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管理VS领导.docx

    • 资源ID:12998324       资源大小:69.63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管理VS领导.docx

    1、管理VS领导1讲 当管理者遇到领导【本讲重点】中国企业组织的三阶层管理者与领导者中国企业组织的三阶层1.三阶层的划分图1-1 中国企业组织的三阶层在西方社会,所有的主管都被称为管理者,企业组织的层次根据公司情况的不同划分也不尽相同。但是在我国,企业组织中的管理者和领导者是截然不同的,在实际工作中,二者也各司其职。与西方不同,我国习惯于把一个企业组织划分为三个阶层高层、中层和基层。位于高层的是领导,处于中层的是管理,作业则是基层。2.三阶层的分工我国企业组织的三个阶层在实际分工中截然不同,简而言之,作业重技术面,管理重制度面,领导重人性面。基层员工的作业很单纯,他们注重的是技术。从某种意义上说,

    2、基层员工是生活在过去的,因为他们是根据过去的规范工作的。一旦新的规范产生,基层的员工一时之间将无法改变,必须要先经历一个重新规范的过程,才能适应新的要求。与基层员工相比,中层的管理者则总是处在现在,它注重的是制度。管理者主要负责从制度上实施具体的管理。制度面对的是基层的员工,在基层员工身上生效。领导重视的是人性面。与西方以制度治企的情况不同,在我国的企业中,除了制度之外,要想管理好一个企业,领导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密不可分。以下是一个案例,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中西方企业在管理方面的一些不同之处:个案研讨1某公司规定上班时间不能看书报杂志,并且清楚地说明了违反这项规定将被罚款

    3、。有一天,某甲公然违反规定,在上班时间看杂志,公司将如何处置?西方企业直接按照制度办事,很快解决问题。我国企业很多管理者可能会先考虑以下几点原因,然后再着手解决问题:他会公然地违反规定,是不是因为他有一定的背景?或者他有过硬的关系?要么就是因为他在某一方面为企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果确实是上面原因中的一个,那么一旦我按照制度处理,是否会引起相关领导的不满?另外,这也有可能是这名员工为了离开公司使用的一种手段?我国企业由于长期存在的历史问题,在管理方面存在一些相异于西方企业的内容。上面的案例告诉我们,国企的管理者处在一种比较复杂的人际关系之中,所以,在处理一些具体问题时,就要特别注意既要让上层的

    4、领导者满意,也要让基层的员工赞同,这也反映了我国企业组织划分的特点以及由此带来的管理难点。管理者与领导者1.管理者要向领导汇报一般来说,在国企中,管理者应该向领导汇报,而不是领导向管理者报告。这一点体现了低层尊重高层,以高层意见为主的传统意识。2.领导比管理重要实际上,在我国企业中,领导比管理更重要,因为人性化比法制化更有效。西方人的管理是以事为中心,而我国的管理在某种程度上是以人为中心的。所以,在国企中,除了要做好事,还要做好人。个案研讨2同样以违规看杂志为例,对于某甲公然违反规定,在上班时间看杂志这个问题,管理者认为某甲平日表现良好,于是不打算按照规定对其实施处罚,怎样才能合情合理地做到这

    5、一点呢?管理者的顾虑:在这个问题上,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马上照章处理,最终很可能会对自己非常不利,对公司也很不利。因为这件事很可能会致使公司发生内乱,影响其他员工的情绪,甚至出现派系对立;如果马上将其送往人事部门处理,很有可能会被对方反咬一口,如果对方死不认账,就会让自己变得很被动。要避免这种情况,最好能确定几个证人来为此事作证。但是,某甲是为公司做出巨大贡献的员工,公司的领导平时对他非常器重,一旦因为这点小事将其揪出,让领导大发雷霆,使公司蒙受损失,显然也不合适。既然如此,就应找出一个合适的方法来使其免于处罚。之所以必须找出适合的方法,是因为他的这种行为毕竟违反了公司规定,如果放手不管,就会形

