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卷第九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B卷 含答案.docx

    • 资源ID:12977683       资源大小:221.11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卷第九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B卷 含答案.docx

    1、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卷第九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B卷 含答案一轮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B)第九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本卷共25个小题,

    2、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A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B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D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2清代北京竹枝词中说:“坤(女)鞋制造甚精工,争奈人多足似弓。庚子(1900年)已过尚依旧,几时强迫变颓风?”这反映了A传统观念影响习俗变革B社会启蒙与进步知难行易C妇女缠足之风气日趋衰颓D近代女鞋制造工艺删繁就简3近代文人包天笑早年曾中秀才,1905年起任上海时报副刊余兴的编辑。余兴侧重消闲,内容有

    3、诗词歌曲、笔记杂录、游戏文章、诙谐小品等。当时沪上小说盛行,时报设小说专栏,以语体文(通行口语)译介不少世界名著,如雨果悲惨世界、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等,传诵一时。影响之下,沪上各报争相设副刊。上述材料集中表明A白话文运动始于20世纪初B通俗性报刊广受民众欢迎C西方文学经典在晚清的影响迅速扩大D通俗读物改变传统读书人的价值取向4“民国时期,男子服装主要为长袍、马褂、中山装及西装等。就全国范围来说,马褂、长衫,尤其是长衫,仍然是一种最普遍的服装,并与同时流行的学生装、西装等并行不悖。”材料主要反映了A着西装已成为普遍现象B刻意保存传统文化精华C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D着装盲目崇尚西洋风尚5下图是对某报

    4、1890年至1912年“报纸”一词出现频率的统计情况。据此判断正确的是A近代报业发展总体上较为缓慢B晚清报业与政治局势关联紧密C清末政府大力支持报刊业发展D戊戌变法导致近代舆论最高峰6清代南安县志载:“(婚俗)多尚华侈,殷富之家,既喜夸耀,而善作淫巧者又逐时习,复导其流而波之,裂缯施采贫者鬻产以相从,特习俗不古,挽回为难耳。”材料反映清代A婚嫁方面的攀比炫耀风俗尤为突出B南安地区婚俗受到富豪影响而奢靡C南安贫民受到殷富之家诱导而破产D治理奢靡风习成为当地最突出的任务7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了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女子军事团。女子精武练习队等团体。与此同时,还出现了女子参政同盟会、

    5、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这表明A国民政府重视对女性权利保护B社会转型期女性平等地位逐渐确立C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8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上海出版的报纸多达1786种,其中小报就有1266种。福尔摩斯报是当时小报界“四大金刚”之一,该报注重揭露党政军和社会各界的黑幕,特别注重新闻报道,常抛出惊人消息,销路很广。这表明,近代报刊A发挥了舆情监督的功用 B是列强文化侵略的产物C推动了社会习俗的变迁 D推动了中国的文化多元9新修订的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与1999年第一版相比,新增347个职业、取消894个职业,共计减少547

    6、个职业。职业分类“吐故纳新”源于A中国经济社会大变迁B职业分类方式的创新C人们社会意识的更新D就业创业观念的变化10近代以前,全国最重要的交通线是连接首都的交通线。在各地区,通往行政中心所在城市的道路是区域内最重要的道路。到了近代,中国的新式交通,无论是轮船、主要公路还是航空,大多或以港口城市为起点,或与通往港口城市的道路相连接。出现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中央集权解体B中西贸易发展C经济结构变迁D社会动荡加剧11辛亥革命后,有报纸报道:“现代中国的摩登姑娘、太太们,从头发丝尖儿起,至高跟皮鞋底的最末一英寸止,全都装饰着舶来的服用品”。不仅城镇如此,偏远的山村亦是如此,“洋布、洋伞、洋鞋、呢帽之

