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一轮复习辨析高中常见的修辞手法.docx

    • 资源ID:12977364       资源大小:22.10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一轮复习辨析高中常见的修辞手法.docx

    1、高考一轮复习辨析高中常见的修辞手法高考一轮复习辨析高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一)比喻:1、比喻的种类:(1)明喻。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且比喻词般是“像”、“仿佛”等。【示例】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 (高尔基海燕)(2)暗喻。暗喻是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两者之间用“是”、“就是”、“成了”、“变成”等比喻词连接的一种比喻。【示例】汽车在望不到边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一条黄绿错综的大毡子。(茅盾白杨礼赞)暗喻还有以下几种变体:本体和喻体是并列关系。【示例】从喷泉里喷出来的都是水,(正如)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

    2、。【示例】我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感情比作潮水)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示例】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3)借喻。借喻是本体、比喻词都不出现,而是借“喻体”来代替“本体”的一种比喻。【示例】叶修开着火车冲到那坐标时,看到了苏沐橙守着一个圣诞小偷,却没有去攻击。(全职高手)(火车指圣诞小偷的群体,体现了多、声势浩大的特征)(4)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示例】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2、比喻的作用:生动形象,突出特征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

    3、见于言外”。引发读者联想,激发读者共鸣。3、答题范式:(切记练习文章内容)分析本体、喻体和相似点,指出所突出特征,综述其好处。、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示例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例句: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密语那样芳醇;低低的,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赏析:这个句子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捕捉到大海清波微漾的特征,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多个比喻来描摹海潮的几种情态。用“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来比喻海浪的轻柔情;用“情人的密语”来比喻海浪的甜美;用“落花飘在水上”来比喻海浪声渐闻渐远,直至杳然无声的情态。这种多角

    4、度的设喻,将落潮时大海的轻柔,静谧刻画得细致入微,使人如临其境。(二)比拟:1、比拟与比喻的区别: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感知事物。比拟即模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谓、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乙事物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动,有感情的,它比甲事物具体实在,于是本来较抽象、不太实在的事物变得具体实在了,当然就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由此可见,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而比拟却是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比拟最重要的标志。

    5、拟人一定归于比拟。【示例】(1)故人已经成为瓮中之鳖,不好玫暂且围着算了。(徐海东奠基礼)比喻(2)他确乎有点像一橡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老舍骆驼祥子)比喻(3)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杨朔金字塔夜月)比拟(4)真理它却不会弯腰。(臧克家胜利的狂飚)比拟例(1)取瓮中之鳖待擒这一点说明敌人当时的处境,二者有相似点,能给人具体形象的感受,这是比喻。例(2)从树的外形特点联想到样子的外貌、气质特征,两者有相似点,也属比喻。例(3)“月亮”、“星星”本是无生物,并无“露面”、“惊散”这样的特征,现以生物的特征描写它们只是为了让其情态逼真,跃然纸上,这是比拟。例(4)将无形的抽象物“真

    6、理”人格化、形象化,也属比拟。2、比拟的种类:(1)拟物【示例】金色的太阳照耀着金色的麦而是认得上乘法丰收的歌儿在田野里荡漾;维吾尔族姑娘插上金色的翅膀,在广阔的天地里飞翔。(阿不都热西提女拖拉机手)(2)拟人【示例】一只探险的蜜蜂正绕着布满的柳树枝头的金色的花朵嗡嗡着。(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3、比拟的作用表达作者的感情色彩。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使语言风趣幽默,这一种修辞效果多见于拟物的句子中。(三)夸张1、夸张的分类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示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示例】一个浑身黑色

    7、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示例】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2、夸张的作用鲜明突出事物的特征,激发联想。鲜明表达褒贬好恶,引起共鸣。生动开朗,幽默风趣。(四)对偶1、对偶的概念: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叫对偶。2、对偶的分类:(1)形式上:单句对偶【示例】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岳坟对联)偶句对偶【示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杜牧阿房宫赋)多句对偶【示例】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

    8、,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荀子劝学)句中对(同一句中的上下两词语互相对偶)【示例】峰回路转、晓风残月、羽扇纶巾(2)内容上:正对偶【示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杜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反对偶【示例】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3、对偶的作用:句式整齐,音乐感强。表意凝练,具警策之美。读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4、对偶与对仗的区别:对偶,是一种修辞格。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

    9、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格律诗词的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五)排比1、排比的概念: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内容相关、结构相似、语气一致的句子构成的语言艺术形式。2、排比的作用:强调内容,增强说服力。强化抒情,增强感染力。造成气势,增强表现力。层递还能逐层深入地阐说事理,有深化内容之效。(六)反问反问的作用: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文章奠定一种激昂的感情基调。(七)设问:1、设问的形式:(1)一问一答:即提出一个设问句,紧跟

    10、着写一个答句。此种设问,能迅速集中读者注意力和吸引读者。【示例】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来的,从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生命的路)(2)几问一答:即先集中提出一连串设问句。然后,集中加以回答。此种设问,能增强论辩力量,引人深思。【示例】她像一只轻捷的小鸟一样飞走了。她刚一走,我就后悔了。晚上,校门口-这不明明是约会吗?万一让人看见了还讲得清楚?她怎么敢?到底有什么事呢?对了,一定是想把那张照片要回去,可是照片还在吕宏手里哩!(张抗抗夏)(3)连续问答:即连续地使用一问一答式。此种设问,能造成一种步步紧逼、势不可挡之气势,具有强大的论辩力量。2、设问的作用通过自问自答,强调思想内容

