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生物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

    • 资源ID:1297720       资源大小:564.71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生物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

    1、受基因控制可能有关基因突变不受基因控制细胞膜的变化内陷皱缩糖蛋白减少破裂形态变化细胞萎缩呈球形外形不规则变化影响因素受基因严格的控制内、外因共同作用物理、化学、病毒等致癌因子电、热、冷、机械等各种不利因素对机体的影响对机体有利有害3. 下列关于实验中实验试剂的使用、实验结果或结论的叙述,正确的是选项实验名称部分实验试剂实验结果或结论A检测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苏丹染液、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观察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B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无水乙醇、盐酸、石油醚绿纸条出现四条色素带C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细胞核被染成绿色,细胞质被染成红色D

    2、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卡诺氏液、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所有细胞染色体数目均加倍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脂肪可以被苏丹染液染成橘黄色,该实验过程中用的是50%的酒精,A错误;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没有用到盐酸,B错误;细胞中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可以被甲基绿染成绿色,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可以被吡罗红染成红色,C正确;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只有部分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4. 如图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COP、COP是具膜小泡,可以介导蛋白质在甲与乙之间的运输。下列叙述错误

    3、的是A. 如图可知甲代表内质网,乙代表高尔基体B. 溶酶体可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生物体内的病菌C. 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过程反映了膜的结构特点D. COP可以帮助乙中的某些蛋白质回到甲中【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膜系统、分泌蛋白的合成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由图可知甲代表内质网,乙代表高尔基体,A正确;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生物体的病菌,B正确;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COP II可将内质网(甲)中形成的未成熟的肽链运到高尔基体(乙)中,再由高尔基体(乙)进一步加工,COP I可以帮助乙中的某些蛋白质回到甲中,D错误。5.

    4、 下图表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小肠上皮细胞膜上的ATPase(ATP水解酶)能将胞内Na+主动转运进入血液,以维持肠腔内Na+浓度高于胞内的状态,而小肠上皮细胞内的葡萄糖浓度高 于血浆和肠腔。据此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Na+由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不消耗 ATPB. SGLT1 介导的葡萄糖跨膜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C. GLUT2 介导的葡萄糖进入血浆的方式为协助扩散D. ATPase 能协助小肠上皮细胞排出K+、积累Na+【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认知、理解和掌握情况,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识图辨别能力,难度稍大。解决此类问题,要明确自

    5、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区别和联系,主要从物质运输方向、是否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几方面考虑。在此基础上从题意和图示中提取有效信息,将这些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6. 如图为某一酶促反应过程示意图,下列反应中能用该图表示的是A. 乙醇发酵 B. 麦芽糖的水解 C. ATP的水解 D. 在光下将水分解成H+和O2【解析】图中反应前后均不变的是R物质,说明R表示酶,S和水为反应物,生成P和Q两种物质,应理解为某种物质的水解产生两种不同产物的过程。乙醇发酵反应物没有水,A错误;麦芽糖水解只生成葡萄糖,B错误;ATP水解生成ADP和Pi,符合

    6、题意,C正确;水的光解是将水直接分解,没有其他反应物参与,D错误。7. 下列有关酶和ATP叙述中,正确的是A. 催化ATP合成和水解的酶相同B. 酶合成过程伴随ATP的合成C. 酶催化的化学反应都消耗ATPD. ATP和某些酶都含有腺嘌呤【解析】酶具有专一性,催化ATP合成和水解的酶是不同的,A错误;酶合成过程伴随ATP的水解,B错误;酶催化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需要消耗ATP,如催化的放能反应还能释放能量产生ATP,C错误;ATP和某些酶都含有腺嘌呤(A),D正确。8. 为研究大棚内CO2浓度对油桃光合作用的影响,在自然种植和人工一次性施加足量CO2的条件下,测得油桃的光合速率变化曲线如图。下列分

    7、析正确的是A. 人工施加CO2的最佳时间为10时B. 78时,光照强度是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C. 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两种条件下进光合速率的差值D. 13时以后两种条件下光合速率变化曲线相似是叶片气孔导度变小的结果【解析】图中显示,人工施加CO2的最佳时间应为8时,A项错误; 7-8时,施加CO2与自然种植结果相同,说明光照强度是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B项正确;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两种条件下真实光合速率的差,C项错误; 13时以后两种条件下光合速率变化曲线相似是光照强度减弱的结果,D项错误。9. P53蛋白对细胞分裂起监视作用。P53蛋白可判断DNA损伤的程度,如果损伤较小,该蛋白