    7、类的洋货在他们的屋里一天天增多了。”这反映了A西方生活方式被国人所接受B近代中国城乡发展趋于平衡C中国被进一步卷入世界市场D服饰文化体现了中西合璧12天津大公报曾登载广告云:“本号现研究各种洋帽,如礼帽、普通帽、猪帽等以供剪发同胞之购用,不日即将出现。并发售各种剪发器具,华制居多。”其他报刊类似的广告,比比皆是。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期间C中华民国初年D五四运动时期131879年5月,曾两次担任美国总统的格兰特访问上海。由传教士主办的万国公报在介绍格兰特时写道:“民间爱戴情深,立之为皇。践祚之后,恩周朝野,民间不忍拘禅位之例,仍复尊之为皇矣。”这反映出当时A社会上崇洋之

    8、风盛行B新式报刊迎合民众心理C社会與论受教会控制D开始介绍西方政治生活14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得稍有赢余,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民国初年,这种社会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变化表明当时A服饰的西化现象逐渐风靡上海B上海社会等级观念日益淡化C政治变革促进了经济空前繁荣D攀比之风盛行导致社会风气败坏151929年,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

    9、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这说明A斯大林模式能够有效避免经济危机冲击B苏联的工业化进程离不开西方国家支持C30年代大危机为苏联工业化提供了契机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互补有无16下图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内外政策,依据史实对该漫画解读正确的是A国家干预,扩大对企业的投资B“美国优先”,导致二战爆发C增强国力,确立世界霸主地位D国家垄断,奉行贸易保护政策17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迅速蔓延,北美、西欧、日本受到了大危机的沉重打击,中国、印度、西亚、拉美也受到冲击。这表明危机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各国或地区A政治经济上能否独立自主B是否拥有完整的经济体系C是否拥有

    10、完善的应对措施D对世界市场依赖程度高低181933年6月,美国俄美关系委员会曾在美国报界就承认苏联问题进行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1139家报纸中有718家即63明确表示赞成苏联;有306家即269表示反对。到1933年10月,赞成苏联的报纸已有1000多家。这一调查结果体现了A美国人对苏联政治生活的向往B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的迫切性C罗斯福新政超越意识形态束缚D美苏联合反法西斯迫在眉睫191935年,一份由美国商人联合签署的反对新政的宣言写道:新政就是一帮异想天开的神经质和野心家的恶作剧,它葬送了我们先辈所创造的繁荣,让无功者不劳而获,由此毁掉了我们对于未来创造的进取心。该宣言主要针对的是A紧急

    11、银行法B全国工业复兴法C社会保险法D全国劳工关系法2019世纪自由放任学说成为政府制订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20世纪初,英国思想家霍布豪斯认为:社会条件和公共福利的改进,将使个人获得更大的安全保障,自由将随之增加。国家应采取积极的干涉措施,为自由提供基本的社会条件。这一变化A说明国家资本主义登上历史舞台B导致英国最终放弃原有经济政策C基于生产力发展与经济形势变化D是为了应对欧洲政治格局的巨变21罗斯福的新政一开始就以雷霆手段博得了社会舆论的普遍好评,连摩根家族也承认:整个国家都充满了对罗斯福总统的崇拜,他就任总统一个星期的成就简直匪夷所思,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类似的过程。这主要因为A罗斯福新政胜利

    12、在望B整顿金融业树立了新政信心C美国人都崇拜罗斯福D罗斯福找到解决危机的良方221933年上台的罗斯福极力使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而1981年上台的里根则称“本人有意限制联邦政府我们当前所遭遇的苦难,和政府对我们生活的干预有关”。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美国A三权分立的民主体制遭到破坏B经济衰退导致联邦政府权力的下降C总统权力影响国家政策的稳定D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调整23“二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复这个社会。”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增长方式上的修复是A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B政府调控下的市场经济模式的推广C福利

    13、制度和保障体系的建立D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指导,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24撒切尔夫人和里根两位领导人都抨击福利国家,认为这是一种昂贵的、浪费的、家长制的和官僚主义的制度,破坏了个人的主动性和责任感。由此可知A政府对私人企业将增税和加强管制B政府用直接干预行动补充市场经济C凯恩斯经济学信条一直在与时俱进D政府支出过大对经济增长构成阻碍25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以下是1990年和2003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表中数据表明A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B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C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D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

