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2单元城市与环境章末强化评估测试湘教版.docx

    • 资源ID:13066123       资源大小:229.82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2单元城市与环境章末强化评估测试湘教版.docx

    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2单元城市与环境章末强化评估测试湘教版章末强化评估测试(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2015怀化3月)下表是关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些数据。读表完成12题。2002年2012年年均增长城镇化率(%)30.0952.573.01%户籍人口比率(%)27.8935.292.38%举家迁移比率(%)22.3820.660.80%城市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25973455655.78%注:(1)城镇化率是城镇常住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包括了在城镇生活的农业户籍人口。(2)户籍人口比率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拥有城镇户籍(市民)的人口

    2、占总人口的比重。(3)举家迁移比率即农村举家迁移到城镇的家庭数农村拥有城镇化迁移人口的家庭总数100%,它反映了家庭城镇化水平。120022012年间,我国()A人口城镇化慢于人口市民化 B个体城镇化快于家庭城镇化C城镇化水平已处于高级阶段 D农民工大多举家在城镇生活2表格中数据反映突出的问题是()A城镇人口增长过快 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C城镇土地扩张过快 D环境污染逐步加剧解析第1题,仔细分析表中数据,城镇化率的增长快于户籍人口比率,也就是人口城镇化快于人口市民化;城镇化率快于举家迁移比率,说明个体城镇化快于家庭城镇化;我国城市化率远低于发达国家,但增长速度较快,我国城镇化水平应处于中期加速发

    3、展阶段;从举家迁移比率很低可知农民工并非大多举家在城镇生活。第2题,从表中数据看,城市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最快,几乎是其它最快的城镇化率的两倍,所以表格中数据反映突出的问题是城镇土地扩张过快。答案1.B2.C(2015安徽江淮十校3月)读我国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相关数据比较表,完成第34题。年平均降水量转化为径流的总降水量转化为地表径流的降水量转化为地下径流的降水量城市中心区67540533768郊外平原区645267961713.从表中数据推断该城市中心区最易发生()A热岛效应 B地下水缺乏C内涝积水 D干岛效应4导致该城市中心区和郊外平原区“转化为地下径流的降水量”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城市

    4、中心区()A降水量少 B硬化地面多C过度开采地下水 D水资源利用率低解析第3题,城市中心区降水较多,转化为径流的总降水量多,尤其转化为地表径流的降水量多,若城市排水系统不好,易造成内涝积水。第4题,导致该城市中心区和郊外平原区此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城市中心区硬化地面面积较大,转化为地下径流的降水量减少。答案3.C4.B(2015河北保定4月)城镇化水平重心的空间变化可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发展的空间状态。下图为1982201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重心的移动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1982年至201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重心分布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中国 ()A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状态 B第三产业发展的空间状态

    5、C城市人口数量增长的空间状态 D农业发展水平的空间状态6影响1982年至201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重心移动的主要因素是 ()A资源因素与灾害因素 B国家政策与经济因素 C文化因素与政治因素 D家庭因素与经济因素解析第5题,城镇化水平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所以1982年至201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重心分布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状态;我国的经济以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所以不能反映第三产业、农业发展水平的空间状态;中国城镇化水平重心分布的变化不能反映城市人口数量增长的空间状态。第6题,结合前面分析,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空间状态的因素主要是国家政策与经济因素;图中城镇化水平重心移动与灾害

    6、、文化、家庭因素等关系不大。答案5.A6.B(2015北京海淀高三期末)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读图,完成第78题。7图中()A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D各国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8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个国家城市化带来的主要变化有()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 B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C中国城市土地价格上涨 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英国的城市化水平始终高于美国;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且城市化进程快于美

    7、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第8题,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土地价格上涨;随着城市化的高水平发展,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增大,相应地第一、二产业比重不断减小;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环境质量得以改善。答案7.C8.C9(2015浙江绍兴4月)下图为19902012年我国某特大城市主城区居住用地面积在各环线圈内的比例变化统计,造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经济发展和人口驱动 空气质量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优化A B C D解析从图中可看出,1990年至2012年间居住用地不断向城市外围迁移,体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这与城市郊区经济得到大力发展,以及

    8、基础设施条件改善有关。答案C(2015湖北武汉4月)城市渠化是指将城市内河河道取直,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天然河道变成人工明渠。据此回答1011题。10. 我国各地在城市化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城市渠化现象,其主要目的是()A改善城市供水条件 B增加休憩娱乐场所 C提升内河航运能力 D增强排污排涝能力11城市渠化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是 ()A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加重 B河道取直,加剧侵蚀,水质恶化C栖息于河底的生物生存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D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地下水位上升解析第10题,根据材料分析,城市渠化现象的目的是增加城市休憩娱乐的场所;城市渠化现象不能