    8、就促使细胞自我修复(如图所示);若DNA损伤较大,该蛋白则诱导细胞凋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癌变和凋亡均可能与P53蛋白基因有关B. P53蛋白可使DNA受损的细胞周期延长C. 抑制P53蛋白基因的表达,细胞将不能分裂D. P53蛋白修复细胞的过程发生了细胞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解析】题干信息显示,细胞癌变和凋亡均可能与P53蛋白基因有关,A项正确; P53蛋白可使DNA受损较小的细胞停止分裂,修复后再继续分裂,导致细胞周期延长,B项正确;抑制P53蛋白基因的表达,DNA受损的细胞不能修复,但不影响细胞分裂,C项错误; P53蛋白修复细胞的过程发生了细胞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受损程度不同

    9、的细胞方向不同,D项正确;10. 姐妹染色单体会发生同源片段的交换,交换率可作为检测药物致畸变的指标。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加入 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酸(BrdU) ,DNA 复制时,BrdU 可取代胸腺嘧啶而掺入到新合成DNA链中,这样DNA 有三种类型:T/T 型(DNA 两条链都不含 BrdU) 、T/B 型(DNA一条链含 BrdU,一条链不含BrdU)、B/B 型(DNA 两条链都含 BrdU)。B/B 型的DNA螺旋化程度降低而导致该DNA所在染色体染色浅,其余两种类型染色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有色差,才可观察到交换现象,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DNA 复制产生的两个子代 DNA

    10、 分子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B. 第一次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两条姐妹染色单体都染色深C. 第二次分裂中期,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现象不能被观察到D. 若交换率高,说明所服用的药物容易导致细胞发生畸变【解析】根据DNA复制的特点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可知,DNA复制产生的两个子代DNA分子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A正确;在第一个分裂周期中,每条染色体的染色单体内都有一个DNA分子中的一条链含有BrdU ,着色深,无颜色差异,B正确;在第二个分裂周期的前期、中期,由于DNA半保留复制,每条染色体中有两个DNA分子,其中有一个DNA分子的一条链不含有,其余都含有BrdU,所以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有颜色差

    11、异,即一条单体着色深,一条着色浅,C错误;根据题意,若交换率高,说明所服用的药物容易导致细胞发生畸变,D正确。11. 下图为人体下丘脑和垂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b表示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结构a具有内分泌功能,但不属于内分泌腺B. 结构b通过管道将某些物质分泌到体外C. 结构a为神经分泌细胞,能分泌多种促激素,调节、控制b的激素分泌D. 结抅b为垂体,能分泌多种调节激素,刺激靶腺体激素的形成与分泌;其靶腺体分泌的激素不能调节结构b的分泌功能【答案】A【解析】结合题意分析图形可知,结构a是下丘脑,结构b是垂体;下丘脑中的神经分泌细胞可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激素释放激素,具有分泌功能,但下丘脑

    12、不属于内分泌腺,属于一种神经中枢,A正确;腺垂体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血液循环,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B错误;下丘脑中的神经分泌细胞可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调节、控制腺垂体的激素分泌,C错误;垂体包括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其中的腺垂体能分泌多种调节激素,刺激靶腺体激素的形成与分泌,但靶腺体分泌的激素如甲状腺激素可以反馈抑制垂体的分泌活动,D错误。12. 乙酰胆碱(图中以“AC”表示)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神经冲动引起乙酰胆碱释放,实现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B. 突触前神经元中可合成乙酰胆碱C. 乙酰胆碱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需要消耗ATPD. 如D酶失活

    13、,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兴奋【解析】乙酰胆碱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内,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实现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A项正确;图示中的含有乙酰胆碱的突触小泡存在于突触小体内,而突触小体是由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膨大而成,因此突触前神经元中可合成乙酰胆碱,B项正确;乙酰胆碱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所以乙酰胆碱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不需要消耗ATP,C项错误;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若由于某种原因使题图中的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兴奋,D项正确。【点睛】本

    14、题以“乙酰胆碱的合成与释放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学生能否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能够准确识别突触的结构,找准隐含的信息:如A-C在D酶的作用下水解为A和C,C被回收到突触小体内,再度参与A-C的合成;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将A-C释放到突触间隙等,以此作为解题的切入点,结合兴奋在神经细胞间传递的知识作答。13. 在机体缺氧时,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酶,该酶作用于肝脏所生成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使其转变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SF)。促红细胞生成素一方面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使周围血液中红细胞数增加,从而改善缺氧;另一方面又反

