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最新版山香教育教学理论提纲讲义和重点.docx

    • 资源ID:13066671       资源大小:103.35KB        全文页数:14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最新版山香教育教学理论提纲讲义和重点.docx

    1、最新版山香教育教学理论提纲讲义和重点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 教育的概念 、属性与基本要素。(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从社会的角度定义。广义的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更狭义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即“德育”。从个体的角度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二)教育的属性1 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2 教育的社会属性。(

    2、1)永恒性(2)历史性(3)继承性(4)阶级性(5)长期性(6)相对独立性(7)生产性(8)民族性(三)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主体性,目的性,社会性。受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媒介(教育影响)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因为它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二 教育的功能(一)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二)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正向功能(积极)与负向(消极)功能(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三 教育的起源(一)神话起源说中国的朱熹:教育目的就是体现神或者天的意志。(二)生物起源说法-利托尔诺和英-沛西能。认为教育是生物现象不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

    3、象。他是第一个正式提出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他的提出标志在教育起源问题开始转向科学解释。其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没有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和动物之间质的差别。(三)心理起源说美国 孟禄。 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把人类有意识的教育行为混同于无意识模仿,同意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四)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四 教育的历史发展原始形态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一)原始社会的教育(1)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2)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

    4、、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3)教育具有原始性。内容简单,方法单一。(二) 古代社会的教育1. 古代社会的教育的特征: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1)奴隶社会出现了老师和学校教育,教育成为独立的形态。世界各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共同特征:学校教育成为奴隶主阶级手中的工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和相对立。学校教育趋于分化和知识化。学校教育制度尚不健全。(2)封建社会的教育及其特征手工小生产的生产者不需要通过学校培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3)古代东西方教育的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2.古代社会教育的发展(1)古代中国夏:学校设置“序”“校”商:文字记载和

    5、出土实证的学校出现在商朝。大学,小学,庠,序 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奴隶贵族学习礼乐学校。西周: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显著特征:“学在官府”有了“国学”“乡学”之分。 “六艺”是西周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礼、乐、射、御、书、数。礼乐教育是六艺的中心。春秋战国:春秋突破学在官府,由贵族扩大到平民。战国养士之风大盛,儒墨影响最大,稷下学宫是养士的缩影,官家举办、私家主持的学校。当时特点是学术自由。两汉时期:西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设立太学,为最高教育机构。东汉灵帝设立鸿都门学,专门研究文学艺术。汉代地方官学通常称为郡国学或者郡县学,其发展起始于景帝末年武帝初年的“文翁兴学”。魏

    6、晋南北朝:立国子学与太学并立、建立郡国学校制度,设置专门的学校(四馆);选士制度九品中正制。隋唐:重振儒术,采取科举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完备的官学教育体系:六学和二馆。宋元明清:宋代产生程朱理学,科举考试的依据是“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宋代书院盛行,明代后八股文称为科考的固定格式,标志着封建教育开始走向衰弱。(2)古代印度古代印度教育与宗教联系在一起,分为婆罗门和佛教教育。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把人按高下分为:婆罗门即僧侣,统治者;刹帝利即武士属于统治者;吠舍即平民;首陀罗,即奴隶。(3)古代埃及先是宫廷学校,后开设职官学校,以吏为师,以法为教,培育贵族,平民无受教育

    7、权利。开设最多的是文士(书吏)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埃及的教育一大特征。(4)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中雅典和斯巴达为代表。雅典:在西方最早形成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目的是培养有文化有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古代斯巴达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目的是培养终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古罗马:家庭教育是主要形式。(5)中世纪的西欧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有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教会培养教师和僧侣,内容是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士培养封建骑士,内容是骑士七技(6)文艺复兴的欧洲教育新的世界观:“人文主义”代表人物 意大利的维多利诺,尼德兰的埃拉

    8、斯莫斯,法国的拉伯雷和蒙田。(三) 近代社会的教育19世纪以后教育的主要特点是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四)现代社会的教育1.现代教育的特点:生产性、公共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国际性、终身性。(1) 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2) 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多样性日益突出。(3) 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2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6)教育的全球化,(7)教育信息化,(8)教育具有科学性。8个第二节 教育学概述一、 教育学及其研

