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闽文化概论》课程问答.docx

    • 资源ID:13043744       资源大小:32.06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闽文化概论》课程问答.docx

    1、福建广播电视大学闽文化概论课程问答闽文化知识问答问:闽文化与福建现代化有什么关系?研究闽文化的意义主要有哪些方面?答:第一,有利于进一步发掘福建民间工艺。如德化瓷业科研人员将古瓷雕重放异彩,产品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第二,有利于进一步开发旅游文化资源,推出有文化特色的旅游专业。如93福建山水风光游、94福建文物古迹游、95福建民俗风情游等。第三,有利于进一步采撷福建民风。如建瓯排幡等曾被称为“华夏绝艺”、“天下第一”。第四,有利于开发闽地精神文化资源。如近代侯官文化中敢为天下先、以身许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当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第五,有利于进一步发挥闽地艺术优势。如文化部曾先后任

    2、命福建的龙海、同安、晋江、莆田、漳平新桥、诏安、建瓯等为“书画之乡”,可由此推动书画在农村的普及。第六,有利于建立海峡西岸文化走廊。海峡西岸的闽东南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开发这些资源,有利于闽东南的建设。第七,有利于沟通与台湾关系。台湾80%为福建人,闽台同属一个文化区,闽台血缘相亲,地缘相近,语言相通,民俗相同。第八,有利于增强海外侨胞对闽地的凝聚力。福建省旅居海外乡亲有1030万人,各种同乡会、联谊会活动的开展,加深了与福建的联系。问:闽文化主要由哪些方面构成?答:闽文化的形成与六个方面关系密切。第一,闽越文化的遗风。一般认为福建的土著民族是闽越族,虽然中原汉族人民南迁入闽后,闽越人在福

    3、建各地主人地位逐渐被替代,但其悠久的文化传统却不同程度地被保存。比如闽越人图腾蛇,至今这种蛇崇拜还在福建不少地方得以保留。第二,中原文化的传入。中原汉族曾四次大规模进入福建,第一次是西晋末年的八姓入闽,第二次是唐代陈元光开发漳州,第三次是唐末五代王审知治闽,第四次是北宋南迁。第三,宗教文化的传播。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在福建都不同程度、不同区域盛极一时。仅以佛教为例。据八十年代末调查,全国现存汉传佛教寺院5000多座,而福建就有4000多座,全国僧尼17000多人,而福建僧尼约10000多人。曾有“佛教在中国,中国佛教在福建”之说。中国佛教的净土宗、天台宗、三论宗、律宗、慈恩宗、

    4、贤首宗、密宗等八个主要宗派,都不同程度在福建流传过。泉州曾被称为“泉南佛国”,近代四大高僧弘一、虚云、太虚、圆瑛都曾在福建弘法。第四,海外文化的冲击。福建有占全国五分之一的海岸线,早在南朝时代,就与海外有联系。宋元时期,泉州港为世界著名商港。明代,漳州月港为全国走私大港。目前居国外的福建华侨约1030万人,他们都与家乡保持千丝万缕的联系。第五,台湾文化的交融。闽台一水相连,地缘相近,习俗相同,血缘相亲,语言相同,台湾人有百分之八十祖籍福建,除了福建文化对台湾文化产生影响外,台湾文化也对福建文化产生了影响,比如漳州的锦歌传入台湾后,经过台湾宜兰艺人不断加工成为“歌仔戏”,之后又传入漳州,成为“芗

    5、剧”。第六,领域文化的渗透。福建北连浙江,南接广东,西临江西,这几个领域的文化长期对福建渗透,特别在周边地区产生了很大影响。问:为什么说各种区域都具有各自特点,是闽文化多元性特点之一?答:对多种区域的特点,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徐晓望主编的福建思想文化史纲将闽文化分为闽东、闽南、闽西、闽北、莆仙五个文化区,认为闽北文化为典型的山林文化、闽南文化为典型的综合型文化、闽西客家文化为典型的移民文化。倪建中主编的人文中国将闽文化分为闽东、闽南、闽西、闽北四个文化区,认为其差异极大,如闽东的求稳怕乱,闽西的宗亲内聚,闽南的过番出洋,闽北的安贫乐道。李如龙所写福建方言与福建文化的类型区将闽文化分闽东的江营文化