    14、势基本相同第II卷本卷包括26、27、28、29四个大题,共计50分,考生根据具体要求进行作答。26节日是指一年中被赋予特殊社会文化意义并穿插于日常之间的日子。节日是人们丰富多彩生活的集中体现,是各地区、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总结和延伸。(12分)节名时间说明(起源、习俗、影响)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庆祝春节的习俗活动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情人节公历2月14日情人节又叫圣瓦伦丁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基督教。原流行于欧美,现在中国也广泛流行。清明节公历4月4至4月6日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后来与寒食

    15、风俗相融合,形成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清明祭祖,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中秋节农历八月五日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万圣节公历10月31日是基督徒崇敬和纪念所有基督教圣徒的节日,在1840年左右传入美国之后,节日逐渐演变成人鬼同乐的“狂欢节”。圣诞节公历12月25日圣诞节是一个宗教节,因为把它当作耶稣的诞辰来庆祝,故名“耶诞节”。从最初的宗教节日,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全球性的节日。以上是中国与西方国家重要节日一览表,请你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

    16、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信息提取充分,中外关联,史论结合。)(12分)27交通规则的制定受社会环境影响,留下了鲜明的时代烙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下图是今陕西灵崖寺大殿左夏房存在的石刻实物(1181年),刻有“仪制令”,上有四行小字:“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摘编自中国古代的交通规则材料二 我国历来都是“靠左走”国家,在汽车进入中国后,出现了南北各不相同的两种行车方式南方靠左,北方靠右。清朝末年,政府成立巡警部,用洋人做顾问,颁布的交通规章完全是欧洲式的,于是靠左行驶就变成了靠右行驶。在日本入侵时期,沦陷地区汽车靠左行驶;其余国土按照国民政府于1930年发起的“新

    17、生活运动”,汽车也是靠左行驶。抗战胜利后,行政院立法通过了“靠右走”的规定,至于公路上的行人,国民政府认为中国“靠左走”实为传统不易更改,所以仍规定“行人靠左”,但不久后国民政府采纳部分学者的建议做出规定,全国车、人都要“靠右走”。摘编自道路交通规则起源:中国曾“以右为尊”材料三 1955年发布的城市交通规则将交通标志分为三类共28种,1982年公路标志及路面标线将交通标志提升到三类105种,1999年发布实施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对于标线的形态、功能以及设置方式,标线的颜色和标划方式有了更为严格的规定。2016年,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细化了信号灯的设置依据,增加了信号灯排列顺序规定等

    18、;同年交通管理局下发通知,至2017年12月31日在全国部署推进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配时智能化。摘编自我国道路交通信号的发展(1)依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交通规则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产生的原因。(6分)(2)依据材料二归纳我国近代行路方式的确立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并指出影响这一过程确立的因素。(4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我国交通标志发展的趋势及影响。(4分)2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后面要求。(12分)1500-2000年间世界主要国家及其力量源泉时期国家主要力量源泉16世纪西班牙黄金、殖民贸易、雇拥军、王朝联系17世纪荷兰贸易、资本市场、海军18世纪法国人口、农业、公共管理、军队、文化

    19、19世纪英国工业、政治凝聚力、金融和借贷、海军、自由主义规范、岛国位置20世纪美国经济规模、科技领导地位、地理位置、军事力量和结盟、全球化文化和自由主义的国际制度摘自张剑荆中国崛起: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策综合上述表格信息,自拟一个观点,结合世界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史论结合)。(12分)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从15世纪晚期开始,英国就展开了长达三百多年的保护主义探求;1485年亨利七世推出了大力支持羊毛工业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1587年完全禁止羊毛出口;1699年通过“羊毛法案”禁止进口殖民地的羊毛制品;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禁止销售印

