经7、针灸大成是( )医家所著。 答:杨继洲8、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 )。 答:皇甫谧四、判断题1、灵枢又称针经。( 对 )2、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已有针砭、艾灸治疗记载

    3、。( 对 )3、清初至民国时期,是针灸医学发展的兴盛时期。(错)4、首次提出阿是穴的医家是孙思邈。( 对 )5、“足臂十一脉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论述了经络、腧穴等,反映了针灸学的完整系统理论。(错)6、经络学说的产生是建立在古代医家对人体解剖和生理研究的基础上。(错)第一章 经络总论一、单项选择1、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A、头面部 B、上肢部 C、下肢部 D、胸部 E、四肢未端答:E2、十二经脉中阳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A、头面部 B、上肢部 C、下肢部 D、胸部 E、四肢未端答:A3、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阴经的交接部位是: A、头面部 B、上肢部 C、下肢部 D、胸部 E、四肢未

    4、端答:D4、手足三阴经在四肢部的分布规律一般是: A、少阴在前,太阴在中,厥阴在后 B、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C、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 D、少阴在前,厥阴在中,太阴在后 E、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答:B5、与大肠经相表里的经脉是A、肺经 B、心经 C、肝经 D、肾经 E、脾经答:A6、经络系统没有表里关系的是A、十二经脉 B、奇经八脉 C、十二经别 D、十二皮部 E、十二经筋答:B7、有调节、总任全身阴经经气作用的经脉是A、任脉 B、阳维脉 C、督脉 D、冲脉 E、阴维脉答:A8、有调节、总任全身阳经经气作用的经脉是A、任脉 B、阳维脉 C、督脉 D、冲脉 E、阴维脉答:

    5、C9、有调节、总任全身阴阳经经气作用的经脉是A、任脉 B、阳维脉 C、督脉 D、冲脉 E、阴维脉答:D10、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不同之处,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没有十二正经那样的循环流注关系 B、没有专属的腧穴C、无表里配属 D、其走向除带脉横行外,都是自下而上运行E、不直属脏腑答:B11、督、任、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故称( )A、循行走向 B、离入出合 C、奇恒之腑 D、一源三歧 E、别道奇行答:D12、十二经别分布的顺序特点是EA.离、合、出、入 B.离、合、入、出 C.离、入、合、出 D.出、入、离、合E.离、入、出、合答:E13、经络系统中能加强表里经之间在浅层相互联系的主要是A

    6、、奇经八脉 B、十五络脉 C、十二经别 D、十二经筋 E、十二皮部答:B14、经脉在复部分布由内侧到外侧的排列顺序是:( )A、任脉、肾经、胃经、脾经B、任脉、胃经、肾经、脾经C、任脉、肾经、脾经、胃经D、任脉、脾经、胃经、肾经E、任脉、脾经、胃经、胆经答:A15、经脉所分出的小支是BA、奇经八脉 B、络脉 C、皮部 D、经筋 E、气街答:B16、足少阳胆经是( )A、三焦经的同名经 B、心包经的同名经 C、小肠经的同名经 D、肾经的同名经 E、大肠经的同名经答:A17、足厥阴肝经是( )A、三焦经的同名经 B、心包经的同名经 C、小肠经的同名经 D、肾经的同名经 E、大肠经的同名经答:B18

    7、、心中是( )A、手阳明经与足阳明经交接处 B、足太阴经与手少阴经交接处 C、足少阴经与手厥阴经交接处 D、手太阳经与足太阳经交接处 E、足少阳经与足厥阴经交接处答:B19、胸中是( )A、手阳明经与足阳明经交接处 B、足太阴经与手少阴经交接处 C、足少阴经与手厥阴经交接处 D、手太阳经与足太阳经交接处 E、足少阳经与足厥阴经交接处答:C20、鼻旁是( )A、手阳明经与足阳明经交接处 B、足太阴经与手少阴经交接处 C、足少阴经与手厥阴经交接处 D、手太阳经与足太阳经交接处 E、足少阳经与足厥阴经交接处答:A21、四肢内侧和胸腹分布有( )A、手三阴经 B、足三阳经 C、属六脏的阴经 D、手三阳

    8、经 E、足三阴经答:C22、足三阴经从开始部位至内踝上8寸以下的分布是()A、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B、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C、少阴在前,太阴在中,厥阴在后 D、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E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答:D23、沿腹中线旁开0.5寸,胸中线旁开2寸到达锁骨下缘的经脉是()A、足阳明胃经 B、手太阴肺经 C、足少阴肾经 D、足太阴脾经 E、足厥阴肝经 答:C24、沿腹中线旁开2寸,胸中线旁开4寸到达锁骨下缘的经脉是()A、足阳明胃经 B、手太阴肺经 C、足少阴肾经 D、足太阴脾经 E、足厥阴肝经 答:A25、行于下肢外侧前线的经脉是( )A、足少阳胆经 B、足

