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水污染课程设计说明书资料.docx

    • 资源ID:13005672       资源大小:183.01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水污染课程设计说明书资料.docx

    1、水污染课程设计说明书资料第一章 概 述豆制品废水是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其COD、BOD高至上万毫克每升,且水量大,主要有洗豆水、泡豆水、浆渣分离水、压滤水、各生产工艺容器的洗涤水、地面冲洗水等。随着豆制品加工的不断扩大,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若处理不善,未达标就排入水体,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豆制品废水排放相对集中,有机物浓度高,适用于生物方法处理。其污染物大都是可降解的有机物,可生化性达到0.550.65;废水的C:N:P平均为100:4.7:0.2,适合微生物的生长;除pH较低外,豆制品废水的有毒有害物质很少。根据实际工程经验,豆制品废水处理易出现以下问题:(1)豆制品生产属

    2、于间歇生产方式,排水时间较集中,水量和水质很不均匀;(2)SS高达10001500mg/L,厌氧条件下易在废水表面形成浮渣层;(3)高浓度废水在厌氧处理过程中易酸化,使厌氧单元的处理效果恶化;(4)好氧阶段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易产生污泥膨胀。以80年代上海为例,每年排入水体的BOD达3000t以上,严重污染了受纳水体。因此,采用适用的豆制品废水处理工艺是非常必要的。第二章工艺选择及计算一、水质水量情况 (一)、进水水质 1.1 污水性质:高浓度有机废水1.2 设计水量:2600m3/d1.3 设计水质: COD = 3000 mg/L BOD = 1500 mg/L SS = 2500 mg/

    3、L pH = 67 T : 常温 (二)、处理要求 经系统处理后,出水水质排放指标为: COD 60 mg/L BOD 20 mg/L SS 50 mg/L pH = 69二、设计原则1、选择工艺成熟可靠,且切实可行的方案。2、要求操作管理方便,投资较低、经常性运行费用低,处理系统能稳定运行,且污水处理系统有较长的使用寿命。3、在设计中充分考虑设备要耐腐蚀,噪声要达标,以免影响周围环境。4、系统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能适合波动性生产。三、处理工艺流程图出水焚烧 图1 水处理工艺流程图四、工艺简单描述首先,废水经格栅去除大颗粒悬浮物后(格栅由一组平行的金属栅或筛网制成,安装在污水渠道、泵房集水井的进

    4、口处或污水处理厂的端部,用以截留较大的悬浮物或漂浮物,以便减轻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处理负荷,并使之正常运行),流入调节池,进行pH、水质、水温调节,再通过位差流入平流式初沉池,污水在平流式初沉池,污水在厌氧流化床内通过和厌氧污泥的充分接触、传质、反应,能稳定的去除80%(保守值)以上的COD。厌氧流化床运行产生污泥量非常少,可以忽略不计。其次,厌氧出水经过沉淀池以去除少许携带出来的污泥后再自流入好氧-厌氧处理系统(SBR),使残留的污染物在有氧的条件下,通过好氧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进一步去除污水中残留的COD等污染物(去除率可以达到90%),再次,好氧出水夹杂的活性污泥经过缺氧系统泥水分离后满足最终排

    5、放的要求,产生的少量剩余污泥进行脱水处理,用于焚烧发电。五、典型设备厌氧流化床的介绍(一)、流化床示意图:图3流化床示意图(二)、流化态原理在圆柱形流化床的底部,装置一块多孔液体分布板,分布板上堆放着被微生物覆盖的惰性颗粒载体,液体从床底的进水管进入,经过分布板均匀的向上流动,通过固体床层由顶部出口管流出。流化床上装有压差计。当液体流过床层时,随着流体流速的不同床层会出现固定床阶段、流化床阶段、和传送阶段。生物流化床提高处理效率的原因:1、扩大了微生物栖息繁殖的表面积,提高了供氧能力,使单位容积内的生物量进一步提高。2:强化生物膜与污水之间的接触,加快两者之间的相对运动,提高传质效率。图3 流

    6、化床载体的三种状态六、流化床设计计算(一)设计参数选用设计资料参数如下:参数选取:a) 容积负荷(Nv)为:6kgCOD/(m3d)b) 污泥产率为:0.1kgMLSS/kgCODc) 产气率为:0.5m3/kgCOD 设计水量:Q=2600m3/d=108.33m3/h=0.03m3/s水 质 指 标 COD(L) BOD(L) SS(L) 进 水 水 质 210010501350设计去除率.com 80%85% 30%设计出水水质 157.5945表1 流化床处理效果(二)设计计算 1.反应器容积计算 流化床的有效容积为V有效 = 式中:V有效 反应器有效容积,m3;S0、Se 进出水CO