    6、、闽南的海播文化、闽 北的山耕文化、闽西的移垦文化。何绵山主编的福建经济与文化将闽文化分为六大文化区,即:福州文化区、莆仙文化区、闽南文化区、闽西文化区、闽北文化区、闽东文化区,每一文化区的精神文化都有其鲜明特点。如福州人的便宜行事,莆仙人的精明省检,闽南人的热情豪爽,闽西人的纯朴好客,闽北人的安分吃苦,闽东人的勤勉笃厚。但各个文化区再细分,也有不少区别。如闽南指厦门、漳州、泉州三个市,这三个市的文化有很大差异。就是泉州市,沿海的晋江、石狮,与永春、安溪、南安也仍有明显的差别。问:为什么福建各文化区域人的性格千差百异,是闽文化多元性特点之二?答:不同区域人的性格千差百异,这是不争的事实。比如山

    7、东人的豪爽,上海人的精明,浙江人的机灵福建人以什么特点著称呢?杨东平在城市季风中援引韩国一家刊物对福建人的评价:“福建人特别小气。下雨时带两把伞,自己用一把,卖一把。”这其实不能代表福建人的性格,福建人性格的差异十分鲜明、如果是闽南人,或许干脆把自己要用的伞也送人,交个朋友,今后也多一条路。如果是福州人,或许多带几把伞,能赚则赚,又不是坑蒙拐骗,何乐不为?如果是闽北人,或许只带一把自己用,认为卖人太俗气,送人没必要,自己有的用就行了。再如打品牌做广告对商家是非常有必要的,石狮人在电视台长期打出形象是凶猛动物狼的广告,而且不只是一只,是前奔后串的七匹狼,衣服可以是七匹狼,香烟也可以是七匹狼,还有

    8、其它商品也可套上七匹狼。如果福州人,可能要算一下这广告要投入多少钱,能不能把本钱赚回来,决不干冒险的事。如果是闽西人,或许没有这个气魄,但可以用自己的产品与别人联营,用自己资源(如香烟)打“七匹狼”商标,这样似乎更保险。福州与莆田交界,但福州人与莆田人的性格是大不相同的。如福州女子往往爱当家,爱把夫家东西拿回娘家,对丈夫管束特别严。故福州有“老婆打麻将,丈夫煮点心”;“老婆睡懒觉,丈夫倒马桶”之说。有一则笑话或许能表达出福州妻子对丈夫的管束:一对夫妻家中被小偷光顾后,在外地的妻子在电话中急切地问丈夫钱有没有被偷,丈夫回答:“你藏的钱,我找了二十年都找不到,小偷怎么可能一下就找到?”据考福州男人

    9、很能干活,煮小菜手艺不错,可谓须眉不让巾帼。而莆田女子则特别勤劳节俭,用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智慧维护家庭,可谓凭怨任劳,终身不悔。她们没有更多的侈望,也从来不想管丈夫,而丈夫则推下饭碗就出门,从来不管那些婆婆妈妈的小事,认为男子汉赚钱养家是所当然的事。所以福州女的嫁给莆田男的,一般双方家过都会有所顾虑。莆田男的认为女方既然嫁到夫家了,就要把夫家搞好,哪有把东西拿回娘家之理?而福州女的认为娘家是自己的依靠,在夫家有什么事摆不平往往回娘家搬救兵。问:为什么说方言复杂,是闽文化多元性特点之三?答:在我国八大方言中,福建方言占了三种,如果加上省界交叉地区,仅福建境内流行的就有汉语七大方言,真可以说是全国汉

