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王力 古代汉语 24 通论.docx

    • 资源ID:12987587       资源大小:230.71KB        全文页数:6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王力 古代汉语 24 通论.docx

    1、王力 古代汉语 24 通论王力 古代汉语 2-4 通论古代汉语通论连词 介词 一、连词 (1)联合关系: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生庄公及公叔段。”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2)偏正关系:让步、假设、条件、因果。“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 古代汉语常用的连词有“与”“及”“且”“而”“以”“则”“於是”“故”“是故”“然”“况”“而况”“虽”“若”“如”“苟”等等 与 (一) 连接体词

    2、(名词、代词)或体词性词组,组成联合结构,表示并列关系,或表选择关系。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二) 连接分句与分句,构成并列复句,表示选择。 “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 区别“与”的介词用法和连词用法。 (1) 换位法。 吾与女弗如也。 汉王与义帝发丧。 (2) 插入法。 王稽遂与范雎西入秦。 蜩与学鸠笑之。 (3) 看“与”前后的词是否属于同一词类,以及能否省略。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以 (一) 连接动词和动词,或形容词和形容词,表示前后两项的并列关系 古之民朴以厚,今之民巧以伪。 因攻其军,尽

    3、破之以归秦。 (二) 连接前后两个动词性成分 约从散横,以抑强秦。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三) 连接状语和动词中心语 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区别“以”的介词用法和连词用法。 主要应从它们的语法功能考虑 介词“以”的功能是介进宾语,组成介词结构。即使宾语省略,理论上也是可以补上宾语的。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连词“以”则不需要宾语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而(一) 连接谓词性词语或分句,两项之间的意义是并列关系 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 侣鱼虾而友麋鹿。 (二) 连接谓词性词语或分句,前后两项所表示的动作

    4、行为在时间上先后承接,或事理上有层进、原因等关系 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 (三) 连接谓词性成分或分句,构成了转折的关系 辞多类是而非,多类非而是。 (四) 连接主语和谓语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 (五) 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示偏正关系 嫂侧目而视,倾耳而听。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则(一)连接动词性词组或分句,表示两者在时间上或事理上的联系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 (二)用在两个以上的并列分句中,表示列举,或表示在对比相关的情况下结果的不同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

    5、则以惧 (三)连接的前后两项不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而是有发现意外情况的意味,可译为“原来已经”。 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四)“则”用在构成让步关系的复句。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五)“则”有时可以用在假设复句的前一分句中,含有假设的意思 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毋令得东而已。 虽然、然、然而、然则 (一)虽:表让步或假设,可译为“虽然”或“即使”、“纵然”。 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虽九死其犹未悔。 (二)虽然:连词“虽”与指示代词“然”结合而成的凝固结构,表示承接上文,承认所言事实,以引起下文的转折,意“虽然如此”、“即使如此”。 善哉!虽然,公输盘为

    6、我为云梯,必取宋。 (三)然:原是指示代词,虚化为连词,表转折,相当于“但是”、“可是”。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四)然而:指示代词“然”与转折连词“而”的连用。“然”字总结和承认上文的内容,“而”字引起下文的转折,意为“这样却”,“虽然如此,可是”。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五)然则:指示代词“然”与连词“则”的连用,“然”总结上文,“则”引起下文的推论,意为“既然如此,那就”。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介 词古代汉语介词结构的特点 1、 语序上的特点 吾道一以贯之。 2、 省略问题 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3

    7、、 语法功能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 於(于、乎、诸) 1、表示行为动作的处所和时间 子路宿于石门。 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 秦军围赵王钜鹿。繁启蕃长於春夏,畜积收臧於秋冬。 2、介绍行为动作的对象,相当于“给”、“向”、“对(对于)”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始吾於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3、表示比较的对象,相当于“比”、“过”等 小子识之,苛政猛於虎也。 我则异於是,无可无不可。 4、引进动作发生的原因,相当于“因为”。 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5、用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一般写作“於”。 君子役物,小人役於