    9、少阴肾经 C、足厥阴肝经 D、足阳明胃经 E、足太阴脾经答:D26、三焦经在上肢的循行部位是( ) A、外侧前缘 B、内侧中线 C、外侧后缘 D、内侧前缘 E、外侧中线答:E27、患者病发心绞痛,沿手少阴经放散,其病变部位在( )A、下肢外侧后缘B、上肢内侧中线C、下肢外侧前缘D、上肢外侧中线E、上肢内侧后缘答:E28、阴经是指( ) A、六脏的经脉 B、六腑的经脉 C、督、带脉 D、循行胸腹经脉 E、循行背部经脉 答:A29、十二经脉的命名主要是结合了()A、阴阳,五行,脏腑三方面的内容B、阴阳,五行,手足三方面的内容C、阴阳,脏腑,手足三方面的内容D、五行,脏腑,手足三方面的内容E、阴阳,

    10、五行,手足三方面的内容答:C30、足三阳经行走方向的规律是()A、从手走头 B、从胸走手 C、从足走腹 D、从头走足 E、从足走胸答:D31、具有调节肢体运动和眼睑开合功能的经脉是( )A、督脉 B、足太阳膀胱经 C、阴阳跷脉 D、阴阳维脉 E、足少阳胆经答:C32、脾之大络分出的部位的穴位是( )A、丰隆 B、内关 C、大包 D、公孙 E、支正答:C33、在经络系统中具有离入出合循行特点的是( )A、奇经八脉 B、十五络脉 C、十二经别 D、十二经脉 E、十二皮部答:C34、十五络脉指十二经脉之络,加:()A、阴维络、阳维络、脾之大络B、阴跷络、阳跷络、脾之大络C、任脉络、督脉络、冲脉络D、

    11、任脉络、督脉络、脾之大络E、任脉络、督脉络、胃之大络答:D35、络脉从鸠尾分出,散布于腹部的是:A、脾之大络 B、督脉络脉 C、任脉络脉 D、膀胱经络脉 E、胃经络脉答:C36、络脉从长强分出,散布于头部的是:A、脾之大络 B、督脉络脉 C、任脉络脉 D、膀胱经络脉 E、胃经络脉答:B37、络脉从大包分出,散布于胸胁的是:A、脾之大络 B、督脉络脉 C、任脉络脉 D、膀胱经络脉 E、胃经络脉答:A38、十二经脉的别络均从( )分出 A、络穴 B、俞穴 C、募穴 D、原穴 E、郗穴答:A39、奇经八脉有一源三歧现象。其源是指:A、膀胱 B、胆 C、胞宫 D、脑 E、脉答:C40、十四经流注,是在

    12、十二经脉流注的基础上,再加上:A、冲、任 B、督、带 C、督、任 D、阴阳维脉 E、阴阳跷脉答:C41、十二经脉流注起于:A、肺 B、胃 C、肾 D、心 E、肝 答:A42、十二经脉气血流注,周而复始,如环无端。其流注交接有一定次序。以下交接次序不正确的是:A、膀胱肾 B、肝肺 C、三焦胆 D、脾心 E、大肠心包答:E43、下列各项,经脉未按十二经脉循行流注顺序排列的是:A、脾、心、小肠经B、大肠、胃、脾经C、心、小肠、肾经D、肾、心包、三焦经E、三焦、胆、肝经答:C44、在腹部,前正中线旁开4寸的经脉是:A、足太阳膀胱经 B、足少阴肾经 C、足阳明胃经 D、足太阴脾经 E、足少阳胆经答:D4

    13、5、足太阴脾经与足厥阴肝经在内踝上几寸前后交叉:A、9寸 B、8寸 C、7寸 D、6寸 E、5寸答: B46、任脉的别络散布于( )A.胸部 B.腹部 C.胸腹部 D.胸胁部 E.以上都不是答:B47、行于腰腹,主约束诸经脉的是( )A、带脉 B、阴维脉 C、阴跷脉 D、任脉答:A二、多项选择1、“一元三歧”的经脉是: A、任脉 B、督脉 C、冲脉 D、带脉 E、维脉答:A、B、C2、冲脉称之为( ) A、气海 B、髓海 C、小海 D、血海 E、十二经之海答:D、 E3、足三阳经是指( )A、大肠经 B、小肠经 C、胃经 D、胆经 E膀胱经答:C、D、 E4、手三阴经是指( )A、肺经 B、肝