    10、语方言的缩影。而其复杂性还在于同一方言区,如闽南方言区中的厦门话、龙岩话、大田话、尤溪话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异。令人惊异的是有的县同时说几种不同的方言,如大田县通行着闽南话、大田话、永安话、客家话;尤溪县通行着闽南话、尤溪话、闽东话。而连城县、清流县、大田县等竟然没有全县通用方言。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有的地方过了一座山、一条河就不能通话,这种现象在全国是罕见的。由于福建方言庞杂,一方面对交流带来不便,另一方面也使福建方言文化更加丰富多姿。据载,闽南石狮代表在北方参加某贸易洽谈会时致辞,“欢迎大家到石狮市去投资贸易”,由于方言作崇,却讲成欢迎大家“去CCC偷鸡摸鸭”,与会代表听不明白,还说石狮代表很

    11、幽默。一位不谙莆田方言的领导到莆田某村巡查,村干部用带莆田方言的普通话介绍:“过去村里没有人野蛮,精神文明工作不好搞;现在野蛮的人多了,精神文明工作好搞了。”原来他把“养鳗”讲成了“野蛮”。这类例子不胜枚举。故有“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福建人讲官话”之说。问:为什么说民间信仰的神灵众多,是闽文化多元性特点之四?答:在福建有的同一县内,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特定的神灵为保护神,抬神出游一般不能越出本地界。如旧时泉州就奉有100多尊神灵,以致福建民间创造的神灵数量惊人,充斥天上、人间和地府。这是因为闽人都“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并讲究实用,今天拜这个神,但如果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马上又是换另一个神拜

    12、。问:为什么说民风民俗的千差百异,是闽文化多元性特点之五?答:福建历来有“十里不同风,一乡有一俗”之说,它形象地说明了福建民俗的差异。这种差异不是指福建某一区域前后民俗变更、替换的频率,而是指不同区域对同一民俗事象的不同表现。如对一些传统的节目,福建不同区域的表现是有很大差别的。由于民俗不同,各地认识不同,民间谚语也有许多完全相左,仅以女子婚嫁年龄的谚语为例,如上杭谚语:“女大五,赛老母;女大三,抱金砖。”福州谚语:“男大三,门前立旗杆;女大三,井水会吊干。”龙海谚语:“茶要喝厚,某(指妻子)要娶老”,认为妻子比丈夫大有好处。武夷山谚语:“夫大妻,大五不大六。”龙岩谚语“宁嫁老头,不嫁瘦猴。”

    13、武夷山谚语:“女人四十一枝花,男人五十成专家。”再以男女婚嫁相貌为例,华安谚语:“阔嘴查埔(查埔:男方)吃四方,阔嘴查某(查某:女方)吃嫁妆。”福鼎谚语:“男人嘴阔吃天仓,女人嘴阔辅丈夫。”罗源谚语:“男人嘴阔食天饭,女人嘴阔食嫁妆”。问:为什么说各种艺术难以交融,是闽文化多元性特点之六?答:福建各种艺术难以交融,因此始终保持其鲜时地方色彩。福建的戏曲不像其他省市那样,有一种或几种为全省人民普遍接受的戏曲,如北京的京剧,浙江的越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四川的川剧、云南的滇剧、西藏的藏剧、甘肃的陇剧等,在福建省上演的剧种有29个,但没有一个剧种能在全省流行,更没有一个剧种能代表福建。其中最

    14、有影响的闽剧、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芗剧五大剧种,流行的地区也很有限。这五大剧演出的区域如果变换,即使演技再精湛,也是不可能取得好效果。再如舞蹈,主要用形体动作表达感情,它虽不用唱,不存在方言障碍,但也难流行,如闽南最著名的拍胸舞,很难在闽北找到知音。因为这与区域差异等有关。闽南人性格粗犷豪爽,拍胸舞极符合闽南人表达、宣泄感情方式;而闽北是理学的故乡,讲究克己谦恭,不可想象闽北人会赤裸上身沿街拍打。而闽北的采茶舞细腻,规范性强,其独特的采茶步轻盈细碎,当然也不可能在闽南流行。福建民歌难在全省流传,其原因也是很明显的。正是因为福建各类艺术难以交融,所以福建各类艺术更加绚丽多姿。问:造成闽文化多