    15、馈性地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如下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 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还能产生淋巴细胞,参与免疫调节B. 促红细胞生成素作用的靶细胞是红细胞,红细胞数量增加可以增加携氧能力,改善缺氧C. 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D. 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这种反馈属于负反馈调节,这种机制保证生物体内物质含量的稳定,不会造成浪费【解析】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除能产生血细胞处,还能产生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参与免疫调节,A正确;促红细胞生成素作用的靶细胞是骨髓造血干细胞,从而使红细胞数量增加,增加携氧能力,改善缺氧,

    16、B错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C正确;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促红细胞生成素一方面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使周围血液中红细胞数增加,另一方面又反馈性的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所以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这种反馈属于负反馈调节,这种机制保证生物体内物质含量的稳定,不会造成浪费,D正确。14. 某丘陵地区实行退耕还林后,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 演替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提高,种群数量增长都符合“J”增长模型B.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加快,恢复力稳定性逐渐提高C. 若将右图所示的食物网中C的食物比例由A

    17、:B=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约是原来的8/11倍D. 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跳蝻等害虫的种群密度,在对其进行生物防治的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传递【解析】由于自然环境中受资源和空间以及天敌的捕食等因素的影响,种群一般都不符合“J”型增长模型,A错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加快,并不能说明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营养结构的变化情况,所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是提高,还是降低并不确定,B错误;从营养级 C出发,设当食物由A:B为1:1时,C的能量为x,需要的A为1/2x10%+1/2x10%10%=55x;设当食物由A:B为2:1时,C的能量为y,需要的A为2/3

    18、y10%+1/3y10%=40y;由于两种情况下,生产者的数量是一定的,所以55x=40y,则y=1.375x,由此可知C错误;由于蚜虫、跳蝻等害虫活动范围小,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在对其进行生物防治的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传递,D正确。【点睛】本题难点在于选项C的计算,关键在于找准突破口,从营养级C出发,设未知数,建立关系式求解。15. 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l表示第t+l年的种群数量)。A. 甲种群在0t3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 乙种群在0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C. 乙种群在t

    19、2时数量最少D. 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比较理想.【考点定位】种群数量变化16.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了植物生长素类似物(2,4D)对富贵竹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组别12345672,4D浓度(mol/L)清水10-1510-1310-1110-910-710-5平均生根条数(根)2.03.89.420.39.11.3A. 该探究实验的自变量是2,4D浓度,因变量为插条生根条数B. 浓度为10-7mol/L的2,4D溶液对富贵竹生根具有促进作用C. 促进富贵竹插条生根的最适2,4D浓度一定为10-11mol/LD. 实验过程中,每条插条的根数

    20、以及实验室的温度等因素不影响实验结果【解析】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植物生长素类似物(2,4D)对富贵竹插条生根的影响,因此自变量是2,4D浓度,因变量为插条生根条数,A项正确;表中信息显示:浓度为10-7mol/L的实验组,其插条平均生根数低于用清水处理的对照组,说明10-7mol/L的2,4D溶液对富贵竹生根具有抑制作用,B项错误;2,4-D浓度为1011mol/L的实验组的插条平均生根数(条)最高,说明此浓度对对植物生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不能说明该浓度是促进富贵竹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C项错误;实验过程中,实验室的温度等无关变量会对实验结果有影响,每条插条的根数是因变量,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21、, D项错误。【点睛】本题以实验结果为依托,考查学生对实验的分析和处理能力。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表中所蕴含的生物学信息,即不同浓度2,4D处理后的插条平均生根数,并且将实验组(2,4D浓度大于0)与对照组(清水处理组)的该数值进行对比分析,若实验组该数值大于对照组则体现了2,4D的促进作用,反之则体现了抑制作用,由此依据实验设计的原则对照各选项作出合理判断。17. 下图表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RNA病毒)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甲为B细胞,其与细胞乙、丙都能接受抗原刺激B. 有细胞丙参与的免疫过程一定属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C. 与细胞乙相比,细胞丙的高尔基体和溶酶体都更

    22、发达D. 细胞甲、乙、丙中基因种类基本相同,但表达情况不同【解析】分析图示可知:细胞甲、乙、丙分别是B细胞、浆细胞、吞噬细胞,浆细胞不能接受抗原刺激,A项错误;细胞丙(吞噬细胞)既参与特异性免疫,也参与非特异性免疫,B项错误;细胞乙(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抗体属于分泌蛋白,与此功能相适应,细胞乙的高尔基体更为发达,C项错误;细胞甲、乙、丙均由同一个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形成,因此它们所含的基因种类基本相同,但由于在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它们所含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D项正确。18.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其中是生产者呼吸释放量,分解者呼吸释放量,消费者呼吸