    6、成失职之过,是要负连带责任的。管理者找到的解决之道:现在书报杂志摆在某甲的桌上,这显然是违反规定的。于是,管理者赶快也拿一本书报杂志,走到某甲身边,对他说:“你在看什么?有好看的也给我看看,不要只顾自己看,我这本里有一篇对你很有帮助。”然后顺手把他的杂志拿起来,然后大声说:“把这两本书都带到外面去看,免得大家误会你上班看书报杂志。”3.例行事务与例外事宜任何事都有例外,管理只能管好例行事务,领导却还要照顾例外事宜。基层无法对例外之事负责,管理者也可以不负责,只有领导一定要承担例外的责任,这是中国企业的领导必须要面对的。 个案研讨3中国人喜欢凡事看着办,如何是好?“看着办”是中国人进行管理的一种

    7、办法,这种说法一般会让西方人莫名其妙,甚至让中国人自己也深感压力,因为“看着办”可能隐含的内容实在太多。比如“看着办”可以是“我尊重你,我相信你,你有能力解决,你就按照你的方法去办好了”;也能是“这件事情你不要问我,我也不知道,你自己看着办,但是你要向我负责,你办不好,我也看着办”;还可以表示“这个根本无所谓,你看着办吧”;又可以理解为“我们两个在同一条船上,你要替我们双方着想,我们彼此都安全,对公司有好处,这种情况之下你才可以看着办”。简而言之,对于“看着办”可能会有太多的解释,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说,“看着办”是最现代化的管理方式。“看着办”能让接受任务的人为了解决问题不断设想各种情况,寻

    8、找出各种可代替性的方案。这正验证了每个问题都不是只有一种解决方法的客观理论。但是有一点要注意最终只能采用一种方案。所以,在确定方案之前,必须对各个方案进行评估,明确各自的优缺点,找出各种方案实施后分别可能出现的新问题以及补救办法,这就是所谓的“看着办”。中国明智的领导一般都很会使用这种管理方式,他不会轻易对一个问题做出决定,而是让下属“看着办”,让下属逐渐明白,真正好的解决方法往往是没有想到的那一个,从而督促下属为寻找好的解决方案不断开拓思路。这是中西方企业领导在管理上的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在中国,领导比较柔性,制度比较刚性。俗话说“以柔克刚”,这点很值得充分认识和正确引导。一个人如果总是个性

    9、刚毅,会让别人难以忍受;反之,一个个性总是柔和的人,恐怕自己也会很难忍受。过于刚毅的人容易折断,过于柔和的人容易被人欺负。所以,只有在刚柔之间把握分寸,才能让自己无往而不胜。比如,领导是柔性的,但是有时候却要显示刚性;管理是刚性的,但是实施起来却要很柔和。之所以要这样,是因为管理是制度化的,很死板,所以执行的时候就应比较温柔;而领导本身就体现柔和的特质,所以,当下决定时,就要果断而坚决。这其实就是一种领导的艺术。中国人的管理标准很简单,那就是“合理就好”。这与西方人讲究的“合法就好”是不同的,西方人以法为中心,重视管理;而中国人则是以理为中心,讲究领导。对中国人来说,合理比合法更重要,中国人接

    10、受的是合理的法,而不是不合理的法。由此可见,在中国,管理是有弹性的,而领导的弹性就更大了,他们要时时考虑到例外事宜。这种操作不是不守法,而是要衡量特别的状况,进行合理的处置。只有这样,才能明确“此时此地,我应该用作业的方式来处理,还是用管理的方式来解决,还是发挥一下领导的艺术”。【本讲小结】与西方不同,中国企业一般将企业组织划分为基层作业、中层管理和高层领导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各自发挥着作用,形成中国企业组织的一大特色。在管理和领导上,中西方也存在着差异。中国人的管理标准很简单,那就是“合理就好”。这与西方人讲究的“合法就好”是不同的,西方人以法为中心,重视管理;而中国人则是以理为中心,讲究领