    7、D的浓度,kgCOD/m3;Q 设计流量,m3/d; Nv 容积负荷,kgCOD/(m3d)。V有效 = =728m3 采用2座相同的流化床,则每座流化床的有效容积为: V单=728/2 = 364m3 根据经验,取有效水深h = 6m 则底面积: 采用圆形池比矩形池较经济根据底面积可以计算得知:半径R=取半径R=4.5m,则直径为9m则实际横截面积为:A1 = R2 = 63.62m2 实际总横截面积为:A = 63.622 = 127.24m2本工程设计中反应器总高取H = 6.5m(超高h1=0.5m)则单个反应池的容积为:V = AH =63.626.5 = 413.53m3反应池的总

    8、容积为V总 =413.532 = 827.06m3。水力停留时间为: 表面水力负荷为: 对于颗粒污泥,表面水力负荷q = 0.1-0.9m3/( m2h),故符合设计要求。2.三相分离器设计 三相分离器的主要作用是将气体(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沼气)、固体(反应器中的污泥)和液体(被处理的废水)等三相加以分离。将沼气引入集气室, 将处理出水引入出水区, 将固体颗粒导入反应区。它由气体收集器和折流挡板组成。三相分离器设计计算草图见图2:图2 三相分离器草图(一) 设计说明三相分离器要具有气、液、固三相分离、污泥回流的功能。三相分离器的设计主要包括沉淀区、回流缝、气液分离器的设计。本工程设计中,每池设置

    9、1个三相分离器,三相分离器的直径为9m。1)沉淀区的设计三相分离器的沉淀区的设计同二次沉淀池的设计相同,主要是考虑沉淀区的面积和水深,面积根据废水量和表面负荷率决定。设计时应满足以下要求:沉淀区水力表面负荷 1.0 m/h;沉淀器斜壁角度在45-60之间,使载体颗粒不致积聚,尽快落入反应区内;进入沉淀区前,沉淀槽底缝隙的流速 2 m/h;总沉淀水深应大于1.5 m;水力停留时间介于1.52 h。沉淀区(集气罩)斜壁倾角50。沉淀区的沉淀面积即为反应器的横截面积,即63.62m2。如果以上条件均能满足,则可达到良好的分离效果。沉淀区的表面水力负荷为:q = Q/A = q 1.0m3/( m2h

    10、)符合设计要求。2)回流缝设计设单元三相分离器的直径为9m上下三角形集气室斜面水平夹角为50取保护水层高度(即超高)h1 = 0.4m上三角形顶水深h2 = 0.5m下三角形高度h3 = 2.0m则下三角形集气室底部宽为: 式中:b1下三角集气室底水平宽度,m 上下三角集气室斜面的水平夹角h3下三角集气室的垂直高度,m 则相邻两个下三角形集气室之间的水平距离:b2 = d2b1 = 921.68 = 5.64m则下三角形回流缝的面积: 下三角集气室之间的污泥回流逢中混合液的上升流速(V1)可用下式: V1 = Q1/S1式中: Q1 反应器中废水流量,m3/h;S1 下三角形集气室回流逢面积,

    11、m2。V1 = 设上三角形集气室回流缝的宽度CD = 1.4m,上集气罩下底宽CF=6.0m 则上三角形回流缝面积为: S2 = m2上下三角形集气室之间回流逢中流速(V2)可用下式计算: V2 = Q1/S2式中: Q1 反应器中废水流量,m3/h;S2 上三角形集气室回流逢的之间面积,m2。 V2 = 则 V2 2.0m/h,符合设计要求。确定上下三角形集气室的相对位置及尺寸,由图可知: CH=CDsin40=1.4sin400.9m设上集气罩下底直径CF=6m,则:DH=CDsin50=1.4sin501.07mDE=2DH+CF=21.07+6=8.14m DI=(DE-b2)/2=(

    12、8.14-5.64)/2=1.25m AI=DItan50=1.25tan50=1.50m故 h4=CH+AI=0.9+1.50=2.40m取h5=0.7m,由上述尺寸可计算出上集气罩上底直径为: D=CF-2h5tan40=6-20.7tan40=4.83mBC=CD/sin40=1.4/sin40=2.18m AD=DI/cos50=1.25/cos50=1.94m BD=DH/cos50=1.07/cos50=1.66m AB=AD-BD=1.94-1.66=0.28m 3)气液分离设计取d = 0.01cm(气泡),T = 200水的密度1 = 1.03g/cm3空气的密度g = 1.