    14、经 C心经 D、脾经 E、心包经 答:A、C、E5、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不同点是() A、不直接隶属于十二脏腑B、无阴阳表里配偶关系C、无统摄有关经脉气血作用D、无协调阴阳作用E、对经脉气血无蓄积渗灌的调节作用 答:A、B6、与经脉循行有关的头痛是( ) A、前额头痛 B、头重隐痛 C、两侧头痛 D、后脑头痛 E、发热头痛答:A、C、D7、有固定名称和固定位置的是( ) A、奇穴 B、阿是穴 C、募穴 D、十四经穴 E、交会穴 答:A、C、D 、E8、十二经脉命名的依据是( BCE )A、根据五行学说 B、根据阴阳学说 C、根据经脉循行部位 D、根据脏腑功能 E、根据脏腑相络属关系答:BCE9、

    15、十五络脉指十二经脉之络,加:(BDE)A、带脉络 B、脾之大络 C、冲脉络 D、督脉络 E、任脉络答:BDE10、十二经别循行分布规律为:()A、离 B、入 C、出 D、输 E、合答:ABCE11、十二经脉命名的依据是( )A、脏腑 B、头面 C、阴阳 D、躯干 E、手足答:ACE12、三、填空题1、( )可调节全身阳经脉气,称为“阳脉之海”,( )可调节全身阴经脉气,称为“阴脉之海”,( )可涵蓄调节十二经气血,称为“血海”。 答:督脉,任脉,冲脉 2、足厥阴经与 ( )经互为表里,手少阴经与( )经互为表里。答:足少阳经,手太阳经3、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8寸以下的分布次序是( )在前,( )

    16、居中,( )在后。答:足厥阴,足太阴,足少阴4、灵枢海论记载:“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 ),外络于( )。”答:脏腑,肢节5、十二经脉交接的规律为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 )交接。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 )交接。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 )交接。答:手足末端,头面部,胸中6、十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相连属,其中( )主里,( )主表。答:阴经(属脏),阳经(属腑)7、四总穴歌所载:“(),() , (), ()。” 答: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8、十二经脉巡行交接规律是: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交接。 答:手足末端9、十二经脉巡行交接规律是: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交接。答:头面部

    17、10、十二经脉巡行交接规律是: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交接。答:胸中11、十二经脉巡行走向总的规律是:手三阴经从()走()。 答:胸 手12、十二经脉巡行走向总的规律是:手三阳经从()走()。答:手 头13、十二经脉巡行走向总的规律是:足三阳经从()走()。答:头 足14、十二经脉巡行走向总的规律是:足三阴经从()走()。答:足 胸腹15. 十二经气血循环流注次序,肾经经气流注入()。答:心包经16、与手厥阴经互为表里的经脉是()。答:手少阳经17、足厥阴经属()络()。答:肝 胆18、能调节六阳经经气的是()脉。答:阳维脉19、能调节六阴经经气的是()脉。答:阴维脉20、能调节肢体运动,司

    18、眼睑开合的是()脉。答:阴阳跷脉21、络脉从鸠尾分出,散布于腹部的是()。 答:任脉络脉 22、络脉从长强分出,散布于头部的是()。答:督脉络脉23、络脉从大包分出,散布于胸胁的是()答:脾之大络24、经脉“内属于(),外络于()”。答:脏腑、肢节25、在体表标志取穴中,肩胛骨下角平对()椎棘突,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通过()椎棘突下。答:第7胸 第四腰26、灵枢?逆顺肥瘦所说的:“脉行之逆顺”,手之三阴,从()走手;手之三阳,从()走头;足之三阳,从()走足;足之三阴,从()走腹。”答:胸 手 头 足四、判断题1、在腹部:“距正中线0.5寸是足阳明胃经,2寸是足少阴肾经,4寸是足太阴脾经”。(

    19、 对)2、奇经八脉中的任脉和督脉,与十二经脉相提并论,合称“十四经”。(对 )3、经络理论只对针灸临床有指导作用。( 错)4、奇经八脉中的任脉和督脉,与十二经脉相提并论,合称“十四经” 。(对 )5、巅顶头痛与督脉、足厥阴经病变有关。(对 )6、经穴就是分布在十二经脉上的穴位。( 错)7、足三阳经的循行走向是从足走腹(胸)。( 错)8、十二经脉在头部的分布,手足三阳联系头,故称“头为诸阳之会”。 (对 )9、脏腑有表里相合关系,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亦有相应的表里相合关系。(对 )10、阴经为里,属于脏,阳经为表,属于腑。(对 )11、互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体内有属络关系,阴经属腑络脏,阳经属脏