    15、元性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地理环境因素。福建依山傍海,既是“东南山国”,又是“闽水泱泱”,高山急流把福建分隔成几片自然区域,各区域内又由于山脉河流走向,再被划分为若干个闭塞的小区,因此难以交流、沟通。武夷山的静穆清幽与刺桐港的富庶繁华似很不协调:封闭的山区经济发展缓慢,有时连糊口都成问题,而沿海一带却能常领风气之先,甚至走在全国之前。第二,构成闽文化的成分极为复杂。闽文化的形成与闽越文化的遗风、中原文化的传入、宗教文化的传播、海外文化的冲击关系密切,而其中各种情况也异常复杂,并不都是集中在某个局部,因此闽文化不会长期在某区域发展,其发展中心容易转移。如秦汉闽越文化、唐

    16、代漳州文化、五代闽国文化、宋代建州文化、元代泉州文化、明代月港文化、晚清侯官文化等都曾各领风骚,因此谁也垄断不了谁,谁也取代不了谁。第三,中原文化延伸到福建后不同程度受到闽地文化影响,无法形成坚强内核。虽然中原文化一次又一次的进入福建,其时间之长久、内容之丰富,是全国其他省所罕见的。但由于中原文化分期分批进入,且闽地又较封闭,中原文化进入后又被隔绝,因此显示出寄居性质,难以一统闽地文化。问:闽学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答:闽学是福建最大哲学学派。闽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个方面特点:第一,闽学从其产生到终结,始终是呈动态,是不断发展的。其发展具体表现在补充、发挥、改动、超出、创新、总结等方面

    17、。第二,闽学具有极大的包容性。闽学善于采纳各家之长而加以融会贯通,并允许多种派别存在,它善于吸收理学中各种不同派别观点,还善于吸取佛教和道教中的精华,并能包容各种学派。第三,闽学学者大多注重节义,勤政爱民。闽学学者大都能身体力行儒家的义理,有强烈的务实精神和事业心,注重自身道德修养,讲清正廉洁。第四,闽学学者大都勤于著述,轻训诂重义理。闽学家大都不注重烦琐的文字训诂和名物的考证,而是通过注释来阐述书中义理,实际上是通过注释来表达作者的理学思想。第五,闽学家都注重收徒讲学,热爱于教育。问:闽学对后世有何影响?答:在中国历史上,还很少有哪一个学派像闽学这样产生过如此深远的影响:作为闽学核心的朱熹学

    18、说的理论价值被统治者所认识后,逐渐成为控制整个国家社会意识形态的官方哲学。闽学还传入日本、朝鲜、越南、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并和这些国家的社会现实相结合,产生了日本朱子学、朝鲜退溪学等。闽学还传入欧美,近年来西方研究朱子之说极为活跃,开过多次研讨会,逐渐成为世界性学说。问:福建史学家著述有什么特点:答:第一,著述面广,各种体制无所不包。无论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地理类、目录类、史评类等都有代表作。第二,体例上突破创新,开一代风气。如宋代郑樵的通志,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体例仿照史记而有所创新。明代何乔远的名山藏分类叙述各类人物,是明代私家纂述的一部

    19、纪传体明史。第三,提出新颖的史学思想,表现出卓越的史识。如郑樵提出著书要独出心裁,创立凡例,成就一家之言;袁枢认为治史应寓道于史,要在史学发展有所创新;李贽将其离经叛道思想引进史学研究中,力主解放思想,不囿传统。问:福建文学的发展与闽文化有哪些关系?答:福建文学的发展与闽文化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第一,科举考试使福建作家有机会走向全国。科举考试不仅为福建一些地处僻壤的贫寒之士提供了仕宦的机会,而且对福建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开拓了福建作家的眼界,丰富了福建作家的创作题材,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学氛围。第二,重教育使福建作家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福建历来被称为教育之乡,对教育的重视,在闽地有着悠久