    8、物。 以(一)引进动作行为的工具、手段。可译为“用”、“拿”。 以千金为鲁连寿。 (二)引进动作行为连带的人。可译为“率领”。 宫之奇以其族行。 (三)引进动作行为的条件、依据、标准等。可译为“凭着”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 (四)引进动作行为所处置或涉及的对象。可译为“把”。 秦不以城予赵,赵亦不予秦璧。 (五)引进情况出现和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理由。可译为“因为”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六) 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或范围。可译为“在”。 赏以春夏,刑以秋冬。 (七) “以”构成的凝固结构“有以”、“无以”、“以故”、“以此”、“以是”、“是以” “有以”、“无以”相当于“

    9、有东西(或办法)用来” 或“没有东西(或办法)用来”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吾必有以重报母。 “以故”,相当于“由于这个缘故”。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 “以是”、“以此”,相当于“由于这个原因” 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是以”,相当于“因此”、“所以” 是以欲上民,必以身下之。 因(一)表示动作行为的条件、依据或中介,有“凭着”、“趁着”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 (二)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或理由,表“因为”、“由于” 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 为(一)引进动作的服务对象,可译为“替”、“给”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二)引进动

    10、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三)引进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 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而辍广。 (四)引进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跟”、“对” 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 (五)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在被动句中作状语,或构成“为+名词(或代词)+所+动词”的被动句式。 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与(一)引进动作的服务对象,可译为“替”、“给”。 “汉王与义帝发丧。” (二)引进动作行为的参与者,可译为“跟”、“同”。 “微斯人,吾谁与归?” (三)引进比较的对象,译

    11、为“跟”或“跟相比”。 “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之一是表示隶属、领有:皆尝小人之食、未尝君之羹、况君之宠弟乎;二是表修饰、限制:先王之制、国之害也;三变主谓结构为词组:又分两种,一是放在分句的主谓结构之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一是放在主语或宾语的主谓结构之间。 寡人之於国也,尽心焉耳矣。 句首语气词 夫() “夫”用在句首,表示要发议论,是所谓“发语辞”,不必翻译。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 “夫”可以与“且”、“故”、“若”、“今”结合 且夫表示进一步发议论,译作“而且”。“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故夫表示承接上文再发议论,译作“所以

    12、”。“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若夫表示另起话端发议论,译作“至于说到”。“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今夫表示另起一端的议论,译作“现在说到”。“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唯(维、惟) 提示或引出主语、年月。例如:论语先进:“唯赤则非邦也与?” 尚书洪范:“惟十有三祀(年),王访于箕子。” 表示期望语气:左传僖公三十年:“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表示判断,加强确认语气: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其 表示推测、估拟的语气,译作“大概”、“恐怕”。例如:庄子逍遥游:“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13、两个“其”用在选择句中,加强揣测语气) 柳宗元封建论:“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 用于反问句,加强反问语气,作用同“岂”,常与“乎”呼应,译作“难道”。例如:左传僖公五年:“一之谓甚,其可再乎?”韩愈答李诩书:“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 句中语气词 其“其”用于句中,主要有两种作用: 表示推测、估拟的语气,译作“大概”、“恐怕”。左传昭公三年:“叔向曰:齐其何如?晏子曰:此季世也,吾弗知。齐其为陈氏矣。”左传成公三年:“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 用于祈使句,表示劝勉、期望、委婉的语气。左传隐公三年:“吾子其无废先王之功 左传僖公四年:“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左传僖公三十年:“吾其

    14、还也。” 也“也”用于句中,主要有两种用法: 表示语气停顿,以期唤起对方对下文的注意,一般用在主语之后。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论语阳货:“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有时“也者”连用,用于句中,例如:礼记檀弓:“葬也者,藏也;藏也者,欲人之弗得见也。” 用在复句的前一分句之后,表示语意未完,起停顿及引起下文的作用,语气舒缓,左传僖公三十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列子汤问:“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词头有1、“有”字作为词头,用于专名的前面。常见的有上古时代的朝代名、国名、部族名等。 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2、“有”字又用于某些