    9、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二、 教育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1)宏观角度的研究价值1.超越日常教育经验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2)微观角度的研究意义(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2.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3.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4.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5.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三、 教育学的发展概况按照教育学的发展可以分为萌芽、独立形态、多元化、现代化四个阶段(

    10、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 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1)孔子, 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中论教育对象:先天一样,后天形成。主张:“有教无类”论教育作用:教育具有社会功能;个体功能:后天形成。论培养目标:培养得才兼备的君子。论教育内容: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的教学内容偏重社会人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伦教学原则和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学、思、行相结合;温故而知新。(2)孟子孟子坚持“性善论”,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3)荀子“性恶论”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本性。最强调尊师。(4)墨家代表人物墨翟以“兼爱”“非攻”。特色在科学技术教育和训练思维能力的教育上,突破儒家六艺(5)

    11、道家“道法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就好(6)学记是中国和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专著,成文在战国末期,从正反方面总结儒家教育论教育功能:教育与政治的社会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论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建立中央到地方的完整学制体系。论教育教学原则: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学不躐等;循序渐进的原则。学记的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课内课外相结合)、豫时孙摩(“豫”预防,在不良倾向尚未发作时就要采取预防措施;“时”把握教学最佳时机;“孙”不陵节而施,教学遵循顺序进行、学不躐等;“摩”学习中互相观摩,取长补短)、启发诱导、长善救失(善于发现学子的错误,并加以纠正和指导,重

    12、视因材施教,善于因势利导,将缺点转化为优点。)2 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主要源于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1) 苏格拉底: 助产术或产婆术强调启发诱导学生;问答法(讽刺、定义)(2) 柏拉图:理想国教育与政治密切相关(3)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认为教育是国家每一个人的。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分阶段进行教育,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教育。(4)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或论演说家的教育古代西方第一部教学法论著,专门论述教育著作(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近代实验科学家鼻祖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的归纳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1

    13、 教育学学科的建立(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目的:为人的永生做准备。同时具有现世目的是创造一个美满的生活。“泛智教育”普及教育的思想,“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教育适应自然:自然本性和儿童年龄特征。教育要适应自然。学制系统:出生到成年分为四个时期(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班级授课制:他确定班级教学制度和理论。教学原则:直观性、系统性、量力行和巩固性,自觉性(2)卢梭坚定“性善论”爱弥儿自然主义教育核心是教育的任务是是儿童归于自然。人与生俱来自由平等,纯朴良知,顺其自然发展才是好教育。(3)康德德国哲学家康德论教育认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4)裴斯泰洛齐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

    14、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就是把教育提高到科学的水平上,将教育建立在人的心灵活动规律的基础上。教育要遵循自然。要素教育论:从简单要素到复杂要素。(5)洛克反对天赋观念,提出“白板说”,教育的目的通过家庭教育是培养绅士,提出“绅士教育论”著作:教育漫话,2 规范教育学的建立(1)赫尔巴特是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同时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教育理论体系的两个理论基础是伦理学和心理学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教育性教学原则,指教学具有教育性教学四阶段论,明了、联合(联想)、系统和方法。形成了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

    15、,教师中心”的特点。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2)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新三中心论”指“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其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及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论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和改造。学校即社会等论教育的目的:“教育无目的论”,教育在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从做中学”:在经验论的基础上提出“从做中学”.提出五步探究教学法。五步探究教学法创设疑难情景、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那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杜威的教育学说提出后,西方出现了以赫尔巴特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和杜威代表的现代教育学派。(

    16、3)陶行知:生活教育论(三)20世纪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1 实验教育学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法国的比纳、美国的霍尔和桑代克,代表作实验教育学实验教育学纲要2 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教育与文化等德国;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3 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和克伯屈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设计教学法4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社会主义教育学)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是最早一马克思为基础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1939年凯洛夫的教育学是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我国教育家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5 批判教育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是当代西

    17、方教育理论界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四)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1 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1)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结构教学论”,倡导“发现法”(2)赞科夫教学与发展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3)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方式教学理论(4)其他学者的观点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论述智力的发展是教学的主要目的。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是终身教育理论的代表。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阐述了和谐教育的思想,认为学校教育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2 教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 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教育学与教育改革