    20、历史,这大提高了闽人的文化素质。第三,理学盛行对福建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思想上看,福建作家很少不受理学熏陶;从作家队伍组成上看,许多作家本身就是理学家;从学风上看,理学传播也束缚了福建文学家的形象思维。第四,五彩缤纷的艺术使福建作家从中吸取了丰富的养料。以绘画为例,福建许多县被称为书画之乡,绘画对作家影响,使作家可谓“诗中有画”,同时丰富了题画诗内容,提高了画论质量。第五,刻书业的发达使福建作家在习书藏书方面得天独厚。福建刻书业在历代都很发达,它使福建文人有条件更好地习书,并由此使集子刻印而保存,促进了文化积累,还培养了一批文化人。第六,外地宦游入闽的作家为福建作家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机会。福

    21、建有时远离战乱中心,不少外省著名作家常流寓福建,如南北朝的江淹,唐五代的韩亻屋 ,宋代的陆游、辛弃疾,明代的徐霞客、冯梦龙等,都到过福建。问:福建文学最鲜明的特点是什么?答:福建作家以长于文论而著于世。恐怕没有哪一个省的文学理论有福建这么兴盛过。中国的真正诗话产生于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魏庆之的诗人玉屑是研究宋代诗论不可或缺的诗话集;刘克庄的后村诗话和敖陶孙的敖器之诗话都是著名江湖派诗论代表作。元代杨载的诗法家数、诗学正源、杜律心法都是当时重要的诗话著作。明代高木秉的唐诗品汇拉开了唐、宋之争的帷幕,引导了整个潮流;王慎中的诗文主张曾被唐宋派奉为圭臬;李贽

    22、的“童心说”等文学理论成为明代后期新的文学思潮纲领;谢肇氵制 对小说戏曲的精辟论述大大提高了小说戏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清代和近代。福建的文学评论也毫不逊色,林昌彝的射鹰楼诗话、梁章钜的东南桥外诗话、陈石遗的石遗室诗话、严复和林纾的文论等,都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问:福建音乐有哪些内容?答:山文化、水文化与海文化的熏染,使山歌和渔歌在福建民歌中占有重要位置。此外,劳动号子、唱诗、小调、舞歌、斗俗歌曲、儿歌、生活音调等民歌也异彩纷呈,其中如流传于闽南一带的儿歌天乌乌,表现二老为煮泥鳅淡咸而争吵,把锅都打破了,妙趣横生,余味无穷。福建曲艺音乐有二十余种形式,其中南曲(也称南音)影响最大,最

    23、古老,它不仅是唐末五代燕乐杂曲的遗响,还可以从中探寻到宋代南戏的声腔,是我国古代音乐文化最丰富和最完整的大乐种,被称为“活的音乐历史”和“音乐化石”。问:福建民间舞蹈的产生和形成的原因有哪些?答:福建民间舞蹈的产生和形成,主要与五个方面有关:第一,产生于本地的劳动生活中。它体现了人们的生存、劳作,表达着人们的欢乐、向往。第二,外地传入。外地传入福建的舞蹈主要由中原传入、台湾传入、东南传入等三个途径。第三,脱胎于戏曲。福建戏曲的表演程式和科步动作,具有很强的舞蹈性,如莆仙戏春草闯堂中的“抬桥”动作等,因此福建舞蹈不少直接源于戏曲。第四,宗教的影响。许多宗教仪式表演,被移植于福建各类舞蹈之中。第五

    24、,多方面影响。如流行于闽南的拍胸舞,就是受到各方面影响。问:福建有代表性的有哪五大剧种?为什么有的剧种被称为“南戏遗响”和中原古剧的“活化石”?答:福建素有“戏曲之省”之称,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闽剧、芗剧五大剧种饮誉海内外,传统遗产极为丰富。如莆仙戏仅传统剧目和中原古剧,还是迄今收藏世界戏剧艺术作品最丰富的图书馆和博物馆。莆仙戏和梨园戏的传统剧剧目、音乐曲牌、脚色行当等都与南戏关系密切,在音乐和演奏上与唐宋大曲有一定继承关系,所以被称为“南戏遗响”和中原古剧的“活化石”。问:福建历代各有哪些著名的书画家?答:福建历代书画以其绚丽多彩的成就,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艺术宝库。福建画家能融各家之长,表