    15、名词的前面。友于兄弟,施于有政。3、“有”字又用于某些形容词的前面。不我以归,忧心有忡。4、“有”字还有种特别的用途,就是“有”字嵌入数目字的中间,表示整数和零数的关系。在上古时代,“十五”也常说成“十有五”,“三百六十六”也常说成“三百六十有六”。 其“其”字用作词头,一般用於形容词或不及物动词的前面。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言“言”字用作词头,放在动词的前面。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于“于”字用作词头,也放在动词的前面。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薄 “薄”字用作词头,也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 薄污我私,薄澣(浣)我衣。 词尾 “然”字是一个指示代词,表示“这样”、“那样”。当“然”字放在形容

    16、词后面的时候,它的指示性就减轻了,变了词尾的性质。 辛垣衍怏然不悦。 “乎”、“焉”、“如”、“尔”等字,用作词尾时,它们的作用和“然”字相等。 焕乎其有文章。 子路率尔而对。 音韵学基本知识汉语音韵结构的特点 一个汉字的字音一般都可分析为声、韵、调三个部分,或者叫做声母、韵母和声调。 韵母部分又可分析为韵头、韵腹、韵尾。在语音学上,韵头又叫介音,韵腹也叫主要元音,韵尾也叫收音。 汉字字音最完整的是声母、韵头、韵腹、韵尾、声调五个部分俱全 每个字音至少要有韵腹(主要元音)和声调 汉语语音的历史分期 大致可分为上古、中古、近古和现代四个时期 上古音指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以诗经音为代表 中古音指六

    17、朝到唐宋时期的语音,一般以切韵音系作为代表 近古音指元、明、清时期的语音,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可为代表 现代音就是普通话语音系统,以北京音系为代表。 第一节 声母系统 在传统的音韵学上,声母简称为“声”,又叫做“纽”,或者起来叫“声纽”。 表示声母名称的还有“字母”。“字母”就是声母的代表字。 唐末守温三十字母 宋人三十六字母 上古声母的研究情况 钱大昕 提出“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以及“古人多舌音”等说法 。章炳麟 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 黄侃 照系二等归精系、照系三等归知系 曾运乾 喻三归匣、喻四归定 王力认为上古声母有三十二个 。36母与32母的区别 区别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合并,一种是分

    18、化: 合并的有两类:一是中古的“知彻澄娘”,上古要与“端透定泥”合并,都是舌尖音;二是中古的“非敷奉微”,上古要归在“帮滂并明”里,都是双唇音。 分化的有两类:一是中古照穿床审一分为二 : 庄初崇山, 章昌船书二是中古的喻母,在上古也分化为两类,即喻三(于母,与匣母相同);喻四(接近定母)。韵部系统 韵:则只指主要元音和韵尾。如果没有韵尾的,则就指主要元音。这个主要元音一般也称韵腹。 韵母:指一个音节中除声母以外其他音素的总和,包括韵头、主要元音和韵尾。 韵脚:在诗中,互相押韵的字放在同样的位置上就构成诗韵,而诗韵一般是放在句尾的,习惯上叫做韵脚。 押韵:又称压韵、协韵。指诗词歌赋等韵文中,在

    19、相关句子的同一部位配置相同或相近韵部的字,以使音调和谐优美。 诗经韵例 韵例就是关於用韵的格律:什麽地方用韵,什麽地方不用韵和怎样用韵。 一、从韵在句中的位置来看,句尾韵是最普遍的形式 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二、从一章中所用的韵数来看,可以分为一韵到底和换韵两类。 三,从韵脚相互的距离来看,情况比较复杂。概括起来,大概可分为三种: 1、句句押韵。 2、隔句押韵。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 3、交韵。这是奇句和奇句押韵,偶句和偶句押韵。 格式多样化, 诗经用韵特点的一个方面;但是最主要的格式却是两种:一是隔句押韵的句尾韵,一是首句入韵而后隔句