    20、度棉布的法令。1721年,英国首相沃波尔以提升制造业为目标,推行明确的重商主义政策改革。1760年至1830年是英国产业革命时期,虽然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提倡自由贸易,但是1815年英国仍通过了新的谷物法,提高了对农业的保护力度,一直到1846年,当英国产业革命已经完成相当一段时间后,英国才通过取消谷物法,开始了维护其工业绝对领先地位的贸易自由化进程。 摘编自张学博英美历史上的贸易保护主义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两次石油危机使世界经济增长缓慢,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在美国不断增强,逐渐形成了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美国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和老贸易保护主义相比,

    21、过去主要是通过限制进口来保护国内产业,其手段是构筑高关税壁垒,而现在更侧重非关税壁垒。一些非关税壁垒目前已经成为美国政府干预外贸、限制进出口的主要政策措施。为了实现本国的贸易利益最大化,美国举双手赞成贸易自由化,积极参与GATT和WTO的谈判,同时又不断地带头实施各种贸易保护。1984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贸易与关税法案,1988年经里根总统签署,正式成为美国法律的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力法案,都带有浓厚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 摘编自吴学安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前生后世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一、

    22、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近代英国相比,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新变化,并谈谈你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认识。(4分)一轮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B)第九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答 案1【解析】海上第一名园明显是写实的风俗画,不是以形求神的文人画,故A项错误;清末追求时尚还未成为国民共识,故B项错误;由图中的路灯和电线可知,此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此时最新的交通工具是汽车,而年画中并没有,故C项错误;年画中张园建筑风格偏向西化,与传统风格合为一体,反映了市民阶层的生活场景,有马车、有人力车,有礼帽、马褂、路灯、电线等,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故D项正确。【答案

    23、】D2【解析】从材料中的“庚子已过尚依旧,几时强迫变颓风”可知这指的是庚子年过了,还没有改变旧习俗,而这个旧习俗就应该是与女士的缠足有关,这从“坤(女)鞋制造甚精工,争奈人多足似弓”可看出来,故选A而排除C;题干没有提到社会启蒙,而是在说一种习俗改变的过程艰难,故排除B;D不是材料主旨,故排除。【答案】A3【解析】由材料中余兴的内容及“沪上各报争相设副刊”等信息可以看出以消遣娱乐为特征的通俗性报刊广受民众欢迎,B项正确;材料中“以语体文(通行口语)译介不少世界名著”不能代表白话文运动开始,最先在中国提倡白话文运动的是胡适,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A项错误;材料反

    24、映出中国报刊业的发展,不能说明西方文学经典在晚清的影响迅速扩大,也没有涉及传统读书人的价值取向的改变,CD两项错误。【答案】B4【解析】根据材料中“就全国范围来说,马褂、长衫,尤其是长衫,仍然是一种最普遍的服装”可以知道着西装不是普遍现象,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物质生活的变迁,并非保存传统文化精华,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尤其是长衫,仍然是一种最普遍的服装,并与同时流行的学生装”可以知道传统服饰有强大的生命力,故C项正确;材料中传统服饰占主流,所以盲目崇洋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答案】C5【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898年报刊发展有一个小高峰,与当时的戊戌变法密切相关;1910年以后快速发展

    25、,与当时的革命潮流密切相关,说明晚清报业与政治局势联系密切,B项正确。近代中国报刊总体上是向上发展,但速度并不缓慢,特别是清朝末年,A项错误。报刊事业发展与清末政府的倡导无关,且清政府并没有大力支持民间传媒的发展,C项错误。戊戌变法时期报刊获得了发展,但并不能说明这一时期出现了舆论的高峰;材料只是反映了1890年以后的报刊事业发展并没有反映在这之前中国舆论发展的情况,故D项说法错误。【答案】B6【解析】材料说明富豪之家夸耀自身实力对于婚嫁主张浪费,贫穷者纷纷仿效,导致婚俗受到影响逐渐奢靡,故B正确;攀比炫富不是材料体现主旨,故A错误;C中诱导说法不符合题意;D中最突出说法绝对。【答案】B7【解