    13、210-3g/cm3水的运动粘度 = 0.0101cm2/s碰撞系数 = 0.95 水的粘度=1 = 0.01011.03 = 0.0104g/cms。一般废水的粘度废水净水的粘度净水,故取= 0.02g/cms。由斯托克斯公式可得气体上升速度为: = = 0.266cm/s = 9.58m/h取Va = V2 = 1.85m/h ,则: ,故满足设计要求.4)产气量计算采用每去除1千克COD产生0.5立方米沼气做参数则每日产气量为:Qg = Q(S0-Se)E 式中: Q 设计流量,m3/d; 产气率,m3/kgCOD;S0、Se 进出水COD的浓度,kgCOD/m3;E 去除率,本设计中取

    14、80%。Qg =(2100-420)10-3 0.800.52600= 1747.2m3/d5)集气管的设计 取排气管的管径为500mm,产生的沼气量Qg =1747.2m3/d则排气的速度为: 6)三相分离器与流化床的高度设计三相分离器总高度: h = h2 + h4+h5=0.5+2.40+0.7=3.6m流化床的总高: H =4m(超高h1=0.4m)3、进水系统设计1. 布水板的设置进水方式的选择应根据进水浓度及进水流量来定,本设计采用连续均匀的进水方式,一板多孔的布水方式。两个池子的总管管径取DN200mm,流速为1.5m/s;每个池子的总管管径取DN150mm,长L=10m,流速为

    15、1.35 m/s。每个反应池采用树枝穿孔管配水,每个反应池中设置4根支管,布水支管的直径采用DN100mm。为了使布水板出水均匀,要求出口流速不小于2m/s,取其流速为u = 2m/s,布水孔孔径应该小于载体粒径,载体粒径为0.53.0mm,则布水器孔径取0.3mm,则计算得知布水板需要的孔径数目为: (1)出水槽设计为了保持出水均匀,出水系统通常采用出水槽。此设计中沿反应器的四周设置出水槽,而出水槽每隔一定的距离设三角出水堰。每个反应池有1个单元三相分离器,出水槽槽宽be = 0.3m。反应器流量: 取出水槽口附近水流速度为vc = 0.3m/s,槽口附近水深为0.3m,出水槽坡度为0.1。

    16、 (2)溢流堰设计设计900三角堰,堰高5mm,堰口宽为100mm。 三角堰数量为: 溢流堰上共有528个100mm的堰口。 (3)出水渠设计沿直径方向设置矩形出水渠,长为8.0m,出水槽的出水流至此出水渠。设出水渠宽0.8m,坡度0.01,出水渠渠口附近水流速度为0.3m/s则渠口附近水深: 以出水槽槽口为基准计算,出水渠渠深:0.3+0.0083=0.3083m,出水渠取0.5m深,出水渠的尺寸为:8.0m0.8m0.5m(三)、载体的选择 本次设计选择聚苯乙烯球作为载体,载体粒径为0.53.0mm,载体形状尽量 接近于球体,表面粗糙,以利于微生物附着生长。载体填充率为48%。 七、设备尺

    17、寸布置图 设备尺寸图详见附图1第三章 总结为期两个星期的课程设计锻炼了我查阅资料,进行方案构思的能力。在设计过程中我们按照老师的要求逐步完善设计方案,对老师提吃的问题进行认真的修改。较好地完成了设计任务,同时也发现了很多缺点与不足。理论和实际的设计过程还是有一定差别的。课堂上,我们只是在接受理论知识的熏陶,真正实际操作的机会并不多,课程设计一开始的时候手忙脚乱,不知从何下手。但在老师的辛勤指导和同学们的互帮互助下,我顺利的完成了课程设计。经过课程设计我们都体会到很多东西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从工艺的选择,尺寸的计算,到最后平面图的绘制,每一个步骤都会遇到很多问题,我们需要不断的查阅有关资料。

    18、在做污水处理构筑物的选择与计算,相关参数的选取时,所产生的困惑使我不断的查阅资料、询问同学老师,就是这些困难让我明白了做一项设计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也是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学会了如何到设计手册和规范当中选取适合自己设计的参数,以及对书本理论知识的进一步加深,更好地理解水处理工艺中工艺的选择,构筑物的选择和参数选取与计算。这几天一直在在忙着写报告、画图,感觉自己很忙,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我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然而还是会有许多疏忽和遗漏的地方,计算的时候感觉计算过程很完美,但是在绘制平面图的时候就会发现,还是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就是这么一路修修改改,完成了课程设计。课设的过程中确实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领略到了别人在处理专业问题是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更是体会到了在完成一件事情时探讨和向别人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做完此次设计让我对将来工作中会出现的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是我对本专业有了更深的认识。参考文献1、 水质工程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2、 城市污水回用技术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3、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4、 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5、 三废处理设计手册(废水卷),化学工业出版社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 14-877、 给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01


    注意事项

    本文(水污染课程设计说明书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