    11、导。对中国人来说,合理比合法更重要,中国人接受的是合理的法,不接受不合理的法。【心得体会】_第2讲 过度管理缺乏领导(上)【本讲重点】领导不是管理的一部分过分重视管理会带来制度危害协调制度与弹性领导不是管理的一部分图21 企业六大领域领导和管理是有区别的,绝对不能混为一谈。正如图21所示,企业有六大领域,通常情况下,我们习惯于将其统称为“企业管理”,但是,此“管理”非彼“管理”,企业管理只是一种统称,而我们这里讲的“管理”却是与其他五大领域并列的专业管理。企业的六大领域包括:管理、组织、领导、作业、研发和学习。这六大领域各司其职,彼此不能替代。例如,企业组织架构应合理设置,并适时进行调整,否则

    12、其他领域的职能发挥得再好,企业也会存在无法解决的问题;同样的,即使管理、组织、领导都很完善,没有了基层的踏实作业,一切也是枉然;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要想不断发展,其他五个领域都要不断的学习,持续的创新,才能不被淘汰。当然,六大领域中的领导和管理也非常重要,如果领导出现了问题,即使企业的组织非常健全、管理制度很好,也无法经营出好的成果。由此可见,管理和领导是属于企业的两大领域。如果把领导看成管理的一部分,就会形成过度管理而缺乏领导,这样会影响到整个企业营运的绩效。第3讲 过度管理缺乏领导(下)过分重视管理会带来制度危害管理对于任何一个组织来说都很重要,同时,管理必须要按照制度进行,没有制度,管理就

    13、无从立足。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很擅长制定制度,而且能将制度制定的非常严密。严密的制度固然能加强管理,但是制度化的管理却绝对不是优秀的管理。 过分重视管理会给企业带来制度危害,因为严密的制度会捆住人们的手脚,限制人们的发挥。对我国的国有企业来说,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制度多而僵化,员工工作时总是束手束脚。所以,尽管我们提倡重视管理,但更重要的却是要采取适当的管理,千万不能因过度管理而带来制度危害。下面是一个古代的小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来认识几个问题:个案研讨1昭侯酒醉韩昭侯酒醉睡着了,典衣(专门管衣服的人)不在,典冠(专门管帽子的人)怕昭侯着凉,拿衣服盖在昭侯身上。昭侯醒来,十分高兴部属对他如此关心,

    14、问:是谁盖的?左右答:典冠。昭侯因越权而处死典冠,因失责而处罚典衣。韩非子昭侯酒醉的故事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却包含了很多深层的问题。韩昭侯酒醒后本来很高兴有人为自己盖了衣服,但是一知道这件事是负责管帽子的官员做的,马上就转喜为怒。最终,他以越权之罪将其处死,同时也处罚了失职的管衣服的官员。图2-2 小故事之组织结构图如果将这个故事中的人物按照职权划分出一个组织结构,就如同图22。其中,昭侯是领导,处于高位;他的下方有三类专职人员专门管衣服的典衣、专门管帽子的典冠以及负责其他事宜的左右。另外,所谓失职就是该做的工作没有做,而做了不该做的工作则是越权,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无论古今,在一个组织中,任

    15、何人一不小心就会失职或者越权。下面我们对以下几个问题做出假设和分析,从而了解为什么典冠做了好事却受到惩罚?究竟是什么决定了这样的结局?典冠不盖,就是不关心;一盖,便成越权,为什么?在这个故事中,典冠可以说是最倒霉的人。首先,他不能不给昭侯盖衣服,因为当时在场的其他人中,他的职位是最高的,如果事后追究责任,他一定在劫难逃。而且,根据我国的传统,每个职位的职权责任表中的最后一栏一定是“其他”,这个“其他”包含了很多意义,也在无形中赋予了每个职位一些特殊的责任,当然也为领导追究相关责任提供了权力。其次,如果他盖了衣服,就成为越权。现在有许多“职务代理人”,他们名义上有代理职务的权力,实际上根据事情的

    16、大小,其权力也是可大可小的。虽然职务代理人有名无实会影响工作,但是一旦自作主张,就可能会构成越权。越权可怕,还是失责可怕?如果你是昭侯,你会怎么处理?西方人遵循的是权责合一,他们执行的宗旨是要谁负责就授权给谁;而中国人的实际却是在上者有权没有责,在下者有责没有权,这与西方人是不同的。很多领导之所以吝于授权,是因为每个领导者都有自己的权限,一旦将自己的权力充分授予他人,自己就会被架空。比如,一个企业如果出了大问题,老总一定会去找经理;发生了小问题,则会去找下一级的管理者。这就是所谓的权限不同,责任当然也不同。一般来说,授权发生在问题出现之时,这时的短暂授权是为了马上解决问题,而平时的责权经常是不