    20、押韵的句尾韵。 古韵研究情况概述 宋代的吴棫是对诗经语音进行研究的第一人。明代,研究上古音的有杨慎和陈第等人。陈第著有读诗拙言、毛诗古音考、屈宋古音义等书,以考求诗经和楚辞的古音。上古音的研究,到了清代进入了发达的历史时期。 顾炎武 音学五书,包括音论、诗本音、易音、唐韵正和古音表 分古韵为十部:东、支、鱼、真、萧、歌、阳、耕、蒸、侵。 江永 音学辨微、四声切韵表和古韵标准 分为十三部:把“真”部分为“真、元”,把“萧”部分为“萧、尤”,把“侵”部分为“侵、谈” 段玉裁 六书音韵表 分为十七部:把“支”分为“脂、支、之”,把“真”分为“真、文”,把“尤”分为“尤、侯”。 戴震 声韵考声类表分为

    21、二十五部,主要是把入声韵分了出来。 孔广森 诗声类 分为十八部,把“东”分为“东、冬” 王念孙 和韵谱分为二十一部 江有诰 音学十书章炳麟 国故论衡分为二十三部 黄侃 与友人论小学书分为二十八部 (瑞典 )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和上古及中古汉语语音学简编 (法国)马伯乐 唐代长安方言研究古韵十一类三十部 声调系统 现代汉语有四个声调,是阴阳上去 中古汉语也有四个声调,是平上去入 中古声调转变的规律主要有: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三声上古的声调系统王力提出有平入两类,只是两类之中还有长短舒促之别,古平声之舒声即中古之平声,古平声之促声即中古之上声,古入声之舒声即中古之去声,古入声之促声即中古之入声。双

    22、声叠韵 古音通假 双声叠韵 双声是指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 “仿佛”“微妙” “威望” 叠韵是指两个音节的韵相同,即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如果有韵尾的话),介音不一定相同。 “辗转”、“婵媛”、“崔嵬”“芣苡” “仓庚” “知识” 连绵字:也作“联绵字”,指由两个音节联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分为双声、叠韵、双声兼叠韵、重言、非双声叠韵等五种 双声:参差、栗烈、缤纷、容与、憔悴、肯綮 、造次 叠韵:窈窕、夭绍、崔嵬、苤苢、仓庚 双声兼叠韵:辗转 非双声叠韵:蝴蝶、芙蓉、蝙蝠、浩荡、滂沱 重言词是重叠两个音节构成的重言:夭夭、绵绵、关关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23、 一般来说,重言词都是形容写貌之词或拟声词。 重言词在形式上与单音词的重叠形式相同,但在表意上是有区别的。 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组成连绵词的每一个字的含义,一般来说,都与连绵词的词义无关。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望羊”、“望阳”、“旺洋”;“徘徊”也作“裴回”、“徘回”;“逶迤”也作“委移”、“逶陀”、“委它”、“委他”、“威夷”、“委蛇”、“委施”;“匍匐”也作“匍伏”、“蒲伏”;“黽勉”也作“闵勉”、“闵免”、“文莫”、“密勿” 真正单纯的复音词 绝大部分是连绵字。如:倜傥、忸怩、造次、抑郁、徘徊、镃基、逡巡、逍遥、须臾、披靡 古音通假 古