    11、或情感态度。引起读者注意,令人深思,发人深省。辅助反应思维过程,起到理清思路,提纲挈领的作用。在文章的段落与段落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层层递进。(八)反语:1、反语的概念: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方法。(反语讽刺)2、反语的分类:(1)讽刺反语:为了揭露、批判、讽刺、嘲弄,表达贬义的反语,是通常所见的用法。【示例】“哈哈哈哈”一阵大笑,打断了沈百万的话。老宫用他那洪亮的声音,讽刺地说:“谢谢你,我的好心的沈老太爷。我们很知你的恩,很感你的德。而且对你的这份恩德,我们是定要报的,你放心就是了。”(峻

    12、青海啸)(2)风趣反语:为了风趣、幽默、诙谐而说的反语,字面表达的是贬义,实际上是表达褒义,或因情深难言,或因避嫌忌说,并不包含讽刺嘲弄之意。【示例】黛玉听了,嗤的一声笑道:“你既要在这里,那边去老老实实的坐着,咱们说话儿。”宝玉道:“我也歪着。”黛玉道:“你就歪着。”宝玉道:“没有枕头,咱们在一个枕头上。”黛玉道:“放屁!外头不是枕头?拿一个来枕着。”宝玉出至外间,看了一看,回来笑道:“那个我不要,也不知是那个脏婆子的。”黛玉听了,睁开眼,起身笑道:“真真你就是我命中的天魔星!请枕这一个。”说着,自己枕的推与宝玉,又起身将自己的再拿一个来,自己枕了,二人对面倒下。(清曹雪芹红楼梦)3、反语的

    13、作用:直接表达禁止和压制时,以反话表达正面的意思。面对荒谬不硬加驳斥,而是谬上加谬,使其荒唐之处极端放大而达到归谬目的。正面语言难以表述强烈情绪时,以此语表达加强效果。通过颠覆既定习惯,产生幽默感。(九)对比:1、对比与映衬(衬托)的区别(1)衬托有主、宾之分,陪衬事物是为被陪衬事物服务的,是为了突出被陪衬事物的。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是平行的并列关系,并无主、宾之分。(2)衬托描写的是两个事物;对比可以是两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3)衬托的修辞效果主要在于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俗话所说的“红花还须绿叶扶”。对比的修辞效果

    14、主要是用比较的方式提示事物的本质,使好的显得更好,使坏的显得更坏。让人们在比较中鉴别,给人们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2、对比的作用: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鲜明地表达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和感情。给读者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3、答题范式:突出了A的(特征)和B的(特征),联系主旨。(十)映衬(衬托):1、映衬的分类:(1)正衬: 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2)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示例】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

    15、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没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海燕高尔基)2、映衬的几种常见形式(1)以声衬静。【示例】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2)乐景衬哀情。【示例】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3)以动衬静。【示例】月出惊山鸟。(4)以明衬暗。【示例】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3、映衬的作用: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突出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4、答题范式:以A的(特征)正衬/反衬出B的(特征),联系主旨。(十一)反复:1、反复的分类:(1)词语反复:为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词语,达到强调的目的。【示例】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

    16、中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2)词组或句子反复:有时为了表达内容或者结构安排的需要,要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个词组或句子。【示例】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铁凝哦,香雪)(3)语段反复:在诗歌和小说中最为常见。【示例】鲁迅在小说祝福中,不惜笔墨,连续两次重复以“我真傻,真的”开头的一大段,一方面表达祥林嫂丧夫失子后的痛苦心情,同时也反映鲁镇上的人们对她的冷漠,有力地批判了摧残中国劳动妇女的封建礼教。1、反复的作用:强调突出所反复的内容。一唱三叹,能加强节奏和抒情效果。间隔反复还有串接问句文段、连接内容、分清层次的用处,能

    17、够不断强化内容。(十二)借代:1、借代的概念: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2、借代的分类:(1)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示例】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2)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示例】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鲁迅故乡)(3)具体代抽象【示例】南国烽烟正十年。(“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

    18、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3、借代的作用:突出特征,强调重点,增强形象性。委婉含蓄,幽默俏皮。有时具有回避掩饰的作用。修辞手法的判定,关键是对上述十二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一个深刻的记诵和理解。这样,看到一个句子,对其中使用了什么修辞应该会非常敏感。如果不能敏感地识别,那么,首先需要寻找这个句子语言的哪个部分有些怪异、奇特,有一种亮点的感觉,修辞手法也往往隐藏在不按常规出牌的语言表达中。最后对应着这些特异之处,用自己储备的修辞手法知识考量对应,找到匹配的一项。当然,有些句子里的修辞不止一种。三、文学文本句子修辞赏析的答题步骤第一步,观察句子是否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同学们需要熟记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对应的表达效果。第二步,看句子有什么样的含义,表达了什么思想内容和情感。第三步,看句子在结构上是否有什么作用,如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一轮复习辨析高中常见的修辞手法.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