    17、合一的。权力历来都是敏感而重要的问题,侵犯了上面的权力叫越权,侵犯了平行的权力也是越权。对于职务高的人来说,越权更可怕;而对职务低的人来说,失职当然比越权可怕。所以,二者那一种更可怕,要根据当事人的实际情况而论。如果你是昭侯,你可以选择的处理方式有:对两个人都进行奖励,让大家都高兴;或者将两个都杀了,让人觉得残酷;也可以杀掉其中任何一人,显示出对个人的尊重。如果你是典冠,你将如何处置?首先,如果你想溜走是万万不可能的,只要一个“昭告天下”,就能将你抓回,结局当然也是死。所以中国人常常碰到这样的“做也死、不做也死、溜又溜不掉”的尴尬局面。这种时候,还是要为自己寻到一条活路,而且也应该有这样的活路

    18、。对那位典冠而言,遇到这样的问题的确很难解决,以下是一些人想出的一些“好办法” :第1种:把所有的帽子盖到昭侯身上,这样做既可以防寒,又没有越权。评价:这是一般国有企业员工的典型做法,他们自以为很聪明,其实得到的结果不佳。正像有人到西湖旁边去喝一杯茶,五块钱一杯。这人向服务生提出坐张椅子的要求时,马上被其以一句“花五块钱就想坐椅子”拒绝了。这里的服务生做的就是“盖帽子”的事情。第2种:不用帽子去盖,也不用衣服去盖,而打开电热器,温度升高了,昭侯就不会生病了。评价:这种人完全脱离现实了,根本就没有想到那时哪有什么电热器。第3种:去请皇后来盖。评价:这个人不知道以前君王不宣召,皇后根本没有机会觐见

    19、。第4种:把昭侯摇醒后询问他是否要盖衣服,如果他说可以,就帮他盖。评价:这个方法只会招来杀身之祸。第5种:盖了衣服后,等典衣回来和他串供,告诉他“刚才是你应该盖的,你不在,我帮你盖了;所以,等昭侯醒了以后你要说是你盖的,不要说是我盖的。”评价:这样做的后果是典衣一定密告昭侯,把你出卖。这是他一种自保的方式。因为他会认为这样做他成了你的共犯,而欺君之罪是要灭九族的。看过以上的分析,有人可能会说:这么小的一件事都这样复杂,中国人真是很麻烦。其实不然,做人一定要隐忍,而复杂的社会正是磨练自己的绝好环境;另外,人们一旦养成不愿动脑筋的习惯,就会事事放弃、事事失败。总而言之,如果你是典冠,就要设法把最不

    20、幸变成最幸运。在遇到困难时,要相信“我是最幸运的人,我有这么一个好的机会,如果表现得好,老板就会有好的印象,将来我的前途就很光明。”作为一个中国人,无论前面的环境多艰难,都不可以退却。因为很多事是无法逃避的,只能选择面对;但是切忌不能硬闯,而要灵活应对。只要方向正确,危机就是转机,中国人最擅长的就是把危机变成转机。典冠处理得不好,这是他很大的危机;典冠处理得好,就是给他最好的机会。昭侯起初很高兴,后来又很残酷,这代表什么?昭侯起初很高兴,这是人之常情;后来很残酷,这是因为职务的需要。历史上的韩昭侯是个英明的君主,为人很正派,而且很有智谋,处理事情也很公正。他杀典冠的道理很简单,即如果不杀典冠,

    21、就会引发下属讨好的风气,长此以往,君主很容易被蒙蔽。以前有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年轻人跪在大法师面前要求剃度,大法师问第一个人:“你为什么要来当和尚?”年轻人说:“是我爸爸叫我来的。”大法师马上揍了他一顿,并且说:“这么重大的事情你自己不考虑,你爸爸叫你来你就来,将来你后悔怎么办?”大法师接着问第二个人,对方回答:“我自己要来的。”结果招来更凶的一顿打,大法师还是斥责他:“这么重大的事情居然不与你爸爸商量就来了,你爸爸哪一天向我要儿子怎么办。”大法师最后问第三个人,第三个人因为害怕不敢说话。大法师拼命地打这个人,并且骂道:“这么重大的事情你想都不想就来了?”这是传统的中国教育方法,现在看有不合理之