    25、现出极强的创造性。宋代建阳人惠崇的画充满江南牧歌式情调,世称“惠崇小景”;福唐人陈容的云龙图开元代以后诗、书、画三位一体普遍化先河;连江人郑思肖以不着地、没有根的墨兰图,使“露根兰”成为一种绘画流派而在福建盛行到清末。清代长汀人上官周注重人物传神,开创了“闽派”画风;宁化人“ 扬州八怪”之一黄慎将书法和画法相结合,独步人物画坛。福建书法名家辈出,宋代仙游人蔡襄取法多家后自成一家,明代漳浦人黄道周的书法被称为人品与书风紧密统一的结晶,清代汀州人伊秉绶的隶书被称为清代碑学的开山鼻祖。福建书画传统沿绵至今,文化部曾先后命名福建的龙海、同安、晋江、莆田、漳平新桥、诏安、建瓯等为“书画之乡”。问:福建民

    26、间工艺的代表作品有哪些,请举例说明?答:福建的民间工艺丰富多姿,琳琅满目。福建年画以木版画为主,内容几乎涉及人民生活各个方面。漳州年画善于推陈出新,既有北方年画之粗犷,又兼有江南年画之秀丽;泉州年画往往与乡间民俗结合在一起,深受南洋同胞欢迎;福鼎年画别具一格,如八锤大闹朱仙镇将美人与武打同出一图,实为罕见。福建石雕饮誉海内外,惠安石雕和寿山石雕为其最著名的种类。惠安石雕有圆雕、浮雕、沉雕、影雕四种,各有千秋,海内外许多地方都可看到惠安石雕艺人的精工之作,如南京中山陵华表、台湾龙山寺的八对大龙柱、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柱堂、日本鉴真和尚墓园等。寿山石雕分圆雕、浮雕、镂雕、薄意和印钮五大类。品种已近千种

    27、,现陈列于人民大会堂的“求偶鸡”意趣盎然。福建民间木雕也颇为盛行,泉州开元寺二十四尊雕附在斗拱面的“飞天乐伎”,是罕见的木雕珍品。现代木偶头制作著名艺人江加走吸收了民间木雕神像和戏曲脸谱的表现技法,创造了不少艺术珍品。剪纸是福建农村妇女热爱的一种民间艺术,漳浦曾被文化部命名为“剪纸之乡”,并两次编辑出版中国福建漳浦剪纸集,发行国内外,有数千件作品在国际展出并销往海外。福建烧制陶瓷历史悠久,宋代建阳水吉建窑的黑釉器颜色碧丽奇特,其最主要的黑釉器“建盏”曾作为珍宝被带到日本,被当作日本国宝级文物收藏于东京静嘉堂文库的“目翟 变”瓷碗,就是其中一种。元明间德化窑的白釉器俗称“建白”,滋润明亮,滑腻坚

    28、实,洁白中微见淡黄,纯净无瑕,光洁如绢。明清时期福建的青花瓷器,主要产于德化窑和安溪窑,皆为珍品。问:为什么说福建宗教在我国宗教史上有着特殊地位?答:福建佛教自唐五代后绵延发展至今。福建佛教高僧辈出,特别与禅宗五家关系密切,如曹洞宗二祖本寂为莆田人;云门宗创立者文偃为福州雪峰寺南安人义存弟子;法眼宗创立者文益,为王审知所尊礼的福州人玄沙师备再传弟子;沩仰宗创立者灵 为霞浦人;临济宗创立者义玄为福清黄檗山东省福清人希运的法嗣。福建刻经事业也很发达。如宋代全国官私刻印大藏经一共只有五种版末。福州就占了两种,即东禅寺的崇宁万寿大藏和开元寺的毗卢大藏。福建高僧与海外关系密切,1654年,黄檗寺福清人隐