    20、络腑。( 错)12、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分出一络,再加躯干前的任脉络,躯干后的督脉络及躯干侧的脾之大络,共十五条称“十五络脉”。 (对 )13、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 错)14、在机体患病的时候,经络也是病邪传注的途径。 (对 )15、奇经八脉都是纵行。( 错)16、阴阳跷脉能调节肢体运动,四眼见开合。(对 )17、与足少阴经互为表里的经脉是手太阳经。( 错)18、奇经与奇恒之府的关系较为密切。 (对)19、跷脉的功能关系到人体的活动与睡眠。(对)20、足厥阴肝经注于肺。(对)21、手三阴经在上肢的排列次序是: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错)22、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

    21、至目锐眦后的经脉是手少阳三焦经。(错)23、“是动则病”意指本经脉变动异常就会发生的疾病。(对)24、治疗大肠腑病时应取下合穴上巨虚。(对)25、哑门穴在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第1颈椎下。(错)经络腧穴学试题及答案71、张某,男27岁。近两个月来,忙于考试复习。3天前右侧期门处赤热作痒,继而作痛,昨日痛增,难以入寐,烦躁口苦。检查:皮肤带状红疹,间有数个小疱疹。舌红,脉弦数。用归经理论进行经络诊察法,其病属:A、胃经 B、脾经 C、肝经 D、肺经 E、肾经答:C72、下列腧穴定位错误的是:A、足临泣:在第4、5跖骨结合部前方,小趾伸肌腱内侧凹陷中B、肝俞: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C、头维:额

    22、角发际直上05寸D、阴陵泉: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中E、神门: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答:B73、下列各穴,不属于井穴的是:A、少商 B、少冲 C、少泽 D、少府 E、涌泉答:D74、深刺、重刺易引起流产的腧穴是: A、太冲 B、膻中 C、血海 D、合谷 E、环跳答:D75、肺经腧穴中,既可治疗咳喘、咽痛,能治疗头面五官疾患的首选穴:A、尺泽 B、孔最 C、列缺 D、太渊 E、少商答:C76、下列腧穴可以直剌、深刺的是( )A、缺盆 B、膻中 C、条口 D、中封 E、期门答:C77、痹证多个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关节活动不利,发热、口渴、烦闷、苔黄燥、脉滑数者,针治当选(

    23、)A、局部选穴加隔俞、血海 B、局部选穴加肾俞、关元 C、局部选穴加阴陵泉、足三里 D、局部选穴加大椎、曲池 E、局部选穴加后溪、风池答:D78、临床针刺治疗肝阳头痛的处方为:A、中脘、丰隆、百会、印堂 B、悬颅、颔厌、太冲、太溪C、合谷、三阴交、太阳、印堂 D、上星、血海、足三里、三阴交E、太阳、太溪、悬钟、血海答:B79、治疗因痰饮引起的呕吐,除取主穴外,还应加( ): A、脾俞、章门 B、下脘、足三里 C、上脘、行间 D、梁门、内庭 E、天枢、丰隆 答:E80、患者,女,59岁。两膝关节红肿热痛,尤以右膝部为重,痛不可触,关节活动不利,并见身热,口渴,舌苔黄燥,脉滑数。治疗除选用犊鼻、梁

    24、丘、阳陵泉、膝阳关外,还应加( )A、大椎、曲池 B、肾俞、关元 C、脾俞、气海 D、脾俞、胃俞 E、肾俞、合谷答:A81、患者,男,47岁。下肢弛缓无力1年余,肌肉明显萎缩,功能严重受限,并感麻木,发凉,腰酸痛,头晕,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应首选( )A、阳明经穴 B、太阳经穴 C、督脉经穴 D、少阳经穴 E、厥阴经穴答:A82、患者,男,43岁。两耳轰鸣,按之不减,听力减退,兼见烦躁易怒,咽干,便秘,脉弦。治疗应首选( )A、手、足太阴经穴 B、手、足少阴经穴 C、手、足少阳经穴 D、手阳明经穴 E、足太阳经穴 答:C83、肩关节周围炎远部取穴, 正确的是()A、臂臑 B、孔最 C、三阴交