    9、改善城市供水条件;城市内河一般没有航运能力,也谈不上提升内河航运能力;城市内河不是排污水道,也谈不上增强排污排涝能力。第11题,城市渠化硬化河堤、河底,导致栖息于河底、河堤的生物生存环境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河道取直,河流流速可能加快,泥沙淤积会减少;硬化河堤、河底,岸坡为砌墙或混凝土墙,侵蚀减弱,水质较好;硬化河底,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地下水位下降。答案10.B11.C12(2015广东茂名一模)下图所示各区最适宜居住的是()解析C图显示盛行风为西南风,图中工业区位于偏东方位、居住区位于西部,同时二者之间还有绿化带隔开。这样居住区不会受到工业区的大气污染,大气环境较好,最适宜居住。答案

    10、C (2015江西六校二模) “潮汐车道”方便“钟摆族”上下班。(“潮汐车道”是指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通过交通指示标识,对其行驶方向进行适时调整的车道。“钟摆族”指工作在城里,生活在郊县或其他城市两处奔波的职场人士。)读下图,回答1314题。13对“钟摆族”的叙述最可信的是()A“钟摆族”多居住在高级住宅区 B“钟摆族”购房主要考虑环境质量C“钟摆族”都自己驾车上下班 D“钟摆族”的形成与城市化有关14“潮汐车道”的设置目的主要是()A优化配置道路资源 B美化城市道路景观C加强城市交通管理 D减少道路交通事故解析第13题,依据材料,钟摆族“工作在城里,生活在郊县或其他城市”,表明与逆城市化有关

    11、。第14题,由材料“潮汐车道”概念及图示可知,“潮汐车道”的设置目的主要是优化配置道路资源。答案13.D14.A(2015山东烟台一模)海绵城市,是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的城市。就是在城市小区里布置若干地块,用吸水材料建设(如下图),作为海绵体,暴雨的时候就作为蓄水的地方,那些被海绵体充分吸收的雨水还可以再次利用,如浇花、洗车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紧张局面。据此回答1516题。15“海绵城市”最主要是改变了水循环环节中的()A径流 B降水C下渗 D蒸腾(蒸发)16“海绵城市”的建设有利于()缓解城市缺水问题补充地下水延长径流集聚时间解决城市内涝问题A BC D解析第15题,海绵城市中的海绵体能

    12、吸收水分,作为暴雨水分的储水器,则必然增加了下渗量。第16题,依据材料,海绵城市的建设会增加城市水资源,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状况。答案15.C16.A(2015天津一模)读下面某城区分布略图,完成1718题。17该城市布局中,各种布局最合理的是()A处布局高级住宅区 B处大型港口仓储区C处为城市外迁的水泥厂 D处沿江商业区18关于城市国道改道的说法正确的是()A更加方便市民出行,提供多种出行方式B引导城市建成区在空间上往北、东发展C使过境车辆绕过城市,缓解城区交通拥堵D使进入城市车流减少,限制城市经济发展解析第17题,图中风频玫瑰图显示,该地最小风频为东南风,水泥厂严重污染大气,布局在处较适宜,同

    13、时处有铁路和新国道穿过,交通便利,也利于水泥厂运输原料和产品,故处是水泥厂的合理位置。处于河流的交汇处,建大型港口仓储区较合适。第18题,国道是过境交通线路,为了减轻对城市市内交通的干扰,一般要绕城而过。图中显示老国道穿过市区会干扰市内交通,新国道绕城而过不会干扰市内交通。答案17.C18.C(2014福建厦门一模)下图示意某市某区的昼夜人口变化,读图完成1920题。19卧城是指大城市周围承担居住职能的卫星城。该市卧城位于该区的()A东部 B东南部C北部 D西南部20对图中四处功能区的判断,正确的是()A处为高新产业区 B处为休闲娱乐区C处为中心商务区 D处为商住混合区解析第19题,昼夜人口变

    14、化反映的是城市人口空间活动的变化。卧城的人们应该是昼少夜多,因为白天去上班,晚上回家休息。图中卧底应在处,位于东部。第20题,处人口昼夜均少,说明人口分布和流动均小,应是郊区;处人口昼多夜少,应是人们上班区(如工厂等);处人口昼夜均多,应是商住混合区。答案19.A20.D(2015山西四校3月)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是指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该区人口日流通量的比值。读“世界某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与布局方位雷达图”,回答2122题。21该城市商业区地租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中心环境质量较差 B城市中心金融机构较多C城市中心人口流通量较多 D城市中心商品流通量较大22若图中有高级

    15、住宅区分布,则它最可能分布在该城市的()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解析第21题,商业区是城市中单位面积地租最高的功能区,而该区域地租指数较低,只能是该区域人口流通量较多的缘故。第22题,住宅区地租指数越高,说明该地住宅租金高或人口流通量较少,则该区域为高级住宅区。图中显示该城市西南方向住宅地租指数较高且范围较大。答案21.C22.B二、综合题(共56分)23(2014湖南六校4月)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读我国某城市规划图,完成下列各题。(1)根据图示信息,比较A、B、C三地地租高低,并说明地租最高地的判断依据。_。(2)请