    22、处,实际上通过这种方式却能让年轻人学会寻找自己的道路。实际上,中国人很享受马屁味道,却很讨厌拍马屁。如果我是第四个年轻人,我会对大法师说:“我是受到大法师的感召而来的。”这种回答既安全又让对方高兴。总之,一定要记住拍马屁是拍给其他人看的,不是拍给老板看的。你什么时候意会到了这一点,你就真的知道该如何跟老板相处了。昭侯之所以杀典冠,主要因为他对典冠的动机非常怀疑,他心中盘算:“你抓到机会,趁典衣不在,就来巴结我。如果让外面的人知道,典衣不在我就容许典冠给我盖衣服,就会认为他是我的亲信,就会找他办很多事情,那他不就可以为非作歹了?” 怎样才能既不越权,又不失责?对典冠来说,要想找到一条出路,首先要

    23、明确两点:第一,必须面对问题;第二,要明白人往往会处在左右为难的境遇中,在这种情况下,要设法把左右为难变成左右逢源。所以,做事要很谨慎,不要大意。在这个问题上,典冠应该马上想到“如果我去做,昭侯一定会怀疑我的动机,而且没有人会证明我的清白;如果我不做,很明显的说明我不关心昭侯。”顺着这个思路,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找别人去做这件事,谁做了当然由谁负责。当然,被叫的人肯定会推辞,在经过你和他的一番推让之后,衣服肯定会盖在昭侯身上。这样,等昭侯醒过来询问时,左右肯定会告诉他是你让他盖的,这种做法会证明你们彼此的动机都很纯正,当然双方都会获得奖励了。中国人很重视动机,而动机偏偏是看不见的,西方人不重视动机

    24、,因为他们认为动机根本看不见。所以,中国人往往相信自己的感觉胜过相信别人的话,如果他认为你的动机纯正,自然没有问题;一旦对你的动机表示怀疑,就会对此深究下去。所以,一定要记住越是与高阶层在一起,越是要小心翼翼。另外,遇到问题后一定要多动脑筋,不要整天发牢骚、诉苦,因为那样毫无用处。建议大家从现在开始养成一个好习惯,无论遇到什么事,先把嘴巴闭起来,让这件事跑到你的脑子里,然后就“三思而后行”,这就叫做谋定而后动。协调制度与弹性1.缺乏领导会导致没有弹性注重管理必然离不开制度,但是如果只有管理而缺乏领导,办事就会没有弹性,就会很难适当地权宜应变。企业的领导和员工是不同的,如果领导做任何事都和员工一

    25、样严格按照制度进行,领导就失去了自身的意义。领导要做的就是那些按照制度根本行不通的事情,在这种特殊时刻,才能充分显示出领导的独特作用。2.弹性太大会引发众多麻烦同样,如果弹性太大,也会带来很多麻烦,这就叫做过犹不及。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法度,法度这两个字一个是法、一个是度,法是死的,而度是活的。所以,当我们碰到制度的时候,一定要想到它是有弹性的。个案研讨2采购某丙请假,某丁为职务代理人,某丁可以代办采购业务吗?很多人在面对这个问题时,都会毫不犹豫地说:“当然可以。”但是,假如这个职务代理人趁机大量采购,以谋取回扣,该怎么办?当然你可以说:“我可以告呀,可以把他抓回来。”但是这样很容易拖延好几年,