    25、 D、足三里 E、阳陵泉答:E84、与形成胁痛关系密切的脏腑是()A、肝肾 B、肝胆 C、脾肾 D、肺肾 E、肝脾答:B85、太阳头痛为:A、后枕痛 B、侧头痛 C、前额痛 D、巅顶痛 E、颈疼答:A86、治疗胃火牙痛选用:A、合谷 下关B、颊车风池C、合谷 内庭D、颊车太溪E、合谷 下关答:C87、中脘、丰隆、百会、印堂治疗:A、肝阳头痛 B、痰浊头痛 C、血虚头痛 D、血瘀头痛 E、风湿头痛答:B88、上星、血海、足三里、三阴交治疗: A、肝阳头痛 B、痰浊头痛 C、血虚头痛 D、血瘀头痛 E、风湿头痛答:C89、悬颅、颔厌、太冲、太溪治疗:A、肝阳头痛 B、痰浊头痛 C、血虚头痛 D、血

    26、瘀头痛 E、风湿头痛答:A90、印堂、上星、迎香主治下列哪种疾病:A、面痛 B、面瘫 C、头痛 D、鼻渊 E、牙痛答:D91、耳尖放血可治疗下列哪种疾病:A、面痛 B、面瘫 C、目赤肿痛 D、急性腰扭伤 E、落枕答:C92、三阴交、阴陵泉、膀胱俞、中极合用,主治下列哪种疾病:A、恶心 B、腹泻 C、便秘 D、腰痛 E、癃闭答:E93、治疗便秘的组穴首选:A、天枢、大横B、足三里、上巨虚C、支沟、天枢D、中脘、阳陵泉E、脾俞、大肠俞答:C94、“上睾,结于茎”的络脉是( )A.足阳明络脉B.足太阳络脉C.足厥阴络脉D.足少阴络脉E.足少阳络脉答:C95、八会穴中的血会位于()A.第六胸椎棘突下,

    27、旁开1.5寸B.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C.第八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D.第九胸椎棘突下E.第十胸椎棘突下答:B96、与目内眦和目外眦相联系的经脉( )A.足少阳胆经 B.足太阳膀胱经 C.手太阳小肠经 D.手少阳三焦经E.足阳明胃经答:C97、八脉交会穴中通任脉的是( )A.列缺 B.内关 C.后溪 D.公孙 E.申脉二、多项选择答:A98、治疗心动过速或过缓的穴位首选( )A.郄门 B.神门 C.天池 D.内关 E.心俞答:D99、阳萎伴见腰膝酸软、精神萎靡,可选用下列哪一组穴( )A.肾俞,关元,三阴交 B.肾俞,心俞,关元 C.胃俞,关元,足三里D.神门,关元,三阴交 E.脾俞,

    28、太溪,然谷答:A100、三阴交配合谷其作用是( )A.清热 B.安胎 C.救逆 D.坠胎 E.醒神答:D101、仰卧屈膝后,在腘窝内侧的半膜肌腱与半腱肌腱之间取( )A.阴谷 B.阳谷 C.曲泉 D.委中 E.委阳答:A102、位于足背侧,第1至第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的穴位是( )A. 四缝 B.八邪 C.八风 D.二白 E.四关答:C103、从小趾下经足心至下肢内侧面后缘的是( )A、足厥阴经 B、足少阴经 C、足太阴经 D、以上都不是答:B104、下列腧穴中不属于督脉的有: ( )A、人中 B、风府 C、百会 D、印堂 E、囟门答:E105、手太阴肺经在前臂的支脉是从何穴分出?A、

    29、孔最 B、列缺 C、太渊 D、经渠 E、鱼际答:B106、急性腰扭伤如需取手太阳经穴,应取何穴?( )A、少泽 B、后溪 C、肩外俞 D、养老 E、肩贞答:B107、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的经脉是指( )A、手阳明大肠经 B、手少阳三焦经 C、手太阴肺经 D、手厥阴心包经E、手太阳小肠经答:C108、手太阴肺经起于( )A、胸中 B、肺中 C、上焦 D、中焦E、下焦答:D109、在手阳明大肠经腧穴中,主治高血压,当首选( )A、合谷 B、曲池 C、手三里 D、外关E、内关答:B110、期门穴的正确位置是( )A、乳头直下第5肋间隙 B、第11肋游离端之下方 C、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 D、第12肋游离端之下方E、乳头直下第7肋间隙答:C111、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的经脉是( )A、足少阴肾经 B、足厥阴肝经 C、足太阴脾经 D、手少阴心经 E、足阳明胃经答:A112、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的经脉是( )A、足厥阴肝经 B、足太阴脾经 C、足少阴肾经 D、足阳明胃经E、足太阳膀胱经答:B113、治疗乳痈肘,下列应首选( )A、乳中、乳根、膻中 B、乳根、膻中、天井 C、乳中、膻中、少泽 D、膻中、乳根、少泽E、合谷、太冲、乳中答:D114、下列腧穴定位正确的是A.条


    注意事项

    本文(经络腧穴学试题及答案五.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