    16、在A、B、C、D四地中,选择高级住宅区的最佳建造位置,并简析理由。_。(3)下表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的该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的百分比变化情况。分析该城市水量百分比变化的原因。_。年份(年)降水量(%)蒸发量(%)地表径流(%)地下径流(%)19601004012482012100274132解析第(1)题,A地位于市中心,交通便捷,地租最高,C位于城市最外围,地租最低。第(2)题,D处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地带,靠近文化区,地势较高,靠近森林公园,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最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第(3)题,该市蒸发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大、地下径流减少,说明植被覆盖率降低,地表硬化面积增加。答案(

    17、1)ABC。判断依据:A地位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好,地租最高。 (2)D地。理由:靠近文化区;地势较高;邻近森林公园,处在城市盛行风的上风地带,环境优美;处在河流上游,水质较好;交通比较便利。 (3)城市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地表被硬化、被建筑物覆盖;地表径流量增大,地表水和雨水下渗减少(使地下径流减少);植被减少,蓄水量减少,导致蒸发量减少。24(2015太原3月)近30年来,图中某市的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读图回答以下问题。(14分) (1)据图说出该市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_。(2)简析国道改道的主要原因。_。(3)该市钢铁工业布局较合理,而化工厂布局不合理,请从环境因素说明理由。_。解析第(

    18、1)题,据图从用地规模、城市人口、功能区分化等角度描述。第(2)题,随着城市发展,原有国道从城区穿过,会造成城市拥堵,因此要改道,从城市边缘经过。第(3)题,钢铁工业有大气污染,应布局在城市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化工厂有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应布局在城市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和流经城区河流的下游。答案(1)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出现明显的功能分区。(2)为了缓解城区的交通拥堵。(3)钢铁厂大气污染比较严重,布局在居住区外围且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对居住区的影响较小,因此较合理。化工厂布局不合理,因为化工厂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布局在最大风频的上风向,其大气污染对居住区影响较大,且其

    19、布局在流经城市河流的下游方向,对城市水质影响较大。25(2015青岛3月)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则、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变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下图为我国城市化“纳瑟姆”曲线图。材料二下表为某城市市中心与郊区16时的气温差表。时间1月2月7月10月全年平均气温差/5.26.05.46.05.5(1)19902030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处在哪一阶段?该阶段有何特点?_。(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

    20、施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地理意义。_。(3)据材料二表中数据,分析该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方向与原因,并提出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_。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阶段处于加速发展阶段。第(2)题,城乡一体化的地理意义需要从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方面回答,其最终目的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第(3)题,城市中心区与郊区存在着热力环流,所以要合理规划城市,避免城市中心区与郊区的环境受到热力环流的影响。答案(1)加速发展阶段。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聚集,城市化水平加速提高,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大幅度增加,出现城市密集地区和城市群。(2)有利于缓解城市压力,

    21、壮大城市经济实力;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或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3)方向:高空污染物由城市向郊区扩散,近地面污染物由郊区流向城市。原因:城郊气温差产生了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或城市热岛效应)。措施:在郊区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时,应该选择在热力环流下沉气流之外的区域;提高郊区绿化率。26(2015东北三校5月)下面图1为某城区通达度等值线图,图中数值越大表示通达度越好;图2为该城区所在地的等高线图(单位: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4分) (1)该城市的中心商务区在()AA地 BB地CC地 DD地(2)D处通达度较_(填“好”或“差”)的原因

    22、是()A建筑物稠密,道路狭窄 B紧邻中心商务区C地形的影响 D处在城市的几何中心(3)E处为一工业区,其布局是否合理?_,原因是_。(4)若在城中建一绿色防护带,请在图1中用斜线标出其合理位置。(5)若H处为一居民区,其布局是否合理?_,有利条件是_。解析第(1)题,由图1可以看出,A地交通通达度最高,应为中心商务区。第(2)题,由图1可知,D处交通通达度较差;由图2可知,通达度较差的原因是此处的地形是一个小山丘。第(3)题,通过图2中左上角的风频图可知,该地区盛行东南风和西北风,所以工业区应布局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通过图2还可以看出,E处位于沿海地区,海运条件好。第(4)题,绿化带应建在城区和工业区之间。第(5)题,H处建居民区较合理,从图l可知,H处靠近城区,远离工业区,环境质量好,生活便利。答案(1)A (2)差C (3)布局比较合理位于与城市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对城市环境污染小;位于沿海地区,海运条件便利,利于原料和产品的输入和输出 (4)图略(画在E和C、F之间)。 (5)布局比较合理远离工业区,空气质量好;土地面积大;距离主城区较近,生活设施完备。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2单元城市与环境章末强化评估测试湘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