    26、析】辛亥革命期间和民国初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西方启蒙思想,鼓吹自由、民主、平等,推动了女子成立各种社会团体,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故D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国民政府重视对女性权利保护,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女子成立各种社会团体,无法体现“女性平等”,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女子成立各种社会团体,无法体现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排除C。【答案】D8【解析】材料“该报注重揭露党政军和社会各界的黑幕,特别注重新闻报道”反映了当时报刊对社会各界的舆论监督的作用,故A正确;材料未涉及列强文化侵略的问题,故B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社会习俗的变迁,故C错误;材料内容无法体现中国的文化多元的信息,故D错误。故选A

    27、。【答案】A9【解析】职业分类“吐故纳新”属于社会意识,源于社会存在,选项中只有A项体现中国经济社会大变迁属于社会存在,故A正确。B项是对题干的重复,排除。C、D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故CD排除。【答案】A10【解析】由材料可知,近代以前的交通往往以行政中心为中心,主要是方便政治上的管理和控制,近代以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交通运输也转向以港口城市为起点,由此可知,C符合题意;A与史实不符;材料所述为国内交通变化情况,B不正确;D与史实不符。【答案】C11【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外国商品充斥中国的现象,说明中国被进一步卷入到世界市场,外国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对国人的生活产生了

    28、极大影响,C正确;材料只是反映外国商品输入中国,不能体现国人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A不正确;B与材料无关;材料没有涉及中西合璧的内容,D不正确。【答案】C12【解析】材料“本号现研究各种洋帽,如礼帽、普通帽、猪帽等以供剪发同胞之购用,不日即将出现。并发售各种剪发器具,华制居多”反映的是剪辫子的风气日渐盛行,由此可以得出是在辛亥革命之后,C符合题意;ABD均没有涉及材料所述内容。【答案】C13【解析】从材料“1879年5月”“由传教士主办的万国公报”“美国总统的格兰特”“民间爱戴情深,立之为皇”中可以看出,万国公报作为新式报纸把美国总统描述成“皇帝”,这反映了当时新式报纸来迎合中国人心理,故B项正

    29、确;材料“民间爱戴情深,立之为皇”说明A项错误;材料中无法体现出教会控制社会舆论,故C项排除;D项说法错误,错在“开始”。【答案】B14【解析】由题干中的“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下至娼优隶卒”也“俨然望族之家”等信息可知,当时单凭服饰已经难以判断出人的等级了,故选B;ACD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答案】B15【解析】斯大林模式下的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治之症,所以A的说法不对,故排除A;材料体现的是斯大林利用西方国家经济危机的时候购进机器和招聘人才,为工业化提供助力,但并不意味着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支持,故排除B而选择C;题干仅仅提供

    30、的是苏联单方面从资本主义国家得到需要的东西,但没有提到资本主义国家从苏联得到东西,故D错在了“相互”,所以排除D。【答案】C16【解析】根据题干时间信息“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内外政策”和图中的“垄断”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在大危机之后利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手段实行贸易保护政策,大幅度抬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对外限制其他工业国对美国的出口,对内保护本国工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A项不能体现对外政策,排除。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故B从错误。美国在二战后确立世界霸主地位,C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答案】D17【解析】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是世界性经济危机,北美、西欧、日本等对世界市场依赖程度高的国家受损失更大,所以材料表明了危机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各国或地区对世界市场依赖程度高低而非政治经济上能否独立自主、是否拥有完整的经济体系以及是否拥有完善的应对措施等三个选项,所以本题只有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D18【解析】从1933年等时间来看美国正处于经济危机,美国急需摆脱经济危机而要借鉴苏联干预经济的做法,所以才赞成苏联,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美国人并不向往苏联的政治生活,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罗斯福新政也未超越意识形态束缚,美苏联合反法西斯还尚未迫在眉睫,选项C、D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卷第九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B卷 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