    29、元曾率二十余人渡海赴日,开创了日本宗教黄檗宗。福建出名的寺庙,几乎在海外都有廨院。福建道教也很兴盛,据云芨七签载:闽北武夷山被称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之中的“第十六洞天”,道教极盛时有九十九观;闽东支提山被称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之一。福建伊斯兰教在宋代就有相当规模,当时从海上丝绸之路直接到泉州定居的穆斯林在泉州又修建了多座清真寺。基督教于唐武宗时期就传入福建,但影响最大的是开教福州的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艾儒略,他遍识闽中名士,被称为“西来孔子”。福建民间宗教也极为盛行,护海女神妈祖、临水娘娘陈靖姑、保生大帝吴真人不仅成为福建民间信仰,还成为台湾以及东南亚一带闽籍华侨的信仰。问:福建佛教有什么特点?答:

    30、福建佛教的特点表现在七个方面:第一,佛教自传入福建后,自唐五代到近代,持久不衰。其中虽经唐武宗灭佛、元末战乱、明嘉靖后倭寇骚扰,佛教局部受打击,但总的还是有发展。第二,福建许多著名高僧,或开宗立派,或持一家之说,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唐代长乐人百丈怀悔在百丈清规中制定了一整套不同于大小乘戒律的丛林制度,把儒家的忠孝观念引进佛门,进一步促进了佛教中国化,在中国禅宗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他还提倡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并重的作风,对禅宗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第三,外省高僧与福建关系密切,他们或云游福建,或长期驻锡弘法于福建,有的成为开山祖师,有的使寺庙兴盛,大大促进

    31、了福建佛教的发展。如近代四大高僧中,除圆瑛为福建人外,其他三位高僧弘一、太虚、虚云都到福建弘法。第四,与海外关系密切。福建佛教与海外联系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海外僧人来闽游学求法,历代连绵不绝;二是闽地僧人赴海外取经弘法及化缘;三是在海外有大量庙院。第五,寺庙兼有其它功能。如有官驿功能、书院功能、流通经书功能等。第六,独特的出家形式。如闽南一带出现过带发出家住寺女众佛徒的女出家人,也称“菜姑”;闽中、闽南、闽西出现过一方面进寺当住持、一方面热衷于靠做佛事取“忏资”的和尚。第七,寺藏佛学经典浩。福建各寺院虽历经战乱兵祸,但仍保存不少,其原因,一是刻经历史悠久,二是朝延多次向各寺颁赐经书,三是海外寄

    32、赠。问:道教对福建民间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道教对福建民间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第一,产生了一大批道家金石和书籍,进一步丰富了福建地方文化史料和道家经文典籍。特别一些铭文对深入研究道家在福建的活动及整个福建文化史,有着重要作用。第二,道教在福建的传播和渗透,繁衍了许多与道教有关的民间故事。有代表性的如:著名得道神仙在福建的传说,福建地方神的故事,道士施法术的故事,道家宫庙与名胜的来历。第三,福建有许多道教或与道教有关的歌谣,丰富了福建歌谣宝库。有代表性的如:道士做道场时的说唱,对各类神明的赞颂,迎神活动助唱的歌谣,对道士的描绘。第四,福建道教具有的乡土味给福建民间音乐以多方面影响。第五,福建的道教舞蹈常被借用到民间舞蹈中。如道士在作“法事”、“道场”时,其驱魔镇妖的一些动作,被改造移植到一些民间表演中。第六,道教在福建的普及,促使闽地出现一大批以宣传教义与神仙思想为主要内容的造型艺术。如位于泉州清源山的巨型石雕老君像,是全国著名宗教艺术珍品。第七,道教对福建民俗也产生很大影响。如各类神诞仪式、迎神赛会等。问:福建民间信仰中最著名的地方神是哪些?答:福建民间信仰中最著名的地方神是天上圣母、临水夫人、保生大帝。“天上圣母”也称“妈祖海神”,


    注意事项

    本文(福建广播电视大学《闽文化概论》课程问答.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