    26、公司也可能因此垮掉;还有可能某丁代替原采购买了东西,结果上面怀疑你趁机拿了回扣,某丙也很可能对上级说:“你看我才请假三天,他就采购了这么多东西,而且价钱那么贵,又是向他亲戚买的。”这样的结果自然也是你无法承受的。所以,要想代办采购业务而不带来麻烦,某丁必须要掌握以下原则:尊重被你代理的人需要重点把握的一个原则,是要按照他的方式来处理问题,而不是按照你的方式来处理,你只是在暂时代理他的工作,你没有权力按照你的方式替他做事,因为将来要负责的人是他而不是你。所以,即使他生病了,在处理问题前,你最好也要先征求一下他的意见。另外,可以不买的尽量不要采购,对于紧急需求的物品如果没有采购是一种失职,需求不紧

    27、急的物品可以等两三天再考虑;同时在采购之前最好先征求好上级的意见,尤其是征求有关价格的意见,这样可以有效地防范背后的小报告;查询以前的购买记录也是不可缺少的步骤,在商品种类和价格上都要和原有记录进行比较。要记住,过程会产生变化,会影响到后果。所以,千万不要给别人穿小鞋,否则最后叫痛的是你而不是他。你给对方面子,对方才能给你面子,这是一种互动的原则。要做代理,就要先考虑原负责人的立场,然后再考虑上面的立场,考虑使用单位的立场,通过比较来决定与谁合作。简而言之,一定要在做事时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这样才能保证一动就合理,人家也才不会怀疑你的动机,因为你已经顾虑到了应该考虑到的一切。处理事情要力求

    28、圆满,圆满就是让每一个人都有面子,面子对中国人来说永远是很重要的。 【自检】如果你奉命成为某个职务的代理人,请你根据以下内容检测你的代理工作是否合格,如果以下几点你都做到了,说明你是一个能够既为别人也为自己着想的人;如若不然,请你务必根据以下内容调整你的代理工作。你在处理具体事件时,是否考虑并做到了以下几点:1事先征求原负责人意见是 否2挑选出最紧急的事是 否3查看原负责人处理事件记录表是 否4就合作伙伴、价格与以前的记录作对比是 否5就价格等敏感问题征求上级意见是 否【本讲小结】管理和领导是同属于企业的两大领导。如果把领导看成管理的一部分,就会形成过度管理而缺乏领导,最终会影响到整个企业营运

    29、的绩效。管理对任何一个组织来说都很重要,同时,管理必须要依靠制度,没有制度,管理就无从立足。但是制度化的管理却绝对不是好的管理,过分重视管理会给企业带来制度危害,因为严密的制度会捆住人们的手脚,限制人们的发挥。【心得体会】_第4讲 沟通不如好好商量【本讲重点】要有变通精神沟通与商量的差异要有变通精神中国人一般很不容易沟通,但是却很容易商量,因为中国人非常情绪化。而管理讲求的是沟通,领导则推崇好好商量。其实,无论是沟通还是商量,最终强调的都是一种变通精神,都在寻求协调解决事情的好方法。下面是一个小故事,通过对这个小故事的讲解、剖析,我们可以看出变通的重要性。个案研讨1连理挡驾楚庄王规定,大臣百官

    30、以及诸公子的车辆,都不能驶到茅门。有一次,楚王紧急召唤太子,天刚下过雨,平地积水难行。太子把车子驶到茅门,连理挡驾,举起兵器刺伤马匹。太子跑进朝堂向父王哭诉,楚王让太子由后门离去,只晋升连理的薪俸,亦未因此而升连理的官职。韩非子图3-1 小故事之地理分布图上面的故事是韩非子中一个非常著名的个案。楚庄王规定大臣百官以及诸公子的车辆都不能驶到茅门,因为茅门是楚庄王专门用来办公的特区,这项规定是为了保障楚庄王的安全和干净整洁的办公环境。结果因为下雨、积水等变数而发生了故事中的事情。其实,等太子哭诉之后,楚庄王还对太子说了以下的话:“我是快要退位的老王,你是马上要上任的新王,连理这样做,难道是因为他笨吗?他就不怕因此得罪了你,等你继位后招来祸患吗?这些他肯定知道,但是他为了保护老王而得罪马上要就任的新王,其实是很了不起的,你懂吗?”为了避免太子为难连理,楚庄王专门让太子从后门出去了。下面我们就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分析:连理不能变通吗?如果你是连理,如何处置?连理是一定可以变通的。因为


    注意事项

    本文(管理VS领导.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