    18、的关系日益密切;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五)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前苏联赞科夫教学与发展发展性教学理论五条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美国布鲁纳教育过程结构主义学说、发现法德国瓦根舍创立范例方式教学理论瑞士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教育目的是发展学生智力法国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终身教育理论代表作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和谐教育思想第2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第1节 教育与社会发展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目的、教

    19、育内容的取舍、教育体制,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2、教育与生产力水平(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3、教育与科学技术(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20、;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影响教育技术。(2)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4、教育与文化(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3)学校文化(1) 学校文化的概念:“学校文化”最早提出者是美国的华勒。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演化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

    21、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雾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2) 学校文化的构成:观念文化、规范文化、物质文化构成观念文化又叫精神文化,和学校文化的内核和灵魂。可以分解为四种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规范文化又叫制度文化,有三种表达方式:组织形态、规章制度、角色规范。是发挥育人职能的保证。物质文化包括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4)校园文化1.校园文化的概念及其特征校园文化,就是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其中包括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组织与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是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最高层次。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人物是校长。特

    22、征:互动性、渗透性、传承性。2.学生文化学生文化,就是学生群体的价值取向、集体气氛、人际关系、行为特点的总体特征。特点: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3.理想校园文化的创建策略主题统揽策略、个性塑造策略、传统拓展策略、重点突破策略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1)教学自身的历史继承性(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3)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第2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1、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概念: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2、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1)内发论(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孟子-万

    23、物皆有备与我;弗洛伊德人的性本能;威尔逊基因复制;格赛尔成熟机制;高尔顿遗传决定论;霍尔复演说(2)外铄论(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共同作用论)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1)遗传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证明了“成熟势力说”)(2)环境1.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2.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3.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4.人对环境的

    24、反应是能动的:外部影响转化为内部发展要素的根据(3)教育(学校教育)教育万能论:洛克、康德,华生,爱尔维修 学校教育是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学校教育是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学校教育是影响个体发展上的特殊功能)1.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条件(1) 外部依赖于家庭

    25、环境,社会发展状况(2) 内部依赖于教育自身状况,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4)个体主观能动性三个层次组成:生理活动、心理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总之,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遗传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环境为个体的发张提供了多种可能,而教育作为特殊的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个体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这些因素彼此关联、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促进人的身心发展。4、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1)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教育要求:遵循量力性原则,循序渐进地施教;“拔苗助长”“陵节而施”的做法是违背该原则的。(2)阶段性

    26、: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即年龄特征。 教育要求: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而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最近发展区:即能使学生接受又要高于当前水平。(3)不平衡性发展关键期:关键期,就是指人的某种身心潜能在人的某一年龄段有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就是关键期,也称为敏感期、最佳期。教育要求:把握施教的关键期或最佳期,视时而教,及时施教。(4)互补性:首先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其次,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 教育要求:长善救失,扬长避短(5

    27、)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首先表现在不同儿童统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如“少年得志、大器晚成”;其次表现在群体间,如男女性别的差异。 教育要求:因材施教第3章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第1节 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概述(1)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2)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明令颁布实施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当前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8、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作用(1)意义: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2)作用(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三、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一)国家的教育目的(普遍)(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特殊、具体化)(三)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的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发生的变化。4、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人们的教育理想(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人的全面发展(

    29、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3.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途径)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根本途径,也是唯一途径。5、有关教育目的的确立的理论(一)(1)个人本位论观点: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或阶级服务。代表人物: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赫钦斯、马利坦、马斯洛、萨特等。(2) 社会本位论观点:确立教育目的的

    30、根据是社会的要求,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代表人物:荀子、赫尔巴特、孔德(3) 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二)教育无目的论代表人物:杜威 观点: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三)教育准备生活说与教育适应生活说斯宾塞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完美的生活”做准备。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考虑儿童的兴趣和需求,教育即生活。六、我国教育目的(一)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目的1957: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方针:毛泽东“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8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198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四有: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两爱: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两精神:奉献精神、科学精神。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 坚持社会主义


    注意事项

    本文(最新版山香教育教学理论提纲讲义和重点.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