    24、音通假,就是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音同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 古音通假的类型一般有两种:一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二是:本有其字的假借 。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同音通假,一种是音近通假。 甚矣,汝之不惠。 归孔子豚。 之矢死靡它 。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古之王者,无務而顶。 孝子不愧,永锡尔类。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破读(读破)的问题 即用改变字、词的读音以区别不同的意义或词性的一种方法。 1、引申异读 2、词类活用异读古人以声别义,大抵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在于分别词义,第二种在于分辨词性 。古书的注解古人对古书的注解称旧注,如郑玄毛诗笺。今人(清以后)对古书的注解称今注,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25、古书旧注的重要性戴震尔雅文字考序:“昔之妇孺闻而辄晓者,更经学大师转相讲授仍留疑义,则时为之矣。” 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诗经邶风终风) 汉郑玄毛诗笺:“言,我;愿,思也。当读为不敢嚏咳之嚏。我其忧悼而不能寐,汝思我心如是,我则嚏也。今俗,人嚏云人道我,此古之遗语也。”公知其无罪也,枕之股而哭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杜预春秋左氏传集解:“公以叔武尸枕其股。”既见君子,不我遐弃。(诗经周南汝坟)唐孔颖达毛诗正义:“不我遐弃者,犹云不遐弃我也。古人之语多倒,诗之此类众矣。”注释的萌芽先秦 (1)注释多在古籍正文中 礼记乐记:“诗云:肃雍和鸣,先祖是听。夫肃,肃敬也;雍,雍和也。夫敬以和,何事不

    26、行。”孟子梁惠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 (2)他注多补充事实史料、阐发微言大义春秋文公五年:“秋,楚人灭六。”左传文公五年:“六人叛楚,即东夷。秋,楚成大心、仲归帅师灭六。”春秋隐公元年:“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公羊传隐公元年:“克之者何?杀之也。杀之则曷为谓之克?大郑伯之恶也。” 注释的兴盛两汉系统地给古书作注,是从汉代开始的。 唐孔颖达毛诗正义:“诂训传者,注解之别名。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形貌以告人也。诂训者,通古今之异辞,辨物之形貌,则解释之义尽在于此。” 两汉注释的特点 以注释儒家经书为主 重视字词句的解释 毛

    27、亨 毛诗故训传孔安国 古文尚书注马 融 注周易、尚书、毛诗、论语、周礼、仪礼礼记等 郑 玄 毛诗笺、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何 休 春秋公羊解诂高 诱 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淮南子注王 逸 楚辞章句 注释的发展魏晋至隋唐 注释范围进一步扩大 魏代王弼的老子注,晋代郭象的庄子注,三国时期韦昭国语注,唐代杨倞荀子注,尹知章管子注 史书方面有著名的“史记三家注”,即:刘宋时期的裴駰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引、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开始对前人的注解再作注解,出现了一些新的注解方式。 如“经注兼注”的“疏 孔颖达 唐 五经正义(易书 诗礼左)贾公彦 唐 周礼疏、仪礼疏徐 彦 唐 春秋公羊传疏杨士勋 唐 春秋谷

    28、梁传疏陆德明 唐 经典释文颜师古 唐 汉书集注李 善 唐 文选注(另有五臣注) 注释的中落宋、元、明 注释家受理学的影响 朱 熹 四书集注(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 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 邢 昺 宋 论语疏、孝经疏、尔雅疏孙 奭 宋 孟子疏注释的复兴清 我国传统的“小学”发展到了高峰 前人已经作过注的(比如十三经、先秦诸子),清人几乎都重新作了注(如陈奂的诗毛氏传疏、马瑞辰的毛诗传笺通释、焦循的孟子正义、王先谦的庄子集释、刘宝楠的论语正义等 还对古籍进行校勘,纠正了古籍中不少错误。 王念孙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古书注解的内容 一、解释字词含义 尔雅释诂:“

    29、林、烝、天、帝、皇、王、后、辟、公、侯,君也。”尔雅释言:“还、复,返也。” 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毛传:“窈窕,幽闲也。淑,善。逑,匹也。”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何晏注:“循循,次序貌。”孟子梁惠王上:“保民而王。”朱熹集注:“保,爱护也。” 二、串讲句子大意 尚书洛诰:“考朕昭子刑,乃单文祖德。”苏轼书传:“考我所以明子之法,乃尽文王德也。” 孟子尽心上:“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赵岐孟子章句:“当自勉强以忠恕之道,求仁之术此最为近也。” 诗经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郑笺:“言已心志坚平,过于石席。” 诗经周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朱熹注:“后妃能逮下而无嫉妒之心,故众妾乐其德而称愿之” 诗


    注意事项

    本文(王力 古代汉语 24 通论.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