    23、释放量,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总量。A. 的量越小,说明该农田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B. 的数值可间接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量的多少C. 的数值可间接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总能量的多少D. 该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与消耗量相等【解析】的量越小,说明该生态系统剩余的动植物遗体残骸和排泄物越多,其中含有的有机物越多,A项错误;消费者的同化量等于消费者的呼吸作用消耗量和储存在消费者体内的有机物量,无法确定消费者体内的有机物量,故无法确定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量的多少,B项错误;流经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即CO2的消耗量,C项正确;由图可知,大于之和,说明该生态系

    24、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大于消耗量,D项错误。【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白CO2的消耗代表有机物的消耗,CO2的吸收主要代表光合作用,以及明白生态系统的固定的有机物与所有生物呼吸消耗有机物的关系。19. 为探究乙烯(ACC为乙烯的供体)是否也与生长素一样会影响微型月季茎的生长,两组同学分别做了如下图所示甲、乙两组实验。月季茎段在分组处理前均先在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实验结束后人们对两组月季茎段生长进行测量后发现,实验乙对照组茎段生长量与实验甲空白对照基本相似,l0mol/L组与Y浓度组生长量相似,1OOmol/L组与X浓度组生长量相似。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茎段在分组处理

    25、前先在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是为了做前后对照B. X浓度、Y浓度和Z浓度之间大小的关系是XY,XZ,ZYC. 实验甲的结果说明生长素对茎和侧芽的生长均具有两重性D. 乙烯影响茎生长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生长素的合成实现的【解析】茎段在分组处理前先在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是为了消耗掉茎段内原有的相关激素,以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A项错误;曲线图显示:X浓度实验组的茎段生长量低于空白对照组,说明X浓度对茎段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Y浓度和Z浓度实验组的茎段生长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说明Y浓度和Z浓度对茎段的生长起促进作用,据此可判断:X浓度、Y浓度和Z浓度之间大小的关系是XY,XZ,但Z不一定大于Y ,B项错误

    26、;实验甲的结果说明生长素对茎的生长具有两重性,但不能说明对侧芽的生长也具有两重性,因为该实验的材料是茎段而不是侧芽,C项错误;实验乙对照组茎段生长量与实验甲空白对照基本相似,l0mol/L组与Y浓度组生长量相似,1OOmol/L组与X浓度组生长量相似,且反映乙实验结果的柱形图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ACC的浓度越高,茎段中生长素的含量越多,据此可说明:乙烯影响茎生长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生长素的合成实现的,D项正确。 【点睛】本题以反映实验结果的曲线图和柱形图为依托,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处理能力。抓住图中所蕴含的生物学信息,即离体的植物茎段生长量及生长素的含量,将甲的实

    27、验组(一定生长素浓度的处理组)与对照组的该数值进行对比分析,若实验组该数值大于对照组则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反之则体现了抑制作用;同时结合题意将乙的实验组(一定ACC浓度的处理组)与对照组的生长素含量的数值与实验甲的相应生长素浓度处理组的茎段生长量进行对比分析,由此对照各选项作出合理判断。20. 下图中曲线表示正常成年人血液中化学物质X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如果X代表C02,cd时段,有氧呼吸强度增加B. 如果X代表胰岛素,bc时段肝糖原的合成速度下降C. 如果X代表血糖,bc时段变化过程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升高有关D. 如果X代表抗利尿激素,cd时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细

    28、胞对水的重吸收增强【解析】人体只有有氧呼吸产生C02,cd时段血液中C02含量增加,说明有氧呼吸强度增加,A项正确;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激素,可以促进糖原合成,bc时段胰岛素含量下降,肝糖原的合成速度下降,B项正确;bc时段血糖含量下降,与血液中胰岛素浓度的升高有关,C项错误;cd时段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重吸收增强,D项正确。21. 如图只表示果蝇(2n=8)一次细胞分裂某一阶段(图中12)的核DNA数和染色体数或染色体组数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若该图表示减I过程中核DNA分子数目变化的某一阶段,则a=8B. 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某一阶段,则a=2C. 若着丝粒分裂发生在E点之后(不含E点),则该图示的细胞进行减数分裂D. 若CD段没有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则该图示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解析】若该图表示减I过程中核DNA分子数目变化的某一阶段,则该阶段DNA含量减半,应该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此时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2a=


    注意事项

    本文(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生物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